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六年級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模板

六年級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模板

【教案背景】

六年級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模板

因為要參加學校舉辦的一年一度的“教師素養大賽”,所以我精心準備了“圓的認識”這一節課。對於長期擔任畢業班教學的我來説,“圓的認識”這一課的內容我已經耳熟能詳。對於大多數數學教師來説,“圓的認識”這一課也是聽過多次的了。此次執教,我的特色是什麼?這一直是我苦苦思索的問題。“減負增效”要求我們要不斷地打造“高效課堂”。於是,“迴歸本質數學課堂,營造高效數學課堂”成了我設計本節課的出發點。

【教材簡析】

圓是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領域裏最後教學的一個平面圖形,也是教學的惟一一個曲線圖形。學生對平面上常見的直線圖形的認識經驗將有助於學生對曲線圖形的認識,這也是學生對平面圖形認知結構的一次重要拓展。通過“圓”的教學,本單元在教學圓的基礎知識的同時,還通過化曲為直、等積變形這些方法與手段,進一步發展轉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包括人教版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56-58頁的內容。教學中採用由表及裏、逐步深入,來體驗圓的特徵。例1通過説圓、畫圓、感受圓與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的不同之處。教材裏沒有直接指出圓是曲線圖形,把機會留給學生體驗和交流。這樣,學生在直觀認識圓的基礎上深入了一步。例2通過用圓規畫、用尺量來教學圓心、半徑、直徑,使學生能更準確地把握圓心、半徑、直徑的概念。引導學生通過畫、量、折等活動,深入體驗圓的特徵。最後教學圓的畫法

【教學方法】

1.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入數學課堂。

數學課,是學生思維訓練的主陣地。在課的開始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帶着問題走入課堂,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慾望,更能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明確,做到學有所向。

2.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獲取成功體驗。

《新課程標準》提倡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新知。本節課的主體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畫一畫、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等操作活動,主動探究新知。學生既感受了活動的快樂,又成功獲取新知。

3.隨堂反饋,打造高效課堂。

“減負增效”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的數學課堂,既要能帶給學生學習的快樂,又要通過各種方式使學生在快樂中完成學習目標。新知教學之後的“闖關練習”,會引導學生在闖關中完成“雙基”的達標檢測,最終實現高效課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方面: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瞭解圓各部分的名稱,理解同一個圓內直徑長度與半徑的關係;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步驟和方法,學會畫圓。

過程與方法方面:通過憑藉圓形物體畫出圓,然後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發現圓的特徵;再通過測量和比較,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圓裏半徑和直徑之

d間的關係,得出d=2r與 r=的字母公式;最後教學畫圓的步驟,培養學生作2

圖的技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通過直觀操作,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進

行辯證唯物主義觀念的啟蒙教育;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活動,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發展空間觀念;結合具體的情境,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教學重點] 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徵;理解直徑和半徑的關係;會用圓規畫圓。

[教學難點] 理解直徑和半徑的關係,會用圓規畫圓。

[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圓規、直尺、圓形紙片。

(學生)用來畫圓的物體、圓規、彩筆、直尺、剪刀。

[教學過程]

一、創境感知,揭示課題,提出學習目標

1.欣賞引課。

談話:今天,老師將要和同學們深入研究我們已經認識的一個平面圖形。它在我們的生活中大量存在,請欣賞—(播放課件)

師:猜到我們要研究的是哪個平面圖形了嗎?

師:它就是—(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2.揭示學習目標。

師:有人説,因為有了圓,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美妙而神奇。其實,生活中有的物體從古到今都只是選用了圓的造型,譬如車輪。所以,我們今天的學習任務就是—(課件出示學習目標:通過學習,能夠應用數學知識解釋“車輪為什麼是圓的?車軸應該裝在哪兒?”)下面我們就帶着問題走進今天的課堂吧!

