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合集5篇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合集5篇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我們應該怎麼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設計方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合集5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認識6個生字。

2.能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兩段。

4.瞭解課文內容,感受北京的美,激發學生對首都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學過《看雪》這篇文章後,你想不想知道我們的首都北京是什麼樣子的?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北京,去了解一下這個美麗的城市。

2.出示投影:(天安門)圖上是北京的什麼地方?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課文是怎樣描寫圖上的景物的呢?請大家自由讀課文。

要求初步讀通課文。

2.教師範讀課文(或放錄音)。請大家注意字的讀音。

3.學生再讀課文,劃出本課的生字新詞。

4.學生彙報。教師出示下面的詞語,請大家讀一讀。

中央 黃瓦 寬闊 雄偉 紀念碑 柏油

綠樹成陰 立交橋 川流不息 古蹟 優美

矗立 建設 似的 拼圖 圖案 大廈

教師從旁糾正字的讀音,注意“矗、似、廈”是翹舌音。

5.記準字形:

教師根據學生彙報出示下面的生字:

央瓦闊雄油陰交川跡優

1)學生自由識記,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生字。

2)小組討論,交流識字方法。

3)對大家認為比較難的字或教師認為易錯的字進行重點指導。

央:最後一筆是“捺”。

瓦:筆順是,一共四筆。

碑:右邊的筆順是“撇、豎、橫折、橫、撇、橫、豎”

6.指導書寫:

闊:“門”要寫得寬大一點。

雄:左右一樣寬,右邊的“”是四橫,不要寫成三橫。

碑:左窄右寬。

三、課堂練習。

1.學生自由練習,完成課後2題。

2.作業展示。

3.師生評改。

板書:

24 北京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

中央 黃瓦 寬闊 雄偉 紀念碑 柏油

綠樹成陰 立交橋 川流不息 古蹟 優美

矗立 建設 似的 拼圖 圖案 大廈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找出與三幅圖相對應的段落指名讀課文.

2.讀第一自然段,説説你知道了什麼?

“美麗”一詞要讀重音。

北京如何美麗呢?通過下面的學習我們就會知道。

3.讀第五自然段:這段主要寫了什麼呢?

(北京真美啊!)

三、講讀第二自然段。

1.放課文錄音,思考:這段中有幾句話?介紹了哪些建築物?

2.出示投影:指出天安門、廣場、紀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間的方位。

3.指導讀好方位的詞。

4.學生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四、學習第三段。

1.讀了課文後,你瞭解了北京什麼?

2.結合畫面和上文理解“綠樹成陰、鮮花盛開”的意思。

“川流不息”是什麼意思?你能用它説句話麼?

3.請你帶着自己的感情讀讀這段課文。

五、學習第四段。

1.指名讀課文,思考:北京有……還有……,説明什麼?

2.解釋“名勝古蹟,”並練習用“名勝古蹟、風景優美”説話。

3.練習用“高樓大廈”説話。

4.指導朗讀。

六、朗讀全文。

七、全課小結。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認知與技能:1.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掌握24時計時的方法及其與普通計時法相互轉化的規律,學會推算經過時間;

2、會運用24時計時法計算“經過的時間”。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操作,使學生掌握24時計時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兩種計時法互相改寫,計算“經過的時間”。

教學難點:計算“經過的時間”。

教具準備:鐘錶、活動鐘面、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初步感知。

1、師:同學們,知道他們是誰嗎?你喜歡他們嗎?(課件出示多啦A夢小叮噹及其夥伴的圖片)你知道嗎,大雄聽説中國是一個很美麗的地方,所以特別想來中國遊玩。他呀就纏着小叮噹帶他來中國玩。其實,小叮噹也非常想來玩,但他擔心大雄那愛惹麻煩、沒時間觀念的毛病,所以他想先考考大雄。聰明的同學們你有沒有勇氣跟大雄一起來接受小叮噹的考驗?

生:敢。

2、師:你能根據圖片及內容及鐘錶的信息説出它所代表的時刻嗎?

(課件展示圖片)

①小學生升國旗(鐘錶時針指向8,分針指向12);

生1:時間是8點;

生2:時間應該是上午8點。(師板書)

師:同學們,你同意哪一種説法?為什麼?

