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九篇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九篇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你知道什麼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九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內容:本課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90頁的內容。

學習目標分析:

1、認知目標:在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2、能力目標:能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情感目標:增強與同伴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會平均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積累學習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和簡單求平均數的方法。根據教材內容特點並結合四年級學生的認知基礎,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定為: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 李明和王小飛兩位同學要進行籃球的定點投籃比賽。

(課件出示)比賽規則:每人各進行3次1分鐘的定點投籃,以每次投中個數為成績。

(課件出示)比賽成績統計圖:

觀察,你從統計圖中知道了什麼?

問題:誰贏了?為什麼?

2、 王小飛再投一次,(課件出示成績統計圖)

問題:現在誰贏了?為什麼?

發現問題:次數不同,比總數不公平。從而引出新課

二、新知探究

(一)、認識平均數

1、合作討論

討論問題:次數不同,比總數不公平時,該怎樣比才公平?

2、 探索求平均數的方法

想一想:(以李明三次投球為例)能計算出李明三次投球成績的平均數嗎?

教師適時板書:(7+3+8)÷3

=18÷3

=6(個)

問題:(1)、“6”是哪幾個數的平均數?

(2)、我們是怎樣求出7、3、8這三個數的平均數的?

小結方法:先求和再平分。

3、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1)、引導:不計算,有辦法找到李明三次投球成績的平均數嗎?

小組討論

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移動變化的過程和結果。

説一説:根據剛才以多補少找平均數的過程,説説你對平均數的理解。

想一想:“6”表示的是李明三次都投中6個球嗎?“6”表示什麼?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認識平均數的特徵。

3、 即時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求王小飛平均每次投中球的數量。

組織彙報,交流方法

結論:通過比較平均數,誰贏了?

通過這次比賽的經歷,你有什麼感受或體會?

4、 溝通平均數與生活的聯繫

想一想:在平時的生活中,你們見過平均數嗎?

三、聯繫實際,拓展應用

1、判斷下列説法正確嗎?為什麼?

(1)、不會游泳的小明身高140cm,他要到平均水深110cm的河裏游泳不會有危險。

(2)、小明家去年4個季度的用水量分別是16噸、24噸、35噸、21噸。小明家平均每月用水量是(16+24+35+21)÷4=24(噸)。

2、你能想辦法求出他的語文成績嗎?

(1)、先估測一下:語文成績可能是多少?

(2)、同桌合作討論。語文成績究竟是多少?

四、拓展延伸

我校的舞蹈隊參加市舞蹈比賽,評委亮分96、91、95、96、84、99、97,算一算,我校舞蹈隊的最後所得平均分是多少?

激發認知矛盾:平均分是94分,可評委卻宣佈最後得分是95分。這是為什麼?

師:請孩子們帶着這個問題下課後自己去尋找答案。

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一、“釣魚”教學設計及設計意圖

教學內容:小學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

教材與學情分析:《釣魚》一文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組中的一篇課文,屬精讀課文。

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敍述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天夜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鱸魚,父親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裏。這件事給了“我”終生的啟示,讓“我”懂得了在各種誘惑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氣和力量。

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閲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學習本文,應抓住學生這一能力,讓學生運用已有的閲讀能力,理清課文的敍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同時,聯繫生活實際體會課文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從中得到啟迪,完成本課的學習目標。

設計理念:力求體現新課程標準提倡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理念。把學習過程之中的感悟、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讚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實現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

3 釣 魚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明白父親讓“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聯繫實際,受到“要遵守規章制度、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過對“我”和“父親”言行的朗讀感悟,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尤其要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朗讀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我”所獲得的啟示的意思。

2、理解“與那條鱸玉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通過上節課的討論,我們知道了釣魚是一件有趣的活動,但想要釣到魚也是不容易的,需要耐心、技巧、機遇等等。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一課。

2、誰來説説文章的主要內容?在學生回顧的過程中板書。

二、課堂活動

(一)、課堂活動一:自讀課文,説一説這條魚該不該放?説出你的理由,先在小組內討論再大膽的站起來説一説。

1、有同學説該放,原因是??(還不到捕魚的時間;做人要有原則,雖説沒人知道,但自己的良心知道??)

2、有同學説不該放,原因是??

(1)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釣到的。“過了好長時間,??濺起了不少水花。”

(2)這條鱸魚很大、很美。“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是呀,這麼大、這麼美的魚,我很難拒絕這樣的誘惑。)

(3)當他釣到魚的時候,周圍沒有人。“到處是靜悄悄的??

