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小學語文人教版《貓》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人教版《貓》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人教版《貓》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小學語文人教版《貓》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貓》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段,體會貓的古怪和可愛。

2、學習可是的寫法,仿寫一段話。

3、用摘錄法概括第一段段落大意。

二、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悟課文

1導入:

很多同學都覺得貓實在很可愛,老舍爺爺這篇《貓》就寫得特別好,那他到底怎麼寫的呢?大家讀讀第一大段,多讀幾遍,選一個最喜歡的自然段,待會兒準備讀給大家聽。我們還要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2反饋:

第一自然段:通過説為什麼喜歡這個自然段的理由,體會到貓的可愛,產生對貓的喜愛。

第二自然段:你為什麼喜歡第2自然段?(學生邊説理由,教師邊指導朗讀)

第三自然段:喜歡這一自然段的人站起來讀一遍

(二)感悟寫作規律

摘錄詞語

1學生把描寫貓性格的詞語找出來,寫在紙上。

2學生寫,教師巡迴指導

3(實物投影)反饋

4齊讀一遍詞語

規律感悟

咱們來看看這些詞語,它們之間好象有什麼聯繫,把它們放到課文中再去讀一讀,你發現了什麼?(學生讀完後,小組討論)

(出示課件:第三自然段內容)

1、學生回答,得出結論:描寫性格的詞語是一對對寫的,前後表現的性格完全不同。

2、指名讀(要求讀出前後完全不同的感覺)

3、還有什麼發現?(兩種性格之間是用可是連接的)[課件中可是兩字變紅]

4、找出相同寫法的自然段,也讀出前後不同的感覺。(學生讀一對性格,教師隨機出現相應的板書)

老實貪玩

貪玩盡職

高興不高興

什麼都怕勇猛(可是)

總結規律:

是呀,老舍爺爺就是把一對對完全不同的性格,用上可是連接起來了。看來,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學生接説:古怪)

老實貪玩

貪玩盡職

古怪

高興不高興

什麼都怕勇猛(可是)

摘錄段落大意:

用摘錄法來摘錄這一段的段落大意(找到的學生站起來齊讀一遍: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三)仿寫一段話

(展示課件:出示三組圖片,每組圖片表現貓的兩種完全不同的性格)

1看圖,明圖意

2要求:我們學習老舍爺爺的寫法,也來寫寫貓,願意試試嗎?寫的時候要注意寫出貓的兩種完全不同的性格,用上可是連接。

3學生寫,教師巡迴指導。

4(實物投影)評價

(評價時注意:①有沒有寫出兩種完全不同的性格②句子是否通順,有沒有錯別字)

(四)總結

今天,我們通過反覆朗讀,既找到了段落大意,又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了寫作中去。同學們的收穫都很大。

小學語文《貓》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認識18個生字,學會其中13個;正確讀寫“任憑、無憂無慮、閉息凝視、温柔可親、豐富多腔、變化多端、枝折花落、生氣勃勃”等詞語。

2、初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重難點:

掌握課文生字新詞,初步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出示課題:貓(齊讀) 板書:貓

導語 : 誰養過貓?能用一句話説説你對貓的整體感覺嗎?(學生髮言)同學們,老舍先生也很愛貓,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課文——《貓》,就體現了他對貓的喜愛之情。

(二)學習新知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一類生字要求會寫),理解字義。

(1)學生自己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2)課堂反饋自學情況。

①指名讀生字:媒體演示13個生字。

②正音:闢 p@

③辨析多音字:和

運用媒體解決:

A.出示“和”字,讓學生讀出它的字音,同時點擊畫面出示相應的拼音;

B.讓學生用“和”字的不同讀音組詞。

④分析字形結構,記憶生字。

⑤理解詞語:(可用法、知字義解詞義的方法)

任憑:不論,無論。

無憂無慮:沒有憂愁和擔心。

閉息凝視:有意識地暫時抑制呼吸,聚精會神地看。

生氣勃勃:形容富有朝氣,充滿活力。

2、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

(1)初步感知課文。

思考:老舍先生筆下的貓留給你怎樣的印象?

讀完課文,先標序號,再用一句話説一説老舍先生筆下的貓留給你的印象。(只要與課文內容有關均可。)

板書: 古怪 淘氣 可愛

(2)再讀課文,梳理文章脈絡。

思考:課文中哪幾自然段寫了貓的'性格古怪,哪兒又寫了貓的淘氣?並分別用曲線畫出概括介紹的句子。

1——3自然段:貓的性格古怪。(成年的貓)

4自然段:滿月的小貓淘氣可愛。

思考:成年的貓和滿月的小貓既有不同的特點,又有相同之處,請你從概括介紹的句子中找找答案。

兩句話分別是:“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腿腳還不穩,可是已經學會淘氣。”從兩句話中,我們可以分別知道成年的貓性格古怪,滿月的小貓淘氣的不同特點,從“更可愛”的“更”字,可以想到作者認為成年貓和滿月的小貓的共同之處是它們都可愛。(教師根據學生髮言修改板書)

