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諸子百家同步測試題

諸子百家同步測試題

基礎識記

諸子百家同步測試題

一、選擇題

1.下面有關“諸子百家”的説不正確的是()

A.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B.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學派

C.由於各學派間熱烈爭辯、各執一詞,不利於國家的統一

D.“諸子百家”闡明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張,為國家的統一奠定了思想基礎

2.在“諸子百家”中,儒家學派對後世影響最大,這一學派的創世人是()

A.孔子B.老子C.墨子D.韓非子

3.孔子既是一位大思想家,又是一位大教育家,他有關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的許多言論後來被他的弟子編成一書,書名是()

A.《詩》B.《書》C.《春秋》D.《論語》

4.孟子也是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下列歷史名言中哪一名話出自他所言?()

A.“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B.“學而時習之”

C.“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後相隨”

D.“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我國古代著名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的作者是()

A.墨子B.韓非子C.孫武D.孫臏

6.法家創始人韓非提出的“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理論,被以下哪位歷史人物所採用?()

A.商紂王B.周文王C.秦始皇D.周幽王

7.材料解析

閲讀材料:孔子説:“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請回答:

①孔子的這些言論告訴我們哪些學習道理?

②有人認為,在推行課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今天,應該多學習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徹底拋棄孔子的教育思想民,你認為對嗎?為什麼?

活動探究

8.請你就“如何才能治理好國家?”這個問題,找四位同學扮演儒、墨、道、法、兵五家角色,進行陳述。

開闊視野

孟子簡介

孟子(約前372~前289),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軻孟子(約前372~前289),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軻,鄒(今山東鄒城市)人。約生於周烈王四年,約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説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樑(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孟子的仁政學説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沒有得到實行的機會。最後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

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時代,百家爭鳴,“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場加以激烈抨擊。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被尊奉為僅次於孔子的“亞聖”。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説,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親親”、“長長”的原則運用於政治,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

孟子把倫理和政治緊密結合起來,強調道德修養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説:“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後來《大學》提出的“修齊治平”就是根據孟子的這種思想發展而來的。

孟子哲學思想的最高範疇是天。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殘留的人格神的含義,把天想象成為具有道德屬性的精神實體。他説:“誠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誠這個道德概念規定為天的本質屬性,認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觀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體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倫理思想,都是以天這個範疇為基石的。

太上老君——對老子的神化

作者:佚名轉貼自:中華五千年

老子的道家思想對中國哲學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後世很多學者都從不同的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道教則奉他為教主,稱為"太上老君"。老子其人在民間被神化了,關於他的神話傳説也很多。《混元皇帝聖紀》中説:"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化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也。"於是,老子在道教中便被神化為眾生信奉的神靈,老子是"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陰陽之主宰,萬種之帝君"。

長大以後的老子一副神仙異相,《抱撲子內篇雜應篇》描述老君的真形,"身長九尺,黃色,鳥喙,隆鼻,秀眉長五寸,耳長七寸,額有三理上下徹,足有八封,以神龜為牀,住金樓玉堂,白銀為

階,五色云為衣,重疊之冠,鋒挺之劍,從黃黃百二十人。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前道十二窮奇,後從三十六辟邪。雷電在上,晃晃晃晃,此事出於仙涇也"。老子由神仙再到教主,長得奇形怪狀,卻也威風凜凜。

後漢邊韶撰《老子銘》,曾説老子自從羲農以來,歷代"為聖者作師"。到晉葛洪寫《神仙傳老子傳》的時候,已有種種傳説,或雲老子在"伏羲時為鬱畢子,神農時為九靈老子,祝融時為廣壽子,黃帝時為廣成子,傾項時為赤精子,帝眷時為祿圖子,堯時為務成子,舜時為户壽子,夏禹時為真行子,殷湯時為錫則子,文王時為文邑先生"等等。葛洪是信奉道教的學問家,對當時關於老子的種種傳説進行辯駁,他用道教陣形、長生可學觀點評價道:"若謂老子是得道者,則人必勉力競慕。若謂是神靈異類,則非可學也。"但是當時學道的人們,把所有修煉度世的方法,都託之於老子:"是以所出度世之法,九丹八石,玉醴金液,次存玄素守一,思神歷藏,行氣煉刑,消災辟惡,治鬼養性,絕谷變化,厭勝教戒,役使鬼魁之法,幾九百三十卷,符書七十卷,皆《老子本起中篇》所記者也。自有目錄?"

