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雪地裏的小畫家》第一課時教學設計5篇

《雪地裏的小畫家》第一課時教學設計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雪地裏的小畫家》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雪地裏的小畫家》第一課時教學設計5篇

《雪地裏的小畫家》第一課時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人教版第一冊第17課《雪地裏的小畫家》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自主識記11個生字,認識兩個偏旁“蟲、目”。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雞、小狗、小鴨、小馬這四種動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4、能向同學推薦文中自己認為好的詞語。

 學習重點:

自主識記11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學習難點:

通過朗讀,知道小雞、小狗、小鴨、小馬這四種動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教學流程:

一、前測激趣

今天,餘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樣禮物(出示蘋果圖,上面掛滿了紅通通的蘋果),聽,小蘋果在説話呢,它在説什麼呢?(教師走近蘋果樹),哦,它在説呀,這節課要請小朋友闖四關,誰在這四關裏表現出色,誰就可以上台摘取一個蘋果作為獎勵,小朋友們有沒有信心?(學生信心十足,躍躍欲試)。

昨天是個好日子,夜裏下了一夜的大雪,早上起來一看,樹上、房子上、地上全是雪白的一片。這時候,小動物們都躲在房子裏睡懶覺呢,可有四個小朋友聽説今天餘老師給大家帶來了禮物,硬要我把它們給帶來了(出示四個小動物的圖片,貼於黑板上),你們認識它們嗎?

其實呀,它們可不是一般的小動物,它們是“雪地裏的小畫家”。板書課題:17、雪地裏的小畫家

二、激情闖關,自主識字

1、聽,小蘋果又説話了:請小朋友作好準備,現在闖第一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難讀的字給大家提個醒。)

學生自由讀課文,讀後提醒生字的讀音。(讓表現最棒的小朋友上台摘取小蘋果,師可趁機拿着小蘋果在耳朵邊聽聽,然後説:“我聽見小蘋果説你是個聰明、大膽的孩子”。)

2、第一關已順利闖過,現在小蘋果要請小朋友闖第二關:爭做識字小能手

(1)小黑板出示不帶音節的生字,問:這些字,有誰老師還沒教就認識?你是怎樣認識的?(鼓勵學生課後在生活中自主識字)

啦 梅 用 幾 成 蛙

為 參 加 洞 睡

(2)出示音節,請學生分學習小組記憶生字。

(3)學生彙報:可用各種各樣的方法識記字形,如“加一加、減一減、編兒歌、猜字謎”等,也可給生字找朋友,並説一句話。

(給表現最出色的小朋友獎勵小蘋果,以下各關相同。)

3、現在請小朋友闖第三關:小小詞語推薦台(就是請小朋友再讀課文,把你認為好的詞語推薦給大家。)

學生再讀課文,推薦詞語,江説説不什麼要推薦它。

4、聽,小蘋果又説話了,它在説呀,前三關小朋友都表現得很出色,現在要請小朋友闖第四關,你們有沒有信心順利闖關?

這一關要請小朋友向老師展示你們朗讀課文的本領,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

(1)出示“!”問:細心的小朋友在讀課文時,誰發現這個奇怪的符號?它叫什麼?誰認識?請認識的小朋友當小老師領着其他小朋友一起來認識它。(生齊讀)

感歎號和問號、句號一樣,是標點符號中的一員,標誌着一句話説完了,聰明的小朋友數數課文一共有幾句話?(6句)

認識到了感歎號,那麼用上了感歎號的句子就叫感歎句,感歎句該怎麼讀?

指導讀第一句,注意讀出高興的語氣。

(2)這時,雪地裏來了一羣小畫家,這羣小畫家指的是誰呀?(小雞、小狗、小鴨、小馬)

小畫家們分別畫了什麼?課文是怎樣連起來説的?

誰敢站起來讀一讀這句?

(3)小朋友,老師這有四幅畫,誰能認出它們是誰畫的畫?你願意上台來把這些畫貼在相應的動物旁邊嗎?

(指名上台貼畫)

小朋友能不能按自己貼的畫説一句完整的話呢?

(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

(4)這些小畫家畫的畫為什麼不一樣?(因為小動物們的爪(蹄)子的形狀不同)

小朋友平時是怎樣畫畫的?(用鉛筆、油畫棒、顏料等)而這些小動物又是怎樣畫畫的?(用爪子或蹄子)

是啊,這些小動物只要用它們的爪子或蹄子在雪地上一踩,就能畫出這麼漂亮的畫,多麼令人佩服呀!想不想聽餘老師佩服地讀第四句?

