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有關五年級教學計劃模板五篇

有關五年級教學計劃模板五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是時候認真思考計劃該如何寫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計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教學計劃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五年級教學計劃模板五篇

五年級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全冊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和各單元教學目標:

五年級下冊的學習內容是由“沉和浮”“時間的測量”“熱”和“地球的運動”四個單元組成的。

在“沉和浮”單元裏,學生從物體的沉浮現象開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探尋物體沉浮的規律,研究影響沉浮的變量,最後形成有關沉浮現象的解釋: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關係解釋沉浮現象,二是從密度的層面解釋沉浮現象。

在“時間的測量”單元裏,學生製作計時工具並進行觀測和測量,瞭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及對“時間”的認識發展過程。認識計時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計時工具的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影響,感受人類為了不斷改進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在“熱”單元裏,學生在三年級“温度與水的變化”的基礎上,將繼續觀察熱量變化過程中產生的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觀察熱量在物體中傳遞的現象,探索熱量傳遞的規律,發現物體的導熱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不同的。

在“地球的運動”單元裏,讓學生經歷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究過程,學習基於可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運用相對運動、參照物、模擬再現等原理和方法進行推理、論證,不斷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終認識地球運動(自轉和公轉)的模式。

2、主要材料清單

“沉和浮”單元

小石塊、泡沫塑料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蔔、橡皮、木塊、小刀、透明膠帶、大小相同輕重不同的球、輕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體、玩具潛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帶定滑輪)、鈎碼、墊圈、彈簧秤、馬鈴薯、酒精燈、木夾子、食鹽、白糖、燒杯。

“時間的測量”單元

鐘錶、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鐵架台、螺帽、細線、木條。

“熱”單元

温度計、塑料袋、熱水瓶、氣球、水槽、試管、燒杯、燒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屬熱脹冷縮演示器、酒精燈、鐵架台、鐵片、火柴、蠟燭、各種材料製成的杯子和調羹、毛巾、泡沫塑料塊。

“地球的運動”單元

乒乓球、手電筒、地球儀、鐵架台、演示用時區圖、陀螺。

三、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發展學生識別和控制變量的能力,繼續學習運用對比實驗進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導學生及時記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轉化為證據,用科學探究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構科學概念。

四、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的科學進入課程實驗的新階段。通過兩年多的學習,學生有了自己的科學思維方式 ,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瞭解,並能運用這一方法解決問題。但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仍然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五年級的學生平時能自主完成作業,能關心、留意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現象,並試着利用以前學到的觀察方法來觀察這些現象;學生對活動的參與性很高,但對活動的熱情持續性不長;學習工具準備有一定難度,大部分同學的課前學具準備總是要打一些折扣,影響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總體來説五年級的學生對科學學習有一定的興趣,但學習的主動性仍舊不夠,自覺性不高,可見學生對科學學習還是不夠重視。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1)、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備好課,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並適時調整。

(3)、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提優補差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閲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並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後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採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生與後進生的聯繫,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儘快成長。

3、其它措施:

(1)、利用學校設施優勢,採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2)、重視活動的總結,注重課後交流、單元總結。

(3)、科學課堂教學要兼顧實與活。

五年級教學計劃 篇2

本學期擔任五年級思品教學,五年級這四個班都是團結上進、活潑誠實的班集體,學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質。五年級學生正處於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慾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具有判斷是非的能力,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但他們缺少社會經歷。

(一)教材特點

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是小學高年段最後一年學習的教材,本冊教材在體現《品德與社會》中、高年級教材內容和特點的基礎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學習內容更加深刻,學習視野更加開闊。

2.教材內容的綜合程度更高,注意引導學生綜合學習。

3.強調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為主線來統領歷史和地理內容的學習。

4.重視史地內容的學習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繫。

5.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看待問題和思考問題的方法。

教材選擇認識社會的幾對基本概念,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出發,選擇有關社會環境、社會生活和社會關係等方面的主題 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在內容方面體現課前、課中、課後,校內外連續、完整的活動過程,強調從學生日常生活常見的現象,以及學生的生活疑惑和感受入手拓展學習主題。穿梭出“體驗式”“研討式”“探究式”的學習特點,為學生創造更為廣闊的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和實踐的空間。強調從兒童的視角出發,運用兒童的語言,採取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如充分發揮圖畫、照片等在呈現教材內容方面的積極作用,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讀性和啟發性。

