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登幽州台歌教學設計

登幽州台歌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登幽州台歌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登幽州台歌教學設計

登幽州台歌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理解詩意,感情朗讀並背誦。

2、瞭解古代君子之風骨,增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瞭解古代君子之風骨,增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準備1:背背詩歌。《敕勒歌》《峨眉山月歌》《子夜吳歌》《秋浦歌》

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子夜吳歌 長安一片月,萬户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秋浦歌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

1、找規律,板書:歌。提醒:歌的筆畫,生在筆記本上寫一個“歌”字。

介紹漢樂府詩集,介紹以後將會學到的《長恨歌》《明日歌》等都是這種體裁的歌。

貼士:標題帶有“歌”字的詩一般是古樂府詩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漢武帝時,設有機構專門採集各地歌謠,整理和制訂樂譜,這個機構名叫樂府。後來人們就把這一機構收集和制譜的詩歌,稱為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到了唐代,這些歌詞的樂譜雖然早已失傳,但是這種形式卻相傳下來,成為一種沒有嚴格格律,近於五、七言古體詩的詩歌體裁。

2、出示課題——《登幽州台歌》,講解幽州台,辨析“州”字。

比較“州”“洲”

州——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中國的別稱是九州。如:冀州、袞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雍州、青州、梁州。再如:蘭州、杭州、廣州。

洲——①水中的陸地 如:橘子洲 天興洲 珠江三角洲 ②大陸 如:亞洲、歐洲等

3、讀題。注意停頓——登/幽州台/歌

4、學生五分鐘預習。

①讀準,檢查。

②讀通,檢查。

③讀熟,檢查。背誦檢查。

④讀會,藉助註釋。

指導點:念——惦記,常常想

指導點:古人、來者

【小貼士】

幽州台,又稱燕台,史傳為燕昭王為招攬人才所築的黃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縣。《戰國策·燕策一》記載:燕國國君燕昭王一心想招攬人才,而更多的人認為燕昭王僅僅是葉公好龍,不是真的求賢若渴。燕昭王始終尋覓不到治國安邦的英才,整天悶悶不樂的。 後來有個智者郭隗(kuí )説:“你要招攬人才,首先要從招納我郭隗開始,像我郭隗這種才疏學淺的人都能被國君採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強的人,必然會聞風千里迢迢趕來的。” 燕昭王採納了郭隗的建議,拜郭隗為師,為他建造了宮殿,後來沒多久就引發了“士爭湊燕”的局面。投奔而來的有魏國的軍事家樂毅,有齊國的陰陽家鄒衍(yǎn),還有趙國的遊説家劇辛等等。落後的燕國一下子便人才濟濟了。從此以後一個內亂外禍、滿目瘡痍的弱國,逐漸成為一個富裕興旺的強國。接着,燕昭王又興兵報仇,將齊國打得只剩下兩個小城。

陳子昂:(約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學家,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為陳拾遺。“右拾遺”、屬唐朝時的小官,是諮詢建議官員。左、右拾遺為從八品官職,微不足道。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監察科科長。

譯文:前不見聖賢之君,後不見賢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無限,(人生苦短、時不我待)不覺悲傷地流下眼淚。

5、體會詩情

①瞭解詩人寫作背景

貼士:他的言論切直,常不被採納,並一度因“逆黨”反對武則天的株連而下獄。而後隨武攸(yōu )宜東征契丹,反對外族統治者製造分裂的戰爭,多次進諫,未被採納,卻被斥降職。其時。

史料記載1:青年時期,他任俠使氣,一心報國,“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感於時世而生報國之思。奮然拔劍走出鄉原。)二十四歲中進士,升任右拾遺。

史料記載2:武則天當政,信用酷吏,濫殺無辜。他不畏迫害,屢次上書諫諍。

史料記載3:公元696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叛亂,攻陷了營州,陳子昂奉命出征,帶兵的將領是個草包,接連打了幾次敗仗,陳子昂提了很多建議,也未被採納,眼看着報國的良策無法實現。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想起了戰國時廣招天下的燕昭王,悲憤之極,寫下了這首《登幽州台歌》。

②找對比,體會孤獨

遠與近的對比:遠指聖賢之君太遠,昏庸之人太近。

冷熱與的對比:冷指現實冰冷,熱指滿腔熱血;

大與小的對比:大指蒼穹廣大,小指個人渺小;

長與短的對比:長指歲月長河漫漫無期,短指人生苦短,時不我待;

