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家長學校教案模板6篇

家長學校教案模板6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長學校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長學校教案模板6篇

家長學校教案 篇1

教學重點:習慣的培養是家長的任務,習慣決定學習的效果

教學難點:怎樣培養習慣和培養的方法

教學方法:講授與思考

授課對象:二年級家長

建議授課時間:第一學期第一---二個月

教學內容:

一、導課

尊敬的各位家長:大家好!

孩子進入學校一年的時間了,大家經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從孩子如何適應幼兒園升小學的具體實踐中,瞭解了家長、家庭在孩子成長經歷中的重要作用。今天,我們可能發現了孩子的學習習慣不是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好,也可能常常為孩子不能很好的寫完作業而無奈,孩子的字寫得不規範而不知所措,我們開始面對很多來自學校的要求、孩子之間的比較、老師的不斷髮來的短信、反映孩子在學校表現的不如人意等等問題,我們應該從什麼方面入手,才能讓我們的孩子成長的更好?

今天,我們就帶着這樣的情緒和慾望走進課程,希望今天的學習能讓你收穫一些觀點,瞭解一些方法,回到家裏,請你帶着欣賞孩子長大的心情和情緒,把今天學習的方法用適合你家孩子的動作,和孩子一起實驗一段時間吧。

二、授課

(一)本節課程的要求

●請大家先了解一下我們學習的課程標準:

《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關於7—12歲年齡段的家庭教育指導中是這樣説的:

7—12歲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是整個兒童期十分重要的發展階段。該階段的兒童身心發展特點主要體現在:兒童身高和體重處於比較迅速的發展階段;外部器官有了較快發展,但感知能力還不夠完善;兒童處於從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階段;情緒情感方面表現得比較外顯。

●教育指導內容要點第六條説: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家長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創設安靜的環境,引導兒童專心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注意培養兒童的學習興趣;正確對待兒童的學習成績。

(二)我們來講講習慣是什麼?

●習慣的定義

人們常説“習慣成自然”,其實是説習慣是一種省時省力的自然動作,是不假思索就自覺地、經常地、反覆去做了。比如每天要刷牙、洗臉等。

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性行為。我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朱智賢教授認為,習慣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動化地去進行某種動作的需要或傾向。例如,兒童養成在飯前、便後或遊戲後一定要洗手的習慣後,完成這種動作已成為他們的需要。他指出,習慣形成就是指長期養成的不易改變的行為方式。習慣形成是學習的結果,是條件反射的建立、鞏固並臻至自動化的結果。

結合《現代漢語詞典》對“習慣”一詞的解釋,“常常接觸某種新的情況而逐漸適應;在長時期裏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不難看出,習慣具有個體和社會羣體兩個層面的意義,從個體層面來看,習慣是個體後天習得的自動化了的動作、反應傾向和行為方式,它是條件反射在個體身上的積澱。從社會羣體層面看,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相對穩定的行為方式和反應傾向。

●習慣的特徵

1、簡單:天下大事必成於細,天下難事必成於易。最簡單的東西,往往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東西。

習慣並不深奧,常常很簡單。比如按時作息、遵守規則等等,其實都是做起來一點都不難的事情,難是難在堅持。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並且把最簡單的事情堅持做好了,就是不簡單。

2、自然:自然就是不假思索、不用思想去控制的行為,這是習慣的一個重要特點。如果做一件事情還需要專門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表明習慣並未真正養成。比如每天晨練30分鐘,孩子要是在父母的提醒下才去,只能算是一種行為,而非習慣;孩子要是想都沒想,自動地去鍛鍊,一天不鍛鍊就感到彆扭,覺得渾身不舒服,這就叫養成習慣了。

3、後天性:習慣不是先天遺傳的,而是在後天的環境中習得的,是一種條件反射。有的習慣是很自然、不費什麼功夫就形成的,有的則需要長期、反覆的訓練。而養成同一種習慣需要花費的時間,也會因個體的不同而產生明顯的差異。

4、可變:習慣是一種定型性行為,一般形成後就很難改變,但這並不是絕對的。即使是已經形成的很牢固的不良習慣,只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強化訓練和影響,也能發生改變。當然,這需要極強的意志力和自信心來克服慣性的作用力。

5、情境性:習慣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現的相同反應。養成某種習慣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場合,習慣就會表現出來。比如有的孩子只在學校愛勞動,在家裏就懶了,就是受到情境的制約。

(三)我們想想時常要面對孩子的習慣現象

●孩子的磨蹭現象

對於一年級六七歲的孩子來講,“磨蹭”現象非常普遍,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中都有體現。從早上起牀、洗手、吃飯到晚上做作業、收拾書包、洗漱休息等一系列活動都需要父母不斷催促……

●注意力飄浮不定,專注的目標會經常轉移;心不在焉,常沉浸於白曰夢而忘記眼前的事情。

●寫作業總是纏着家長,不看着他就寫的一塌糊塗

●小夥伴們一起玩耍時,總愛與別人打架。

你還能説上幾十條吧……

(四)這些現象是誰造成的?我們應該怎麼面對?

不好習慣的養成並不一定全是父母的錯,也可能壓根就不是父母的錯。你也不能完全靠自己去改掉孩子的一些壞習慣。重要的及時的發現、觀察孩子的行為,用積極的事情逐步理順孩子的好習慣。

你決定着手改變孩子的不好習慣時,一定要先花一段時間觀察他們的這種行為,同時也要審視你自己的態度:

為什麼你覺得這種行為很煩人?

你的孩子這種行為,他(她)的同齡人沒有出現嗎?

以你的孩子現在的年齡,這種行為真的是應該得到控制的嗎?

這種行為如果持續下去,會給你的孩子帶來傷害嗎?

這種習慣有沒有給你的孩子帶來一些益處?

如果你的孩子改掉了這個習慣,你會用什麼來代替這個習慣所給他?不好的習慣是別人看出來的。你可能傾向於把孩子的一些行為歸為“壞習慣”,但實際上,這些只是典型的學齡前兒童的行為,可能只是稍稍過分了一點點,這些行為讓你煩惱、氣憤甚至厭惡。要直面這些行為。

孩子在學齡前會給你帶來愉快和樂趣,但他們也可以使你很痛苦。大多數三、四歲的孩子天生不注意衞生、粗心大意、吵吵鬧鬧。他們想要即時的滿足感,他們三分鐘之後就會忘了你的話,你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照顧他們。而且,他們永遠不會走開。但是這些典型的學齡前兒童的行為就屬於壞習慣嗎?那麼就要看是誰在下這個結論了。家長在這個時候並不懂得家庭教育,讓孩子的行為出現了一些偏差,這就是嚴重的問題了嗎?不要自責,我們還有時間影響孩子做事的動機的方法!

在你考察了孩子的行為和你的態度之後,如果你還認為那是不好的習慣,那麼就應該謹慎對待了。

方法是:儘量不要很自然地以為壞習慣是孩子人生的必經之路。

有些習慣可能是疾病。例如尿牀,就有可能是膀胱異常所引起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還是早發現,早治療為好。

其他會引起麻煩的行為,如果被忽視,就會會根深蒂固,難以根除。而且,在你等着這個階段過去時,你的孩子可能會在改掉壞習慣之後,還會長時間受到這個壞習慣所帶來的不良後果的影響。這樣的話,你的孩子也許就會被其他孩子、被老師和其他的成年人疏遠,而你也可能被其他父母所疏遠,因為他們認為你要為你的孩子的壞習慣負責。

對於你的孩子與其他同齡人不同的一些持久的問題行為,最好還是跟兒科醫生或家庭教育指導師、兒童教育專家談談。你會發現,這些問題需要專業人士的關注,而你也會十分驚奇地發現,你的孩子是很“正常”的。

儘量不要怪你的孩子有”壞習慣”。壞習慣畢竟只是習慣,大部分都是他們不知不覺就有的,並非故意的。學齡初期兒童養成壞習慣有很多原因,可能是遲緩發育,或者是父母的照顧出了問題,或是感情受到傷害或刺激,又或者是一些生理的問題,但很少是因為孩子有報復心裏或有意去這樣做的。學齡初期兒童還不至於詭計多端。

