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學設計範文

《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學設計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目標:

在學生進一步掌握説明方法、説明順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和脈絡,學習本文的寫作特色,培養學生對説明語言的感知能力,領悟科普説明文的科學性、知識性、形象性、可讀性,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並在閲讀過程中感受文章的藝術美和愛國主義思想。

教學方法:

在學生初步掌握説明文特點的基礎上,以學習自主學生為主,以學生討論探究的方式進行。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基本類容和脈絡,學習本文的寫作特色。

第一課時:

一、引導新課。

荔枝,自古以來被視為水果中的珍品,其香淡雅,其色絢爛,其味鮮美,千百年來,達官顯貴一直對它推崇備至。《荔枝歌》曰:“海內如推百果王,鮮食荔枝總第一。”索性把它奉為百果之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賈祖璋寫的《蘭州六月荔枝丹》。(老師板體)

1、作為“百果之王”的荔枝生態結構怎樣呢?生產培植上有什麼特殊的情況和問題呢?哪一位同學知道,請舉手發言。(學生自由發言)

2、《蘭州六月荔枝丹》這個標題透露出本文的什麼信息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小組討論,然後班上交流)

參考:

(1)這是一篇説明文。

(2)介紹荔枝的產地是蘭州,泛指我國南部地區;成熟的季節是六月(公曆7月);鮮果的顏色。這個題目一句話就講出了荔枝生態的主要特點、產地、成熟期,顏色。

(3)文章題目引用詩句富有文采。

3、那麼這類富有文學性的説明文是什麼體裁呢?(多媒體顯示)

本文是科學小品,屬於説明文,既有很強的科學性,又有一定的文學情趣。

4、文章的作者是誰呢?(學生介紹,然後多媒體顯示)

賈祖璋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科普作家。他創作、編寫、翻譯了大量的科普作品,是我國科普創作協會副理事長,解放前曾寫《鳥與文學》、《動物珍語》、《生活素描》等,解放後出版有《生物學碎錦》。賈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絢爛多彩的生物為寫作對象,把豐富的科學知識、歷史知識和文學知識融為一體,有着相當高的'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

二、默讀課文,明確課文當中生字生詞的含義。(多媒體顯示)

1、正音:

紫綃 酪 龜裂 粗糙 絳囊 貯藏

萌櫱 雌雄 瓢 醴 繒

2、解詞:

龜裂 幅員 勞民傷財 不了了之 逼真

絢麗 渣滓 造化 因地制宜

三、認真研讀課文,在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思考以下問題並分組討論。討論結束後,請小組代表發言,最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總結。

1、文中寫到了荔枝哪些方面的特點?用圖表示出來,各組拿出最佳結果。

2、依據課文,每個同學畫出心目中的荔枝形象,評出最好的在班裏展示。思考並討論。思考並討論,為什麼能畫得這麼逼真?

參考:

(1)説明順序的恰當安排。

(2)注意古代史料的引用。

(3)糾正了有關歷史資料中的錯誤。

(4)多種説明方法的恰當使用。

(把全班分為四組各討論一個問題,看哪一組回答得最完整。)

要點:

(1)説明順序。

由主到次:主要介紹荔枝果實的形態特徵,次要介紹生產情況。

由外到內:説明果實時,根據荔枝的結構特點。

殼—膜—肉(假種皮)一核。(種子)

觀察順序:在説明荔枝果實的外部特點時,按照殼面的構造—色澤—外形—大小—重量。

其他順序:設疑—解疑—建議;過去—現在—將來等等。

歸納為:邏輯順序,空間順序,時間順序,觀察順序。

迅速瀏覽課文,小組討論。通過對本文的學習我們在寫説明文是應如何安排説明順序?

參考:

1、最便於把事物説準確、説清楚的順序是最好的安排。

2、説明一種事物的順序不是惟一的,更清楚地説明一種事物往往要好幾種順序配合交織在一起。

3、順序應符合事物本身的條理。

4、順序應符合人們的認知習慣和認知規律。

(2)史料的引用。(略)

(3)文章在介紹荔枝有關知識時,注意準確性和科學性的文體要求,這表現在使用歷史和現實的具體數字(確數或概數)來説明問題等方面。也表現在既重視引用古代詩文作依據,又注意糾正古代有關知識不確切的地方。如舉例出白居易文不確、不妥的地方及原因。

“殼如紅繒”:之所以説殼如光滑的絲綢是由於作者僅着眼於二者顏色相似,用的是比喻手法。但事實上荔枝殼是粗糙的。

“膜如紫綃”:這個錯誤是由於觀察不細造成的。

“瓢肉瑩白如冰雪”:瓢肉實為假種皮,這是當時科學水平限制導致的錯誤。

(4)文中所用的説明方法;引用、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作詮釋等。

四、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荔枝的生產、培植情況,感受到作者的科學、求實精神,同時使我們受到美得薰陶。

五、作業設計。

課下人人動手,依據課文結構獨立設計一幅形象的荔枝知識圖譜。

教學反思

在科學實踐中,我發現設計有價值的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分組討論層層深入地解決提出的問題,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問題引導,使課文結構較清晰易於學生把握。把板書放在第一課時後,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空間,然後第二課時進行交流論辯,這個課堂設計達到了使學生把握文章脈絡、提取文章有效信息的預期效果。

學生自己獨立思考與小組討論相結合,切實體現了新課程改理念,在教室的引導過程中,做到了重點突出,又兼顧了科學小品文的一般特點,脈絡清晰,主次分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j09dq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