生:上午8點,因為如果只説8點的話,不明確,還會讓人誤解為晚上8點的。 ②小朋友吃午飯(時針指向12,分針指向12);

生:中午12點。(師板書)

③小朋友晚上睡覺(時針指向8,分針指向12)。

生:晚上8點。(師板書)

師小結:像這種採用0——12時來計時,並且需要指明上午、下午、晚上等時間詞的計時法,是人們在平常表示時間時所經常採用的,所以叫做“普通計時法”。 師:大雄終於如願以償地和小叮噹一起來到了中國。

二、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1、師:聽,這是什麼聲音?(多媒體播放CCTV-1新聞聯播的片頭背景音樂) 生:中央新聞聯播的音樂。

師:那你們知道中央新聞聯播首播是什麼時間嗎?

生:7點;

生:不對是晚上7時。

師:對,是晚上7時,你對知識掌握的真紮實。

師:同學們剛才是用聽的,那想不想看呀?(放映中央新聞聯播片頭) 生:想。

師:同學們,注意看,為什麼電視右上角顯示的時間是19:00呢?

生:19:00就是晚上7時。

師:噢,原來同學們都知道19:00就是晚上7時。那下面大雄碰到的難題,同

學們就能幫上忙了。

2、師:原來大雄從新聞中看到了神七昇天,宇航員遨遊太空的壯觀景觀,於是第二天一大早便來到了北京天文館參觀。天文館還有非常好看的科普電影放映,可把大雄高興壞啦。

:00後,糊塗啦,是什麼時間呀?同學們,你能幫幫他嗎?

生:是晚上(師板書)

師小結:像這種不用加文字説明,只用數字0——24時表示的計時法,叫24時計時法。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普通計時法與其相對應的24時計時法,你發現了什麼?請把你的發現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可以藉助於紙製鐘面模型。

小組內展開交流與討論。

3、小組代表發言。(選擇有代表性的發現)

生1:我們發現,鐘面一共有12個小時,但是一天是24小時,也就是説從午夜12點、凌晨1時、2時、……早上7時、8時……中午12時,鐘錶時針走了一圈;繼續下午1點,也就是13時,下午2點是14時,依此類推,趕到晚上12時,也是24時,或是第二天的0時。所以鐘面的內圈時數與外圈時數總是相差12小時;

生2:由普通計時法轉換成24時計時法時,只需把下午1點後的時間小時數加12就變成了24時計時法。簡單説就是普通計時法轉換為24時計時法,只把下午和晚上的時間加12;

生3:由24時計時法轉換成普通計時法,關鍵是看前面的時數,如果時數大於12,就減

12,變成普通計時法裏的下午和晚上的時間。

……

師:同學們總結的規律太好啦,這樣來記就很容易將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進行轉換啦。

4、師:表示時間人們多采用這兩種計時法,你喜歡哪一種?

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各有所好,只要有合理的理由,老師都應當予以肯定。這兩種計時法,各有優劣,在生活中發揮了各自的作用。交通、郵電、廣播等部門在工作中需要很強的時間觀念.為了計算簡便,不容易出錯,大都採用24時計時法的。

5、練習。

大雄聽了同學們的解釋後也恍然大悟。這不他還主動要求小叮噹出題考考他呢。 1題是考查普通計時法轉換為24時計時法;

2題是考查24時計時法轉換為普通計時法。

小組討論後發言。

根據學生的發言,歸納得到如下方法。

1、鐘錶演示:利用表面模型,撥動指針,得出從8:30到16:30,時針共走了8個格,所以時間是8小時;

8:30

9:30

10:30

11:30

12:30

13:30

14:30

15:30

16:30

8小時

2、線段圖法:

3、分段法:

解:16:30就是下午4:30。

從上午8:30至中午12:30是4個小時,再從中午12:30至下午4:30是4個小時,所以共計4+4=8(小時)

4、算一算:

解:16:30-8:30=8(時)

答:天文館一天的開館時間是8小時。

注意:本題中有一知識點“時間與時刻”的區別,這對學生來説是一個不容易理解的知識,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視本堂課中的學習現狀,機智處理。問:為什麼算式中單位名稱是“時”,而答題中是“小時”呢?

