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四年級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

四年級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

四年級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1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的13個生字,理解有關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金華雙龍洞的奇特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秀美山河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分清課文主次的閲讀能力,學習本課抓住事物特點寫具體的表達方法。

4、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當你置身於大自然的 山水之間,一定會對它的神奇秀麗發出讚歎,一定想把你的感受告訴別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遊記,這就是我國著名的作家葉聖陶寫的《記金華的雙龍洞》。(板書課題)

二、展示資料,瞭解雙龍洞

同學們,看完資料後,你對雙龍洞瞭解了多少?請你根據自己查找的資料,向大家介紹一下。

三、檢查預習,學習生字。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讓學生讀,識記,重點強調浙字的讀;蜒字的寫法。

2、同桌互讀,互相指正。

四、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讀課文,説説作者遊覽了那幾個主要景點?除此之外還寫了哪些內容?

2、試着畫一畫作者的遊覽路線圖。

五、引導學生質疑問難,着重理解下列內容。

1、不瞭解的事物:映山紅、油桐、石鐘乳、石筍。

2、不理解的詞、句:突兀森鬱、盤曲而上、蜿蜒、顏色各異、或濃或淡、新綠、十來棟房子

六、通讀全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第二課時

一、回憶課文內容。

説説作者的遊覽順序和文中描寫的主要景點。

二、以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形式,學習課文的重點部分。

你最想了解哪個景點?選擇其一,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提供自學提示:1、這個景點有什麼特點?自己是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

2、作者的感受是什麼?

3、你能通過朗讀來表現景物的特點和作者的感受嗎?

三、彙報自學情況。

(一)孔隙部分

1、孔隙的特點是窄、矮、陷。從以下幾方面可以看出來:

(1)船大小的描寫(讀有關句子)

(2)對進洞方式的描寫(讀有關句子)

(3)對自己感受的描寫(讀有關句子)

學生互相補充,各抒己見。

2、教師用多媒體課件演示作者通過孔隙的特點和經過。

3、學生繼續就這一部分進行朗讀彙報,互相評論。

教師重點指導以下兩組句子的朗讀。

(1)我懷着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卧在小船裏,自以為從後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着船底了,才説了一聲好了,船就慢慢移動。

(2)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

指出要重讀的詞語,以強調作者的感受,突出孔隙的特點。

4、讓學生隨着多媒體課件複述作者通過孔隙的特點。

5、繼續彙報另外兩個景點的學習情況。

6、以爭當小導遊的方式讓學生隨着多媒體課件將述作者遊覽外洞--孔隙--內洞的經過。

四、學習其它部分

1、本文作者除了寫外洞、孔隙、內洞三個主要景點之外,還寫了哪些內容呢?(途中見聞)

2、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呢?請同學們認真閲讀這段內容,看看作者在途中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畫出你喜歡的句子,反覆讀一讀,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

(學生彙報自學結束)重點理解和朗讀以下句子:

(1)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精神。

(2)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在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豔。

(3)隨着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流聲也時而變換調子。

通過對以上句子的理解和朗讀,體會春天和大自然的美好,體會作者的愉快心情。

3、播放錄象,讓學生帶着愉快的心情,隨着畫面有感情地朗讀這部分內容。

五、教師小結。

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作者遊覽雙龍洞路線,領略了沿途的美景和雙龍洞的美麗奇特。那麼,你能總結一下作者是怎樣寫好這篇遊記的嗎?(1、按遊覽的順序寫。 2、抓住特點有重點地寫。)

板書:

16、記金華的雙龍洞

路上見聞--遊外洞--由外洞進內洞--遊內洞--出洞

四年級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2

學習目標

①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義。

②瞭解遊覽順序,感受雙龍洞景象的奇異,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③瞭解按一定順序閲讀的方法。

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

⑤培養蒐集材料、豐富課外知識的習慣。

課前準備

蒐集有關石鐘乳、金華雙龍洞的文字、圖像等資料,可以做成課件。

第一課時

●談話,揭示課題,初識課文

你喜歡旅遊嗎?都遊覽過哪些地方?你到過浙江金華嗎?那裏有一個著名的溶洞,叫雙龍洞。讀讀課文,今天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觀光遊覽。

聽朗讀錄音。

説説跟着作者遊了一趟雙龍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引導細讀,瞭解遊覽順序

①導語:“就聽一遍,大家肯定覺得不過癮,現在我們來細細學習。”

學生自讀,要注意讀準生字、理解新詞,並用“…”畫出提示作者遊覽順序的有關詞句。

教師巡視,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②指名回答,師生共同討論。

學生總結遊覽順序時,有不少學生會忽略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對此教師可設計提問:作者是由外洞直接進入內洞的嗎?以引導學生注意從孔隙進入內洞的過程。並隨機讓學生讀讀這一段,注意正音,指導讀順,引導學生理解詞義,如:仰卧、臀部、水程等詞語。

教師根據學生描述的遊覽順序,板書畫一幅簡單的示意圖。

③指導學生按遊覽順序理清課文脈絡。

按遊覽順序可分六段。(分別請6名學生來讀對應的段落,注意不多讀也不少讀)

●課堂作業

①認讀生字、生詞並書寫,遇到疑問隨時發問。

②隨機利用搜集的資料介紹雙龍洞的石灰質巖石及其形成的石鐘乳、石筍。

第二課時

●複習導入

①默寫生字詞。

②讀課文。這節課我們按照遊覽路程來欣賞景點、品讀文章。

●閲讀,體會路上景色

①引導學生讀中感受。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這位同學讀出作者的心情了嗎?”

學生自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當時的心情。再讓學生個別展示朗讀,點評中體會作者是怎樣描述這些景物的。

③放映課件,輔助感受。

配音: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雙龍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緻不斷撲入作者的眼簾。我們也來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這是映山紅,花大多是紅色的,也有紅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較大,白色帶有黃紅色斑點和條紋……色彩多明豔啊。

③感悟課文寫溪流的匠心。

山中有花也有水。誰來讀一讀一路迎接遊客的溪流。(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你覺得作者對溪流的描寫很有情趣,對嗎?你從哪裏感覺到的?

(品味“時而……時而……”一句,體會幾對反義詞的妙用)

●討論外洞特點,體會雙龍洞的“雄”

①如果説沿途的風光可用“春光美”來概括,那麼洞口和外洞你會怎麼來概括呢?

請一名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洞口可用“寬”“高”來概括,外洞可用“大”字來概括,在簡圖上補板書:寬、高、大)

②洞口外的景色使你產生什麼感覺?

理解“突兀”:高聳,指山勢高聳。“森鬱”:樹木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長得茂盛繁密。

高山之上,樹木繁密,很有氣勢,不禁使人對雙龍洞產生一種神祕感。

③作者的哪些描寫讓你體會到外洞的大?(彷彿到了個大會堂,高高的石頂,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④這裏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下一句也是,讀一讀,你有什麼想法?