(二)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珍愛生命,熱愛生活;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2.能力:能夠初步識識自我,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學習蒐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信息。

3.知識: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瞭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瞭解一些基本的的地理知識,理解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

(一)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

(二)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己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

(三)3.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 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四)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和學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

(五)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

周次

課題

課時

1

科技帶給我們什麼?

2

2

社會文明大家談

2

3

健康文明的休閒生活

2

4

學會拒絕

2

5

不能忘記的屈辱

2

6

國慶放假

7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2

8-9

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

3

9-10

站立起來的中國人

3

10-11

日益富強的祖國

3

11-12

告別貧困奔小康

3

12-13

打開國門 走向世界

3

13-14

到周邊去看看

3

14 -15

環球旅行

3

15-16

文化採風

3

17-18

實踐活動

2

19

複習考試

2

五年級教學計劃 篇3

一、學生情況簡析:

五年級的學生都很天真活潑,反應敏捷,充滿好奇心。他們正處於向獨立性、反主性過度的年齡,他們已基本掌握日常禮儀,懂得尊敬師長,熱愛勞動,關心集體。雖説已是五年級的學生了,但畢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閲歷淺,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思想處於波動狀態,極需要對他們進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因此品德課教學切忌枯燥乏味的空洞説教。所以我嘗試以動情的話語,開啟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興趣,誘導學生積極主動探求知識的慾望。

二、教材分析:

該教材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精神編寫,教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情感性等特點。增強了教科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潑,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親和力。

本冊教材共有四個單元,每個單元下設了2—3個主題,各單元體例結構如下:主題文字:引出一個話題或對某個話題進行提升,一般是該主題主要思想和觀點。提示語:一般作為對某個話題的拓展,引導學生思考或開展相應的活動。旁白:作為和學生對話,溝通的主持人,有時為前後內容起傳承作用,有時為學生提高一種思考方向或揭示某個觀點,有時向學生提出問題。作用相對靈活。情境對話:一般是經過錘鍊的真實生活的再現,幫助學生對自己得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照片:真實地呈現社會現實,包括學生的活動場面。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認知,加深體驗,開展活動等。圖標:包括“活動,交流,小資料”等,引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啟發學生調查,體驗,討論,探究,閲讀,製作,蒐集整理信息等。學生作品:有時是提供一個可供討論的案例,有時是體現學習過程,呈現學習成果,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增強其溝通與表達的慾望。空白框:啟發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體驗,記錄自己的學習成果,引導他們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和創造者。

三、全冊教學目標:

1、着眼於做人道德認識的提高,着重於道德情感的培養,着力於做人行為的指導,使學生懂得應當做什麼,不應當做什麼,明白怎樣做才能做得更好。

2、通過觀察、發現快樂、尋找快樂並感受快樂,能夠從多種快樂中領悟到只有付出的快樂更令人回味。

3、通過中外比較的形式,讓學生在比較與聯繫中認識到我國的文化特色,從而進一步產生對文明古國的認同。讓學生初步樹立歷史發展觀,也基本瞭解祖先對世界的重大貢獻,從而產生對祖國文化的認同感和對祖先的欽佩感。

4、通過了解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把學生帶入中華文化的各個領域,讓學生領略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與無窮魅力。培養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親近與認同感,使中華文化中的精華得以宏揚和傳承。

5、通過學習讓學生在瞭解地球的過程中學習相關的地理、歷史知識,懂得國家不論大小一律平等的觀念,不同的人種和民族只有差異沒有優劣之分的思想,培養對地球的親近感和探索精神。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通過教學活動,向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家鄉、熱愛家庭、熱愛學校熱愛科學的教育。