於是,民間傳記中,在天上己列仙班的老子整天就忙着煉所謂的長生不老之丹。《西遊記》中就有生動的描述。《西遊記》第五回"亂蟠桃大聖偷丹,反天宮諸神捉怪"中大聖所偷之丹就是太上老君煉製的神丹。書中描述,大聖到了太上老君的'兜率天宮之後,頓然醒悟道:"兜率宮是三十三天之上,乃離恨天太上老君之處。"當他闖進去之後,未發現老君。

原來老君與燃燈古佛在三層高閣朱陵丹台上講道,眾仙童、仙將、仙吏都侍立左右聽講。大聖直至丹房,丹灶旁邊的爐中有火。爐左右安放着五個葫蘆,葫蘆裏都是煉就的金丹。孫悟空知道,丹乃仙家之至寶,於是他就把葫蘆裏的丹郡倒出來像吃豆似的全都吃了。吃完以後他反應過來了,"這場禍比天還大,若驚動玉帝,性命難存"。孫悟空為何如此驚慌?可見這丹珍貴得很,只有天上的神仙首領可以食用,旁人是碰不得的。

關於煉丹,其實我國先秦時期即有。老子煉丹雖無史載,但老子崇尚養生之道是確實有記載的。在《老子》第五十章裏,老子作了較為詳細的闡釋:《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先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咒虎,入軍不被甲兵。咒天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這段話大意是:長壽的、短命的各佔十分之三。人本來可以活得長久些,卻自己走向死亡,為什麼呢?因為奉養太過度了。據講,善於養護自己

生命的人,不會受到傷害,因為他沒有進入死亡的領域。歸根到底,老子是想告訴人們要少私寡慾,清靜質樸,純真自然。

老子對養生之道推崇有加,提倡一種簡單的生活方式,《老子》第六十七章中有"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儉,三日取為天下先"的記載。但是老子的養生之道,到了神話裏,便是甘露、仙丹,所謂的修行一律變為煉丹,或是吸取採納容天地之靈氣的奇珍異寶,如踏桃、人蔘果等。《西遊記》?"偷吃人蔘果"一回中,人蔘果被喧染得是那麼不可思議,可以治病,可以長生,而這人蔘果的擁有者便是三清觀的當家道長——個得道的道人。道教是對道家養生思想的繼承還是變異就不言自明瞭。

僅以《西遊記》一書為例,太上老君的煉丹就衍生出很多故事,大聖偷丹不算,還有太上老君將孫悟空煉了九九八十一天,煉出了個火眼金睛的"人丹"。等到孫悟空一氣之下踢倒了煉丹爐之後,便有了火焰山的乾旱似火。就連兜率天宮太上老君平時乘的青牛,也因為整天聞着丹味,漸漸得道,來到人間興

風作怪。看來這個太上老君,的確是非常了不起,煉的丹居然可以扭轉乾坤。

太上老君真的被封建統治階級捧到顛峯地位,應該是始於唐朝。唐帝室姓李,太宗李世民自認為是老子李耳之後。唐高宗乾封元年,帝至毫州老君廟祭拜,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舊唐書高宗記下》)。高宗儀鳳三年,詔《道德經》為上經。天寶元年,詔《史記古今人表》玄元皇帝太上聖(《舊唐書禮儀志四》)。在唐代,老子和道教的盛行達到最高峯。到了南宋,據《太上老君金書內序》稱,太上老君"從開闢至虞舜間,世為師不絕,經二百七十五萬八千四百餘。

1.C2.A3.D4.D5.C6.C7.①孔子的這些言論告訴我們:學習知識要實事求是,不要不懂裝懂,要有老老實實的態度;要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學習要經常性地複習和鞏固。②不對。因為孔了的思想盡管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民,但是對我們今天來説,其教育思想的很多方面並沒有過時,所以我們應繼承和發揚孔子思想中的有用成分,而不是將它完全拋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3ll49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