(二)、課堂活動二:再讀課文,最終“我”還是選擇了放掉魚,做出這個選擇“我”是做了激烈的內心鬥爭的,小組討論一下我的心理和情感的變化。

1、交流(1)捕到魚“我”??讀句子:“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輕輕翕動着。”(引導學生積累詞語:得意、驚喜、喜出望外、高興、興高采烈??)再讀句子。

(2)父親讓我放掉魚,“我”??,讀句子:“爸爸!為什麼?”(急切、不理解)讀句子:“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委屈、難受)

(3)“我慢慢地把魚從魚鈎上??消失在湖水中了(無可奈何、戀戀不捨、遺憾??))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分角色朗讀,感受人物的情感變化。

(三)、課堂活動三:是誰鼓勵“我”做了正確的選擇?

1、讀句子:“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沒有商量的餘地。”(理解“不容爭辯:沒有商量的餘地”。)

2、回顧課文,父親為何那麼“不通情理”?

(四)、課堂活動四:重點讀課文的最後一部分,父親的教導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在書上找出來,再在小組裏討論一下。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彙總,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思考:“魚”指的是什麼?(教師點撥:金錢、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讓人喜歡的事物)

三、昇華感情,拓展延伸:

1、“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紐約一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説明一件小事成就了一個人。那麼你呢?

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件事會有很多,比如: 在家裏:父母不在家,電視很精彩,是完成作業還是看電視?你??在學校: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你??

選舉班幹部:看到有的同學找人幫忙,你??

在公共場所: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給你,你??

回家路上,你揀到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你??

2、啟發誘導: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將怎樣做?

3、再一次分角色朗讀,全班參與。

四、總結積累:

1、老師也送大家兩句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孟德斯鳩

“無論是別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單獨的時候,都不要做一點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畢達哥拉斯。

2、課下與自己的朋友演一演這個故事。

五、佈置作業:

1、生活中有沒有遇到與課文相關的事情在日記寫一寫,你當時是怎麼處理的,學了這篇課文後,再遇到類似的事情你會怎麼處理?

2、蒐集一些名人或身邊的人遵守道德規範的故事,開個故事會。

3、把課文中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板書設計:

釣 魚

釣到魚 放掉魚 啟示

獲得啟示:抵制(拒絕)誘惑,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瞭解科學家假想的黃河象骨骼化石的來歷及假想的依據,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

2、朗讀課文,練習複述假想部分。

3、訓練學生思維想象能力。

二、教學重點

課文第二段,積累語言,體會語言,複述課文。

三、教學用具

一張展示大象骨骼斜插在河土中腳踏踩石的投影片,一張呈現大象骨架高大完整的投影片。

四、教學過程

師: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21課黃河象。初讀課文時同學們對課文內容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現在誰來説説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部分內容。請同學們打開書。三部分內容。師:首先講了什麼?

生:課文講了在北京自然博物館的古生物大廳陳設着一具黃河象的骨骼,它高大完整(這具骨骼有什麼特徵?)-高大完整

打出投影:誰能看着投影再結合書上內容向大家描述一下黃河象怎樣高大完整?

生:説或讀第一自然段。

師:古代黃河象的骨架能夠這樣完整地保存下來,在象化石發現史上是很少見的,你知道為什麼能完整地保存下來嗎?

生:從它各部分骨頭相關聯的情況可以推想出它死後沒有被移動過。另外當地農民保護文物的意識很強,發現後馬上報告,在上級的指揮下進行挖掘。

師:課文還講了些什麼?

生:還講了科學家假想了黃河象成為化石的情景。

師:那麼科學家的假想是以什麼為依據的?發掘時我們看到了怎樣的情景?找出來讀給大家聽。

生:化石全部露出來了,人們可以清楚第看到一頭大象情景

師:看看投影片聽老師把這段話讀一遍,體會老師重讀的詞語在文中起了什麼作用。

(斜斜踩着想象推想)

生:使句子的意思更準確,更符合實際。

師:科學家根據發現發掘的樣子,假想它成為化石的情景,這個故事發生在二百多萬年前的一天,讀讀這個故事,感受一下故事最生動的一幕是什麼?你認為描寫生動的是哪一節,讀給大家聽。

注:以上是熟讀,第五節描寫具體,寫出了大家失足落水的一舉一動,抓住這些詞語再讀讀。

師:我們剛才通過有語氣的讀,體會了科學家的假想是多麼生動,那你認為這種想象合理嗎?哪些地方合情合理?為什麼合理?舉例説説。分小組交流,選擇彙報形式。

以上是體會語氣、思維和語言訓練。

師:科學家的假想是合理、嚴謹、完整,同時又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它描述出來,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們能象講故事一樣把它講出來嗎?還可以加上體態語言,自己試着説説,自己練習。

師:我給你開個頭,請幾位同學講:(1)天氣環境;(2)老象失足;(3)成為化石。

以上是指導複述。

師:除以上外課文還寫了什麼?大地變化-黃河-黃河象。學習了這篇課文,你還有什麼不懂?

