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弟子規》教學設計(通用5篇)

《弟子規》教學設計(通用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弟子規》教學設計(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弟子規》教學設計(通用5篇)

《弟子規》教學設計1

一、教學內容: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二、教材分析:

此部分是“入則孝,出則悌”中的兩句話。從和長輩交談聲音低和見長輩要快步向前兩個方面培養學生行為習慣的。這些內容都和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實際,聯繫生活,對這些內容加深理解,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禮儀習慣。

三、教學目標:

1、瞭解《弟子規》一書的作者及內容;

2、結合生活實際,複習《弟子規》中的“總敍”;

3、能夠誦讀,能夠明理,能夠指導日常行為;

4、在學習過程中,提煉學法:讀總敍——温舊知——學新文——習禮儀——練筆力

四、教學過程:

(出示課件:音樂響起)

(一)、師生禮儀展示,營造國學氛圍,心平氣和學國學(緩慢,國學味道)

師:上課 生:起立、鞠躬

師:請(還禮)

師:同學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

生: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事開太平,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二)、複習原作《弟子規》總敍

師:同學們,我們學習《弟子規》有一段時間了。《弟子規》的作者是清朝的李毓秀。全文分為五個部分。我們已經學習了“一、總敍”“二、入則孝出則弟”。首先,讓我們來讀總敍。(板書:讀總敍)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三)、複習“入則孝出則悌”的內容

1、孔子説:温故而知新,接下來,我們複習“入則孝出則悌”。

師:“入則孝出則弟”教育我們如何對待父母兄長。古人可孝敬父母了,有王祥卧冰求鯉、黃香温席的故事。今天,請小朋友再聽一個賢孝故事:古代的時候有個皇帝叫漢文帝,他對待母親可孝敬了。母親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母親所服的湯藥,他都要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這個故事在《弟子規》中是怎麼説的呢?(板書:温舊知)

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2、教師:古人對待父母是如此孝順,當父母教導我們、責備我們的時候,《弟子規》又告訴我們可以怎麼做呢?老師從你們的小眼睛裏看到了答案。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師生分角色讀:讓我們演讀一遍,老師讀父母,你們讀小朋友。

(四)、引入新知,多種方式誦讀

1、師:《弟子規》讓我們懂得了不少禮儀之道。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新知識

(板書:學新文)

2、出示:《弟子規》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師:先請同學們跟着老師讀一遍。(老師示範讀,學生跟讀。)

學生自己指着書本讀一遍。不認識的字可以拼讀拼音。

(同學們邊讀邊指,讀到哪就指到哪,看誰讀得好,指得準)

(五)、理解含義(從和長輩交談聲音要低和見長輩要快步向前兩個面)

(六)、小結

在長輩面前講話,聲音要低,但回答的音量大小讓人聽不清楚,也是不恰當的,和顏悦色、柔和清楚最好。這是提醒我們時時要注意別人的感受。如果發覺孩子有哪些過失及表現不妥的地方,當下就要指導他們如何做才是最好的。

有事要到長輩面前,應快步向前,等到告退時,必須稍慢一些才合乎禮節。當長輩問話時,應專注聆聽,眼睛不可東張西望、左顧右盼。如果與人相處都能遵守這些基本的禮節,回饋給我們的就是所有人都願意幫助你、喜歡你。

(七)、板書設計

聲:指説話聲。 聞:聽到。

趨:快步向前。 視:視線。

《弟子規》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弟子規》中“孝”的含義,並能結合自身的情況加以體會,並對自己今後的生活形成指導。

2、通過朗讀國學經典《弟子規》,感悟從古至今的真理,體會做人的道理。

3、通過情感教育,讓學生知道尊重自己的父母,熱愛人生,懂得為人子女的本分。

4、在國學經典的誦讀中,培養學生悠長氣息呼吸法,使學生心靈平和,在音樂中淨化心靈,感受中國國學經典作品的美感。

教學重點:

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弟子規》中“孝”的含義,並能結合自身的情況加以體會,並對自己今後的生活形成指導。

教學難點:

在國學經典的誦讀中,培養學生悠長氣息呼吸法,使學生心靈平和,在音樂中淨化心靈,感受中國國學經典作品的美感。

教學過程:

課前放音樂

互相敬禮 (塑造國學氛圍)

一 、複習

師:孩子們,開學以來,我們學習了不少國學經典。上節課我們有學習了《弟子規》的總論部分。還能背一背嗎?