不要責怪你自己,你的孩子,或是其他人都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而對一個養成壞習慣的學齡初期兒童施加懲罰,是不能真正將習慣根除的。相反的,要儘量用積極的強化作用來改變孩子的行為習慣。要注重在孩子成功時給予讚揚和鼓勵,不要在他們失敗時責備、懲罰他們。

(五)習慣於學習的關係

長期行為導致思維形式定式,對學習產生影響。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由智慧養成的習慣,能成為人類的第二天性。

習慣若不是最好的僕人,就是最差的主人。

三、培養良好習慣的方法

(一)如何面對孩子的磨蹭現象

與家長朋友交流,説孩子做事太慢了,看着讓人着急,其實,細心觀察,孩子做某件事時並一定慢,寫自己的名字,吃冰激凌,慢嗎?不慢!而是做“不喜歡”的事情時喜歡東摸摸,西看看,把時間浪費掉了。那麼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孩子“磨蹭”的具體原因,根據原因再來對症下藥。

我個人歸結可能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 學習興趣低落,硬着頭皮應付,缺乏自信

2. 時間觀念不強,自制力弱

3. 家長的直接原因導致孩子行動遲緩,成為“慢性子”

解決的方法是:

1、學習興趣低落,硬着頭皮應付,缺乏自信。

可能造成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學習興趣低落的原因很多,哪些情況是出於應付?什麼原因導致不自信?

①家庭環境的影響(為孩子營造健康快樂的學習氛圍)

任何家庭都會有矛盾,有爭執,儘量不要把矛盾和爭執暴露在孩子面前,更不能拿孩子當出氣筒,和睦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身心健康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心情愉悦,做事才有動力。(我們大人是這樣的,心情不好時,什麼都不想做,孩子也是如此。)

孩子年齡小,還沒有一定的排干擾能力,在孩子學習時,最好給孩子創造一個比較安靜的環境。出現聲音大的家務避開孩子學習的時段,關掉電視,電腦,陪一起看書讀報,營造一個全家共同學習的氛圍。(如果大人在一旁打撲克、玩麻將,孩子是無論如何也進入不了學習狀態的。)

②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善待孩子的興趣)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我們應對孩子的興趣抱以支持欣賞的態度,既是有偏差,需要我們做的是積極引導,耐心指導,給孩子一個自由的思考空間,而不是把大人的思想強加在孩子身上,那樣會加劇孩子的叛逆心理,與你的期望背道而馳。(如:孩子玩電腦遊戲,我們應支持孩子玩一些益智類的遊戲,用講故事(最好是有根據的故事)的形式給他灌輸暴力遊戲的危害,並相信孩子能控制自己。)

孩子的好奇心強,一切事物都是新鮮的,值得探索的,我們應該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努力用孩子的眼光去觀察世界,跟孩子一起去驚異,去提問,去討論。當孩子帶着問題問父母時,父母最好不要直接告之答案,而是引導孩子親自去試驗,去思考,自己得出結論,這樣會大大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慾望。(裝做不懂,向孩子提問,和孩子一起感受思考的過程。)

③孩子與老師的關係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

家長應及時與老師溝通,瞭解孩子在校的表現,以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只有全面瞭解孩子,才能有的放矢。(一四班的家長做的已很好,主要是我們遇到的老師好,很多時候是老師主動找我們談話)

誠懇地與孩子交流,多傾聽少評論,經常説些鼓勵孩子的話,不自信時,不妨説點善意的謊言,如:“今天我與老師通電話了,老師説你進步很大,特別是***方面,”老師的話是神聖的,一句鼓勵的話也許就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孩子哪方面弱,就不斷的誇獎那方面)

④孩子壓力大(讓孩子失去學習興趣)

所有的家長都一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怕孩子的學習跟不上,作完老師留的家庭作業外,,有的家長還要佈置大量的智力型作業,學習時間長,精力不集中,必然磨蹭,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疲於應付,邊學邊玩,失去學習興趣。(咱們應儘量多陪孩子玩,和孩子一起做遊戲,在遊戲過程中讓孩子靈活運用學到的知識,並不失時機的向孩子請教,放下架子叫孩子一聲“老師”,讓孩子體會到親情帶來的快樂和被人請教的成就感,遇到不懂得問題,怕丟自己“為人師表”的面子,就會很自覺的去尋求答案。)

2、時間觀念不強,自制力弱。

好的時間觀念是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基本前提。我們應幫助孩子克服由於淡薄的時間觀念所形成的不良習慣,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讓孩子養成惜時,守時的好習慣,指導孩子合理利用時間。

可能造成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① 本身對時間沒有明確的概念

咱們説一分鐘是60秒,但孩子的抽象思維還是有限的,他想象不出究竟60秒是多長,那就需要我們平時做事情時,經常強調一下時間的概念,如:我們早飯用了20分鐘;這首歌曲有4分鐘,我們打了30分鐘的球,你喝這杯水只用了10秒鐘等等,經常灌輸,孩子對時間概念有了基本的認識,才能更好的掌握時間。

② 孩子沒有為浪費時間付出代價

做作業前我們先了解孩子的作業量,根據孩子的作題情況,如果10分鐘能夠完成,那就給他規定20分鐘,並把小表放在書桌旁,不管是否做完,到時間就把作業收起,(當然事先要和老師説明情況)。孩子的自尊心是很強的,做不完作業對孩子來講是不光彩的事,至少是得不到小貼畫或小紅花了,甚至還要挨老師的批評。吃飯也是如此,孩子可能吃的較慢,給他多留出幾分鐘,如果磨蹭肯定吃不飽,即使吃不飽到點就不準吃了。(所有這些情況,事先要和孩子講明白道理,讓孩子明白我們這樣做的目的。)

*養成惜時,守時的好習慣:

建議大家從4個方面做期,堅持一段時間,效果一定會很好。

①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作息表(根據實際情況,每個家庭每個孩子的狀況不同)

時間表上的內容應包括起牀、吃飯、上學、放學、作業、休息以及休閒娛樂、讀書的具體時間,教育孩子認真遵守、持之以恆。(等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後,即使沒有時間表,他自己就會合理有序的安排自己的事務)

②時間安排上要有張有弛

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定要照顧到孩子的心理和身體承受能力,儘可能多的安排玩的時間,如果孩子喜歡,儘量陪孩子一起玩,以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

保證孩子的睡眠,六七歲的孩子一般睡眠時間要保證9—10個小時,這樣才能精力充沛,更好的學習。

③利用零碎的時間

茶餘飯後的時間現在主要是聽英語,偶爾也會一起讀報、猜謎語或聊天。堅持下來,孩子慢慢也成了習慣,一坐到餐桌旁,就會自覺的打開CD機播放英語歌曲,細算下來,這段不起眼的時間還學了不少東西。

④鼓勵為主,給予獎勵,幫助孩子培養自主做事的習慣

無論那個時段表現好,就畫一顆紅星,如果自覺完成,就獎勵兩顆紅星,為了鼓勵孩子遵守時間,偶爾也會誇他是超級棒,就得三顆外加一個優字,孩子很想得到更多的紅星,更想讓我在爸爸和來訪的朋友面前誇他,每天都會很自覺的按照作息時間表生活學習,漸漸已養成了習慣。如果有意想不到的事情打亂了生活規律,我一般會在表格上註明,表示不是孩子的過錯。如果是孩子直接的原因,當然得不到獎勵,有時為了不打擊孩子,怕他喪失信心,我會畫個特殊的符號,表示媽媽依然相信兒子會做的很好!這樣就能保持孩子高漲的生活學習熱情,把惜時、守時看成很自然的生活習慣。

3. 家長的直接原因導致孩子行動遲緩,成為“慢性子”

可能造成的原因和解決的方法:

①家庭成員的影響

所謂天生,實際上人在性格上遺傳的因素很少,更多是後天的影響。觀察一下和孩子經常接觸的人是不是這種性格,孩子從小喜歡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涉及到父母的榜樣作用,暫且不談,)設想如果大人幹事利落,有條不紊,孩子在這種環境中成長,怎麼會成了“慢性子”呢?

