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快樂的午餐》教學設計

《快樂的午餐》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快樂的午餐》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快樂的午餐》教學設計

《快樂的午餐》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在數一數、比一比、畫一畫的活動中,直觀認識兩個數量(10以內)間的相等與不等關係。

2、結合動手操作活動,能夠清楚地表達出誰和誰同樣多、誰比誰多、誰比誰少,積累一一對應的活動經驗。

3、繼續學習並養成認真傾聽,有序操作,大膽表達的習慣。

教學重點: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大小。

教學難點:清楚地表達出比較的結果

教學準備:課件,圖片,教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們,秋天到了,漫山遍野的松果都成熟了,小松鼠們採摘到課好多好多的松果。今天中午,它們決定好好地慶祝一下,享受一個豐盛的、快樂的午餐。揭示課題:快樂的午餐(並板書)。

師:請仔細觀察主題圖,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了松鼠,盤子,勺子,桌子?(6只松鼠?)

二、觀察操作,探究新知

活動一:擺盤子

師:要開始吃午飯了,可是餐具還沒有擺好,誰可以幫小松鼠擺放餐具?從圖中我們知道有幾隻松鼠,幾個盤子?

生:有6只松鼠,6個盤子。

學生上台擺餐具。

擺完後,請學生説一説他是怎麼擺的。(一個對着一個地擺)引導學生説1只松鼠對1個盤子。

師:這位小朋友擺的真棒,每個人都有一個盤子,現在也請全班一起來擺一擺,用圓片代表松鼠,用三角形代表盤子,請先拿出它們各自相對應的數量,再動手擺一擺。

師:盤子夠嗎?你們怎麼知道?

引導學生完整清楚地表達:松鼠的數量和盤子的數量一樣多。

小結:一一對應地擺,松鼠和盤子都沒有多餘的,這樣説明松鼠的數量和盤子的數量一樣多。(板書:一樣多)

活動二:擺勺子和杯子

師:盤子夠了。那麼勺子和杯子夠用嗎?先數數勺子有幾把,然後用剛才的方法擺一擺,看一看,勺子夠嗎?

引導學生完整清楚地表達:勺子的數量比松鼠的數量少1個;松鼠的數量比勺子的數量多1個。(板書:少)

師:勺子不夠怎麼辦?

生:加上一個勺子就一樣多。

師:再來數數杯子有幾個?擺一擺,結果是什麼?

引導學生完整清楚地表達:杯子的數量比松鼠的數量多1個;松鼠的數量比杯子的數量少1個。(板書:多)

師:怎麼做杯子和松鼠一樣多?

生:去掉一個杯子。

3、誰最多,誰最少?

小結:“最”是指兩個以上物品進行比較時居首位的。從圖中可知杯子最多、勺子最少。(板書:最)

4、總結:我們能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多少,(板書副標題:比多少)並能夠用清楚地表達出誰和誰同樣多、誰比誰多、誰比誰少。

完成練一練第1題,引導學生讀懂題目要求,再進行解答。

三、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遊戲:擺學具。

(1)圓片和三角形擺得一樣多。

(2)圓片擺得多,三角形擺得少。

2、畫一畫

完成練一練第1題,引導學生讀懂題目要求,再進行解答。

3、比一比

完成練一練第3題,引導學生讀懂題意,再解答。

四、課堂總結

談收穫: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知識?

作業:

練一練15頁1,2,3,4題

板書:

快樂的午餐(比多少) 松鼠圖片 一樣多 盤子圖片 勺子圖片 最少 杯子圖片 最多

《快樂的午餐》教學反思

《快樂的午餐》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一課內容。在教學本課時,教師通過數一數、擺一擺、畫一畫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學習掌握比較物體的多少,重點學會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

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講,比多少比並不難,在入學前對此概念已有初步的認識,但大部分的學生的都是憑直覺或的辦法來比較,並不一定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通過本節的教學,使學生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多少。,創設生動的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在擺餐具中都有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繫。我還安排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它們,悟出“一樣多”“多”“少”“最多”“最少”的理性認識。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個人反思還有需要改進的幾個地方:

1、整節課的表揚性語言較少,特別是對於個別上課表現突出的同學沒有及時進行表揚,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調動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數學源於生活,在擺學具前,如果讓6個學生扮演松鼠,並請其他同學根據圖中所給信息現場分發餐具,初步感受一個對着一個,這個環節既能令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又能為接下來擺學具環節做好鋪墊。

