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高一歷史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8篇)

高一歷史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8篇)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要怎麼寫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歷史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一歷史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8篇)

高一歷史的教學反思1

在6班講到美國用原子彈逼迫日本投降,以避免登陸戰給盟軍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時。我説:當時美國軍方準備把兩顆原子彈扔在東京的,但後來因為一些原因臨時改變了計劃。學生挺好奇,就問我,什麼原因呀?我就陳述了一個理由,當時由於技術的限制,美國飛行員定位不準確,再加上緊張,錯誤地投放了地點。我自以為給了學生一個恰如其分的回答,滿足了學生對歷史之謎的好奇。

孰料,6班平時一個性格活潑的女生打斷了我,她指了指她後面一個男生:老師,他不同意你的解釋。我沒有生氣,相反,很友好且微笑地看着那位小男生,他沉穩、樸素,我有點印象,他經常在我講一些內容之前,能預先説出我要講的主題,是一位對歷史有濃厚興趣且歷史儲備豐富的學生。我示意他發言。他説:當時美國軍方沒有準備轟炸東京,對長崎和廣島的轟炸是事先定好的,並不是飛行員的失誤造成的。我讓他坐了下去,實際上我對這個事件並沒有細緻查找資料。課堂上剛才的這番解釋記憶裏也是聽某位同行説的。後來回到辦公室,迅速查了相關資料,果然學生的觀點是正確的,我不禁汗顏,看來,我的備課還必須再充分些,不然弄出些知識性錯誤可不是好現象,會誤人子弟的。同時也要感謝我的那位學生,師生相長,的確,我們要平等地和學生相處,不僅在人格上,也要在知識上。

高一歷史的教學反思2

就通史與專題的關係的理解:以往高中歷史章節體通史教材的特點是時序性和整體性較強,內容多而淺,教師們對它已習慣和適應了。而今模塊單元體專題教材的特點是內容精煉,跳躍性強,思維層次高,適合探究性教學的開展。但新教材剛使用,教法也在探索中,老師們很不適應,再者學生初中的歷史知識幾乎空白,故而高中歷史教學壓力很大。

為此我以為應抓住下面幾個環節方能更好地適應新教材的要求:

一個理念:傳統與現代有機的結合,但在過度階段應立足於傳統。即重視高考要求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與訓練,在此前提下,以新教材做為素材,對重要的考點展開討論進行探究,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讓他們在過程中感悟人生

操作程序:

A、課前預習演講(引導學生把握教材整體線索)

B、對重點段落設問(引導學生髮現問題:以激發興趣)

C、通過史實回憶、史實梳理、分析得出理性的結論(讓學生在把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有意識地引導、培養他們的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D、作業或測試(筆試+口試+小論文)(反饋新課標掌握情況)

E、帶學生外出考察珠海歷史遺蹟(課外實踐)

高一歷史的教學反思3

本學期我的教學任務是高一(18)(19)(20)(21)(22)五個平行班的歷史課。因為學生還處在高一年級這一非常特殊的學年段,文理尚未分科,而且我校又是一個重點中學,學校上上下下一切為理科的學習科目馬首是瞻,每週和音體美相同的課時,還恨不得再減去一節留給學生自習。於是這就將我們歷史原本就是一個不起眼的學科推上了一個極為難堪和尷尬的境地。但是本着對學生負責任的原則,我還是認真地去備好每一節課,儘量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多瞭解歷史的真實,讓可憐的國民再找回一絲歷史的責任感,盡我最大的能力去讓學生喜歡全國人民都不重視的歷史課。我相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歷史課感興趣,他們就會認真地聽課,也就自然避免了我們通常認為的歷史課就是自習課就是有老師的休息課的窘迫困境,學生愛學這一科,覺得這一科對自己有用,自然上課就不會説話,打瞌睡了。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充分認識到不能再同我上學時那樣教學方式了,現在應該教的不是書本上死的東西了,那些學生都能知道,“讀史可以明志,學史可以鑑身”現在教給他們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分析理解,使從中得到啟發。所以我努力改變學生原有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答案由自己歸納得出。我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讓他們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從而達到所預期的學習目標。

