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家長學校培訓教案

家長學校培訓教案

家長學校培訓教案篇一

教學目的:

家長學校培訓教案

1.讓家長明白掌握培養學生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2.引導學生家長掌握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一些方法。

教學重、難點:

引導家長們明白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據《中國教育報》報道,有一個18歲的碩士研究生由於成績優秀,被指定為留法預備生。這本是一件好事,但他在語言學院學了半年,就休學了。原因竟是他生活不能自理。一想到“馬上就要到國外去,離開了父母生活怎麼辦?”他就失眠。結果身體越來越差,最後只得休學。

家長同志們,當你們聽了這個故事後,有什麼感想啊?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一節課,我們就來共同討論一下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問題。

二、明確培養“自理能力”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

1.“自理”是生存的基本能力。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幼年和少年時期過着無憂無慮、心滿意足的生活的年輕人,在他們剛剛跨進獨立的勞動生活時,往往會感到精神頹喪,對前途失去信心。”有這樣一個故事發人深省:一隻虎皮鸚鵡被主人養在鳥籠中,每日衣食無憂。後來,主人看見其他的鳥兒在大自然裏自由自在地生活,覺得虎皮鸚鵡整天被關在籠子裏很可憐,於是就打開籠子將它放回了大自然。主人以為鸚鵡從此會過上幸福的生活,可沒想到,幾天後鸚鵡卻死於飢寒交迫。因為它既不會築巢也不會尋食。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是科學技術、精神文明高度發展的時代,也是人類自身競爭最為激烈的時代。孩子長大後,要在這個時代中生存、發展,獲得成功,而不被時代所淘汰,就必須從小培養他們的應變能力,不斷學習更新自我的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否則,他們就會像那隻虎皮鸚鵡一樣難以適應。

2.“自理”是創業的基本前提。據《中國教育報》報道,在日本,從1998年起,文部省就和通產省合作在小學實施“就業與創業教育”。日本小學有個“早起會”,敦促孩子們很早起來,利用早上課前二三個小時搞勤工儉學,給人送報紙、餐飲,這既是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又是對將來創業的一種準備和嘗試。這種做法很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借鑑。

3.“自理”是獨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如今生活在我們周圍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他們“小皇帝”似的生活也越來越讓我們擔憂。比如:入睡和起牀的能力,吃飯和排泄的能力,着衣和穿鞋的能力,洗衣和做飯的能力,保護自己身體的能力,上街過馬路、買東西的能力等等,一個人如果不具備這些基礎的能力就無法生存,更談不上發展了。因此,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也是當今獨生子女教育的突破口。

4.“自理”是“五自”的基礎。依據時代對人才素質的要求,為少年兒童提出了“五自”要求。即要求少年兒童一代做到自理、自學、自律、自護、自強。今天的少年兒童能否在新世紀的激烈競爭中學會生存與創造,能否駕馭生活,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和祖國未來的合格建設者,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和重視。自理是少年兒童的一個必備素質,做到“五自”,起點應當是“自理”,只有學會了自理,才可能逐步達到“五自”要求。因此,學會“自理”是“五自”的基礎。

三、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方法

1.家長同志們先討論一下,怎樣培養孩子們的自理能力呢?然後各自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可以適當記錄一些好的意見

2.提出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⑴在家庭勞動中培養。培養孩子們獨立自主精神,擺脱依賴心理,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無論在家裏還是在學校,都應該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自己做,今天的事今天完成,從而鍛鍊孩子的獨立性。

⑵在社會實踐中培養。在美國,多樣的小型活動是寓教於樂的手段。如組織縫鈕釦、洗衣服、刷鞋,疊被子等各種比賽;會同家長讓孩子“當一天家,理一天財”;還可利用節假日開展活動,如在迎接年時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做賀年片、手包餃子等。這些都可以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增添生活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悦,鍛鍊孩子的能力。

⑶在鼓勵中培養。有人説:“孩子為讚賞而生存。”家長多給予孩子一些鼓勵和讚揚,孩子就有了自信。有了自信,孩子就能看到希望,奇蹟也就創造出來了。如果孩子掃地掃到鞋子上,拖地把髒水潑到衣服上,家長就大聲訓斥,孩子的興趣被打消了,今後他還會再做嗎?自理能力又怎麼能提高呢?