變式練習:

師:大雄看到咱們同學們對一個問題可以想出這麼多好的方法,可佩服你們啦,

本題設計的意圖是:當出現了分不夠減的情況下,應該如何來計算時間段的問題,難度較之上題有所提升。

小組討論完成。

四、練習鞏固,應用知識。

師:大雄在玩的同時跟咱們同學學到了這麼的知識,他可高興啦,他還用這一節課學的知識為自己寫了作息時間表呢。

作息時間表

7:00 起牀

7:30 上學

11:30放學

13:30上學

16:00放學

18:30晚餐

20:30睡覺

看了大雄的作息時間表,同學們你想提出什麼問題嗎?

學生提出問題並解決。

五、課堂小結、課後延伸。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2、我們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怎樣才能合理安排時間,提高做事效率呢?請你為自己設計一份“一日生活時間表”;

最後送同學們一句話“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希望你們都做一個珍惜時間、珍愛生命的好孩子。

板書設計:

24時計時法

普通計時法24時計時法時間段的求法

1、鐘錶演示;

2、線段圖法;

3、算一算;

4、分段求法。

上午8:00 8:00

上午9:00 9:00

上午10:0010:00

中午12:0012:00

下午1:00 13:00

下午3:45 15:45

晚上7:00 17:00

晚上8:00 20:00

教後反思:

教授完《24時記時法》一課,看到同學們的課堂表現,覺得效果還算理想,回想這一節課準備的全過程,有成功也有不足。

首先,我説一説成功之處。

1、創設新奇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整堂課的設計以多啦A夢和大雄兩個小學生特別喜歡的形象來貫穿,可以讓學生保持較持久的注意力。另外設計學生先“聽新聞”説時間,再“看新聞”定時間,使學生出自內心地感到“24時計時法”產生之必需,激起了內在的學習動機,於是,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課。

2、從教學重難點的突破來看,處理還是不錯的。

“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之間的轉換是本課的重點,學生基本上能理解兩種計時法,但對於它們之間的互換欠缺熟練,原因在於學生還未探索出二者之間轉換的規律,如若教師給出,相信學生印象較淺,同時也會喪失掉一個讓學生主動探究的機會,所以將這個問題放給小組內解決,讓他們在組內充分的交流,結果學生竟想出了好多二者轉換的小竅門,有些竟然是我這個老師也未曾發現的。 “時間段”的求法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在這一問題的處理上,我仍然是採用“小組自主互助學習”的模式,儘管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不能想出多種解法的,仍然是優秀生佔據主導作用,但是,正是基於小組互助學習的模式下進行,所以更能發揮出“生帶生、生教生”的最大優勢來,同時又會讓這些優秀生們吃得飽。

3、從練習的設計上看,巧妙、開放。

(1)、每個練習都設置在情境之中,生活化,讓學生感覺到這是在“玩中學”、“做中玩”;

(2)練習,多變,步步為營,由淺入深,解決方法也多樣,給學生創造的、發散的空間。

4、信息反饋,機智調控。

在將問題拋給學生後,教師並不是旁觀者,我深入到他們之中,隨時收集他們的反饋信息,並機智地採取措施,調整下一步的教學。如當學生在回答中出現“時刻與時間”這二者概念的不清時,我及時地捕捉到了這一信息,並做出了相應的處理,儘管這一知識在我的備課中是沒有設計上的。

再有,這節課也有如下不足之處。

1、從新課標的角度看,我覺得本課聯繫生活不夠。

24時記時法本來就來自生活,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24時記時法。本課在聯繫生活上不夠,只停留在報紙、電視節目單上,應多給孩子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可以多蒐集資料圖片等,展示給學生看,如郵電、通訊、運輸等。

2、備課預設不足。

本節課最大的遺憾同時也是我自身的失誤就在於“時間和時刻”的區別上。對於“時間和時刻”的不同,這對學生來説理解比較困難,需要較多的時間來講解,因此在備課時,我並未將它做為本堂課的學習內容,所以在備課時並未花時間做充足的準備。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出現了二者的混淆,儘管我也及時地把握住了這一信息,並做了點撥,但是出現了失誤:8時是時刻。細細想來8時有時可以看作是時間,也可以看作是時刻,這要取決於它所處的具體情境。之所以會出現失誤,原因就在於自己備課的不充分。我會牢記這一教訓,永遠提醒自己。 總之,這節課的收穫還是不少的,結合上面的反思,進一步深化。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設計思路

