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教學設計方案集錦5篇

教學設計方案集錦5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那麼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教學設計方案集錦5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學習提示”,預習課文,《給老師的一封信》教學設計。

2、檢查預習,讀通課文,學會生字。

二、教學過程

1、學習“學習提示”,瞭解訓練重點(學會按三項要求預習課文)。

(1)回顧關於“預習”——過去我們學會了什麼?(三年級、四年級)

(2)自學“學習提示”,同桌議議,然後指名説:什麼叫預習?預習有哪三項要求?

2、按照預習要求,逐項進行預習:

(1)讀通課文,快速、輕聲、自由地讀兩遍,讀準生字的音。

(2)自學生字、新詞,理解詞義(可注在書上)。

(完成作業本第一題)

(3)邊讀邊想,瞭解課文內容,發現疑難問題。通過多次默讀課文,運用不同符號做標記。

①遇到不理解的句子用“”標出,並打上“?”。(完成作業本第2題)

②難理解的片段用“()”標出,同時打上“?”。

③其他不懂的安排或疑難問題用“——”標出,同時打上“?”。

3、檢查第一項預習情況。指名讀課文,全班評議。(字音有否讀準,有無添字、漏字,是否讀破句)

4、作業:(1)作業本3、6題(課內完成)。

(2)中午寫字課聽寫詞語。

(3)上交課本,檢查預習習慣的養成情況。(標註要求規範)

(教師收集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預備下節課使用。)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檢查第二項預習情況,指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的意思。

2、檢查第三項預習情況,歸納疑難問題。

3、給課文分段,完成部分書面作業。

二、教學過程

1、指出學習目標。

2、檢查第二項預習情況。

(1)明白檢查第二項預習要求,思考一下。

(2)根據預習要求,進行檢查:檢查學生如何按查字典和聯繫上下文學懂字、詞的意思。

(彙報過程略)

3、檢查第三項預習情況,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給老師的一封信》教學設計》。

(1)明白檢查第三項預習要求,思考一下。

(2)進行問題質疑。教師整理後寫在黑板上。(如學生無法提出有質量問題,可結合課前收集的問題進行。)

4、給課文分段。

(1)回憶分段方法。

(2)抓住重點內容分段。

5、作業:作業本4、5題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逐段討論,重點解決疑難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3、感受老師對學生的愛,激發學生對老師的敬愛之情。

二、教學過程

1、速讀第一段,説説這一段寫了什麼?

2、學習第二段,想想這一段回憶了顧老師的哪幾件事?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

3、討論上節課提出的本段中的一些疑難問題,自己解決問題:

(1)“我是您親手栽種的桃李中的一棵。”(“桃李”指什麼?栽種桃李的人是指誰?)

(2)“我的萌芽、生長,無不沐浴着您的陽光雨露”

(3)“……在我的心目中,您的本領簡直比魔術師還大!”

(4)“老師,您真像童話中的仙子……我那平平淡淡的日記就充滿了生機。”

(分析句子含着的意思,有感情地讀這些句子。)

4、學習第三段,自由讀課文後,先想想這兩個自然段説了些什麼?從哪些句子中看出來的?

5、引入疑難句子,討論理解:

(1)“只有您頭上的銀絲和眼角的皺紋是您辛勤耕耘的見證。”

(2)最後一個自然段。

(分析句子含着的意思,有感情地讀這些句子。)

6、有感情朗讀這一自然段。

7、指導背誦第五自然段。

8、總結作文

這篇文章是一封信,作者回憶了在小學讀書時,顧老師的三件事: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抒發了她對顧老師的_______________之情。

9、作業:完成作業本第七題。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這是一篇外國作品,寫的是作者七八歲時寫了第一首詩以後,對來自媽媽讚揚和爸爸批評的即時感受,以及十二歲時和成年以後對這樣事的認識。深刻表達自己內心的體驗和昇華的認識,是本課的主要特點。教學時,要依據課標精神和課文特點,讓學生和作者一起經歷心靈的感動,在體驗中撥動愛的心絃。

第一課時

一、緊扣課題,帶疑讀書

1、就題質疑:

上課伊始,可從課題入手,揭題後問學生:這一課的課題和其他課文一樣嗎?從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本課題充滿懸念,精彩極了糟糕透了是誰説的?以人物的對話作課題,要表達怎樣的重要信息?利用懸念是利用學生的閲讀期待,能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2、學生帶疑讀書,然後交流初讀感受。交流初讀感受時,教師不必指導,學生能説多少就説多少,能説到什麼程度就説到什麼程度。