⑷培養自理能力父母要以身作則。孩子的自理問題,實際上是一個自立問題。如果一個孩子想自立了,那麼他就會去努力地自理,就會積極地嘗試,去培養和提高自理能力。而自立,這就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可以説,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孩子起着決定性的作用。父母有很強的奮鬥精神、自立精神,那麼,孩子就會有這種精神。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很好的榜樣。

四、總結

21世紀是能力的社會,讓我們從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做起吧!我們今天所做的每一點、每一滴,都會在孩子未來的生活裏發出耀眼的光芒。

家長學校培訓教案篇二

教學目的要求:

1、 引導家長們明白應該怎樣輔導孩子學習。

2、 幫助家長明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 建議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教學重點、難點:引導家長們明白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教學過程:

導入:感謝家長在百忙之中抽出寶貴時間前來學習。

一、家庭教育

按照傳統觀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而按照現代觀念,家庭教育則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間相互的影響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它開始於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兒期),嬰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學、中學後,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

為了適應當代社會對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長必須認真學習現代家庭教育理論,轉變家教觀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長學校則肩負着宣傳黨的教育方針和現代家教理論,幫助家長轉變家教觀念,提高家教水平,協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任務。當前家長學校要着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觀念的更新:過去,家長的養兒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觀念,必須代之以為國教子的觀念,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把孩子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生活。傳統的德育觀念必須改變,如子女必須無條件服從家長,聽話才是好孩子;不為人先,不為人後;“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險)……應該培養孩子的科學與民主、自立與自強、公平競爭與合作等精神。傳統的重智輕德體,重知識輕能力,重分數輕實際水平的觀念必須改變,應樹立全面發展觀念,學習知識與發展能力並重,重視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重視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和人際關係協調能力的發展。

2、學習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①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過急。欲速則不達,揠苗助長,不僅無益,反而害之。②因材施教和全面發展相結合。既要重視孩子的個性和特長的發展,又要重視各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③態度一致,教育統一。家長的教育態度要一致,要一以貫之,而且要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統一。④説服教育和實踐鍛鍊相結合。⑤表揚獎勵與批評懲罰相結合。⑥感情與理智相結合。⑦及時教育與持恆相結合……

二、 幫助家長們明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家長的榜樣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師,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樣。父母的言行、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無時不刻地影響着孩子,可以説從孩子身上,我們總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2、家長是有目的進行教育的實施者。孩子基本素質的形成和家長的.培養、教育分不開。古今中外眾多名人成材的事例無不説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3、家長要為孩子創造一個健康成長和學習知識的良好環境。這裏説的環境包括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能夠滿足孩子生活學習必要的物質條件和適合的場所,可以説是良好的物理環境;由家長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態和不斷進取的精神所營造的家庭氛圍是良好的心理環境。

三、 建議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21世紀社會變化更加劇烈、科技發展更加迅猛,因此,一個缺乏獨立性的孩子是無法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家長要樹立現代教育觀,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培養。

1、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獨立性是在實踐中逐步培養起來的。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認識到,年幼的孩子總是在反反覆覆中感受着勞動的樂趣、獨立做事的快樂。從不會做到逐步學會做,從做得不像樣到逐步像樣,這是必然的規律,也是必經的過程,從中孩子也獲得了自身的發展。正因如此,家長就應放手讓孩子鍛鍊,不要怕他們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責備,更不能包辦代替。對於孩子獨立去作的事,只要他們付出努力,無論結果怎樣都要給予認可和讚許,使孩子產生自信。“我行”這種感覺很重要,它是孩子獨立性得以發展的動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敗,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再去做,絕不能動輒就説“我説你不行吧,就會逞能”,更不要見孩子做不好就動手代勞。當他們執意去做那些難度較大的事時,家長應予以鼓勵並給予幫助。這樣會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增加他們的鍛鍊機會,養成獨立的行為。

2、培養孩子初步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説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們自己想。”遵循這樣的原則教育孩子,就能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幼兒具有好奇好問的天性,對待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家長應啟發他們自己動腦去想,去尋求答案。

a) 創造機會,培養孩子自己拿主意作決定的能力。我國傳統家教中十分注意培養孩子“聽話”、“順從”,卻從不注意傾聽孩子的意見。小到生活小事,大到孩子的發展方向,一概由父母決定,孩子缺少自己作決定的機會,這就不能培養他們的抉擇能力。然而,自我抉擇能力也是獨立性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b) 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家長在培養孩子獨立性時,往往同時需要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和毅力。在家庭中培養孩子獨立做事時,最關鍵的是家長自己要戰勝自我。我們常見有的家長一見到孩子碰到困難,不是鼓勵他去克服困難,而是立即代勞。還有的家長明知應要求孩子克服困難,堅持自己去做事,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鬧,立即心軟而妥協,依順孩子,從而前功盡棄。因此,為了孩子的未來,家長應下決心甚至下狠心,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精神和精神。未來是屬於孩子的,孩子未來的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未來的生活要靠他們自己去創造。這一切都不是父母替代的了的,深愛孩子的父母們,讓你的孩子從小學着自己走路吧!