但是就像有些領導説的那樣“作為一個剛踏上講台不久的年輕教師”要想泰人自若的駕馭課堂實現上述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然在諸多不可能之下,我儘自己最大的全力去努力實現,所有首先要在備課上下足功夫。我覺得對所教教材還不熟,對於知識的把握有所欠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認真備課,敷衍了事。處在高中階段的'學生精明的很,老師是否認真地備課了,是否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廣博的知識素養,不出一週,學生便會了解一切的。所以任何應付和得過且過的行為和想法都是極其可怕的,它會斷送學生對你的信任,甚至徹底顛覆學生對為人師表的教師的高大形象。所以我絲毫不敢放鬆備課這個最關鍵的環節。在講每一節新課前,我都會通過對新老教材的對比,查閲相關資料。在頭腦中多次設想,在這個地方學生會提出什麼問題,我該如何解答才會給他們最滿意的答案。尤其是在涉及與現實聯繫很密切的問題時,我都會通過網絡或向政治等相關學科的教師請教等途徑,儘量挖掘出歷史與現實的某種聯繫,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歷史並不是真正的“無用”,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從而不失時機地培養他們的歷史興趣。而事實證明我的做法是正確的。

素質較高的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思維活躍,在課堂上善於表現自己。我就利用了他們這個特點,有意識的培養他們的歷史興趣,有所收效。這幾個班中尤其是(18)(21)(22)班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學習歷史的勁頭都很高,我就儘量使他們成為帶動全班學習歷史的動力。毫不吝嗇的表揚他們,其他同學受到了感染,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也提高了。

例如在學習必修2第五單元《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的第14課《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時,我在課前先將班級分成四大組,每組研究一個課題:第一組研究“衣”、第二組研究“食”、第三組研究“住”、第四組研究“習俗”,讓他們在課餘時間收集資料,上課時給每一組5分鐘的時間彙報本組的

研究成果,後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尤其是21班的學生,聲情並茂講的非常好。(我已寫了一篇文章記述這節課的成功之處)。

通過這半個學期的教學,也有很多遺憾和值得我反思的地方。當我們迴歸課堂的本真時,當我們真正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時,我首先懷疑的是:我這樣講學生能不能懂?我這樣問學生能不能答?我採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喜不喜歡?作為年輕老師的我們,就應該在這樣的反思中,在這樣對課堂瑕疵的苦苦尋找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

我覺得,我們只有把握住新課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學生敞開學史之門,指明知史之路,讓每位學生暢所欲言,遨遊史海,創新思維,施展才能。才能增強歷史學科的魅力,不斷地向課堂注入“活水”,真正“點燃學生思辯的火把”。切不能“抱着石頭跳舞”無趣且無效。

高一歷史的教學反思4

無處不在的精品-在2班上辛亥革命一課,講到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我從課件裏調出來袁世凱的人物像,學生髮出了驚訝的聲音,不是一、二個人,幾乎是全體學生,我便問:難道這個袁世凱和你們想象中的袁世凱有很大的差距嗎?學生們點頭,並補充:真實的袁世凱怎麼哪麼矮小啊?(注,我投影的袁世凱正和一羣高大的手下站在一起)難道袁世凱一定要高大嗎?我心裏也在問自己,學生們為什麼事會有這樣的印象呢?接着,我又補充了袁世凱腳不靈便,生有子女三十幾個。學生們好像更好奇了,順水推舟,我引導:鄧老師講的內容都是圖書館裏《袁世凱傳記》裏讀過來的,你們與其下課打鬧,時間花在閒話,閒心,閒思方面,還不如多讀一些歷史傳記呢,可以增加人文素養。學生點頭稱是。

也是在這節課上,我介紹了年幼的小皇帝溥儀被袁世凱逼迫下台,可憐兮兮地淡出政治中心。學生們大多也知道末代皇帝,但對於溥儀的經歷並不清楚,我就説:學校圖書館空着呢,裏面躺着溥儀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和《我的後半生》,讀了這兩本書,中國近代的政壇風雲,名人軼事也可以窺見個大概了。

又説到黃花崗起義中的林覺民,在屏幕上打出了《與妻書》,我説這是感天動地的信呀,學生好奇,我便翻譯給他們:意映我妻,你看到這封信時,我已與你永別了,你現在還是現世的一個人,而我已是地下的一個鬼了。個別學生有所觸動了,大部分還沒有多大感覺,可能與我設置方式有問,如果配上圖像和哀感的音樂,再讓感性化的學生朗讀,是不是更能打動人呢?思考中。另,我又介紹了《與妻書》的姊妹文:袁枚的《祭妹文》、韓愈的《祭十二郎文》、諸葛亮的《出師表》。

