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城市化的説課稿

城市化的説課稿

[教學設計]

城市化的説課稿

學情分析:

城市化是城市篇中的最後一個專題,也是現在比較熱門的話題。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學生對於城市的概念及構成有一定的瞭解。不過過多的關注書本的知識,與現實聯繫的比較少,而城市化是現代社會非常突出的社會現象,教材主要討論了三個問題:城市化過程、城市化和社會經濟發展、郊區化和逆城市化以及城市問題。所以關於這些內容的學習還是要更多的聯繫實際,避免學生掌握上出現難度難度。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概括出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標誌。

2、能夠説出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3、能夠理解逆郊區化和城市化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

1、通過運用表格數據讓學生分析概括出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指標。

2、通過具體實例的分析讓學生掌握地理圖表資料的分析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城市問題的探究來培養學生地理素養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通過對上海城市問題具體案例的探究,使學生正確認識城市化與城市化引起的問題,樹立城市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確定依據:

1課程標準中對於圖表閲讀能力、並從中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的要求。課程標準要求我們“使學生獲得可發展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地理思維,樹立地理環境倫理觀念,形成全球意識和愛國情感,具備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

2.生活在上海這樣一座大城市中,對於身邊城市的變化感受較深。用上海作為一個案例來講解,體現了課程理念強調的關注身邊的地理這一理念。

[教學重點]

1、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標誌

2、城市問題及解決措施

[教學難點]

1、城市化的標誌

2、郊區化、逆城市化

[教具準備] PowerPoint 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問題探究法。

[教學過程]

流程:

▲情境創設(新課導入)

播放世博視頻宣傳片

提問: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什麼?“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打出問題:城市如何讓生活更美好呢? 我們將在這節課中瞭解到。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地理知識着手,同時讓學生帶着問題進入課中,引起學生興趣。)

▲“城市化的含義及主要標誌”這部分的教學設計

一、城市化及其標誌

1.城市化的.含義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上海這座即將舉辦世博會的城市,我們從不同年份上海城市的基本情況變化來了解。

我們就先來看一下城市中的主體----人口,我是80年代的人,我們就來看看那時候開始的上海人口狀況隨時間是如何改變的吧?

打出圖片:1980-20003年農業人口與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曲線圖。

提問:請大家來總結一下從1980-2003年的上海人口構成變化的特點?

教師啟發:從圖中我們發現人口總數在不斷的增加,但農業人口與非農業人口的比重發生了什麼變化呢?

學生討論:農業人口不斷減少,非農業人口增加

提問:城市的人口在不斷增多了,城市居民所居住地、活動着的土地變化如何呢?

打出表格:城市土地利用結構的變化表格

教師啟發:表格中的三種各利用類型變化如何呢?

學生討論:農業用地不斷減少,建設用地不斷增加。

展示圖片:展示上海中心城區的用地變化的圖片。

教師總結:上海的城市用地也發生着變化。

這樣一個由農村人口轉變為城市人口,由農村地域轉變為城市地域的過程,我們稱之為----城市化。

(設計意圖:根據圖表數據的分析,通過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以及學生的思考討論,從而得出城市化應該包含人口城市化、地域城市化這兩方面的內容。培養學生從圖表獲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教師講解:因此根據我們剛才分析的上海的例子,城市化的概念應該包括兩方面: 農村人口轉變為城市人口,由農村地域轉變為城市地域。

2.城市化的標誌

教師講解:所以城市化的標誌就是

教師提問:如果要衡量一個地區的城市化水平,應該用什麼標準來判斷呢?

教師啟發:大家還記不記得前兩個專題我們講過的衡量人口增長的指標是什麼?(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衡量人口分佈的指標又是什麼?(人口密度)。

學生討論:根據城市化的含義,可以得出其2個主要標準即主要標誌為:城市用地規模擴大以及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其中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一個最重要指標。

▲“世界城市化過程”這部分的教學設計

二、世界城市化過程

1.世界城市化特徵

教師講解:我們就來看看一個實例,這是上海城市化水平的變化。觀察一下上海城市化水平的變化?

學生回答:上海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

教師講解:我們看過了上海的城市化水平,把眼光放向世界,世界的城市化水平變化如何呢?看書上51頁圖6.21,圖中藍色色塊代表的是城市人口的比重也就是城市化水平,紅色折線代表的是世界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個數,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世界城市化的過程有些什麼特徵呢?

學生討論:城市化進程大大加快。

教師講解:從1800的4個比分點到1900的14個百分點,100年才增加了10%;而在以後的時間裏城市化水平增加10%,從1900年以來才花了50年不到的時間,説明城市化的進程大大加快了。同樣的城市規模也是這樣一個變化情況。

教師提問:我們再來看一下下列這個表格,是1850年、1900年與2005年世界十大城市排序,比較三個年份中十大城市的人口以及這些城所處的地區有什麼變化?同時做一下練習冊19頁第二題。

學生討論:城市人口不斷增多、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世界城市化的主流由發達國家轉移到了發展中國家。

(設計意圖:通過圖表的閲讀,提高學生基本的地理圖表閲讀能力,並加強學生從圖表獲取地理數據的能力。)

▲“城市化與社會經濟發展”這部分的教學設計

教師講解:隨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人口越來越多越來越集中,同時經濟活動高度集中,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勢必產生巨大影響。

1、城市是區域經濟增長的中心:城市集中了區域的人口、交通、技術、信息、資金和產業活動。

2、城市是區域服務中心:城市中先進的技術、良好的服務、完善的商業體系能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可以為居民提供高水平的服務。

由此可見,城市能使其中的居民生活的美好。

教師講解:但隨着城市人口、經濟的高度集中,出現了這樣一些現象。

打出逆城市化圖片

▲“郊區化與逆城市化”這部分的教學設計

三、郊區化與逆城市化

1. 郊區化

教師講解:一部分城市居民開始從城市往郊區甚至更遠的鄉村或者小城市搬遷,出現了圖中的郊區的別墅羣。

教師提問: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的出現呢?