(設計意圖:圓形對於學生而言並不陌生,圓形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此環節設計意在通過欣賞,引領學生初步感知圓形帶給人們的美的心裏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慾望。學習目標的提出,為學生學習指明瞭方向。)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探究圓的特徵。

1.感知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

(1)藉助圓形物體畫圓、剪圓。(若時間緊迫,此環節中畫圓和剪圓可以放在課前,課上彙報方法即可。)

師:課前,請同學們找了一些有圓形的物體,你能借助這些物體在紙上畫一個圓嗎?

學生畫一畫。

師:誰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剛才畫圓的方法?

2-3名學生彙報。

師:剛才我們藉助手中的物體,用描、印或摹的方法畫出了不同的圓,真棒!為了研究的需要,請大家把自己剛才畫的圓剪下來,好嗎?請一定要注意用剪刀的安全。

學生剪一剪。

(2)小結。

師:同學們的動作還真利索。在畫和剪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圓形和以前認識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有什麼不同?

師:不錯,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

(設計意圖:圓形不同於長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它是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新課標提倡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本環節中的“畫一畫”、“剪一剪”可以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自我感悟“圓是一種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相對

於以往的“觀察比較”,學生體驗後的理解會更深刻。)

2.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1)折一折,認識圓心。

師:簡單的“畫一畫、剪一剪”,都能讓我們有如此了不起的發現。老師相信通過大家的努力一定能收穫更多。有信心嗎?

師: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折一折吧!不過要按照老師的要求來折,行嗎?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折的要求:把手中的圓對摺、打開,再換個方向對摺、再打開,反覆折幾次,看看會有什麼發現。)

學生齊讀要求,請一生説説自己的理解後,全體學生動手摺。

交流學生的發現。

預設:生:我發現這些摺痕都交於一點。

師:觀察得真仔細,我們把“摺痕相交於圓中心的一點叫做圓心,用字母O表示”。

(2)自學,認識半徑和直徑。

師:認識圓,知道“圓心”還遠遠不夠,還要了解“直徑和半徑”。(板書)。請大家在書第56頁下面的一段話中找一找,讀一讀,理解半徑和直徑的定義。(生看書)

師:你能在自己的圓中畫出圓心、一條半徑和一條直徑嗎?

請一生到黑板前畫,其餘生畫在自己的圓中。

(3)練習,判斷圖中哪些是半徑?哪些是直徑?哪些不是,為什麼?(見課件) 判斷後師生共同小結直徑和半徑的意義。

3.探究同一個圓內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1)畫一畫、量一量、想一想,學生自主探究。

師:在折一折、畫一畫中,我們認識了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如若能量一量、想一想,老師相信大家還會有更多的收穫!請看大屏幕—

(課件出示探究要求:請猜一猜、畫一畫、量一量、比一比,回答下面的問題:

1.在你的圓中有多少條半徑?它們的長度有什麼關係?有多少條直徑?它們的長度有什麼關係?2.在你的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長度有什麼關係?)

(2)交流彙報小結:在同一個圓內,有無數條半徑,所有的半徑長度都相等;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的直徑長度都相等;直徑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一半。

d同時板書:d=2r或 r= 2

(設計意圖:“畫一畫”和“剪一剪”使學生初嘗成功的喜悦,在學生樂於動手的情況下乘機引導,通過“折一折”、“畫一畫”和“量一量”學習更多的圓的知識,學生在樂此不疲中探究得知圓的有關特徵,探索再次獲得成功的體驗。“做中學”一方面減輕了學生學習的壓力,同時亦使學生們更愛學。)

(二)探究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1.生介紹圓規用法。

師:剛才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瞭解了圓的很多特徵。看着大家手中大小不一的圓,老師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如果想讓所有同學快速畫出一樣大的圓,有沒有什麼好方法?

請幾名學生回答。

師:圓規確實是一個不錯的畫圓工具,誰願意為我們介紹一下它的使用方法? 生説。

2.學生嘗試用圓規畫圓。

師:謝謝這些熱心的同學,有些同學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試一試了。動手畫一個吧! 生畫。

3.小結用圓規畫圓的注意事項。

師:動作還真快!在畫的過程中,有沒有出現解決不了或是想提醒別的同學注意的問題?