擴大學生知識面,引導學生涉獵書籍,我覺得有必要。

高一歷史的教學反思5

國家教育部頒佈了《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其中明確規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展進程和規律,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門基礎課程。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能使學生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脈絡,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繼承優秀的文化遺產,弘揚民族精神;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歷史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習從歷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進而關注中華民族以及全人類的歷史命運。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個性的健康發展。

一個學期的時間過去了,本學期由於我教高一年曆史,高一年雖然還是用舊教材,但如何把新課標的精神貫徹到具體的歷史教學中對我來説壓力大,俗話説有壓力才有動力,所以在這一學期除專業知識的不斷學習積累外,教學工作中我倍加努力,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努力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在教學中得到了一些體會,同時也找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確定了今後的努力方向。

一,自己在教學中得到的體會

1,在教學中我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説:"對於一切來説,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具備對學習的"熱愛"和"探索"精神,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奮地學習。對於剛步入高中的高一新生來講,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對感興趣的事情願意去做,不感興趣的就表現出心不在焉。顯而易見,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學,就很難培養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努力讓學生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和比較持久的注意力,就結合歷史這門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並將激發興趣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2,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

高一一年教下來,我認識到不能再同我上學時那樣教學了,現在應該教的不是書本上死的東西了,那些學生都能知道,"讀史可以明志,學史可以鑑身"現在教給他們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分析理解,使從中得到啟發。所以我努力改變學生原有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在高二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答案由自己歸納得出。我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讓他們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從而達到所預期的學習目標。

二,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我沒有足夠的經驗,不能教給每個人最有效的方法。

2,對於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沒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今後努力方向

我在今後課堂教學中還將努力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學習的發展創造各種條件和機會,促進他們去主動學習,主動發展,並給予適當的點撥和引導,讓學生學會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不斷提高每個學生的自主性。並且還要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尤其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努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高一歷史的教學反思6

在過去的一學年中,我擔任高一年級10班班主任,並擔任9班、10班、11班、12班歷史教學工作。9、10、11班都是普通班,出很好的成績不容易,加上很多學生(包括12班這個實驗班)都對歷史學科不重視,所以過會考都很困難。這樣就要求我必須熟知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僅把歷史課本教好,還要讓學生明確學習歷史的重要性,並加入許多課外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使他們重視會考。憑着對事業的執着追求,對學生的尊重熱愛和對學校的深厚感情,我潛心研究新教材,着力明晰教材改革的指導思想,教學要求和知識體系。通過不斷深入學習以及全心投入地努力工作比較出色地完成了學校交付的教學任務,完成了學科知識的教授和基本科學素質的培養,同時促進了優秀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和提高。在這一年中有成功也有失敗和不足,對此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1、歷史教學要重視研究性教學,歷史課要寓教於樂。高一的歷史課難度不深,但要求學生基礎知識掌握要十分紮實。因此我在備課時,注意史論結合,課上通過啟發式教學,和學生討論,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和經驗,同時加入許多歷史背後的故事輔助教學,讓學生認識歷史真相,客觀看待歷史。為此,我帶領學生查找資料、討論、學習,上了一堂評價李鴻章的研究課,效果很好。與此同時,我加強對基礎知識的考查,每一堂課都進行提問和默寫,讓學生逐漸養成每天覆習鞏固的習慣,增強緊迫感。

2、一定要重視學生感受,帶領學生共同努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十分注重知識的形成。我還介紹自己高考時的學習和生活,告訴她們我是怎樣從成績的低谷步步努力,最後考上大學的,這不僅給了他們經驗,也鼓舞了他們的勇氣和信心。他們經常向我請教方法和經驗,與我探討,及時向我報告學習狀態和心態,我從來都是耐心、高興的聽取,並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形成了良好融洽的師生關係,並取得了好成績。

3、不要放棄學習困難的學生。我瞭解到很多學習差的學生是遇到了困難,他們渴望老師的幫助卻又不敢,於是我分別找他們談話,瞭解他們的真實感受,表示了我願意幫助他們的心情。學生都很感激,於是我提出了一些要求,讓他們分批利用課間、自習等時間來找我背書、做練習。他們平時沒有養成堅持的習慣,容易忘記,於是我就經常提醒和督促他們,或者直接到班上去找他們,使他們養成了習慣,終於都能夠按時找我複習,甚至一有空就來問問題,因此在會考前,他們的成績都獲得了很大的提高。我看到了進步的喜悦掛在了他們的眉梢和嘴角,心裏也默默的祝福他們會考能有個好成績。

雖然這一年班主任工作很辛苦,教學任務也不輕,但我始終充滿了熱情、信心和愛心,在這一年裏,我不僅收穫了知識和經驗,還得到了學生的愛戴和信任,這樣的情感和經歷將繼續鼓舞我在從教這條道路上更加努力,不斷前進!