老師要珍視學生初讀時的獨特感受,不要急着往文本意義上引。

二、分層探究,昇華體驗

1、把課文分為兩部分:

七八歲時寫的一首詩,得到媽媽的讚揚,同時受到爸爸的批評。對這件事,作者的認識不斷髮展。請根據作者認識的發展,把課文分為幾部分。

學生可能把課文分為兩部分,也可能分為三部分,老師均應予肯定。然後小結,第一部分是寫七八歲時的即時感受,是感性的描寫;第二部分寫成長過程中的認識,也是感性的敍述;第三部分寫成年後的認識,是理性的昇華。

第一、二部分,通過朗讀,體會作者的感受;第三部分,則多用討論的方法,結合老師的指點,讓學生深刻認識事情的意義。

2、七八歲時的即時感受:

⑴ 學生默讀、畫注:

作者細緻描寫了媽媽讚揚的語言,讚揚時的神態、動作和自己的感受;細緻描寫了爸爸批評的語言和自己的感受。請用__畫出重點詞句,體會媽媽讚揚的熱情和爸爸批評的嚴厲,體會作者對讚揚與批評的不同感受。

⑵ 學生交流重點詞句,並談談自己的閲讀體會。

⑶ 學生在小組內輪流朗讀。

⑷ 大組交流朗讀:

對來自媽媽的讚揚,爸爸的批評,作者的感受非常強烈,又截然不同,誰能把他內心的感受讀出來。

老師要相機指點:

對媽媽讚揚的感受:自豪、興奮;對爸爸批評的感受:傷心透了。前者是熱烈的語氣,後者是低沉的語氣。

七八歲時的感受,不是教學重點,也不是教學難點,但卻花不少時間讓學生讀書思考,練習感情朗讀。原因是感悟事實是明白道理的基礎,能和作者一起經歷七八歲時心靈的感動,才能認同作者長大後對這件事的認識。

3、十二歲的感受:

七八歲時,作者不理解父親的批評,十二歲時有了一定的認識,而對媽媽卻一直心存感激。請認真讀讀課文,體會作者認識的變化。

此部分以讀代講,符合閲讀教學省時高效原則。

4、成年後的認識:

⑴ 明確讀書要求:

成年以後,作者也成了一名著名作家,對這件事又有什麼新的認識?默讀課文,畫出最能表達作者新認識的語句,多讀幾遍,再想一想,把自己的感受與同學交流,也可以用提問題的形式,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不懂的問題,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組內討論。

讓學生選擇讀書方式是新課標的精神之一。

⑵ 學生讀書、思考。

⑶ 小組合作交流。

⑷ 大組反饋,教師適時指導:

大組反饋時,教師要適時對下面的重點語句給予點撥:

句1:我越來越認識到我當初是多麼幸運小心、注意、總結、提高。

指導:結合問題指導:成年後作者越來越認識到兒時是多麼幸運,這是為什麼?要讓學生明白母親的力量是指讚賞的激勵作用;警告的力量,是指批評的傷害或警示作用。作者小時的幸運是既有讚揚的激勵,又有批評的警醒。在理解句子意思以後,要讓學生多讀幾遍,在朗讀中加深感受。

句2:這些年來,使它不被哪一股風颳倒。

指導:兩股風,指讚揚的力量和批評的力量;生活的小船,指在社會中生存和發展。句義的理解可聯繫句1理解,要讓學生理解到,來自母親的讚賞,激勵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來自父親的批評,提醒自己不要在人生的道路上走錯路。

句3:我從心底知道,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

指導:結合問題指導:為什麼説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聯繫句1和句2指導,即聯繫讚揚的作用和批評的作用指導。

在理解句2和句3的意思後,要把最後兩個自然段的話連起來讀。應騰出較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熟讀成誦。

三、指導表達

1、以父母關心我成長,説説對父母對自己的愛的感受,既要把事情説明白,又要説出自己內心感受。先在小組説,再推薦説得最好的在班上説。

2、聯繫生活實踐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的感受,是深化閲讀,提高閲讀效果的有效方法。

