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説屏》教學設計(通用11篇)

《説屏》教學設計(通用11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屏》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説屏》教學設計(通用11篇)

《説屏》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屏”的有關知識。

⑵瞭解中國古代的屏風,進一步瞭解中國古代傳統文化。

⑶瞭解文中引用的古詩詞的意思。

2、能力目標:

⑴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説明對象及特徵,進一步提高説明文的閲讀能力。

⑵揣摩語言,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⑶掌握説明文的基本寫法,提高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

⑷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堂活動,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

⑸在活動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組織語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⑹初步學習推銷的方法,增強競爭意識。

3、情感目標:

以屏為媒介,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體會作者的感情,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裝點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屏”的有關知識

2、體味語言,弄清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3、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堂活動,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

4、在活動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組織語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教學難點】

1、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堂活動,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

2、在活動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組織語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查找有關屏的圖片,或上網查找。如果學生家中有屏的小藝術品,也可借來一用,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感。

2、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課件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展示一組屏風的圖片,並輔以簡單介紹。(課件展示)

2、這些圖片很漂亮,有誰知道它們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3、也許我們有的同學家中還在使用,但對於我們大數同學來説還是比較陌生的。它雖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我們的情思,今天,讓我們與陳從周先生一道説“屏”。

二、走近作者

陳從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築園林專家,並擅長文、史,兼工詩詞、繪畫。(通過預習説説你對作者感興趣的地方。)

三、檢查預習

四、整體感知

1、在生活中,你見過屏風嗎?在哪裏?

2、教師配古箏樂曲,學生聽音樂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讀課文並思考:

⑴用文中句子回答什麼是屏?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給屏作一解釋。

⑵作者介紹了關於屏的那些知識?

3、讀後學習小組討論明確:

⑴“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風,用作遮擋、阻隔的東西。

⑵屏的作用,屏的種類,屏在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

五、研讀賞析

1、請你來當設計師:瞭解屏的作用——遮擋視線;起分隔作用;藝術點綴;擋風。

2、但是,你能告訴我,我應該買什麼樣的屏風呢?它有什麼樣的分類嗎?

明確: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3、你們能告訴我,總的説來,屏風的設置要注意什麼樣的問題呢?

明確: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4、所以,難怪作者説,“屏風”,是一個很富有詩意的名詞?可見,作者對“屏”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呢?(提示:抓住關鍵語句把握:“富有詩意”、“心生嚮往之情”、“更覺得它實在微妙”)

5、文中引用了不少與“屏”相關的詩句,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句,説説為什麼喜歡?

⑴“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放在文章的開頭的作用是…………)

⑵“銀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放在屏風定義後是起了……的作用)

⑶“閒倚畫屏”“抱膝看屏山”

(放在文章結尾是為了説明……)

6、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有什麼好處?

本文多處引用古詩詞,為文章增加了濃濃的詩意和韻味,和所介紹的古色古香的屏風相稱,突顯了中國傳統文化,由此我們體會到了作者古典詩歌的深厚底藴。

7、賞析歸納

⑴文中運用哪些説明方法?並分析其作用。

明確:舉例子、分類別、引用等。

⑵體味語言,把握寫作特色。

明確:

本文是一篇輕鬆、隨意的小品式的説明文。

①作者從欣賞者的角度介紹相關知識,使讀者在欣賞文章的同時瞭解屏風,不覺文章枯燥。

②多處引用古詩詞,文白相雜,不僅很好地為説明對象服務,且使説明語言更生動。

六、總結拓展

1、課堂小結

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藉此喚起建築師和傢俱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着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着,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重新大放異彩。

2、拓展延伸:積累與屏風有關的詩句。

南朝《閨怨篇》“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李商隱《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李賀《洛妹真珠》“金鵝屏風蜀山夢,鸞裾鳳帶行煙重。”

《屏風》“月風吹露屏外寒,城上烏啼楚女眠。”

七、課堂拓展活動:“屏風”推銷會

1、根據文中所介紹的關於屏風的知識,每個學習小組設計一座屏風並向同學説明自己的設計意圖。

2、分組準備發言材料:畫好設計圖、寫好發言提綱。

3、學生聽完介紹後投票評出最具創意設計獎,並談談本次活動的收穫。

八、佈置作業

思考:是否也有一些如屏風一樣,曾牽動過古人絲絲情懷,但已經在今天這個主流生活中逐漸退卻的物品呢?請以“説?”為題寫一篇説明文。(提示:可以寫扇、銅鏡、繡、瓷、墨、硯、陶……)

《説屏》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瞭解中國古代“屏”的實用功能和藝術裝飾功能。

2、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徵、條理清晰地説明事物的寫法。

3、理解作者對屏風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徵、條理清晰地説明事物的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屏風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佈置預習導學

1、正音

屏風()納涼()傖俗()忒()休憩()帷幕()擅長()

2、釋義

傖俗:粗俗鄙陋。

擅長:在某方面有特長。

雅俗之別:高雅與粗俗的分別。

二、指導學習研討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導入:

(2)作者簡介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感知內容,試用一句話歸納大意。

明確:本文介紹了屏的特點、作用、種類和設置。

3、研討

(1)本文在結構上有何特點?

