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資料 >

病句辨識教學材料(人教版備課資料)

病句辨識教學材料(人教版備課資料)

   

病句辨識教學材料(人教版備課資料)

 病句辨識教學材料

            

 

《<高考考綱>説明》要求考生掌握七種類型的病句的辨識和修改方法。這七種病句是,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成分贅餘、結構混亂、不合邏輯和語意不明。

 

 

一、           語序不當

語序不當指詞語在句子中的位置放得不恰當。主要包括五種情況: 1、名詞的多項定語次序不當;2、動詞的多項狀語次序不當;3、定語、狀語位置不當;    4、虛詞的位置安排得不恰當;

5、違背時間、空間或邏輯的排列和發展順序。

 1、名詞的多項定語次序不當。

【例1】 許多附近的居民都來看錶演。(“附近的”放到“許多”前面)

多項定語的正確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領屬性的或時間、處所的;

 b.指稱或數量的短語(這一條還要看句子具體情況如例5例6);

 c.動詞或動詞短語;

 d.形容詞或形容詞短語;

 e.名詞或名詞短語。

f.帶“的”的定語放在不帶“的”的定語之前。  

【例2】一位優秀的有20多年教學經驗的國家隊的籃球女教練。

 正確次序:國家隊的(領屬性的)一位(數量)有20多年教學經驗的(動詞短語)優秀的(形容)籃球(名詞)教練。

【例3】在新中國的建設事業上,發揮着他們無窮的藴藏着的力量。

 (“藴藏着的”移到“無窮的”前面。)

      【例4】裏面陳列着各式各樣列寧過去所使用的東西。

 (“列寧過去所使用的”移到“各式各樣”前。)

      【例5】夜深人靜,想起今天一連串發生的事情,我怎麼也睡不着。

 (把“一連串”移到“事情”前)

【例6】他把我們幾個團的負責幹部叫到一起。 (“幾個”應放在“負責幹部”前)

    

2、動詞的多項狀語次序不當。

 【例1】這期研討班是北京大學和山東大學聯合於今年5月底舉辦的。(“於今年五月底”放在“聯合”前面)

複雜狀語排列大致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賓短語;

 b.表時間或處所的;

 c.表語氣(副詞);

 d.表情態或程序的。

e.表示對象的介賓短語一般緊挨在中心語前。

【例2】在休息室裏許多老師昨天都同他熱情交談。

 正確次序:許多老師昨天(時間)在休息室裏(處所)都(範圍)熱情的(情態)同他(對象)交談。

 【例3】迎面吹來的寒風不禁使我打了個寒戰。(“不禁”應移到“打”的前面。)

 【例4】美國有十五個州禁止黑人在娛樂場所與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與白人”移到“平等”的前面)。

【例5】蘇聯著名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整天忙於做動物的條件反射試驗,把動物用繩子縛在試驗的架子上。(“把”字短語應緊挨動詞中心語“縛”。)

    

3、定語、狀語位置不當。

【例1】這篇文章介紹了傳統相聲所用的押韻、諧音、摩聲等方面的詳細的語言技巧和表達效果,內容豐富,饒有興趣。(“詳細”放在“介紹”前,“的”改“地”)

【例2】這種管子要不要換,在領導和羣眾中廣泛地引起了討論。

 (“廣泛”應移到“討論”前,“地”改為“的 ”)

       

4、虛詞的位置安排得不恰當。

【例1】我們如果不能實事求是,事業就會受到損失。(“如果”提到句首)

 

5、違背時間、空間或邏輯的排列和發展順序。

【例1】由於會議開得及時,促進了工作,抓住了關鍵,解決了問題。(應是“抓住”“解決”“促進”的順序)

【例2】留在幼兒園的孩子們,都一個一個甜蜜地睡在新釘起來的木版牀上。

 (表範圍的副詞“都”應放到表數量的“一個一個”後。)

【例3】如果趁現在不趕快檢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鋤不好。

 (“不”應移到“趁現在”前。)

【例4】要是一篇作品裏的思想是有問題的,那麼文字即使很不錯,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應移到“文字”前。照原句斷章取義,就變成只是文字要不得了)

二、搭配不當

搭配不當就是成分與成分之間不存在這樣的搭配關係。

 搭配不當主要有下列幾種情況:主語和謂語搭配不當、動詞和賓語搭配不當、修飾語和中心語搭配不當、主語和賓語搭配不當。

1、主謂搭配不當。

 【例1】革命的意志越燒越旺。(應是“越來越堅強”)

【例2】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質,經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後句改為“永遠鼓舞着我們努力向前”)

【例3】本世紀初,是我國實現進入WTO的目標。

 (“本世紀初是目標”主謂搭配不當。應改為“進入WTO是我國本世紀初要實現的目標”。)

  【例4】我覺得這個答覆,和對這些問題的調查處理,都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是”改為“表現出”)

 【例5】我國棉花的生產,過去不能自給。

 (不能自給的是“棉花”,不是“生產”)

2、動賓搭配不當

   【例1】安睡枕讓你在睡眠中改善頸椎病。(“改善”改為“治療”)  

