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精選15篇)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精選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精選1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精選15篇)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 篇1

我在這次國培中學習了“初中數學概念課堂教學設計”。雖只有短短的時間,卻讓我受益匪淺。

數學概念是數學命題、數學推理的基礎,數學學習的真正開始是從對數學概念的學習開始的,作為一名初中數學老師,我也常常在思考,如何進行概念教學?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45分鐘,讓學生真正理解概念?通過這次國培,給我們今後的數學概念教學提供了一種可以借鑑的教學模式:即“創設問題情景,歸納共同特徵——建立數學模型,抽象出概念——在交流中深化概念,辨析概念的內涵與外延——鞏固、應用與拓展。”概念教學注意以下幾點:

1、注重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繫。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數學的每一個概念都是一個數學模型,老師們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了許多有利於學生學習的現實背景與材料,極大的鼓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概念的得出注重了探究過程、分析過程,體現了活動主題。

通過一組實例,分析共性,找共同特徵。

3、鋪墊導入恰當,讓預設與生成合情合理。

課堂教學的優秀與否,既要看預設,又要看生成。做到了新知不新,新概念是在舊概念的基礎上滋生和發展出來的,她們這樣的引入,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需要,教師適時搭建了一個新舊知識的橋樑,然後引導學生分析、觀察,學生就會印象深刻。

4、注重了數學陷阱的設置。

把學生對概念理解中的易錯點、易混淆點列出來,讓學生判斷、研究可以讓學生對概念理解更深刻。

5、注重了學科間的滲透。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形成數學概念,正確的理解和掌握概念是極為重要的,這是學好數學的基礎之一。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概念,要把握好以下三點:一要注重聯繫生活原型,對概念作通俗解釋,體驗探究數學問題的樂趣;二要注重揭示概念的本質,準確理解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三要注重概念的實際應用,實現知識的昇華。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 篇2

數學內容比較抽象,而小學生年紀小,好奇心強,他們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思維過渡階段,不能以純抽象的方式進行思維。如果教法單一,呆板,就會導致學生處於“老師講,我就聽”的被動活動中,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數學喪失興趣,產生厭煩情緒,如果在教學中能充分注意學生的好奇心,努力創設情境,用老師的情感去感染學生,鼓勵學生,並利用直觀、新穎的教具,組織一些學生喜聞樂見,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課,就能把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思維活動調節到積極狀態,使學生主動地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對知識進行全面鞏固提高,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又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激發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化靜為動,用鮮明、生動的形象幫助學生充分感知,建立表象,小學生思維特點是從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教學時,要讓學生在鮮明,活動的直觀形象中,視、聽、説、想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建立表象,逐步領悟新知識。利用兒童好奇心強,無意注意佔重要地位的特點,通過色彩鮮豔的圖例,生動形象的道具來吸引他們,引導他們從大量的感性認識中,逐步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

例:教學應用題時,由於學生第一次接觸,如何使學生理解加法和減法的意義呢?如果單純用靜止的圖,學生不太容易理解,如改用活動教具就好理解,如以講停車場上原有6輛汽車,又開來4輛或開走4輛為例。先出現汽車場停着6輛汽車,接着邊敍述邊演示,把開來的4輛汽車慢慢向前拉,和原來的6輛合併在一起,老師問:“可以求什麼?”“一共有幾輛汽車?”學生很快可算出6+4=10(輛),然後,把開來的4輛車翻轉過來,變成開走的樣子,慢慢向遠處移動,小朋友高興地説:“開走了4輛汽車,還剩6輛汽車。”我追問:“怎樣解答”,學生説:“因為從10裏面去掉開走的4輛,所以10-4=6(輛)。”這個活動教具演示,便於提示數量的增減,學生又繞有興趣,從感性上知道了加、減法的關係。

二、運用學具,組織學生充分參與實際操作活動。課堂上,教師要善於組織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千方百計地創設條件,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多種器官協調活動,這樣有助於形成穩定的表象,發展思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例如在教兩位數加兩位數的進位加法時,讓學生按老師要求擺小棒,先擺34根小棒,再在它的下面擺出28根小棒,要求整捆和整捆對齊,單根和單根對齊,教師用活動燈片演示,並啟發:“這些小棒共有多少根。整捆整捆地加有多少?單根單根加有多少?單根小棒加起來超過10怎麼辦?”引導學生操作並回答,把新捆的一捆小棒加放在整捆的下面,老師再問:“還剩幾根小棒?就是個位上還剩幾?結合擺的結果在豎式橫線下面個位寫上2。同時強調在加十位上的數時,千萬不要忘了加上個位滿10進上來的“1”,並在豎式的十位上寫上6,這樣通過實際操作,使學生很快地掌握了新知。再如,在數的組成練習中和學生對口令,拍拍手,做各種數字遊戲,如練習10的組成,我出卡片8,學生出卡片6,學生出卡片4……這樣,採用多種活潑多樣的活動,學生興趣盎然,而且練習密度大,效率高。

三、設計課堂遊戲,讓學生在直接參與的“角色”中學習,低年級兒童很喜歡到台上來表演,表現自己的能力,根據這一特點,可讓學生進行表演,做遊戲,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保持旺盛的精力。

兒童邏輯思維能力較差,要正確理解應用題數量關係有一定的困難如練習題(1)同學們排隊做操,小紅的左邊有5人,右邊有6人,一共多少人?部分學生對於這種數量關係不理解,我聯繫實際,以生活問題引入,根據題意分角色表演,讓學生通過語言,動作展示它們的數量關係,而後學生一起討論,找出解決辦法,這樣,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更深刻,更靈活獲取知識,有利於發展學生的邏輯思想,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要真心誠意愛護學生,努力提高教學藝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成為學習的主人。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 篇3

課題:小數加減

內容:小數加減法

課時:1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兩位小數的加減法。

2、能結合具體情景,提出數學問題;能運用小數加見方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基本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

1、CCTV業餘歌手大獎賽正在緊張激烈地進行,比賽分唱歌(滿分9分)、綜合素質(滿分1分)兩項,5號選手的專業得分是:8.50分、綜合素質得分是0.88分;9號選手專業得分8.85分,綜合素質得分0.45分。我們來看一看誰的表現更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構建數學模型

1、怎麼樣才能看出誰的表現更出色一些?

可以看一看兩名選手,誰的總分高。列算式。怎樣計算?

2、討論:為什麼要把小數點對齊?

3、10號選手的專業得分是8.75分,他的綜合素質得多少分就能趕上或超過5好選手?

4、第12頁第3題。怎麼樣才能寫得準確呢?看一看,和什麼有關係?

