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基本途徑與方法(人教版)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基本途徑與方法(人教版)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基本途徑與方法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基本途徑與方法(人教版)

      筆者從事初中語文教學近三十年親歷“構想--實驗--評價--再實驗--再評價”的教學研究實踐過程,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基本途徑與方法,大致概述如下:

一、精心準備,課堂減負提質的前提

     毫無疑問,精心準備是課堂減負提質的重要前提。優秀的軍事家,都遵循“不打無準備之仗”的原則,教學亦當如此。這裏的精心準備,主要指教師在課前,在分析研究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材不同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及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及其學習動機、興趣等情況的基礎上,遵循“減負提質”的特殊原則,完成“優化教學目標、巧置學習預習”的兩項準備工作。

    1、優化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的預期效果。由於語文素質教育目標的多維性,既有實質性的目標又有發展性的目標,既有知識技能目標,又有個性心理品質、審美素質及種種能力目標、那優化教學目標顯得尤為重要。

    優化教學目標主要應做到:

   (1)實質性目標(應掌握的知識技能)與發展性目標(心理素質及能力)統一併以發展性目標為核心。

(2)在處理多維目標的關係時,要抓住重、難點目標。

(3)教學目標力求具體,具有可操作性。

(4)力求在目標中把教法與學法統一,體現教是為不教的教學歸宿。

    簡略舉例,《我的老師》(人教社1993年第一版,初級中學語文第二冊)教學目標優化與簡析:

    A、教學目標

   (1)、查工具書,並組詞,識記文字音形義:

即        孤        卷          密

既        弧        券          蜜

                                  

   (2)精讀理解“夢裏尋師”一節的記敍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3)聯繫語境,揣摩詞的含義:“狡猾”、“默默”、“迷迷糊糊”、“模模糊糊”。

   (4)積累與運用:

     a、比較“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與“愛好文學與接近文學”不同語序在表達實際生活邏輯方面的作用。

     b、聯繫課文,討論:寫“我們的老師”可以從那些方面選材,選多少,怎樣確定詳、略。

B、簡析:顯然以上諸目標都是切實可行的,因為它們都是具體的,符合學生心理已有水平的,而且是“教與學”、“實質性”與“發展性”相統一的,目標重難點亦是突出的。“查工具書、組詞”、“聯繫”、“比較”、“精讀”等詞語體現了教法與學法的統一;目標(4)在發展學生思維、思想品質及寫作能力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重點目標為(2)(3)難點目標為(4)。

2、巧置學生預習:預習是教師依據教學目標,分析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認知結構、興趣、需要等綜合因素而設置的課前學生準備活動。它是一堂減負提質課的必要的環節之一。佈置預習,關鍵在一個“巧”字。依筆者實驗,實現“巧”的主要方法是:

(1)據課前“預習提示”,巧設練習題,使課文編者意圖在學生動腦動手結合中實現。

  (2)、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動機為目的,巧置預習:如《我的老師》一課,可設置:瀏覽全文,瞭解文中“老師”與現實中老師的聯繫與區別。

(3)、分解教學目標重難點目標,巧置預習。以前文為例,要實現“寫我們的老師”的寫作能力的正遷移這一訓練重、難點目標,一是要概括課文表現老師的選材領域是從課內到課外活動,從教學到教育,從上課期間到假期,二是要理解課文“排除小糾紛”“夢裏尋師”兩事為什麼要評寫,我們把這一目標一分為二之後,就可以在預習時設置思考:A、“我”在成長過程中,那個特定時候老師給我幫助最大:是學習上的還是心靈上的?書中是祥寫,還是略寫?B、文中那一節(段)最能表現“我”對老師的深沉思念,是祥寫還是略寫?

   (4)依據課文體裁特點或訓練內容特點巧置預習。如詩歌類以朗讀、聽讀為主,以感受音樂美、意境美,為講讀作鋪墊;如文言文,以讀註釋,疏通文義為主;如寫作,可以佈置圍繞主題的生活體驗或收集材料為主,為寫作消除“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二、優化課堂教學過程

    優化教學過程是指教師有目的的選擇組織教學過程的最佳方案,保證在規定的時間內使教育教學任務的完成達到可能範圍裏的最大效率,亦即以師生最小的必須消耗,取得最大可能的效果。教學五一節是教學過程的具體化,優化教學過程實質是教學五一節的優化。教學環節(一節課)有不同的細分法,為研究方便,筆者將教學環節概括為“導入、展開、結束”三個基本階段。根據筆者反覆的實驗、研究,其優化的基本途徑與方法是:

(一)合理安排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與學交織的動態過程,它由一系列的教學環節組成,因此,合理的安排教學環節有助與教學過程的優化。

