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顯微鏡下的生物》教學設計

《顯微鏡下的生物》教學設計

教學背景分析

《顯微鏡下的生物》教學設計

上節課,學生剛剛使用過的顯微鏡,觀察動植物表皮,初步建構了細胞的概念。學生對顯微鏡所帶來的新奇一定意猶未盡。本課,教師要繼續引領學生正確操作顯微鏡,並觀察酵母菌裝片。並由此,揭示出微生物的概念,使學生初步瞭解微生物家庭的其他類生物,如病毒、細菌、黴菌。

以酵母菌為突破口,打開通往微生物世界的門,更容易使學生接受。首先,較之黴菌,學生可能更熟悉後者,但從安全衞生角度出發,還是酵母菌的培養與觀察更易實施。第二,學生生活中對酵母菌、對發酵也常常聽説,常有接觸。很多同學家中會遇到做麪食、積酸菜等情況,或多或少,耳聞目睹過發酵的過程。第三,相對與小學配備的顯微鏡精密程度而言,大多數學校的顯微鏡還不具備清晰觀察病毒、細菌裝片的'條件。自制酵母菌溶液進行觀察,既增強了可信度,同時也和一般學校顯微鏡精密條件相符。

教師課前需要做好製作酵母菌的準備工作,可以從市場上購買乾酵母粉,加入水中,置於温暖處培養二十分鐘即可。製作酵母菌的裝片時,先用滴管吸取一滴酵母溶液,滴在載玻片上,之後的步驟與製作洋葱表皮裝片大致相同,不再贅述。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身邊生活着肉眼不易看到的微生物,經常是形態各異的;利用顯微鏡能夠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微生物往往具有特殊的結構,能運動,以適應周圍環境。

2、過程與方法:正確使用顯微鏡,並作觀察記錄;對照資料識別微生物的種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建立對微生物進行研究的興趣;意識到微生物是複雜多樣的。

教學重點:

利用顯微鏡觀察酵母菌,由上節課靜態的觀察對象變成動態觀察對象。

教學難點:

準確記錄、如實描述。

教學準備:

a.分組實驗材料:顯微鏡、酵母菌裝片,有關微生物的圖文資料。

b.教師演示材料:多種微生物的圖文資料或課件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胡克最早在顯微鏡下發現了生物的細胞結構,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顯微鏡發現了曾經不為人知的奇妙的微小生物世界。1675年,他觀察到雨水中的不斷運動的微小生物,倍感驚奇。隨着顯微鏡製作技術的不斷髮展,人們觀察到了更多的微小生物,酵母菌就是其中之一,這節課先來觀察酵母菌。

(二)製作酵母菌裝片(略,此步驟也可以換用直接觀察事先備好的酵母裝片)

(三)搜索觀察顯微鏡下的微生物。

1.注意初步引導學生辨認是否觀察到了酵母菌(可以運動、有較規則、完整的個體)。

2.要求學生畫下觀察到的微生物,在觀察記錄進行的中期時,教師可以組織一次彙報交流活動,進行必要的評價指導,提高記錄的真實客觀性。

(四)提供補充閲讀資料。

1.如果本課觀察與課外有不符的情況,鼓勵學生課後接着去進行相關的調查。

2.提供微生物的整體介紹,着重展示病毒圖片、細菌圖片、黴菌圖片,引導學生認識學生初步感知微生物種類繁多,形態各異。

揭示微生物的概念:自然界中,還存在許多像酵母菌一樣體形微小、結構簡單的生物。科學家將這類生物統稱為微生物,例如:病毒、細菌、黴菌等。

3.繼續提供相關資料,讓學生通過自讀,瞭解微生物的知識。

(五)佈置延伸作業:查找相關資料:微生物和自然界、和我們人類有什麼關係?哪些事例可以説明?

標籤: 生物 教學 顯微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o3dyq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