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有關黃河象的文章。科學家們即生動又合理的想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説每一個古生物化石中,都藴含着深奧的科學道理。如果你感興趣可以找來這方面的資料讀讀,也可以推薦給老師和同學。在課下王俊就極力向我推薦了一本書,我覺得的確是一本好書,現在請他把書推薦給大家。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理解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等概念,掌握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的方法;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並初步掌握對比的思想方法;

3.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並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形結合的觀點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及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

難點: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

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一、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1.什麼叫不等式?什麼叫方程?什麼叫方程的解?(請學生舉例説明)

2.用不等式表示:

(1)x的3倍大於1; (2)y與5的差大於零;

3.當x取下列數值時,不等式x+3<6是否成立?

-4,3.5,4,-2.5,3,0,2.9.

(2、3兩題用投影儀打在屏幕上)

二、講授新課

1.引導學生運用對比的方法,得出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2.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

首先,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

不等式x+3<6,除了上面提到的,-4,-2.5,0,2.9是它的解外,還有沒有其它的解?若有,解的個數是多少?它們的分佈是有什麼規律?

(啟發學生利用試驗的方法,結合數軸直觀研究.具體作法是,在數軸上將是x+3<6的解的數值-4,-2.5,0,2.9用實心圓點畫出,將不是x+3<6的解的數值3.5,4,3用空心圓圈畫出,好像是“挖去了”一樣.如下圖所示)

然後,啟發學生,通過觀察這些點在數軸上的分佈情況,可看出尋求不等式x+3<6的解的關鍵值是“3”,用小於3的任何數替代x,不等式x+3<6均成立;用大於或等於3的任何數替代x,不等式x+3<6均不成立.即能使不等式x+3<6成立的未知數x的值是小於3的所有數,用不等式表示為x<3.把能夠使不等式x+3<6成立的所有x值的集合叫做不等式x+3<6的解的集合.簡稱不等式x+3<6的解集,記作x<3.

最後,請學生總結出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的概念.(若學生總結有困難,教師可作適當的啟發、補充)

一般地説,一個含有未知數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組成這個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簡稱為這個不等式的解集.

不等式一般有無限多個解.

求不等式的解集的過程,叫做解不等式.

3.啟發學生如何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我們知道解不等式不能只求個別解,而應求它的解集.一般而言,不等式的解集不是由一個數或幾個數組成的,而是由無限多個數組成的,如x<3.那麼如何在數軸上直觀地表示不等式x+3<6的解集x<3呢?(先讓學生想一想,然後請一名學生到黑板上試着用數軸表示一下,其餘同學在下面自行完成,教師巡視,並針對黑板上板演的結果做講解)

在數軸上表示3的點的左邊部分,表示解集x<3.如下圖所示.

由於x=3不是不等式x+3<6的解,所以其中表示3的點用空心圓圈標出來.(表示挖去x=3這個點)

記號“≥”讀作大於或等於,既不小於;記號“≤”讀作小於或等於,即不大於.

例如不等式x+5≥3的解集是x≥-2(想一想,為什麼?並請一名學生回答)在數軸上表示如下圖.

即用數軸上表示-2的點和它的右邊部分表示出來.由於解中包含X=-2,故其中表示-2的點用實心圓點表示.

此處,教師應強調,這裏特別要注意區別是用空心圓圈“°”還是用實心圓點“·”,是左邊部分,還是右邊部分.

三、應用舉例,變式練習

例1 在數軸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4)1≤x≤4; (5)-2<x≤3; (6)-2≤x<3.

解:(1),(2),(3)略.

(4)在數軸上表示1≤x≤4,如下圖

(5)在數軸上表示-2<x≤3,如下圖

(6)在數軸上表示-2≤x<3,如下圖

(此題在講解時,教師要着重強調:注意所給題目中的解集是否包含分界點,是左邊部分還是右邊部分.本題應分別讓6名學生板演,其餘學生自行完成,教師巡視,遇到問題,及時糾正)

例2 用不等式表示下列數量關係,再用數軸表示出來:

(1)x小於-1; (2)x不小於-1;

(3)a是正數; (4)b是非負數.

解:(1)x小於-1表示為x<-1;(用數軸表示略)

(2)x不小於-1表示為x≥-1;(用數軸表示略)

(3)a是正數表示為a>0;(用數軸表示略)

(4)b是非負數表示為b≥0.(用數軸表示略)

(以上各小題分別請四名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最後,請學生在筆記本上畫數軸表示)

例3 用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出下列各數軸所表示的數的範圍.(投影,請學生口答,教師板演)

解:(1)x<2;(2)x≥-1.5;(3)-2≤x<1.