(2)先用文中語句回答什麼是“屏”?然後用自己的話作一解釋。

(3)根據課文,説一説“屏”有何作用?

(4)“屏”可以怎樣分類?

(5)作者認為“屏”的設置應注意些什麼?

4、賞析

(1)深入體會作者在介紹“屏”的時候,為什麼用上了“富有詩意”、“令人銷魂”、“心生嚮往之情”等詞句?明確:體現了作者對屏的喜愛之情,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2)本文是介紹“屏”的説明性小品文,但也有些記敍內容穿插其中,從文中找出來,説説其作用。

(3)文中引用了一些古詩詞句,你覺得這樣有什麼好處?

三、延伸遷移

成語段閲讀

能源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之一。20世紀以來,全球的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大大增加了對能源的需求。在各種能源中,化石燃料中的石油、天然氣是當今世界的主要一次能源。據世界能源委員會統計,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可採儲量,按1992年各國的產量計算,分別只能開採44年和60年;雖然可採儲量還可能會有新的發現,但社會需求也在增長,特別是考慮到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發展,油氣燃料可供開採的時間不會很長。在化石燃料中,儘管煤炭的藴藏量最豐富,但燃煤造成的嚴重污染使其不大可能成為世界範圍的主要能源。雖然核聚變反應可提供清潔的能源,在海洋中藴藏着約42萬億噸核聚變的主要物質氘,但核聚變堆研究的難度很大,估計要到下一世紀後期核聚變電站才有可能實現商品化。因此,在展望21世紀能源問題的前景時,可能不得不面對油氣資源面臨枯竭、核聚變發電又未能商品化的一段時期。為保證這一時期內人類有充足的清潔能源供應,利用太陽能來發電是一種必然的選擇。太陽能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地球上的各種能源無不與之密切相關。事實上,太陽在地球的演化、生物的繁衍和人類的發展中,起了無比重大的作用,也為人類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能源。太陽內部不斷進行的高温核聚變反應釋放着功率為3.8×1026兆瓦的`巨大輻射能,其中只有二十億分之一到達地球大氣高層;經過大氣層時,約30%被反射,23%被吸收,僅有不到一半的能量8×1016兆瓦到達地球表面。儘管如此,只要能夠利用其萬分之幾,便可滿足今日人類的全部需要。

1、本文主要運用的兩種説明方法是什麼?

2、本文是按什麼順序來説明的?

3、找出第一段的中心句寫在下面。

4、結合選文説出太陽能發電的主要優勢。

《説屏》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把握課文內容,瞭解有關屏風的知識。

2、再次比較小品式説明文與規範説明文的異同。

3、體會本文語言輕鬆自如、古香古色的風格。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多種方式的閲讀,瞭解課文內容,品味文章的語言風格。

2、通過查閲書籍、交流、討論等方式,爭取對我國傳統文化藝術有更廣泛的認識和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屏風知識的瞭解,激發對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興趣和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內容,瞭解有關屏風的知識。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生動的語言,弄懂文中引用詩句的含義。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屏風在現代生活中已經不常見了,但在古代,它在人們生活中佔據着重要的地位。古人為什麼對屏風情有獨鍾呢?且看《説“屏”》一文是怎樣為我們介紹的。

二、整體感知

1、播放古箏音樂磁帶,學生輕聲朗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分四人小組討論,思考下列問題。

(1)請用原文給屏下一個定義。

(2)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介紹了有關屏的知識?採用什麼順序進行説明的?

(3)作者對屏風的感情如何?作者寫作此篇的用意何在?

