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給本站的信(教師中心稿)

本站:

給

這裏就你提出的文學類試題答題問題談一點看法。但是,我離開講台已五年,現在縣教研室工作,又沒有搞語文教研,對近幾年高考語文試題的變化缺乏研究,只能就過去執教時的感受談一點體會,隔靴搔癢之論,不足為據,共同切磋吧。

一、 觀其大略,把握中心。

文學作品,講究整體閲讀,觀其大略者,即通讀全篇,抓住作品話題,初步把握作品大致的中心或主題,形成對作品整體的印象。高考語文閲讀多為散文、詩詞類,鮮有小説、戲劇,不妨以常見體裁為訓練重點。訓練中突出文體特點,“披文” 以感知形象,感知形象以“閲情” ,關注議論抒情性語句或語段,體味作品孕含的思想感情。通讀作品中,可訓練學生適當關注作品中精采而富深意的語句,作一些勾畫,以助理解,以備後用。

二、 審題察意,按文索驥

觀其大略旨在整體把握,目的在為答題作好第一步的準備。審題察意則是進入答題的具體操作。此一步重在訓練學生準確理解題意。眼下高考通常不在題幹上設置障礙,理解題意一般不難,需要訓練的是學生的細心,教給學生抓住關鍵詞,理解限制修飾語的'技巧,培養他們快捷準確把握題意的能力。閲讀性題型不外乎客觀題(選擇題)、主觀題(簡答、概括類)兩類。這些題中,部分題目是可以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或略作概括就可得到答案的。按圖索驥者,就是訓練學生在對作品整體理解的基礎上,根據通讀所獲得的印象,按題意要求,迅捷回到作品中,找到相應語段位置,抓住關鍵語句答題。這一過程重要的是要關注上下文語境,要關照作品前後的勾連,既要避免答題下大包圍,寬泛而不準確嚴謹,又要防止思慮不周,以偏概全。選擇性題目看似容易,往往失分較多,訓練中要讓學生根據題意,對各選項進行比較分析,或求同,或求異,或求正,或求反,注意分析各選項語言組織的異同,排除題目設置的干擾項,從而找到符合題意的答案。

三、 體味語境,言外覓意

文學作品多具有含蓄性、多義性。中國文學,尤其是詩歌、散文,又講究“境生象外” 、“意在言外” ,忌“淺、直、露” 。文學作品類試題常有一些簡答、分析類試題不能從作品文本中直接求得答案。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別一種思維,需要對形象和語言作深層次發掘,有時需要從語用或修辭角度分析。譬如常用口語“吃飯了嗎?” ,更多時候都只表示問好、問候,而不是字面義。但是,總覽全篇,體味語境,抓住作品思緒線索,“沿波討源,雖幽必顯” 。顯幽彰隱之道在抓語境,包括標題、註釋、對作者及寫作背景的瞭解。“楊柳岸曉風殘月” ,是寫景,又不止於寫景,聯繫詞作上下文不難理解境象之外,形象語言之外的作者情懷。高中生抽象思維得到了良好的訓練和發展,而形象思維、情意思維不足,文學作品閲讀訓練,需要在這方面加強。

四、 涵詠覓詞,遣句造義

主觀題的解答難點更多時候表現在“語言的痛苦” 。學生很多時候能夠理解作品,但是不能或不太能夠按題意要求組織好語言答題,心中好像明白,口不能言,筆不能寫,是謂語言痛苦。涵詠的功夫,在乎咀嚼體味,反反覆覆,把形象的感知、情意的感受上升為概念,化而為詞語。從語言心理學的角度講,在內心先捕捉到能大致概括思維概念的詞語,是思維概念向語言轉化的關鍵,猶如説作詩往往先得佳句,再敷衍成篇。找到了合適的詞語,甚或一組詞語,再要組織成流暢的句子或語段,就不是難事了,剩下來的工作,是再推敲、調整,潤色。此一過程是頗為複雜的思維心理活動,不須講太多理論,側重語感的訓練,結合閲讀複習,有意識設計點題目,讓學生去感受就行了。這裏有一點仍需強調,即不能脱離了作品本身。

其實,你是給我出了個大題目,這個問題絕非短短篇幅能説得明白的。我只是概括性地談了一點體會,限於尺牘,也未舉例,也未結合高考題分析,如此簡率,請再斧正。

謹致

教安

                                                 周魯

                                                     03、3、29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492d4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