學生拍手背誦《弟子規》的總論部分。(拍出節奏和韻律)

二 、導入:

師:今天,就讓我們繼續學習,一起進入《弟子規》的第一篇--“入則孝”。聽,聖人孔子對我們説了些什麼?

課件播放《弟子規》的第一篇--“入則孝”(動畫版)

三、學習《弟子規》的第一篇--“入則孝”

1、通讀

師:你能自己試着讀一讀這段話嗎?注意要有停頓。

經文: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温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悦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藥先嚐 晝夜侍 不離牀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學生自行通讀經文。(教師巡視指導)

小組互讀,糾正字音,不認識的字要藉助拼音

師:從這一篇的題目中,你覺得,孔子想告訴我們些什麼嗎?(生:要孝敬父母)

師:剛才大家讀得真不錯,下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比一比讀的美而平和。(教師與同學一起來讀)

師:大家讀得真棒!可是,僅僅通過讀,很多同學都難以理解經文的'含義,沒關係,讓我們先來看一個小故事吧。

2、《漢文帝嘗藥》

課件出示:動畫“漢文帝嘗藥的故事”

師:看了這個小故事,你有什麼感想?

(生1:漢文帝真孝順。生2:漢文帝愛自己的母親)

師:大家説得都不錯,你能在弟子規中找到描述這個故事的原文嗎? 生:親有疾 藥先嚐 晝夜侍 不離牀 評價:有感情讀,體會意思 指名1-2人讀,再齊讀。

師: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吧!

師:當父母生病了,我們就要晝夜侍奉,不離開牀邊。如果父母去世了呢?

生: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師:我們齊讀這一部分。

課件出示:親有疾 藥先嚐 晝夜侍 不離牀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3、《黃香温席》

課件出示:動畫《黃香温席》的故事。

師:看了這個小故事,你有什麼感想?

(生1:黃香真孝順。生2:黃香用自己的體温來為父母温席,都不怕自己生病)

師:大家説得都不錯,弟子規中的那段話就是説這個小故事呢?

生:冬則温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齊讀)

4、身邊的故事 找找誰的錯。

看了這麼多古代小故事,我們也來看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吧!

(1) 課件出示圖片:一、父母叫小明,他不但不答應也不按父母的要求做。 ( 討論:小明做的對嗎?為什麼?你能用弟子規中的話幫助、告誡他嗎?) 生答: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2)、父親晝夜打麻將,小明與他大吵大鬧。

(討論:這次小明做的對嗎?為什麼?你能用弟子規中的話幫助、告誡他嗎?)

生答: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悦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四、小組討論

小明看到同學的貼畫很漂亮,就趁人不注意裝到自己的書包裏,討論:這次小明做的對嗎?為什麼?你能用弟子規中的話幫助、告誡他嗎? 生答: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評價:你們不僅讀得好,理解了(入則孝)它的意思,還能運用了。

五、想一想:

師: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可真不少阿,同學們,我們孝順自己的父母是應該的,因為父母養育我們非常的不容易,不信,你看……

師:你有什麼要對自己媽媽説的話嗎?老師可以幫你錄下來,你也可以用自己今後的行動來回報自己的父母。正所謂: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六、鞏固

師:孩子們,你們想不想唱一唱《弟子規》呢?那就讓我們隨着音樂一起唱一唱吧!

播放音樂。

《弟子規》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把孝心的觀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

2、教育小朋友孝敬父母要從小事做起。不但孝,關鍵是順。

3、培養小朋友的感恩之心。

教學重點:

1、關鍵在落實上。一定要結合生活實際。

2、讓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教學內容:

《弟子規》入則孝

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 父母責須順承

教學時數:一課時

一、複習導入:

讓小朋友複習上堂課的內容:弟子規——總序。齊聲背誦。

師:大家背得太棒了,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歡,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弟子規》

二、學習、理解內容:

1、師:“誰能來讀一讀今天學習的內容?”