(它彷彿是嚮導,作者順着溪流遊覽。現在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過泉水流出的孔隙進出內洞)

●瞭解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體會雙龍洞的“險”

①乘船從孔隙中穿過是什麼滋味,我們也來試試。齊讀。

②説到“孔隙”我們就會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細的縫兒,而這個孔隙卻可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那麼作者為什麼不稱之為水洞卻還要稱為孔隙呢?

看課件外洞由近及遠的鏡頭,讓學生懂得因為外洞面積太大了,水洞相對就顯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詞是恰當的。

③默讀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乘船通過孔隙是怎樣的情形、怎樣的心情?

誰來讀讀,讀出作者的感覺、心情。

你覺得哪些語句真切地寫出了作者這種緊張的心情,能把它背出來嗎?

複述或者背誦這一自然段。

第三課時

●聯繫上文引入新課

作者飽覽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氣勢,經歷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驚險,終於到達了內洞。內涵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瞭解內洞特點,感受內洞的“奇”

①請一名學生朗讀第六自然段,學生邊聽邊畫出描寫洞中雙龍的句子。

“蜿蜒”是怎樣的?據字形釋義,再觀看課件,讓學生作描述。

②結合課件(或圖片),討論學習:內洞的景象是怎樣的,給你的感覺是什麼?除了課文寫到的,你還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a。學生小組內交流評議,互相啟發,開闊思路。

內洞有很多石鐘乳和石筍,它們形狀變化多端,顏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龍,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動物……給人的感覺是神奇而有趣。內洞比外洞還要大得多。

洞內景物的描寫,也是有順序的,文中用了“首先、其次”來表明觀看順序,讀一讀,感覺這樣寫條理就比較清楚了。

b。指名看着圖像,試着給圖配音,描述洞內景象。

●小結

作者乘船出洞,結出了雙龍洞之遊。我們同作者一道感受了雙龍洞的雄偉、驚險與神奇。面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們不禁折服於自然之偉大、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分組讀課文。

●質疑問難

●推薦課外閲讀

像這樣的課文,記錄了作者遊覽過的地方,你讀了,彷彿跟着作者在遊覽觀光,這就是遊記,你喜歡讀嗎?都讀過哪些遊記?你都摘記了精彩語段嗎?能背記這些精彩語段嗎?

●課堂作業

①背誦、摘錄精彩語句。

②指導造句

時而……時而……(引導體會在描寫景物、事物的形態變化時可以運用,舉例提示:“大海時而……”,“舞蹈動作時而……”,“我的心情……”等)

即使……也……(讀課文範句,體會分句間轉折的意思,然後教師或學生示範造句,指導仿造)

②板書設計:

四年級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3

學習目標:

1、我會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鐘乳、突兀森鬱”等詞語。

2、我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我會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寫作順序。

學習重點:

按課文遊覽順序理清課文脈絡。

知識鏈接:

1、這篇精讀課文是一篇遊記,節選自《小記十篇》一書,作者是我國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課文記敍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金華的雙龍洞是浙江金華的名勝。因為洞內的洞頂有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所以叫“雙龍洞”。

2、理解新詞。

盤曲而上——盤繞着,彎彎曲曲地上去。

明豔——指色彩明亮鮮豔。

突兀森鬱——山高聳着,山上樹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樣子,這裏用來形容洞頂的雙龍彎彎曲曲的姿態。

變化多端——端,項目。變化多種多樣。

顏色各異——異,不同。顏色各不相同。

預習任務:

1、學習重點生字詞語。

2、按遊覽順序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有條件的同學可以收集相關的資料圖片。

自主、合作、探究:

1、你學會了那些生字詞?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詞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一比,誰能把課文讀得最好聽。

3、説説課文都寫了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遊覽的路線是怎樣的?每一處景點有什麼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讀了課文,説一説金華的雙龍洞給你留下什麼印象?收集到圖片的同學可以藉助圖片等資料結合課文內容來説。

闖關練習:

一、看拼寫詞語。

hé shì hūn àn guān shǎng kǒng xì

( ) ( ) ( ) ( )

míng yàn dù juān é jiǎo jíshǐ

( ) ( ) ( ) ( )

二、按課文內容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作者遊覽的地點是_____________,時間是_________。遊覽的順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後____________。

學習收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識拓展:

收集有關金華雙龍洞的資料。

四年級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蜿蜒、依據、突兀森鬱”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並領悟按照遊覽順序進行敍述的寫作方法,積累好詞佳句。

3.能夠大致複述“雙龍洞”的景象,瞭解“雙龍洞”的特點;感受大自然的壯觀景象,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薰陶。

[教學重難點]

1.感受溶洞的奇觀,學習按遊覽順序進行敍述的寫作方法,並學習如何運用恰當的詞句描繪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2.理清課文的脈絡,感受雙龍洞的特點,尤其是體會“雙龍洞”內孔隙的特點。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分享經歷

1.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風景優美、壯觀。你們去過哪些美麗的地方?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嗎?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記金華的雙龍洞》就是作家葉聖陶先生寫的一篇遊記。讓我們一起沿着他的足跡去觀賞這神奇的溶洞吧。(板書課題:記金華的雙龍洞)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並與同桌互讀檢查。

2.請8名同學按自然段先後順序輪流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本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在文中畫出判斷依據。

3.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本文的行文線索:一是作者的遊覽順序;二是泉水流經的路線。

4.讓學生默讀課文,按照遊覽順序理清作者記敍的思路,並嘗試畫出作者的遊覽示意圖。(按遊覽順序寫)

5.學生自由舉手彙報交流,理清作者遊覽的路線。出示畫好的示意圖,並按圖説清圖意,然後相互補充或糾正不當之處。對照示意圖,找到相應段落再次朗讀。(金華→羅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6.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課文記敍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之情。)

三、品讀交流,深化理解

1.品讀路上的見聞。

2.遊覽外洞和內洞。這裏重點學習作者如何描寫孔隙的窄、小的特點。

(1)抓住文章細緻描寫的部分,讓學生通過朗讀初步體會。

(2)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從、到、沒有、才”等關鍵詞語,讓學生反覆品讀重點詞語,加強體會,再次感受孔隙的低矮、窄小的特點。

(3)理解通過“船的小、孔隙的險、自我感覺”三者相結合來突出孔隙的特點的表現手法。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温習舊知,導入新課

1.我們來看圖説説作者的遊覽過程,再重點講講內洞的情景。

2.文章在講述作者的遊覽過程中,運用了許多優美的句子。品讀文中的優美語句,體會重點詞句的含義及作用。

二、整體感悟,劃分層次

1.簡單交代第1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的內容。

2.根據圖示,對照課文,按照遊覽的順序給課文劃分段落,歸納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遊覽的時間和目的地。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講路上的見聞。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麼?作者是怎樣描述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紅、油桐、山上的沙土、溪流。映山紅開得茂盛、精神,油桐花也很多,粉紅色的山獨具特色,溪流隨着山勢不斷變化。)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介紹遊覽洞口和外洞的情景。