(4)文中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

點撥:

(1)屏者,障也,可以緩衝一下視線。

(2)作者採用邏輯順序,從下列三個方面介紹了屏的知識:

①屏風的作用:室外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②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

③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

(3)作者喜愛屏風,對屏風充滿讚美之情。作者寫作此篇是希望今天的人們能很好地吸收古代文化藝術的精華,並使之在新社會有更好的發展。

(4)文中用了引用、作詮釋、舉例子、分類別等説明方法。

例如:

引用:“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作詮釋:“屏者,障也,可以緩衝一下視線。”

舉例子:“在古時皇家的宮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分類別:“按屏的建築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3、理解文中詩句,體會語言的生動、古樸

學生活動:學生朗讀課文,找出最喜歡的句子,説説為什麼喜歡?然後有感情地讀一讀。

《説屏》教學設計 篇4

本文題為《説“屏”》,即介紹屏風這一在古建築裝飾中集實用和裝飾於一體的具體物品,應屬實物類説明文。但作者沒有板着臉孔説教,而是用一種輕鬆活潑的語調,一種洋溢着個人喜愛的感情,一種個人親身經歷的體驗,以及一種信手拈來的古詩文化用的情致,寫得輕鬆活潑,讓人為之動心。

從結構上看,本文是一篇很典範的先總説、後分説、再總説的説明文,較易於學生理解和把握。

教學目標:

1、瞭解中國古代“屏”的實用功能和藝術裝飾功能,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徵、條理清晰地説明事物的寫法。

2、理解作者對屏風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3、瞭解文中古詩詞的意思,揣摩語言,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課型設計:

賞析探究課

學情分析:

1、很多學生對屏這一具體事物缺少直觀性的瞭解,因此,教學開始,教師可通過出示小屏風並用多媒體展示屏風的圖片,增進學生直觀性的認識,同時激發學生對於屏的學習和探究興趣。

2、文中幾處關於屏的古詩詞,學生不易理解,可在課前佈置學生查工具書理解詩詞大意。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分三步

1、展示一件屏風:同學們,這是一件什麼東西?

明確:這是一件貝雕的屏風。

2、你還見過什麼樣的屏風,在哪裏見過的?然後投影屏風畫片。

學生自由討論,然後簡單評述。

3、導入:屏風,一個富有詩意的名稱,自古以來它就有着神祕的作用,集實用與裝飾於一體,雖然在我們的生活中已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着我們的情思。今天,讓我們與陳從周先生一起來説“屏”。

作者簡介:陳從周(1918—20xx),浙江杭州人,古建築園林專家,並擅長文史,兼工詩詞、繪畫。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分四步驟

1、正音釋義,積累詞語

令人銷魂齊聲稱道帷幕因地制宜傖俗得體

休憩擅長忒駐足雅俗之分

3、用一句話歸結本文大意?

討論後明確,本文介紹了屏的作用、種類和設置,流露出對屏的喜愛之情。

4、用文中語句回答什麼是“屏”?用自己的話作一解釋。

討論後明確:第三段中“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風是用作遮擋、阻隔的東西。

(三)理清思路,體會感情:分五步驟

1、本文在結構上有何特點?梳理一下作者的思路。

討論後明確:總寫—分説—總寫

第一部分(1)充滿深情引出“屏”

第二部分(2—4)介紹“屏”的作用、種類和設置

第三部分(5)再説“屏”的作用,點明寫作意圖

板書設計:

2、對屏的感情怎樣?用文中語句説。

討論後明確:富有詩意,令人銷魂,心生嚮往之情,實在微妙,齊聲稱道

3、根據課文,説一説屏風有何作用?

討論後明確:①分隔作用②藝術點綴③可以擋風

4、屏風可以怎樣分類?

討論後明確:按其建造材料和裝飾的華麗程度,屏風可以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5、作者認為屏風的設置應注意些什麼?

討論後明確:因場合不同,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風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都要做到得體。

(四)賞析語言,感受詩意:分為兩步驟

1、本文是一篇介紹屏風的説明性小品文,但文中也有些記敍和旁引穿插於其中,從文中找出來,説説其作用。

如:①記得童年與家人……②後來每次……

③小時侯……④近來我也注意到了……

⑤古代的畫中……⑥舊社會男女有別……

⑦從前女子的房中……

作用:①作者與屏相關的親身經歷穿插其中,給讀者真切的實感。

②有意無意的旁引,向讀者展現了舊時人們獨有的文化現象和生活情景,有一種動人的温馨的情韻。

2、藉助詩詞賞析工具書,瞭解文中引用古詩詞的意思,説一説引用這些古詩詞有何作用?

討論後明確:

①“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描寫封建帝王后宮宮女們寂寞悽清的生活圖景,烘托人物內心的孤寂。

②“錦屏人忒看得這韻光賤”。

“錦屏人”指閨中女郎杜麗娘,她為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

③“抱膝看屏山”。

寫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樓參佛誦經,頓悟一生。

好處:

1、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

2、和展示屏風之美是相稱的。

(五)總結積累,拓展延伸:分三步驟

1、課堂小結:

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並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喜愛之情。希望引起建築師和傢俱師們的注意,以期屏風在今後的裝飾藝術中重新大放異彩。

2、拓展延伸:

你還知道哪些寫“屏”的古詩詞,寫出來交流。

如:南朝《閨怨篇》:“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李商隱《嫦娥》:“方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賀《洛妹真珠》:“金鵝屏風蜀山夢,鸞裾鳳帶行煙重。”

《屏風》:“月風吹露屏外寒,城上鳥啼楚女眠。”

3、想象一下,屏風將來會有怎樣的用途?