②孩子缺乏鍛鍊

大人為孩子包辦的事情太多,孩子沒有得到鍛鍊,以致自己做任何事情時到缺乏自信,不敢大膽的去做,惟恐做錯,甚至根本就不會做,故而行動遲緩。

③對孩子的信任不夠。

聽到很多家長抱怨,在家和孩子説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快點,快點。”可能在當時的情況下管用了,但並沒有起到長期的效果,對這種沒有時效的話還不如不説,説多了,孩子聽疲了,幾乎沒反映,還會引起孩子反感,大人也生氣。換一種表揚的方式,誇讚他比昨天又快了,比上次做的還要好,如果能再快一點,就更好了,先獎一個小貼畫,如果明天不用媽媽催,就做的又快又好,就得兩個小貼畫,媽媽相信你,一定能得到,放心吧,孩子一定會為明天的兩個小貼畫竭盡全力。

④家長的説話方式問題(用“中庸之道”,讓孩子自己選擇)

孩子玩的正盡興,忘記了寫作業的時間,這時父母輕説幾句孩子可能還是照玩不誤,根本不聽您的。您要是大發脾氣、嚴肅地對孩子説“趕緊寫作業”,孩子一定會很不開心,耷拉個腦袋坐在書桌旁寫作業,那種狀態肯定讓人不舒服。那麼不防折中一下試試,你可以對孩子説:“寫作業的時間到了,你再玩三分鐘還是玩五分鐘?”不管孩子怎樣選擇,都是開開心心地坐在書桌旁。孩子該休息了,孩子卻還想玩一會,對孩子説:“休息時間已經到了,你説再玩五分鐘還是八分鐘?” 對孩子不要説陳述句(你該做什麼了),而是對孩子説選擇句或疑問句(什麼時候去做呀?)試試看,或許您會收到奇效。

總之,“磨蹭”個很不好的行為習慣,無論將來幹什麼都會影響做事效率,我們做家長的首先要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給孩子樹立好榜樣,用足夠的耐心幫助孩子改掉這一壞習慣。

(二)如何面對孩子的這些“毛病”(更應該叫做“現象”或“成長經歷”)?

我們用“為什麼?怎麼辦?”來講解這方面的解決方式。

1、注意力飄浮不定,專注的目標會經常轉移;心不在焉,常沉浸於白曰夢而忘記眼前的事情,

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做?

其實孩子不是注意力不集中,只是將注意放錯。只要家長用心幫孩子糾正,使他們將心事轉移到主要事情上去,往往會有不錯的表現和成就。

你該怎麼辦?

家長對孩子的這類問題也不能操之過急,要耐心培養孩子做事的良好習慣和學習興趣,這對孩子注意力的發展非常重要。家長應該認識到,專心其實是一種可以訓練、學習和培養的行為習慣,我們可以在家裏和孩子做一些專門的注意訓練活動來促進注意品質的改善。以下幾種家長可以參考選用:

聽覺注意訓練:

1)聽數報數法:讓孩子聽一組數字,如375985,然後立即報出來。每天訓練的數組可逐漸加長。

2)聽數倒背:讀給孩子一組數字,讓孩子倒背出來,如426,孩子背出“624”。數組隨訓練的進程逐漸加長。

3)複述詞語:家長從書中隨意讀出5個詞,要求孩子複述;家長從書中讀出6個詞,要求孩子複述;

4)數數法:從3開始,隔3就數,如3、6、9、12、15……數到300;從300開始,隔三就數,數到3。也可選擇從其它數字開始。不管怎樣數,先記下時間,看多長時間數完。然後看後一次數是否能快於前一次……

5)讀書訓練:家長和孩子各拿一本相同的書,選一篇文章讓孩子大聲朗讀,家長記下孩子讀錯的地方;再讓孩子從頭讀起,看讀書的時間能否加快,錯誤能否減少。

6)意力、記憶力的圖文:如走迷宮,在一大堆圖中找某樣東西,找異同(同中找異,異中找同),比大小、長短,在規定的時間內把一頁圖中的物品記住,然後合上書讓孩子報出來。

需要注意的是,為了讓孩子在接受這些訓練時不感到枯燥,可以有一定的獎懲措施,也可和家長以比賽的方式來進行,這樣可以增加訓練活動的樂趣。家長應該以身作則,表現出專心、堅持和耐心的榜樣。一旦發現孩子有專心的表現,更應加以鼓勵和稱讚。

2、孩子寫作業總是纏着家長,不看着他就寫的一塌糊塗

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做?

因為你沒有按照一年級孩子剛入學時,家長學校第一講“堅持建立孩子獨立完成自己任務的概念”的方法堅持去做,所以,孩子的舉動都是我們沒有堅持正確的教育方法得到的。現在再開始堅持還會有效果,大家再願意聽一遍嗎?

你該怎麼辦?

第一、給孩子建立“家庭紅花榜”:鼓勵孩子獨立完成作業,和孩子商量“紅花榜”的操作方式,並簽字認可。

建議方法:每次寫完作業自己檢查,完全正確的給三朵小紅花,家長簽字時發現錯誤不要馬上説出來,而是説:“寶貝,媽媽發現有一個小朋友(一道題,以此類推)的手你沒有拉着啊!自己看看能找出來嗎?”孩子檢查出來改正後,本次只得兩朵小紅花,如果檢查不出來,不得小紅花;如果錯誤多,適當減去以前的的小紅花。家長把錯誤的題找出來,讓孩子做在另一本《改錯本》上,改錯本上設計幾個小欄目:時間、錯題再現、修正表現(寫上正確的)、錯誤原因(粗心、沒聽懂、沒有問老師)在原因上做記號,每週一次總結,根據總結中孩子的進步再另加小紅花。

第二、短信傳喜訊:每天向親戚、朋友(老師)發表揚孩子作業獨立完成並認真檢查的喜訊,一週一次統計,每月根據統計按分值給孩子獎勵。注意要做到:事先與孩子商量,根據孩子的情況制定孩子跳一跳可以達到的短期目標,循序漸進,堅持不懈。

家長的耐心是養成孩子獨立學習習慣的關鍵:中國的家長80%都耐不住失敗的過程,在孩子出現作業錯誤時,為了爭取時間經常採取代其檢查,趕快完成的方式,剝奪了孩子自己經歷的權利。家長會以“我還有事情,沒有時間管孩子。”為理由,把問題最後積攢到孩子身上,等到孩子長到需要自己獨立而沒有獨立能力的時候,就形成了家長和孩子因為成績而經常出現的“家庭戰爭”。

如果你已經這樣堅持做了,孩子的作業還是一塌糊塗,字寫得歪七八扭,就要考慮孩子身體自身的原因了,如:感統失調的孩子總是把物體看成反方向的,經常把“3”寫成“∽”或“∑”,這不是孩子自己有意的過錯,而是生理原因,是因為我們是剖腹產生的孩子,有沒有經過“三翻六坐九爬”的自然感統訓練,孩子自然就寫不出好看正確率高的作業。我們要做的事是:抓緊進行補救。方法很多,大家可以上網去查找。

3、小夥伴們一起玩耍時,總愛與別人打架。

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做?

孩子這樣做的理由是因為他們有挫折感。6-7歲的孩子身體正在高速發育,他們之間爭強好勝的心態是正常的,在出現矛盾時,很難實現徹底的溝通。所以,當他們感到不滿時便會拔拳相向。還有一個因素可能導致孩子變得情緒暴躁,那就是他們的智力發育速度通常快於他們的運動神經的發育速度。例如,如果孩子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面前的項目,他便會感覺沮喪,隨之會遷怒於周圍的小朋友。

你該怎麼辦?

