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初二語文《落日的幻覺》教學設計

初二語文《落日的幻覺》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二語文《落日的幻覺》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二語文《落日的幻覺》教學設計

初二語文《落日的幻覺》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融文學性、知識性、科學性、哲理性於一體的科普文。文章的開始部分通過日出與日落的對比手法,描繪了日落的壯麗與神祕色彩,接着筆鋒一轉從多個角度介紹了奇異景象都是由幻覺造成的。從而闡明瞭大千世界有很多奧妙,我們要學會觀察生活,要學會通過現象看本質這樣一個道理。

教學目的:

1.分析本文的文體特徵,瞭解落日的幻覺的成因。

2.理解並分析本文的説明順序,分析本文的説明方法。

3.感悟落日之美,培養觀察事物、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意識,體悟幻想和想象的意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握課文主體內容,提煉信息語句,培養學生閲讀理解能力。

教學難點:

瞭解掌握説明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直接導入課題,並就課題《落日的幻覺》簡單闡述,形成學生對於文本的第一印象。

詩意導入:唐代詩人杜牧在《西江懷古》裏説:“千秋釣舸歌《明月》,萬里沙鷗弄夕陽。”今天,我們不妨也來做做這萬里沙鷗,弄弄這夕陽落日,看看能不能也弄出詩人情懷出來。

二、初讀理思路。

幻燈出示初讀要求,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解決生字詞,梳理文章的寫作思路:先描寫落日的景象,再解釋幻覺的成因,引導學生把握由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

觀落日之景。梳理作者所描寫的落日景象,並整理到學案表格的第一列。(培養學生篩選關鍵信息的能力)

三、賞落日之美:

無論落日的形體還是顏色,總之一個字——美。那落日之美究竟美在哪裏?以“落日之美,美在 ”的句式用課本上的詞加以概括。幻燈出示美讀要求,學生美讀文章的第一二兩個自然段。

感受壯觀、綺麗、神祕、迷人之美。穿插學生美讀文章,體悟作者對落日的喜愛之情。

思考把落日之美寫得如在眼前的原因,引導學生歸納:表達方式中描寫的運用和説明方法中摹狀貌的運用會讓説明文形象生動。

引導體會落日的憂傷之美,引導學生歸納:引用古詩文可以讓説明文充滿詩情畫意,具有可讀性。(拓展延伸,還知道哪些描寫落日的古詩文)

師:無論是悽婉還是綺麗壯觀。落日總是那麼美,同學們來感受下。旁白:從白居易的“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到馬致遠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落日總以其千變萬化的美觸動着詩人詞人的情思,也觸動着我們的心絃。可以,這樣美麗的落日,居然是幻覺啊。可是科學總是科學,無論你信,還是不信,真理總在那裏,不哄不騙。(幻燈片展示落日圖集)

四、析落日之幻:

師:在研究落日幻覺之前,我們先得做些準備工作。因為初二的我們,對於物理學的相關常識應該還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請同學們快速瀏覽導學案知識鏈接,充實你的知識背囊。(生瀏覽導學案相關內容)

小組彙報,至少三名同學,合作彙報。

師就表格提出兩個問題:①分析前兩列順序不同的緣由,體會説明文中説明順序的運用;②為什麼要使用這麼多的説明方法?引導學生理解使用説明方法的作用。

教師歸納:葉聖陶老先生説:説明文以説明白了為成功。那如何能把説明文説明白呢?需要抓住事物的特徵,要依照一定的説明順序,使用相應的説明方法,還要選擇相應的説明語言。前文我們説了,除了生動形象之外,最根本是——準確、嚴謹、周密。

味説明之言。教師展示語言例句,學生分析。

五、味落日之理

師:讓我們再次來感受落日之美。。如果你是農民的孩子,或許你也會在某在農忙的黃昏之時或者放學的路上,看到地平線上這輪美麗的夕陽。她那麼美,那麼耀眼。可它,竟然是幻覺。靜心默讀文章,你是否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呢?或者,你可以寫一寫。

學生思考或者動筆寫。中心點:要有科學的眼光,透過現象看本質。

師反面示例月亮的圖片:生活中不僅需要科學,還需要想象和幻想。

六、課堂小結:

師小結:有時候,真相是一種幸福。可有的時候,真相也是一種殘酷。所以,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我們用知識和科學為自己的理想插上飛翔的翅膀,也用想象和幻想為我們的文學和生活塗抹更美好的色彩。

親愛的同學們,在這微冷的初冬之日,願你擁有這個季節最美的那輪落日。

下課後,請同學們依據六年級學過的《兩小兒辯日》,寫一則簡單的小品文。要求語言生動形象,説明清楚明瞭。

下課。

初二語文《落日的幻覺》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品讀描寫落日的相關語句,體會語言的優美