廖廖數字,內涵豐富……

③形成畫面:遠望原野茫茫,仰視天穹無比浩瀚。個人在幽州台上顯得那麼渺小。

④感情朗讀。

⑤講君子之骨

少年之時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明.東林書院

長大沒有入仕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明.顧炎武

長大之後入仕 帶兵打仗則 精忠報國 ——宋.岳飛

立於廟堂則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宋.范仲淹

國家遇到危難 苟以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清.林則徐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三國.曹植

報國之心,死而後已。 ——宋.蘇軾

這些立於天地之間的君子們,是國家真正的棟樑,他們不為自己名利,只為天下蒼生;把個人幸福和國家的幸福緊緊聯繫在一起,所以才會有杜甫的“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陸游臨死才會寫下“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才會有抗金名將宗澤臨死前,用足力氣,高喊“過河!過河!過河!”

天地悠悠,人生苦短,空懷壯志,報國無門哪。能感受到陳子昂的悲憤嗎?

區區22個字,字字含淚泣血,短短4句,句句赤子之心,難怪能引起那麼多人的共鳴。

小結:壯志未酬的悲憤是理想主義的另一種表現。它意味着詩人對理想的態度是更加執着和珍惜,而不是放棄和冷漠。時代條件提供了馳騁的舞台,理想之歌高昂、奔放;時代條件未能提供舞台,浩歌激烈,憤慨悲涼。這些都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6、寫推薦詞

師:20xx年武漢大學文學院王兆鵬教授等人推出了“唐詩排行榜”前十大唐詩頗有爭議。如果請你為《登幽州台歌》寫份推薦詞,你準備怎麼寫?

7、結課

陳子昂越行越遠,但他詩歌中表達出的對理想的不懈追求至今熠熠生輝。多讀多記多體會,讓這些美好的古詩成為滋養我們精神的營養,讓我們在這些詩人的帶領下成長為一個精神豐滿,人格獨立的大寫的人。

登幽州台歌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2、藉助註釋、課後練習,初步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分析詩歌的思想內容,體味詩歌中所流露出來的孤獨寂寞悲哀的情緒。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古來聖賢多寂寞”。孤獨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內心酸楚;孤獨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的懷才不遇;孤獨是“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的百無聊賴……其實孤獨既是一種心境,一種感傷,也是一種超然。現在就讓我們去感受一位大唐詩人內心的那份孤獨。

二、作者介紹、詩歌背景

選自《陳子昂集》。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現四川)人。唐代詩人。年輕時性格豪爽。二十四歲中進士,以上書論政,為武則天所讚賞。直言敢諫,多切中時弊。三十六七歲時隨建安王東征契丹,所提建議不被採納,反而受到降職處分。三十八歲解職還鄉,被縣令段簡陷害,死於獄中,時年四十一歲。

696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yōu)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軍出征。武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稍後,陳子昂又向武則天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願成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寫下了此詩。

三、識記註釋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燕國時期燕昭王所建的黃金台。修建黃金台用於招納賢才,因燕昭王將黃金置於其上而得名,其師郭隗(wěi),成為當時燕昭王用黃金台招納而來的第一位賢才。

2、念:想,考慮。

3、悠悠:沒有窮盡。形容時間長,距離遠。

4、愴chuàng然:悲傷淒涼。

5、涕:古時指眼淚。

四、初讀古詩。

生自由讀詩,提出要求:

提示:這首詩在句式方面,採取了長短參錯的楚辭體句法。(其實這首詩融“楚辭”與漢魏的“歌”兩體而成)“上兩句每句五字,三個停頓,其式為: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後兩句每句六字,四個停頓,其式為: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檢查初讀情況:指名讀,學生評議讀得如何?(讀準了字音,詩的節奏把握很準,讀出了詩的韻味。相機劃出詩的節奏) 賽讀(男女小組)、齊讀。

五、深入理解

(現在我們已經讀通讀順了詩句,其實每一首詩句字裏行間中都隱藏着作者別樣的情懷,下面我們就走進陳大詩人的心裏,一起去感受他的悲情吧!!

師生活動

(1)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師:前兩句詩是什麼角度寫的?

時間(前——後)

師:“古人”指誰?“來者”指誰?

這裏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

來者指:現代禮賢下士的明君

師: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境遇?

“前不見”“後不見”,時間無止無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暫,而自己因“不見”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功業未成,空老一生。寫出了作者生不逢時,懷才不遇(胸懷才學但生不逢時,難以施展)的境遇,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愁苦之情。

師:這句譯文:追憶歷史,我無緣拜會那些求賢若渴的古代堅主;嚮往未來,我更為不能生逢曠世明君而萬分擔憂。

(2)後兩句詩又是從什麼角度寫的?詩人為什麼見此景而涕下?