A、請2名學生讀

B、生評議

2、師:“理解有利於更好的朗讀和背誦,我們來學習一下這幾句話的意思。” 入則孝——過去古人非常講究孝道。晚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長輩的房間向長輩“請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 應勿緩——父母呼喚我們,聽到就應該馬上答應,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現出一種無理的態度,或者有牴觸情緒,自己不高興就不應聲。比如;你正在看一個好看的電視,或者玩得正開心,父母叫你出來吃飯,你不答應。或者答應了半天還是不動。

父母命 行勿懶——父母讓我們去做事,應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懶。或者高興做就做,不高興做就不做。還有的小朋友和家長講條件,我做了你給我什麼獎勵?這都是不對的!

父母教 須敬聽——父母在教育我們的時候,應該懷着恭敬的心去傾聽。不要漫不經心,願意聽就聽,不願聽就不聽。否則,就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

父母責 須順承——小朋友有時做錯了事,家長會批評責備我們。我們要趕快承認自己的錯誤,虛心接受,不要讓家長生氣。有的時候,家長誤解了孩子,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長沒搞清楚就責備你。作為晚輩,也不要急於辯解,等父母平靜了你再解釋。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順。

三、結合生活實例講解:

1、生活中有很多實例,父母呼喚我們;父母讓我們幫忙做事;你是怎樣做的?

2、請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夠?

3、常常見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開心。父母讓其幫助做一點家務,他馬上説我還要寫作業呢!找藉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評我們的時候,小朋友還嫌家長羅嗦,不高興聽批評。明明是自己做錯了事,還滿不在乎。故意惹父母生氣。這樣對嗎? 小結:父母撫養我們花費了很多辛苦,從小把我們養大,我們要用心去體會,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能掛在嘴上,一句爸爸媽媽我愛你,是遠遠不夠的!要落實到行動上,就要從生活小事做起。

四、舉例説明:

母雞孵小雞的時候,母雞身體下邊放一堆雞蛋,它天天趴在這堆雞蛋上,用自己身體的熱量,去温暖這些蛋。雞蛋吸收了母雞的血汗,慢慢變成了小雞。母親撫育我們的時候,也象撫育小雞一樣,非常艱辛。小的時候要餵奶、餵飯,換尿布,有病時揹着你去醫院,半夜起來喂藥。風裏雨裏天天接送你去幼兒園。上學時為你拿書包,為你撐雨傘。做好了飯菜等着你回來吃。父母總是把最好吃的東西留着給你,可是我們的小朋友是否也能把最愛吃的飯菜留着給父母吃呢?不要以為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我們要對父母有感恩之心,有報答之願!有的小朋友説等我長大了有工作了就去撫養他們。世人説:“什麼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讓我們從今天就開始孝敬自己的父母。為他們做一點事。

1、提問:你的父母最喜歡吃什麼?幹什麼?請小朋友回答!

2、不知道的小朋友回家問自己的父母,喜歡吃什麼,幹什麼?

3、我們能從哪些方面關心自己的父母?

五、家庭作業:

今天回家吃飯時為母親盛一碗飯,或者為父親倒一杯水。幫助家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擺放碗筷、洗碗、擦桌子、掃地、倒垃圾。洗衣服、晾衣服、打掃房間。澆花、買菜、學做飯。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腳水。可以根據情況任選一樣來做。

《弟子規》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複習《弟子規》中的“入則孝出則悌”;

2、學習“謹而信”中的四句話,能夠誦讀,能夠明理,能夠指導日常行為;

3、將課堂延伸到早讀,延伸到課外。

教學過程:

一、複習闖關

教師:同學們,我們學習《弟子規》有一段時間了。我們打算分成兩組,採用競賽闖關形式複習一下前面學習的內容。

1、第一關:我會背。

2、第二關:接龍輪背。

2、第三關:快速搶答

A、做人要有愛心,應該多親近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精力有餘,時間充足,應該多讀書學習。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B、古代的時候有個皇帝叫漢文帝,他對待母親可孝敬了。母親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母親所服的湯藥,他都要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這個故事在《弟子規》中是怎麼説的呢?