2、默讀課文相關段落,能根據需要篩選相關信息,概括説明內容的要點,把握説明的中心。

3、研讀重點語段,通過語句排序的方法,使學生明確説明文語言邏輯的嚴密性。

4、認識審美世界和科學世界的不同。

教學重點:

把握説明的中心,體會説明文語言的嚴謹

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

關於落日描寫語句的品讀

1、導入:

觀察提供的一幅有關落日的圖片,請學生略作思考,説一句話。

用抒情的方法講一下自己看了這幅畫後的感受

用描寫的方法講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畫面

用説明的方法講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畫面

引出關於《落日的幻覺》中描寫落日語段的學習

2、品讀課文第二段

(1)指名學生朗讀

(2)正音,全班齊讀

(3)請學生講講這樣的描寫落日,美在何處?

(4)根據理解,再次有感情的朗讀第二段

由“幻覺”一詞過渡到課文內容的學習

第二板塊:關於説明文主體語段的閲讀

1、概括4~7各段説明的主體,提煉各段的中心句

快速默讀課文第4~7段。思考:

示例:第7段作者從利用科學儀器觀測這一角度,説明了太陽並沒有真正變大的原因。

第4段作者從 這一角度,説明了太陽 的原因。

第5段作者從 這些角度,説明了太陽 的原因。

第6段作者從 這一角度,説明了太陽 的原因。

2、根據4~7段中心的提煉,概括全文説明的中心

用以下句式概括:《落日的幻覺》一文,作者分別從 、 、 、 四個方面,説明了 這一事理。

3、研讀課文第5段,打亂順序排序,體會説明文語言和結構的嚴謹性

排序(5241637) 為什麼這麼排序?你採用的是什麼方法?

可否互換順序?為什麼?能不能根據全文來找出必須這樣排序的理由

第三板塊:關於審美世界和科學世界

學習,你可以得到什麼啟示?引導學生認識審美世界和科學世界的不同

舉例説明(笑、月亮)

課後推薦閲讀書目:

審美世界:古清生《黃河落日》、莫懷戚《家園落日》

科學世界:李海滄《長河落日扁》

初二語文《落日的幻覺》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瞭解日落時的幻覺現象以及產生的原因。

學會透過表面現象去看事物的本質。

學會生動地描寫事物。

教學重難點:

透過現象瞭解事物的本質。

如何生動描寫事物。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設計:

(課前滾動播出幾幅落日圖畫)

遊戲導入,感受幻覺:

視覺小遊

展示下面兩組有關視覺差異的圖片。學生思考:圖一中紅色線與藍色線哪一個更長?(實際一樣長)圖二中位於中心的黃色球和深紫羅蘭色球哪一個更大?(實際一樣大)

結論: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種種原因對事物產生錯覺或幻覺,從而影響到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因此,我們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説落日就是。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每天都會出現的落日的景觀。

走入課本,感悟課文:

賞幻覺:

學生根據課前展示關於落日的一組圖片,欣賞落日之美。

落日的景色美在哪裏呢?請同學們從顏色和形狀等方面説一説,也可以談談自己獨到的發現。剛才大家找到的這些落日的特點,是真實存在的,還是我們的一種幻覺呢?科學家黃天祥敏鋭地捕捉到了這一點,把他的探究寫在了這篇《落日的幻覺》中。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他的步伐,一同走近落日,來看一看落日的幻覺吧!

析幻覺:

①初讀課文,整體把握。(任務:1勾畫生字詞;2思考課文説明對象及體裁)(請一位同學讀第一段,一半同學讀第二至四段,另一半同學讀第五至七段。)

疏通生字詞。

把握説明對象,感知課文內容。

本文是一篇事理説明文。事理,顧名思義,事物的原理,就是講述事物原理的説明文,通俗一點講,就是講述事物現象所產生的原因。本文説明的對象是落日的幻覺,所以文章講了落日的幻覺產生的原因。

②再讀課文,找出文中關於落日的五種幻覺以及產生幻覺的原理,完成表格。

日落時的幻覺

產生幻覺的原因

顏色深黃、殷紅

光線散射和光波長短原理

神祕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地球表面和大氣層的彎曲,光線散射,大氣層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現迷人的紫光

眼睛的疊合效應

接近地平線時太陽變扁了

光線折射的原理

太陽好像變大了

未説明原因(其實沒有變大)

概括本文的説明順序:由現象到本質的邏輯順序

品幻覺:

研讀第二段對落日幻覺的描寫,思考下面每組語句能否換成修改後的句子。

①原句:如果有機會觀日落,它會使你神往:太陽靜靜地躺在西方地平線上,變得如此之大,顏色是那樣深黃、殷紅;它緩緩墜落,接近地平線時竟縮身變扁。

改為:日落的景觀很美:太陽顯得比平時大一些,顏色偏黃或偏紅,當它快落下時,形狀看起來有些扁。

②原句:若天空有云,你會看見燦爛的晚霞;全天無雲,不要忘記回頭,你會發現背後的天空中現出神祕的藍灰色暗弧,暗弧外面還鑲有明顯的亮弧。

改為:有云時,天空會出現晚霞;無雲時,則可能會出現藍灰色暗弧,外面還有一層亮弧。

明確好處:原文用詞優美,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文學色彩。

③原句:就連我們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詩句嗎?

改句:我們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詩句。

第一句是反問句,強調古人也有這種情感,語意重;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只是客觀的説明,沒有強調意味。

④原句: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無不讚歎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

改句: 人們都喜愛觀賞日出,都讚歎太陽升起時的壯觀景象。

第一句用的是雙重否定句,強調每個觀賞日出的人都會讚歎;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

缺少這種強調的意味。

悟幻覺:學了此文,你獲得那些啟示呢?

看圖思考:

鉛筆斷了嗎?(折射現象)

姚明身邊站着三個小朋友嗎?

(幾個身高1米80以上的籃球運動員和姚明合影(背景襯托)(參照物)

學生討論、明確:

1.學會透過現象看事物的本質;

2.眼見不一定為實,我們要學會了解事情的真相;

3.我們要仔細觀察生活,尊重科學事實;

……

走出課本,延伸拓展:

牛刀小試:

1、對於太陽在日落時為什麼好像變大了,文中並沒有解釋。結合文章《落日變大了》,請歸納一下 “落日變大”的原因。

教師寄語:真實的東西往往不一定是美的,而美好的東西往往披上了虛假的外衣,我們看到的只是幻象,卻依然欣欣然沉溺於幻象而不願醒來。可是有一天,終會醒來,有人悲歎,有人神傷,有人麻木,有人堅強。我們學習這篇文章,不僅僅是讓你們清醒地看清每個幻象的本質,我還想,讓你們詩意地生活,等到那一天,幻覺退去,真實畢現的時候,你能如看這每天的日落一樣,平常,淡然。因為,你已經在美麗中快樂了,何況,明天,還有一輪新的太陽要升起呢?

課後作業:

1、課文在分析了落日的現象及原理後就結束了,看起來結構似乎並不完整,請大家根據剛才的感悟,嘗試着給課文加上一個結尾。

2、課下觀察日出的景色,寫一段描寫的文字。

落日變大了

如果我們用一架調好的照相機各拍一張落日和中午的太陽,比較一下便會發現它們的大小是完全一樣的,那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卻好像是落日大些呢?

原來我們的眼睛在觀察物體時,感覺到的大小不僅取決於物體本身的實際大小,另外還受距離遠近、背景襯托以及物體本身亮度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先説“ 背景襯托”。 它是指在一定的條件下,人對物體的視覺會發生錯覺,一個物體在一些小的物體中間看起來就顯得大些,而一個物體在一些大的物體中間看起來又顯得小些。晚上,太陽要從地平線落下,由於地平線離我們很遠,遠處背景中的樹木、房屋小得使人看不清楚,太陽在這個背景下落在地平線上,看起來就顯得很大;而中午太陽高掛在廣闊的天空,和大地上近處高大的樹木和房屋比較,就顯得很小。

再説説“ 光滲現象”。我們看白色圖形比看同樣大小的黑色圖形要大些,這在物理學上叫“ 光滲作用”。當太陽下山時,四周天空是暗沉沉的,因而太陽顯得明亮,光滲現象不顯著,看起來就覺得小了。而在中午時,四周天空都很明亮,相對之下,太陽與背襯的亮度差沒有那樣懸殊,這也是使我們看起來落日大些的原因。

同時,跟眼睛的結構也有關係。晚上所見太陽之所以比中午顯得大些,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落日的'位置低,我們觀察時眼睛是平視的,眼球中的晶狀體保持正常的狀態,凸起程度較小,焦距較大,太陽透過晶狀體在視網膜上成的像也較大。而中午我們觀察太陽需要抬頭仰視,又由於受頭頸彎曲程度的限制,太陽光不能直射進入人眼,我們看太陽是斜視的,為在視網膜上得到清晰的像,晶狀體便會不由自主地凸起來,使其焦距變小,在視網膜上所成的像也會變小些,所以仰視時會覺得太陽小些。