空間角度(天、地)。空間無限遼遠。

當詩人登台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在無限的時間與空間面前,詩人感到孤獨,寂寞,悲涼。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功業未成,空老一生,面對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麼能不“愴然涕下”?

師:是啊,作者生不逢時的惆悵之情、懷才不遇的哀歎、報國無門的悲憤、知音難覓的苦悶、建功立業的渴望、理想破滅的痛苦在這裏集中體現了

一個“獨”字渲染了詩人不可名狀的孤獨悲涼質感。

“愴然而涕下”逼真的描繪了詩人熱淚飛灑的情態和悲憤。

師:譯文:一想到天地的廣闊無邊與永恆不息,就浩歎人生的短暫與渺小。弔古傷今,我怎能不憂從中來,潸然淚下呢!

(3)昇華朗讀 師:(蒼天無語,只能靜靜的聽他傾訴,北風呼嘯,替他把滿腔悲憤宣泄,情何以堪,——讓我們把把詩人的情感宣泄出來吧,)生齊讀古詩。

再次指導朗讀:

前兩句音節比較急促,傳達了詩人生不逢時、抑鬱不平之氣;後兩句各增加了一個虛字(“之”和“而”),多了一個停頓,音節就比較舒徐流暢,表現了他無可奈何、曼聲長歎的情景。全篇前後句法長短不齊,音節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孤獨情懷可化作海外遊子對祖國母親的深深思念,作為生活在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又應該如何讓短促的生命更加充實?傾情朗誦:《鄉愁》(余光中)《匆匆》(朱自清)

(4)同學們你認為作者的人生態度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

師:這首詩看起來比交消極,但其實則不然,他流露出作者積極進取的建功立業的強烈渴望。

(5)你看到一個怎樣的陳子昂?用幾句話描繪你感受到的詩人的形象。(外貌、動作、語言、神態等)

——我看到一個沉思的陳子昂。我看到一個為自己不能實現人生價值而愴然涕下的陳子昂;我看見一個有着積極的人生追求,渴望實現自身價值的陳子昂。

——詩人獨自站在幽州台上,他仰望長天,俯視大地,潸然淚下

(6)這首詩的主題是什麼?

——這首詩通過寫登臨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發作者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愁苦情懷,也表達了作者人生的孤獨之感。

所見:時空的無限;所感:懷才不遇,生不逢時。(表現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

(7)寫作特色:氣勢磅礴,胸懷宏偉

——氣勢磅礴:景物宏大開闊壯美;

——胸懷宏偉:胸懷宇宙

六、總結全文、默寫古詩

1、小結學習古詩方法:(1)理解詩句,初步弄懂詩意。

(2)想象古詩意境,體會作者感情

(3)熟讀吟誦

2、師:同學們,詩人是不幸的,報國無門,獨上高台,知音難覓,有道是“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時”。詩人的遭遇是不幸的,但又是幸運的,他留下了這樣一首足以萬古不朽的詩作,我們也是幸運的,在一千多年以後能欣賞到這樣一首名垂千古的詩篇,讓我們拿起自己的筆,把詩人的情懷也流淌在我們的紙上吧。(生默寫古詩)

七、課堂練習

理解默寫

①《登幽州台歌》中表明詩人生不逢時的詩句:

②描寫空間遼闊抒發悲哀苦悶心情句是:

③陳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達陳子昂懷才不遇的詩句是:

④陳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抒發詩人獨立於悠悠天地間,孤獨寂寞之情的詩句是:

登幽州台歌教學設計3

一、導入

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同出征。武為人輕率,少謀略。稍後,陳子昂又向武進言,武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願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即幽州台,遺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台歌》。

二、作者介紹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現四川)人。唐代詩人。年輕時性格豪爽。二十四歲中進士,以上書論政,為武則天所讚賞。直言敢諫,多切中時弊。三十六七歲時隨建安王東征契丹,所提建議不被採納,反而受到降職處分。三十八歲解職還鄉,被縣令段簡陷害,死於獄中,時年四十一歲。

在文學上,其詩思想充實,語言剛健質樸,對唐代詩歌影響巨大,張九齡、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從中受到啟迪。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有《陳伯玉集》傳世。

三、朗讀詩歌

1.聽範讀,仿讀。

2.指讀,指導朗讀。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3.全班齊讀。

四、翻譯詩歌

1.解題:

幽州台即黃金台,又稱薊(jì)北樓,為戰國燕昭王所建,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的大興縣,當時是戰國時候燕國的國都。燕昭王在公元前213年執政後,勵精圖治,廣招賢士,為了使原來國勢衰敗的燕國逐漸強大起來,燕昭王建黃金台,置金於黃金台上,延請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樂毅等賢能之人,國家迅速強大,後來樂毅帶領大軍攻打齊國,攻陷了齊國七十多座城池,使齊國幾乎滅亡。燕昭王在建黃金台之前還曾建碣石宮,把樑人鄒(zōu)衍(yǎn)延請入內,師禮事之,廣籌振興國家大計,並樹立了自己賢明哲睿(ruì)、招賢納士的良好聲譽。

2.試譯詩句。

愴然:傷感的樣子;

涕:眼淚。

3.交流難點,翻譯全詩。

參考:

放眼望去哪有以前賢人的蹤影,回頭看看也不見一個效仿古賢的今人。

想到那天悠悠而高遠、地悠悠而廣袤的天地之間,我獨自憂傷啊,讓人禁不住淚流滿面沾濕了衣襟!

五、詩歌賞析

1.詩的前兩句是從什麼角度寫的?其中“古人”指誰?“來者”指誰?

明確:時間角度。古人指古代禮賢下士的明君,來者指當時的禮賢下士的.明君。

2.從中可以分析出作者怎樣的境遇和情感?

明確: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功業未成的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境遇,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愁苦之情。

3.後兩句詩是從什麼角度寫的?

明確:空間角度(天、地)。

4.詩人見此景為什麼愴然而涕下?

明確:空間無限遼遠,使詩人聯想到自己的境遇,產生孤獨,寂寞,悲涼之感。

5.從詩中你看到一個什麼樣的陳子昂?

參考詞句:沉思、為自己不能實現人生價值而愴然涕、有着積極的人生追求、渴望實現自身價值、仰望長天、俯視大地、潸然淚下。

六、主旨歸納

提問: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

明確:詩人通過寫登臨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發懷才不遇的愁苦情懷。

七、拓展

陳子昂還曾寫過一首詩《燕昭王》,表達了對燕昭王的追思仰慕和自己不能在其麾下建功立業的遺憾:

燕昭王

陳子昂

南登碣石宮,遙望黃金台。

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

霸圖今已矣,趨馬復歸來。

八、作業

1.默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登幽州台歌》。

2.背誦積累拓展的兩首詩。

登幽州台歌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意,感情朗讀並背誦。

2、瞭解古代君子之風骨,增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藉助註釋和課後練習,以及相關資料,初步理解古詩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瞭解古代君子之風骨,增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我國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長河中,詩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永開不敗。有這樣一位詩人,他胸懷大志,博覽羣書;有這樣一位詩人,他屢受排擠,報國無門;有這樣一位詩人,他獨上高樓,難尋知音。於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從心中來,寫下了一首千古絕唱的詩。今天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領略中華古詩的魅力。大家知道詩人是誰嗎

2、指名回答。對,就是陳子昂,大家通過預習,對他有了一定的瞭解。老師這裏也有一份陣子昂的資料,請個同學讀一讀。

3、這樣一位才子,這樣一位胸懷大志的詩人寫下的詩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呢,今天我們就學習他寫的《登幽州台歌》

二、初步感知

1、板書課題(提醒學生認真看師書寫課題,注意字的筆順筆畫,“幽”字中間一豎要寫長些),齊讀課題

2、誰來説説課題的意思。幽州台在哪兒?(登上幽州台的感受)到底是怎樣的感受呢?(心曠神怡、豪氣、空曠、不妨融入自己的想象再讀課題吧)

3、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千古流傳的詩吧。

4、初讀古詩。

生自由讀詩,提出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注意讀出詩的節奏、韻味。

(2)讀完後鄰座互讀,互相正音。

檢查初讀情況:指名讀,學生評議讀得如何?(讀準了字音,詩的節奏把握很準,讀出了詩的韻味。相機劃出詩的節奏)

賽讀(男女小組)、齊讀。

三、深入理解

(現在我們已經讀通讀順了詩句,其實每一首詩句字裏行間中都隱藏着作者別樣的情懷,下面我們就走進陳大詩人的心裏,一起去感受他的悲情吧!!