(1)洞口可用“寬”字來概括,外洞可用“大”字來概括。(板書:寬大)

(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產生了什麼感覺?(板書:突兀森鬱有氣勢)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介紹從外洞進入內洞的經過。

(3)從外洞到內洞要經過一段路,這就是孔隙,那麼什麼叫孔隙?(出示投影片,指導學生理解“孔隙”。)

(4)作者用什麼方法通過孔隙?(小船)坐這樣小的船通過孔隙説明了孔隙的什麼特點?(板書:窄)

(5)坐小船經過孔隙時的感覺是怎樣的?用“”畫出有關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擠壓過來”一句,自由朗讀,讀後問:“擠壓”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這又説明了孔隙還有什麼特點?(板書:矮、險)

第五部分(第6—7自然段):介紹遊覽內洞的情景。

經過孔隙就進入了內洞,內洞又有什麼特點呢?(板書:黑奇大)

第六部分(第8自然段):講乘船出洞。

3.我們跟着作者遊覽了浙江金華的雙龍洞,瞭解了洞口、外洞、孔隙和內洞的特點,你有什麼感受?

三、整體迴歸,學習寫法

1.貫穿全文的兩條線索:一是遊覽的順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經的路線:一直緊跟着作者的腳步,起着指引路線的作用。這與作者的遊覽順序正好相反。

2.作者移步換景,情隨景變,既描述出雙龍洞的神奇景色,又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四、情境再現,總結延伸

1.觀看遊外洞內洞的視頻。

2.説話訓練:假如讓你當一個小導遊,你準備怎樣向旅客介紹雙龍洞呢?(根據遊覽示意圖,注意導遊的用語。先四人小組練説,再個別上台表演。)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典型的遊記類散文,條理十分清晰,描寫具體生動。教學本課時,在導入部分,我出示雙龍洞剖面圖,讓學生通過示意圖,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及路線。我採用了“找特點,讀特點”的方法,引導學生讀書,談談“孔隙”給自己的印象,並在書上勾畫,找出孔隙窄、矮、險的特點,讓學生反覆體會。為了突破難點,讓學生感受孔隙的窄小,我抓住文章細緻描寫的部分,讓學生通過讀初步體會。通過“船小,孔隙險,自我感覺”三者相結合,突出孔隙的特點。讓學生通過前後句子的比較,學習作者細緻描寫的方法,讓學生研究作者的寫法,從內容回到語言,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進一步深化。

此次教學,我讓學生先理解,後積累,再運用。將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找特點,讀特點。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並讓學生分清文章主次,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年級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4、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感受金華雙龍洞的神奇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如何由外洞進入內洞。

2、使學生感受到這一溶洞的神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題、釋題,讀第一段。

1、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老作家、老教育家葉聖陶爺爺的遊記——記金華的雙龍洞。(板書課題)

2、釋題。“記”是什麼意思?

3、讀第一段。

二、初讀課文。

1、激趣。聽説,雙龍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遊覽一番,你們想去嗎?要想去,事先要對雙龍洞有些瞭解,課文會告訴你。趕快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遇到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讀幾遍。快讀吧。

2、自由讀課文。

3、檢查學習字詞和課文的情況。

三、理清順序。

1、説起導遊這個職業,可真好,天南海北,遊山玩水。現在,有一個當導遊的機會,你們想不想當?想當的都來當吧,現在,你們都是導遊,就我一個遊客。

導遊小姐們、先生們,你們怎麼安排我今天的旅遊路線?教你們一個方法,可以畫一張遊覽示意圖。

2、細讀課文,藉助課文中地點轉換的語句來畫。要求四人小組合作製作一張。

3、指定一組中一人板演,一人向大家介紹課文圍繞課題按順序主要描寫了哪些景點。

四、學習第二段。

1、剛才就我一個遊客太冷清了,你們還是陪伴我一起來當遊客吧。現在讓我們從金華出發到雙龍洞去,請你注意欣賞沿途景物。下面請同學們當攝影師,把路上的美景拍攝下來,並且配上解説詞。配解説詞時,最好要使用文章的句子。要完成這件工作,先要好好地朗讀2——3段。

2、學生自由朗讀2——3段。

3、討論。

(1)你拍了什麼鏡頭?為什麼拍了這了這個鏡頭?隨學生補充介紹:映山紅花色眾多,有紫紅、紅、桃紅、粉紅、橙、金黃、雪青、純白等顏色。

(2)還有誰也拍了這個鏡頭,你們願不願意來一次配解説詞的比賽。

(3)猜一猜,油桐開的花是什麼顏色的?

(4)介紹“新綠”。

4、看到大家拍了這麼多的鏡頭,我很高興了,不過,我有一個問題。

出示問題:溪聲為什麼會變換調子,溪流與雙龍洞有什麼關係?

討論。

想象景色,指導朗讀。

5、一路上,有山有水,景色美麗,請你能否

用一個詞來形容這些景色。比如,葉聖陶爺爺就用了一個詞——明豔,你用什麼詞?

五、作業。

1、學編導遊解説詞。

2、背誦優美的句段。

3、畫出雙龍洞的遊覽線路圖。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

上節課,老師和大家一同坐上了開往金華雙龍洞的旅遊車。在途中我們聽到了導遊的熱情介紹,欣賞到了美麗的途中風景。迎着溪流我們來到了雙龍洞洞口。作者一路上欣賞着色彩斑斕的山、花、樹、傾聽着潺潺的溪流他的心情怎樣呢?(愉悦、高興……)讓我們帶着這種感情讀讀這部分吧。

指名朗讀。

沿途已經這麼美了,雙龍洞位於其中那是景中之景,肯定會更美。今天這節課,我們請導遊帶大家去雙龍洞洞內看看,領略一下那奇特、美麗的自然景觀,大家願不願意?

二、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讀後回答:作者遊覽雙龍洞的順序是怎樣的?你是從哪些詞看出來的?

(答後歸納板書: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三、導學課文第4自然段。

1、生大聲朗讀第4自然段,然後回答:你讀懂了什麼?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指名回答,師梳理歸類:

(1)、外洞有哪些特點?從哪些詞句可以體會到?

(2)、作者是怎樣寫出外洞高、寬、大的特點的?