1、教學環節的安排要適合課型特點並緊湊有序、富於變化。比如,一節語文基礎知識及運用的複習課。教師可先請學生完成若干到練習題,然後以這“若干”題為憑藉,複習舊知識;最後,再以若干道題進行綜合訓練,並請學生質疑問難。如此安排,既突出了複習課特點,與新課相比,又富於變化,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且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2、教學環節的安排,要注意時間分配,要突出重難點。仍以上邊複習課為例,重難點是鞏固舊知識並促進學生由知識向能力轉化。因此,舊知識的重現花時要少,形成多維的思維能力的綜合訓練及學生質疑問難及創新活動花時宜多。

(二)努力實現教學環節上的“教育共振”

   “教育共振”是巴班斯基有關課堂教學諸因素相互協調作用併產生最佳效果的代名詞。要優化教學過程,就必須充分調動教學過程中各因素的積極作用。其中,師與生是教學過程中最積極、最活躍、最具創造性的因素。下邊筆者主要從教學過程中教師“導”的角度,描述“導入、展開、結束”三個基本階段實現“教育共振”、優化教學過程的一般技能或策略技巧。

1、 導入的技能

 導入是教師集中學生注意力、喚起學生興趣、引發學習動機、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行為方式。“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的作用不可低估。導入的技能主要體現在導入方法的選擇上。選擇導入方法的一般原則是:選擇要根據教材體現的教學任務與內容、學生年齡特徵與心理需求及教師自身素質,以促使這“三要素”產生一致的合力,取得最佳的導入效果。

   由於我們的初中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且已經初具生活、學習經歷,而我們的初中語文教材內容又大都反映某一層面上的社會生活(廣義的)諸方面,反映某一層面上社會生活中人的經歷、思想、感情、立場觀點,換言之,我們的教材內容與我們的學生經歷、心理、情感有不少類似的東西。基於此,筆者着重介紹“啟動原有認知導入”和“激發情趣導入”兩類導入法中幾種有利於初中語文課堂減負提質的導入方法。

  (1)啟動原有認知導入是指教師引起學生對已有知識或生活經驗的回憶而導入新課。此法的運用,是基於學生原有認知或生活經驗與新知識之間的相關之處,因此,把握準這相關之處,顯得尤為重要。否則,導入便會走彎路甚至為學習增負。下邊介紹兩種最常用的導入方式:

   A、“聯繫課本知識導入”簡略舉例:筆者在教《捕蛇者説》導入設計要點為:

  我們曾經學過韓愈《馬説》,文意借千里馬的不幸遭遇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的憤憤不平之情,文章採用的是託物寓意的寫法。我們今天要學的《捕蛇者説》,與《馬説》體裁相同、寫法相同,但課文究竟怎樣借寫一件事表達怎樣一種思想觀點呢?好,讓我們來共同學習這篇課文。

   B、聯繫生活實際導入,就筆者經驗,這一方法在初中語文課堂減負提質中具有最廣泛、最有效的用途。

   舉例一:

  《我的叔叔于勒》一課導入:同學們,爸的弟弟怎麼稱呼:(叔叔)叔叔一家常與你們一家在一起嗎?(春節,生日聚會)在生活中你們兩家有過相互幫助嗎?(鄰居之間講友好,親兄弟之間更不必説)但是,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親兄弟之間,人與人之間會是一種怎樣的關係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舉例二:《我的老師》一課導入:同學們,請回憶一下你記憶中(最清晰的)老師在哪些時間裏、哪些方面給你的教育?(教師啟發要點,“課內課外,知識與情感”)好,我們來看看作家魏巍的一位小學教師是如何教育他的。

  (二)激發情趣導入  它是指教師通常採用猜謎、歌唱、講故事、演示、錄音錄象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情趣而導入新課。激發情趣導入是建立在調動學生非智力因素基礎上的,它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慾,使學生帶着飽滿的學習熱情投入新課學習之中。

   此法運用,關鍵在於激發求知慾,應“點到為止”,忌“花架子”。否則,會轉移學生注意力與興趣。

   舉例:“讀後感”寫作導入

   同學們都學習了《春》這篇散文,你們覺得哪幅圖景或哪些議論印象最深,春與青少年學生有什麼相似的地方,青少年學生應該如何去學習?把這些問題回答出來寫成文字就是讀後感。好,我們一起來學習讀後感的寫作。

   導入方法遠遠不止前述幾個方面,如何選擇是一種技能。選擇,除了遵循前述原則外,我們若能將“導入”與“展開”階段聯繫起來,就能起到“一石二鳥”,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更是語文課堂減負提質的有效手段。簡單舉例如下:

