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淺談在體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淺談在體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世界衞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指身體沒有疾病,而且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由此可見,健康包含着身心兩個方面。過去那種重身體,輕心理的體育教學觀念是不全面的。面對 2 1世紀的激烈競爭,隨着社會的發展,心理素質的地位和作用日趨突出,體育對心理健康的積極作用的研究,越來越得到重視,在認識上也越來越深入。未來人才不僅要掌握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具有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質。智力發展、品德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創新意識、競爭能力、自主人格、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都要受心理素質的影響。因此,在科學教學中有效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項新課題。

淺談在體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

1特殊的教育目的

它以心理保健、心理適應、心理素質的發展為己任以達到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優化學生心理素質、開發學生心理潛能之目的。

2特殊的教育內容和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主要涉及學校心理教育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包括學生學習心理指導、智力和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情感教育、意志教育、個性教育、人際關係指導、性心理衞生指導以及學生的升學就業指導等方面。這些都是按照心理健康的標準,要求學生做一個在認識、情感、意志、行為、個性等方面都正常的“正常人”或“凡人”。除此之外,別無它求。

3特殊的教育途徑和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除藉助課堂教育渠道向學生傳授必要的心理常識外,更多地結合活動課、各科教學、心理測量、心理輔導與諮詢、優化環境、榜樣示範等途徑,並採取活動課和團體輔導中的角色扮演、遊戲、實際操練以及個別心理輔導與諮詢中的情緒釋放、聆聽、共情、行為矯正、認知改變等特殊的方法來實施。

4特殊的教育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屬於典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性教育,它直接關注學生人體心理上的保健、適應和發展,幫助學生解決與此相應的一些心理上的困惑、煩惱和障礙,直接培養並訓練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具有教育學生自知與知人、自愛與愛人、自助與助人以及培養學生耐挫、樂羣、敬業等方面的育人功能。

二、體育與心理健康

體育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奠定體質基礎。人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是相互制約、密切聯繫的兩個方面。作為一個身心統一體的人,其身體素質健康與否,必然會對心理健康產生影響,包括其認知、情感、意志、個性等。

1、認知

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們從事各種活動最基本的心理條件。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是智力的主要組成因素。

人要有正常的智力,就必須有健康的神經系統和身體。作為主要是從事腦力勞動的大、中、小學生,其學習效率,是由大腦的高級神經系統所決定的。經常從事體育活動和身體鍛鍊,可以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提高神經系統的活動能力,增強呼吸和循環系統的功能,使大腦獲氧充分,進而使記憶力增強、思維更加敏捷靈活。據一些研究表明,部分學生學習吃力、成績落後,甚至留級,其根本原因在於,由於神經系統功能差,導致課上注意力難以集中,影響了思維的正常進行。

有些學生擔心,參加體育鍛煉會耽誤學習時間,影響學習效果。這是一種急功近利、目光短淺的想法。恰恰相反,研究表明,早操能使大腦消除殘存的睡眠抑制,為進入學習狀態作好準備;體育課、課外鍛鍊和課間操可以使因學習而緊張的大腦皮層得到休息,解除抑制,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2、情感

心理學告訴我們,心境是一種較穩定、持久,而且在一段時間內會影響人全部行為的情感體驗。良好的心境對人的行為具有增力作用,如作了一件即使非常平常的事情,也會感到愉悦、高興,得到心理上的滿足。相反,消極的心境會使以往做來很有興趣的事情變得索然無味、厭倦和煩躁。

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可以使機體產生極大的舒適感。在各種運動項目中,去感受運動技術動作的力量感、美感、節奏感和韻律感,從而陶冶情操,開闊心胸,激發生活的自信心和進取心,形成豁達、樂觀、開朗的良好心境。

請到運動場上來,忘卻煩惱。體育運動,也許一個從不曾發現的天地,一種全新的感覺,會使人流連忘返,盡享其中樂趣!

3、意志

行動的自覺性和果斷性是意志健康的重要標誌。

自覺性是指行動的目的性,與盲目性相對立。果斷性是指能適時作出決定並加以執行,與優柔寡斷和草率決定相悖。堅韌、頑強也是意志的重要內容。

參加體育活動,既是對身體的鍛鍊,更是對意志的考驗。向困難挑戰、堅持不懈、契而不捨、勇於拼搏,則是體育精神的充分體現。

4、個性

個性,也稱人格。統一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之一。心理健康的人格特徵,是在正確人生觀和信念的支配下,樹立遠大的理想,使思想、認識、行為相一致。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既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技能,又要以身作則,以優良的思想品德去影響學生,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目標以及健康、積極、積極向上的統一人格。其中,教學生作人是第一重要的。

