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我看到了什麼教案

我看到了什麼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看到了什麼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我看到了什麼教案

我看到了什麼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生生交談和師生對話,通過填寫調查表格,展示與教材相關知識和學習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識經驗基礎和學習背景,為確立今後的學習目標打下伏筆。

2、討論適合本班科學學習的學習模式,用較科學的方法分好學習小組,提出一些感興趣的科學過程評價方法,討論形成常規的科學學習制度。

3、初步瞭解本學期的學習任務和內容,瞭解課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學輔助學習內容。

【教學準備】調查表格。

【教學過程】

1、自由談話,瞭解科學學習背景:

師: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關科學的事情?請共享。

師:把經歷過的科學發現過程或科學疑問記錄下來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書等科學資料分享放在教室裏供全班課餘閲讀交流。

2、討論交流,形成科學學習制度:

生:確定新的4人小組學習單位,小組長每月輪換。

推選2位科學課代表,明確相關責任和權利。

討論每月科學之家欄目的操作方法(從優秀作業展覽、資料匯萃、創新方法選編等方面分工合作。)

3、閲讀反思,瞭解科學學習內容:

師: 組織學生看封面,瞭解圖中意思。閲讀目錄,本年級科學有哪些內容呢,讓我們也來了解一下。有哪些內容需要課外補充完成,請做好記錄。

生:完成調查表內容:針對三上冊教學內容已經有的初始概念呈現及問題提出。

小結:我們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有待於通過課堂內外的科學學習來逐一解決,當學期結束後,回過頭來再來看一看這份調查表,希望我們從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三上教科版科學第一單元 植物

第一課 我看到了什麼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是活的植物,生長在一定的環境裏,是有生命的物體。

過程與方法:

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於觀察的進行。

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藉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

懂得從圖片上獲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

發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

在觀察過程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教學重點】瞭解觀察的目標和方法,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對大樹的觀察要指向生命體這個核心概念。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一些觀察用的測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鏡等),觀察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引言

1.校園裏、大路旁、山坡上……到處我們都能看到植物,同學們對校園裏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讓我們從身邊的熟悉植物——大樹開始觀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樹

1.教師講解:這是一幅梧桐樹的照片,請大家仔細地看圖,你能發現有關這株梧桐樹的哪些特點?(你能發現幾點?)

2.學生彙報:從圖上看大樹,我看到了什麼?(要求仔細傾聽,並大膽説出新的發現,同時區分哪些是真正從照片上獲得的信息。)

三、回憶中的大樹

1.教師引導: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們從照片上發現的東西並不多,那麼生活中你曾經看到過的大樹與這照片上的有什麼不一樣嗎?

2.學生彙報:回憶我的大樹,我曾經看到過什麼?

3.教師激趣:同學們的彙報內容真豐富,有的內容大家都看見過,有的內容有人還從來沒看見過,而有人可能從來都沒真正看過一棵大樹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細細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樹嗎?

4.學生交流:為什麼想看真正的大樹?(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內容!會不會也有樹瘤?是不是也有小動物?是不是還有其它東西?)

5.教師總結:這樣帶着目的去仔仔細細看大樹的時候,我們的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6.學生小組交流並彙報:如果現在來到一棵大樹下,我想觀察什麼?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容?

四、觀察真正的大樹

1.交流:教師引導孩子們交流在頭腦中制訂好的觀察大樹的個人計劃。(觀察內容、觀察方法、需要藉助的工具等)

2.活動:現在讓我們一起去觀察一棵真正的大樹,我們肯定有更多的發現。同時把觀察到的信息,用簡短的詞語記錄下來。(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老師帶學生按計劃開展真正的實地觀察活動。)

3.評價:回教室後每小組互相欣賞各自的觀察內容,説説從不同的`記載中如何體會到觀察的大樹是一個生命體。同時推選一位同學的記錄單張貼於科學活動專欄內供大家欣賞,其它同學的記錄單上交給老師閲讀欣賞。(張貼的記錄單要有典型特色。)

4.總結: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獲得了這麼多的信息,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發現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生命世界,那麼,觀察更多的樹呢?請在課外繼續觀察不同的樹。

我看到了什麼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大樹進行觀察,研究,體驗情感——親近自然,關注自然。

2、經歷從“看”到“觀察”的過程,並對大樹作簡單的描述。

3、通過觀察、描述獲取有關大樹的信息。

教學準備:

1、教師選擇一棵大樹,供學生觀察。(校園內)。

2、觀察記錄紙。

3、一些工具(繩子、尺、放大鏡等)。

4、課前準備好有關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項。

教學過程;

1、引入。

你喜歡什麼植物?你對樹進行研究過嗎?從書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麼?你有沒有到一棵大樹前觀察過?想去觀察嗎?

2、小組討論心目中有關樹的信息,並記錄在紙上。

(1)學生討論(四人一組)自己心目中的樹。

(2)把討論的信息寫於紙上。

3、怎樣觀察一棵大樹。

(1)如果你在來到一棵大樹下,你想觀察什麼?學生討論。

(2)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容?學生討論。老師講述觀察要有序、有計劃,並把觀察得來的信息記錄在紙上,以供以後研究用。

4、帶動學生到大樹前,開始活動。

(1)有組織的帶領學生到事先選好的大樹下。

(2)學生根據自己想好的觀察順序、觀察方法觀察大樹。

(3)要學生把觀察到的內容寫在記錄紙上。

5、讓學生通過討論後,知道看與觀察的不同。

(1)學生回教室,彙報交流。

(2)對照兩張記錄紙,討論以前看到的內容和現在觀察到內容有什麼不同?