5、第12頁第4題。覺得要比較他們的身高最大的麻煩是什麼?單位問題,不同的單位很難比較。自己想辦法比較,把他們從矮到高的順序排列起來。

三、遊戲

1、第13頁第6題。

2、第13頁數學遊戲。

四、總結。

教學反思

這節課內容比較簡單,主要採用自主探究的形式,分組討論“為什麼小數點要對齊”。在研究第二個問題時,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思考,只要合理就行。培養學生積極動腦思考的好習慣。這樣效果比較好。學生容易出錯的題目有:5—0.42;5.01—585-34.7主要原因是數位沒對齊,忘記退位。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新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教學《分物遊戲》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經歷把小數目實物進行平均分的操作過程。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義,會用畫圖(連一連、圈一圈)或語言表述平均分的過程與結果。

3.經歷與同學討論、交流平均分物的過程,體會教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義

教學難點:

經歷實物進行平均分的操作過程

教具學具:

小棒、圓片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激情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是小熊的生日,他邀請了很多好朋友還準備了豐盛的食物,讓大家和他一起過生日,你們瞧(出示動物圖片)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活動一:分桃子

學生邊動手分一分,邊説一説分的過程。

全班彙報交流。

2、活動二:分蘿蔔

學生幫小兔子分蘿蔔,討論説説怎麼分。

讓學生動手擺一擺,老師提具體要求。

組織學生交流分法。

④小結。

3、活動三:分骨頭

幫小狗分骨頭,討論分法。

小組合作分一分。

彙報:老師用磁鐵板演分的過程。

4、活動四:畫圖記錄分骨頭的過程

師:老師發現每次分都得用小棒很麻煩,想想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分的過程。

學生彙報畫的方法。

小結:小熊很感謝大家為它解決的難題,表揚大家都很聰明。

三、鞏固練習,再次感知

四、聯繫生活,拓展延伸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平均分”,請你們回去之後,找找看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平均分”,下節課我們再來説一説。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第七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的第一課時,重點是讓學生經歷把小數目實物進行平均分,並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同學之間進行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結果進一步體驗平均分的意義。本節課的教學活動,我設計了以小熊過生日進行分物串聯整個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體驗感知平均分。教學中,讓學生主動建構,師生、生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究,實現了由不知到知,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課堂上,能夠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但本節課教學中也存在許多不足,例如,只顧慮教學環節的展開,忽略了課堂上對學生適時的評價,過渡性語言還不夠提煉,要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總之,今後還需要不斷的學習,努力鑽研教材,不斷提高自己教學水平!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 篇5

一、設計思想

學生的經驗和活動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在本塊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對10以內數的順序、組成、序數和基數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本節課的目的是:精心設計學生的數學活動,努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較好地體現數學學習是經驗、活動、思考、再創造的特點。

二、教材分析

1、《數學課程標準》對本內容的要求:

(1)讓學生在經歷觀察、操作、實驗、思考等實踐活動中,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2)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

(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學生增進運用數學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信心,同時意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

2、本課時是一個數學實踐活動,目的是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一系列活動,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玩中複習、鞏固10以內數的順序、組成、序數和基數。

3、本課時內容與610的認識和加減法這一塊內容緊密聯繫,但又有區別。本課時的數學樂園,是對610的認識和加減法這一塊內容的綜合運用,讓學生能夠把所學的知識能夠和實踐相結合,學會用數學。

三、學情分析

本課時的活動,是在學生基本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序數和基數、組成,1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之後再來進行的,可以説在知識點上,基本沒有什麼難點。本課時的難點、重點在於:如何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在經歷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要解決以上問題,教師只有對各種活動嚴密地組織,讓學生樂與參加、喜歡思考。

四、教學目標

1.在數學樂園的一系列活動中,複習鞏固10以內數的順序,序數和基數;鞏固10的組成,1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

2.在遊戲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合作意識,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3.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初步分析數據,提取數學信息的能力,形成簡單的統計觀念。

五、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學生在經歷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及合作精神。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採取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而且每一個遊戲都是用故事的形式連接,讓學生在課中,猶如置身與童話王國之中。

七、課前準備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信箱、紙框。

學具準備:

空白卡片、彩色筆、乒乓球。

教學環境佈置:

把教室中的桌子全都搬到教室外面,讓教室裏有更多的空間讓學生活動。

八、教學過程:

一、闖迷宮

1.激趣。

師:同學們,認識他們嗎?(CAI播放1~9九個數字娃娃的小動畫)

數字娃娃今天特地邀請我們班同學到數學樂園參加遊戲比賽。有沒有興趣?

生:有!

師:數字娃娃説,只要闖過他們擺的迷宮,大家就可以進數學樂園。敢不敢接受挑戰?

生:敢!

2.觀察迷宮,明確規則。

師:數學娃娃擺了一個什麼樣的迷宮呢?

生:有1到9個數字,有兩個出口。

師:按照什麼順序才能走出迷宮呢?誰知道?

學生髮言(按照從1到9的順序)。

師:指給大家看看吧。

(一個學生上台劃出路線圖,展示給學生。)

師:對。只有按照從1到9的順序,才能走出迷宮見到數字娃娃。如果不按順序,就會被困在迷宮裏,也到不了數學樂園了。

3.獨立闖迷宮,展示成果。

師:誰有不同方法路線走出迷宮?把它劃在自己的課本上。看看自己最多能找出幾條路。

(學生在自己課本上用筆劃出路線,教師觀察學生操作情況。)

(學生到黑板上劃一劃,説一説。)

師:誰和他不一樣?來。

(學生劃出不同路線圖。)

4.肯定方法的多樣,闖出迷宮。

師:大家找到了這麼多條路,都能順利走出迷宮。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都是按照從1到9的順序。數字娃娃要帶大家去數字樂園了。走吧。

二、説組成,得門票

師:請大家閉上眼睛,一起從1數到9到了。(CAI出示數學樂園畫面)

進數學樂園還要有門票的。怎麼辦呢?

哈哈,原來早就給大家準備好了,在這裏呢。(教師出示準備好的一沓類似門票的空白卡片。)只要説對一個關於數字的組成,就可以得到門票。有信心嗎?

生:有!

師:屏幕上出現哪兩個數字,就説一個關於它們的組成。比如2,6。

生:2和6組成8。

師:還能怎麼説?

生:6可以分成2和4。

師:都可以。

師:我們來開火車。哪列火車順利到站,他們小組就可以拿到門票。小火車

生(齊接兒歌):開起來,一開開到我這來。

(CAI隨機出現一組組的兩個數字)

學生用開火車的形式一個接一個説數的組成。

(遊戲順利完成的,卡片以小組為單位發到各個學生手中。)

三、驗門票,進樂園

1.寫算式。

學生用水彩筆在空白卡片上寫一個算式,不寫得數。

2.同桌互換。

把寫有算式的卡片和同桌互換。

3.驗門票,進樂園。

學生按小組,挨個讀出門票上的算式,説得數,投入寫有對應數字的票箱,其餘學生做裁判。計算正確投遞正確的學生進入數學樂園。

四、排排坐,選隊員

1.教師發指令,選拔學生。

師:同學們經過這麼多考驗,終於順利來到數學樂園了。等不及要參加遊戲比賽了吧?

可是,比賽規定只要十個男同學,十個女同學。怎麼辦呢?還是考考大家,通過考驗了才能參加比賽。

師:請同學們坐整齊了,聽到口令作出反應,又快又對的就能參加比賽。準備好了嗎?