(本題從另一側面來揭示不等式的解集與數軸上表示數的範圍的一種對應關係,從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不等式解集的理解,以使學生進一步領會到數形結合的方法具有形象,直觀,易於説明問題的優點)

練習(1)用簡明語言敍述下列不等式表示什麼數:①x>0;②x<0;③x>-1;④x≤-1.

(2)在數軸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①x>3; ②x≥-1; ③x≤-1.5;

(3)*觀察不等式x-4<0的解集是什麼?用不等式和數軸分別表示出來.它的正數解是什麼?自然數解是什麼?(*表示選作題)

四、師生共同小結

針對本節課所學內容,請學生回答以下問題:

1.如何區別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這幾個概念?

2.找出一元一次方程與不等式在“解”,“求解”等概念上的異同點.

3.記號“≥”、“≤”各表示什麼含義?

4.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解集時應注意什麼?

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再強調指出,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這三者的定義是區別它們的唯一標準;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解集時,需特別注意解的範圍的分界點,以便在數軸上正確使用空心圓圈“°”和實心圓點“·”.

五、作業

1.不等式x+3≤6的解集是什麼?

2.在數軸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1; (2)x≥0; (3)-1<x≤5;

3.求不等式x+2<5的正整數解.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息息相關、咫尺等詞語,知道課文中引號及某些關聯詞語的表達作用。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感悟、體會其奇妙之處。

3.認識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息息相關,激發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情感。

重點和難點:

瞭解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感悟、體會其奇妙之處。

教學過程:

一、古詩激趣,導入新課

1、古詩導入,同學們喜歡詩嗎?讓我們來對詩吧!

(出示:海內存知己,答:天涯若比鄰。)

還記得這是誰的詩嗎?(唐朝詩人王勃) 誰能説説這句詩的意思?(四海之內,如果我們是知心朋友的話,那即使你遠在天涯我也會覺得你就在我的身邊。)

2、過渡:其實,王勃所説的天涯若比鄰,只是他對友人的一種勸慰,是一種美好、善良的願望,實際上在當時是不可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鄰。然而隨着歷史在進步,科技在發展,21世紀的我們卻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出示) 雖然對方遠在天涯,但是卻讓人感覺近在咫尺。

3、理解句義:讀句,交流你有什麼發現?

交流要點:反義詞天涯、咫尺(理解);轉折關聯詞如果後半句再強調一下,意思就更明確了。

4、揭示課題:同學們,那到底是什麼東西那麼奇妙,能讓遠在天涯的人覺得近在咫尺呢?

板書:奇妙的國際互聯網

指導朗讀:你想了解國際互聯網嗎?你想到網上去漫遊嗎?那就讓我們再次讀讀課題,讀出你的好奇,讀出你的嚮往。

二、品讀課文,整體感知,解決疑問

(一)體驗感悟,解決問題一:國際互聯網是什麼樣子的?

1、引導質疑:讀了課題,你最想了解的是什麼?( 點出神奇)

2、讓我們帶着疑問來讀讀課文,瞭解文章是怎樣介紹這神奇的互聯網的。

3、輕讀課文,找出國際互聯網樣子的神奇?(相機出示片段)

讀了這段話,國際互聯網給你最直接的感覺是什麼? 用一個字概括呢? 板書:大

(1)自由讀一讀想一想:可以從哪些地方體會到國際互聯網的大?在有關詞語的下面加上小圓點。

(2)指導朗讀:國際互聯網看不見,摸不着,團團包住整個地球,是多麼神奇啊!你能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出來嗎?

(3) 這裏的網大網線都用了引號,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表示特殊含義需要強調),

4、至此,我們對國際互聯網的結構有了大致的瞭解。下面就讓我們來填一填。

填空:這裏的網不是一般的網,而是指(國際互聯網);這裏的線也不是指普通的棉線絲線,這些線有的是看得見的(電纜)、(光纜),也有的是看不見的(無線電波)。

(二)品讀文本找出國際互聯網工作速度的神奇

1、瞭解互聯網的結構,那麼,他的奇妙還表現在什麼地方呢?

出示:這些線上飛速流動着文字、圖像、聲音,它們能夠在幾秒鐘內跨過萬水千山,傳到世界各地的電腦上。

(1)自由讀一讀這段文字,你覺得國際互聯網奇妙在什麼地方?用一個字概括呢? (快)

(2)再讀這句話,可以從哪些地方體會到它傳播信息的快捷呢?請在有關詞語的下面加上小圓點。

(3)交流,媒體映示關鍵詞語。

2、為了使讀者相信國際互聯網傳遞信息之快捷,課文舉了一個怎樣的例子來説明? (補充北京寄一封信到悉尼的時間)

學生交流後出示文字,媒體映示北京發一封信到悉尼的快捷。

3、指導朗讀:利用國際互聯網郵遞信件,其速度之快,在過去真是令人難以想象的。國際互聯網真奇妙啊!誰能把這種奇妙通過朗讀傳達給聽眾?