C、古人對待父母是如此孝順,當父母教導我們、責備我們的時候,《弟子規》又告訴我們可以怎麼做呢?相應的《弟子規》中的語句是:

D、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暖和,夏天要讓他們涼爽;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請安,晚上要伺候他們睡下。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E、把財物看輕了,相互之間的怨恨從哪裏產生呢?説話互相忍讓,憤恨自然就消除了。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F、對待長輩要懂得禮貌,吃飯時要讓長輩先動筷;落座時要讓長輩先入座,而走路時也要讓長輩在前,晚輩在後。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G、遇到長輩時,騎着馬就要下馬,坐着車就要下車;長輩走過去時,要在原地待上一會兒,待長輩走出百步後才可以離開。相應的《弟子規》的語句:

二、引入新知,多種方式誦讀

1、教師:《弟子規》與我們平時的生活禮儀有緊密的聯繫。今天我們要用弟子規來習禮儀(板書:習禮儀)。

2、創設情境:大家一定看過《喜羊羊與灰太狼》,你知道哪些人物呢?(指生答)你最喜歡誰呢?(生答)今天,就讓我們結合《弟子規》給喜羊羊評評星級吧。

3、惜時方面:

(1)教師描述:清晨,鳥兒唱着歌兒,空氣多麼清新,陽光多麼温暖,新的一天開始了,喜羊羊早早地起牀在誦讀《弟子規》了,可懶羊羊還在睡懶覺,他這樣做對嗎?那應該怎樣做呢?(出示懶羊羊睡懶覺的圖)用《弟子規》中的

話就是:出示“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師範讀)

師生對讀,指名對讀。

教師:是啊,一日之計在於晨,一生之計在於勤。古代的時候,有不少關於珍惜時光的故事(列舉:聞雞起舞等2個故事,出示視頻)

教師:同學們要珍惜時光,切莫“老大徒傷悲”。

出示珍惜時間的名言。

4、着裝方面:

(1)教師:吃完早飯,喜羊羊穿戴整潔,揹着書包出發了,看他多精神。路上遇到了衣冠不整的“邋遢大王”,你們喜歡和誰做朋友呢?(指名説)

(2)教師:是啊,《弟子規》中也説:

出示:“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教師:這裏四個字特別難讀,請個別學生來讀,齊讀。

教師:你能和平時生活中的物品連連線嗎?

教師:是啊,大家一定要注重服裝外貌的整齊清潔,戴帽子要端正,衣服釦子要扣好,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繫緊。這樣的學生人見人愛。

《弟子規》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凡出言、切戒之”的意思;

2、讓學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説話最要緊的是要誠實講信用;説謊話,説胡話,妄言取巧,都是不可以的。刻薄挖苦的話,下流骯髒的話,都不要講;粗俗的小市民習氣,千萬要戒掉。

3、通過學習其中的道理來指導學生的言行。

教學重難點:

通過誦讀,讓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從而指導自己的言行。

教學準備:

課件(動畫短片、PPT)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今天,老師想請小朋友們給我們展示一下你們會被的《弟子規》。

2、我們學了《弟子規》的前三篇內容後,誰能説説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3、今天我們將接着學習《弟子規》新的內容——信。(板書課題)

(出示課件:先從“信”字上解釋信:人無信不立,人説話要講信用。)

二、學一學:

今天我們先學習以下部分,課件出示: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話説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刻薄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三、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一)故事一:《放羊的孩子》

提問:1、放羊的孩子做了什麼?(撒謊、騙人)

2、他為什麼要那樣做?(打發無聊、好玩)

3、結果怎樣?(大家都不再相信他,狼把他和羊吃掉了)

小結: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二)故事二:《多嘴的同學》

(舉例班上的一些同學,每天話多,不照事實説話,妄言巧語,令人生厭。)

提問:1這些同學是誰?(??)

2他們做得對不對?(不對)

小結:話説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三)故事三:《起得最早的兔子》;

提問:

1、母雞大嬸的店鋪裏賣的是什麼?小動物們為什麼來這裏買東西?

2、白眼圈、白毛毛、灰毛毛、斑點點哪隻兔子來得最早?

3、小兔子們知道了一個怎樣的祕密?

4、小兔子們是怎麼説母雞大嬸的呢?

5、想一想母雞大嬸的店鋪最後會怎樣?為什麼?

小結:奸巧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四、理解句意:

1、出示句子“凡出言、切戒之”;

2、教師示範朗誦,學生跟讀;

3、理解句子:開口説話,誠信為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隨便説出口;話多不如話少 ,説話實事求是,不要妄言取巧;刻薄挖苦的話,下流骯髒的話,都不要講;粗俗的小市民習氣,千萬要戒掉。

五、討論:

學習了今天的內容,那我們生活中應該怎樣去做呢?

標籤: 弟子規 教學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qz0kz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