瞭解古詩我們還要了解古詩的寫作背景,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體會。下面是老師找到的一份資料,請大家用我們剛學到的默讀的方法讀讀吧。)

1、學生自讀

出示學習要求:

(1)結合註釋説説詩句的意思。

(2)你從詩句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並説説你是怎麼體會到的?把你的體會讀出來。

(3)小組交流自己的體會

2、全班交流體會

師:詩人登上幽州台,放眼山河,思緒萬千。他心中到底是憂慮大唐社稷還是感傷文化的蕭條呢?我們一起談談自己的感受吧

(預設:生不逢時的惆悵之情、懷才不遇的哀歎、報國無門的悲憤、知音難覓的苦悶、建功立業的渴望、理想破滅的痛苦、“獨”字渲染了詩人不可名狀的孤獨悲涼質感、“愴然而涕下”逼真的描繪了詩人熱淚飛灑的情態和悲憤)

3、昇華朗讀

(蒼天無語,只能靜靜的聽他傾訴,北風呼嘯,替他把滿腔悲憤宣泄,情何以堪,——讓我們把把詩人的情感宣泄出來吧,)生齊讀古詩。

聽了大家的朗讀,老師也想替詩人把感情宣泄出來,(師配樂朗讀)

4、練習背誦

有沒有誰能像老師這樣抒發一下感情的?

四、總結全文、默寫古詩

1、小結學習古詩方法:

(1)理解詩句,初步弄懂詩意。

(2)想象古詩意境,體會作者感情

(3)熟讀吟誦

2、默寫古詩。師::是的,詩人是不幸的,報國無門,獨上高台,知音難覓,有道是“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時”。詩人的遭遇是不幸的,但又是幸運的,他留下了這樣一首足以萬古不朽的詩作,我們也是幸運的,在一千多年以後能欣賞到這樣一首名垂千古的詩篇,讓我們拿起自己的筆,把詩人的情懷也流淌在我們的紙上吧。(生默寫古詩)

五、拓展

1、課外讀讀陳子昂的詩作

2、試着改寫這首詩,注意人物的心裏描寫

登幽州台歌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習詩歌,培養學生欣賞古詩的能力。

2、指導學生朗讀,研讀品味,體悟詩的表現手法。

3、體會詩人在詩中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初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

通過詩歌的語言和詩中的形象體會詩人在詩中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古之文人大多是孤獨的,古來聖賢多寂寞嗎。孤獨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內心酸楚,孤獨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的懷才不遇,孤獨是“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的百無聊賴……其實孤獨既是一種心境,一種感傷,也是一種超然。現在我們就去感受一位大唐詩歌中起到承前啟後作用的中堅人物內心的那份孤獨。

二、學習《登幽州台歌》

1、朗讀指導

學生自由讀,再找學生朗讀。在讀時用心揣摩詩的內容和情感。

2、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陳子昂(661~702),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自幼具有豪俠浪漫的性格。少年時代曾閉門讀書,遍覽經史百家,樹立了遠大的政治抱負。24歲舉進士,上書論政,為武則天所讚賞,拜麟台正字,轉右拾遺。他曾在26歲、36歲兩次從軍邊塞,對邊防軍事問題提出過一些有遠見的建議。38歲後解職回鄉,為縣令段簡所誣,入獄,憂憤而死。他的詩標舉漢魏風骨,強調興寄,反對柔靡之風。有《陳伯玉集》。696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犯邊,武后派建安王武攸宜率軍出征,陳子昂隨軍參謀第二次來到邊塞。武攸宜親貴出身,全然不曉軍事。陳子昂屢獻奇計,不被理睬,反遭貶斥,降為軍曹,因而抑鬱不得志。薊丘是春秋時燕的舊都,燕昭王姬平曾在這裏修碣石宮,築黃金台,卑身厚幣以招天下賢豪之士,樂毅、鄒衍、劇辛等人先後到燕,助昭王大敗齊國,稱雄一時。

3、合作探究

(1)、“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表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感受?

向前看,像燕昭王那樣的古代賢君再也見不到了;向後看,後代的賢君又在哪裏呢?一種茫然與無奈自然湧上詩人的心頭。

(2)、詩人為什麼會“愴然而涕下”?在這淚中還包含着什麼深層的精神?

詩人立足於幽州台這個時間與空間的交匯點。眼觀天地,空間無邊無際,而個人何其渺小!神遊今古,時間無始無終,而一生何其短暫!再加上明君賢臣、英雄豪傑難追難待。於是一種沉重和孤立無援、獨行無友的孤獨襲上心頭,不禁“愴然而涕下”!詩歌中所表達的不只是客體的浩渺,更有詩人在愴然流涕後的抗爭與進取,詩歌中藴含着詩人力圖為國建功的積極精神。

三、當堂背誦

板書設計:

登幽州台歌

陳子昂

寂寞悲憤的情緒

懷才不遇的苦悶

標籤: 幽州 教學 台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my9ry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