(3)為什麼我再去看會知道的更多?

(4)當我們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時候,當我們帶着這樣的目的再去“看”的時候,我們的科學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5、後續研究。

在你家附近選擇一棵大樹,自己確定觀察內容,進行觀察。

我看到了什麼教案3

一、 目標:

1、引導學生直接參與科學觀察活動,體驗看、聽、摸、聞等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體會到科學觀察可以瞭解更多的事情。

2、通過觀察活動使學生感悟到自然界的美妙、研究自然的樂趣,從而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研究活動。

3、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交流、合作對學習的作用。

4、使學生領悟到大樹是一個生機勃勃的生命體。

二、 重點:

開展科學觀察活動,體會到科學觀察可以瞭解更多的事情。

三、過程

教學活動過程設計

教學方法――期望達到的目標

一、引入(1-2分鐘)

1、談話引入。

師:今天我們給大家上一門新的學科《科學》。

師:同學們一定會問,《科學》是學什麼呢?它有哪些內容呢?我告訴你們,科學課有很多生動有趣的內容,比如,火山、地震、宇宙、天氣、植物、動物、人體、電、光等。現在我先把《科學》第一冊的內容用小圖標來表示,你們猜猜這些小圖標分別表示什麼內容。

師∶同學們一定要問,這些內容怎麼學呢?我告訴你們,每個單元都有許多有趣的活動組成。我們學科學就是要親自參加、經歷這些活動。比如觀察螞蟻的身體,測測蝗蟲跳多高,看看蝸牛是怎樣爬的。通過這些活動長知識、長才幹、長智慧。你們願意嗎?

生∶願意。

2、引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先來學習第一課。這裏有一幅圖,仔細看看圖上有什麼,然後告訴大家我在圖上看到了什麼,是什麼樣的?

1、引入――激發學生對科學課的興趣。

2、引入――激發看樹的興趣。

二、看圖片上的樹

1、出示一張樹的圖片估計。

請你先看1分鐘,估計你能發現多少點情況?還有更多的嗎?

2、組織學生交流、傾聽。

請幾位同學上台來説看到了什麼,其他同學聽聽他們能一口氣説多少點情況。

注意:做到不重複的補充介紹。

3、再次估計。

你們再估計一下,看這幅圖你最多能一口氣説出多少點情況?

1、看圖先估計數量――激發起想看得更多的慾望。

2、老師用手勢、用問題――鼓勵發言的學生,幫助其他學生傾聽發言。

3、對圖片中能發現的內容作一個上限估計,為後面活動得到的數字作好比較的準備。

教學活動過程設計

教學方法――期望達到的目標

三、回憶在樹前曾看到過什麼。

1、過渡:難道一顆大樹真的就只有這麼多點情況嗎?(曾在樹前看到過其他情況)

2、回憶:

回憶在一顆真正的大樹前。曾經看到過什麼?數數能説出幾點。比看圖的發現是多還是少?

3、小組內交流:

小組內説説你自己曾經在大樹看到過的情況是否比看圖的多?

4、全班討論:

為什麼在真正的大樹前看到的情況比看這張圖片的發現多得多?

1、師設問――過渡到真正的大樹。

2、師追問――調動深長的回憶,互相影響引發回憶內容。把內容控制在自己真正看到過的範圍內。

3、生分小組討論發現真正的樹的內容比圖上看到的多。

4、討論、師追問――進一步明確為什麼會多。

四、引導學生從看樹到觀察一顆樹。

1、設問:

在真正的大樹前看到過的內容比看圖片的內容多得多。如果我們現在到校園裏去,站在一顆真正的大樹前――請估計一下自己:你看到的內容會比圖片、比我對大樹的回憶多還是少?

2、思考:

天天都看到過樹,為什麼再去看看,會看到更多的內容?

3、什麼是觀察(當我們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帶着這樣的目的去看的時候,我們的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1、一步比較――為提出“觀察”做準備。同時激發學生實地看樹的興趣。

2、 “有目的地看”

3、追問――初步認識觀察與看是不一樣的。

五、交流觀察的

內容和方法

1、提問:

如果現在去一顆樹底下,你想觀察樹的什麼?怎麼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容?

2、小組討論:

看看你們小組會想出多少種觀察的內容和方法?

3、交流:

哪個組先上來説説,其他同學聽聽是否可行,有沒有建議或補充,對他們進行幫助。

4、提出觀察建議:每組觀察一顆樹。用各種方法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建議課後觀察更多的樹,下一節課要描述自己觀察的那顆樹。

1、設問、追問――推動學生想一想觀察的內容。

2、組織學生自主討論、交流、爭論――希望學生相互啟發影響即將開始的觀察大樹的內容和方法。

3、師生共同交流――簡要了解觀察大樹不只是用眼睛,包括眼、耳、鼻、舌、手多種感官的運用。

4、老師的建議――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觀察、記錄和描述。用最簡單易行的方法觀察、記錄和描述。鼓勵學生觀察更多的大樹。

教學活動過程設計

教學方法――期望達到的目標

六、觀察大樹

學生分組觀察大樹。

老師觀察學生的觀察活動並參與。

標籤: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4rxwx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