四、培養孩子成為機警的人

如今,我們應該重視把孩子培養成為機警的人。這是因為機警不僅僅是人的一種對外界作出的迅速反應,更是成功者必須具備的“素質”。很難想象,一個稀裏糊塗的“馬大哈”怎麼能搞出一番事業?!要讓孩子成為機警的人,家長和教師的表率作用很重要。如果大人整天恍恍惚惚,做事丟三落四,那麼要求孩子"機警",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培養孩子機警,不妨從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如,要求孩子上學時不要遺失書本或文具;上街購物得算清每一筆帳;去公共場所須謹防小偷竊去錢包;晚上就寢前應關好門窗等等。孩子是否機警,與責任心的培養也大有關係。一個有責任心的孩子,往往會自覺地時時留神、處處關注,儘量不出什麼紕漏。平時,大人可從幫助其樹立責任感着手,也可通過遊戲來訓練孩子的機警。如,父母讓孩子晚上獨自在家處理諸如關好門窗、檢查水源電源火源、接聽電話等事,然後再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加以評述。再如,等孩子一人在家時,讓朋友裝成陌生人敲門,看孩子如何應付。甚至父母與孩子外出時,可有意與孩子走散,然後在遠處關注孩子會作出什麼反應。通過讓孩子獨立處理一些意外事件,也能培養其機警的素質。如,放學回家路上有生人想認識他(她)或給他(她)吃東西;外出遊玩時小夥伴突然發病倒地;發現有可疑的人在家門口徘徊……看看孩子能不能找到各種方法巧妙地應付。機警的孩子不僅善於保護自己,還會因此而充滿自信。在孩子的 “人生之舟”上,“機警”猶如加添的一面“風帆”……

五、怎樣使孩子消除自卑感

在現實生活中,確有許多孩子存在着對自己缺乏信心、瞧不起自己、總認為自己什麼都不行、無法趕上他人的自卑感。孩子的這種消極的心理狀態,會使自己沮喪、孤僻,以至悲觀、失望。那麼,怎樣使孩子克服自卑感呢?

(一)、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每個孩子都有一定的長處,也都有他的短處。作為家長,在生活當中要注意並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點滴的進步,並不時失機地給予肯定和表揚。孩子認為自己有優點,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績,便會增強取得更大更好成績的信心和希望了。

(二)、不要貶低孩子。我們有些家長愛用大人或“神童”的標準去要求孩子,達不到要求就以侮辱性的語言諷刺、嘲笑孩子,數落他的短處,故意貶低孩子。經常受到這種斥責的孩子往往自信心受到強烈衝擊,時間久了,就會在不知不覺當中接受家長的暗示,承認自己的素質差,慢慢地就失去了信心。因此,要幫助孩子克服自卑感,家長首先要改變對孩子的看法,要用家長的信心去鼓舞孩子的信心。

(三)、不要濫貼“標籤”。不管你的孩子表現如何,都不能隨便作出“沒有出息”之類的負面判斷,也不能任意給孩子貼上“窩囊廢”之類的灰色標籤。因為這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還會使孩子形成錯誤的自我認識,孩子的自尊心也會受到傷害,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十分不利。

(四)、要滿足和引導孩子的表現欲。自我表現欲是青少年時期最主要的慾望之一。當孩子的自我表現欲受到壓抑時,就會產生自卑感。但不要單純抽象地用貌美、聰明、學習成績好等來展現孩子的自我表現欲,而要儘可能地在具體的不同層次的其他孩子身上讓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己特有的優勢,從而滿足自我表現欲。

(五)、要重視孩子每次成功的經驗。要教育孩子重視自己每一次的成功經驗。成功的經驗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強。平時要注意教導孩子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不可好高務遠,以免挫傷成功的積極性。

(六)、要注意揚長避短。要讓孩子知道,只要付出,就會有收穫;付出的越多,收穫的就越多。同時要讓孩子明白,在生活當中具有多種才華和非凡能力的人只是少數,人各有所長,又各有所短。要採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要揚己之長,避己之短。這樣,就能充分發揮長項,取得更大的成績

六、 父母應怎樣引導孩子學習。

1、佈置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歡讀書,那麼,家中應該有書、雜誌、報紙。孩子在書香環境中成長,自然會喜歡接近書,喜歡看書。但是,這個環境還必須是簡化了的,不能太嘈雜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學習刺激,以免孩子無法專心地學習。

2、 用正面的語言和親自示範的方式來教導他。

如果您希望孩子學習一種好的行為,那麼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語言,明確地告訴他所要做的行為,例如告訴他“我們應該……做”,而不只是批評他、責備他做得不對。然後再親自示範正確的動作來教導他。如果孩子説會,那麼就讓他做給你看,再指導他正確的方式。

3、不要打擾他的專心。

孩子專心在做某一件事時,不要去打擾他。第一件事還沒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讓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則,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況下,很容易就會養成放棄的習慣,怎會有始有終呢?

4、孩子一起遊戲。

從遊戲中可以訓練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時也可以將複雜的學習活動分成幾個簡單的步驟,引導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 多鼓勵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為,有一丁點的進步,哪怕他的表現不如我們的理想,我們也要鼓勵、讚賞他,使他保有學習的原動力。

五、總結。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子女的父母,但是愛要適時、適量。“權威”只能使孩子造成被動的學習行為,而非內心自動自發的自願行為。研究證明,父母對孩子的關懷,有利於孩子的學習動機、態度的形成。真正的愛的教育,是關愛而不是放任自流,它能使兒童有良好的學習行為表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xzl72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