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資料 >

淺議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

淺議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

  以互聯網和多媒體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人們所傳遞信息和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它們對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同時,也給語文教學帶來了革新,給語文這門傳統學科注入了活力,它打破了語文教學的傳統模式。它為學生提供了互動性的交流環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多感官協調參與,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有利於增加語文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有利於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媒介,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合理地使用新信息技術,就會使語文教學事關功倍。

淺議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

    一、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優勢

1、利用信息技術,豐富了語文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是有個性的,他們的活動受需要和興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於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興趣直接構成學生的學習動機的主要成分。事實證明,各年齡段的這生都喜歡影視、音樂、遊戲等有聲有色的東西。

而多媒體計算機教學具有形象直觀、內容豐富、動態呈現、信息容量大等特點。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圖片、圖像、動畫、聲音、文字等等是多樣而豐富的,學生對具體形象事物感興趣的心理特點,應該説是非常有利於他們對知識的獲取和建構,有利於知識的存儲。網絡技術等創設教學的情境,讓學生走進情境、體驗學習。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閲讀、發現、質疑、思考、探究,領會文章的內容,品味語言文字,體會文本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語文學科歷來是學生最頭疼的一門課程,因為它往往枯燥無味,同時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見效比較慢。學生對語文學習往往沒有興趣,缺乏動機,但信息技術的應用將使這一現象大為改觀。信息技術使知識活化、具體化,同時還能創設一些文字無法表現的情境,實現多方的人際與信息互動,信息技術條件下,資源具有無限豐富性,如果能夠提供給學生合適的教學目標,選擇恰當的教學資源,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將會大大提高。

如上《觀舞記》一課,可以用配音樂的舞姿來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多媒體教學立體式的刺激了學生的感官,足以讓學生激起求知慾。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使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創造力。

2、利用信息技術,為語文課堂教學提供學習“媒介”。

學生的認知由於受年齡、生活經驗等多方面的影響,他們理解、感受語言的能力比較弱,尤其對一些抽象的語言文字--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的內容,理解就更加困難。多媒體教學可以將難點通過畫面,聲音強調,動畫效果來突出,抽象的文字符號所塑造的形象,揭示的內容也可以通過語言與畫面、視覺與聽覺、感知與理解等形象地展出現來,從而突破學習中的難點。

如《看雲識天氣》一文,雲有種類有捲雲、卷積雲、積雲、高積雲,概念抽象,區分困難。我們就可以把各種雲的畫面用多媒體展現在同學面前。學生再結合生活中諺語和觀察的現象,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解決難點,同時真正做到讓學生能“看雲識天氣”。

3、利用信息技術,為語文課堂教學增加學習信息量。

語文也是一門綜合課,可以説它包羅萬象,教學中要接觸到各門學科、各類知識。語文教學如果只依靠教科書、教師、學習的參考資料(書本)等信息,那麼是非常有限的,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現代信息技術體現了很強的網絡優勢,能收集更多的語文學習的信息資源,能將教師、學生、圖書館及自建的資料庫的信息有機結合起來,增大教學的信息量,充分地開發了語文資源。師生雙方利用計算機在教學活動中交流、討論、啟發等實現資源的共享。在聽、讀、説、看、操作活動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學習主體,學習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時信息和知識緊密聯繫在一起,由於使學生能獲取大理的知識信息,這樣就可以更好的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也有利於知識的保持。

在上《探索月球奧祕》這篇綜合課時,應向學生介紹有關月球的起源、地質構造、月貌、月食、潮汐等的知識,它們涉及一關於地理、物理、文學……,教師在互聯網上能很容易的找到這些知識,再通過製作課件又能很直觀地展現給學生。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已查找關於月亮的神話傳説、文章詩賦、對聯等各種資料,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素質。所以,多媒體教學能讓語文課上得更形象、生動、有趣

4、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在語文課堂中,我們應達到“一千個讀者心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效果。想象力是創新的翅膀,有豐富想象力的學生,大多具有創新思維的品質。而採用多媒體教學,就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如上《口技》一文時,可以給學生播放一段口技,讓學生來描述其間的情景。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他們大膽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描述出不同的情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也就是讓學生打破40分鐘的時空的限制,讓思維活躍起來,讓他們的想象力不受羈絆,讓他們的創新能力得以發揮。

信息技術條件下,知識豐富多樣,學生的學習方式也表現得靈活多樣,學生能夠根據自己所需靈活地進行選擇,發展自己的特長,彌補自身的不足,從而使自身的各方面素質得到提升。如平時在現實生活中不愛説話的學生,提供網絡情境進行創作、交流,這可能讓他找到合知的表達方式,彌補現實缺陷,讓自己找到自足感,樹立自信。

二、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應注意的問題

1、主次角色的錯位

在語文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應以語文學科的學習為主,信息技術只是學生學習語文這一門學科過程中的一種輔助學習的課堂工具。我們要防止在信息技術在語文學科的教學過程中產生角色的錯位,無法分清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到底以誰為主的問題,防止產生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學習並舉或以信息技術教學為主,語文學科的學習為輔的現象。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2、語文學科特點的缺失。

語文教學主要的方法就是聽、説、讀、寫,就是要求學生背誦、記憶、理解、掌握並加以運用,它注重的是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感悟和積累。所以在整合過程中不能忽視對學生語文基礎和語文基本素養的訓練和培養。例如,在上網收集資料的同時,要指導學生如何通過閲讀篩選適合自己需要的資料;不要一味追求電腦鍵盤輸入,因為寫一手漂亮的漢字,熱愛祖國的語言和文字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任務;在網上與人交流的同時,還要學會口語交際等等。同時,資源的大量化、多樣化容易掩蓋分析思考的過程,一些基礎知識容易被忽略等。

3、教師主導性或學生主體地位的喪失。

在整合過程中要防止出現這樣的現象:教師只是作為一名旁觀者極少言語,缺少必要的引導;或者老師只是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體現自主學習的裝飾,當學生坐在多媒體教室中上課時,教師依然明要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在侃侃而談,此時多媒體電腦就成了投影儀,只是放圖片與課件而已。這樣做不僅是教學資源的一種浪費,更使得教師主導地位和學生主體地位喪失。重視了“人機交流”後,師生之間在課堂上的直接互動仍需加強。

總之,信息技術輔助語文學科教學已是現代化教學方式這一,它亦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教師必然努力學習信息技術,讓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我想隨着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必將提高教師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意識和現代教育觀念,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傳統的教學模式必將改變,從而推動語文教學改革的進程。

 

朱志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ziliao/m9no3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