過渡:國際互聯網的奇妙還遠不止這些呢? 學生回答

4、、我們還可以在網上和親朋好友通電話,電腦裏不僅能傳來對方的聲音,還能顯現他的形象。雖然對方遠在天涯,卻讓人感覺近在咫尺。

(1)從中你又能體會到國際互聯網奇妙在什麼地方?

(2)出示: 電腦裏不僅能傳來對方的聲音,還能顯現他的形象。

電腦裏不僅能顯現他的`形象,還能傳來對方的聲音。

A.能否作這樣的改動?為什麼? ( 點撥:傳來對方的聲音和顯現他的形象哪一個更能説明國際互聯網的奇妙?)

B. 不僅還這個關聯詞,後者表達的意思比前者更進一層。

5、想象一下,當你坐在電腦前,在網上和親朋好友通電話,對方雖然跟你遠隔天涯,卻讓你感覺近在咫尺,那是多麼奇妙的一種情形啊!因此,課文中説(出示:國際互聯網似乎把一個龐大的地球都縮小了,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個地球村。)

(1)地球表面積達5.1億平方千米,但課文中卻把它説成是地球村,你是怎麼理解的?

(2)國際互聯網使我們地球人如同生活在一個村子裏,這讓人感到多麼奇妙呀!

(三)創設情境,解決問題三:國際互聯網與我們人類有什麼關係?

1、過渡:既然國際互聯網如此奇妙,還是讓我們到互聯網上看看吧,看看我們可以在網上獲得什麼呢?

(1).默讀第三自然段,你覺得它奇妙在哪裏呢?把你的感受用一兩個詞寫在旁邊。

(2).交流:a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你會選哪一句? 齊讀 這一句就是本節中心句

B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你會選哪一個?(無所不有)理解

c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呢?你會用哪個詞? 板書:多

3.國際互聯網到底有哪些用途呢?

(1)學生朗讀,

(2)比較一下,你認為這幾個可以中,哪一個最為神奇?你是怎麼知道的?(媒體映示甚至)

(3)甚至,表示的是一種遞進的關係。讓我們通過朗讀把這種關係表達出來。

(4)朗讀第三自然段:第一句齊讀,前四個可以分別由四個小組同學朗讀,甚至可以全體同學一起朗讀。

(5)國際互聯網就這幾方面的用途嗎?課文中用什麼告訴我們還有許多用途?()

(6)你知道國際互聯網還有哪些用途嗎?請用可以句式説一説

國際互聯網還真是無所不能了,怪不得這篇課文的題目就叫(齊讀)。

(7)當然還有很多功能有待於同學們去開發,網絡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在你們中間也會出現舉世矚目的彼爾蓋茨。

4、國際互聯網給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娛樂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可以這樣説,國際互聯網和我們有了(引讀第四自然段)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學了這一課,用一句話談談你的收穫?

2.是啊,網絡構成了一個新的大千世界,包羅萬象。有人説,互聯網有百利而無一害,可也有人不這麼認為。你們是怎麼看待的呢?

以國際互聯網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為中心句,學習文章的三、四自然段的説明方法寫一寫。

然後當堂交流: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瞭解説明的內容,理清説明的順序。

體會簡練、縝密、生動的語言。

增強學生的科學意識,培養學生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科普文章的準確、生動的語言。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o查工具書,給加點的字注音,

解釋詞語。

正確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思考閲讀提示和課後練習。

可查閲有關恐龍的科普讀物,收集整理關於恐龍的知識。

教師:O製作課件。《侏羅紀公園》片段、光碟《中國冰川》中大陸漂移示

意圖。

準備多媒體教學平台。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恐龍無處不在》

教學步驟

激趣導入

(放映《侏羅紀公園》片段)

大家看過《侏羅紀公園》這部電影吧,一定會被那奇特的想像和栩栩如生的畫面所震

撼。那麼你們知道恐龍這個世界上最龐大的動物,為什麼卻在6

500萬年前滅絕了呢?

恐龍的化石會告訴我們一些什麼祕密呢?請看美國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學幻想小説家阿

西莫夫是怎樣為我們揭開謎底的。(板書課題及作者)

■整體感知

學生閲讀,檢查預習。

遺骸(hai2):遺留下來的骨骸。

蟾蜍(chan2chu2):一種兩棲動物,體表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俗稱癩蛤蟆。

褶皺(zhe3zhou4):由於地殼運動,巖層受到擠壓而形成的彎曲。

追溯(su4):逆流而上,向江河發源地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來。

天衣無縫:神話傳説中,仙女穿的仙衣,不用針線製作,沒有縫兒。比喻事物沒有一

討論:課文標題是《恐龍無處不在》,那麼它的説明對象是否就是恐龍呢?