《説屏》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把握課文內容,瞭解有關屏風的知識。

2、理解作者對屏風的感情,體會本文生動的説明語言風格。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汲取傳統文化知識,激發對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興趣與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瞭解有關屏風的知識;

2、體會文章生動的説明語言。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引用詩句的作用。

[教具準備]:

多媒體、小屏風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走入“屏”:

欣賞小屏風導入新課。

二、初讀,感知“屏”:

1、作者介紹了關於“屏”的哪些知識?

2、文中作者對屏風的感情怎樣?

三、再讀,探究“屏”:

1、圈點勾畫出文章引用的句子,然後有感情地讀一讀。

2、探究:課文裏多處引用古詩句有什麼好處?

四、拓展,走出“屏”:

五、佈置作業

片斷作文:説“扇”。要求:

1、寫一個片斷,説清特徵。

2、字數200字左右。

六、板書設計

屏的作用 感情 :嚮往、欣賞

説“屏” 屏的種類

屏的設置 語言:生動

《説屏》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屏”的有關知識,體會作者對屏的感情。

2、體會本文生動富有文采的説明語言 。

3、以屏風為媒介,激發大家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文章詩情畫意的説明語言。

2、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能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工具】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計】

1、導入:

師提問:“同學們,你們聽説過我國有一種名叫屏風的傢俱嗎?”學生作出肯定的回答之後,展示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屏風的圖片,請同學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多媒體展示)

師:“那這種傢俱有什麼作用呢?”(聯繫同學學過的課文《口技》引導學生回答出兩點,美觀和起遮擋視線的作用)

師:大家剛才説的都很好,屏風在我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它逐漸由單純的傢俱演變成為了一種工藝品,古樸典雅的屏風往往會給人無限的遐想,難怪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筆下留下各種優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為什麼總能牽動人們悠悠的情思呢?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陳同洲先生的《説“屏”》。揭開它神祕的面紗吧。”導入課文。

2、檢查預習情況,弄清重點詞語的讀音。(多媒體展示)

3、學生自讀課文,多媒體播放幽雅的樂曲,配合學生的朗讀,佈置學生思考以下問題:第一,弄清楚什麼是屏,課文介紹了關於屏的哪些知識?第二,作者對屏的感情怎樣?(多媒體展示思考的問題)

4、師提問:“什麼是屏?”學生用原文“屏者,障也”回答,並且解説。然後請學生找出,作者還介紹了關於屏的哪些知識,學生答出屏的功用(多媒體展示)

5、接着梳理文章,繼續要求學生尋找文章所介紹的關於屏的知識。

學生髮言後,老師明確:屏的分類和屏設置時的注意事項,如:造型要輕巧,色彩不要傖俗,繪畫要有詩意,屏的設置要注意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等方面要做到得體。總之作者用一個字來形容屏的結構功用---“巧”。

6、師:“作者給我們介紹的這種造型精巧,用途廣泛,歷史悠久且有深刻的文化底藴的工藝品,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它的感情如何?”

學生回答後老師明確:“喜愛和嚮往。”,師引導學生繼續深入理解“這種喜愛和嚮往之情你是怎麼體會出來的呢?”學生首先會在原文中尋找答案“便不禁心生嚮往之情”,老師繼續引導:“只有這個地方可以體現出作者的感情嗎?”要求學生找出直接能書法出這種感情的句子。

7、學生繼續深入體會,找出文章中流露出感情的語句。“ 這是很有詩意的名詞”,“其情境真夠令人銷魂的”,“擅長在屏上做這種功能與美感結合的文章”這些句子自然的流露出作者對屏 那種喜愛和嚮往之情,那作者還借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呢?

8、體會“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一句引用在文中的作用。(多媒體展示全詩)這是杜牧《秋夕》中的句子,指導學生抓住句子中“冷”,“輕”,“小”等字,體會詩歌中幽婉悽清的意境,師問:“為什麼作者在這裏會引用這樣的一句詩歌呢?”學生回答後老師明確,作者開篇的引用給我們營造俊逸清雅的藝術氛圍,流露出自己對屏的喜愛和嚮往之情。

9、要求學生找出文章中其它作引用的地方體會其作用。

學生回答後老師明確:引用湯顯祖的《牡丹亭》的戲文,既增添了想象空間,又使文章更加流光異彩。生齊讀文章最後一段,體會最後一段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願望?“希望那些建築師和傢俱師能夠還屏豐富的文化內涵。”作者結尾引用詩句來表達這個願望有什麼好處呢?用富有詩意的語言來提倡屏的文化內涵,是平實的説明中流動着詩歌的韻律,使文章生動而富有文采。充滿了詩情畫意,也更好表達作者希望人們更好的開發和使用屏風的願望。

10、體會文章語言的特色。

剛剛我們體會到文章所用的説明方法中最吸引人的就是作引用,那作者巧妙的運用,展現出文章語言有什麼特色呢?