豎着數,請從前往後第3位同學起立。

(這位學生做出正確反應,被選中來到講台上。)

2.學生嘗試發指令,繼續選拔出其餘比賽人員和記錄員。

教師繼續發口令,選擇一定人數後,請學生髮口令。

教師注意觀察人數,挑選十名男同學,十名女同學,分為男隊和女隊。再挑選男、女同學各一名,作記錄。

3.説明比賽規則,準備投球比賽。

隊員和記錄員各就位,其餘學生做裁判和啦啦隊,説明比賽規則:共有20個球,男隊和女隊輪流向一個籃子裏投球,投中一個,記錄員在黑板上對應位置畫一個圓圈。

五、投球比賽

1.兩隊開始投球比賽,其餘學生做裁判和啦啦隊,記錄員作好記錄。

2.比賽結束,觀察黑板上的記錄情況,説説比賽結果,説説你知道了什麼。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 篇6

教學設計

百分數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非常廣泛,它源於分數,又有別於一般分數。在教學百分數意義時,我適當改進教材內容,為學生的研究活動提供比較感興趣、比較貼近實際的材料,從生活常見實例出發,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生活中去學習百分數。通過比較得出百分數的概念,即"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然後通過學生的有針對性的自學討論,補充完善對百分數的認識。要特別注意的是百分數只表示兩個數相比的一種關係,不表示一個數值。百分數的後面不能帶單位表示一個具體的量。這就是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區別,所以百分數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學中,我注意孕含百分數應用題的基本思想,可通過讓學生分析一些百分數表示誰與誰比,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並抓住一些有説服力的數據和統計資料,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思想教育。練習充分考慮到趣味性、層次性和針對性,有的放矢。

教學目標: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學會讀寫百分數,初步認識百分數的應用。

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激發學生形成積極主動探究的學習興趣。

教具:

多媒體

學習準備:

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數,填寫到調查記錄單上。

教學過程:

裏莊是個籃球之鄉,村村都有籃球場,是不是?同學們愛籃球、畫籃球、更愛玩籃球。誰能告訴我班裏誰打籃球?前階段舉行的全國第十屆運動會上,知道男籃和女籃冠軍都給哪個隊拿走的嗎?(解放軍隊),我們江蘇獲得多少塊金牌?

一、報道引入,揭示課題

(出示)10月23日,全國十運會在江蘇南京隆重閉幕。我們江蘇隊獲得56塊金牌,佔了金牌總數的12%,解放軍隊獲得的金牌數是金牌總數的9%,廣東隊獲得的金牌數是金牌總數的10%。

同學們,這三個隊中,你們知道哪個隊獲得的金牌數呢?然後呢?

你是怎麼知道的?能具體説説看嗎?如果把金牌總數看作是100份的話,江蘇隊就獲得了——12份,解放軍隊?廣東隊?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百分數的意義。(板書:百分數的意義)

二、尋找生活中的百分數,理解意義

老師在課前佈置大家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數?帶來了嗎?

(1)從生活中的百分數引出意義

A、實物投影學生收集的百分數。説一説,這個百分數是誰與誰比的。

板書:是的

B、像這樣,請同桌交流你收集的這個百分數的意義。

C、我們現在已經接觸了各種各樣的百分數了,同學們能用自己的話説一説什麼樣的數,就能把它叫做百分數了呢?

板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

(2)鞏固對意義的理解

老師收集兩條信息。

(出示)我國耕地面積約佔世界的5%,人口卻佔世界的20%。目前,我國的耕地面積由於沙漠化、開發等因素,還在不斷減少。

我國的森林覆蓋率不到14%,而日本卻高達60%。儘管如此,日本卻從中國大量進口一次性筷子,很少砍伐本國樹木。

問:這條信息中的百分數的意義是什麼?看了這句話你還有什麼想法?

過渡:現在,我們已經知道百分數的意義?你還知道有關百分數的什麼知識?

那你還想知道百分數的什麼知識?

(根據學生的提問,有選擇、有順序的板書:讀寫法、用途、和分數的區別……)

三、自學課本,探究交流

自學是我們高年級同學常用的有效方法。看書P89-90

要求:默讀、劃出重要地方——思考所提問題——自由交流,看能解決其中的哪些問題?或者你還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生默讀後,引導自由交流)

全班交流,解答問題。

(1)讀法:讀黑板上的百分數。

寫法:請學生上來,大家一起邊説邊寫。

(2)用途:便於統計和比較,因為百分數的分母都是100。

是嗎?讓我們來試一試,能不能用剛學到的百分數的知識解決這個問題。

哪組是xx投籃組。

組別投球數投中數

甲組5043

乙組200180

丙組300252四人小組分工計算,請其中的一個同學彙報。

彙報,我們一下子比較選出了xx投籃組了。

(3)和分數的區別

我們還是通過具體的例子來説明吧!

(出示)下面哪幾個分數可以用百分數來表示?為什麼?

一堆煤97/100噸,運走了它的75/100。

23/100米相當於46/100米的50/100。

(口答)

因此我們知道,百分數只能表示……,而分數呢?

現在,你認為分數和百分數在意義上有何區別?

(出示)“一堆煤97/100噸”不能改寫成97%噸。為什麼?

小結:通過我們的自學交流,我們已經掌握了百分數的(指讀)意義、讀寫法、用途以及它和分數的區別。下面,我們就通過練習檢查一下同學的掌握情況。

走入生活,實踐運用

1、填一填:P91第4題

看誰填得又對又快!

2、根據這些讀法,寫出百分數

出示:百分之五十

百分之三點五

百分之一百

百分之二十四點七

百分之一百三十

百分之零點六五

百分之一

百分之五點七

百分之二百八十點三

百分之七十

學生動筆書寫的過程中,教師突然叫停筆。

A、你寫好幾個,完成了任務的百分之幾?

B、完成了任務的百分之一百的舉手(展示評價)

C、請同學們讀出其中xx的一個百分數,xx的、等於1的、等於二分之一的。

3、辯一辯:

1.分母是100的分數就叫做百分數。

2.我們羊毛衫廠的產品質量特好,一件羊毛衫中的羊毛含量可達200%。

3.下週一大掃除,各班派10%的同學打掃,那每班派出的人數一樣多。

4.一根繩長50%米。

五、小結

1、同學們,今天,我們就學習了百分數的意義。

愉快嗎?

問題?

你xx的收穫是什麼?(交待:……知識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對自己今天的學習滿意嗎?滿意度可以達到百分之多少?

