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詞五首》的教學設計範文

《詞五首》的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目標】

《詞五首》的教學設計範文

1、結合作者的生活經歷及作品的寫作背景理解這五首詞的內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領會詞中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激發自己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難點】

作品的思想內涵。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

一、導入

在我國古代,往往不同的時代有這個時代代表性的文學體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學體裁是詩,還有宋詞、元曲,明清的小説等。今天我們來集中學習一下幾首詞,體會一下這種體裁的藝術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指導學習《望江南》

1、文學常識:

⑴ 作者簡介。温庭筠,原名岐,字飛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間派的重要作家。

⑵ 花間派。五代時,後蜀的趙崇祚選錄了温庭筠、韋莊等十八家詞五百首,編為《花間集》。他們多寫閨情。在詞風上也大體一致,因此,後世就將他們稱為“花間派”。

2、理解大意。學生概述,教師補充指正。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愛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畢後,在樓上憑欄眺望,她看到許許多多帆船從樓前駛過,但卻沒有自己要等的那隻船。夕陽西下,愛人沒有回來,只空見江水東流,思念讓她肝腸寸斷。

3、體會文章寫作特色。

⑴ 教師提問:“梳洗罷”這三個字能揭示出這位女子的什麼心態?

“獨倚望江樓”中哪個字最能説明女子的生活狀態?

“過盡千帆皆不是”這句話中你能不能體會出她的心理變化?

從這首詞中你認為她等了多長時間?

你認為白頻洲會是一個什麼地方?

⑵ 學生討論。

⑶ 學生髮表意見,教師總結指正。

答案提示:“女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説明她相信愛人一定會回來,心中充滿希望。

“獨”這個字寫盡了她的孤獨和期盼。

“過盡千帆皆不是”從“希望是”到發現“不是”,寫出了女子一次次從希望到失望的過程,讓人為之心碎。

從“斜暉”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從全文,我們卻能讀出,以前她可能在這裏等過,而以後,她也將繼續她的等候,直到愛人歸來。

白頻洲又可能是她和愛人分手的地方。

4、教師總結:本文短短27個字,卻容納了很多內容:時間,從清晨到黃昏;景物,從樓頭、千帆寫到斜暉、江水,又寫到白頻洲;就人物情感而言,從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後的“腸斷”。顯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練的特點。另外,這首詞中,多用白描、直敍的手法,卻又含蓄、細膩。

三、指導學習《武陵春》

1、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

2、朗讀這首詞。

3、理解大意。學生概述,教師指正。

文章大意:暮春時節,鮮花經過春風的搖動已經零落殆盡,只有土地上還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無心梳洗。春天裏花開花落年年如此,而人與以前卻不一樣了,我對一切都喪失了興趣,即使有心訴説,也是言未出而淚先流。聽人説雙溪春色還不錯,我也想去那裏泛舟,怕的是雙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載不動自己的哀愁。

4、思考:

⑴ 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罷”,而文中作者卻“日晚倦梳頭”,從中,你能體會到作者什麼心態?

⑵ “聞説”“也擬”“只恐”這三個詞説明了什麼?

⑶ 本文是如何抒發作者感情的?

(學生思考、討論,發表意見,教師指正。)

答案提示:

⑴ 梳洗罷,是一種信心,一種希望,而“倦梳頭”是一種放棄,一種對生活毫無興趣的悲涼。從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滿懷愁緒。兩篇文章都用同一個典型細節來反映主人公的心態,應該學習這種寫法。

⑵ “聞説”“也擬”“只恐”這三個動詞寫出了作者試圖排遣愁緒的做法,前兩個詞給人一種希望,好像可以為作者鬆一口氣,而“只恐”又讓人跌落到作者的萬丈愁緒中,三個詞寫出了作者的沉重、無奈。又緊緊抓住了作者的心。

⑶ 作者通過景色、典型細節來抒情,即間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使文章的風格既含蓄又直樸、率真。

5、總結:這兩首有什麼相同之處?

(學生可各抒己見,教師總結。)

風格相近,都比較婉約;寫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發的感情相近,抒發主人公或作者的離愁別緒,悽慘心境。

四、教師小結

詞發展到後來興盛的時候,人們將詞分為兩大派:婉約派和豪放派。今天我們學的詞接近婉約派的風格。下一次課我們將體會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風格。

五、佈置作業

背誦這兩首詞,熟讀其他三首。

第二課時

一、檢查導入

檢查學生背誦默寫。

二、學生自學其他三首

1、交流自己蒐集的文學常識。

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我們學過《岳陽樓記》,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我們學過《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

⑶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著有《稼軒詞》,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辛詞的基本思想內容。

2、文章大意:

《漁家傲》:上片描寫塞下景色,邊塞秋天景色與中原不同,大雁過早向衡陽飛去,毫不留戀,風吼、馬嘶,同號角聲連在一起,構成塞下特有的聲音。夕陽西下時,坐落在羣山中的小城緊緊關閉了城門。下片抒情他們離家萬里,但燕然未勒,功業未成,沒有辦法回去,夜色已濃,羌笛悠悠,將軍和征夫們難以入睡,鄉下思想之淚。

《江城子》:作者自稱老夫,暫且發發少年的狂氣,左手牽着黃犬,右臂上架着蒼鷹,戴上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領眾多隨從,縱馬狂奔,飛快的`越過山岡。為回報人們傾城出來觀看太守狩獵,他要象當年孫權那樣親自挽弓射虎。酒酣之後胸寬膽壯,兩鬢間出現一點白髮有什麼關係呢?什麼時候朝廷能象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用自己呢?那時我一定會為國效力。

《破陣子》:作者夜裏酒醉後挑亮燈光觀看寶劍,早晨醒來聽到眾多軍營裏傳來的號角聲,想起在軍營裏與部下分食牛肉,聽樂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戰場上檢閲軍隊,準備戰鬥。戰場上騎着飛快的的盧馬,猛力拉曼霹靂做響的雕弓。他要為朝廷完成統一大業,贏得生前的功勛,身後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經年近半百,還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嗎?

3、把握三首詞的感情。

⑴ 詞的慣例是上片寫景或敍事,下片抒情言志。這三首詞上片分別寫了什麼景或事?各有什麼特點?

《漁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涼、戒備森嚴。

《江城子》:打獵――雄壯、開闊。

《破陣子》:回憶軍旅生活――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氣概。

⑵ 下片分別抒發了什麼感情?有何異同?

《漁家傲》:思鄉,愛國,渴望建功立業。

《江城子》:渴望被重用,為國效力,愛國。

《破陣子》:渴望建功立業,壯志未酬的抑鬱、憤慨。

相同:愛國,渴望建功立業,為國效力。

不同:《漁家傲》與思鄉緊緊聯繫。

《江城子》中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破陣子》更多的是表達自己壯志未酬的抑鬱、憤慨。

⑶ 這三首詞總體上有什麼異同

相同:感情上來講,都與愛國緊密聯繫。風格上豪放、開闊、雄壯。

不同:感情的側重點略有不同。

三、佈置作業

背誦這五首詩。

標籤: 範文 教學 五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3rook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