明確:文章語言生動而富有文采,字裏行間流露出感情,大量詩詞的引用是行文中盪漾着詩情畫意。

11、屏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它或清雅或華貴的身姿總能牽動多少文人騷客的悠悠的情思,下面是一些大家有關屏風的詩詞,大家一起來欣賞欣賞。(多媒體展示,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詩句,並簡單的説明理由)。其實古老的中國像這樣的有教高的審美和實用價值的工藝品不計其數,他們漫漫演變成物一種器物文化,你能再給我們説出一些嗎?”學生各抒己見,例如中國的茶具,

12、總結:

剛才大家都説的很精彩,我國是一個有着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國家,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應該感到驕傲,更有責任把這種文化發揚光大。佈置作業(多媒體展示)

《説屏》教學設計 篇7

【教材依據】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發達,中國的建築園林、名勝古蹟以至於生活器物無不包含着豐富的傳統文化。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所選課文基本上都與建築園林、名勝古蹟有關。本單元共有五篇課文,其題材豐富多樣,主題集中,《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是比較規範的説明文;《橋之美》、《説“屏”》則是帶有一定説明性質的小品文,在説明之中藴含中國傳統文化。

【設計思路】

1、《説“屏”》教材分析

①內容分析:“屏”是指“屏風”,是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兼有實用功能和審美價值的一種器物。本文簡單介紹了“屏風”的功能與種類,但這不是本文的重點內容,本文介紹屏風的目的在於提出期望:今天我們應更好的使用屏風。

②教材的處理:這是一篇有着深厚文化底藴的小品文,從教學內容來看,不宜只把它當作説明文來處理,在教學中應強調的是訓練學生的閲讀概括和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體會小品文語言的優美,因此,在教材處理內容取捨方面,兼顧了兩個方面:一是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閲讀,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提高學生蒐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二是適當複習介紹説明文的文體知識。不少學生可能沒有見到過屏風實物,利用ppt課件為學生提供一些圖片,學生有了直觀印象後,本文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可以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教師不必過多講解文本內容,以此調動學生的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藝術審美能力。

2、學情分析:可能有學生對“文化”這個詞沒有一個基本的概念,對“屏”這種器物更是沒有直觀印象;在課文的整體把握上,能力比較欠缺,缺乏比較系統的學習方法;在品味語言能力上,由於本課引用詩詞較多,難於理解,因此我在問題的設置和學法指導方面,儘量做到具體,注意梯度且易於操作。

3、教法、學法:

教法:導讀法―――創設情景,指導、點撥。

學法: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師生對話,在自主學習中實踐提高。

[設計意圖]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説“屏”》一文是這一單元最後一篇選讀課文,學生已經有了知識儲備,因此,教學中只需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閲讀即可。

【教學目標】

1、閲讀課文,瞭解“屏”的有關知識,理解作者對屏風的感情。

2、體會本文生動的説明語言。

3、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審美情趣。

[設計意圖]教學目標的設置是對整個教學過程的一種前瞻性預設,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教學目標的設置,就是課堂教學良好的開端。本課所設置的三個教學目標,層層遞進,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三個維度;目標設置也比較明確、具有可操作性。

【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屏”這種器具;學習有關説明文的知識。

【難點】體會本文生動的説明語言。

【教學用具】

製作多媒體課件,佈置學生查找有關屏的圖片,或“屏”的小工藝品。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由《口技》中關於“屏”的文句引出“屏”這種既具實用功能又具審美價值的器物。

[設計意圖]著名特級教師於漪先生曾説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部分必須成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當和最精彩的開端。本文的説明對象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因此,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引入新課教學,拉近了學生的距離,是新課的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多媒體展示“屏”的圖片,請學生談談這些“屏”的色彩、造型、畫面等方面有怎樣的特點。

[設計意圖]圖片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在導課中適時地運用圖片,不僅能創設學習氛圍,讓學生較快地進入新課的學習中,而且能讓學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 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極大地激發學生觀察事物、思考問題的積極性,提高課堂質量,實現課堂的高效。本環節使用圖片就是為了讓學生對“屏”這種器具有一個直觀的瞭解,並有一個初步鑑賞,為下文學習有關“屏”的設置等方面的知識埋下伏筆。