(師邊讀邊做動作)讀後請學生評議,再指名讀,齊讀。

(5)請小朋友看插圖,説説圖上的雪景,小動物們畫的畫等,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師故意説)這麼美的雪天,小動物們都來到雪地上畫畫,怎麼沒有看見青蛙出來呀?它到哪去了?(睡覺去了)

那我們去把它叫醒吧,讓它也出來玩玩?

(不行,青蛙怕冷,不能出來。)

(6)介紹有關冬眠知識。青蛙是益蟲,請小朋友們不要打擾它,讓它美美地睡上一覺,等到睡醒後,它還會幫我們捉害蟲的。

請小朋友説説,該怎樣讀這句?(小聲地,別吵醒了青蛙,並要讀出問話的語氣)。

指名讀,評議。

(7)朗讀課文,注意讀出感情。

 三、達標深化:看板書背誦

四、課後拓展

課後請小朋友去了解一下還有哪些小動物和青蛙一樣冬眠,下節課來交流。

 附:教學反思

 一、創設情境,重視“快樂教學”課堂形式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標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在於學會經營課堂,建構師生、生生互動的“快樂教學”課堂形式,讓學生在快樂中積極、自主學習語文,產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於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説,營造一個良好的的學習氛圍,創設一個寬鬆、自主的學習情境,有利於提高學習興趣。

我就很重視“快樂教學”,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如在本課的課堂教學中,我就利用闖關摘蘋果的的形式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從一開始就進入到一個積極展現自我的氛圍中,讓學生在整節課中都處於最佳學習狀態,在快樂中體驗學習語文的樂趣。

 二、落實雙基,重視語言文字的積累

新課標再三強調,語文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學生加強語言文字積累,加強感悟,加強體驗。語感處於語文素養的核心,是培養語文學科人文性的着眼點和歸宿處。因此,在每課教學中,我都力求通過多種形式充分落實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感到祖國文字的美麗所在。

在本堂課中,我特別注重學生積累詞語、運用詞語。如在第三關中,我設計了一個“小小詞語推薦台”,讓學生大膽地推薦,還能自信地説出個人的感受和想法,領悟到文字背後的情感和內容。如有同學推薦了“小畫家”一詞,並説:“呂婧就是我們班上的小畫家。”她不僅能推薦,還能用!這樣,不僅積累了詞語,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又能讓學生在課外自主閲讀課外書時,積極主動地收集積累一些好詞語,以培養良好的語感。

三、加強朗讀訓練,重視朗讀評價

1、以讀代講

朱自清先生在《論朗讀》中強調指出:“讀的用處最廣大,語文教學應該重視它。”新課標更明確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閲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可見,朗讀能提高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把學生帶入教學所需要的情境中去,我在本節課中就非常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以讀代講,讓學生彷彿個個都成了朗讀高手,都能大膽、自信地向大家展示朗讀才華。

如在讀最後一句時,有同學建議要將這句讀輕點,理由是青蛙還在睡覺,不要驚醒了它。他還將小食指放在嘴邊,發出“噓”的一聲後輕輕讀,並讀得很有感情,很有韻味。聽着他們的童稚的聲音,讓人覺得他們彷彿就是一羣可愛的小精靈。

2、特色評價

為了真正確定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語文煥發活力,就要重視朗讀教學中的評價。在傳統教學中的評價是以老師為主體,在新理念中,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評價,朗讀評價可包括教師評價學生,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和學生評價老師等。

在我設計的第四關中,我為學生們進行積極的朗讀評價創設了一個寬鬆、民主、愉悦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敢於自評、互評,更敢於挑戰偶像和權威,塑造新型人格,增強學習自主性。

如在評老師的第四句“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時,有學生説:“老師,你讀得真好,很有感情,聲音也很大,還做了動作,我很佩服你。我也想學你的樣子讀讀,我想,我也能讀好。”説完,興致昂揚地讀了起來。這時,全班同學都在學老師的樣子邊讀邊做動作,並讀得繪聲繪色,將朗讀推向了一個高潮。

 附:評析

新課標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餘老師在這堂課中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理念,能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讓學生體驗發現的興趣,體驗學習的興趣。

1、從學生的興趣着眼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餘老師從一開始就創造了一個自主學習的氛圍,讓學生闖關摘蘋果,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結果,整堂課學生都想極力表現自己,興趣盎然。