2、老師送大家一句名言,與大家共勉:

天才=99%的汗水+1%的靈感

3、課外作業:收集一段含有百分數的資料,分析這個百分數的意義,談談感受,寫成一篇數學小論文。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 篇7

一、原則、目標和重難點

初中數學學科涵蓋的知識內容十分廣闊,包括了數的運算、幾何圖形、文字應用題以及各類函數問題等內容,但從每一範疇的知識內容來看,它都有自己獨特的重難點,所以,老師在設計每一部分教學方案時都應該凸顯出知識的重難點,一定要避免過於籠統的知識框構,善於從多個角度、多種層面去探究重難點,確保學生在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的引導下能夠有所側重地學習。

二、具體流程

在分析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數學教學內容的前提之下,老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也應該考慮課堂教學流程這一大問題,事先確定好整個教學流程,使得老師在實際教學中能夠有的放矢、收放自如。本文以蘇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第五章“走進圖形世界”內容為實踐案例,老師通過以下具體流程做好課堂教學方案的設計:

1.課前導入

在教授這一章節內容時,老師應該做好課前導入,畢竟圖形在生活中十分常見,任何一個物體都具有一定的形狀。比如,老師可以在課前提問,“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見到過什麼樣的圖形?”學生通過短暫思考後,回答出的答案絕對五花八門,諸如類似教室的黑板的長方形,類似水管的圓柱形,類似保險箱的長方體等等,從而順利導入知識學習。

2.開始學習

此環節的教學內容是教導學生學習新知識、接受新概念的環節,也是學生學習數學新思想的時候,此時老師需要結合具體的教材內容,為學生介紹各種圖形,以及各類圖形的特點,從而為學生打好基礎知識,為後期的學習做好鋪墊。

3.基本練習

在學生領悟新知識之後,老師可以利用一些簡單、貼合知識內容的題目運用知識內容,讓學生將課本內容初步運用到實際問題中,旨在培養學生初步學習知識的技能。這時老師可以舉出一些實際的圖形實例,鼓勵學生來判斷,做好基本的練習。

4.提升練習

提升練習是在基本練習的基礎上將練習題目難度提高了一個層次,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鞏固學生已學習的基礎知識,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理論化,從而提高知識的運用能力。此時,老師就可以在練習題目中逐漸滲透圖形的變換、展開和摺疊、三視圖等內容,鍛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5.課堂講評

課堂講評對於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來説,是一項不可或缺的環節,它是老師整合、總結教學內容的陣地,也是學生查漏補缺的關鍵性環節,此環節主要由老師個人的講評為主,重在總結章節知識重難點,指點學生學習的漏洞和不足,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優秀之處,從而推進課堂教學設計方案的改進。

6.必要測驗

必要測驗環節的設置,主要在於檢查學生的具體學習情狀,查看他們知識學習水平是否達到了課程標準要求,從而幫助老師明晰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困境和疑惑,進而提升學生學習和老師教學水平。雖然説測驗的類型比較傳統,但是它對學生的學習和老師的教學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縱觀全文,做好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方案的設計是極為必要的,它對初中教育來説是一項極為有意義的工作,不僅影響到整個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而且對學生個人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也意義重大,總的來説,初中階段的老師必須強化自己教學設計的能力為課堂教學帶來新的春天。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 篇8

初中數學教學是一個複雜的動態系統,如何使系統中的各個組成要素(如教師、學生、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教學內容等)組成最佳結構序列,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提高教學效能,是研究教學設計的主要任務。教學設計作為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工作之一,對教學工作起着先導作用,它往往決定着教學工作的方向;同時,教學設計的技能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已成為教師從師任教必備的基本功。因此,加強課堂教學設計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加強教學對象研究,提高課堂教學針對性

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任務是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教學設計的過程首先就是深入研究學生的過程。只有瞭解學生,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避免無效勞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何才能瞭解學生呢?教師不妨先回答下列問題:學生是否已經具備了進行新的學習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學目標中要求學會的知識和技能?沒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樣?哪些知識學生自己能夠學會?哪些需要教師的點撥和引導?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關注學生的`智力發展情況,注意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狀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

二、加強教學內容研究,準確把握教學內容

1、研究教學內容的特點,確定如何體現新課程理念,以及該部分內容在整體內容中的地位和作用。

2、研究本節教學內容的範圍與深度、重點與難點,以適應多層次學生的需求,注意選擇教學內容的典型性。

3、研究藴含於知識中的智力因素和情意因素,以利於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和智力的開發。

三、研究教學目標的制定,準確把握教學方向

一堂好課應有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既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也是課堂教學的落腳點,它支配着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規定着教與學的方向。那麼怎樣設計教學目標?

1、鑽研課標,做到“依據課標,忠於課標”。在設計一節課時,鑽研課標主要應鑽研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標準,對課標進行分解,認真研究學生在課堂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所應達到的基本要求。

2、鑽研教材,做到“立足教材,超越教材”。

鑽研教材應依據課程教學目標“直讀”教科書中直觀素材的編寫意圖:教材編寫者為什麼要設計這個內容?其目的何在?對於這節課的整體目標有什麼作用?這個題材對我的課堂、我的學生能用嗎?如果不能用,改用哪些替代材料更合適?……另外,還應挖掘教科書中直觀素材背後的隱義。

3、鑽研教學資源,做到“充分運用,優教促學”。教師在選用教學資源時應該從優教、促學兩方面出發,提高使用的有效性。“優教”是指教學資源的內容和形式有利於教師科學組織課堂教學;“促學”是指材料內容和形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需求,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提高學習效益。因而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鑽研教學資源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典型性,注意貼近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並能在課堂上充分運用,以促進教學。

4、進行學情分析,調整學習目標,即將操作目標結合學情分析進一步細化。學情分析包括教學起點分析,對學科知識、學生和教師進行的全面分析以及對學習環境和學習資源的正確分析。

四、研究教學策略選擇,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所謂教學策略,就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採用的方法、步驟、媒體和組織形式等教學措施構成的綜合性方案。它是實施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是教學設計的中心環節。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據特定的教學條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學生提供教學信息、引導其活動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驟。教學策略因着眼點不同而有不同的分類。

具體的教學策略有:

1、傳統的接受式教學策略;

2、布魯納的發現式教學策略;

3、斯金納的程序法教學策略;

4、布盧姆的掌握學習教學策略;

5、巴班斯基的最優化教學策略;

6、提問教學策略;

7、創設情境教學策略;

8、反饋和矯正教學策略等等。

五、研究教學評價設計,提高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教學評價是對學生學習進程的預設及評價,是促進教學進程反饋調控、教學環節連貫落實、教學目標逐步達成的必要途徑,是教學設計必不可少的內容。

1、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是一種過程性評價,目的是診斷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教學中的不足,以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形成性評價一般有提問、討論、練習、小測驗、問卷、觀察、個別談話等。

2、總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是一種階段性評價,也是一種目標參照性評價,其目的在於檢測教學目標的達成度。總結性評價一般有單元考試、學期考試、學年考試等(給出成績或等級)。

評價應為學生學習服務,提高學習的效率,成為學習的動力和源泉。教學評價應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關注學生的處境和需要,尊重和體現學生的差異,激發學生的主體精神,以促進每個學生最大可能地實現自身價值。在具體評價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發展性評價: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反饋功能;

2、加強過程性評價:重視過程記錄與分析反思;

3、加強綜合性評價:三維目標的評價;

4、加強自主性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

可以説,教學設計是一門藝術。對於教師來説,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是成功課堂的良好鋪墊;對於學生來説,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是快樂學習的美麗詩篇。優秀的教學設計,是應該讓老師教得快樂、學生學得開心,是應該能提升課堂教學整體效果、促進師生和諧進步的。追求有效,是基礎教育課堂教學的永恆主題,是一種理想的境界,它的實現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我們老師去實踐、思辨、提升,使它成為現實。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 篇9

明確教學目標課堂教學必須完成課程標準設置的要求。針對學生的學習任務,教師應該對教學活動的基本過程有一個整體地把握,按照教學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對象的特點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形成設計意圖根據教學目標,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形成科學、合理、實用、藝術化的設計意圖。這種設計是一種創造過程,具有自己的個性特徵。