生説。

4.小結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師:老師想畫一個半徑是3釐米的圓,可以怎樣做?

生説後畫。

師:如果想在黑板上畫一個直徑是40釐米的圓,該怎樣做?

生説師操作。

引導生小結並板書畫圓的步驟:定長(半徑)、定點(圓心)、旋轉一週。

5.教學“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師:我們畫的兩個圓一樣大嗎?圓的`大小由什麼決定呢?圓的位置又由什麼決定?

小結板書: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已有經驗等方面來看,圓規的使用方法是每個孩子都樂於探求的,甚至部分孩子已經會使用。為了滿足學生的心裏需求,此教學環節一開始便拋出“怎樣能讓大家快速而又準確地畫一個相同大小的圓”的問題,接着通過學生們“説一説”、“畫一畫”逐步總結用圓規畫圓的方法,最後教學的重難點便在孩子們的交流中順利完成了。)

三、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完成學習目標。

師:學習到現在,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能完成了嗎?(再次出示學習目標) 生自由發言。

2.雙基達標檢測。

“闖關練習”

第一關:我的收穫。

(1)今天我學習了圓的知識。我知道用O表示(),用r表示( ),用d表示( )。直徑和半徑的關係是()。

(2)我還學會了畫圓。畫圓時圓規兩腳分開的距離是(),針尖一腳固定的一點是( )。

第二關:選一選。

(1)畫圓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是()。A.半徑長度B.直徑長度

(2)從圓心到( )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半徑。 A.圓心 B.圓外

C.圓上

(3)通過圓心並且兩端都在圓上的( )叫直徑。 A.直線 B.線段C.射線

第三關:判斷對錯。

(1)在同一個圓內可以畫100條直徑。 (2)所有的圓的直徑都相等。

(3)等圓的半徑都相等。(4)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5)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6)半徑是2釐米的圓比直徑是3釐米的圓大。

第四關:剪一剪。

老師有兩張分別是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卡片(如圖),你能把它們分別剪成最大的圓形卡片嗎?

介紹《周髀算經》中的“圓出於方,方出於矩”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於生活,最終依然要回到生活中去。課始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的指南,新課結束後,學生在體驗學習快樂的同時應該不忘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練習一在結構上起到呼應作用,同時讓學生學生們體會更多的是學有所用。課堂的高效還應不忘“雙基”目標的實現。“闖關練習”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亦能考核學生雙基的達標情況。)

四、欣賞、延伸,拓展提高

1.欣賞。(播放課件)

2.實踐作業。體育老師要在操場上畫一個直徑是10米的圓,要怎樣畫?

(設計意圖:“欣賞”使學生在放鬆的同時再次感受了圓在生活中廣泛應用。圓給人們帶來的美的享受的同時,亦給學生帶來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下節課的學習定會讓孩子們有所期待。)

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

定長(半徑)定點(圓心)

旋轉一週

[資料鏈接]

人最早是從太陽,從陰曆十五的月亮得到圓的概念的,那麼是什麼人作出第一個圓的呢?

18000年前的山頂洞人用一種尖狀的石器來鑽孔,一面鑽不透,再從另一面鑽。石器的尖是圓心,它的寬度的一半就是半徑,這樣以同一個半徑和圓心一圈圈地轉就可以鑽出一個圓的孔。到了陶器時代,許多陶器都是圓的。圓的陶器是將泥土放在一個轉盤上製成的。

篇二: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與反思

一、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質,並會應用這個性質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培養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研究探時的意識,追求創新的精神:

二、教學資源

1.實物投影儀—台。

2.每小組《驗證表》一張。驗證表舉例結論

3.比,除法,分數關係表:

比 前項相當於 後項相當於 比值相當於除法分數

4.卡片若干張。

(1)商不變的規律;(2)分數的基本性質;