2、學生自讀、自寫、自劃後,同桌討論上述問題,師巡迴輔導。

3、指名釋疑,其他學生評議、補充。

(師歸納板書:高、寬、大)

4、指導朗讀訓練:

(1)、指名讀這段話,讀後評議朗讀效果。

(2)、男、女生比賽讀這段話。

5、指名當小導遊,模擬導遊的語言、動作、神態,向同學們推介外洞這一景點。小導遊介紹完畢後,教師引導學生評議。

四、自學第5自然段

過渡:剛才,我們通過自讀自悟,瞭解到外洞的特點。再加上“小導遊”風趣的介紹,使外洞在我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呢?請大家先自由朗讀第5自然段。然後,結合課文內容,向大家詳細介紹由外洞進入內洞的方法。

學生自由讀第5自然段,師巡迴輔導。

1、説説孔隙給你什麼感受?(窄小、低矮)

2、説説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

(1)船小——

a.找讀句子;

b.“仰卧”怎樣卧,體會出什麼?(矮)

c、那些詞句能突出船小?體會出什麼?(窄)

d、小結:“矮和窄”都是小的特點,因而船小可以體會出孔隙小。

(2)行船的方式——

a.找讀工人拉

b.為何不能“劃”

(3)乘船的動作——

a.找讀

b、哪個詞最能表現出孔隙小?(貼)找同學演示。

c、問:都是那些地方貼着船底?從……到……到……到,總而言之是沒有一處不都着船底,為什麼要這樣?

d、如果把貼改成“靠”可不可以?(因為“靠”不如貼緊密,不能表現出孔隙小)

e、小結:“貼“用的太好了,從作者的動作也可以體會出孔隙的小?

(4)感覺——

a.齊讀

b.感覺到什麼?擠壓(1)方向不同(學生示範)(2)為什麼會有擠壓的感覺?稍微、一點兒

c、指導朗讀:孔隙中,隨時都有撞破額角、擦傷鼻子的危險,隨着小船在孔隙中慢慢的行進,作者的心情也會越來越緊張。因此,這一部分要讀出緊張的情緒。

練讀、指名讀

五、導學6-8自然段

過渡:通過剛才驚險的水上之旅,我們終於來到了內洞。內洞的景色又怎樣呢?請大家默讀第6-8自然段。

1、學生默讀第6-8自然段。

2、學生讀後質疑問難,師梳理歸類。

a、內洞有哪些特點?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b、為什麼説“即使不比做什麼,也很值得觀賞?”

3、學生自思後,同桌討論,然後指名回答。

4、師歸納小結

板書:大、黑、奇

師:洞內鐘乳石、石筍眾多,造型奇特,佈局巧妙,有“黃龍吐水”、“倒掛編幅”、“彩雲遮月”、“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龜蛇共生”、“青蛙盜仙草”、“壽星與仙桃”等景觀,幻化多變,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龍宮。

5、過渡: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像神仙、像動物、像宮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搖曳的燈光,忽明忽暗,讓我們置身於神祕的境界,怎能不令我們驚歎自然的奇異,請大家有感情地讀讀內洞這部分。

感情朗讀。指讀。

a、學生自讀後,指名讀,讀後評議。

b、師與生比賽讀。

6、指名當"小導遊",向同學們介紹神奇的內洞。

六、課堂小結,滲透教育:

1、聽了剛才幾位導遊的介紹,通過你自已的學習,你對金華的雙龍洞有一種什麼樣的感情?你此時想説點什麼嗎?(學生自由發表讚歎)

2、這節課,我們不僅隨葉老遊覽了金華的雙龍洞,洞中的景觀令人驚歎。那孔隙的奇妙,石鐘乳和石筍造型的奇特,真不愧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觀。而且,還掌握了遊記的學習方法,那就是抓住遊覽中作者的所見、所聞,體會作者的所感和對山水、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

七、佈置作業:

1、讀葉聖陶《記金華的兩個巖洞》

2、為金華雙龍洞寫廣告詞或導遊詞。

3、背誦第五自然段。

板書設計

4、記金華的雙龍洞

高 小 黑

途中見聞 外洞 寬 孔隙 窄 內洞 大 出洞

大 矮 奇

教學反思:

實現兩個目標:培養學生思考、表達和蒐集材料的能力,運用有關課外材料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培養學生依據課文內容,蒐集材料、豐富課外知識的習慣,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對喀斯特地貌的興趣。

完成本單元重點訓練目標:教學時,我重點講解“空隙”的部分,引導學生歸納學習方法。然後,要求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學習“外洞、內洞”部分。最後,學生自學“路上見聞”部分。如此安排,主次分明,體現了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一一分清文章的主次。

不足之處:上課緊張有餘,教學機智不足;教學內容過多,對各個教學過程挖掘的深度不夠;學生主動參與的精神不夠,教學氣氛不活躍。

四年級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6

教學要求:

1。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金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2。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3。學習課文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1。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⒉體會作者的遊覽感受,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⒊。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難點:1。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⒉體會作者的遊覽感受,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⒊。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教學準備:課文朗讀配樂磁帶。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

2。自學本課生字新詞,老師檢查自學情況。

3。練習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能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人課題。

同學們都喜歡遊覽,旅遊後還有寫寫遊記。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先生遊覽了浙江金華的雙龍洞後,就寫了一篇遊記,這篇遊記就是——記金華的雙龍洞(板書課題)

葉聖陶先生是怎樣寫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瞭解學生預習課文情況。

1。同學們都預習了課文,你讀了“預習”瞭解了些什麼內容?

2。通過讀課外書,收集資料。你瞭解了關於本課的什麼知識?

生答:我知道葉聖陶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和語言學家。

生答:葉聖陶解放前當過小學、中學、大學教師,編輯,解放後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等職務。

生答:繁忙的工作之餘,葉老還到多處風景名勝區參觀遊覽,並寫下了許多清新優美的遊記,《記金華的兩個巖洞》就是其中之一。“兩個巖洞”就是金華北山“五洞十景”中最為著名的兩個溶洞:雙龍洞和冰壺洞。

生答:目前,雙龍洞已被列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每天遊人如織。

⒊老師小結:同學們瞭解的情況真豐富,看來同學們在課外是下了一翻工夫的。

三、聽老師範讀課文,思考問題。

⒈聽老師配樂朗讀課文。

⒉學生思考:⑴想一想每段講什麼?

⑵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遊覽雙龍洞的?

⑶把講到洞中雙龍的句子畫下來。

⒊討論以上思考題。

四、檢查學生學習生字、詞的情況。

⒈開火車分析生字的音、形、義。

⒉抽讀課文。(瞭解學生通讀課文情況。)

⒊理解生詞。(學生在讀課文時隨機檢查。如:蜿蜒、明豔、突兀、森鬱等詞。)

五、給課文分段。

⒈默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⒉同座談論分段和段意。

⒊老師總結歸納。

六、作業:⒈抄寫生字。 ⒉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⒈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⒉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⒊ 體會作者的遊覽感受,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行片段練習。

⒋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⒈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⒉體會作者的遊覽感受,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⒈聽寫生詞。

⒉請説説本文分幾段,段意是什麼?

⒊作者的遊覽路線是怎樣的?