直接告訴他們“不能打人,這樣做會讓別的小朋友感到疼痛,甚至受傷。”教會孩子發生這樣的情況時,先躲到一邊,離和自己發生糾紛的小朋友相對遠一些。同時,父母要在家裏鼓勵孩子多用禮貌詞語表達情感和需要,多教給他一些常用的禮貌話語:“請、謝謝、你好、對不起、不客氣、沒關係、你先來、好的、再見、歡迎你……”,以方便他在外面和其他孩子交流。此外,當孩子感到飢餓,而且沒有休息好時,更容易被激怒,因此父母每天的早餐、午餐一定要為孩子做好、合理調配營養,養成早睡早起和午睡的習慣。隨着孩子能力的提高,打架的情況會逐漸減少。

總之,家長必須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耐心的等待孩子的成長。必須知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認真想想孩子到底需要哪方面的規範性的習慣。不要指責、不要急躁、不要攀比,按照自己的感覺,正確的做就是了!

四、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

家長在指導中學孩子學習習慣上,可以着重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預習的習慣。預習能夠讓孩子聯繫以前的知識,發現新問題,思考怎樣解決問題,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問題帶到課堂上更好地聽老師講解。這樣既能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又能提高孩子聽講的興趣和效果。

2.記筆記並事後整理的習慣。隨着中學課程內容的增多和複雜化,記筆記有助於抓住重點。如果因時間限制,當堂記的東西較零亂,那麼課後還要進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條理。整理的過程是一個很有效的過程,而且還能鍛鍊自己分析、歸納的能力,一舉多得。所以應養成整理筆記的習慣。

3.課後複習的習慣。複習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複習要與遺忘作鬥爭,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創制的“遺忘速度曲線”表明遺忘是有規律的,即先快後慢,剛記住的東西最初幾小時內遺忘速度最快,兩天後就較緩慢。因此,要鞏固所學知識,必須及時複習,加以強化,並養成習慣。

4.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孩子學習上有困難請求家長幫助時,家長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應用熱情的語言鼓勵孩子自己“試一試”。孩子實在無法獨立解決時,也不能包辦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啟發,使他能在你機智而不露痕跡的引導下,覺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讓他嚐到勝利的甘甜,對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個問題的挑戰。

5.及時改錯的習慣。讓孩子準備一支紅筆。隨時改正自己練習本、試卷上面的錯誤,以鮮豔的紅色加深錯誤在腦海中的印象,然後用一個本子,將這些錯誤收集起來,用“錯別字舉例”、“錯題彙編”等形式分類記載,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現類似錯誤。

6.認真書寫的習慣。相當一部分孩子和家長不重視書寫,認為它只是形式,對學習沒有多大影響,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書寫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對書寫者學習態度、學習質量甚至個人的素質的評價,卷面就是學生呈現在老師面前的面孔,老師就常常自覺不自覺地據此來打“印象分”。從另一個方面看;一個能夠認真對待書寫的孩子,往往也能認真對待學習及其他許多事情。相反,一個連字都不願好好寫的孩子,很難做好別的事情。因此,重視並及早提出對孩子書寫方面的要求,不僅能提高書寫質量,得到眾多良好評價,而且還能促使其養成凡事認真仔細的好習慣,提高孩子的整體素質。

7.認真觀察、思索的習慣。提前為進人中學做準備,到了中學每門學科都要求學生具備觀察力。語文的寫作訓練就不用説了;數學的能力培養要以學生對自然界數量關係與圖形關係的觀察為基礎;物理的實驗和化學的演示都離不開精確的觀察;生物則要求學生對生命現象和動植物進行持久的觀察。這些觀察要求學生不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徵,還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光看不想難以得出結論,因此,在小學初級階段就要訓練孩子養成邊觀察邊思索,勤於觀察和勤于思考的習慣。家長要引導孩子從身邊的生活小事開始觀察,經常向孩子提出問題並與之討論,促使他去觀察思索,並能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8.積極閲讀、寫作的習慣。閲讀是孩子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應鼓勵孩子在反覆閲讀課本內容的基礎上,廣泛吸收課外的知識和信息,養成積極閲讀的習慣。家長要為他們的閲讀創造物質條件,積極購買有關書籍和訂報刊雜誌。讀和寫是互相促進的,寫作過程不僅是運用語言文字技巧的訓練,也是一種嚴格的觀察、思維和想象等認識能力的訓練。在養成觀察、思索、閲讀習慣的同時,要養成勤於寫作的習慣。家長可要求孩子勤寫讀書筆記、讀後感、觀後感和日記

9.養成有條理的習慣。學習用具的收拾要有規律,書本存放在書包或書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業要預先安排好時間等等。東西存放無規律,要用時東尋西找,心煩意亂,極易影響學習情緒;做作業不講條理,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學習效率就低。

結束語:有人説,上帝對人類最公平的兩件事之一,就是每個人都是一天只有24小時。記得小時候曾經念過“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話,雖然我們並不知道所謂“一寸光陰”到底有多長,但是既然時間與黃金相比,其價值昂貴也就可知了(其實時間遠比黃金寶貴無數倍)。那麼如何利用好每天這24小時,好好管理自己的時間,以求得最大的效用,這無論對個體或集體而言,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個人是否每天都有明確的目標,是否每天有合理的時間安排,而不是亂七八糟、糊里糊塗的生活,這對於他離成功的遠近無疑有着重要的影響。隨着時代的發展,每個人的時間就更加顯得寶貴了,應該做和不得不做的瑣事塞得滿滿當當,真正想做的事卻又找不出空檔來,“忙、盲、茫”是人們生活的真實寫照。我們只要保持科學合理的生活、學習、工作習慣,有明確家庭教育觀和耐心的等待孩子成長的管理觀念,就能夠最大限度的陪伴孩子成長,讓我們的孩子邁向更加輝煌的成功彼岸。

家庭作業:

1、為什麼我們要自覺學習家庭教育知識?

2、孩子的習慣應該怎樣培養?

3、你的孩子身上有什麼“現象”?你準備怎樣面對?

家長學校教案 篇2

怎樣使你的孩子更聰明

教學目的要求:

1、目的引導家長們明白要想使孩子聰明一要尋找要挖掘,二要揚長避短 。

2、要求:要細心觀察孩子各方面表現,從而挖掘出他的優勢智力,並適時加以正確的引導,

3、建議:努力承擔做家長的責任。教育孩子要有確切的目標。 教學重點、難點:

一要尋找要挖掘,二要揚長避短 。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內容:怎樣 使 你 的 孩 子 更 聰 明

教學過程: 今天我們講的主要內容是:怎樣能使你的孩子更聰明。我們都希望有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但是要真正做到這一點確實也非常難。因為孩子的聰明程度也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後天的因素、還有本人的因素。所以在講這個問題的時候,首先要表明的是:一要尋找要挖掘,意思是説:不但要看到有利因素,還應當看到不利因素。二要揚長避短,意思是説:每個孩子都具備一定的聰明基因(我們把它叫做睿智),為此要善於發現、善於點撥,促其發展,這樣才能使你的孩子更加聰明起來,當然世上所有東西都是相對而言的,但只要我們大家努力,就會收到聰明的果實。 一、人的基本智能可分為八種類型,主要是:一語言智能、二邏輯數理智能、三音樂智能、四空間智能、五運動智能、六人際關係智能、七自省智能、八自然觀察智能。因此,作為家長能夠早期發現

和培育這些智能,對於促進自己孩子的健康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但是這些智能在開始的時候,並不是都能被孩子體現出來的。因此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細心觀察孩子各方面表現,從而挖掘出他的優勢智力,並適時加以正確的引導,這對於孩子能夠向這方面的發展,或者説成為這方面的人才也應當説是至關重要的。 三、為了改善和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現列出日常生活中的20種表現,以供父母進行對比和觀察,並進行挖潛和指導。當然最重要的是:請大家不要忽視這些表現,因為這些表現正是孩子發揮潛在智能的體現,另外也請大家試一試,我想這是會有一定好處的。 四、聰明(睿智)的20種表現:

1、你的孩子善於用語言描述所聽到的各種聲響。2、你的孩子能夠發現和糾正你講錯的故事或者講錯的話,比如:你經常給孩子講故事,但是當你更換裏面的故事情節還某個詞,孩子就會説講錯了,並能夠加以糾正。3、你的孩子特別喜歡為別人講故事,而且講得繪聲繪色。4、你的孩子總是喜歡提出一些希奇古怪的問題,如“人為什麼不會飛”等等。5、你的孩子喜歡把玩具分門別類,並按照大小或顏色放在一起。6、你的孩子喜歡伴隨着樂器的彈奏唱歌。7、你的孩子喜歡傾聽各種樂器發出的聲響,並能根據聲響正確判斷出是什麼樂器。8、你的孩子能正確地記憶詩歌和電視裏經常播放的樂曲。9、你的孩子善於辨別方向,極少迷路,或者根本就不會迷路。10、你的孩子對經過的站名或路標記得很請楚,並能提起什麼時候曾經來過這個地方。11、你的孩子喜歡東寫西畫,形象逼真地勾畫出各種物體。

家長學校教案 篇3

教學的目的:

1、讓家長明確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2、建議家長怎麼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

教學的重點及難點:

引導家長們明白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

教學的過程:

一、 導入。

尊敬的各位家長,你們好。首先歡迎你們來參加我們的家長會。感謝你們在百忙之中來到學校,共同來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關心學生的發展情況。今天我們共同探討的問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

二、 幫助家長們明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要想引導未成年人走正確的人生道路,必須培養孩子做一個健全的人,要具有隨時迎接挫折,迎接“丟臉”,經歷痛苦的思想準備。這樣的教育特別應該從小學生抓起,從小培養孩子們在挫折中成長的能力。因為,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們從小在爺爺、奶奶、父母的精心呵護下長大,生活在太陽底下,吸取着雨露陽光。唯我獨尊,嬌橫跋扈,事事佔上風。試想,這樣的孩子如果從小不接受正面的引導,能走正確的人生道路嗎?他們只會遇到困難退卻,受到挫折失去信心和希望,經受不了打擊,他們只會順水推舟,不會逆水行舟。難怪我國每年都會出現因不能正確面對父母的教育而服毒身亡的,因同學的嘲笑而跳樓自殺的,因學習的壓力而棄學逃亡流浪街頭的,因羨慕而產生妒忌走上犯罪道路的…… 因此,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是極為重要的。作為學校、家庭應責無旁貸加強培養孩子們從對挫折的能力,讓他們在風雨中健康成長。

三、建議家長培養受挫能力的具體做法

(一)、認識自我,完善自我

對於學生來説,他們的壓力莫過於來自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理;莫過於學習分數的高低,成績的好壞;莫過於與同學之間的爭吵,意見的分歧;莫過於老師嚴厲的批評,同學的嘲笑……然而,一個在家被父母嬌慣了的孩子怎能一下子承受得了這些壓力呢?養成孩子自我教育是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關鍵。

1、 引導孩子正確地認識自我,瞭解自我

引導孩子正確地認識自我,瞭解自己的優點、缺點、愛好、性格、習慣等,學會自我調控、自我反思、自覺學習,找出與別人的差距,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只有他們在瞭解自我,認識自我的基礎之上,才能不斷的完善自我:正確的對待自己,與他人友好相處,更好的學習,勇敢的面對失敗。特別是班級裏的後進生,他們本身缺乏自信心,導致他們形成自卑感,嚴重的影響着他們身心活動和學習能力,使原有的聰明才智不能正常的發揮。面對這樣的孩子,更加要幫助他們認識自我,瞭解自我,面對現實,找找原因之所在,在認清自己之後,以清醒的頭腦,良好的心態,調節自我,戰勝自我,樹立信心。要以“失敗是成功之母”為動力,迎接新的挑戰。

2、用典型的事例進行自我能行的教育。

人無完人,各有所長,各有所好,只要有信心,就會體現自我能行的價值。 “相信自己,我並不比別人笨,別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久而久之,孩子們從小懂得長處要發揚,短處要彌補,這樣能促使自己健康成長。

3、親近孩子,教其反思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言語難免有可能會傷害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孩子沒有健康的思想和承受能力,就不能正確面對,就會導致不良後果。特別是一些性格內向型孩子,他們不善言表,更容易造成不良後果。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要多開導他、啟發他,鼓勵他們自我檢查、反思,使他了解自己的不足,認識自我的不對,找出與別人的差距和誤區以及自己存在的問題。從小進行了解自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的教育,養成自我反思的良好生存習慣,他們就會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

(二)、遇到困難,學會解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言談舉止,道德行為,對孩子成長具有決定的影響,要想讓孩子從小健康成長,家長就得對孩子進行一定的受挫能力的培養,不能遷就孩子、慣養孩子、溺愛孩子。要轉變教育觀念,不要認為孩子只有一個,事事都要順從事事都包辦。要重視養成教育和習慣教育以及各種能力的培養要從小抓起,從身邊的小事抓起。希望家長隨時與教師保持溝通,教育孩子遇到困難不要害怕,要有隨時迎接困難的思想準備,要迎難而上,不能遇到困難就退缺。事後我發現這樣的情況有所好轉了。看來家校堅持配合培養,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我相信具備健康心理和經受過挫折教育的孩子將來他們會成為生活的強者。

(三)、受到打擊,學會面對

人生的致命點就是經受不了挫折的打擊,有的人一旦遇到一點小麻煩,遇到一點小挫折,就不能接受,不能正確地對待。有的人是想不通,情緒低落,悶悶不樂,沉默寡言,十分無助的樣子;有的人是發泄,性格暴躁,把所有的氣都往別人身上發…….一個人在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麻煩事,煩心事,總會受到一些大小不同的打擊,小學生也不例外。然而多數孩子嬌生慣養,在困難和挫折面前哭哭啼啼,依賴家長和老師。怎麼培養孩子面對家庭、學校、社會諸方面帶來的打擊?這個問題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

1、學會面對自己

當自己受到打擊以後,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多想想造成自己受到打擊的原因。如果是自己造成的,就要勇敢的面對自己,敢於承擔自己的責任,告訴孩子:人無完人,孰能無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知錯就改,才是好孩子。

2、學會面對父母

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當家長看到孩子學習成績考差時,不懂得教育的父母就會生氣地批評孩子,有的孩子不能接受父母的批評教育,與家長產生牴觸,不服從家長。這樣的孩子思想、行為處於危險的邊沿,教師應加以正確的引導:一是採取開展活動的方式,使孩子在活動中明理,查找自己的不對;二是採取交流的'方式與孩子們溝通,理解父母用心的良苦;三是舉生活的實例和現象,明辨對錯,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

其實,挫折和打擊並不可怕,怕的是遇到挫折和打擊不知道想辦法應付。我們要學會迎接挫折和打擊,也要學會對付挫折和打擊,只有那些敢於面對同學,面對教師,面對父母,面對社會,面對困難,面對人生坎坷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是人們最敬佩的人。

(四)、心中不愉,學會交流溝通

交流和溝通使矛盾化解;交流和溝通使人愉悦;交流和溝通使人進步;交流和溝通使人健康。只有善於交流和溝通的人,才能做一個真正健康的人。而有的小學生內向,不善於表達和溝通,受點打擊,悶在心裏,關在屋裏,不願見人。長期下去,思想壓力大,包袱重,使其身心不能健康成長。面對這樣的孩子,告訴他,要做一個性格開朗的人,心中有什麼不愉快的事找夥伴、信懶的人説一説、擺一擺,在交流中對方會幫助你解決疑難、排除困惑。要學會自我排解,學會交流、溝通,爭取別人對你的支持、幫助、理解、排擾。切忌有事悶在心中。本班有個孩子,年齡最小,性格十分的內向。父母經商,高齡得子,十分慣養這孩子。父母不敢説他的不是,一旦説他不是,他就跟父母大吵大鬧,或者噹的一聲把門關上,哽咽得説不出話來。我知道此事以後,專門找他談心,開導他,經過開導,他明白;這樣下去不但對自己身心健康沒有好處,而且不利於自己健康成長;有什麼不愉快的事要主動學會與別人交流、溝通,求得別人的寬恕、原諒、理解、幫助。漸漸的孩子懂事了,學會與父母交談了,父母一見到我就是一席感激的話。事實證明經過挫折教育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為意志堅強的人。