板書:

小結:老舍先生用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裏行間流露着對貓的喜愛之情。下節課我們再深入學習。

3、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小學語文《貓》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藴涵的人生哲理。

3、學習文章的寫作特色。

教學的重點:學習文章的寫作特色。

教學方法:朗讀法,引導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語言導入

貓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種小動物。很多家庭因為貓惹人喜愛而養它。我國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他家也曾養過三隻小貓。從養這三隻小貓的過程中,他領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麼樣的哲理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鄭振鐸先生的散文《貓》。板書課題、作者)

二、預習檢測

1、給下列黑體字注音。

污澀 ( )慫恿( ) 蜷伏( )懲戒( ) 悵然( )詛罵( )紅稜 ( )

2、下列詞語中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慫恿:鼓動別人去做。B、預警:預備警察

C、蜷伏:彎着身體卧倒。D、悵然:不愉快的樣子。

三、朗讀課文,感知文意,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1、朗讀課文,完成下表

2、為什麼“我”對於第三隻貓的死亡比前兩隻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

明確:因為第三隻貓的死責任在“我”。“我”的主觀臆斷,斷定鳥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無處辯訴,最後死在鄰家屋檐上。“我”認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這個過失是無法補救的。

3、學習了本文,你有什麼收穫?

歸納:凡事不可主觀臆斷,妄下斷語,否則就會造成難以彌補的過失

四、再讀課文,把握文章的寫作特點

五、 再次跳讀課文,想一想,本文最顯著的寫作特點是什麼?

歸納:

1、情節曲折,結構嚴謹。文章圍繞中心敍寫了三個故事,每個故事都以養貓的亡失為線索都具有相對的完整性。三個故事又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組成一串,構成一段家庭養貓的悲劇史:得貓——養貓——亡失——再得貓——再養貓——再亡失——復得貓——復養貓——復亡失,永不養貓。情節三起三落,層層推進。

2、首尾呼應和伏筆的設置。銜接呼應表現為:開頭交代幾次養貓的結局,拋出線索,總領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養貓”收尾,開拓深意,呼應開頭。三個故事之間又有過渡段貫通彌合。伏筆的設置表現為:第一隻貓忽然消瘦預示其病死;寫第二隻貓街上亂跑,預示其被人捉走;寫第三隻貓凝望鳥籠,預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這些都起到了穿針引線,連珠綴玉的作用,把三個故事和各個故事之間的情節綴連成有機的整體,渾然天成,天衣無縫。

六、延伸遷移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經錯怪過別人或被人誤解過?把事情經過説給其他同學聽聽,並和同學討論一下,怎樣才能減少彼此之間的誤會?

板書:

鄭振鐸

“我”三次養貓的故事:1、2、3、

態度:喜歡 更喜歡 不喜歡

情感:酸辛 悵然 難過、自責

做事不能主觀臆斷。要弄清事實

對人對事不能存偏見,要善待動物

六、課堂總結

本文寫的是貓,作者卻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達了同情、憐愛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組織材料的特點是前後連貫、首尾呼應,文章在結構上嚴絲合縫,條理清晰。

七、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二 四

2.熟讀全文,領悟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感情

3、寫第三隻貓被冤枉後的心裏活動

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貓》這篇課文的時候,發現文章構思精巧,意味雋永,針對文本的這一現狀,我教學設計考慮的重點,是如何在課堂上讓學生更充分地佔有學習時間,讓學生得到更規範有效的語言訓練,於是,我選擇了“説讀”這個課型。説讀,就是説自己的閲讀感受。

我選擇了三個話題:説貓,説人,説文。每一個話題,分説兩個方面的內容:説貓,生命之美和命運之悲;説人,養貓之樂和失貓之痛;説文,語言之妙和結構之巧。

整個課堂,學生邊讀邊説,邊説邊讀,學生在文本中來來回回地走,課堂氣氛輕鬆活潑,學生積累豐厚自然 。

我覺得,這堂課我的最大的亮點,可能就是:大膽嘗試了課堂教學中的“無提問設計”。 從“提問”的視角來審視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如下幾種情況:一是“碎問”,時時在問,問得密度很大,可以説已經不能稱之為“提問”;二是“多問”,問得比較多,“提問”的質量不高;三是“主問”,只提出幾個主要的問題,提問有深度,有牽引性,學生能夠充分地活動起來;最後一種情況,最精妙最有趣,就是“不問”,不使用提問來建構課堂,也不使用提問來組織教學。

當然,在執教過程中由於有點緊張,各環節過渡還不夠自然,在“品味”環節還覺得做的不是太理想,在拓展環節還需要斟酌,推敲,在以後的教學歷練中有待進一步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mwddw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