制定教學過程將設計意圖轉換為採用可操作的、有效的教學手段,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序地實施各個教學環節,制定可行的評價方案,從而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達成原定的目標。

數學教學設計,是為數學教學活動制定藍圖的過程。數學教學設計的呈現形式是教案,其包含3要素:教學目標、設計意圖、教學過程。

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學習方式是數學課堂教學過程優化的可靠保證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就是努力尋找主導與主體的最佳結合。新課標中強調,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在教師創設促進學生學習的動態環境過程中,最突出的特徵是問題的開發性與靈活性。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為主的方式有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此外,教師應運用數學本身的魅力激發學生探究、求知、創新的慾望。

課堂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是課堂教學過程優化的強有力補充

教師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圖像的變化製作成課件,通過圖文並茂、聲像具佳的演示,使課堂教學實現由靜態變為動態的轉變,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

運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拓寬視野、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的動力。在數學教學中,常常出現這樣的現象,教師在講台上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在講台下流露出消極厭煩的情緒或自己做其它事。這種現象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師講解很難對未親身經歷過的學生產生興趣。而多媒體教學圖文並茂、生動逼真,能及時喚起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

運用電教手段,突破教材重難點重點是指數學教學中一節課着重講的內容,是課堂教學的中心內容;難點是一節課中學生學習掌握比較困難的內容,是需要重點突破的內容。數學教學中的重難點,如果只通過簡單枯燥的講述,很難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表象,輕易地掌握。數學教學中,運用電教手段,通過形象化的畫面,有助於學生對重點內容的掌握和難點內容的突破。但在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相結合時,切忌讓學生離開課本。

練習形式更具多樣化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優化練習環節,有利於對新知識的掌握,有利於發揮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可以加大練習量,變換練習題形式,引入生活片斷,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反饋信息,使教師有充分的依據改變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使教學任務圓滿完成。

新課教學更加直觀化現代化技術具有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它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特點,在優化課堂結構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它延展了課堂的空間維度,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實現了聽覺、視覺、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

變式教學是優化課堂教學的良好方法

變式教學是教學實踐所證實的具有良好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法,變式教學的過程是生成數學聯繫的自然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了數學理解。要形成一個新的數學概念,只利用單一的素材難以達到全面的理解,應該利用已有的知識基礎,運用變式的手段,讓抽象達到概念產生於眾多的事實聯繫之中。這樣得到的概念才會有全面的理解。這有如看一個建築物,只有全方位地觀察,才能得到完整的認識。

把生活、數學、社會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感悟知識的應用中優化課堂教學

教師要把生活、數學、社會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切身體會中感悟新知識。學生用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了實際問題,既鞏固了所學知識,發展了創新意識,又提高了對數學價值的認識,培養了自身的數學應用意識。學習數學知識的最終目的是運用於社會、服務於社會。學生只有嘗試到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才能更好地投身於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去。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繫,初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進一步增強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探索並解決新問題的意識,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方法與手段:

使學生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的聯繫,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例1的情境圖。

談話:這是同學們在文具商店購物的畫面。你能從中瞭解到哪些信息?

學生交流後提問: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減法計算的問題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下面的問題及相應的算式:

(1)小明和小麗一共用了多少元?

(2)小明比小麗多用多少元?

(3)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4)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5)三個人一共用多少元?

2、揭示課題。

提問:同學們不但提出了許多的問題,還列出了算式。請大家觀察這些加減法算式,你能發現它們有什麼特點嗎?

談話:怎樣計算小數加減法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小數加法和減法)

二、探究。

1、教學例1的第(1)問。

談話:你能用豎式計算“4.75+3.4”嗎?先試一試,再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

討論:你是怎樣計算的?又是怎樣想的?

圍繞學生採用的算法進行比較,要求學生具體地解釋思考過程。

小結: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法時,要把兩個加數的小數點對齊,然後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分別相加。

2、教學例1的第(2)問。

談話: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探索,知道了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法時要把小數點對齊後再算,那麼怎樣計算小數減法呢?

學生完成後,指名説一説自己是怎樣算的,怎樣想的,再進一步追問:用豎式計算小數減法時,為什麼要把被減數和減數的小數點對齊?

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3、教學“試一試”。

談話:這裏還有兩道題,你能用剛才學到的計算方法自己算出結果嗎?

學生計算後,再要求説一説是怎樣算、怎樣想的。然後提出把計算結果化簡的要求,讓學生説一説化簡的結果和依據。

4、總結和歸納。

談話: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探索學會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你能説一説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計算時有什麼相同點嗎?計算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些什麼?

學生活動,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然後組織機交流。

三、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讓學生説一説計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先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找出每道題中的錯誤,再分別改正,並組織交流。

3、完成練習八第1題。

4、完成練習八第2題。

根據學生完成的情況適當加以點評。

5、完成練習八第3題。

讓學生獨立列式計算;

根據題中的數量關係,還可以自己補充問題:問學生你還想到了什麼?

四、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有哪些收穫?你認為自己今天學得怎麼樣?

五、延伸。

同學們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提出了許多用小數加減法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很有價值。其中,有些問題我們已經解決,剩下的問題下節課在繼續研究。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 篇11

上課班級:

上課教師:

設計思路: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數學-初二數學利用公式法(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課堂實錄。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體現教師的導向作用,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鼓勵學生的直覺並且運用基本方法進行相關的驗證,指導學生注重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繫,不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師生問好,組織上課。

師:我們在初一第二學期就已經學習了乘法完全平方公式,請一位同學用文字語言來描述一下這個公式的內容?

生1:(答略)

師:你能用符號語言來表示這個公式嗎?

生1:(a+b)2=a2+2ab+b2(a-b)2=a2-2ab+b2

師:不錯,請坐。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完全平方公式其實包含幾個公式?

生齊答:兩個。

師:接下來有兩道填空題,我們該怎麼進行填空?

a2++1=(a+1)24a2-4ab+=(2a-b)2

生2:(答略)

師:你能否告訴大家,你是根據什麼來進行填空的嗎?

生2:根據完全平方公式,將等號右邊的展開。

師:很好。(將四個式子分別標上○1○2○3○4)

問題:○1、○2兩個式子由左往右是什麼變形?

○3、○4兩個式子由左往右是什麼變形?

生3:(答略)

師:剛才的○1和○2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完全平方公式,那麼將這兩個公式反過來就有:

a2+2ab+b2=(a+b)2a2-2ab+b2=(a-b)2(板書)

問題:這兩個式子由左到右的變形又是什麼呢?

生齊答:因式分解。

師:可以看出,我們已將左邊多項式寫成完全平方的形式,即將左邊的多項式分解因式了。

這兩個公式我們也將它們稱之為完全平方公式,也是我們今天來共同學習的知識(板書課題)

師:既然這兩個是公式,那麼我們以後遇到形如這種類型的多項式可以直接運用這個公式進行分解。這個公式到底有哪些特徵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思考一下,同座的或前後的同學可以討論一下。

(經過討論之後)

生4:左邊是三項,右邊是完全平方的形式。

生5:左邊有兩項能夠寫成平方和的形式。

師:説得很好,其他同學有沒有補充的?

生6:還有一項是兩個數的乘積的2倍。

師:這“兩個數的乘積”中“兩個數”是不是任意的?