三、導入課文:

看了這些畫面,“屏”給人遐想,給人美感,我國使用“屏”的歷史已有幾千年了,很可惜,留下來實物卻很少,但屏在古代詩詞歌賦中卻留下了它優美的身影,屏總能牽動無數文人墨客的幽微情思,這是為什麼呢?今天就讓我們來賞析陳從周先生筆下那富有詩意的屏,聽聽作者是如何説“屏”的……

四、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整體知文章內容

整體感知,思考下面問題:

1、什麼是“屏”?文中介紹了關於“屏”的哪些知識?

2、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

學生合作交流,老師指導補充。

[設計意圖]新課標對閲讀教學有這樣的定位:閲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基於此,設計以上兩個問題,引導學生關注文本內容,感受作者情感,實現對文本的整體感知。

五、研讀賞析:

1、本文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各有怎樣的作用?

2、作為科學小品文,本文在語言方面有哪些特點?請舉例説明。作者為什麼要用這樣的語言介紹“屏”?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要完成兩方面的任務,即“得意”與“得言”——文本寫什麼和怎麼寫的。上一個環節學生已經瞭解了文本的內容,本環節就説明方法、語言特點以及為什麼使用這樣的語言來介紹“屏”以解決怎麼寫的問題,實現語文教學的“得言”任務。

六、拓展延伸。

本文引用了很多關於“屏”的詩句,增添了文章的情致,你還知道哪些有關“屏”的古詩詞?請説出來與同學一起來賞析。

[設計意圖]本環節意在引導學生賞析文中所引用的詩詞,感受本文濃厚的文化底藴。讓學生積累有關“屏”的詩詞,從本文走出,開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文化積澱。

七、作業設計:

生活中有很多像“屏”一樣的器具,它們融實用與審美為一體,包涵着我們的傳統文化,請你選一件你喜歡的,寫一篇小作文,介紹一下它的實用功能和文化內涵。

[設計意圖]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是語文教學基本任務。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用文藝性的語言寫一種器物,意在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語言的應用能力。

八、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板書貴在少而精。古人説:少則得,多則惑。板書要做到“少書”、“精書”,起到畫龍點睛、提綱挈領的作用。本文板書設計是對課文內容的微縮,比較清晰明瞭地展現了課文內容,利於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説屏》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屏風、納涼、帷幕、緩衝、造型、傖俗、雅俗之別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屏”的有關知識。

能力目標:

1、體會生動,富有文采的説明語言。

2、理解文中古詩詞的含義。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體會作者感情。

2、以“屏風”為媒介,激發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審美情操。

重點,難點:

1、體會生動,富有文采的説明語言。

2、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

教學方法:

1.從暢談國粹導入,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和閲讀興趣。

2.舉辦模擬招聘會,引導學生鑽研課文,理解內容。

3.通過朗讀課文,品味本文語言之韻味。

4.讀寫拓展,既為了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也為了提高寫作水平。

教學過程:

一、暢談國粹,激發情感和興趣。

二、走近“屏風”,擁抱古老藝術之珍品。

舉辦模擬招聘會。

面試題:

1.屏是什麼東西,有何用途?

2.屏風怎樣分類?

3.屏風如何設置?

三、朗讀課文,體會説明的語言和方法。

師生合作朗讀後探究:

1、本文説明語言的特色。

2、説明方法的運用。

四、對話作者,體會情感,總結拓展,課外寫作。

1、體會作者的感情。

2、選取一種承載中國傳統文化的物品,仿照本文的寫法,寫一篇説明性文章。

《説屏》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屏”的有關知識。

2.揣摩語言,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喚起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

3.以屏為媒介,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把我們的生活裝點得更美好。

【重點難點】

1.瞭解“屏”的有關知識;

2.體味本文生動的語言,理解作者對“屏”的感情,理解引用的古詩詞的詩意。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從《口技》中的屏導入。

二、作者簡介:

陳從周:浙江杭州人,古建築園林專家,著有《説園》。

三、整體感知:

1、“問學生最想聽誰朗讀”的方式推選一學生配樂朗讀。

2、正音釋義,積累詞語:

wéi cāng tuī qì

帷 傖 忒:太 文化休憩:文化享受,身心休息。

韶光:美麗的春光。韶:美

誠:這裏是“果真”的意思。

3、多媒體展示古代的、現代的屏風的圖片。

4、介紹屏風的知識。

屏風歷來是我國室內的主要器具之一。古代稱之為“ (yǐ)”,亦寫作“依”,即設在户牖之間的屏風。《辭海》上載有“黼 ”“斧 ”“斧依”,都是一個意思,指的是古代帝王使用的屏風,因上有斧形花紋,故名。