明確:作者談恐龍的滅絕,談到恐龍化石無處不在,是為了證明另一項科學理論——

板塊構造理論的正確。

研讀探究

請同學快速閲讀一遍課文。(小組討論)

問題提得不正確

這篇短文説明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按什麼順序説明的?作者如何得出結論的?

課文的説明內容涉及到哪兩個學科?主要運用了什麼説明方法?

阿西莫夫素以駕馭語言和概念的能力強著稱。你能找出語言表達平實而又生動的句

子嗎?

明確:

發現問題:南極發現恐龍——恐龍並不適應南極氣候——它們是如何越過大洋到另一

個大陸上去的呢?

找出答案:是大陸在漂移而不是恐龍自己在遷移——提出大陸板塊構造理論——

“泛大陸,,形成時所有陸地似乎都處在熱帶和温帶環境內,所以恐龍可以在“泛大陸”不同地區舒適地生活——後來“泛大陸’’又分裂成四部分一所以每一塊大陸都攜帶着自己的恐龍而去。

得出結論:“恐龍無處不在’’是支持“板塊構造理論”的新的有力證據。作者在這裏採用的是邏輯順序,重在説明事理,將抽象的科學知識,層層解剖,既嚴謹,又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恐龍的滅絕)生物學——(板塊構造理論)地質學,道理正如課文第一段所説:“在一個

科學領域的發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作者主要採用了舉例子的説明方法來説

明白己的觀點,行文嚴謹。本文的準確性與條理性已經看出來了。

a.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號裏的補充説明文字:

“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現代兩棲動物”,用人們常見的青蛙和蟾蜍來舉例,體現了科普作品語言淺顯易懂的特點。

“如果看一張地圖,並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會看到它們拼合得多麼天衣無縫。”通過看地圖證明南美與非洲的相離,更使人信服,補充説明了大陸漂移學説的一個最顯而易見的證據。

b.課文中多處使用了設問句。這樣既將中心內容一步步推出,又使讀者感到非常親切,

如面對面交流。

“恐龍如何能在南極地區生存呢?”引出恐龍如何到另一個大陸的問題。

“恐龍不可能在每一塊大陸上生存,那麼它們是如何越過大洋到另一個大陸上去的呢?”

引出板塊構造理論。

c.採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語言既生動形象又明白如話。

加.“位於南極中心部位的南極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説明了南極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極洲在地球中的位置。

又如:“板塊背上馱着許多大陸,當板塊向一個或另一個方向運動時,大陸也隨之一起運動。”非常形象可感。

■拓展延伸

説説學了本文之後的啟示。

明確:一個科學領域的發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結合具體的實例説説對“一個科學領域的發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的理解。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被壓扁的沙子》

教學設計

舊課導入

《恐龍無處不在》通過南極發現恐龍的例子,提出恐龍如何越過大洋到另一個大陸的

問題,引出了板塊構造理論,從而證明了“在一個科學領域的發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

影響“這一觀點。那《被壓扁的沙子》是否也與恐龍的謎案有關係呢?讓我們先來閲讀一

遍這篇短文。

質疑討論

出示問題:

o在《被壓扁的沙子》裏作者提到恐龍滅絕的兩種理論,你能找出來嗎?你贊成哪一種,為

什麼?

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麼?根據又是什麼?

明確:

“撞擊説”和“火山説”。(可將自己查找的資料整理成論據加以證明。

“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動,而應該是撞擊。”證據一:因為在恐龍滅絕的那個

年代的巖層中,發現了斯石英——壓扁的沙子。證據二:斯石英只在被撞擊後才形成,

所以如果是火山爆發吞沒了恐龍,就不會有“斯石英”存在。結論:無疑是撞擊毀滅了

恐龍。

■對比閲讀

本文與前一篇文章有什麼異同之處?(從説明順序、説明方法、説明角度、説明語言方面

比較)

a.説明順序:兩篇文章採用的都是邏輯順序,重在説明事理,在短小的篇幅內,將抽象的

科學知識層層剖析,既嚴謹又深入淺出地解釋清楚。

b.説明方法:都採用了多種説明方法。

首先都採用了舉例子:《恐龍無處不在》列舉“在地球的其他大陸上也都發現有恐龍

化石”,説明“恐龍確實遍佈於世界各地”;舉“南極也有自己的恐龍、兩棲動物和其他在恐龍時代繁盛的植物和動物”説明南極不只有恐龍化石,還有別的。《被壓扁的沙子》中舉“斯石英與金剛石”,“新墨西哥州拉頓地區的巖石”證明斯石英是由撞擊產生的巨大壓力形成的,從而得出“恐龍的滅絕是撞擊造成的”。

其次都採用了作比較:《恐龍無處不在》中將南極的恐龍的命運與其他大陸的恐龍進

行比較。而《被壓扁的沙子》則是運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壓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較方法來説明斯石英與普通沙子區別。

除此以外,還有“打比方”列數字”“作詮釋”等説明方法。

c.説明的角度:《恐龍無處不在》是從恐龍化石遍佈全球的角度來談大陸板塊的移動;《被壓扁的沙子》是從探尋恐龍滅絕的原因推斷地球可能曾受到撞擊。

d.説明語言:準確簡練,淺顯易懂。

拓展練習

分組自由討論:

由本文的學習,科學家的哪些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對你有所啟發?