本設計主要引導學生在讀書中體驗,和作者一起經歷心靈的感動和認識的昇華,主要採用朗讀涵詠法,疑問思辨法和表達閲讀法,教師主要起促進思考的作用,同時,作者也是文本的對話者之一。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范進中舉》是一堂網絡環境下的語文課,我的課堂教學設計如下:

教學目的:1、探討小説中的諷刺藝術;2、學生對信息的蒐集處理能力,協作交流能力;

3、寫作模仿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探究小説中的諷刺藝術

教學難點:如何在小説中運用諷刺藝術。(通過對比、誇張的手法達到諷刺效果)

電教手段:計算機網絡教學,學生和教師在網絡機房進行學習(教師指導,學生交流探討)

素質目標:培養學生合作學習、集體責任感、交流創新能力

課件製作:素材蒐集來自互聯網和教學參考資料,DreamWeaver MX製作網絡課件。

使用軟件工具還包括:WORD、ASP、FLASH5.0、FireWork MX、CUTEFTP

(製作:鄧湘雲)

教學環境:計算機網絡機房(校園網寬帶接入國際互聯網)

課時安排:2課時

1、創設情境封建科舉制度簡介,作者吳敬梓簡介

2、明確任務

l探求小説諷刺藝術的表現手法

l根據學習過程的提問,討論問題並做出結論。

l模仿諷刺小説的藝術表現手法,寫一段諷刺小作品。

3、協作學習

①思考問題,形成小組觀點,並用BBS交流。

②形成各自結論作品。

為了完成任務,同學們需要經歷哪些過程?請仔細看下面的步驟,並按要求一步步進行。

1)、分好三人小組(課前已經完成)

2)、小組成員閲讀《范進中舉》文章中,59自然段。思考:小説的諷刺藝術表現手法是什麼?(討論,把小組的結論寫下來。)

*示例:我們小組認為,

3)、故事欣賞(《范進中舉》的圖片故事)

4)、范進中舉前後有什麼變化?胡屠户又有怎樣的變化?作者用什麼寫作手法來體現這種變化的?(閲讀課文,並作出總結,寫下來。)

5)、在自由閲讀資料中任意選擇一篇諷刺小説閲讀,思考:小説中運用了什麼方法來體現諷刺效果?(學習建議:選擇一篇小説,仔細閲讀,分析其中運用了什麼手法達到了諷刺的效果,小組成員討論,並寫下你們的結論。)

教師在網絡課件中列出如下資料:

*《國王説再來一次》馬克·吐温(美國)(短篇)

*《官場現形記》節選李寶嘉(清朝)(中篇)

*《報 應》 佚名(現代諷刺小説)(短篇)

*示例:我們小組認為,小説的諷刺藝術表現手法主要是

6)、小説的諷刺藝術表現手法究竟是什麼?請做出總結。

7)、創作並討論。模仿並運用小説諷刺手法,小組創作一段諷刺小作品。最後到討論區發佈小組結論和作品,和同學們交流。

4、探討交流,給出評價

小組成員在BBS上根據各個小組的發言,評價各個小組的作品。

教師在課堂上給出總結性評價。

課後,根據小組的課堂表現、發言記錄、課件中評價標準給優秀小組鼓勵。

在課堂教學完成以後,根據當時的記錄和回憶,寫下了這篇課堂實錄,做為日後參考和教後反思。

《范進中舉》課堂實錄

(在學習前要做的準備)

1、全班以3人為單位劃分小組,小組實力平均;

每個小組中有三個角色選擇

信息處理員:負責蒐集整理所需的資料

信息發佈員:負責將小組結論和作品發佈到討論區

創意小作者:負責組織語言,寫好小組結論總結和課堂習作。

2、指導學生學習思想和方法:小組成員一起學習,交流協作,對自己和夥伴的學習過程都應該

真負責,積極合作。強調只有以小組為單位達到教學要求才算達到了學習目標。

3、預習課文

實驗課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教師精心準備,因為在教學中,每一個細小的變化都可能導致更多可能。為此,我做了如下的安排:

(1)為劃分好小組,教師首先要求課代表根據班級同學的情況,平時表現劃分小組,盡力做好能力平衡,因為這樣才能讓學生的討論協作更加實際(如果分組能力不平衡,則會導致課堂上只有少數幾個小組認真完成任務,而其它小組無所事事),而且為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用於探索。在小組的代號上也頗費了一點功夫,最後確定了奮進號、挑戰者、探索號、神州號等20多個小組代號。在學習之前,利用心理暗示,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在進入網絡教室,學習課文之前,對學生的學習思想指導很重要。為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並且讓學生了解為什麼採取這種網絡學習方式。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從前有四位獵人去郊外狩獵,他們來到狩獵區,獵人甲突然興奮的説:看!那裏有野鴨!獵人乙是個身手敏捷的好射手,他定睛一看,屏住呼吸,舉槍就射,清脆的槍響過後,一隻野鴨墜落在遠處的草地上。此時,獵人丙也帶着獵狗前往那個方向找尋獵物去了,等了一會兒,他帶着剛才射中的野鴨回來了。獵人丁則升起篝火,將野鴨做成了美味的佳餚。正當大夥分享今天的勝利果實的時候,獵人甲突然提出了問題:今天我們四人誰的功勞最大呢?同學們,你們認為呢?

學生的回答多種多樣,各有不同,但都是集中在認可某個獵人的功勞這一答題思路上,經過一番七嘴八舌的討論,有一位同學提出了特別的想法:四個人功勞一樣大,因為這件事是依靠四個人分工一起完成的。(我認為,在討論過程中,學生邊聽邊在不斷尋求與其他人不同的答案,教師要鼓勵學生思考)其它同學對這個回答感覺有點意外,小聲議論起來。我暗喜,這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教師:很好!同學們,合作交流是現代社會的勞動者不可缺少的能力,它可以讓工作學習更有效率。今天我們就要運用這種能力來幫助大家完成課堂學習任務。

(這堂課,20xx年10月23日上午第一節,課前針對學生進行了充分指導。包括上課過程簡介,操作方法和分組,角色等。課堂上,學生反應較快,大多數同學以小組為單位進入了討論區,並留言。課堂教學得到了焦亞洲老師的協助。)

上課前,提前5分鐘帶同學們進入教室,按課前分好的小組坐好,告訴同學們課件主頁的地址,簡要介紹了學習界面,開始上課。

教學環境:(網絡機房的基本配備:無盤工作站,學生機60台,配置:CPU賽揚1G,內存128M,整合主板。網絡是星形拓撲結構,學生機自帶100M網卡,教師服務器一台,WEB服務器一台,網絡機房寬帶接入英特網。這樣的硬件設備保證了網絡課件的正常運行和網絡學習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創設情景,課堂導入:

小説是人類社會的百科全書,讀小説不僅能使人得到藝術享受,而且從中得到對社會、自然、人生的感悟。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的長篇諷刺小説。這部小説的語言有着典型的諷刺藝術特點。

這節課,同學們就要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揭開小説諷刺藝術的神祕面紗。在這,你不僅是學生,也是一位小小鑑賞家,或者一位創意寫手,也可能是一個信息蒐集、處理的行家。希望大家和自己所在的小組夥伴作為一個整體團隊,通過合作來完成今天的學習任務。讓我們開始吧!

課堂情況: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始學習,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瀏覽課件頁面。由於課前做了分工,小組能力水平較平均(學習能力、信息能力),此時每個小組都能在信息蒐集員的操作下開始閲讀、瀏覽課件內容。

教師此時應該注意要求學生按步驟開展學習即可。

三、聚焦任務,指導學習

1、確定主題:通過教學目標分析確定本課主題探討小説諷刺藝術。

2、明確課堂上要完成的三個任務:

l探求小説諷刺藝術的表現手法

l根據學習過程的提問,討論問題並做出結論。

l模仿諷刺小説的藝術表現手法,寫一段諷刺小作品。

3、簡要介紹學習過程中要用到的軟件工具。

四、循序漸進,交流協作

同學們在瀏覽完前兩個內容基礎上,按照這一過程中的學習步驟,進行學習交流。

三人小組根據學習步驟中提出的幾個問題,成員之間討論交流,並將小組的結論用電腦記錄下來(輸入TXT文本)。在網絡課件中教師已經給出了一些網上資源,供學生查閲。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與問題有關的資料。

教師在這個教學環節中可以到各個小組的身邊,指導學生討論或者檢查學習情況。課堂教學情況從表面看有些無序(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學生統一聽課,而此時,學生分組學習,分組討論)。但實際上大部分學生是在閲讀、思考、交流。

課堂學生情況:學生在課堂中分小組學習,各個小組成員之間會有交流討論,而且各個小組的學習進度會有不同。各個學習小組會將自己已經討論出的結論發佈在BBS上,供教師和其它小組閲讀評價。