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走入情境,感受黃河的氣勢和精神,深入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研讀文章關鍵字句,學習作者敍述角度和描寫景物運用的修辭手法。使學生感受拼搏進取、自強不息的黃河精神,培養學生對我們祖國河山、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和品讀,體會黃河磅礴的氣勢和哺育中華民族的奉獻精神,體會作者對母親河的感受。

2、學習摘抄這種寫讀書筆記的方法,積累、品評文中的好詞佳句。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讀通課文,從文中形象、優美的語言中體會黃河磅礴的氣勢和作者的感受。

教學難點

學習品讀和摘抄課文優美的詞句、段落,並積累下來。

教學媒體

遠程教育資源

多媒體課件。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並蒐集黃河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談話導入

1、播放課件

初步感受黃河的雄偉氣勢(黃河簡介資料片)

2、談話導入: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中華文明的搖籃。她滋養着兩岸的勞動人民,創造了華夏幾千年的輝煌歷史;歷史上多少文人墨客為其傾倒。黃河之水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氣魄宏偉,勢不可擋。我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在《將進酒》一詩中説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今天我們就學習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劉白羽先生的一篇散文《黃河之水天上來》。

二、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邊讀文、邊完成學習輔助單表格一、二項

2、讀完後請同學們討論,並説説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黃河的?(記憶中、蘭州、劉家峽、飛機上)

3、跳讀課文完成下面內容。(課件出示,學具單上完成)

(1)我從___乘飛機到___,這裏的黃河太____,令我___。

(2)在離__不遠的_____,黃河向我展示了_____的景象。

(3)我真正一覽黃河的___,是在從___飛回_____的飛機上。

三、精讀課文

1、(出示錄像)

你想怎樣描繪這種景象?一個詞、一句話都可以。(洶湧澎湃、一瀉千里、浩浩蕩蕩))

2、這是黃河從劉家峽水電站的溢洪道口噴射而出、一瀉千里的情景,那現代著名散文家劉白羽是如何用語言來描述的呢?想不想讀一讀?

出示段落:(我下車轉身一看……整個黃河為白煙雲霧所籠罩。)

3、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段話,哪些詞語或是句子讓你感受到黃河水的氣勢,你就多讀幾遍,讀出你的感受

學生交流:(相機出示句子)

A、遠望

(1)如烏雲亂卷,如怒火,如狂飆。(你從這個比喻句中感受到黃河的氣勢,具體説説,是哪個詞哪個字讓你有這種感受?

(2)帶着這種感受,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

這是作者剛下車,遠望黃河時所看到的景象。關於這段話,還有哪些詞或句子讓你感受到黃河的氣勢?

(3)噴射(翻騰)這個詞你讀得特別好,不光讀出了黃河水的氣勢,還讀出了黃河水那種快而猛的動態美。作者這裏就是抓住了黃河動態的特點,寫出了黃河的氣勢。大家也來試着讀讀這些句子,好好體會描寫黃河水動態的詞語,讀出那種氣勢和速度來。(學生練讀)

(4)誰來讀讀試試?(一生讀)(評價:讀得多有氣勢呀)

(5)這位同學讀到的句子裏,也有對黃河水的比喻,你找到了嗎?你給大家讀讀。

(6)你覺得這是對黃河水什麼的描寫?(顔色)

總結過渡:是的,作者遠望黃河,抓住黃河水形狀顔色的特點,寫出了它的氣勢。接着,作者仰望黃河、俯視黃河,又感受到黃河怎樣的氣勢呢?你想給大家讀讀哪句話或是哪個詞?

B、仰望

(1)你從哪裏感受到黃河水的氣勢?(轟鳴,千萬驚雷翻滾沸騰的轟鳴)

(2)你能讀出這種轟鳴的氣勢嗎?(指名讀,齊讀)

C、俯視:仰望黃河,我們從這千萬驚雷翻滾沸騰的轟鳴中感受到黃河的氣勢。那俯視黃河,哪個詞或是句子讓你感受到黃河的氣勢?

如果説這段當中有兩個詞最能概括此時黃河的氣勢,你認為是哪兩個詞?