培養創造力需要哪些思維能力?

明確:(2)多角度看問題,聯想與想像能力,邏輯推理能力。

板書設計

《恐龍無處不在》

佐證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漢字十六個,會寫九個生字並積累常用詞語。

2、結合上下文和查找資料理解文中的專門術語,培養學生懼信息的能力。

3、瞭解交通工具的發展史,理解隨着科學的進步,人類將走得更快更遠。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新詞

2、瞭解交通工具發展史,激發學生熱愛科學興趣。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詞語卡片

2、懼有關交通工具的圖片和相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你知道很早以前人們遠行靠什麼嗎,你還了解火車、汽車、飛機、輪船嗎,科學技術的發情,交通工具越發先進,人類將會走得更快更遠,今天我們學習《遠行靠什麼》

二、新課

(一)自學

1、輕聲自讀課文。選擇喜歡的方式讀文。把不認識的字圈起來。

2、用你學過的方法進行識字。

3、小組或同桌用識字卡檢查生字,並相互交流。

4、按自然節小組內讀課文,檢查字音。

(二)識字

1、讀卡片。學生讀一個,老師將卡片貼到黑板上。

2、説説自己最得意的識字方法。

3、遊戲識字。同桌你讀我找,我找你讀,練習組詞語。

(三)交流

1、學習1-3自然段,讀文思考,在不同的時期人們遠行用什麼流通工具。

學生讀文很快就能找到最初,人們遠行時靠步行,騎馬,後來是馬車和帆船,二百多年前有蒸汽機,就有了火車和輪船。

2、讓學生知道獨木舟、蒸汽機詞語的意思,理解奔馳、天涯海角詞語的意思,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應用。

(四)誦讀

火車滿載着乘客在大地上奔馳,輪船把人們送到天涯海角讀出自豪的語氣。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交通工具由古代騎馬、乘獨木舟發展到使用馬車、帆船及火車和輪船。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發明內燃機等,交通工具有哪些新的變化呢,接着學習以下課文的內容。

二、新課

(一)交流

1、讀第4、5、6自然段,思考:人類遠行靠什麼?

第四段首先理解內燃機的意思,然後從汽車在公路上川流不息,軍艦在大海上巡邏,快艇疾駛而過看出或體會到什麼?一是説有了汽車、軍艦和快艇,二是説車多、軍艦、快艇的作用。讓學生理解川流不息、疾駛的意思。

第5、6自然段讓學生理解了飛機,人們自由地飛到世界各地。現在又有了電力機車,核潛艇,還有宇宙飛船和航天飛機,讓學生把現在和最初比較一下,現在和二百年前比較,説明了什麼?

2、學習最後一段,齊讀。

隨着科學的進步,人類將走得更快更遠,是全文的中心句,從交通工具的角度印證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真理,要想走得快走得遠,就要發展科學技術。

(二)誦讀

1、學生自由練讀。認為自己讀得好就獎勵自己一朵小紅花。

2、小組賽讀,讀出驕傲、自豪的情感來。

3、指名朗讀。

(三)評價

結合學生誦讀的情況,師生共同評價。從情感的投入朗讀的技巧等方面進行評價。

(四)寫字

1、複習鞏固字形,認讀生字卡。

2、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你認為最難寫的字。

3、老師指導。內、艇、界。

(五)練習

1、説一説。

軍艦在海面上巡邏。

在天空中_______。

在海底_______。

在軌道上________。

在宇宙裏_________。

2、你認為未來的交通工具什麼樣?畫出來向同學介紹。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愜qiè意 水門汀tīng 徘pái徊huái 參cēn差cī

點撥:注意多音字“參”“差”的讀音。

2.用恰當詞語填空。

(1)太陽雖已落山,天還沒有黑。一種幽暗的光瀰漫在窗際,彷彿電影中的一幕。

(2)回頭一看,原來月亮已在東天的竹葉中間放出她的清光。

二、重點句子

1.中國畫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畫那樣畫得同真物一樣。凡畫一物,只要能表現出像我們閉目回想時所見的一種神氣,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符號只要用墨筆就夠了。

2.但這時候畫家所描的,實在已經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種美的姿勢,一種活的神氣,所以不妨用紅色來描。