(3)比的基本性質。

三、教學實施方案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教課標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70—71頁。教學形式: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學流程:創沒情境——驗證猜想——展示交流——意義構建——鞏固拓展。

評價方法:目標評價、師生評價、組際交流評價。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理解比的基本性質中“0除外”的道理。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驗證表,卡片等。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發猜想。

目標:

(1)複習舊知,為學生髮現問題、產生猜想奠定基礎。

(2)啟發學生大膽猜測,提出自己的假設。

過程:

(1)複習比和除法、分數的關係,通過填寫比和除法、分數的關係表,讓學生髮現比、除法、分數有很多相似之處?

(2)複習商不變的規律和分數的基本性質。

通過複習,引導學生聯想:在除法中有商不變的規律,在分數中有分數的基本性質,那麼比有沒有類似的基本性質:

提出猜想:

(1)學生討論比有沒有類似的基本性質。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如:比和分數、除法有很多相似之處;一個比就可以寫成分數的形式,看成一個分數,就可以遵循分數的基本性質等。最後得出比的基本性質。

(2)猜想比的基本性質的內容。引導學生根據商不變的規律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內容,猜測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比值不變。

2.小組合作,驗證猜想。

目標:

(1)引導學生對驗證猜想提出各自的想法與途徑?

(2)組織實踐活動,揭示知識本質,讓學生自己獲取知識,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

(3)營造協作學習氛圍,組織討論研究、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協作學習意識。

過程:

(1)小組討論:這個猜想成不成立?是否具有普遍性?用什麼方法來驗證?

(2)小組代表發言,説出本組思路。

A組:我們想用一個比,用它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得到新比,看比值變不變。

B組:我們想用一個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一個分數或者一個小數,看它的比值變不變。

C組:我們想把不同的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看它們的比值變不變。

通過學生髮言,讓學生互相啟發,產生靈感,對驗證猜想的方法進行比較,使自己的實踐活動更加具有科學性,更嚴謹。

小組合作,試着驗證:

每個小組根據自己的想法,用一個比或多個比進行驗證,對驗證結果進行初步總結。填寫《驗證表》。

3.展示交流,感受過程。

目標:

(1)理清知識脈絡,構建良好的認知結構,培養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感受到探究過程,使學生學到科學的研究方法、

(3)培養學生的條理性和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

(1)用實物投影展示各個小組的《驗證表》。

(2)各小組代表發言,本組所得的結論。

(3)老師引導學生比較各組的結論。

(4)引導學生討淪比的基本性質是否具有普遍性,有沒有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比值變了的。如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0,比值會怎樣。

4.意義建構,體驗成功。

目標:

(1)通過整理歸納,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2)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信心。過程:

(1)引導學生討論哪個組的結論比較全面,怎樣説更嚴謹。

(2)集體歸納,板書。

(3)體驗成功:我們發現的這個數學規律就叫比的基本性質,許多科學家都是這樣提出猜想、實踐驗證,發現了許多大自然的奧祕,還有許多奧祕需要我們去發現、創造。

5.鞏固拓展,靈活運用。

目標:

(1)利用不同形式的練習使學生熟練應用比的基本性質、

(2)培養學生積極探究,勇於創新的精神。

過程:

(1)(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第71頁練一練2)邊練習邊討論:怎樣運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怎樣化簡最快最好。

(2)總結方法:聯繫舊知,靈活運用。

(3)靈活運用,搶答比賽。

五、教學反思

1.創設情境,讓學生產生探究慾望。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所以,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把問題隱藏在情境之中,形成懸念,引起學生迫不及待地探索和研究。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還能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構數學知識。如《比的基本性質》一課,傳統的教學是:出示一組分數3/4、6/8、9/12,讓學生髮現3/4:6/8:9/12,接着把分數轉化成比3:4=6:8=9:12,歸納出比的基本性質,接着是一層層的鞏固練習。這個過程是老師講,學生聽,被動地接受。不説讓學生感興趣,就是對其內容,學生也是一知半解。在應用時,會出現比的前項

