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三國演義》導讀教學設計

《三國演義》導讀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學會帶着意識閲讀《三國演義》;

2、 指導學生掌握一些閲讀《三國演義》的技巧和方法;

二、 教學重難點:

1、 把握人物刻畫技巧,瞭解作者着力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

2、 領會《三國演義》的進步思想。

三、 教學設想:

1、 借《三國演義》著名片斷《失街亭》管中窺豹,感受《三國演義》的思想和藝術特色。

2、 設置重點問題讓學生自學,力求在合作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有意識地掌握一些閲讀名著的技巧和方法。

四、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每次聽到《滾滾長江東逝水》這首歌曲,我總有一種血脈賁張的感覺,彷彿自己又回到那個羣雄逐鹿,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 今天,讓我們一起出徵街亭,會晤英雄。

(二) 問題探究:

探究一、複述故事情節思考:《失街亭》的戰爭描寫亮點紛呈。你關注到了嗎?結合導讀中相關戰爭描寫的闡述找出本文的一些片斷來討論交流一下。

《三國演義》著名的戰爭描寫有沒有類似的特點呢:

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 (伏擊戰:烏林、葫蘆口、華容道,三笑,三驚)

彝陵之戰 ……

結論:鋪墊伏筆,構思嚴謹,情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有張有弛,一波三折,引人入勝。

明確:讀《三國演義》,一要讀扣人心絃的戰爭場面。

(我們讀《三國演義》,精彩紛呈的戰鬥場面令人應接不暇,帶給人以欲罷不能的閲讀快感,是我們讀三國最不能錯過的精彩)

探究二:小小街亭,為何如此重要?如此重要的街亭為什麼會失守?

課文中有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説明街亭的重要戰略位置,請大家尋找一下。“今司馬懿出關,必取街亭,斷吾咽喉之路”。

結論:馬謖麻痺輕敵,孔明用人不當 客觀原因,司馬懿老謀深算,實力不俗

作者是怎樣刻畫馬謖和孔明這兩個人物形象的?

結論:三笑 三哭。

主要通過語言和神態的細節描寫(正面描寫),突出人物的典型性格,使得人物形象非常鮮明。

《三國演義》人物的典型形象表現在毛宗崗説的“三絕”:曹操的奸絕、關羽的義絕,孔明的智絕。

大家能舉一兩個相關人物奸(陰險、虛偽、狡詐)、智、義(正當、合理)的事例嗎?

明確:讀《三國演義》,二要讀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我們今天去讀《三國演義》中個性鮮明的人物的意義在於我們可以藉此去探究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惡、醜——雖然時代不同了,場景不一樣了,衣服也換掉了,但人性卻是可以穿越時空的。)

探究三:馬謖該不該斬?這一情節中的`孔明留給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

明確:不斬的理由

1兩人情同手足 2殺人才叫親者痛,仇者快

3處理敗將有各種辦法 4疑人不用,孔明要為此買單,不能馬謖一個人承擔責任

必斬的理由:

1馬謖立了軍令狀,執法必嚴。 2後果情節十分嚴重,必須死刑。

3一意孤行,不聽建議,咎由自取。

4、不斬全家已屬網開一面,再不斬馬謖軍心渙散,眾怒難平,難以服眾

結論:我們不是當事人,站着説話不腰疼。但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應該能體會到孔明內心情感與理智激烈的矛盾衝突。

從個人情感上講,不忍心;從大局上從理性上講,必須斬。所以孔明萬般無奈,只得揮淚執法。什麼是仁?仁者愛人,是不忍心;什麼是義?公正、合理,應當做的就是義。仁和義在這裏發生了矛盾,而揮淚執法,將仁義統一在了一起。

揮淚這一細節集中展示了他仁義的一面。

討論:

有一個問題老師特別好奇:如果可能,你願意做曹操還是劉備?為什麼?

結論:想做曹操,多是功利心作怪。我們做事情不能什麼都利字當頭啊!

功利心太重,容忘記做人做事的底線。

如果要交朋友,你願意交曹操這樣的朋友還是劉備這樣的朋友?為什麼?

結論:想交劉備這樣的。不會吃虧,還可能佔便宜。還是或多或少有功利的因素

《三國演義》,都覺得曹操好厲害,劉備太窩囊。兩人都有野心。關鍵是在實現野心的方式上,曹操是無底線,無節操,無所不用其極;而劉備無論環境多麼艱苦,條件多麼惡劣,他都守底線、知敬畏,這就是仁德愛民,絕不濫殺無辜。

劉備要恢復重振的,不僅是漢室,更是世道人心。

我們讀《三國演義》要知道,良禽擇木而棲。孔明選擇劉備,絕不僅僅是報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更在於劉備的人品契合了孔明的理想。

所以,我們讀孔明,要讀他的宅心仁厚,讀他的有仁有義。

導讀中特別談到了《三國演義》的思想傾向:擁劉反曹。實質是擁護德政,反對暴政

而德政的基礎便是為政者有一顆仁愛之心。

我由此有一個感悟:一個人有沒有價值,一個家庭能不能興旺,一個國家是不是強盛,關鍵只在一個“德”字。品德高尚,這個人就有價值。一家人品德良好,這一家庭必然興旺。國民重視品德修養,這個國家自然強盛。《三國演義》的重大啟示,即在有仁有義遠比權貴名利更值得尊敬。我們讀《三國演義》,如果不能提高自己的品德,促進家人的品德修養,就等於白讀。

我知道大家讀了《失街亭》後,也寫了很多的人生感悟,下面的時間我留給大家作展示

(學生展示)

明確:讀《三國演義》,要讀高尚人品和人生智慧。

(四)、結語:

必須要指出,《三國演義》還是一部宣揚權謀的書,民間有“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的説法。一個“三國氣”重的人,往往心理陰暗,中國人要陽光,要坦蕩,不能承襲這種陰晦的“三國氣”。我們要有拿來主義的眼光。一堂課講三國,難免掛一漏萬,讓我們借今天學習《失街亭》的東風,把握《導讀》的精髓,一起走進這部經典,去發現更多的精彩!

(五)板書設計 :

從《失街亭》看《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導讀

讀戰爭 藝術性

讀人物 (交相輝映)

讀人品和智慧 思想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glgxm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