2、通過教學,懂得許多做人的道理,並初步學會正確地觀察社會、認識社會和適應社會生活的初步能力,努力使自己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公民。

3知道有關品德和生活的初步知識,培養學生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熱愛自然等的品質。

4、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努力讓學生學好社會知識,成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有用的人才。

五、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

2、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

3、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擴展閲讀】

談小學《品社》學習方法

學法指導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科學的方法,從中獲得知識與發展的技能,能動地實現與教育目的要求之間的動態平衡,從而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得到全面發展。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也就是説 “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生學會學習方法要比掌握知識更重要。因此,作為一名品社老師,其任務不單是使學生學到了什麼,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從而使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實踐。這既是教學的需要,也是學生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的需要。

一、 激發學習興趣是學習指導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推動學習的內在力量,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有位教育家説過:“對學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興趣是學生積極認識事物,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學生一旦對品社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樂於接觸它,並且興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學習,變“苦學”為“樂學”,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為此,在教學中,我根據教材內容,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教材處理及教學過程力求集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採用先進的現代媒體教學,令教學集直觀、生動於一體,圖文並茂,有聲有色。此外,針對小學生好動、好奇、好勝的心理特徵,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通過組織趣味遊戲、唱童謠、講故事、編排簡單的小品等,創設一個又一個新奇的、具體的、生動的情景,以滿足學生好動好勝的心理,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慾望,從而廣泛吸引他們參與學習,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探索知識。例如,在教學四年級《做聰明的消費者》時,我就設計了“分角色表演”的小遊戲,讓學生學會與營業員交流、學會選購商品、學會向消費者協會投訴等。讓學生,從中感受消費與經商的樂趣。並藉助多媒體播放視頻資料讓學生開闊視野,學習購物見識。這種動感的教學策略,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參與遊戲、表演等生動有趣的活動,激發了他們對學習《品德與社會》的熱情。不僅令孩子們學得興趣盎然,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反應能力、洞察能力、表演和表達能力,更有利於學生陶冶性情,開放個性,發揮潛能,增強自信,健全人格。

二、 注重個性差異是學習指導的關鍵

素質教育的目標是面向全體學生,讓所有學生的個性、潛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學生的個性差異是一種資源,教師就應該承認差異,在感情上接納了個體差異。面對這些差異,任何整齊劃一的做法都是註定要失敗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讓每一名學生都有所發展。在同一學習時間內,使各層次的學生都有自己要解決的問題,都能在各自現有的基礎上跳一跳摘到桃子,即通過思考解答問題有新收穫,有所提高。在指導學法時,因人而異,可以採取不同的學習方法,特別是對學困生,更要“低起點、小步子”,竭力讓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悦,培養適度成功的心理,使學生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從而堅定掌握學習方法,主動探求學習規律。這不僅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更有利於培養具有獨立個性的人才,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主人。例如:我在劃分學習小組時,除了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以外,還有意識地把尖子生和學困生安排在一組。在小組內分配任務時,指導學生給每個人分別分配不同的任務。在完成任務時可以採取不同的方法,最後再通過交流合作完成小組任務。每個同學都有體驗成功的機會,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

三、注重探究體驗是學法指導的核心

小學品社課程承擔着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重要任務。在兒童品德形成過程中,學生的體驗探究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有助於道德認知的形成和內化,有助於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的提高和培養,並能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它是道德認知轉化道德行為的紐帶。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自主探究對整個教學活動具有一定的激勵、強化、內化作用,是我在進行學法指導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1、情境體驗:品社課中有很多道德認知、經驗、知識等是難以身臨其境地學習的,需要有目的地設置情景,把學生引入一種令其經歷的仿真性演習活動來獲得體驗。從而使學生明確探究目標和道德思維方向,並獲得學習動力。如:教學四年級《交通安全每一天》一課時,我先讓學生分別扮演交警、機動車、行人等角色,還在教室裏模擬了十字路口、過馬路等場景,並設置了交通標誌。讓學生進行遵守交通規則的遊戲。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很快地掌握了有關交通規則的知識,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2、自主探究:品德與社會課的學法指導,需要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究的空間,充分發揮主體性,培養研究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儘可能地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身體驗、自主探究,使他們在動手中思維,在操作中體驗,在探究中創新。如:在教學五年級《便捷的通信》時,我讓學生分小組對家鄉的通信設施狀況進行了調查,看與十年前有了哪些變化。學生通過實地考察、調查訪問、填寫調查表、寫分析報告等活動,不僅學到了知識,還鍛鍊了能力。