篇三: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第六單元:分數混合運算

總四十八課時

第1課時 分數混合運算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6例1,課堂活動,練習二十一第1-5題。

【教學目標】

1.知道分數混合運算順序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相同的,能正確按混合運算順序計算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培養學生的比較能力、類推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計算下面各題。

2/3+1/6=

3/8-1/4=

4/7×2/5=

5/9÷5/6=

完成後,抽幾個學生彙報結果,並分別説一説一步計算的分數加、減、乘、除法該怎樣計算?

2.教師告之學生:今天我們就要在這些知識的基礎上學習分數混合運算。(板書課題:分數混合運算)

二、進行新課

1.四則混合運算順序。

教師:前面學習過哪些混合運算呢?

學生:學習過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教師:計算這些混合運算時要注意哪幾個問題呢?

通過教師的追問引發學生的積極回憶,在多個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引導他們總結。我們在學習整數和小數混合運算時,都很關注運算順序、計算方法和書寫形式這樣三個問題。讓學生明白這一節課的學習基礎和研究重點。

教師:從剛才的練習中,我知道同學們對一步計算的分數加減乘除已經掌握得比較好了,怎樣用同學們掌握的這些知識來學習分數混合運算呢?這就要研究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憑藉你們在學習整數混合運算和小數混合運算時掌握的運算順序,大膽地猜測一下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教學預設一:

如果學生能猜出,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並問:你為什麼要作出這樣猜測呢?讓其他學生明白是根據整數混合運算順序和小數混合運算順序來類推的。

教學預設二:

如果學生不能猜出,教師則先引導學生回憶整數和小數混合運算順序,然後明確告訴學生,分數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混合運算順序相同。

在學生知道了分數混合運算與整數混合運算順序相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回憶整數混合運算順序,即:如果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減法,就從左到右依次計算;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如果有小括號和中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裏的,再算中括號裏的,最後算括號外面的。

教師:我們知道了分數混合運算的順序以後,就可以試着計算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了。

多媒體課件出示教學例1:3/4-3/4×1/6

2/9÷[(1/2+1/6)×4/3]

先抽學生説每一題的運算順序。第一題的運算順序是:先算乘法再算減法;第二題的運算順序是:先算小括號裏的加法,再算中括號裏的乘法,最後算括號外面的除法。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3/4-②3/4×①1/6

29÷③[(12+①

16)×②43]

然後抽學生在黑板上來計算,讓其他學生注意這個同學的計算順序和書寫形式。計算完後從三個方面組織學生對這個學生的計算過程進行評價:一是計算順序對不對,是不是按照剛才討論的計算順序進行計算的;二是每一步計算是否正確;三是書寫格式是否正確。

在練習二十一第1、3、4題中各抽一小題,使一道題沒有括號,一道題有小括號,一道題有中括號,讓學生獨立計算。計算完後抽學生的作業在視頻展示台展示,全班集體訂正。

2.運用分數混合運算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師:我們已經會計算分數混合運算了。同學們能不能用今天學的知識來解決我們身邊的數學問題呢?

建議教師選擇學生身邊的數學問題作為例題教學。

教師:你準備怎樣來解決上面的問題呢?能把你的方法先説一説嗎?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全班交流:先算出做學具用了多少紙?再用34m2來減去用的紙,就能算出還剩下多少紙?教師:按照你的意思該怎樣列式呢?

學生列出算式:34-320×4,引導學生説清楚為什麼要這樣寫算式?每一步算的是什麼?

教師:按照我們討論的解題方法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引導學生説出按我們討論的解題方法,應該先算做學具用了多少紙,也就是先算320×4,再算還剩下多少紙,就是用34減去用去的紙。

教師:按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又該先算什麼?後算什麼呢?