三、在體育教學中影響學生心理健康不良因素

1害怕心理;2逆反心理;3依賴心理;4焦慮心理;5孤獨心理;6自責心理;7過敏心理;8衝動心理;9反感心理;10異性心理。

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生理和心理、體質和學習成績以及不良個性心理等方面的缺陷。如有的學生身材矮小、肥胖,體弱或有某些方面的殘疾等,他們在練習中因怕做不好動作被別的同學譏笑而產生對運動的恐懼感,導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抱自棄,從而造成較重的`心理負擔。又如:在考核或成績評定時,總覺得教師給別的同學的分數與評價比自己的高,懷疑教師不公正、有偏向,在進行集體項目的比賽時,總認為自己的技術水平對取勝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突出自己,表現自己為中心,這樣做又往往得不到教師的肯定。而對這些內心無法平衡,又難以從正常途徑宣泄,從而造成在學習時心理極不穩定。有些學生由於身體素質基礎差,或者學習動作時接受、掌握動作的能力差跟不上正常的教學進度。在平常學習時,與那些身體素質好、成績好的學生比較時,總覺得自己既使再努力也技不如人,無法趕上其它學生,從而在練習時放不開思想包袱.顯得膽小、怯懦、縮手縮腳,結果導致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從而產生自卑心理。有些學生虛榮心強,愛出風頭。喜歡在課堂上引起教師和其它學生的注意,愛表現自己。遇到一些自己力不從心的動作時,知道自己完不成,也要為了“面子”硬撐着去做,結果失敗。久而久之,這種挫折失敗的陰影會使其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以後,既使對自己能做的練習,也不敢表現自己,怕萬一失敗而被其它同學譏笑,被人看不起。

四、體育教學中促進“心育”的方法

1、激趣法。教師要善於運用能激發興趣的教學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和喜愛程度及其從體育活動中獲得的愉快的情感體驗是增強身體活動心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學生從事的是自己感興趣的活動,那就很難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因此,運用多種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教法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體育教學中體驗到快樂,使他們愛上體育課,這對具有強迫症和抑鬱症的學生,能夠起到較好的緩解與調節作用。

2、溝通法。體育教師要深入學生中,儘可能地同學生一起參加各項體育活動,創造新型、融洽的師生關係,使學生充分信任體育教師,願意跟教師進行溝通。這利於學生保持愉快的心境。

3、互助法。實踐證明,個體所以為羣體所吸引,主要是羣體認同、社會強化、競賽刺激及參與活動等因素。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多讓學生相互交流,互幫互學,營造一個融洽的人際關係和良好的教學氛圍,對學生的不良心理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4、疏導法。學生有了逆反心理,教師要主動與之接近,疏通感情,瞭解產生牴觸情緒的原因,然後因人施教,對症下藥。

5、競賽法。心理學研究表明,當自己的能力適應任務挑戰時,人的愉快就會產生。如果缺乏挑戰,就會使人產生厭倦感。相反,任務太富有挑戰性,也會導致個體焦慮,甚至產生挫折感。因此,人的能力適應挑戰性是人產生快樂並堅持活動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抑鬱、焦慮等不良心理的學生其運動能力也往往較差,教學中要注意調整形式,讓活動的形式適應不同運動能力學生的心理需要,使有抑鬱、焦慮心理的學生也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6、冷卻法。當學生產生了逆反心理,情緒強烈動盪時,教師必須制怒,保持常態心理,對事情做出清醒的分析和理智的判斷,找出正確解決矛盾的途徑。再把説服工作的重點放在平靜學生的心情上,以儘快恢復其理智,切不可在學生情緒上來時“針尖對麥芒”使矛盾激化。

7、温暖法。學生出現逆反心理,教師採取尊重、理解、關懷、鼓勵和信任的態度,幫助其明辨是非,正確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行為。對曾在體育運動中有過某種挫折,內心受過不良刺激的學生,教師需要關心愛護他們。同時,在全班創造相互關心,助人為樂的良好風氣,使他們不斷增加戰勝困難,克服挫折的信心。

8、鼓勵表揚法。對於體育差生的微小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充分利用學習成績的反饋作用去鼓勵學生,增強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正確對待自身不足,從而消除自卑心理。對學生提出的練習要求要適當,教學內容和形式,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定出不同的期望目標,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歡樂。

9、規則法。體育教學中合理、及時運用競賽這一形式,能激發學生的熱情。使用此方法時應注意平衡競爭對手,可適當改變些條件,制定特殊細則,從而有效地增強競爭意識。

10、誘導法。對於部分身體素質差,接受能力極慢的學生,教師要循循善誘,使之能正確對待自己,她棄自暴自棄的不良思想。首先,使其懂得只要主觀努力,方法得當,就能將自身的運動潛力挖掘出來。其次,對運動技術的要求可適當放寬,使得其不斷嚐到成功的喜悦。並引導他們在練習中揚長避短,逐步發展身體素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

11、感染法。有一些技術動作,儘管教師做了示範,但有的學生心裏還犯嘀咕,不相信自己也能完成這一技術動作。這是不好的自我暗示。教師除啟發、鼓勵學生的信心外,還可選擇有代表性的同學帶頭去做練習,當他們成功完成這一技術練習時,能很快消除這部分學生的心理顧慮,增強其完成動作地自信心。

12、磨鍊法。結合運動項目的特點,教師設置一定的困難,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的意志品質進行培養。

13、自我暗示法。教師要向學生傳授有關的運動心理學知識,並結合練習進行心理訓練。培養學生具有面臨某種情況感到信心不足時,進行積極有效地自我暗示、自我鼓勵的能力,從而逐步消除其不良心理障礙。

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心理狀態不同,引起的反應也不問,如不認真對待勢必影響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及學習成績的提高。因此,體育教師要採取有效措施,在體育教學中,通過各種體育活動,自覺地、有目的地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指導,全面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已不容忽視,做好全面育人的工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4n0r4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