五年級教學計劃 篇4

新的學期已經來臨,為使教學工作順利開展,我特制定如下計劃:

(一) 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78人,他們聰明活潑,接受新知識速度快,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很高,能按時完成作業,但有部份學生底子比較薄,個別同學學習敷衍了事,書寫更是一塌糊塗。所以本學期應抓好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

(二)學期教學目標和奮鬥目標

1、形成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在動態真實的環境中使用英語進行活動的積極性。

2、能運用英語在日常學校生活和課堂情景中與老師和同學進行的日常口頭交際,如問候有關個人、家庭和朋友的簡單信息。

3、能參加運用英語組織和開展日常課堂教學和生活遊戲及其他課內外活動,做到大膽開口,發音正確。

4、能聽懂指令並作成適當的反應,能讀懂配圖小故事,能根據

圖片進行簡要的口頭描述,能唱教過的英語歌曲,並誦讀一些英語詩歌和歌謠。

5、養成響亮清晰讀英語、説英語的.習慣,認真模仿語音、語調,以培養語感。

6、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做到書寫整潔、規範。

7、樂於瞭解英語國家兒童的興趣和愛好及外國人的風俗習慣。

8、活用教材,根據學生會的實際情況,將每單元各個板塊重現組排降低難度。

本學期我預計使本班學生的及格率達到100%,優秀率達到50%,

(三)教材重點難點

1、能按四會、三會的要求掌握所學單詞。

2、能按四會要求掌握所學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際用語,活用四會句型,進行簡單的交流,做

到大膽開口,發音正確。

4、能在圖片、手勢、情境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5、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做到書寫整潔、規範。

(四)主要教學措施

1、以活動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用,從而保證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勤於觀察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多向學生介紹學習英語的方法。

2、通過聽、説、讀、寫、唱、遊、演、畫、做等形式,進行大量的語言操練和練習。充分利用教學用具運用錄音磁帶幫助學生正音將直觀教具和電教手段,多媒體課件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

3、設計全面、高效、富有層次性的課外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整潔、規範、正確地書寫。

4、教學中要採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比、學、趕、幫”活動。通過多種競賽形式,檢驗學生英語掌握情況,課堂上儘可能照顧差生,面向全體學生。。

5.根據各班小組競賽加分的形式,把每班分成多個英語學習小組採取學生自主管理,老師指導的方式,督促學生自覺完成作業、背單詞的任務。

6.教授英語國家風土人情、歷史、文化、民俗時,適時對學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讓孩子們揚長避短、汲取其他國家比較進步的思想,加強對祖國文化的熱愛。

7、與家長取得緊密的聯繫,讓家長了解提高英語教學的方法和策略,做到齊抓共管,取得教育的一致性。

(五)教學進度安排

新路徑英語五年級上冊共三個單元,九課,計劃每兩週完成三課,其餘時間安排複習。

總之,要做的工作還很多,無論如何,我會盡職盡責的努力教好英語;刻苦鑽研教材、教法,努力爭當英語教學的“排頭兵”。不辜負領導、家長、學生的期望。

五年級教學計劃 篇5

從本學期開始,學生將進入小學高年級階段的科學課學習,科學教科書也將展示一系列新的資料,引導學生們開展更為豐富多彩的過程與方法活動。為更好的開展科學教學活動,我對本冊教材、班級學生情景等方面作了細緻地學習或分析,制定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班級基本情景

本班共有學生48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1人。五年級學生應當已掌握了必須的過程與方法技能,如觀察、記錄、簡單實驗等,再加上兒童與生俱來的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對科學學科的學習肯定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二、教材資料概要