生6:不是,而是剛才兩項的底數。

師:剛才三位同學都回答得不錯,每人都找出了一些特徵。再請一位同學來綜合一下。

生7:左邊的多項式要有三項,有兩項是平方和的形式,還有一項是這兩個數的積的2倍。右邊是兩個數的和或差的平方。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

1)多項式是三項式

2)有兩項都為正且能夠寫成平方的形式

3)另一項是剛才寫成平方項兩底數乘積的2倍,但這一項可以是正,也可以是負

4)等號右邊為兩平方項底數和或差的平方。

師:我們如何將符號語言轉化為文字語言呢?

生8:a、b兩個數的平方和加上a、b乘積的2倍,等於a與b的和的平方;

a、b兩個數的平方和減去a、b乘積的2倍,等於a與b的差的平方。

師:如果不用字母a、b,又怎麼表達?能否將兩句合併成一句呢?

生9:兩個數的平方和加上或減去這兩個數的乘積的2倍,等於這兩個數的和或差的平方。

師:非常好!我們以後只要遇到這種類型的多項式可以直接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方便地進行因式分解了。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經初步掌握了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有關知識,下面有幾道練習題向我們同學提出了挑戰,看你掌握知識的情況:

判斷下列各式是不是完全平方式,並説出理由。

(1)a2-4a+4

(2)2x+4x+4y2

(3)4a2+2ab+b2

(4)a2-ab+b2

(5)2x-6x-9

(6)a2+a+0.25

生10:第一題是完全平方式。有三項,其中有兩項正且能寫成平方的形式,另一項是減去這兩個數的積的2倍。

生11:第四題不是完全平方式,因為中間一項不是兩個數的乘積的2倍。

生12:第五題是完全平方式。三項,有兩項能寫成平方的形式,另一項也是兩個數的積的2倍。

師:其它同學同意他的意見嗎?有沒有補充的?

生13:這一題不是完全平方式,雖然有兩部分能寫成平方的形式,但這兩項不是平方和。

師:同意他的意見嗎?

生齊答:同意。

師:因此我們在觀察一個多項式是否符合完全平方式的特點時,不僅要找有沒有兩項能夠寫成平方的形式,同時還要看這兩項的符號是否同為正,更要看另一項是不是這兩數的積的2倍。像剛才的第2題和第4題都只滿足特徵中的一部分。

引例講解:將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2+6x+92、4x2-20x+25

問題:這兩題首先怎麼分析?

生14:將9改寫成32,6x正好是x與3的乘積的2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生15:將4x2寫成(2x)2,25寫成52,20x寫成2x2xx5x2+6x+9=x2+2xxx3+32=(x+3)24x2-20x+25=(2x)2-2x2xx5+52=(2x-5)2

(聯繫字母表達式用箭頭對應表示,加深學生印象。)

師:由剛才的例子,我們同學能否發現將因式分解為兩數的和或差的平方,如何確定是兩數的和還是兩數的差的平方呢?

生16:由符號來決定。

師:能不能具體點。

生16:由中間一項的符號決定,就是兩個數乘積2倍這項的符號決定,是正,就是兩個數的和;是負,就是兩個數的差。

師:總之,在分解完全平方式時,要根據第二項的符號來選擇運用哪一個完全平方公式。

例題1:把25x4+10x2+1分解因式。

師:這道題目能否運用以前所學的方法分解?就題目本身有什麼特點?可以怎麼分解?

生17:題目符合完全平方式的特點,可以將25x4改寫成(5x2)2,1就是12,10x2改寫成2x5x2x1。(此學生板演,過程略)

例題2:把-x2-4y2+4xy分解因式。

師:按照常規我們首先怎麼辦?

生齊答:提取負號。〔教師板書:-(x2+4y2-4xy)〕以下過程學生板演。

師:如果是這道題:4xy-x2-4y2怎麼分解呢?(教師改變剛才題型)

提示:從項的特徵進行考慮,怎樣轉化比較合理?四人小組討論。

生18:同樣還是將負號提取改變成完全平方式的形式。

師:從這裏我們可以發現,只要三項式中能改寫成平方的兩項是同號,且另一項為兩底數積的2倍,我們都能利用這個公式分解,若這兩項同為正則可直接分解,若同為負則先提取負號再分解。

練習題:課本p21練習:第1題,學生板演,教師講解,學生板演的同時,教師提示注意點、多項式的特徵;第2題,學生口答。

例題3:把3ax2+6axy+3ay2分解因式。

師:先觀察,再選擇適當的方法。(學生板演,教師點評)

練習:課本p22第3題分兩組學生板演,教師評講、適當提示注意點。

師:這一堂課我們一起研究了完全平方式的有關知識,同學們先自查一下自己的收穫,然後請同學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小聲討論)

生甲:我學到了如何將完全平方式分解因式,遇到三項式中有兩項符號相同且能化成平方的形式,另一項為這兩個數的積的2倍的形式,如果能化成平方項是負的,首先將負號提取再分解。第二項是正的就是兩數的和的平方,第二項是負的就是兩數差的平方。

生乙:有公因式可提取的先提取公因式,然後再分解,同時根據第二項的符號來選用合適的公式。

教師佈置課堂作業:課本p23習題8.2A組4~5偶數題

課外作業:課本p23習題8.2A組4~5奇數題

下課!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 篇12

對教學過程中各種結構形成的優化制控與調節,則是大面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作為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教師,應特別注重以下幾點。

一、激發動機,從具體的感性認識入手,積極促進學生的思維

動機是直接推動人進行活動的內部動因和動力,心理學家布魯納把“動機原則”作為一個重要教學原則,認為教學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兒童是有個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作先決條件。興趣可以產生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之一,有了興趣,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從新舊知識的聯繫入手,積極發展學生思維

在數學基礎知識教學中,應加強形成概念、法則、定律等過程的教學,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然而,這方面的教學比較抽象,加之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缺乏,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學習時比較吃力。學生學習抽象的知識,是在多次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產生飛躍,感知認識是學生理解知識的基礎,直觀是數學抽象思維的途徑和信息來源。我在教學時,注意由直觀到抽象,逐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的能力。在教學“角”這部分知識時,為了使學生獲得關於角的正確概念,我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和模型。如,教學圓柱的側面積時,讓學生把紙筒沿豎向剪開,展示出長方形,學生通過直觀操作,很快推導出圓柱側面積計算公式。數學知識具有嚴密的邏輯系統。就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説,某些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新知識又是舊知識的引伸和發展,學生的認識活動也總是以已有的舊知識和經驗為前提。我每教一點新知識都儘可能複習有關的舊知識,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來搭橋鋪路,引導學生運用知識遷移規律,在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如在教加減法各部分的關係時,我先複習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稱,然後引導學生從35+25=60中得出:60-25=35;60-35=25。通過比較,可以看出後兩算式的得數實際上分別是前一個算式中的加數,通過觀察、比較,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求加數的公式: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這樣引導學生通過温故知新,將新知識納入原來的知識系統中,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三、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維