教師課堂指導:可在課堂上走入各個小組中,指導學生,也可以在BBS上對學生的回答結論點評,同時可將言之有理的小組結論推薦給同學們閲讀評價(用BBS留言簿)。同時針對小組學習中碰到的普遍問題,在課堂上給出有益的指導。

五、模仿創作,評價探討

學生在明確小説諷刺藝術的表現手法以後,運用對比、誇張來創作一段諷刺小作品。

這一過程中,學生將當堂創作,並將作品發佈到BBS上,各個小組和老師會對作品做出自己的評價。

在這種探討交流的氣氛中,學生敢想,敢寫,也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

最後,更據各個小組的表現,各組成員將按照評價標準裏的內容給自己小組打分。

教師也會在課後按照課堂表現情況和發言記錄,給予表現出色的小組以獎勵。

教後反思、值得注意:

1、閲讀速度與課堂適應能力要提高,學生的閲讀速度不平衡,日常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閲讀速度。

2、學生的合作能力要培養。

強調團隊合作;計算機是工具,學習工具;在協作學習的7個步驟中,有難度的可以先到討論區交流,然後一邊討論一邊完成後面的任務。或者向老師請求指導。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沙俄時代窮人的悲慘生活和他們的美好心靈。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3.展開合理的想象,續編《窮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從桑娜的行動和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

2.續編故事,展開想象。

三、教具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教學掛圖。

四、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生字詞,理清課文順序,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

一、複習舊課

1.聽寫詞語。

搖籃 圍裙 烤鵝 凍僵 火焰 薄紗 櫥窗

灌進來 暖烘烘 聖誕樹 明晃晃 眨眼睛

2.同座互相批改。

二、檢查預習

1.《窮人》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我們讀過他寫的什麼文章?讀過他寫的《跳水)

2.《窮人》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誰能用兩三句話把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説一説?(請兩三個學生説説,大概意思正確就行。)

3.用生字生詞卡片檢查生字讀音。(提醒注意”濺、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課文的敍述順序

1.開火車朗讀課文(按座位順序每人朗讀一段)。大家邊聽邊想,這篇課文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最後講什麼,可以分成哪幾個部分。

2.這篇課文可以分為幾段?每段講的是什麼?(可以分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講漁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風呼嘯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歸來。從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講桑娜出門去看丈夫是否回來,順便去看生病的鄰居西蒙,發現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從第十二自然段到結束是第三段,講漁夫回來,聽説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來撫養。)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讀課文

1.同座互相練習朗讀。

2.指名分段朗讀。

五、識記生字。書寫生字詞

每個字寫兩遍,能組成詞的組成詞寫。

六、佈置作業

根據課後“思考·練習”第一、二題,進一步自學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抓住重點語句閲讀理解課文第一~三段。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過程 :

一、引導抓住重點語句閲讀理解

1.經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瞭解了《窮人》這篇課文的故事情節毛要想深入地理解課文,還要抓住重點語句來閲讀思考。同學們在預習的時候,畫出了哪些重點語句?還有哪些不懂的語句?請提出來。

2.學生提出重點語句和不懂的語句,大家在這些地方做上記號。

二、指導理解第一段

1.指名朗讀第一段。

2.從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怎樣?(生活很艱難。)怎麼看出來的?

(學生讀講有關的語句。)

3.桑娜家的'生活很艱難,課文中為什麼説“這間漁家的小屋裏卻温暖而舒適”呢?

(從兩個方面來體會:首先,“温暖而舒適”是對照屋外的寒風呼嘯來説的;第二,這個“温暖而舒適”是靠漁夫冒着生命危險和桑娜的勤勞能幹來維持的。)

三、指導理解第二段

1.指名朗讀第二段。

2.桑娜在把兩個孩子抱回家的時候是怎麼想的?(她沒有怎麼想)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從“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這個句子中看出來的。)

3.從“非這樣做不可”這幾個字中,你們體會到了什麼?(“非這樣做不可”,就是應該這樣做,必須這樣做。桑娜抱回兩個孩子的時候,想也沒想,只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這充分表現了桑娜善良和樂於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