人活着就是要做熱愛生活的人才是強者。只有那些“熱愛丟臉,歡迎挫折,經歷痛苦”的人,長大後,才能夠追求成功,鑄造人生的輝煌。我希望孩子們在我們老師與家長的共同努力下都能夠成為學習生活中的真正強者。

家長學校教案 篇4

架起溝通的橋樑正確教育孩子

教學目的:

1、通過家長學校授課,教給家長與孩子之間溝通的正確方法,從而配合學校作好對孩子的教育

2、教給家長一些教育孩子的策略,使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和學校對孩子的教育協調一致。

教學內容:

一、家長應當如何與孩子溝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至關重要。我就如何與孩子溝通説以下幾點:

(一)身教重於言教

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個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家長,一問三不知的家長,品行惡劣、行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長是不會培養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親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關注他們成長,有的父母雖然與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經常溝通。大多數父母都是以忙為理由,忽視親子教育。父母的親子教育應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髮展的前面,所以父母應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斷學習,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

(三)營造一種良好的知識環境

孩子學習要有一個好的小環境,不求高檔,但求氛圍,學生學習的時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閒談,朋友聚會等等儘量少在家中接待。還有,就是要創造和睦、祥和、穩定的家庭氣氛,父母不要經常打架、吵鬧,影響了孩子的心理髮展。

(四)無條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的終身榜樣。孩子身上的優點、缺點、好習慣、壞習慣基本上來自父母和周圍環境的薰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對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賞優點,儘量地包容缺點,用放大鏡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的。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五)多讚美、少批評

恰到好處的讚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潤滑劑。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瞭解、欣賞、讚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記:讚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後。

(六)糾正孩子的關鍵性缺點時一定要注意考慮成熟,選擇最佳地點和時機

最後請家長們記住以下幾句話: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賞識才能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二、家長應該如何對孩子説“不”

當孩子提出某種不合理的要求時,家長與其遷就,毋寧説“不行”對他(她)更具有影響力。如今週末無人看管的孩子不知有多少,家長外出,本想把他們放到爺爺奶奶老人家當中,孩子們稍不滿意時,他們便讓步説:“那好,你就自己呆在家裏吧!”孩子最初似乎得到了一定的滿足,但久而久之,便會有被遺棄的感覺。隨便對孩子説“可以”,是冷漠與放縱,而酌情説“不行”,才是真正的關心與愛護,父母表現出的堅定絕不容商量,甚至叫着説:“我恨你!”但孩子正是在反抗的同時,也意識到父母的尊嚴和權威。孩子需要有一個對立面,才能分出美與醜。如果讓他們漫無目標地揮動小拳頭,他們會因沒有信息的反饋而永遠也分不清是與非。

如今讓家長們説出“不行”兩字,又的確不是件容易事,其難處在於父母過於寵愛自己的寶貝或根本沒有時間。而教育專家則堅決主張家長説“不行”,必要時“還要適當懲罰”孩子。當然,這並非意味着迴歸舊傳統,對孩子實施隨意斥責、打罵的專制式管理。現代社會的“不行”,應該是大人與小孩子之間所達成的共識,是他們心與心的交融。對此,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切忌對孩子施以訛詐。

父母在向孩子許諾之前一定要三思,不能言而無信,答應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如果兑現不了,應及時給孩子解釋,向孩子道歉,並作自我批評,讓孩子從內心理解和原諒父母,事後父母應設法兑現自己的承諾。因為孩子對大人説的話是一向當真的。否則,久而久之,孩子會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感,並認為説了話可以不算數,慢慢地他們也會學着這樣做…… 《答應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二)讓孩子做某件事時,要講明道理,是為了孩子好,而不是説些“這樣爸爸媽媽會高興的”之類的話。

孩子如果僅僅知道要討父母的歡心,可能會撒謊或幹出其他的蠢事。

(三)絕對不能對孩子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你不聽我的話,好,我也就不滿足你的要求!”家長會因此而失去自己的尊嚴並誘發孩子的報復心理。

(四)父母一方説“不行”,即使有某些不合理的地方,另一方也不要當着孩子的面反駁,否則孩子容易養成在雙方之間投機取巧的不良習慣。

(五)説“不行”之後,要耐心向孩子解釋為什麼,讓他(她)明白“不行”的道理。

(六)可以與孩子“談判”,但家長必須掌握主動權,而且要當機立斷,不能無休止地討價還價。比如在日常生活作息時間的安排上。

籤合同也是一種好辦法,合同由自我訓練項目和每日意志力訓練表兩個部分組成。父母的職責是監督,如果自我訓練項目做得比較好,就打一個鈎,如果做得不好,就按合同懲罰……《如何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

(七)要在融洽的氣氛中,從積極的角度給孩子立規矩。擠時間與孩子一起用餐,相互説些有趣的故事,便多了一次寓教於樂的機會。

家庭遊戲是使家庭成員達成美好溝通的橋樑。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遊戲,他們需要在遊戲中找到快樂,也許要在遊戲中成長,父母們也會在遊戲中重新覓回已逝的童心。遊戲使家庭成員融為一體,使大家有更多有意思的話題,使溝通更輕鬆、有趣……《談親子溝通有趣的策略》

(八)令行禁止。説“不”後,家長對孩子的妥協,意味着食言,失去了威信不説,還會使孩子沾染上不守信用的習氣。言而無信,是人生之大忌。

一次“不行”或適當的懲罰最初可能會引發一場暴風驟雨,但處理得當,雨過天晴之後,孩子與你的關係和感情將無疑會有一定程度的昇華,這也正是説“不行”的意義所在。

家長學校教案 篇5

授課題目:家庭環境對中學生髮展的影響

目的:家庭是由婚姻關係而發生並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親屬間的社會生活羣體。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個體素質的發展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響。其主要方面是性格特徵、基本生活技能、道德情操、理想志趣。

意義:

鑑於家庭環境影響的深刻性和潛移默化性,家長對子女要精心培養,愛而不寵、尊重信任、嚴而不苛、民主平等,讓家庭充滿和睦、向上、愉快的氣氛。

家教方法

一、怎樣才能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

天下的父母、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成棟樑?但很多家庭並不真正知道怎樣做才能使孩子成才。有的家庭認為給孩子吃飽穿暖就是盡了家長的責任,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情;有的家長奉行“樹大自然直”的信條,對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問;有的家長則一味要求孩子學習、學習、再學習,自己卻從不看書、讀報等待,這些均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對家長提出了一些要求,希望能幫助家長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原則,走出教育“誤 區”。

1、加強對家教理論的學習

有些家長認為養育後代是連動物都會的事情,還需要學習嗎?殊不知,家庭教育也是一門科學。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得到家長的指導、幫助。家長只有掌握了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懂得孩子在不同時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點,懂得兒童教育的方法和規律,才能為孩子提供科學的指導和有針對性的幫助。因此,家長平時應通過家長學校的學習、讀書、看報等途徑,有意識地加強家教理論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教育的盲目性,乃至錯誤的認識和做法。

2、正確理解和履行父母的職責

不少家長認為自己的主要責任就是賺錢養家,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經濟環境。其實,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古語説“養不教,父之過”,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懂得父母對孩子的責任,不僅要把他們撫養好,而且還要教育好。在我國的婚姻法中也明文規定“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教育的義務”。家庭是人才的搖籃,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任期最長的老師。從“孟母三遷”“岳母刺字”這些流傳甚廣的故事中,我們都能看到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發展所產生的深刻影響。因此,家長不僅要為孩子提供足夠的生活條件,更為重要的是要重視孩子的優良品德、良好習慣的培養和智力的開發。只有正確理解一履行父母的職責,才有可能撫養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3、加強與學校的密切配合

孩子的大部分學習時間是在學校度過了。因此,家長要經常與老師取得聯繫,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同時主要地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裏的情況,取得老師對家庭教育的瞭解和支持。只有家庭和學校密切配合,雙管齊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4、父母要作孩子的好榜樣

父母是子女最早接近之人。不論父母自身是否意識到,你們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因此,父母不僅需要具備科學和家教知識,還要處處用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為子女樹立榜樣,率先和垂範。如果家長自己整天沉湎於電視節目中,而要使孩子信奉讀書比看電視更重要,更有益處,這實在是難為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在注意言教的同時,還要注意身教,身教和言教並重,才能引導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二、家庭生活困難的時候怎樣教育孩子

現在,社會上有一股攀比風。不少人愛比吃、比穿、比派頭。學校不是世外桃源,這股不良風氣也侵蝕了學校,影響了孩子。有些孩子常與同伴比衣報、比學習用具,甚至比誰家有錢、誰的父母“官”大。在這種情況下,家庭生活比較困難的家長應採取怎樣的方式教育子女,使之真正順應我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這句古話呢?