3、在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由於沒有對學生進行足夠的引導,發現部分學生不會擺,個別學生雖然是一隻對應着一隻,但是擠在一起,或者擺放的不整齊,這些擺法都不能一眼看出多少。對於擺放正確的學生也未利用多媒體將其展示給全班看。如果及時將這些擺法和黑板的擺法做對比,將使學生能更好的掌握一一對應方法。在操作中應該引導學生有序去擺,一一對應擺放整齊。

4、一年級學生還處於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初始階段,學生自控能力比較差,注意力持續時間比較短,所以需要教師不斷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及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組織好教學,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5、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本節課要求學生能夠清楚的語言表達,學生説清楚一定能想清楚。要求學生邊看邊説,對學生的説要正確引導,加強師範,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快樂的午餐》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在數一數,比一比,畫一畫的活動中,直觀的認識兩個數量(10以內)間的相等與不相等的關係。

2、結合動手操作活動,能夠清楚地表達出誰和誰同樣多,誰比誰多,誰比誰少,積累一一對應的活動經驗。

重點難點:

1、知道“同樣多”,“多”,“少”的含義;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2、培養操作,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松鼠圖,盤子圖,勺子圖以及杯子圖。課前讓學生準備相應的圖示。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激發興趣。

師: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他和他的朋友們正在進行一頓快樂的午餐。

板書課題:快樂的午餐

師:仔細觀察這幅圖,你從中觀察到了什麼數學問題呢?

學生們回答各種物體自己物體的數量,老師一邊貼圖示一邊在圖示下面寫上相應的圖示的數量多少。

師:你們觀察的真仔細,説的真棒。粗心的服務員給他們上的這些餐具夠用嗎?(生:不夠)

那麼我們首先先來比一比松鼠和盤子的數量,看看盤子夠不夠用,好嗎?誰來告訴我有幾隻小松鼠?(生:6只)那我先在黑板上貼上六隻小松鼠,讓他們排排坐。

老師在黑板上貼上6只小松鼠的圖示。

師:那服務員給他們上了幾個盤子呢?(生:6個)

在小松鼠下面,一個對着一個貼上盤子的圖示。

師:剛才老師給小松鼠發盤子的時候,誰注意到老師是怎麼發的呢?(生:一隻松鼠一個盤子,一個對着一個貼的)。

老師找同學重複。滲透一一對應。

師:那麼現在我想知道盤子和松鼠誰多誰少呢?(生:一樣多)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生1:數數的方法。生2:一個對着一個。)

師:有的同學説一個對着一個,一個對着一個比較,最後,沒有多餘的松鼠,也沒有多餘的盤子,我們就説松鼠和盤子的數量一樣多。

教師板書:松鼠和盤子一樣多。

找學生重複這段話。

師:那盤子夠用嗎?(生:夠用)知道了盤子夠用,現在咱們比較勺子夠不夠,拿出你們提前準備好的小松鼠和勺子的卡片。動手和老師一起擺一擺。老師擺一個,你們擺一個。全部擺完以後,抱臂坐直。

老師在黑板上擺,邊擺邊和學生説怎麼擺。

師:你們擺的和老師的一樣嗎?(生:一樣)那我想問問同學們,松鼠和勺子誰多誰少呢?(生:松鼠多,勺子少。)你是怎麼知道的呢?(生:一個對着一個擺。最後松鼠比勺子多了一個)

請學生重複。

師:一個松鼠對着一個勺子,一個松鼠對着一個勺子。最後一個多餘了一個松鼠。我們就説,松鼠比勺子多。或者勺子比松鼠少。

板書:松鼠比勺子多。並請同學重複。

師:那勺子夠用嗎?(生:不夠),現在還剩下杯子我們還不知道它夠不夠用。那現在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杯子和松鼠,在自己的桌子上動手擺一擺。看看你怎麼擺,才能一眼讓老師看出,杯子和松鼠誰多誰少。

請一個同學上黑板上擺一擺,並進行指導。走下講台看其他小朋友是如何擺的。和同學們交流。

師:現在誰來告訴我松鼠和杯子誰多誰少呢?你是怎麼知道的呢?(生:杯子多,松鼠少,一個杯子對着一個松鼠擺,最後杯子多餘了一個)