2、使學生成為識字的主人

餘老師設計的第二關“爭做識字小能手”,能讓學生自主識字,並特別注意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自主識字。她讓學生分學習小組合作識字,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發現識字方法後,再全班交流。結果,學生們想出了很多識字的好辦法,有用“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識字的,有聯繫生活識字的,也有用編兒歌、猜字謎等方法識字的。總之,識字的方法多種多樣,學生成了識字的主人,課堂的主人。

3、注意朗讀指導和評價

朗讀是學生體會內容的基礎,通過朗讀,使學生體會、領悟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餘老師在這堂課中,能用極富感染力的語言,讓學生在平等、對話的情境中進行朗讀訓練。採用範讀、展示讀的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美,體會課文內容,並注重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互評,使學生的朗讀水平從評議中得到提高。

《雪地裏的小畫家》第一課時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 認識“啦、梅、用、幾、成、蛙、為、參、加、洞、睡”11個生字,重點指導“成、參、誰”的平翹舌音,掌握“梅、成、蛙、為、睡”的識字方法,認識兩個偏旁“蟲”和“目”。

2、會寫生字“幾、用、魚”三個字。

3、初步瞭解課文,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認識11個生字。

教學難點:

會寫“幾、用、魚”三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冬天到了,北方有些地方已經開始下雪了,今天鄭老師帶你們去北方看一看。看圖,問生:這是一片白茫茫的雪地,看到雪地你最想幹什麼呢?(生自由説) *培養學生完整的話語:我最想 ______________ 。

2、這時,有一羣小畫家來到雪地裏,他們留下了自己的圖畫,會是什麼呢?讓我們走進課文《雪地裏的小畫家》看看吧,揭示題目,讀清楚“的”輕聲

3、看到題目,你最想知道什麼?(小畫家是誰?他們畫了什麼?)

二、初讀課文

究竟雪地裏的小畫家都有誰,他們畫了什麼圖畫呢?答案就在課文裏,我們先來聽課文朗讀,注意聽字的讀音——自由讀

三、認識生字

(一)認識詞語

1、出示拼音直呼讀詞語(自由讀——指名讀,重點指導“參、成、睡”的讀音——讓生髮現“為”是多音字)

2、去掉拼音讀詞語(同桌檢查讀)

3、玩遊戲讀詞語(齊讀)

(二)認識生字

1、自由讀帶拼音生字——齊讀帶拼音生字

2、開火車讀字卡——齊讀字卡

3、小朋友,這些字你還在什麼地方看見過?“認識蟲字旁、目字旁”

四、再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全文

1、小朋友,剛才你們已經認識了很多生字寶寶,現在它們要回到課文當中,你們是否也能把課文讀得很棒呢?(多種形式讀)

2、小朋友,小動物們可厲害了,用自己的腳印就能畫出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你們看他們是誰?他們畫了些什麼?(出示準備的貼畫)

五、指導書寫“幾、用、魚”三個字

1、出示“幾、用、魚”三個字並口頭組詞

2、我們應該怎麼才能把它寫得漂亮?提醒同學注意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自己思考——學生彙報)

3教師範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

4、學生練習書寫,老師巡視。

5、展示學生作品,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它人的作品(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書面整潔情況)。

六、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11個字,書寫了3個生字。下一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雪地裏的小畫家》這一課。

《雪地裏的小畫家》第一課時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本篇韻文《雪地裏的小畫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第一冊課文第17課。這篇詩歌很有兒童情趣,作者以生動活潑的兒童語言,講述了一羣小畫家在雪地上畫畫的故事。兒童讀起來朗朗上口,可以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教學目標:

l、知識與技能目標:

(l)、認識11個生字。認識 2個偏旁“蟲、目”。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雞、小鴨、小馬、小狗四種動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4)、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及想象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盡情朗讀課文,在讀中體會出“雪地裏的小畫家”的喜悦;通過“觀察、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等方法幫助理解課文內容。

3.情感、態度目標:

(1)、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受到美的陶冶。

(2)、使學生從內心喜歡這類琅琅上口的兒童文學作品,願意主動去背誦。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理解課文,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理念:

通過課件創設情境,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在尊重學生感悟個性的基礎上,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落實“以讀為本”的思想,引導學生通過聽、説、讀、想、議、背等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豐富語言積累,提升情感的價值,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教學中把課文讀通、讀懂、讀透。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2)生字(10張)(3)腳印圖。