請你讀讀這兩個詞,讀出黃河的氣勢。把對這兩個詞語的理解放到句子裏,我們再來讀一讀(齊讀)

此時,黃河水浩浩蕩蕩,向着遠方的大海奔湧而去,如何讀出這種越來越遠的感覺?誰來試試:遠去,遠去,再遠去。

4、黃河的氣勢感染了同學們,同學們的朗讀也感染了老師,就讓我們一起合作來讀讀這黃河的.氣勢吧。

師讀:我看到的是什麼?

生接:如烏雲亂卷…………

師讀:我再舉首仰望,只見

生接:陡巖壁立……

師讀:我到壩頂俯視,才看清

生讀:黃河有如……

齊讀:遠去,遠去,再遠去。……

總結:“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的這種氣勢令人震驚。作者從不同的角度遠望黃河、仰望黃河、俯視黃河,運用一連串的比喻,有形、有色、有聲,讓我們似乎親眼看到黃河水從劉家峽水電站噴湧而出的情景。

5、然而在作者從烏魯木齊返回北京飛機上,又一次看到了黃河,這次看到的是什麼樣的黃河呢?他又有什麼感受呢?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畫出相關的句子。

(2)作者在飛機上看到了什麼?

(3)作者在飛機上看到的黃河是什麼樣子的?找出文中的句子讀一讀。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嗎?

(4)看到這樣神奇的黃河,作者有什麼感受?找出來讀一讀。

(5)黃河的雄姿令我震撼,驚訝,此時,我不禁要唱一曲讚歌來表達內心的激情?這會是一首什麼樣的歌呢?(出示相關句子)

6、梳理學習成果,填寫學具表附件一的三、四列。其中第三列可摘抄關鍵的詞語和句子,第四列概括作者的感受。

四、美讀課文,體會情感。

1、你覺得本文寫的最精彩的地方是哪兒?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讀出氣勢,讀出感情,並説説你喜歡的理由

2、作者為什麼要用“黃河之水天上來”這句詩做文章題目呢?

本文的題目表現出了文章的基調:大氣磅礴,氣概豪邁雄壯。

3、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散文都離不開借景抒情,那麼本文借對黃河的描繪,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五、拓展鏈接,進一步瞭解黃河。(課件出示)

引導學生説出自己眼中的黃河是什麼樣的

六、總結

作家劉白羽筆下的黃河氣勢磅礴、雄偉神奇。中文運用了對比、比喻、誇張、排比等修辭方法,不斷變換觀察視角,呈現黃河在不同的角度下的不同風采,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另外,我們在預習課文和上課時也學習了一種讀書方法,那就是摘抄。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能運用摘抄的方法去讀書,積累更多的好詞佳句和寫作方法。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導入

“我是大海的歎息,是天空的淚水,是田野的微笑。”我不但澆灌了禾苗,盪滌了灰塵,也浸潤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請同學們猜猜這是什麼東西?

──雨。那麼,現在我們就一起來閲讀鄭愁予的詩《雨説》,看看這位天空的淚水是如何給田野帶來微笑的?

二、整體感知

1、教師朗讀課文,學生注意:

2、標題為“雨説”,那麼,雨説了些什麼呢?

明確:雨説:我來探訪四月的大地;我是到大地上來親近萬物的;我是在白雲的襁褓中笑着長大的;我來了就不再回去。

三、局部品味

逐一的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既然“雨説,我來探訪四月的大地”,那麼,“雨”為什麼要來探訪四月的大地?第一節詩描繪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注:齊讀第一節詩後,討論板書如下:

田圃 禁錮 種子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魚塘 滯留 游魚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大地枯旱的景象

小溪 喑啞 調子 (暗示了社會生活的艱辛)

2、“雨説,我是到大地上來親近你們的”。“你們”是指什麼?説説“雨”怎樣來親近它們的?作者又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從中揭示了怎樣的思想意義?

重點探討:第5、7、8這三節詩。

踩──田圃──潤如油膏

看──牧場──抽發新苗

繞──池塘──説聲好

聽──溪水──練習洗衣謠 物──大地復甦的景象

柳條──笑彎腰

石獅子──笑出淚

小燕子──笑斜翅膀 教──愛的使者和美好生活情景

旗子──笑得嘩啦啦響 人──兒童

注:

⑴ 聯繫上面的內容,説清對比手法的運用。

⑵ 聯繫寫作背景以及雨的作用,揭示中心。

提示:1979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社會背景;雨的作用見板書。

⑶ 認真體會第五節詩中採用擬人手法的運用並充分的聯想,説説牧場是如何的抽發出怎樣的新苗?雨是如何對魚兒説聲好?溪水是如何的練習怎樣的洗衣謠?