三、文學(文體)常識

《竹影》選自《豐子愷文集》,作者豐子愷,原名豐潤,現代畫家、散文家(稱謂)。

全文以“竹影”為線索,以幾個少年充滿童真童趣描描畫畫的遊戲,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説明藝術並非高不可攀,關鍵是要培養在生活中感受藝術的能力。

P128註釋1 豐子愷,原名豐潤,畫家、散文家

1. 重點段:P131 第5-6段

(1)竹子難畫在哪裏?(第5段)(2)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比喻)

説明:中國畫重寫意(神似),西洋畫重寫實(形似)。

2.記敍線索:孩子興趣轉移(看人影—畫竹影)

3.爸爸的角色:藝術領路人,寓教於樂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課題:

十幾減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計算十幾減9的減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計算方法.

2.在加強直觀教學的同時,注意從具體到抽象,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運用加減法的關係計算十幾減9.

教學難點

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教師挑選幾位學生進行“找夥伴”遊戲(具體過程參考探究活動)

二、學習新課.

1.教學例1.

師:數字娃娃們找到了自己的夥伴,便來到了果園摘蘋果,一共摘了9個紅蘋果, 2個青蘋果.它們一共摘了多少個蘋果,你們能幫他們算一算嗎?

隨後教師先後出示9個紅蘋果和2個青蘋果,再出示集合圖.

學生討論:用什麼方法計算?為什麼?怎樣列式?(因為要求一共摘了多少個蘋果,所以用加法)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9+2=11.

師:蘋果的總數是多少?如果數字娃娃們吃掉了9個,還剩幾個?

隨後出示11個蘋果圖,教師一邊把11個蘋果畫上集合圈,把9個紅蘋果畫上虛線圈.

學生討論:用什麼方法計算?為什麼?(因為要從 11個蘋果中去掉 9個,所以用減法)師: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11-9=

師:11-9的計算我們沒有學過,怎樣算?請同學們分組討論,把你怎樣想的説一説.

可能有以下討論結果:

(1)從圖上看出從11個蘋果裏去掉9個,還剩2個蘋果.

(2)因為 9加 2得 11,所以 11減 9等於 2.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減1再減8,得2.(即:11-9=11-1-8)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減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

(即:11-9=10-9+1)

師:通過討論,我們知道一個問題的解決,可能會有許多方法.同學們積極開動腦筋,想出的這些方法都是對的.今天這節課我們重點研究第(2)種計算方法.

請同學們觀察左圖和加法算式,右圖和減法算式,想一想:蘋果的總數都是11個,其中一部分是9個紅蘋果,另一部分是2個青蘋果.為什麼一個用加法,另一個用減法解答呢?(左圖是把兩部分合起來,求總數.所以用加法.右圖是從總數裏去掉一部分數,求另一部分數.所以用減法)

根據加法和減法的關係,又學過9+2=11,那麼在計算11減9時可以怎樣想呢?(想: 9加幾得11,9加2得11,11減9得2)同時教師板書得數“2”.

指名複述想的過程.

讀算式:9+2=11,11—9=2.

2.教學例2.

師:這幅圖是什麼意思?(共有12朵花,去掉9朵,還剩幾朵)怎樣列式?

師:得多少?怎樣想的?(9加3得12,12減9得3)同時板書得數“3”.

師:這幅圖是什麼意思?(共有14個圓,去掉9個,還剩幾個?)怎樣列式?學生回答後,板書:14-9=

師:得多少?怎樣想的?(9加5得14,14減9得5)同時板書得數“5”.

讀算式:12-9=3,14-9=5.

3.教學例3.

讓學生在桌上擺一擺(先擺13個五角星,用手勢表示去掉9個,還剩幾個?),説一説(説出算式,並説出想的過程),算一算(學生説算式,教師板書:13-9=4)

同樣方法學習:16-9=7.

4.教學例4.

讓學生看教科書,先獨立在□裏填數,教師行間指導,然後訂正,並指定學生説出是怎麼想的.同時板書算式: 15-9=6 17-9=8 18-9=9

5.小結.

教師指着減法算式,提問:今天學習的新知識是什麼?(十幾減9)

教師板書:十幾減9.

師:這些減法算式有什麼相同的地方?(被減數都是十幾的數,減數都是9)

怎樣計算這些題目呢?(在做十幾減 9的減法題時,可以想 9加幾得被減數,這題就得幾)這種方法就是想加算減,今後學習中還要用到.

三、鞏固反饋.

1.

2.把下面各題寫成一組一組的卡片,讓學生看卡片説得數.

9+( )=13 9+( )=16

13-9=( ) 16-9=( )

9+( )=15 9+( )=12 9+( )=17

15-9=( ) 12-9=( ) 17-9=( )

3.進行“幫小白兔回家”的遊戲(遊戲過程參考探究活動)

板書設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mn33l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