屏風有插屏和圍屏之分。插屏多是單扇的,圍屏則由多扇組成,少則二扇,多則十二扇,能隨意摺疊,可寬可窄,使用方便。製作屏風,一般採用木板,或以木料為骨,蒙上絲織品作為屏面,用石、陶或金屬等其他材料作柱基。屏面飾以各種彩繪,或鑲嵌不同題材的圖畫,也有全素的屏風。

四、研讀與賞析:

1、導讀課文,梳理文中關於屏的知識,用以下的形式説話。

假如時光倒流500年,你是屏風店的老闆,

a、你將如何向顧客介紹屏風這種器具?

b、你將如何向顧客介紹擺放屏風的注意點?

c、你將進購什麼特點的屏風,使你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明確要點:

a、向顧客介紹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即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藝術上有雅俗之別,使用人可根據不同的經濟與文化水平選購所需的屏風。

b、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

c、屏的主要特點:功能與美感相結合,造型輕巧,色彩不傖俗,繪畫富有詩意。

2、選讀課文,給屏風下定義。

①引用原文:屏者,障也。

②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屏風是一種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可擋風的,功能與美感相結合的生活器具。

3、賞讀課文,品味語言。

師:朗讀這篇介紹器物的知識性小品文,我們都覺得它結構靈巧,文筆優雅,文味十足,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説説為什麼喜歡?然後有感情地讀一讀。全班討論明確: ①詩文的化用與點綴,得體而優雅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表達了作者幼時對屏風無限地嚮往與喜愛之情,放在開篇,易引起讀者的閲讀興趣。

《牡丹亭》中“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放在屏風的定義後既補充了屏風的含義,又使語言生動有趣

結尾兩處引用古詩佳句,點出“屏”這種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內涵,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更好地開發和使用屏風的願望。

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這與本文的説明對象——屏風這種傳統器具是相稱的。 ②抒情味濃郁的詞語運用,感染力極強。

“富有詩意”、“心生嚮往之情”、“令人銷魂”、“神祕”、“微妙”、“稱道”、“真夠吸引人”、“閒滋味”等。這些詞語也流露出作者對屏風的讚賞之情。

五、拓展延伸: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説我們每一件傳統器物裏都浸潤着深厚的文化底藴。屏風只是一個例子,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許多小小的器物裏都有一個迷人的世界。想一想,説一説,我們生活中哪些器物能反射出傳統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國人民的智慧。

提示:扇子、中國結、陶器、木雕、剪紙等。

六、作業:

1、查找積累與屏風有關的詩句。

《説屏》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屏的相關知識,體會作者對屏的感情。

2、進一步提高説明文分析和提煉的閲讀能力。

3、體味文章生動有趣的語言特色。

4、以屏為媒介,拓展延伸,激發學生對傳統器物文化的熱愛,提高審美情趣.

1、閲讀課文,解決字詞,瞭解“屏”的相關知識。

2、選擇生動有趣的句子品一品,體味語言特色。

3、蒐集有關中國傳統器物文化的資料:寫一段話介紹一種像“屏”一樣具有審美和實用價值的器物。

課堂教一學流程設計及學生活動要求

教學過程:

課前熱身:朗讀關於“屏”的詩詞

1、導入:走進“屏”的世界,感受屏風魅力: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展示古代的屏並配樂欣賞.(生説觀後感,在哪裏見過屏?自由答)

導語:屏風,一個富有詩意的名詞,它有着神祕的作用,集實用與裝飾功能於一身。雖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我們的情思.今天,讓我們與古建築園林專家陳從周先生一道説“屏”。

提問:什麼是屏?誰能最快根據文意給屏下一個定義呢?(“屏者,障也,可以緩衝一下視線。”意思是:屏風,用作遮擋、阻隔的東西。)(5分鐘)

活動一、大膽實踐介紹屏(8分鐘)

1、速讀課文,提取信息,根據文中“屏的知識”回答:假如你是屏風店的老闆,你將如何向顧客介紹屏風這種器具呢?

