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足球十分鐘説課稿範文(精選3篇)

足球十分鐘説課稿範文(精選3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足球十分鐘説課稿範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足球十分鐘説課稿範文(精選3篇)

足球十分鐘説課稿1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為指導,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體 育教學改革,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在教學設計中,以"學生的健康發展"為本,着眼於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實踐體悟、自主探索、合作與交往.抓住學生興趣的激發點,結合高一學生興趣廣泛、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性,促使學生自覺、輕鬆地進行體育鍛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主動學習,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頭頂球技術是足球重要的技術之一,應引起學生的充分重視.高中生的學習能力較強,通過學習這項技術可以在已學的足球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足球的技術,以便在以後的身體鍛鍊的過程中,從中感受到學習足球的樂趣.首先老師親自示範,再講解動作要領,接着學生示範,並進行練習,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學情分析

高一的學生有較強的理解和模仿能力,很容易接受新事物.這是足球選修課,都是學生們自主選擇的,所以學生們的興致都很高,對足球都懷有濃厚的興趣.故教學過程較輕鬆,課堂氣氛良好.但由於學生足球基本功各不相同,所以有小部分學生對頭頂球技術的學習有點畏懼.特別是以前從未接觸過足球的學生,可能會因為動作難看或前額疼痛而出現身體不協調,動作慢,閉眼睛等現象,因此可讓他們先無球模仿練習和集中注意力的方法來幫助克服,最後達到掌握的效果.

三、學習目標

學生了解並初步掌握原地頭頂球的動作要領,讓學生明確這項技術的價值,並在以後教學比賽的過程中能將該技術運用其中.通過讓學生進行比賽,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瞭解比賽精神,加強人際關係的培養和團結合作精神的培養.讓學生在放鬆的學習氣氛中提高自信心,增強體育活動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頭頂球技術作為足球技術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其特點是動作快、擊球部位準,在教學比賽中得到運用.學生通過對這項技術的學習,可以在足球的比賽中學以致用.課的重點在於技術的掌握,難點在於擊球的部位及擊球的力度. 本次課屬於新授課和複習課的結合,前面幾節已經腳背內側傳定位球的基本要領,因此本次課主要是讓學生在學習新技術的基礎上,鞏固前面已學過的技術.

五、教學方法

1、教法:根據本課的特點,首先採用激勵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還採用示範法,以正確優美的示範動作感染學生,激發學生"我很想學"的情感,為學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組合動作要領而打下基礎.同時運用競賽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學法:本課,學生主要採用:對比學習法、班級合作學習法.首先讓學生在教師的教學中瞭解動作要領,而後在練習中,通過學生間相互對比、交流、評價和班級探討中糾正錯誤動作.最後通過教學比賽解決所發現的問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和競賽中,提高學習的自主性.

六、教學過程

(一)課堂常規 1、集合隊伍,檢查人數;教師向學生問好; 2、宣佈本課內容;安排見習生

(二)準備活動:繞足球場慢跑一圈和徒手操. 組織形式:四列橫隊,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活動

(三)行課部分

1、新知識的學習 學生按四列橫隊站好,教師面對學生講解、示範,並強調動作的重點和難點.教師請學生出來示範,評價其動作的優缺點.學生站好隊伍,認真觀察同學的示範動作,結合教師的講解示範,展開記憶認真思考,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學生做動作時,教師起初和學生一起做,之後面對學生觀察學生的動作,及時糾正.展開練習後,學生要積極認真,教師適時介入,首先給予語言的鼓勵,然後再提出錯誤動作之所在,以提高學生的信心.

2、舊知識的複習 在學習新技術的基礎上,複習已學技術,教師在適當的時候幫助學生加強正確的記憶.以便鞏固所學過的技術.

(四)結課部分 在課即將結束的5分鐘時間內,請學生出來展示本次課的學習情況,讓他們有表現的機會,培養其自信心,學生和教師一起評價.組織學生進行放鬆練習,對本次課進行小結,佈置值日生收拾器材,師生再見.

七、場地器材:足球場地,足球10個.