媒體設計意圖:

多媒體課件:下雪情景圖,讓學生回味看雪,玩雪的樂趣;帶拼音和不帶拼音的生字,讓學生離開課文語境單獨識字;小動物和它們的腳印,以及腳印和實物的對比圖,輔助教師突破教學重難點,幫助學生進行個性化自主閲讀;小動物走過雪地的動感畫面,有助於學生整體把握課文,提高閲讀興趣;朗讀配樂,歌曲《雪地裏的小畫家》,化文為歌,讓文字形象化,由此引發學生的想象會更清晰,更生動,更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冬姑娘已經悄悄的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她會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呢?(播放課件:下雪情景圖)誰説説你看到了什麼?指名回答。

師:是啊,雪花飄飄灑灑的落下來,房屋白了,樹木白了,大地也白了。清晨,你一覺醒來就看到這麼一個雪白的世界,你最想説什

麼,做什麼呢?指名回答。

師:下雪啦,終於可以堆雪人,打雪仗了,你的心情怎麼樣?我的心情和你們一樣,所以看到下雪我就會歡呼 “下雪啦,下雪啦!”(課件出示句子:“下雪啦,下雪啦!”雪地圖作為背景)你會像我這樣歡呼嗎?學生試着讀

高興的心情不但要通過聲音表現出來,也要通過表情表現出來,誰還能來讀讀?指名讀。

多麼高興啊!我們一齊來讀一讀。(生齊讀)

2、不僅僅我們很喜歡下雪,還有一羣小動物也很喜歡下雪,你看,(課件出示:“雪地裏來了一羣小畫家。”這句話)齊讀這句話。指導學生讀出節奏。

3、今天我們就學習這首小兒歌《雪地裏的小畫家》。(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由“雪花”到“雪景”通過課件展現出一個個情境,激發了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然後來個移花接木,把人的感情傾注到可愛的動物身上,巧妙地引出了課題。]

二、朗讀感悟、識記生字

1、同學們齊讀課題,邊讀邊想,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自主回答)

同學們問題還真不少,下面我們就帶着這些問題一起走進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不認識的字要藉助拼音,把預習時圈出的生字多讀幾遍。

3、識字

同學們剛才讀的很認真,你們是不是認識這課的生字寶寶了呢?

(1) 課件出示帶拼音詞語。 指名讀。

(2)你能噹噹小老師嗎?告訴大家那幾個字容易讀錯,請大家注意。

(“參”什麼地方看見過這個字?你在學校參加過什麼活動?請用“參加” 説一句話。

咱們看,“睡”、“蛙”特別難記,你有什麼好方法記住嗎?

睡——“目”字旁,右邊“垂”,眼皮垂下來了就要睡着了。

蛙——青蛙是動物,“蟲”字旁,右邊兩個“土”。順口溜:一蟲兩土蛙蛙蛙。)

4、他們都帶着自己的小帽子,你能認識,如果把帽子摘掉,你能認識嗎?課件出示去掉拼音的詞語。學生開火車讀生字詞。

5、這些生字寶寶可淘氣了,跑到了果園裏,誰願意去摘蘋果?(蘋果上是單個字)。指名摘蘋果,並讓全體同學跟讀兩遍。

[設計意圖:一年級的重點是識字,教師注意抓住漢字本身的特點,遵循趣味性原則,通過課件出示生字讓學生離開課文語境單獨識字和到別的語境強化學生記憶、理解,摒棄了傳統機械、枯燥的識字方法,體現了識字的層次性,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三、讀中悟、悟中讀

1、看來同學們已經和生字寶寶交上朋友了,我相信你們也能把課文讀的很棒。

2、指名讀課文。

3、現在誰知道雪地裏的小畫家是誰了嗎?(根據學生回答師板書:小狗、小雞、小鴨、小馬)你是從哪句話知道的,能讀讀嗎?