引導學生説出按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應該先算乘法,也就是先算320×4,再算減法。

教師:按我們列式時解題想法的計算順序和寫出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一致的嗎?

學生:是一致的。

教師:説明什麼?

學生:這説明我們列出的四則混合運算的算式是正確的。

教師:像這樣檢查自己寫的算式是否正確?你們會了嗎?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十一第1題,然後全班交流。彙報時説清楚:我的想法是怎樣的?我寫的算式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我的想法和算式的運算順序是否一致?

三、鞏固練習

1.課堂活動。(按要求添括號)

教師出示:2÷3/4-1/2×5/8,提問:如果這道題要求先算減法,再算乘法,最後算除法,該怎樣添括號?指名學生回答,集體判斷是否正確。

同桌按上題要求互相練習剩餘兩題。抽學生作業在視頻台展示並評價。

2.練習二十一第1題剩餘題目,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

學生獨立完成後全班彙報。

四、課堂小結

教師:本節課你學到了什麼?在計算分數混合運算時要注意什麼?

五、獨立作業

練習二十一第2、3、4、5題。

札記: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知道分數混合運算順序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相同的,能正確按混合運算順序計算分數四則混合運算。課堂效果很好。

總四十九課時

第2課時 分數混合運算中的簡便計算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6頁例2,練習二十一第6~9題。

【教學目標】

1.知道在分數混合運算中,有時可以應用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並能正確應用運算定律進行分數混合

運算的簡算。

2.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

如何正確地、靈活地應用運算定律來進行分數混合運算的簡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拿鑰匙。

課件顯示:一座數學宮殿的大門和兩把鑰匙,一把鑰匙上寫着:45×23+15÷34,另一把鑰匙上寫着:

(34-512)÷23。

教師:要想到數學宮殿去見識見識,必須要拿到這兩把鑰匙,怎樣才能拿到這兩把鑰匙呢?就要正確

算出這兩道題的答案。下面請同學們比一比,看誰最先拿到鑰匙。

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並讓學生説一説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以及計算分數混合運算時要注意

的問題。

2.搬石頭。

課件顯示:5塊大石頭,石頭上各寫着:

5.3+7.9+4.720-5.8-4.2

54×49+46×490.25×87×4125×(80+0.4)

教師:只要同學們齊心協力搬走這些大石頭,你們就會進入一個新的數學天地。從上面的5個算式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算一算,想一想,怎樣算才又快又對。

學生獨立完成後,在視頻展示台上展示學生的計算過程,並讓生説一説是怎麼想的?為什麼要這樣算?用到了哪些運算定律?

3.猜測。

教師:通過上面的複習,我們知道在小數或整數混合運算中,可以使用一些運算定律使運算簡便,那麼這些運算定律是否對分數混合運算同樣適用呢?

不管學生猜測“同樣適用”或“不適用”,教師都按以下的方式進行教學。

教師:同學們的猜測是否正確呢?這節課咱們就一起來研究研究。

教師板書課題:分數混合運算中的簡便計算。

二、探究新知

課件出示例2:3/8+1/3÷5/9+2/5。

(1)教師先讓學生觀察:這道題按上一節課學習的運算順序,應該先算什麼,後算什麼?

組織學生討論,得出結論:先算除法,再算前一個加法,最後算後一個加法。即:

3/8+②1/3÷①5/9+③2/5

(2)學生試做,教師巡視。

預案一:如果學生全部按上面的運算順序做,則問學生:“這樣能正確計算出結果,但計算起來是不是有些麻煩,能不能找到更簡便的計算方法呢?”促使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找出能簡便計算的地方進行簡便計算。

預案二:如果有的學生直接用到了簡便計算,則將不同做法的學生請到黑板上板書。

方法一: 3/8+1/3÷5/9+2/5

方法二: 3/8+1/3÷5/9+2/5

=3/8+1/3×5/9+2/5

=3/8+1/3×5/9+2/5

=3/8+3/5+2/5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qwne2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