二、學習第一段。

⒈抽學生讀本段。

⒉思考:⑴葉聖陶爺爺在去雙龍洞的路上看見了什麼?(請用:“ ”畫出來)。作者用了什麼方法去描寫?

⑵“明豔”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作者會“眼前一片明豔”?

⑶溪水為什麼會變換調子?這裏寫溪水實際上是寫什麼?這溪水是從哪裏流出來的?

⒊ 配樂 有感情地朗讀本段,感受作者是什麼心情。

⒋讀完本段你眼前有什麼景物,請你説出來,你是怎樣的心情。(讓學生產生想象)

⒌總結學習方法。同學們剛才我們是怎樣學習這段文字的。

學生總結:⑴瞭解作者描寫了什麼景物。

⑵作者用了什麼方法描寫。

⑶體會作者有怎樣的感受。

⑷想象作者描繪的景色。

三、學習第二段。

⒈學生自學本段。同學們我們運用學習第一段的方法學習本段。請同學們隨着葉聖陶爺爺繼續向前遊。

⒉學生自由朗讀學習課文。

⒊質疑問難。

⒋老師提問:⑴你來到了雙龍洞 看見了什麼樣的景觀?你有怎樣的感受?

⑵泉水的位置在哪裏?

⒌配樂有感情地朗讀本段。想象作者描寫的外洞是什麼樣子的。

四、學習第四段。

⒈學習方法同上1 ~3步。

⒉老師提問:⑴我們與葉聖陶爺爺游到外洞,必須幹什麼?(生:坐船)

⑵葉聖陶爺爺給我們介紹的小船是什麼樣的呢?葉聖陶爺爺是怎樣乘船的呢?

⑶這小船是順水而行,還是逆流而上?

⒊我們也來感受在船上進洞的.感覺。聽老師配樂朗讀課文。

⒋老師題問:“擠壓”是什麼意思?葉聖陶爺爺為什麼有這樣的感覺?你有怎樣的感覺?(要學生產生想象。)

五、學習第五段。

⒈學生自學方法同上。

⒉老師題問:坐船進入內洞,內洞是什麼樣子的?當工人提着汽油燈看到了什麼?

⒊配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洞中石鐘乳和石筍的形狀。

⒋讀完以後你的腦海裏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要學生產生想象。)

⒌老師題問:現在你知道溪水的源頭在哪裏嗎?

六、齊讀第六段。

七、總結全文。

⒈有感情地配樂朗讀全文。

⒉思考:讀完本課你有何收穫或感受?

八、文字訓練。

片段練習:根據課文所描寫的場景,你選擇一處產生想象,寫出百字以上的短文。

板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

路上 洞口 外洞 內洞 出洞

映山紅 突兀、森鬱 窄 漆黑

油桐花 寬 、大 擠壓 雙龍、石鐘乳、石筍

比外洞大

溪流 泉水 泉水 泉水

(變換調子) (靠洞右邊) (孔隙流出) (緩緩、源頭)

附學生的片段練習。

“ 我”乘車穿過金華城,大約行了五公里來到了羅甸。只見一座紅色的山映入眼簾。還有幾分亮綠點綴着。是那麼另人心醉!汽車迎着山路盤曲而上,仔細看那些紅色的小東西,原來是一朵朵紅色的油桐花。這些花開得太繁了,太密了,就象一團團的紅園球,不仔細看還以為是些紅色的絨球呢!“嘰嘰嘰……”我朝樹枝上一看,一隻黃色的小鳥在樹枝上唱着歡快的歌,伴着溪流的溪聲,它唱起了歌兒,真有節奏。

學生:黃秦

溪流之女滾滾地流動着,潔白、清透。她唱着婉轉的歌:有時咕咚咕咚、有時叮噹叮噹。她很温柔,如一個和藹可親的母親,輕柔地扶摸着水裏的石頭,在她的呵護下石頭靜靜地進入了夢想,當它們醒來時以換上了新衣。溪流之女時時變換着身姿,搖動着它的長裙。“它無時無刻不帶給我們以米的感受”只聽見耳邊所有的事物都在讚歎。突然,一束太陽射下的金光,穿透了溪流之女的心。她的歌聲更加動聽了。

學生:喻涵

我坐船來到內洞,見內洞漆黑得沒有一絲光亮。工人拿着油燈在前面引路。這時我才感覺內洞比外洞大多了。裏面的鐘乳石千奇百怪,有的像人、有的像動物、有的像孫悟空的“定海神針”。再往裏走,洞裏安靜得出奇。乳石的水滴下來,發出“嘀,嘀”的聲音,人走在裏面覺得很陰森。突然,一滴水滴在我的臉上,涼涼的,嚇我一大跳。又走了一段,聽見有水流聲,原來是溪流的來源。這時我發現內洞太大了,人在裏面只不過是一個微生物罷了。接着,我排着隊出了洞。

學生:閆墨鋒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1。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2。圍繞中心,根據遊覽順序,學着給課文列提綱。

3。指導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學着給課文列提綱。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請説説作者的遊覽順序是怎樣的?

二、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

想一想:⒈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⒉作者通過記敍有表達什麼思想感情?

三、學習給課文列提綱。

⒈基本方法:⑴通過審題明確題目的要求,確定作文記敍的主要內容和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⑵要選擇好材料按一定的順序排列,並確定分幾段寫。

⑶給每一段寫個簡短的段意或列個小標題。

⒉格式:⑴題目。

⑵文章中心。

⑶材料安排。

⒊學生學着給本課列題綱。

⒋評講學生列出的題綱。

四、指導學生背誦課文第五自然段。

五、總結學生學習情況。

四年級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7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鐘乳、突兀森鬱“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自已喜歡的段落。能複述“雙龍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壯觀。

3、領悟按遊覽順序進行敍述的寫作方法,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感受溶洞的奇觀,學習按遊覽順序的記敍方式和運用恰當的詞語描繪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以學生的“春遊”創設情境。

師:“老師當導遊,帶你們到金華的雙龍洞遊玩,好嗎?汽車開動着,看看那裏的景色怎麼樣。現在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學們現在下車,我們一邊登山一邊欣賞這優美的景色吧!

(這一創設的春遊情境不知不覺把學生帶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學生興趣盎然。)

二、整體感知,擬定郊遊

1、播放遊覽雙龍洞的情境錄象。(看錄象後,雙龍洞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2、學生通讀全文,邊讀邊圈出生字新詞,並在課堂練習本上擬出遊蹤,請一生到黑板前畫出導遊圖,教師和其餘學生一起協助修正、定圖。從整體上感知全文,擬出遊覽路線,學生頭腦中有清晰思路,為下面的分景點學習打好基礎。

3、檢查自學情況

(1)列火車檢查生字新詞,指導寫好“蜿蜒、臀部、稍微、孔隙”等詞語。

(2)最後修訂遊覽線路:

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三、遊覽景點,挖掘特點

緊緊扣住每個景點不同特點,採用多種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想象等多方面感官,培養學生的文學鑑賞能力,學習遊記的寫作方法。

(一)領悟美,感受情──學習“路上”

1.課文中哪些是寫路上的?