下面一些建議可供參考。

1理解孩子的心情

中學生儘管自我意識增強,自我評價能力逐漸成熟,但仍然帶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被動性;外界的評價易造成孩子內心世界的波動。因此,家長若一看見孩子情緒低落就呵斥、責罵、不僅不利於調整孩子的低落情緒,反而會引起孩子的牴觸情緒。明智的家長應該是先容忍,待搞清楚原因後,有針對性地因勢利導地對孩子進行教育。

2、讓孩子適當參與家政管理

家長可讓孩子瞭解家長的經濟收及支出狀況,一起進行家庭收支記帳、核算等待。這樣,既能讓孩子體恤父母的辛苦,防止其提出過高的物質要求,又為培養孩子勤儉、踏實、堅毅的品質提供了生活感性經驗。

3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家長不要讓孩子僅僅在滿足了吃、穿、用時才產生愉快的情緒,而應同時讓孩子在完成學習和勞動任務中,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心情。因此,家長應引導孩子把主要精力放在學業上,並指導孩子做些簡單的事情或家務勞動等等。孩子的生活充實了,就易形成積極的情緒,增強自信心,相反,一味地讓孩子自我封閉,容易使他們精神狀態不佳,再加上因家庭生活困難而帶來的自卑感,孩子極易形成消極的心態。

4、鼓勵孩子多向名人學習

讓孩子多讀有關名人成功的書籍,尤其是讓他們瞭解那些曾被家庭生活困難所困擾,後經不懈努力奮鬥而成功的名人事蹟,從中獲得克服困難的信心,進而鼓勵自己、集中精力,發揮所長,矢志不渝地達到目標。這樣,自卑心理也就會不驅而散。

5、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因為父母無意識情緒的流露也會影響孩子的精神面貌。所以家長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對生活的消極和不滿情緒,更不要因為生活條件差而爭吵,甚至離異;而應當用自己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來影響孩子。

三、父母離異後怎樣教育孩子

父母離異後,常會導致家庭經濟條件變差,孩子失去應得的愛,心靈遭受創傷,產生諸如自卑、內向、敏感、冷漠等心理健康問題。

美國心理學家杜威曾説過:“家庭關係的失調是產生精神和情緒病態的肥沃土壤。”為此,離異父母應該特別注意履行自己為人父、為人母的職責,加強對孩子的關懷和引導。

1、要和孩子真誠地講述家裏發生的事情

在夫妻雙方的婚姻挫折問題上,忽視孩子是不明智的。什麼也不告訴孩子,會增大孩子窺視大人隱私的慾望,或對大人產生種種懷疑的心理。而告訴孩子太多,又會使他處於為父母憂慮的狀態。較好的方式是,自然而又恰當地表述你們當前關係的變化。你可以這麼説,“我和你爸爸之間有些矛盾,不過我們正在着手解決。”更重要的是,你還要真誠地對孩子説:“不論發生什麼事情,我們將永遠是你的媽媽和爸爸,我們會永遠愛你的。”

2、離婚後父母雙言應繼續關心孩子

離了婚的父母雖然已經不是夫妻,但仍是孩子的父母、媽媽,仍是孩子的監護人。有些離婚後,的父母覺得孩子成了累贅,是“拖油瓶”,不撫養孩子。勉強撫養孩子的一方往往也不真心愛護孩子,甚至經常拿孩子出氣,隨意訓斥、打罵、這既違反了我國《婚姻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規,也不符合人之常情。我們知道,家庭在孩子心目中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家庭的破裂,對孩子來説已經是很大的不幸,如果離婚的父母雙方再不關心愛護孩子,不僅會加劇孩子對愛的失落感,而且表礙於他們對人生道路的正確理解,或自暴自棄,或鬱鬱寡歡。如此,何談將來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3、要滿足孩子生活上所必需的物質要求

離異家庭,因為經濟條件 下降,容易使孩子產生羨慕同伴生活條件的心態。若孩子的物質要求未能得到滿足時,便會產生嫉妒的與憎恨,甚至出現偷竊或其它違法亂紀行為。很多少年犯出自父母離異家庭,其原因即在於此。因此,離異後,作為孩子的父親、母親,應加位履行家長之責,儘量關心自己孩子的生活,使他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同一般健全家庭的孩子相差不要太大。即使稍差些,也應該向孩子講明道理,以消除其自卑心理和不良行為。

4、還應主動關心孩子的學業

家庭破裂常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因此,家長平時應多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並鼓勵孩子多參加有意義的集體活動。這樣,一方面可使孩子從憂鬱、悲傷的情緒中解脱出來,另一方面可使其孤獨、內向的的性格在活動中和到矯正,促進其性格朝着健康方向發展。

5、儘可能加強與學校的密切聯繫

家長應主動加強與學校的聯繫,告訴老師家裏發生的事情,讓老師能針對孩子的情況因材施教,關心,愛扶父母離異家庭的孩子,使他們感到處處有親人,到處有温暖,以補償所失去的愛。.

四、怎樣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作為家長,其主觀願望一般都是關心、重視子女教育的。那麼,孩子放學回到家裏,應怎樣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其能順利完成學業呢?

1、創設必要的學習場所

中學生是小孩子眼中的“大人”,大人眼中的“小孩”。這一時期他們已具有一定的獨立意識,希望有一塊屬於自己的活動場所,因此為他們準備一張書桌、一個書架、設置一個固定的學習角,是非常必要的。這既可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也便於學習。為增強學習氣氛,家長和孩子還可以在牆上佈置些激勵學習的字畫條幅、學習計劃、課程表等。

2、不要隨意干擾孩子的學習

只要孩子是在進行正當的學習,家長就不要輕易去打斷孩子的思路。我們常看到這種情況:孩子在學習時,家長在一旁嘮嘮叨叨,教導不止,還自以為在督促孩子。珠不知,這種教育方針不僅破壞了安靜的學習環境,更不利於的是孩子會因此產生厭煩情緒,影響到以後家長的説服教育效果。

還有的好心家長在孩子做功課時,喜歡給孩子去送吃、送喝,以為這樣可以補充營養,提高學習效率。其實,這不光打斷了孩子的學習思路,而且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也會在嬌慣中給“吃”沒了。

3、避免“過度教育”

所謂“過度教育”就是指父母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對子女管教過多,監督過多,尤其是在子女教育上的要求過多。事實上每個人的天賦和成長環境不同,實在無法處處都頂尖拔萃。作為家長,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比不上別人,當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但若再逼他,他只有是更沮喪而已,退而求其次,讓他成為一個守本分而有信心的快樂人,實比讓他成為一個壓抑、自卑的人要好得多。因而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指導他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使其學習成績逐步提高,讓孩子從中體味學習的興趣,增強自信心,這無論是對當前的學習,還是對將來的處世做人都極有好處。實事求是,是為人之道,也是家教之道。

4、長的榜樣作用

常言説:“身教重於言教。”我們很難想象一個不愛學習的家長,其子女會有學習興趣。其實,在工餘時間,家長鑽研業務,或通過讀書,看報等途徑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不僅有益於自己,同時也有益於孩子。這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適應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同時也給家庭營造了一種好學、向上的氣氛,為孩子的學習帶來促動力。須知,在一個天天行酒令、日日設牌局的家庭中,再聰明的孩子也難以成才。

5、要創造一個民主、和諧、向上的家庭氣氛

孩子進行了中學階段,逐步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見。這時他們希望家長能成為自己的知心朋友,而不是“教導員”民主、和諧的家庭氣氛會激勵孩子的向上心理。這對一個人的潛能和創造力的發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若孩子整天生活在枯燥泛味、責罵不休的家庭裏,只會滋長壓抑、悲觀等消極情緒,何談專心致志地學習?