   寫景抒情散文,初中生寫起來有一定難度,難在“一切景語都是情語”。如果在導入中,能把這一“表達”難點聯繫起來,可以起到“一箭雙鵰”的效果。我曾帶學生去大足玉龍山春遊,歸來後,叫同學們寫一篇遊記,要求寫景抒情為主。導入設計:《白楊禮讚》寫白楊形美:枝杆挺拔向上,類似抗日軍民不屈不撓的抗日精神,枝葉緊緊靠攏,類似軍民緊密團結,葉片泛“青白色”,類似北方農民樸素品質。

   假定,我們遠觀玉龍山高入雲端,類似我們青少年學生什麼品質(理想高遠),我們近看片片茶樹葱蘢,又與我們學習收穫有什麼聯繫(一份辛勤一份收穫),好,我們來具體探討這篇遊記的寫作提綱。

   2、展開的策略與技巧

  “展開”階段是教師啟發學生讀書學習的過程,也是課堂教學的核心階段。它在一定的策略指導下,涉及教師講述演示、提問、板書等多種技能。

  據筆者教學實驗的表明:

   (1)展開的策略主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教材知識為主線”的教學原則和“教是為了不教”、“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會學習”等現代教育思想及“啟發式”教法指導思想。

   (2)其次,要抓住重難點,着眼於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能學懂的,堅決不講,學生學習有困難,貴在學法指導、激勵主動探索,堅決不灌輸。

   (3)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師生處於平等地位。教師不是説教、訓誡而是鼓勵學生思考、質疑、探索,尤其要保護學生的獨創精神和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4)展開的技能主要體現在展開環節的有效轉化和教法的優選和多種教法的有機結合,板書的簡明並富於結構美亦具有重要意義。

   舉例:《論語〈六則〉》(第二課時)展開:

   1、教師列表,明白本課教學重難點

學習態度 古今聯繫

學習方法

   2、教師啟發A、學習態度指對學習的總的看法;學習方法指提高學習效果的具體做法,概括學習態度、“古今聯繫”指原句在現實學習中的繼承運用,用今天的語氣表達。B用比較法區別“態度”與“方法”、“勾要”援引句子,“類似聯想”填寫“古今聯繫”。C時間限制。

   3、學生:每生列表,主動閲讀,相互討論、質疑,教師巡視,關注有困難的學生。

   4、教師運用回答(搶答)、提示、講析,表揚等法,完成列表:

度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

系 應虛心學習,實事求是,不要不懂裝懂,自以為是

法 學而時習之。

温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不恥下問。 學習與練習結合,才能形成能力;學習與學習結合,才能鞏固知識,有新收穫、啟示。

學習與思考結合才能加深理解,發展思維能力。要學習要好問,可以問自己、問他人、問老師。

 筆者認為,本課的展開較好地體現了前述策略與技巧。

5、結束優化的策略與技巧

  結束是指一節課教學將要結束時,教師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與技能進行及時的總結、鞏固、擴展及遷移的教學活動方式。它的意義在於對所學知識與技能及時的進行系統的鞏固運用,使新的知識有效地納入學生認知結構併成一定的能力。

  語文課堂“減負提質”結束優化的主要策略與技巧是:

(1)結束要有一定的概括性,使學生獲得規律性的東西,以加深理解和記憶

(2)結束要有針對性和實踐性,扣緊教學目標重難點,針對學生實際,安排學生實踐活動,以實現知識向技能的轉化。

(3)優選結束方法,以練習--擴展法為主,兼其他練習,對學生來講,可以鞏固知識,形成能力,養成習慣;對教師則是獲取信息反饋的有效途徑。練習,應以突破教學重難點目標為主;應實行彈性制,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不同的練習,達到不同的要求且每個學生都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練習,還應有量的“度”及形式富於變化要求。

   下面以前邊“展開”一節“案例”為例,具體説明。

   1、教師簡短結語:本課學習,我們應着重從學習態度與方法兩個方面去理解古代教育家的“教育論”,並能夠用這些理論來指導我們今天的學習。

  2、課堂練習(出示小黑板)

  (1)填空

   A、我們應謙虛好學的成語有           (“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在學習上應實事求是的短語是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B、我們在學習中不但要謙虛好學,而且要勇於發問,問老師、問同學,這在課文中叫做          (“不恥下問”)。

  (2)選做(全做或二選一)

   A、翻譯句子: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這而改之。

   B、基於課文觀點,簡明回答(100字左右)

   半期考試將到,談談你對複習的幾點看法(態度、方法及道理)

   3、課外練習(略)

   要實現教學過程優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除前述幾個方面外,運用好現代教育手段,如多媒體、錄象等,這裏不贅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44z3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