2.把描寫路上美的句子找出來,想想美在哪裏?全班齊讀這些美句。(教師把剪貼畫“路上”放在導遊圖中路上位置)

3.“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豔”這句話寫作順序怎樣?這麼多顏色,你感覺怎麼樣?這麼美的句子值得我們好好品讀。(學生比賽回答、比賽讀)板:明豔

4.為什麼“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哪位同學能讀出溪流變化?(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教師播放自然界中溪水流動變化的聲音)

5.閉上眼睛,聽老師把前三個自然段朗讀一遍,邊聽邊欣賞路上的美景。

6、學生配樂朗誦。

小結:路上鳳光明豔,我們和葉聖陶一樣,遊興很濃,雙龍洞又是怎樣的呢,

(二)扣詞句,抓特點──學習“洞口”、“外洞”

師過渡:路上景色如畫,但我們目的不在這裏,我們目的在雙龍洞。

1.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教師把剪貼畫“外洞”放在導遊圖中的外洞位置)

2.“突兀森鬱”什麼意思?從這個詞可看出洞口什麼特點?

3.“走進去,彷彿到了個大會堂……在那裏聚集一千或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説明外洞什麼特徵?(教師點學生回答,師生概括)

小結:這節課,我們隨着葉老先生從風光明豔的山路上,進入像大會堂一樣的外洞,再走進去,又是怎麼樣的呢,我們下一節課再來遊覽。

第二課時

師導入:上節課,我們隨着葉老先生從風光明豔的山路上,進入像大會堂一樣的外洞,參觀完了外洞,順着泉源,我們來到了孔隙。孔隙是怎樣的呢?

(一)入情境,悟特點──學習“孔隙”

1.請兩位同學前去探探路。這兩位同學合適嗎?這兩位同學不合適可看出孔隙什麼特點?(教師點兩位較胖的學生上講台)

2.船怎樣進出孔隙呢?(師生齊讀“船兩頭繫着繩子……船就出來”)請看錄象,船是怎樣進出孔隙的。從錄像中,可以看出孔隙又小又窄,進孔隙,你的心情怎樣?(教師放錄像,配錄音介紹)

3.請一同學上講台,把黑板當小船,模擬作者是怎樣進孔隙的?體驗作者當時的心情。(學生以黑板為小船做動作,師生評價)

4.分組朗讀,讀出好奇、緊張心情,看哪一組讀得最好。(教師點評朗讀)

(四)馳想象,析特點──學習“內洞”

過渡:仰卧小船進孔隙,行了兩三丈水程,我們就到了內洞。

1.“雙龍”其實是什麼?(教師點學生回答)

2.誰知道石鐘乳、石筍?能不能想象一下石鐘乳、石筍的形狀,願想什麼就想什麼。(教師出示千奇百怪、顏色各異的石鐘乳、石筍的圖片,學生暢所欲言)

3.默讀,找內洞特點。(教師把剪貼畫“內洞”放在導遊圖中內洞位置)

四、着眼泉水,總結全文

(一)一路遊玩過來,哪幾處見到泉水?

(二)我們就是沿着溪流參觀雙龍洞的。雙龍洞遊覽完了,我們可以坐車回去了,請大家回味一下我們的遊覽路線怎樣?

(三)學完課文後,我們知道作者是用什麼順序組織全文的?(師生概括寫作特點)

五、暢談感想,學寫遊記

四年級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8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

3.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點:

1.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把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寫具體的。

2.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具準備:

介紹雙龍洞的VCD,課文錄音帶

教學方法:自學法

朗讀感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談話。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你到過哪些城市去旅遊呢?它有什麼獨特的風光呢?今天,我們準備跟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爺爺到浙江省的金華去旅遊,你想去嗎?

2.播放配樂的課文錄音。

3.出示課題,釋題引入。[板書:記金華的雙龍洞]

(1)課題中的記是什麼意思?(記即記錄之意,記的是遊覽的經過情形。本文是一篇遊記。)

(2)葉聖陶爺爺游完雙龍洞後是怎樣寫這篇遊記的呢,讓我們隨着課文再觀賞這神奇的雙龍洞,好嗎?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

二、探尋遊蹤,理清條理。

1.文中寫到洞中雙龍的句子有哪些?(這是雙龍洞名稱的由來)

2.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遊覽雙龍洞的?(遊覽順序)

3.課文主要寫了哪些景點?根據作者遊覽的順序,畫一張遊覽示意圖。(四人小組合作)[板書]

4.彙報交流,理清作者遊覽的路線。

金華→羅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三、品讀交流,理解深化。

(一)品賞路上的見聞。

1.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來讀一讀。

2.交流:作者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板書:山色水聲]

3.引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文中描寫的景象。

4.理解句子一路迎着變換調子。(老師朗讀,學生想象,播放VCD)

(二)遊覽外洞和內洞。

1.自由讀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麼特點?(洞口寬,洞內大)[板書:寬、大]

2.導讀洞口很寬,像。走進去很大,彷彿體會打比方的獨到之處。

3.我們隨葉聖陶爺爺來到外洞,必須幹什麼?四人小組研讀第5自然段,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從外洞到內洞的過程寫具體的。

4.交流:讀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

A:孔隙的特點窄、矮

[板書:窄、矮]

B:作者的感受好奇、險

[板書:險]

5.朗讀我懷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陸了。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形。

6.我們來到內洞,發現了什麼?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

A:內洞的特點

黑(一團漆黑)、奇(洞頂雙龍,洞內石鐘乳、石筍)、大(比外洞大得多)

[板書:黑、奇、大]

B:作者的感受變化多端、顏色各異、很大

四、情境再現,總結延伸。

1.説話訓練。假如讓你當遊雙龍洞的一個小導遊,你準備怎樣向旅客介紹雙龍洞呢?(根據遊覽示意圖,注意導遊的用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你最喜歡的段落。

3.總結:葉老游完此洞後依然興致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觀賞上一個洞冰壺洞,冰壺洞另有一番美麗的風光。他寫了另一篇遊記,編在中學課本里,大家可以找來一讀,也可以查閲有關的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

3.學習本課生字。掌握浙江、杜鵑、明豔、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觀賞、盤曲而上、變化多端等詞語。

4.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點:

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把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寫具體的。

教學難點: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具準備:

課文錄音帶

教學方法:自學法

朗讀感悟

教學過程:

一、學習生字新詞。

1.讀準字音。

翹舌音:浙(zhè)呈(chéng)稍(shāo)

臀(tún)蜿(wān)蜒(yán)源(yuán)是前鼻音。

多音字:盤曲(qū)而上、系(jì)着繩子、像橋洞(shì)的

2.注意字形。

蜒、臀

3.理解新詞。

盤曲而上盤繞着,彎彎曲曲地上去。

明豔指色彩明亮鮮豔。

突兀森鬱山高聳着,山上樹木繁密。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樣子,這裏用來形容洞頂的雙龍彎彎曲曲的姿態。

變化多端端,項目。變化多種多樣。

顏色各異異,不同。顏色各不相同。

二、複習鞏固。

1.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遊覽雙龍洞的?