指名讀“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

同學們自己讀讀這句話,看看你還能從這句話知道什麼? 這些是它們畫的畫嗎?我們來看一看。(課件分別出示小動物和它們的腳印,以及腳印和實物的對比圖)指導學生理解由於每種動物的腳印不同,所以所畫的畫就不同。

我們來仔細看看小畫家的畫好嗎?(播放小畫家走過雪地的動感畫面)

學生配樂朗誦這一句。(課件出示音樂)學生互評,教師評。

4、每一個小動物的腳不同,留下的腳印也就不同,可是老師不小心把他們的腳印弄亂了,你能幫幫他們嗎?(指名到黑板上貼出和小動物相對應的腳印)

5、小動物們的本領可真大,不用顏料不用筆,靠自己的小腳就能畫出那麼美麗的畫,怪不得它們自豪地説“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課件出示句子)

這裏有幾個生字一定要讀準。一齊來讀一讀。

你能不能學着小畫家們自豪的語氣來讀好它嗎?生練讀,對讀。指名讀

剛才哪個小朋友讀得最自豪了?我們一齊來讀一讀,(引讀)

師:小雞自豪地説—— 生: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

師:小畫家們自豪地説——生: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

6、小動物們都來了,青蛙為什麼沒參加?誰願意做小青蛙,我要採訪一下他。生做小青蛙。引導學生理解“冬眠”。(課件出示:青蛙冬眠的情景)

師:哦,原來是這樣啊。讓我們別驚動它,輕輕地讀讀這句話。

師範讀,指名讀。師生互評。

[設計意圖:朗讀是學生體會內容的基礎,通過朗讀,可以使學生體會、領悟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要讀出感情,首先要理解文本。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突破教學重難點,讓學生在平等、對話的情境中進行朗讀訓練。採用範讀、展示讀的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美,體會課文內容,使情感得到昇華。同時要注重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互評,使學生的朗讀水平從評議中得到提高。]

三、朗讀背誦

1、配樂朗讀。

小畫家的`畫這麼美,下面讓我們美美的讀讀這首小兒歌吧。(課件播放音樂)

2、嘗試背誦。

這麼美的句子如果記在心中,該有多好啊!你們願不願意背下來?試一試?

指名根據提示背,(課件出示背誦提示語)其它生閉眼想象畫面。

去掉提示背。齊聲背

3、配樂演唱。

欣賞歌曲《雪地裏的小畫家》邊唱邊配動作。(課件出示:歌曲《雪地裏的小畫家》)

[設計意圖:豐厚的文化底藴是靠積累得來的,背誦的目的在於積累和運用,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接着,教師通過課件化文為歌,讓文字形象化,由此引發的想像更清晰,更生動,更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

四、拓展。

歌聲迴盪在我們的教室了,小畫家給我們帶來了美麗的畫,我們要記住他們,記住他們的畫。回去之後想一想、問一問、查一查,還有哪些小動物也可能來畫畫,他們會畫什麼呢?你能學着編一編兒歌嗎?——( )畫( )。

[設計意圖:拓展訓練是對課上內容的補充,通過調查,可引發學生的思考,提高學生的交際、溝通、合作的能力。通過編兒歌可以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雪地裏的小畫家》第一課時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會認“啦、梅、蛙、睡”等11個生字。掌握“蟲字旁”和“目字旁”。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養成“邊讀邊思考”的閲讀習慣。

3、藉助兒歌瞭解小雞、小鴨、小狗以及小馬四種動物爪子(蹄)的不同形狀,瞭解青蛙等冷血動物要冬眠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遊戲鋪墊,揭題激趣

1、開展畫手印的遊戲。老師談話:“小朋友愛畫畫嗎?上課前,老師先請小朋友根據要求,在白紙上畫一畫自己 的小手掌印。”(共畫三幅手掌印:1、五指併攏:2、五指張開;3、大拇指分開,其餘四指併攏。)

2、揭題談話:冬天下雪了,大雪像厚厚的被子蓋在大地上,瞧,這就是雪後的大地!(出示雪景圖片)在這美麗 的雪地裏來了一羣小畫家。學生讀課題《雪地裏的小畫家》。

3、鼓勵學生根據課題質疑。(教師板書問題概要:1、誰?2、為什麼?)

二、閲讀探究,感悟理解

1、初讀探究。

⑴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1讀準生字,讀對課文;2邊讀邊思考上述兩個問題。

⑵ 讀後反饋,結合訓練:1用“有……有……有……還有……”的句式説説雪地裏的小畫家指的是誰?(板畫動 物圖片)2比一比,下面兩句話有什麼不同。

A、雪地裏來了小畫家。

B、雪地裏來了一羣小畫家。

(理解詞語:“一羣”積累新詞:“三五成羣”)

2、再讀探究。

過渡語:小朋友的學習還真有效率!接下來請大家再一次去讀讀課文,要求還是邊讀邊思考,想一想:為什麼稱這羣小動物為小畫家?