由學生説,教師評價。

⑷ 想象第七節詩所描繪的畫面。

注:採用讀的形式來完成。

⑸ 第八節詩中的“旗子”有什麼深刻的含義?“春天”僅指季節嗎?為什麼?

提示:紅旗──雙關語意。紅旗是國家的象徵。春天──雙關語意。春天是萬物的開始,是青少年的象徵。

⑹ 討論以下的問題3。

3、為什麼説雨在“白雲的襁褓中笑着長大”?它所説的這句話的用意是什麼?

提示:

⑴ 白雲──自由的象徵。

⑵ A、雨具有返老還童之心;即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

B、雨是帶給下一代人以自由、幸福的使者,是作者本人的化身;

C、雨希望萬物都像它一樣,有一個快樂的童年生活,所以這句詩也表達了作者對未來的憧憬。

4、雨為什麼説“來了就不再回去”?“有一天,你們吃着蘋果擦着嘴”句中的“蘋果”的含義是什麼?體會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注:A、見書中句子;

B、引導學生體驗吃蘋果時的感受以及“擦着嘴”的神態後。點明:“蘋果”的深刻含義具有雙關語意:一是指真正的蘋果;一是指作者帶給少年兒童的自由、快樂、幸福就像甜美的“蘋果”一樣。

C、表明了“雨”的真正來意。

(點明中心,照應標題。)

四、作業

1、説出描寫春雨的詩句:(至少兩句)

《初春小雨》(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五。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春眠》(孟浩然):“春…處處…夜…花…”

2、以“雨的自述”為題,將這首詩改寫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提示:“我是……”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導入課題。

我們一進入教室,就置身於汪洋大海之中,誰能就這幅圖畫面(黑板上的海底世界圖)説説。

二、藉助重點句,指導分段。

1、聽課文錄音,思:海底世界怎樣?劃出你認為最重要的一句話。

2、幻燈出示:海底不但景色奇異,而且特產豐富。

3、課文是從幾方面來寫海底世界的?

4、結合“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分段”的方法嘗試分段。

三、學習第一段。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劃出這段中你認為最能反映海底世界景色特點的兩個詞。

(2)創設情境。

學生當潛水員。

(3)在深海里發現什麼?

出示句子朗讀:“在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卻有許多光點像閃爍的星星,那是有發光器官的深水魚在遊動。”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思:圍繞哪一句話寫?(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竊竊私語”是什麼意思?

(2)幻燈出示: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

有的像( )一樣( )。

有的像( )一樣( )。

有的像( )一樣( )。

有的還好像在( )。

(3)這些句子中用上許多疊詞,好好地讀一讀。

(4)創設情境。

聽海底動物的聲音(錄音)

(5)延伸説話(儘量用上疊詞)

有的像()一樣()

有的像()一樣()

有的像()一樣()

(6)引讀

它們吃東西的時候……,行進的時候……遇到危險……。

師:海底靜中有(聲音)有(動)。

(7)指導背誦(出示重點詞)

四、學習第二段。

1、快速閲讀4、5、6自然段,想想寫什麼?

海底特產豐富。不但有(),有(),而且還有()。

2、再讀課文,準備説話。(抓住特點)

海底特產豐富。不但有()的動物,有()的植物,而且還有()的礦藏。

3、讀好第4自然段。

(1)扶:“海蔘靠肌肉收縮爬行,每小時只能前進4米。”

師:寫海蔘什麼特點?人哪幾個詞看出來?這幾個詞,我們可以讀得突出一點。

(2)放:“有一種魚身體像梭子,每小時能遊幾十公里,攻擊其他動物的時候,比普通火車還快。”(學生自己練讀)

(3)練習讀寫“烏賊和章魚”的句子。

4、訓練:

(1)這一段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2)練習:

校園裏的花朵真多,有( ),有( ),也有( )。(花朵的色彩多種多樣),有( ),有( ),還有( )。最( )的( ),最( )的( )。

五、總結課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ynrgj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