2.作者遊覽的路線是怎樣的?每一處景點有什麼特點?

三、整體迴歸。

1.簡單交代第一段和最後一段的內容。

2.根據圖示,對照課文,按照遊覽的順序給課文劃分段落,歸納段意。

(1)交代遊覽的時間和目的地。

(23)講路上的見聞。

(4)介紹遊覽外洞的情景。

(5)介紹從外洞進入內洞的經過情形。

(6)介紹遊覽內洞的情景。

(7)講乘船出洞。

3.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課文記敍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四、學習寫法。

1.敍述有條理,貫穿全文有兩條線索:一是遊覽的順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經的路線:深黑的石洞→內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

2.作者移步換景,情隨景變,既描述出雙龍洞的神奇景色,又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五、課外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完成《學習輔導》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自然。

四年級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9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義。

2、瞭解遊覽順序,感受雙龍洞景象的奇異,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雙龍洞內孔隙的特點。

4、領悟移步換景的遊記特點,體會並運用作者將見聞和感受結合,把事物寫得具體形象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按遊覽順序記敍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

難點:指導學生運用常見的事物,結合自己遊覽的感覺,把景物特點寫具體,使人身臨其境的表達方式。

教學準備

ppt課件、自主預習作業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五十年前的4月14日,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爺爺曾遊覽過一個地方,並且把他遊覽的經過寫了下來,這個地方就是浙江省金華的雙龍洞。這節課,讓我們隨葉聖陶老爺爺一起去遊覽一番吧!

2、出示課題,(板書:記金華的雙龍洞)指名讀,齊讀。

課題中的“記”是什麼意思?(“記”即記錄之意,記的是遊覽的經過情形。本文是一篇遊記。)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展示資料,瞭解雙龍洞

同學們,你對雙龍洞瞭解了多少?請你根據自己查找的資料,向大家介紹一下。(教師補充材料)

2、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3、欣賞課文朗讀錄音。

4、出示生詞:“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鐘乳、突兀森鬱”,指名認讀,教師和學生共同正音理解。教師強調生字“浙”的讀音是zhè,不要讀成zhé;“蜿”的讀音是wān,不要讀成wǎn;“蜒”字中間是“廴”,不是“辶”。要求學生在讀寫時注意。

5、相機理解如下詞語:油桐、溶洞、石鐘乳、石筍(教師相機展示圖片資料,幫助學生理解)。

6、交流多音字

7、再默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作者記敍了遊金華雙龍洞的經過。)

三、探尋遊蹤,理清條理

1、再讀課文,作者從金華出發,是按怎樣的順序來遊覽雙龍洞的?(遊覽順序)課文主要寫了哪些景點?根據作者遊覽的順序,畫一張遊覽示意圖。(可以各自進行,也可與幾個同學討論完成。)

2、彙報交流,理清作者遊覽的路線。

金華→羅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板書)

3、指名出示畫好的示意圖,並按圖説清圖意,然後相互補充或糾正不當之處。

四、對照示意圖,找到相應段落再次朗讀

五、品讀交流,理解深化

1、品賞路上的見聞,講讀課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作者出了金華城,去雙龍洞的路上看到了什麼?

默讀課文,畫出有關詞語。(映山紅、油桐、沙土、新綠、溪流。)

(2)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給作者的感受是怎樣的?邊讀邊想象文中描寫的景象。(板書:一片明豔)

(3)媒體展示沿途風光圖片親自感受。你覺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4)作者還聽到了什麼?(課件出示句子:“隨着山勢……變換調子。”)其中“隨着、時而、時時”加點,説説從帶點的詞語中體會到了什麼。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此句:溪聲有什麼特點?為什麼會有時而窄,時而寬,時而緩,時而急的變化?學生想象、體會,課件播放,練讀此句。

2、小結:作者一路上迎着小溪,看到了美麗的山景,這令他多麼愉悦啊!那麼他又是怎樣遊覽外洞和內洞的呢?下節課我們接着研讀。

板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

金華→羅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四年級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複述“雙龍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壯觀。

2、理清課文記敍的遊覽順序,學習有條理敍述的表達方式;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和樸實。

3、感受金華雙龍洞自然景觀的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教學設計

導入

一、複習檢查,導入新課。

1、檢查,指名學生朗讀課文。

2、談話導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領略了溶洞外的美麗風光。這節課,我們將繼續跟隨葉聖陶先生走進溶洞,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

新課教學

二、“初入溶洞”,感受“美麗”。

思考:作者在去雙龍洞的途中所見的景物有哪些?

1、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豔。

(由具體的景物概括出“明豔”一詞,寫出金華一帶山區明亮豔麗的春色。)

2、一路迎着溪流。隨着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時變換調子。

引導發現這句話的特點。(如有兩對反義詞,用擬人手法,寫溪水的聲音)

説説對這句話的理解,體會句子中的因果關係,音韻節奏感,和作者當時的心情等。

預設:一個“迎”字,點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

“時而……時而……”説明了溪流蜿蜒曲折,因為溪流的寬窄不一,所以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緩急不同。

作者巧妙地運用“寬、窄;緩、急”兩對反義詞準確地表達溪流的形和聲。由於溪流緩急不一,聽到的流水聲也就各不相同,猶如在“時時變換調子”。

(板書:寬、窄;緩、急)

(3)這句話烘托了作者當時的遊興有多濃,對涓涓溪流發出如此讚歎!

反覆朗讀上述句子。

三、精讀感悟,感受“狹窄”。

研讀洞口、外洞、內洞各自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具體的。

1、引導學生找到課文中概括特點的詞語或者能用恰當的詞語概括。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

外洞:寬敞。

孔隙:窄小。

內洞:昏暗。比外洞大,有雙龍和石鐘乳。

2、從文中找到作者用什麼方法把這些特點寫出來的。

(讓學生體會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採用的打比方,説感覺等手法)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擦傷鼻子。

體驗由於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擠壓”的感覺。這句話寫出作者通過孔隙時的真實感受,“稍微”,“一點兒”告訴我們只有一動不動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過孔隙,以此説明孔隙小的特點,非常逼真。運用“要是……準”的假設句式,準確地表達了作者當時受“擠壓”的感覺。

2、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也很值得觀賞。

着重理解“即使”這部分的強調作用。這句話的意思是説石鐘乳和石筍是非常值得觀賞的,原因是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又各異。用“即使”這個關聯詞作強調,即退一步講,如果不把這些石鐘乳、石筍具體比作什麼也值得觀賞,説明它本身已經夠吸引人了,無需再比作什麼了。