學習步驟:個人在文中圈劃、提取相關信息,組織語言--個人展示--其他同學補充--教師總結要點:即本文圍繞“屏”介紹的相關知識:屏的特點、屏風的作用、屏風的分類、屏的設置

要點:

屏的特點:似隔非隔、在空間起着神祕作用、功能與美感相結合

屏風的作用:

①分隔作用;

②藝術點綴;

③可以擋風;

④緩衝視線。

屏風的分類:

①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

②藝術上:雅俗之別

③外形上:大小之分。

屏的設置:

①大小因地制宜;

②講究造型、色彩、繪畫;

③設置與整體相稱;

④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得體。

活動二:讀“屏”品“味”賞特色(10分鐘)

屏風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多見了,可是讀了文章,或許你也喜歡上屏風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本文是一篇輕鬆、隨意的小品式的説明文,語言充滿詩情畫意,生動有趣,現在就讓我們選幾句來品一品,感受文章獨特的語言味。

學習步驟:小組交流,每人説一句--個人展示--其他同學質疑補充,教師點撥。

明確:通過品讀,我們發現:

1、有一片“情”在:喜愛、嚮往、讚賞(對屏真摯的情感,感染力極強)

2、有一串“詩”在:多處引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

小結:作者從欣賞者的角度介紹屏的相關知識,字裏行間盪漾着對屏真摯的情感,特別是多處引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語言生動有趣而富有文采。這也正是文章的寫作特色。

活動三:拓展延伸“説文化”(18分鐘)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像“屏”這樣浸潤着深厚的文化底藴,又有較高的審美和實用價值的工藝品不計其數,他們慢慢演變成了一種器物文化,請同學們選擇感興趣的一種進行説明介紹。

要求:

1、有條理説明。

2、至少使用兩種説明方法。

3、最好能引用詩詞使文章增添色彩。(配圖或製作PPT)

或者:像“屏”這樣浸潤着深厚的文化底藴,又有較高的審美和實用價值的器物還有哪些呢?請同學們選擇感興趣的一種進行説明介紹。

學習步驟:小組交流,個人展示,2-3人,其他同學點評,教師點撥。

明確:扇子、茶具、陶器、椅子、牀、窗、雨傘、漆盒、中國結、木雕、剪紙等.

小結:看來每一個小小的器物裏都有一個迷人的世界。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人像“愛屏、説屏”的陳從周先生那樣潛心研究中國文化,為我們盛上豐美的文化大餐,我們更希望同學們多瞭解和喜愛中國器物文化,將中國文化發揚光大。

課後作業

1、請發揮你的想象,自己動手設計一道屏,併為它寫一段説明文字。

2、積累寫屏的古詩詞

《説屏》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掌握重點字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屏的相關知識;理解文中古詩句的含義;把握説明對象及特徵,進一步提高説明文的閲讀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目標:以屏為媒介,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裝點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學重點】

1瞭解屏的相關知識;把握説明對象及特徵,進一步提高説明文的閲讀能力。

2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能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教學方法】

教法:導讀法―――創設情景,指導、點撥。

學法:自主學習和小組學習相結合,指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掌握方法,在自學中實踐提高。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唐代詩人杜牧曾有詩云:“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銀燭、畫屏、小扇、流螢,構成了一副清麗雋永的畫面,其情境真夠令人銷魂的了。那種似隔非隔,在空間起着神祕作用的東西就是“屏”,它或清雅或華貴的身姿,總能牽動文人騷客的悠悠情思。你想了解“屏”嗎?那好,讓我們走進古建築園林專家陳從周的《説屏》一起去感受屏風的神祕作用和審美價值。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大聲朗讀課文

出示生字詞,檢查字詞掌握。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思考:1.什麼是“屏”?用文中語句回答。

2.作者對“屏”的感情怎樣?

3.“屏”具有怎樣的特點?

明確:1、“屏者,障也。”

2、喜愛、嚮往,讚美。

3、功能與美感相結合

三、研讀課文合作探究

自讀課文,小組研討

屏的功能有哪些?如何理解“功能與美感相結合的,關鍵在一個‘巧’字”?

四、品讀課文體會妙處

讀一讀,議一議,作者引用古詩詞有什麼好處?

明確:引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與韻味,這和本文的説明對象——屏這種中國古代傳統器具是相稱的。作者具有深厚的古典詩歌底藴,而且屏的介紹與古典詩歌的引用相得益彰,突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美。

思考: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是什麼?

明確:更好的去認識屏、欣賞屏、使用屏。

五、拓展延伸

我們的每一件傳統器物裏都浸潤着深厚的文化底藴。屏風只不過是一個例子,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好些小小的器物裏都有一個迷人的世界,反射出傳統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國人民的智慧。想一想,説一説,生活中集“實用性”與“藝術性”於一身的物品,還有哪些?

(紙扇、茶具、漆盒、刺繡、景泰藍等)

六、教師小結

中國的屏風之所以富於文化內藴,就因為它是實用性與藝術性並重,這反映了中國民族文化的特性——重視生活的藝術化。讓我們共同努力,用我們的智慧,將我們的傳統文化推陳出新、發揚光大。

標籤: 教學 通用 説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24o3d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