【例2】解放前,爸爸和哥哥兩人掙來的錢還不夠養活一家人的生活。(去掉“的生活”)

【例3】他多麼渴望一個學習機會呀!(“渴望”後面加“有”)

【例4】但也存在着幾個缺點需要我們努力。(句後加“改正”)

   

3、修飾語和中心語搭配不當。

①定語和中心語搭配不當。

【例1】中西合璧的主持風格,強烈的收視魅力。(“強烈”改為“巨大”)

【例2】自己有雙聰明能幹的雙手,什麼都能創造出來。(刪除“聰明”)

【例3】他本來有充沛的理由把事情推卸得一乾二淨,是他自己非負擔起那一種責任感的。(“充沛”改“充足”,去掉“感”)

②狀語和中心語搭配不當。

【例1】未來的通信會更加多樣、便捷和共享。(原句改為“未來的通信會更加多樣、更加便捷,也會共享)

【例2】我們嚴肅地研究了同學們的建議,又謙虛地聽取了家長們的意見。(“嚴肅”改為“認真”)

③補語和中心語搭配不當。

【例1】老師問清了原因,沉思了少許,慢慢地踱到我身旁。(“少許”改為“一會”)

【例2】同學們把教室打掃得乾乾靜靜、整整齊齊。(原句改為“同學們把教室打掃得乾乾靜靜,把教室裏的物品擺放得整整齊齊)

4、主語和賓語搭配不當。

【例1】孩子的教育問題,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它遠不是一兩句話就能奏效的。(“問題”改“過程”)

【例2】我們堅信,有這麼一天,中國的工業和農業會成為發達的國家。(“國家”改“行業”)

【例3】這最後一天的勞動是同學們最緊張、最愉快、最有意義的一天。(“這最後一天的勞動”改為“勞動的最後一天”)

 

 

二、 成分殘缺

成分殘缺就是在一個結構中缺少必要的成分。 

 成分殘缺主要有下列幾種情況:主語殘缺、謂語殘缺、賓語殘缺、修飾語殘缺。

  

1、主語殘缺

【例1】由於她取得了這樣好的成績,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讚揚。( 將“她”提到句首)

   【例2】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去掉“使”或“通過”)

   【例3】濟南慘案紀念鍾於4月28日凌晨從廣州運抵濟南,至此,濟南慘案紀念園的布展工作全部完成,5月3日將開門迎客。(去掉“的”)

【例4】初始階段,由於對灘海地區的地質條件整體認識存在誤區,導致了勘探隊多次與遇到的油層擦肩而過。(去掉“由於” 並在“誤區”前加“的”或去掉“導致了”)

【例5】幾組蝴蝶展框吸引了參觀者,大家都以為這是標本,看到展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風箏”的標誌,使大家恍然大悟。(去掉“使”)

2、謂語殘缺。

   【例1】最近又發動了全面的質量大檢查運動,要在這個運動中建立與加強技術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在“建立”前少了個謂語“完成”。)

       【例2】這也使得君來酒樓在開業不久就引來業界矚目的重要原因。(“也”後缺“是”)

【例3】一天,炮一連炊事員朱柯忠在去炮兵陣地的路上,突然有一個打扮成採豬草模樣的人迎面向他走來。(“突然”之後補“發現”或“看見”)。

【例4】他們就是以這種高度責任感,凡是對人民生活能夠帶來方便的,都積極生動去做,並且努力做好。 (在“以……責任感”後加上“對待本職工作”) 

3、賓語殘缺。

【例1】挑選合適的培訓基地是該市“陽光工程”的重要環節,這一環節也正是最容易出現弄虛作假的現象,市政府特別重視。(在“現象”後加“的環節”,去掉“現象”前面的“的”)

【例2】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形勢下,我們要關注一些行業戰線過長、生產力過剩、造成新的資源配置不合理。(句後加“的現象”)

【例3】 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的主題是“和諧之旅”,它向世界表達了中國人民對內致力於構建和諧社會,對外努力建設和平繁榮的美好世界。(句末加“的願望”)

【例4】 中國印章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由實用逐步發展成為一種具有獨特審美的藝術門類,受到文人、書畫家和收藏家的推崇。(缺“價值”) 

【例5】雖然每天工作很忙,但還是抓緊和同學研究或自己看書。(缺“時間”)

【例6】我們要盡一切力量使我國農業走上機械化、集體化。(缺“道路”)

【例7】縣委主要負責人親自叁加了研究和制定全縣開展農業技術訓練和技術交流的計劃,而且親自主持召開了全縣科學種田經驗交流會。 (在“計劃”之後加上“的會議”,把“計劃”前的“的”字刪掉。) 

【例8】依據紀律處罰辦法,決定給予該隊員停止參加今年餘下所有甲級隊比賽資格,並罰款人民幣4萬元。 

( “4萬元”後加“的處罰”。)

4、修飾語殘缺。

 【例1】在這次全校乒乓球比賽中,張強和李麗奪得了男單女單冠軍。(“奪得”前加“分別”)

【例2】一開春,小麥就長得很好,獲得了可喜的收穫。(添“農民”做主語,“夏季”做“收穫”的定語)