八、預計教學效果 平均心率:120-130次/分 最高心率:150次/分,在30-40分鐘時出現 運動密度約為45%,中等程度

足球十分鐘説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號考生,我説課的題目是。。。下面我從九個方面來説課:即:説指導思想、説教材、説學情、説教學目標、説教學重點難點、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本次課用到場地器材及預計課的效果。

一、説指導思想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為目標。在授課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終身體育鍛煉意識。

二、説教材

本節課的教材主要內容是。。。,選自高中《體育與健康》高 年級全一冊教材的內容。

( )是( )運動中最主要的技術動作之一,起着組織全隊相互配合的重要橋樑作用,是高中( )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本節課教材的設計,既能滿足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又能夠起到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吃苦耐勞和拼搏向上的精神,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三、説學情

本課教學對象為高 年級學生,高中學生身心發展趨於成熟,已經具備了獨立思考、判斷、慨括等能力,在身體鍛鍊中也具備了較高的.基本運動能力, 技術是 ,他們有一定的基礎,但對於單個技術動作並不滿足。因此,本節課着重發展學生的( ) 技術,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對( )的認識。

四、説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讓學生初步瞭解( )的基本動作原理和練習方法。

(二)技能目標:讓學生初步學會( )的技術動作,使80%的學生能夠獨立完成動作。

(三)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激發興趣,促進身心全面發展。

五、説教學重點、難點

本次課的重點:

難點:

六、説教法、學法。

(一)教法: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我將採用啟發教學、講解示範、直觀教學、糾正錯誤、評價、比賽等方法來組織教學。

(二)學法:本節課我將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學習法、觀察法、模仿法,自我評價法。

七、説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開始準備部分:安排時間為10分鐘

1、開始部分:體育委員以“快、靜、齊”的標準整理集合成四列橫隊後,師生問好,教師宣佈本節課教學內容,提出練習要求。

2、準備部分:通過熱身操和趣味遊戲讓學生的身心進入活動的狀態,避免運動

損傷的發生。

(二)基本部分:安排時間為30分鐘,分為三個方面的內容

1、學生探究階段,時間安排8分鐘。針對( )動作技術的教學特點及易犯錯誤,我將提出一些引導性的問題,使學生帶着問題去觀察,學習,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目的:培養學生進行發散思維,鍛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習( )的動作要領,時間安排12分鐘。教師向學生介紹( )的運動技術結構、技術要領以及進行完整的示範動作。接着,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分組練習,教師要查看學生的動作,及時進行指導和糾正。

練習的方法有:

A、( ), 目的( )。

B、( ), 目的( )。

C、( ), 目的( )。

D、( ), 目的( )。

3、( )動作的鞏固,時間安排10分鐘,這個階段的內容,採用比賽的形式,以激發學生練習鞏固的興趣,提高練習的效果,進一步鞏固動作技術。

(三)結束部分:安排時間為5分鐘

1、集合整隊,配用輕音樂,師生進行呼吸放鬆整理活動。

2、通過師生互評、自評,使學生認識到自身仍然存在的不足,及努力的方向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3、宣佈下課,師生再見,在體育委員的指導下,送還器材。

八、本次課用到的場地器材有( )

九、 預計課的效果

完成率在80%左右能基本掌握正確動作的要領。預計課的練習密度40%左右,最高心率140-150次/分,平均心率達120-130次/分。

各位評委老師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足球十分鐘説課稿3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的心理活動為導向,面向全體學生,按照學生心理變化設計課堂教學模式,安排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學生的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二、教材分析

足球是世界第一運動,是很多青少年喜愛的運動項目,它具有良好的綜合健身作用,能夠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積極進取和拼搏精神。足球,也是小學生最樂於參 與的體育運動。本課選取水平二的小足球運球跑為主教材,旨在培養學生對足球運動的熱愛,使學生能夠掌握一些基本的足球技術動作,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

三、教學目標:

新課程體育教學的總目標是以“終身體育”與“快樂體育”為指導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使學生在快樂中掌握鍛鍊方法,參加鍛鍊,增強體質。

1、認知目標:學生能主動參與活動,體驗小足球運動的樂趣與魅力,知道應該踢球的哪個部位,知道用力的方法與方向,瞭解簡單的足球動作術語。

2、技能目標:掌握運球變向的動作方法和技能技巧,發展學生的速度、靈敏、協調等素質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增強學生自信心。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運球腳的觸球部位、力量。

難點:對球運動路線的控制,身體重心的變化。

五、教學方法:

1、講解示範法

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語言和示範動作,使學生形象、直觀地看到所學的動作全貌,瞭解所學動作的整體形象、結構,產生初步的感性認識。

2、遊戲比賽法

抓住兒童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運用遊戲比賽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玩中學、賽中練,進而達到提高動作技術能力的目的。