學生討論:城市問題

教師講解:中心城區人口高度集中,導致環境惡化,隨着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為了改善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向郊區遷移。

教師講解:這我們稱為郊區化。即中心城區人口向城市郊區遷移的過程。

2.逆城市化

教師講解:而隨着居民對環境要求越來越高,同時鄉村地區和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城鄉差距減小,大大改善了鄉村居住的物質條件,提高了生活的方便性;私家車的普及,交通網絡的發達。居民不滿足於郊區的條件,所以才產生了逆城市化的現象。

逆城市化:大城市人口向周邊中小城市或鄉村地區遷移的過程。

翻到地圖冊21頁,看一下兩者的區別。

▲“城市問題”這部分的教學設計

四、城市問題

1.主要城市問題

教師提問:郊區化和逆城市化的出現都是因為城市問題,上海這樣一座大城市有沒有城市問題呢?顯然肯定是有的,我們就來找一找上海有哪些城市問題。

(問法2:雖然郊區化與逆城市化能避開或者緩解城市問題,但我們還是需要些切實行動來解決它。首先我要找出城市化中我們面臨哪些城市問題,那我們以上海為例,大家找一找上海有哪些城市問題呢?)

學生討論:環境問題、交通問題、居住問題、社會問題

教師提問: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教師講解:環境問題主要由於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垃圾污染、噪聲污染、光污染電磁波污染等等。它們都會對人體造成或大或小的危害。

交通問題:隨着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度多的家庭擁有了私家車,城市中汽車數量逐漸增多,加之部分路段單位通過量較低,所以擁堵現象時常發生。

居住問題:城市的面積有限,人口不斷的增多,地價跟着上漲,造成居民的居住出現了困難。

社會問題:城市人口的集中,使城市人的敏感度增加,容易產生矛盾。城市老齡人口不斷增加,弱勢羣體需要更好的關心。

分組討論:對應不同的城市問題,我們有哪些措施可以實施(可以是媒體中看到或者聽到的)

2.解決城市問題的措施

教師講解:剛才的同學講得不錯,我們有很多方法來解決城市問題。

環境問題:保護和治理環境、減少污染排放、加強綠化建設

交通問題:積極發展公共交通、合理規劃城市交通設施

居住問題:改善居住條件、推廣政府廉租房

社會問題:提高城市居民就業率、完善社會保障

教師講解:除了上面的這些措施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合理規劃來避免城市問題的產生。

我來看一下這樣一個專欄,"1966"城鄉規劃體系

第一層次:"1箇中心城"

中心城是指外環線以內的區域,面積約660平方公里。要不斷完善城市功能,體現繁榮繁華。

第二層次:"9個新城"

新城是郊區各區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中心城人口疏解和郊區人口向城鎮集中的主要方向。根據上海城市發展方向和郊區功能定位,規劃建設松江、嘉定、臨港(蘆潮港)、寶山、閔行、青浦、金山、奉賢南橋和崇明城橋新城等9個現代化中等規模城市。堅持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第三層次:"60個左右新市鎮"

新市鎮是郊區行政管理、公共配套、社會服務等各項功能的基本載體。依託產業園區發展和各城鎮歷史基礎,從人口產業集聚發展、土地集約利用和基礎設施合理配置等角度,規劃建設60個左右相對獨立、各具特色、人口規模在5萬人左右的新市鎮。

第四層次:"600個左右中心村"

中心村是郊區農民生產、生活和居住的基本單元。綜合分析郊區各區縣功能定位、城市化水平的差異和農業產業佈局,規劃600個左右中心村,按照"分類規劃、因地制宜"的原則,採用上下結合的工作方法,分層面推進規劃落地。 根據"政府引導、農民自願,規劃先行、政策聚焦,因地制宜、穩步推進"的原則,規劃分為保留改造、環境整治、置換搬遷和整體新建等4種類型,穩步推進行中心村建設。新郊區新農村先行區試點工作按照 "試點先行、政策聚焦"的精神,為進一步聚焦郊區農村地區,促進農業發展,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在市域"1966"城鄉規劃體系的框架內,上海開展了新郊區新農村先行區試點工作。按照“由點到面、由單一到綜合、由農業生產到農業地區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原則,規劃提出了9個地區作為試點先行區:金山(廊下)現代農業園區、青浦金澤鎮商榻社區、崇明縣陳家鎮現代農業園區、嘉定(華亭)現代農業園區、奉賢莊行鎮現代農業發展區、浦東新區張江合慶地區、松江區新浜鎮、南匯區書院都市現代農業先行區和崇明縣西部地區的綠華鎮。

總結:只有解決城市問題,城市才能讓生活更加美好。

標籤: 城市化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3xp7x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