小學生的獨立性較差,他們不善於組織自己的思維活動,往往是看到什麼就想到什麼。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示範、引導、指導,潛移默化地使學生獲得一些思維的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問題,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激發思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思維能力只有在思維的活躍狀態中,才能得到有效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材重點和學生的實際提出深淺適度,具有思考性的問題,這樣就將每位學生的思維活動都激活起來,通過正確的思維方法,掌握新學習的知識。

(一)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數學課堂教學,要讓學生能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提出思維要求,而且要留有一定的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在教學中,讓學生先想一想再去做。使學生言語與行動逐步起着自覺調控作用,促進思維的“內化”,從而發展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二)精心設計,引導學生思維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在操作學具時,要把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結合起來,也就是從“外化”到“內化”,在操作中使“操作”與“思維”緊密結合,從而發展學生的內部言語,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進行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的教學中,可以安排三個層次的操作,即三個層次的思維訓練。第一層,操作後問: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分別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麼關係?為教學公式中“除以2”奠定基礎;第二層,讓學生抽象出“任何三角形的面積都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第三層,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別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的關係。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自己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講出是如何推導的,公式中“底x高”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除以2。這樣引導學生緊扣操作活動中的“想一想”進行獨立思考,不僅發展了內部語言,而且使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得到了較好的訓練和培養。

四、訓練主體思維,優化思維品質

數學既能鍛鍊人的形象思維能力,又能鍛鍊人的邏輯思維能力。為此,教師應重視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揭示數學問題的實質,幫助學生提高思維的凝練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先對問題作整體分析,構建數學思維模型,再由表及裏,揭示問題的實質。當問題趨於解決後,由此及彼,系統地研究相關的問題,做到解決一題就可解一類題,即觸類旁通。以對應用題的訓練為例,教師要善於從橫向、縱向、逆向、系統等多層次、多方向上進行演變、擴展、加深,才能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密度和容量。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既不增加學生負擔,又能提高教學質量之目的。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必須做到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突出,教學方法合理,教學效果才能得以保證。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學情分析: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並能靈活運用長方形面積計算和平行四邊形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將為後面學習梯形、三角形、圓的面積及立體圖形的面積奠定基礎,因此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知識與技能:

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通過剪、移、補等活動,讓學生主動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及積極參與、團結合作、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和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準備:

師:多媒體,平行四邊形。

生:剪刀、三角板、平行四邊形紙片、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談話:同學們,你們來猜一猜,今天我們要學習什麼知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你怎麼知道?(黑板上寫着)你真是個善於觀察的孩子。(師板書)大家齊讀課題。

二、自學互學,探究新知。

(一)引出數學思想方法,激起學生探索的興趣。

1、師:同學們,我們之前學會計算哪些圖形的面積?(長方形,正方形)我們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將要學習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都是數學家們動手實驗得來的,今天,你們想不想像數學家一樣,自已動手實驗,找到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想)研究是要講究方法的,今天的研究,我們將要用到什麼數學思想方法呢?大家能猜到嗎?

2、師:下面請大家做一道練習。求出下面圖形的面積。誰能勇敢地把自己的答案説出來?(生答: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乘寬,9x5=45m2)

師:利用公式計算面積非常地快。(師根據學生説的板書長方形面積公式,並貼一個長方形的圖)

師:那第二個圖形呢,誰能用xxxx捷的方法算出它的面積?(生:把中間的圖形移到下面,轉化成一個長方形,然後再計算面積,10x6=60m2)

師:還有別的移法嗎?(師課件演示另一種移法)看一看,這樣移,可以嗎?

3、師:剛才這位同學非常機靈的把原來的組合圖形,轉化成了我們學過的長方形,再計算面積。其實這就是數學家們常用的一種思想方法,猜一猜是什麼?(轉化)你們同意她的想法嗎?(同意)我們數學家呀,就是把這種方法叫做轉化。(師板書:轉化)

師:轉化就是把未知的變成已知的,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用轉化的數學思想,研究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師:怎樣用轉化的數學思想,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呢?請同學們拿出三角板,鉛筆,剪刀,根據屏幕上的提示,用轉化的數學思想,把準備好的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

(二)動手操作,深入探究。

1、學生自已動作操作,並與同桌交流,師巡視。(時間:4分鐘)

2、師:老師把你們的作品拍成圖片,看,你們能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什麼圖形(長方形)你們真會思考,動手能力也強,有數學家的風采。老師不知道怎麼剪,我想請同學們來教教老師。其它同學在下面監督,有問題隨時提出。

(生:先畫出平行四邊形的高,再沿着高剪,向右平移,變成我們學過的長方形。)

師:跟他們的方法一樣的,舉手。(生舉)真棒。同學們成功的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長方形,掌聲鼓勵鼓勵自己。

3、課件演示強調剪拼要注意的事項。

師:昨天,老師也剪幾個平行四邊形,看一看。行不行?大家一起説?(不行)為什麼?(因為這樣剪,就變不成我們學過的圖形了)對,所以,我們一定要沿高剪,這樣才能拼成我們學過的長方形。

師:那老師這就去剪拼。這樣剪行不行?(不行)為什麼?(這樣剪,面積就變了)你同意嗎?你能再説説嗎?轉化時,我們不能改變原來面積的大小,面積變了,求出的還是原來圖形的面積嗎?(不是)

師:我們把剛才操作的過程通過電腦再演示一次。(電腦演示剪的各種方法。)有些同學還有別的方法以,我們一塊來看看圖片。

4、找到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聯繫。

師:通過我們自己動手操作,把平行四邊形形轉化成了長方形,我們能不能發現它們之間的等量關係,找到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呢?請同學們根據屏幕上的問題,小組內互相交流,找到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計算方法。

生彙報,師電腦展示

師:你們找到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了嗎?(找到了)請你們大聲地告訴現場的老師(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x高)為什麼是底乘高?(因為長方形的長等於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等於平行四邊形的高)説得真完整,把掌聲送給他。

師:用S表示面積,a表示底,h表示高,你能不能用字母表示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s=ah)

(三)總結

師:今天,我們五(4)的同學,用轉化的數學思想,通過畫、剪、拼的等方法,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板書:推導)恭喜你們,個個都是小小數學家了。

趕緊用xx烈的掌聲送給自己。

(四)數方格,驗證公式

1、數方格

師:以前我們用數方格的方法找到了長方形面積,其實,我們同樣可以用數方格的方法,找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看着屏幕上的,我們一塊來數一數。

師:再一次觀察表格中的數據,我們同樣找到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而且也再一次驗證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於(底乘以高)。

2、師:通過公式觀察,如果我們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要知道哪兩個條件?(底和高)誰的底和高?老師的答案中比你的多了兩個字,為什麼得強調是對應的?比如這一個平行四邊形,7cm對應的高是(6cm),5cm對應的高是(8.4cm)。

三、練習鞏固,大顯身手。

師:下面,就用我們的研究成果,去解決問題。

四、總結昇華

1、今天你學到了什麼?