3、探究教學法

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把寶貴的課堂時間用在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多角度看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鼓勵、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知識和生活常識,沿着不同角度進行學習和思考,產生大量設想,進而提出獨特見解。

4、評價教學法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讓學生自評、互評,教師參與其中,引導學生髮現問題,並提出改進意見。這樣會使學生在改進動作的同時,提高思維能力。

六、學法指導:

1、觀察法

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注意觀察教師的示範動作,並能運用對比的方法對所學知識、技術進行評價、自鑑,不斷矯正與改進。

2、模仿法

根據小學生模仿能力強的特點,讓學生認真看教師的示範動作,並模仿做出類似的動作,有助於學生掌握動作。

3、練習法

學生按教師所教動作的內容和要求,反覆做動作,學會自覺、積極、主動地練習,培養學生獨立完成動作的能力。

4、合作練習法

在練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小組長和能力強的學生的作用,使學生互幫互學,在提高教學效率和掌握動作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團結友愛、互相協助的優良品質。

七、學情分析:

1、有利因素:小學生個性天真活潑、好動,而且興趣廣泛,其模仿能力及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較強。所以在本課時教學內容的設計中,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徵,我採用以遊戲練習為主線,注重誘導、啟發,鼓勵學生髮揮想象,大膽創新。

2、不利因素:由於部分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基礎,而學生的心理素質不穩定,所以容易產生滿足而導致厭學的傾向,對學習新的技術動作帶來了一定的阻力。因此,在教學時採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一步學習新內容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八、教學過程:

1、醖釀情緒,激發興趣。為了更好地集中學生注意力和引發學生的興趣。場地上用足球擺出一個大足球的形狀,教師和學生共同在場地中通過小遊戲進行熱身活動,並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體驗到參與活動的樂趣,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練習。

2、合作探究,實踐提高。在練習過程中,為學生創設寬鬆、民主的氛圍,指導並激勵學生進行創造性鍛鍊,如“踢準”練習,對學生只有基本要求沒有具體的技 術要求,讓學生自己選擇動作進行練習,使學生在動中體驗鍛鍊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喜悦。並在合作學習中體驗到與同伴交流互助帶給自己的樂趣。

3、穩定情緒,調整身心。在悠揚的樂曲聲中,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富有詩意的語言營造輕鬆優美的環境,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身心得到放鬆。

(一)準備部分(8分鐘)

1、課堂常規

2、進入角色

3、熱身活動

1)靜力拉伸(瑜伽動作改編)

2)行進間徒手操

熱身活動採用先做靜力拉伸、後做徒手操的方式,不但可以使學生的身體由“相對靜止”的狀態安全的過渡到“運動狀態”,而且,也避免了枯燥不變的慢跑——做操的陳舊熱身方式,使學生能很快的進入到上課狀態,為接下來的教學鋪平道路。

(二)基本部分(27分鐘)

1、小足球運球遊戲(17分鐘)

實施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創新實踐能力。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學習自主權,學生可以盡情地表現、展示。教師講解遊戲方法,引導學生出問題,讓學生帶着疑問 和思考,自主進行遊戲,設置三種不同難度的遊戲,使學生在遊戲過程中找尋合理的運球方法。在聯繫一段時間後,教師做出正確示範,學生模仿,並在繼續遊戲中 掌握合理、正確的技術動作。在學生能較好的掌握動作要領之後,教師組織學生分小組比賽,優生示範。然後由學生相互評價、總結,教師給予適當指導。

2、“推球車”遊戲(10分鐘)

在傳統遊戲“推小車”的基礎上加以改進,有效利用本課教具——足球,使後面的學生要推“小車”走,而前面做“小車”的同學還要滾着球走,這樣不僅發展了 學生的上肢力量、靈敏、協調等素質,也在遊戲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球感,達到“人球合一”的效果。在遊戲中,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 生在不知不覺中等到鍛鍊。

(三)結束部分

1、普拉提放鬆操

伴隨悠揚的音樂,師生共同做放鬆操,進行有效地調整身心,恢復疲勞。

2、音樂停後,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總結,自我評價、互相評價,及培養學生自我評價和自我測試能力。師生再見,從而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

九、教學效果預計:

100%的學生能夠了解本課的初衷,並初步學會變向運球,能夠積極的參與到遊戲活動中去,在比賽過程中60%的同學能夠運用一定的技巧進行遊戲。

本課練習密度在35%—40%左右,平均心率在130次/分左右,最高心率在160次/分左右。

十、器材

小足球、標誌桶、錄音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2nmy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