五、怎樣加強兩代人之間的溝通

現在很多家長有亮這樣的感覺:孩子上中學後,似乎不像以前那麼聽話了,甚至還和父母頂嘴;有什麼事情也不愛和父母商量。家長們覺得越來越難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兩代人之間有了一層隔閡。其實,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正常的心理現象。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逐漸有了成人感,自尊心和自主性大大增強;討厭父母喋喋不休的指教,不願父母干涉他們的行為;內心的祕密往往不肯告訴家長等等。要想獲得兩代人之間自然、親密的關係,就需採取適當方式加以溝通。下面一些建議,可供家長們參考。

1、必須在時間上有所投資

家長們常常認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賺錢養家。其實對孩子來説,最需要的是父母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一個可以讓孩子傾吐心事的朋友。要達到這種地步,非得平日有足夠的時間溝通不可。建議大家平時多和孩子在一起聊天、看電視、散步、遊玩等。在這種輕鬆的氣氛中,談話才能漸入佳境,至於平時連回家吃飯都“沒有時間”的家長,就不要太期望孩子會與你暢所欲言了。美國關總統布什夫人在美國一所著名女子私立學校的一次畢業典禮上曾深情地説:“年輕的女士們,有一天當你們到了我這樣年紀的時候(布什夫人當時已70歲)你們回顧你們一生,決不會因為曾經錯過一次賺錢的機會、一筆生意的交易而感到後悔,你們卻會因為沒有好好花時間和你們的孩子、和他們的丈夫、和你們所心愛的人建立美好的關係而感到後悔不已。”布什夫人的肺腑之言,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迪。

2、跟孩子溝通必須講究語言藝術

溝通的意義絕不是“我有話要説”,更不是“大人説,小孩子聽”。如果是這樣的話,孩子當然不喜歡和你在一起。因此,父母與孩子談心,若要取得好的效果,既要注意談話主題,也要考究語言方式。比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大人教育小人的“古訓”,而“多讀書才能實現你自己的理想”更符合當今兒童的語言特點,可能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3、話多不靈

孩子在學校聽到的幾乎全是教師滔滔不絕的教誨,一堂課接一堂課,天天如此。回到家裏,要是父母還是喋喋不休地教導,孩子當然會反感、會頂牛。因此,建議父母的話要簡練,準確,能帶些風趣幽默更好。有些話可以只説一半,結論讓孩子自己想出來。要是家長的話太多、太碎,孩子把耳朵堵住,那麼,家長的話就成了沒人收聽的廣播電台。

4、多鼓勵、少批評

這個社會因為人多,競爭也厲害,家長對子女的期待也高。這樣,家長與子女的對話就難免批評多於鼓勵,強調孩子的不良習慣並與別的孩子相比,與自己的過去相比等待。其實這一比毫無積極意義,相反只有使孩子喪失處信,產生自卑和自棄感。倒是鼓勵的話能讓孩子有自我肯定感,激勵上進心。

5、家長需多瞭解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

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難題,因此,建議家長諸一點有關書刊,瞭解一些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以利於為兩供之間的溝通提供科學性的指導,減少家庭教育的盲目性。

家長學校教案 篇6

合理支配零用錢 杜絕網絡遊戲

教育目標:

1、幫助家長教孩子學會合理支配零用錢,學會合理消費。

2、拒絕網絡遊戲,學會正確利用網絡。

教學重點

1、教孩子學會合理支配零用錢,學會合理消費。

2、正確認識網絡,拒絕網絡遊戲,做一個文明有識的小網民。

教材內容:這一講主要是從孩子對於零花錢和網絡遊戲兩個方面的管理上給家長朋友們提出的合理建議。

教學時間:一課時(60分鐘)

教學方法:案例分析法,講授説理法,教材導讀法。

教學過程:

(一)閲讀教育故事,進入學習情境。

教材情景創設:孩子希望像同桌一樣得到更多的零用錢,卻遭到了媽媽的拒絕,孩子心理不平衡,爸爸通過耐心的談話,瞭解孩子零用錢的去處以及孩子渴望得到零用錢的目的,引導孩子合理支配零用錢。這位父親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大家效仿的。

(二)現身説法,分析癥結。

首先,請個別家長朋友談在孩子的零用錢方面自己是怎樣做的,孩子又是怎樣的表現。然後請其他家長針對教育故事中爸爸的做法和生活中這幾位家長的做法展開討論,尋找關於引導孩子正確使用零用錢方面應該注意的問題。最後,教師總結家長門共同的困惑,一同走進專家課堂。

(三)專家課堂,指點迷津。

這一環節,我們可以和家長朋友一起來閲讀。在專家課堂裏,首先幫我們分析了孩子不能合理支配零用錢的原因,然後指出家長朋友們應採取的正確做法:

1、確定給孩子零用錢的時間。

2、合理規劃合理的零用錢數額。

3、規劃零用錢的適用範圍。

4、不隨便增加或減少零用錢的數額。

5、教會孩子儲蓄。

5、鼓勵孩子把零用錢捐助慈善事業。

6幫助孩子建立家庭銀行卡。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家長要合理監督孩子的零用錢,監督孩子零用錢的去處,當孩子出現零用錢不夠用是,家長一定要問明錢的用途去向,幫助孩子分析哪些是正當的花費,哪些是屬於不必要的花費,學會合理消費。和孩子一起算好收支帳對家長朋友還是有所啟發的。

(四)談打算,訂計劃。

在這一環節,教師和家長一起來圍繞孩子的領用前的收支狀況設計一個表格,並制定出關於引導孩子合理支配零用錢的計劃措施。

(五)作業

認真填寫設計表格,做好周總結,月總結,季總結,年總結。

就網上游戲真過癮進行討論

(一)提出問題,各抒己見。

師:在信息時代,網絡遊戲以其較強的互動性和引人入勝的情節吸引了很多孩子沉迷於其中。面對這種情形,家長朋友們是如何做的呢?

家長朋友們各抒己見,講述自己對於這件事情的認識和做法。

教師藉機引導家長朋友進入第二環節。

(二)閲讀教育故事,評價分析。

和家長朋友一起閲讀書中的教育故事,面對沉迷於網絡遊戲中的孩子,家長的苦惱溢於言表。教育故事中媽媽的軟弱和爸爸的粗暴都是不可取的,而教育專家通過和孩子和風細雨的交流,是孩子及時懸崖勒馬。那麼,在家庭中如何讓孩子遠離網絡遊戲,使孩子健康成長呢?進入第三環節。

(三)走進專家課堂,聆聽專家教誨。

專家提示,首先要分析孩子迷戀網絡遊戲的原因,弄清孩子為什麼喜歡網絡遊戲。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在高樓林立的城市,孩子放學後幾乎找不到夥伴玩耍,網絡遊戲在很大程度上填補了孩子的孤獨。另外,在孩子的學習壓力逐漸增大的時候,網絡遊戲使孩子壓抑的心靈得到了釋放,從中尋找到了自信。其次,家長朋友要採取措施,幫助孩子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健康成長。對於沉迷在網絡中的孩子,家長朋友們應該怎樣做呢?首先,不要強行禁止,要培養孩子網絡之外的興趣,多創設和小夥伴交往的機會,多表揚鼓勵,少批評指責。同時,要做個有心人,為孩子做出表率。在此問題上,家長朋友們一定切記:引導永遠比堵截更積極,更有效。

(四)總結

教師針對家長討論的情況和教育故事給予的啟示以及專家課堂,進行總結,引導家長朋友一分為二地看待網絡遊戲,讓網絡成為輔助孩子學習,開拓知識的工具。

(五)作業:

1、教會孩子正確上網,引導孩子客觀公正地看待網絡遊戲。

2、和孩子達成共識,控制上網時間和內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32ny2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