2、師:看來同學們的收穫還真不少!不但學會了知識,而且還掌握了一種方法—轉化。通過轉化,我們可以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從而解決新問題。這種數學思想方法非常重要,在我們的數學學習中會經常用到它。希望同學們以後能運用這種方法去解決更多的難題。好,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裏。下課。

五、板書設計。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轉化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x高長方形的面積=長x寬,s=ah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 篇14

活動準備:

1、教具:大象5只、香蕉5根、小狗4只,骨頭4根,小貓3只,小魚3條,青蛙5只,荷花5朵,標記圖一張。

2、學具:幼兒用書33、34頁。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1)依樣接放,交替排序。

出示標記圖和4只交替排序的大象和小狗,引導幼兒觀察大象和小狗的排列規律,説説:圖上有什麼?它們是怎樣排隊的?

出示2只大象和2只小狗,引導幼兒幫它們排隊,請個別幼兒來操作,邊排邊説:一隻大象排在小狗的後面,一隻小狗排在大象的後面……最後,從前往後説一説:它們是怎樣排隊的?

(2)對應匹配食物。

出示香蕉和骨頭圖片,讓幼兒看圖説説:這裏有什麼?誰來把它們送給大象和小狗,邊送邊説:xx,我送你一根什麼

請個別幼兒在黑板上操作,學習正確運用量詞。

2、操作活動。

(1)、第一、二、三組。

排序匹配活動。

觀察標記圖上的動物,學習依樣接着擺放動物,再對應匹配食物,鼓勵幼兒邊操作邊説。

(2)、第四、五、六組。

依樣排序。

觀察標記圖上的圖片,請你依樣排列。

觀察實物數量,畫出相應數量的短線或小圈,記錄實物數量。

3、活動評價。

4、展示幼兒活動材料,請幼兒説説他市怎樣排卡片的,體驗有規律的序列。

數學課堂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選擇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標準分類的多樣性。

(2)採取小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互相學習、合作交流能力。

2.情感目標:

(1)採用小組之間互評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判斷力和審美觀。

(2)讓學生體會到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分類,處處有數學,並養成有條有理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難點:

能選擇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學具準備:

各種水果卡片(每組9張),各種鉛筆(每組各8支)。

教具準備:

各種文具盒、各種玩具、各類書、若干個瓶子。

教學策略選擇:

分類思想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它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事物進行有序劃分和組織的過程。教材按由易到難的順序,分別安排了單一標準的分類和不同標準的分類兩部分內容。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我認為學生對單一標準分類生活中接觸的較多,不必教學一課時,可把這兩部分內容合併為一節課來上,重點放在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這塊內容上。同時,我認為學生分類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是兒童能夠自己提出分類依據。因此,教學時不能僅僅停留在讓孩子怎麼分,孩子就怎麼分的幼兒分類水平上,而應重點觀察兒童能否獨立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不同的分類,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根據這一要求,我從學生熟悉的事物中取材,讓學生能較快的從事物的大小、形狀等方面提出不同的標準。有助於學生從多個角度中提出不同的標準,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用他的稚嫩的眼光去劃分世界。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學習單一分類)

1.【設計意圖:學生6人一組,教師在上課前兩分鐘在講台上倒出各種雜物(瓶子、文具盒、玩具、書各若干件),讓學生感受到教室講台的雜亂,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揭示課題。】

2.引出分類的必要性。

師:同學們,你看現在在我們的講台上堆放了許多東西,你們瞧都有什麼呀?(學生回答。)

師:這些東西放在這裏,好不好?為什麼?(生:亂七八糟、不舒服等。)

師:那你説該怎麼辦好呢?(生:把東西分類堆放好;文具一類、玩具一類、書一類、瓶子一類。)

師:誰願意上來把這堆東西分類擺放好?(請四位學生上來整理。)

師:現在的講台與剛才的講台比有什麼不同?(生:舒服了,整齊了、美觀了。)

師:是呀,這樣一分,看過去就非常得整齊。剛才,我們把一大堆的雜物按照同一類物品為標準對他們進行了分類。其實我們還可以給同一類物品進行分類,比如説這堆瓶子,我們還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板書課題:分類)

二、主動探索,實踐操作(學習不同標準分類)

1.【設計意圖:預先把第39頁的“做一做”進行了改編,並用彩色卡紙做成水果卡片。把原來同一形狀都是同一底色的(如三角形都是綠色的),改為同一形狀,底色卻不同的(如三角形有綠色、紅色和黃色,另兩種形狀也各有三種顏色)。並把製作的9張卡片放在1個大信封裏,讓6人小組的小組長保管。活動中,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把水果卡片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多次分類,從而使分類過程不斷地細化,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同一類物品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然後再通過分鉛筆,讓學生進一步鞏固不同標準分類的方法。】

2.動手分水果卡片,初步體會到不同標準分類。

師:現在請組長拿出(1)號信封,倒在桌面上,看看是什麼呀?(學生倒時,請上來整理的四位學生把講台上的物品裝進袋子。)

(生看好後,答:水果卡片。)

師:現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來把這些水果卡片來分一分,分類前我先提幾點要求:

(1)分類前,每位同學先自己獨立思考一下想好你將怎樣分,是按什麼分的?想好後再小組動手交流。

(2)當一個同學在發表他的想法時,其他同學要靜靜地聽,等他講完後再講講自己的想法或對他的話進行補充。

(3)分好後,你們小組也可以商量一下,如果上來給大家彙報,誰做介紹員,誰配合拿卡片。

聽口令開始操作,教師巡視。等學生操作完後,請學生彙報。

師:哪個小組願意先來彙報?

(請一組學生上來彙報,教師指導:按什麼分,分了幾堆。)

師:下面哪個小組也是這樣分的?(請不同分法的小組繼續上來彙報。)

(出現的分類標準有:按顏色分,按形狀分,按水果種類分,後來學生又指出可按水果有沒有葉子分,卡片有沒有角分,水果有沒有柄分等多種分類方法是我課前所沒預料到的,所以這個環節由於學生的出色表現上得很精彩。)

師:同樣是這9張卡片,我們剛才按照形狀、顏色、種類等多種方法來進行了分類,得出了許多不同的結果。現在我們再動手把自己小組沒分過的方法再來分一分。

師小結:經過大家的合作交流,你有沒有發現原來同一類物品分類時,按照不同的標準去分,可以得出不同的分類結果。

3.再次實踐,鞏固不同標準分類的方法。

師:現在我們再來動手分一分,請大家把(2)號信封倒出來,現在大家的桌面上有很多鉛筆對嗎?請繼續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來按照不同的標準分一分,比一比哪個小組的方法多?(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學生操作完後,教師統計分的方法有幾種?請分的方法最多的小組上來彙報,彙報前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仔細看,看看他們分的是否合理。如有什麼疑問可以舉手向他們小組提問。(學生彙報,教師根據教學中出現的情況進行靈活操作。)

4.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分類,我們又一次體會到了分類結果在不同標準下是多種多樣的,而且是各有用途的。

三、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處處有分類

師: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處處接觸到分類,你想一想,你在什麼地方看過或接觸過分類?(學生自己彙報,教師適當追問:是按什麼分,有什麼好處。)

四、活動,充分利用教室資源,讓學生把全班同學按不同的標準把人進行分類,以達到鞏固的目的。

師:是呀,生活中處處有分類,最後,請同學們利用今天學到的本領來把我們一(4)班全班同學分分類,好嗎?(學生自由分類,分完後彙報交流,交流過程中,可請其餘學生按彙報學生要求進行配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rdp4q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