高一歷史的教學反思7

今天在高一(12)班上課時,氣氛比較沉悶,提到分封制、宗法制這些歷史概念時,學生對相關的知識點及內涵很陌生。比如分封制下週天子和諸侯聯繫的紐帶是什麼,分封制和宗法制到底存在怎樣的關係,學生反應遲鈍,表情木然。及至後來用PPT展示秦統一的過程時,學生也只是機械地對照着屏幕作一些記錄。

課後,我仔細分析了原因,到底是什麼因素造成了課堂的沉悶以及師生互動的減少呢?這堂課安排在上午第一節,也是我新課的第一節課;課堂設計中也許是過高地估計了學生的基礎和能力,設計的問題理解要求高,給學生的鋪墊性知識太少,造成學生思維難以跟上課堂節奏;這幾天,翻了幾本教學理論書籍,書中提到課堂目標的制定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不是發展了是判斷教學成敗的關鍵,看來,我更多的是關注了我如何去上課,而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課堂,包括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也成為裝飾門面的做法,課件中堆砌了過多的知識點體系和大量的史料及圖片,上課時更多地是在展示課件,學生是不是有興趣,是不是接受和消化了,則關注得太少。其實我還是充分地準備這節課的,但課堂瞬息萬變,看來預先設計好教案,並不意味着萬事大吉,課堂是生成性的,根據學生和環境變化靈活調整課堂設計應是我下面着重要做的一件事。

適合的就是最好的,上課也是這樣的,講的知識點,引用的材料一定要結合學生實際,學生聽得懂,並且因為你上課有生成性知識出現,有啟發,這課就是成功的,你的教學就是有效性教學。

今天在高一(7)班上課時,這種體會頗深。課的題目是《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和強化》,首先分析題目,讓學生對本課結構有一個總體性的認識。

師:課文各子目與課題存在怎樣內在的聯繫?

生:法令出一敍述了君主專制政體的建立及逐步完備。

(我補充了古代官僚體制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即維護皇權,皇權至高無上。自我感覺這樣設計還是有必要的。)

師:君權與相權這一目與課文主題又有什麼關係呢?

生:君權與相權鬥爭的結果是皇權越來越大,君主專制政體欲來欲強化。

可是對於選官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和主題的關係,叫起來的幾個學生都不能闡述,呆站在那裏。

思考後,才明白高一學生畢竟是從初中才上來的,並且初中歷史邊緣化已是普遍化現象,因此,提問要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在這裏,可以試着把明顯的聯繫讓學生回答,而理解難度較大的則通過教師通俗講解讓學生明白。

高一歷史的教學反思8

本組對新課程標準下如何教學備課有以下幾點反思:

1.備課過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和開發歷史課程資源

在備課時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努力開發利用教材、圖書館、互聯網等資源,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服務。明白教科書僅僅是學生學習最重要的一種資源,而不是唯一的資源,歷史老師只是最重要的人力課程資源,學生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因此備教案同時也要備學案。為學生提供哪些課外閲讀?什麼情況下開展歷史知識競賽,組織歷史專題講座、觀看歷史題材的影視片等。都要預先計劃好,做到有備無患。備課過程中要本着有利於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擴大涉獵的知識面;有利於因材施教,提高學生實踐活動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有利於對學生進行德育、審美教育。正確認識並處理好課內外教學的關係,努力使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並互相促進。

2.授課過程中應側重於以歸納歷史知識點,教給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方法與技巧。

《課程標準》把原有的學科體系濃縮為數十個專題。但其本身所具有的教育任務和教育功能與學生掌握基本歷史信息的要求並不矛盾。《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指出: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以及重要的歷史概念和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作為基於歷史知識信息傳遞的教學課堂,就必須要在對知識點進行歸納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方法和技巧。在這一方面上,忌諱只是勾劃知識,讓學生死記硬背,而這恰恰是歷史教學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如果在教學中不摒棄讓學生完全地記誦知識點,不教給學生掌握基本知識點的方法和技巧,那就絕不是新理念下新課程的歷史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7qj28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