【例3】其中有一件事使我記憶猶新. (在“記憶”前加“至今”)

 

三、 成分贅餘

成分贅餘就是在一個結構中重複出現某個成分。

【例1】我們要營建更好的、彰顯成功人士魅力的好樓房。(去掉後一個“好”)

   【例2】一年來,婦女工作已打下了相當的工作基礎,獲得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去掉後兩個“工作”)

   【例3】父親逝世離現在已整整九年了。(去掉“離現在”)         

【例4】我們高三年級的同學,在上課時候,一般地説,我們都能認真聽講,遵守課堂紀律。(刪去後一個“我們”。)

【例5】我們的革命先輩,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將革命進行到底,這些革命戰士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刪“這些革命戰士”)

【例6】你送來的材料已交給打印室,正在進行打印。(刪去“進行”)

【例7】按照民主程序,他們選出了自己信任的村長,負責掌握管理全村的行政事務。(“負責”與“掌握管理”語義重疊)

【例8】雪蓮牌襯衫,無論在款式上、質量上,還是包裝上,都可以堪稱全國一流。(“堪” “可以”重複)

【例9】其實這是過於多慮的想法。 (刪去“的想法”,“慮”即“想法”)

【例10】我們不知不覺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離。 (刪去“的距離”)

【例11】到目前為止的四年多來,他堅持每天早上鍛鍊四十分鐘。(定語多餘,刪去“到目前為止的”)

【例12】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學校決定實行財政經費分解到班制度。(“不必要的”應刪去)

【例13】村南的那片杏樹林,早被人們所砍光了。(助詞“所”多餘)

【例14】我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為我沒有按老師的要求仔細審題。(“因為”或“的原因”去其一)

 

五、結構混亂

 結構混亂也就是句式雜糅,其中包括兩種情況:

1、格式混用。格式混用就是把兩種格式混雜在了一起組成一個句子,造成了句子語義不清晰。

【例1】工作再忙,越要堅持學習,更新知識。(再……也……、越……越……)

【例2】公司上半年的營業額比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5%。(比……、跟……相比……)

【例3】 聯合國設立“國際家庭日的目的,是為了促使各國政府和民眾更加關注家庭問題,提高家庭問題的警覺性,促進家庭的和睦與幸福。(目的是……,……是為了)

2、中途易轍。前後兩句話該用同一句式而雜用了不同句式造成句子語義不連貫。

【例1】説起話來,他比誰説得都動聽,可是做得卻比誰都差。(原句改為“説起話來,他比誰説得都動聽,可是做起事來,他比誰做得都差”)

 

六、不合邏輯

不合邏輯是指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講不過去。其中包括兩種情況:

1、概念不恰當。 

①、用錯概念。

【例1】作家通過自己的創作進行革命鬥爭,他們寫的小説、詩歌、雜文以及畫的漫畫,都成了羣眾鬥爭的武器。(“作家”改為“藝術家”) 

②、偷換概念。

【例2】人到老年,白髮稀疏,皺紋滿面。這些表現都是體質衰弱給老年帶來的老態。(第一個老年,是指年紀大,第二個老年是指老年人) 

③、混雜概念。

【例1】這種船不僅航行速度超過其他船隻,並且裝備了大炮和各種武器。(武器、大炮概念混雜)

      2、判斷不合理。 

①、自相矛盾。

【例1】他是眾多死難者中倖免的一個。(“倖免”自然沒有死,與“死難者”矛盾) 

②、前後句不對應。

【例1】這種很快的生長速度,是和每天餵養時間長短成正比的。(一面和兩面不對應)

③、否定不當。

【例1】我們要認真學習交通法規,防止交通事故不再發生。(去掉“不再”)

④、主客倒置。

【例1】在那個時候,報紙於我接觸的機會是很少的。(報紙是不會主動與人接觸的)

 

七、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也稱歧義,就是一個句子有兩個意思。其中有口頭歧義和書面歧義兩種情況。

1、“口頭歧義”。口頭歧義就是發音相同而意義不同造成的歧義。

【例1】Zhè shuāng xié bù haǎ。(“布”還是“不”)

2、書面歧義。書面歧義就是寫出來的句子有歧義。包括“詞彙歧義”和“組合歧義”。

(1)詞彙歧義。就是某個形式相同而意義不同的詞語造成的歧義。

【例1】他原來住在這裏。(同音詞歧義)

【例2】菜不熱了。(多義詞歧義)

【例3】還欠款4萬元。(多音詞歧義)

(2)組合歧義。組合歧義指詞語因組合而造成的歧義。組合歧義有“語法結構歧義”和“語義結構歧義”。

①、語法結構歧義。

【例1】兩個外語學院的學生。(“兩個”是誰的定語)

【例2】我們要進口鋼材。(“要”是“將要”還是“需要”)

【例3】發現敵人的哨兵回營房了。(“哨兵”的定語是什麼)

②、語義結構歧義。

【例1】反對的是少數人。(“少數人”是反對者還是被反對者)

【例2】中山公園松樹最多。(“最多”指向“中山公園”還是“松樹”)

 

 

 

高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ziliao/pkwdj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