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致空氣(語文版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致空氣(語文版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致空氣》

致空氣(語文版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龔兵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2、把握詩的內容,理解詩的主題及象徵寫法的運用。

過程與方法:

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在熟讀此文的基礎上,結合詩人的人生經歷和自己的生活體驗去理解詩歌主題,還可以結合詩人的其他作品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用詩中最精華的思想和精美的形式來薰陶感染學生,感悟真情、理想、希望和人生。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①有感情的朗讀

②理解詩的主題。

2.難點:

理解詩歌的象徵寫法。

學習時間:1課時

學習過程及指導:

一、引出課題、明確目標:

1.謎語導入:

看不到,摸不着,沒有顏色沒味道,世間萬物離不了。(空氣)同學們這麼快就猜出來了,可見空氣對我們來説,是再普通不過的一種物質,我們從不去在意它;而詩人則不然,他以敏鋭的眼光抓住空氣的特點,賦予了空氣以新的象徵意義,寫了一首富有哲理的現代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欣賞這首用象徵手法寫成的抒情詩--《致空氣》。

2. 學習目標:

1.指導把握詩文基調,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2.把握詩的內容,理解詩的象徵意義。

二、第一次自學展示

(一)自學指導Ⅰ

(1)內容:閲讀全詩,整體感知。詩歌不是隨心所欲之物,它與其它文學作品一樣,同樣有着嚴謹的結構,試説説這首詩歌在結構上的特點?

(2)方法:先教師作朗讀指導, 然後學生自讀,再讓學生在小組內朗讀,同學互相評價,以讀促理解。

(3)要求:6分鐘後搶答,説出這首詩歌的結構。(説明:加個人及小組量化分)

(二)學生小組內合作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三)展示提升,教師引導、評價、更正、補充、小結。

1、學生明確:全詩分為三個部分:第一詩節,總括空氣的特點;第二節至第五詩節,從幾個方面謳歌空氣;第六詩節,總結全詩。

2、預見性問題:學生可能在在劃分時出現起止不準確的情況,教師可從第一節,五節內容上提示,如兩節相同內容“無所不在,蹤跡難尋”。

三、第二次自學展示

(一)自學指導Ⅱ

1、內容:賞析詩的第一、二、三部分。

問題:(1)第1節中“我”指誰,“你”指誰?為什麼把“你”稱做“我的……朋友”?(2)第1節中詩人總括了空氣的那些特點?(3)請用一句話概括第2、3節的內容。(4)你覺得第2節中那兩個詞用得最巧妙?為什麼?(5)2、3節中是緊扣空氣的哪種屬性來寫的?(6)4、5節中有哪些意象,你是怎樣理解的?(7)第六節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8)第六節內容是不是第1節簡單的重複?為什麼?(9)作者寫這首詩就是為了讚美空氣嗎?為什麼?(説明:每個學習小組一個題,可根據學習小組實力調整題的分配,目的是調動每個小組的學習積極性。)

2、方法:小組內先個人朗讀,然後組內討論。(組長作記錄並根據個人貢獻加減量化分,然後各小組展示,其他小組可補充。監督班委會根據小組、個人表現加量化分。)

3、要求:8分鐘後,小組展示。

(二)小組內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三)展示提升、其他學生認真聽,別人發言完後,其他組如有意見不一致可舉手糾正。必要時教師引導、評價、更正、補充、小結。

1、學生明確:(1)我是詩人自己,你是空氣,詩歌以第二人稱你開頭,把空氣當作我的朋友來稱呼,奠定了全詩的敍述角度和抒情方式-述説和直抒胸臆。全詩就像詩人面對知心朋友在真誠述説。

(2) “質樸到透明”、“無所不在”又“蹤跡難尋”。 

(3)第2節在孤獨和黑暗中,空氣陪伴着我。第3節在我將要窒息時,空氣給我生命。

(4)動詞“沉”用最巧妙,兩個“沉”字寫出了黑暗之深,孤獨之深,我被孤獨和黑暗包圍的絕望。

(5)空氣給予人呼吸,給予人生命。

(6)第4節中除了空氣還有“地牢”“海風”“森林草野的.青氣”。“地牢”象徵險惡的,禁錮人的處境,“海風和青氣”象徵“關懷”“希望”“信念”“理想”等等。第5節除了“空氣”主要還有“街頭”“柳絲”“丁香”它們象徵“自由”“幸福””美好地生活”等等。

(7)內容上是對全詩的總結。因為再次強調蹤跡難尋又無所不在所以與第1節遙相呼應,形成一種工穩的結構。

(8)不,它只是重申了第1節空氣的特點“蹤跡難尋又無所不在”。除此之外它還概括了空氣與人的關係:“廝守身邊卻默無一語”。最後兩句,詩人直接抒發了人類與空氣永不分離的感慨。“永不分離,永不分離,到最後一息”,這既是詩人對空氣的讚美,同時也是詩人真誠的希望。

(9)不是,借歌詠空氣,讚美了人世間的真情。

2、預見性問題:對第六小題中的“意象”一詞學生可能不理解,教師可補充講解。

四、第三次自學展示

(一)自學指導Ⅲ

1、內容:①這首詩最突出的表現手法是什麼?用什麼象徵什麼?

②有事物有固定地象徵義,你能舉一些例子嗎?

2、方法:獨立思考,有困難的同學也可討論。

3、要求:5分鐘後學生搶答。(説明:加個人及小組量化分)

(二)小組內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三)展示提升,必要時教師引導、評價、更正、補充、小結。

預見性問題:“象徵”一詞學生可能理解不透,教師可補充講解。

五、本課小結 

這是一首用象徵手法寫成的抒情詩,以人們司空見慣的,習焉不察的空氣為歌頌對象。抓住空氣的特點:“無所不在”又“蹤跡難尋”;“廝守身邊”又“默無一語”。在對空氣這一須臾難離的自然現象的謳歌中,寄予了詩人對真情、真理、理想、信念的讚頌和呼喚。

六、當堂檢測  (另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2pr88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