⑴ 學生獨立閲讀,獨立思考。

⑵ 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個人學習成果。

⑶ 讀讀議議,感悟理解。

① 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從不同方面説説為什麼稱這羣小動物為小畫家?

② 重點句朗讀指導:第三句話讀時稍快,語調有起伏。第四句話朗讀時突出“幾步就成”。

③ 討論一:小動物們為什麼能畫出不同的畫面呢?(學生聯繫課前遊戲説一説,然後完成文後練習“讀讀連連”。)

④ 討論二:為什麼小青蛙不參加畫畫呢?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出示下列句段,進行閲讀拓展。

冬天到了,天氣寒冷。有些動物為了保持體內温度,開始了長時間“睡覺”,這就是動物的冬眠。常見冬眠的動物 有:青蛙、蛇、狗熊……

三、課堂總結,學習生字

1、引導學生説説閲讀課文時應“邊讀邊思考”。

2、教學生字。

⑴ 讀對生字;

⑵ 記一記“蛙、睡”;

⑶ 比一比,口頭組詞:

月( )兒( )同( )我( )力( )

用( )幾( )洞( )成( )為( )

四、教學板書

雪地裏的小畫家

誰? 為什麼?

小雞圖-------------- 竹葉(圖)

小狗圖-------------- 梅花(圖)

小鴨圖-------------- 楓葉(圖)

小馬圖-------------- 月牙(圖)

《雪地裏的小畫家》第一課時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會認“啦、梅、蛙、睡”等11個生字。掌握“蟲字旁”和“目字旁”。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養成“邊讀邊思考”的閲讀習慣。

3、藉助兒歌瞭解小雞、小鴨、小狗以及小馬四種動物爪子(蹄)的不同形狀,瞭解青蛙等冷血動物要冬眠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遊戲鋪墊,揭題激趣

1、開展畫手印的遊戲。老師談話:“小朋友愛畫畫嗎?上課前,老師先請小朋友根據要求,在白紙上畫一畫自己 的小手掌印。”(共畫三幅手掌印:1、五指併攏:2、五指張開;3、大拇指分開,其餘四指併攏。)

2、揭題談話:冬天下雪了,大雪像厚厚的被子蓋在大地上,瞧,這就是雪後的大地!(出示雪景圖片)在這美麗 的雪地裏來了一羣小畫家。學生讀課題《雪地裏的小畫家》。

3、鼓勵學生根據課題質疑。(教師板書問題概要:1、誰?2、為什麼?)

二、閲讀探究,感悟理解

1、初讀探究。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1讀準生字,讀對課文;2邊讀邊思考上述兩個問題。

(2)讀後反饋,結合訓練:1用“有……有……有……還有……”的句式説説雪地裏的小畫家指的是誰?(板畫動 物圖片)2比一比,下面兩句話有什麼不同。

A、雪地裏來了小畫家。

B、雪地裏來了一羣小畫家。

(理解詞語:“一羣”積累新詞:“三五成羣”)

2、再讀探究。

過渡語:小朋友的學習還真有效率!接下來請大家再一次去讀讀課文,要求還是邊讀邊思考,想一想:為什麼稱這 羣小動物為小畫家?

(1)學生獨立閲讀,獨立思考。

(2)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個人學習成果。

(3)讀讀議議,感悟理解。

1、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從不同方面説説為什麼稱這羣小動物為小畫家?

2、重點句朗讀指導:第三句話讀時稍快,語調有起伏。第四句話朗讀時突出“幾步就成”。

3、討論一:小動物們為什麼能畫出不同的畫面呢?(學生聯繫課前遊戲説一説,然後完成文後練習“讀讀連連”。)

4、討論二:為什麼小青蛙不參加畫畫呢?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出示下列句段,進行閲讀拓展。

冬天到了,天氣寒冷。有些動物為了保持體內温度,開始了長時間“睡覺”,這就是動物的冬眠。常見冬眠的動物 有:青蛙、蛇、狗熊……

三、課堂總結,學習生字。

1、引導學生説説閲讀課文時應“邊讀邊思考”。

2、教學生字。

1讀對生字;

2記一記“蛙、睡”;

3比一比,口頭組詞:

月()兒()同()我()力()

用()幾()洞()成()為()

四、教學板書

雪地裏的小畫家

誰? 為什麼?

小雞圖-------------- 竹葉(圖)

小狗圖-------------- 梅花(圖)

小鴨圖-------------- 楓葉(圖)

小馬圖-------------- 月牙(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2qmpx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