4.把兩個孩子抱回家以後,桑娜是怎麼想的?(她覺得沒法對丈夫説,她怕丈夫不伺意,丈夫可能會揍她。)她為什麼這樣想?(因為生活實在太艱難了,丈夫的擔子實在大重了,再增加兩個孩子,這不是鬧着玩的。桑娜這樣想,是為丈夫擔心。)

5.從“嗯,揍我一頓也好”這句話中,你們體會到了什麼?(桑娜想“揍我一頓也好”,意思就是:只要丈夫同意收留兩個孩子,肩己寧願捱揍。從這裏、我們叉一次體會到了桑娜的善良和樂於助人。)

四、指導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讀第三段

2.漁夫聽説西蒙死了是怎麼想的?(他想,孩子和死人呆在一起不行,要趕快把他們抱來。)

3.從“我們總能熬過去的”這句話中,你們體會到了什麼?(這個“熬”字,説明漁夫準備過更艱苦的生活。從“總能熬過去”可以看出,漁夫已經下了決心,不管有多麼大的困難,也要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撫養成人。這説明漁夫和桑娜一樣,很善良。樂於幫助別人。)

五、練習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1.提出練習要求:把整篇文章連起來想一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在練習本上,把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寫一寫。

2.學生按要求練習概括中心思想。(課文通過漁夫和桑娜主動收養鄰居西蒙死後留下的兩個孩子這件事,讚揚了漁夫和桑娜勤勞、善良、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

3.作者是怎樣一層一層地表達這個中心思想的?(作者先寫了桑娜家生活的艱難,漁夫出海打魚冒着風險,再講桑娜抱回西蒙的兩個孩子的舉動和她的心理活動,最後講漁夫決定撫養西蒙留下的兩個孩子。這樣一層一層講下來,就使我們看到了這兩個窮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看到了他們勤勞、樂於助人的美好品質。)

六、佈置作業

1.想一想,漁夫和桑娜收留了西蒙的兩個孩子以後會怎麼樣。

2.看看“讀讀寫寫”中的詞語,準備聽寫。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通過反覆誦讀,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當“冬天”一詞進入你的腦海時,你會產生哪些聯想?(請學生各抒己見)

我們的省會“濟南”的冬天是怎樣的呢?讓我們隨着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去領略“濟南的冬天”。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簡介作者、作品

老舍,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代表作有小説《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鬚溝》等。本文寫於1931年春。

2、詞語教學:讀背“讀一讀、寫一寫”結合課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並分析

(1)、濟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讀了課文後對濟南冬天的印 象填上去,並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內容加以印證。)

(2)、作者通過描寫什麼來表現濟南的特點?(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4、朗讀 課文

要求用普 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步誦讀課文。閲讀時進行課文的整體把握,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問題:

——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這些景物各有何特點?濟南冬天的總體特 點是什麼?各段描寫之間有何關聯?

全班集體研討,各抒己見,互相補充,明確課文主 要內容,並且依照課文的脈絡,用自己的語言複述濟南的冬天的主要內容。

四、精讀(選讀)課文,深入感悟,鑑賞創新。

1 、自由朗讀,思考問題:

a.為什麼説濟南是個“寶地”?

b.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哪三幅山景圖,寫水是從什麼角度寫的?

c.第1小節與第2、4、5小節之間有什麼關係?

d.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麼樣的感情?

e.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四人小組討論)

[明確](b.c.d.略)

a.濟南的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天氣“温晴”; 濟南天是慈善的,有美麗的山景;冬天水不結冰,水是綠色的。四面環山,像在“小搖籃裏”。

e.不可以。因為“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於讚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 。

2 、研讀第2—5小節: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四人小組討論)

a.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麼特點?(抓關鍵詞概括)

b.三幅山景 圖之間有什麼關係?

c.四幅景物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麼?

(四人小組討論後明確)

[明確]

a.陽光朗照下的山——温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水色——綠。

b.第一幅圖是總寫,第二、三幅圖是具 體寫。

五、課堂總結。

課堂小結:文章先與北平、倫敦、熱帶作對比,突出濟南天氣“温晴”的總特點;然後具體描繪濟南的 冬天特有的景緻,寫山景寫了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的遠山,又繪水色,處處滲透對濟南冬天的喜愛。

六、佈置作業。掌握字詞。

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總特點:無風,響晴,温晴——貫串全文

對濟南的總感受:“温暖安適”的“理想境 界”

陽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城外遠處的山如詩似畫

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綠,襯托水之清澈、透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gexjx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