另外,還因為是光線折射的緣故。我們早上看太陽時因角度低,光線經過的空氣層較厚、密度較大,會產生折射作用。中午時空氣層相對薄一些、密度較小,光線又是直射,看起來比較大。

初二語文《落日的幻覺》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積累綺麗、殷紅、氣息奄奄等詞語。

2、閲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提煉信息語句。

3、掌握有關説明文的學習方法

過程與方法:

1、瞭解掌握説明文學習方法

2、課文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能正確對待文學欣賞與科學理論,讓學生明白自然界的奧祕是無窮無盡的,培養學生善於觀察、探究身邊自然現象的能力。

重點難點:

1、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提煉信息語句

2、掌握説明文學習方法

3、品味課文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

4、課堂延伸,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一、導入

讓學生觀察筷子變折的現象,提問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筷子變折是一種光學現象形成的,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這種有趣的現象也很多。

老師很喜歡唐代詩人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兩句話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兩句詩語言質樸,意境博大深遠,但落日真的是圓的麼?(出示幻燈片)--落日怎麼會是扁的?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夢幻的夕陽,走進《落日的幻覺》。

二、自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出示幻燈片)

綺(qǐ)麗:顏色美麗,多用來形容風景。

殷(yān)紅:帶黑的紅色。

日薄(bó)西山,氣息奄奄(yǎn):出自晉李 密《陳情表》,意思是太陽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將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將沒落。薄:迫近,靠近。氣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斷氣的樣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將沒落。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出自唐李商隱《登樂遊原》,意思是雖然夕陽無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黃昏時刻。

三、細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提問:學習一篇説明文,應注意什麼?

--説明對象,説明順序,説明結構,説明方法,説明文語言(板書)

提問:那麼這篇課文屬於事理説明文還是事物説明文?它的説明對象是什麼?

2、這篇文章怎麼安排結構?

--開頭引用詩句(問:引用的作用?)--描述落日景象--過渡段--闡釋原因

明確:結構清晰,為我們將來寫作説明文提供了很好的範例。

3、文章的重點放在對落日產生幻覺的原因的闡釋上,我們就來閲讀這個自然段。

(出示幻燈片)

日落時的幻覺 產生幻覺的原因

顏色深黃、殷紅 光線散射和光波長短原理

神祕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光線散射大氣層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現迷人的紫光眼睛的疊合效應

接近地平線時太陽變扁了 光線的折射原理

太陽好像變大了 未説明原因(其實沒變大)

以表格的形式提問文章內容,

鍛鍊口語表達:作者説明了落日產生( )的幻覺,是由於( )形成的

四、説明文的語言

加入初二學習小組 更多超值免費資料不容錯過!

一般比較平實,但可以適當採用描寫成分。例如第二段,可以使文章生動形象。

(出示幻燈片)

日落前--太陽變大,顏色深黃殷紅

日落時--接近地平線時,縮身變扁

日落後--周圍伴有燦爛的晚霞,背後空中出現藍灰色暗弧,暗弧外鑲有明顯的亮弧,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時,西方會出現紫光

五、寫作意圖(出示幻燈片)

原來這麼美麗的夕陽和斑斕的蝴蝶的翅膀也都是我們眼睛的一廂情願的幻覺而已。生活中這種現象會很多。當你面對這些現象時,是不是應該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是不是應該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去探尋其中的科學道理呢?希望大家養成質疑的習慣,多思考,多探究,找出事物本身的真理。

六、拓展訓練

1、課堂練筆--描寫一段日出時的美景(出示幻燈片)

教師讀範文,學生寫後進行點評

2、詩詞積累--描寫日出的優美詩句

1、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元 馬致遠《天淨沙 秋思》

2、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唐 崔顥 《黃鶴樓》

4、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唐 李商隱《登樂遊原》

5、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唐 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6、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唐 劉禹錫 《烏衣巷》

7、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 -明朝 楊慎《臨江仙》

8、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峯無語立斜陽。-宋 王禹偁《村行》

9、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sè)半江紅。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10、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宋 李覯《鄉思》

七、作業

作業:文中提到落日看到起來好像並沒有變大,但是作者並沒有給出原因。你能否根據自己的課外知識,解釋其中原因呢?

板書設計:

現象:深黃,殷紅 暗弧,亮弧 紫光 變扁 變大 (幻覺)

日落

本質:光線散射 光線散射 人眼的疊合效應 光線折射 未説明 (原因)

波光長短 大氣層密度不同

(邏輯順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q24qm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