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那樹》教學設計方案

《那樹》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標

《那樹》教學設計方案

1、通過詞句的品析,感受"那樹"的形象,《那樹》教學設計

2、通過文章主旨的比較,讀出自己的理解。

 教學過程

(課前談論:你喜歡讀散文嗎?知道哪些散文作家?)

一、導入課文

有這樣一位作家:他很有才華,是我們當代著名的散文大師;他的散文不僅語言優美,而且很有思想深度;他大半輩子生活在中國,卻不為大陸許多讀者所熟悉,反而蜚聲海外文學界。老師收集了他的一些名言,我們來分享一下。(課件呈現,學生齊讀)你對哪句印象最深刻?(生説)你知道他是誰?想不想認識他?(課件呈現,讓學生大聲説並記下作者名字)

 二、簡介作者

王鼎鈞,1925年生,筆名方以直,山東人,現旅居美國。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人生三書》(《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我們現代人》及小説、評論多種。

三、走進課文

今天這堂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篇很好的散文--《那樹》,看看這篇文章講了些什麼?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

1、説説那樹

那是一棵怎樣的樹?請用"那是一棵的樹,從可以看出。"

的句式來説。(修改:那樹具有怎樣的品質?你認為它最可貴的品質是什麼?從哪裏看出?)明確:

⑴古老文章第一段:很久很久當---就

文章第二段:佝僂老態

(名副其實的老樹,你見過這樣的樹嗎?)

⑵堅固颱風刮不倒屹立不動連一片樹葉都沒有掉下來。

(真可謂是生命界抗擊颱風的榜樣!)

有黴黑潮濕的皮層,隆起的筋和縱裂的紋

⑶茂盛像剛炸開的焰火(比喻奇特)

千掌手指托住陽光,指縫間漏下來的碎汞(的確非常得茂盛!)

樹頂仍在雨後滴翠--綠得更深沉

綠着生,綠着死

⑷大有功德(無私奉獻、有愛心)

A、"在夏天---碎汞。"(給人陰涼、清淨)

B、"鳥來了--唱歌"(給鳥棲息之所,給孩子歡樂)

C、"於是情侶止步"(給情侶温馨)(引導齊讀)

---

⑸通靈臨死前告訴體內的寄生蟲--

小結:樹有惠於人,人受惠於樹,人與樹和諧共存,構築着田園詩般的美好生活,樹詩意地棲居於大地之上,教案《《那樹》教學設計》。這樣的一棵樹讓人肅然起敬,讓我們讚歎--那樹啊!哪裏是樹,那分明是人類的守護神!(板書)

2、説説那樹的命運

可是那樹卻遭受了不該有的命運--(生説)

⑴樹為什麼被砍?(生説)

⑵你覺得那樹該不該砍?請説明理由。(生自由説)

⑶作者認為那樹該不該砍?他是如何描述的?(出示課件,讓學生填詞語)

這些詞語的運用有什麼特點?從中你讀出了什麼?(引導學生)

明確:用了擬人手法,把老樹被伐形象地描寫成一次殘忍的殺戮,表達作者對老樹被伐的憤恨和悲哀之情。(引導學生齊讀,注意把握感情)

3、説説作者為什麼寫那樹?

⑴那樹,那古老、堅固、給人類蔭庇的樹永遠地消失了---請同學們想想作者為什麼要寫那樹?作者想表達些什麼?也許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盡相同,因為:

我常説,文章本身有它自已的命,它跟誰有緣,跟誰沒緣,緣深緣淺,緣聚緣散,有我們不知道的定數…那就更不用説文章的主題了…

--王鼎鈞《四千字·五十年》

先自己靜靜地思考,然後再跟同學交流。

(學生思考,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教師將學生髮言歸類)

⑵出示材料:(課件呈現幾種對文章主旨的看法)

⑴人教社《教師用書》

(學生齊讀)大樹的命運引發了作者深重的'思考和感慨,他認為人與自然應該和諧共存,人類的發展不應該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⑵台灣《國文教學手冊》

(一生讀)那樹蔭庇人類、護衞大地,可其後卻被人類基於私利考量,落得砍伐殆盡的下場,表面看來固然是老樹一生實際的寫照,但響應到人類社會,老樹的堅固穩定,何嘗不是傳統文化根深葉茂的表徵?奈何時移事遷,在西風東漸、國人盲目崇洋的心態下,傳統文化亦不免於被折枝刨根、砍伐殆盡的命運。

⑶作家舒婷的論述

(師讀)王鼎鈞就像深秋原野一棵怒爪攫空的老樹,離開大陸固然身不由己,活在孤島更是生不逢時,七跌八撞,遍體鱗傷,所以寡合,於是出走,終於旅美。"人言落日是天涯,望盡天涯不見家";萬里外寂寞鄉落日樓頭孤鴻聲裏更加想念他的楊柳依依桃花灼灼的中國,禁不住寄那樹長歎:啊,"故鄉要你離它越遠它才越真實,你閉目不看才最清楚!"

問:上述三個觀點,你更認同的是哪一種?闡述理由。

 四、總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o0vn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