本冊教材由“生物與環境”、“光”、“地球表面及其變化”、“運動和力”四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含8個教學活動,原則上每個教學活動的時間為1課時,共約32課時,再加上彈性資料和複習檢測約8課時,本學期授課時間約為40課時。

《生物與環境》單元從資料上分三個部分:經過“綠豆種子發芽和生長”、“蚯蚓的選擇”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境的關係。第二部分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並經過對生態瓶的製作、觀察,探究生態系統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係。第三部分資料,是把以上認識拓展到自然界,經過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光》單元首先引導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直線傳播和反射)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之後指導學生認識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係,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係。最終經過製作太陽能熱水器綜合運用相關知識。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資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生原因。讓學生明白是地球內部的運動,是太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構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運動和力》單元資料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彈力、反衝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並研究動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係。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大小,認識力的單位,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準備。第三部分認識摩擦力,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第四部分動手實踐,設計和製作一個小車。

三、本冊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更為完整的探究過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養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體包括:強調實驗前後的推測、解釋要有充分的依據;進一步掌握控制變量實驗的技能,並學習實際控制變量實驗;運用模擬實驗探究自然事物發生的原因、變化及規律。

3、面臨幾次較長期的觀察研究活動:能用線條、符號、圖畫、文字等方式記錄觀察現象,用柱狀圖、折線圖處理數據,並認識到重複實驗的意義。

4、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異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一條及第四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第二條及第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節儉能源法》第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等與本冊教學所涉及的相關法律。

四、主要材料清單

1、第一單元“生物與環境”

(1)放大鏡、綠豆種子、塑料種植盒(杯)、塑料調羹、紙巾、水桶、滴管、大頭針或剪刀;蚯蚓、土壤、長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2)做生態瓶的容器(每組一個,能夠是大的飲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鏟、漏網等工具;玻璃水槽(每班一個)、小魚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單元“光”

(1)手電筒、小長方體、紙屏,簡易的日影觀測儀,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長方形卡紙、空心彎管和直管,小鏡子、製作簡易潛望鏡的材料。

(2)小鏡子、凹面鏡、凸透鏡,白色紙、粉色紙、黑色紙、黑色蠟光紙、鋁箔紙對摺做成紙袋,温度計;

(3)製作簡易太陽能熱水器的材料(紙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裝水的塑料袋或短一點的飲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蓋、黑色紙、鏡子或錫箔紙)。

3、第三單元“地球表面及其變化”

(1)風景照片、中國和世界地形圖(或地形地球儀),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體課件。

(2)小巖石塊、酒精燈、鑷子、燒杯、水,石膏粉、豌豆種子、小碗或盤子,塑料瓶、碎磚塊。

(3)新鮮濕潤的土壤及乾燥的土壤、牙籤、放大鏡、去掉上半部的飲料瓶。

(4)小鏟子、一側有孔的長方形塑料水槽、報紙、塑料薄膜、降雨器(飲料瓶,瓶蓋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蓋的土和無植物覆蓋的土、塑料杯(杯底側邊扎孔)、大盤子、建造家園房屋的材料。

4、第四單元“運動和力”

(1)小車及配件一套(包括裝配氣球小車的車架附件)。

(2)小鈎、鐵墊圈,車軸套、橡皮筋圈。

(3)氣球、氣球噴嘴、連接小車部件的螺絲釘、安裝小車用的螺絲刀、紙盒子(裝鈎碼用,在桌面測摩擦力也用這個盒子)、膠帶(粘小車輪子用)。

(4)測力計、鈎碼,做“滾珠軸承”的玻璃珠、瓶蓋。

五、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盡力做一名稱職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景,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貼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進取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經過實驗引導學生自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5、在“種子與發芽實驗”這一環節,讓學生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一條及第四十六條;在“維護生態平衡”這一環節,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在“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這環節,滲透《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第二條及第八條等與本冊教學有關的法律。

六、教學進度表

(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0lg99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