四、複述課文,寫段訓練。

1、任選雙龍洞其中一個景點進行復述,可採用導遊介紹等形式進行。

2、用“時而……時而”寫句子。

(飛機在高空表演,時而盤旋上升,時而俯衝下降,真讓人提心吊膽。)

3、把下面兩個句子表達的意思分別寫具體。

汽車行駛:

自然天氣:

課堂小結及拓展延伸

五、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1、啟發學生談談學了本文後的收穫,在相互交流對話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從內容和寫作方法兩方面談自己的收穫。

2、教師小結。

文章開門見山,直接點明遊覽的時間和地點。又以簡潔的語言寫了途中所見的景物,用“眼前一片明豔”概括了山區生機盎然的春色,再以具體、形象的語言描繪了雙龍洞的特點。在記敍中,作者的語言樸素,真實可感。

3、作業:蒐集有關溶洞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板書內容

17記金華的雙龍洞

路上(寬、窄;緩、急)——外洞(很寬)

——孔隙(窄小)——內洞昏暗——出洞

教學反思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葉聖陶先生早年寫的一篇遊記。本文語言雖然直白,但是條理十分清晰,描寫具體生動。在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來把握外洞、孔隙和內洞的特點。另外,還大膽嘗試了各種教學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談一下自己的幾點感觸:

成功之處:

一、對於這篇文章的講解,大膽嘗試、創新。在沒有預習本課之前,我先給學生放了《記金華的雙龍洞》音頻朗讀。讓學生閉上眼睛仔細聆聽這段音頻。然後讓學生談談聽到了哪些內容。在聽完第一遍的時候,有十幾位學生談了感受。然後我又放了一遍,又有二十幾位同學要談感受。此時,學生基本上把本課的重點都説出來了。我很高興,因為達到了我理想的效果。我發現這種嘗試還是不錯的。先讓學生聽文章,再講,這樣比直接講學生接受得快,印象更深。

二、這是一篇遊記,講課時首先要讓學生知道作者的遊覽順序。這也為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做準備。因此,我設計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作者的遊覽路線是什麼?圈劃出表示作者遊覽順序的詞。”學生們先自學後小組交流討論作者的遊覽路線。緊接着,我又設計一道題目:“根據課文內容,畫出一幅遊覽圖,注意內洞、外洞、孔隙的畫法”。通過這道題,可以看出學生是否理解了本課。另外,學生更容易掌握每個洞的特點。

不足之處:

從本課的學習來看,整體效果還是不錯的,但是時間還是有點緊。學生讀的時間還是有點少,像孔隙、內洞兩個自然段應該反覆讀,細細品味他們的特點。這節課,也使我領悟到:語文教學就是語言文字的教學。讓孩子們在語言裏感受想象的美麗,在文字裏享受體驗的樂趣,是非常有意思的快樂學習!

四年級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11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鐘乳、突兀森鬱”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能複述“雙龍洞”的景象。

3.領悟按遊覽順序進行敍述的寫作方法,積累語言。

德育目標 :感受大自然的壯觀。

教學的重點 :感受溶洞的奇觀。

教學難點: 學習按遊覽順序的記敍方式和運用恰當的詞句描繪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理清作者遊覽的順序。在深入研讀時,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各處的特點寫清楚的,引導學生對文中的重點詞句反覆揣摩、品味,體會其用詞選句的準確與實在。課後可進行一些語文實踐活動

教學準備 :1、收集有關溶洞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課文

同學們,你們中間有誰去過溶洞,那裏的景象是怎樣的?給同學們介紹

一下……

師總結: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上,不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風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觀。其中溶洞就像童話世界中的

謎宮……

結合認讀“溶洞、石鐘乳、石筍”等詞語。

二、自學課文,認讀理解生字詞

1. 讀一讀生字表中的13個生字,要求讀準字音,對其中筆畫較多的生字

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識記它們的字形。

2.畫出課文中的新詞並根據上下文或查工具書,理解它們的大概意思。

3.質疑問難。(可以同桌之間互相詢問,也可向老師提出不能理解的詞語。)

三、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全文,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3.默讀全文,要求邊讀邊畫出作者遊覽路線示意圖。(可以各自進行,

也可與幾個同學討論一起完成。)

四、交流

指名出示畫好的示意圖。並按圖説清圖意,然後相互補充或糾正不當之處。

五、對照示意圖,找到相應段落再次朗讀。

六、佈置課堂作業

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研讀作者在去雙龍洞的途中所見的景物

思考:作者見到些什麼?

感悟句子:

1.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豔。

(由具體的景物概括出“明豔”一詞,寫出金華一帶山區明亮豔麗的春色。)

2.隨着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時變換調子。

引導發現這句話的特點。(如有兩對反義詞,用擬人手法,寫溪水的聲音)説説對這句話的理解,體會句子中的因果關係,音韻節奏感,和作者當時的心

情等。

反覆朗讀上述句子。

二、研讀洞口,外洞,內洞各自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具體的。

1.引導學生找到課文中概括特點的詞語或者能用恰當的詞語概括。

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

外洞:寬敞。

孔隙:窄小。

內洞:昏暗比外洞大有雙龍和石鐘乳

2.從文中找到作者用什麼方法把這些特點寫出來。

(讓學生體會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採用的打比方,説感覺等手法)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擦傷鼻子。

體驗由於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擠壓”的感覺。

2.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也很值得觀賞。

着重理解“即使”這部分的強調作用。

以上句子可先讓學生説説自己的感受,然後作適當的點撥。

三、複述

要求學生任選雙龍洞其中一個景點進行復述。可採用導遊介紹等形式進行。

四、總結全文

1.啟發學生談談學了本文後的收穫,在相互交流對話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教師小結。

五、指導造句,寫段訓練

1.用“時而……時而”寫句子。

2.把下面兩個句子表達的意思分別寫具體。

(1)那棵松樹的枝葉十分繁茂。

(2)登上山頂,我感到舒服極了。

六、佈置課外語文活動

蒐集有關溶洞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板書設計

四年級語文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12

教學準備

投影儀。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記金華的雙龍洞

二、介紹課文及作者

1.課文,遊記。記敍了作者遊雙龍洞的情景。

2.作者,葉聖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江蘇吳縣人。作品有《隔膜》、《城中》和《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

1957年葉聖陶先生60多歲時,遊覽了“雙龍洞”、“冰壺洞”,見《小傳十篇》。

三、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自由讀文。

利用工具書學習生字、新詞,劃出不懂的詞語。

2.集體討論難字、新詞。

①讀音

wānjírǔsǔn

蜿蜒即使石鐘乳石筍

②新詞

孔隙突兀森鬱進

四、讀熟課文

1.散讀。

2.小組讀。

五、思考寫作順序,試着劃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0le94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