師:一個杯子對着一個松鼠,一個杯子對着一個松鼠,最後,杯子多了一個,我們就説,杯子比松鼠多或者松鼠比杯子少。

板書:松鼠比杯子少。並請同學重複。

師:剛才咱們比較了,盤子,勺子,杯子和松鼠的數量的比較,知道了誰多誰少,現在老師想知道盤子,勺子和杯子之間的數量關係,誰有好的方法?(生:數數法)

展示PPT,書上14頁圖。

師:老師現在把這些東西擺在了一起,現在大家能比較一下,誰最多誰最少嗎?(生:一個對着一個,一個對着一個,最後杯子剩的最多,勺子已經沒有了。盤子剛好,不多也不少。)請同學重複。

師:這節課大家都學的很棒,用自己的智慧幫小松鼠們解決了餐具的問題。希望以後,遇到問題。你們也可以多多動腦去解決好嗎?

教後反思

遵循“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這一原理設計了一系列活潑有趣,符合一年級特點的教學活動,又淺入深,循序漸進,在一個又一個的遊戲活動中,學生理解“同樣多”,“多些”,“少些”,體驗了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掌握了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去比較兩種物體的多少。

注重學生個性思維的培養。既注重學生髮散思維的培養,不框架學生的思維,力求多種答案。例如:讓學生説一説,圖中還有什麼和什麼同樣多?什麼比什麼多?什麼比什麼少?讓學生舉出一些生活中的“同樣多,多些,少些”的例子等。

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是學好數學的前提,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內部驅動力,當學生對數學感興趣時,才會集中注意力把數學學好。這節課的設計極富兒童情趣,又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這節課主要是動手操作,在設計這節課之前,我沒有考慮到,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如何做才能有序地進行操作。在動手操作是紀律有點亂,操作後忘記讓孩子們把卡片收起來,就急於講下面的內容,導致有的孩子不聽講,在玩手裏面的卡片。從教授的內容方面來説,這節課主要讓孩子理解一一對應。重點也讓孩子學會怎麼一個對着一個的比較,最後得出誰多誰少的結論。

《快樂的午餐》教學設計3

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數學《快樂的午餐》的教學反思 對於剛畢業不久的我,第一次在校內上一堂常態公開課——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數學《快樂的午餐》。在這堂公開課我感覺到有收穫也有遺憾,下面結合各位聽課老師的寶貴意見,説説我對本節課的反思。

一、收穫

1、對於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説,有趣直觀的動物形象、引人入勝的故事是他們最喜歡的,所以在教學本節內容的時候,我模仿教材的主題圖製作教具(包括教師用的和學生用的教具),以故事形式導入新課,成功地將學生吸引住。

2、在觀察主題圖的基礎上,我通過提出問題:這些餐具夠用嗎?安排學生動手擺出來,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它們,讓學生在快樂中完成學習,得出誰和誰一樣多,誰比誰多,誰比誰少,誰最多,誰最少的結論,並引導學生用完整的語句來表達。這一環節讓學生動手操作,增強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遺憾及改進方向

1、課堂習慣。在組織學生動手操作的時候,對課堂的調控管理欠佳,以致花費過多時間,後面的課堂練習沒辦法完成。看來,良好課堂習慣的養成仍然需要細心地引導。

2、課堂語言。在引導學生用完整的語句來表達出誰和誰一樣多,誰比誰多,誰比誰少,誰最多,誰最少這些結論的時候,自己的語言組織準備得不夠充分,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還是有不少同學的回答不夠完整。在今後的備課和上課中,要注意多多訓練自己的課堂語言了。

3、板書。板書有點複雜,主板書跟副板書擠到一起了,沒有突出本課重點。聽課老師提議:把主板書“(松鼠圖片)的數量和(盤子圖片)的數量一樣多”改成“(松鼠圖片)和(盤子圖片)一樣多”,這樣板書更簡潔,更明瞭,學生也不會因板書時間長而分心了。一個簡簡單單的板書設計,藴藏着整節課的精華。貼圖,畫簡筆畫還是??多種多樣的板書設計,如何選擇,如何設計,如何書寫,仍需要以後每一天的積累和訓練。

經過此次亮相之後,讓我深刻感受到作為一名新教師,我的教學經驗還很缺乏,需要儘快適應正式的課堂教學活動。而要做一名學習型的教師,就必須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繼續改善每一堂課,經常磨課,練課,我相信今後的教學工作一定會做得更好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pzdzy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