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設計 >

《角的度量》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

《角的度量》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角的度量》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角的度量》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

《角的度量》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課本。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度量角的具體步驟,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並把量得的結果用

符號"。"表示。

2、使學生認識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計量角的常用單位"度"組織引導:

教學重點:掌握量角大小的方法

教學難點:角的度量。

教學過程:

(一)直觀演示,感受新知:

1、教師課前在黑板上畫一個30。的角。

2、請學生上來説説角的各部分名稱

3、請學生上來用可旋轉的教具表示一個比黑板上的角還大一些的角。

為什麼這個同學表示的角比黑板上的角要大呢?

(因為兩條邊叉得大)

4、到底大多少呢?靠肉眼能判斷出來嗎?

看來只能依靠工具才行。

(二)度量角度,樹立印象:

1、認識度量工具。

測量長度的工具是什麼?測量角度的工具——量角器。

2、觀察教師的木製量角器,觀察上面的數字,你發現了什麼?

3、量角器應怎樣放在角上,才能正確測量呢?請討論……

A、頂點對中心

B、一邊對0刻度

(一邊不對0刻度可以嗎?稍後的實際測量中可以點一點,以示它的方便與快捷)

4、現在量角器放在角上(教師黑板上演示),現在角的兩邊看不見了,該怎麼辦?

A、拿小一點的量角器。(這兒合適嗎?)

B、延長角的兩邊。(可以嗎?為什麼?)

5、讀出這隻角的度數。(兩個數中應讀哪一個數呢?為什麼?)

角1是30度記作30。

即角1=30。

教師説明"。"的表示方法。

1、看書本P53看這個角是幾度,填在書本上。

測量以後請想一想:説明什麼問題?

(三)實踐操作,形成經驗:

1、測量P54的試一試題中的兩個角是幾度。

2、測量P54第1題展開閲讀全文

A、看一看,哪幾只角是直角?

量一量你發現了什麼問題?(直角都是90度)

B、再量一量角3與角4。

填空:P54第2題

3、第54頁第3、4題

(四)小結:

角的測量方法。

《角的度量》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理解角的意義,認識量角器,並能正確使用量角器。

能力目標: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表達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數學學習活動,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學數學,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量角器,正確使用量角器。

難點:量開口向上、向下和邊不夠長的角

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的配合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我準備的教學工具有:

多媒體課件、紅領巾、量角器、三角板、要量的角圖片、活動角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導入:週末,海爾兄弟決定去郊外爬山,當他們達到山腳時:(課件出示海爾兄弟的對話),此時,擺在海爾兄弟面前的兩座山坡都可以到達山頂,但是一個平緩,一個陡峭。

2、師問:如果你是他們,你們會怎麼選擇?引出坡度的問題,在我們數學裏研究的實際就是角度的問題。我們説第一個山坡比第二個山坡大,實際就是第一個角比第二個角大。

3、質疑:你知道第一個角比第二角大多少嗎?

引入:為了準確測量出角的大小,要有統一的計量單位和度量工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角的度量。(板書:角的度量)接着問:用什麼去量?從而引出量角器。(板書:量角器)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魯迅先生説: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老師引用了同學們熟悉的動畫片海爾兄弟的形象,來引起學生積極探究的學習慾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導”(師生互動,合作交流的過程)

1、觀察:先讓學生取出量角器觀察,和同桌相互説一説量角器是什麼形狀的,上邊有什麼。

2、交流:讓學生説出自己的發現。有的説有很多密密麻麻的線;有的説有數字,不管從左至右,還是從右至左,都是從0到180;還有同學發現在量角器下方的中間有一個點……

3、課件自動播放的形式,讓同學們認識量角器的中心、1度角的大小,內刻度及外刻度。(課件出示)

4、讀寫:用符號表示角的度數。

5、練習:寫出下列各角的度數的練習,同時強調在書寫角的度數時應注意的問題。

【設計意圖】利用現代教學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效地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為學生理解和掌握量角的方法作鋪墊。

(二)“探”(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角圖片(50度),先讓學生猜這個角的度數,再照樣子量出這個角的度數。

2、讓學生彙報量出的結果,同時引導學生:嘗試用“首先……然後……再……”的陳述方法把量角的過程説完整。

3、指名展示自己量角的過程。

4、用課件出示50度角的另一種畫法,讓同桌相互彙報自己量出的結果。總結:我們讀角時要注意分清內圈和外圈的刻度。”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使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發展他們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初步思維的能力。在學習角的度量時,先讓學生嘗試動手度量,選擇有一定難度,可以採用多種方法度量的角,讓學生示範,並進行討論交流。學生收集到多方面信息後,自己總結歸納出度量方法。讓學生在嘗試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探究新知,體驗成功。

(三)“收”(學生接受,概括的過程)

課件形象演示,引導學生總結出量角的一般步驟:量角的時候量角器的中心對着角的頂點,量角器的一條0刻度線對着角的一條邊,看角的另一條邊對着刻度幾,這個角就是幾度。(板書:量角的過程)

【設計意圖】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培養學生探索規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就放手讓學生自己獲得;凡是能通過小組合作解決的問題,就通過師生交流取得共識。力求使數學知識化、情趣化,讓學生體驗“快樂數學”、“實用數學”。教師始終扮演學生學習活動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也體現出了“玩中學,學中玩,合作交流中學,學後交流合作”的思想。

三、應用提高、鞏固深化

1、用量角器量出下面角的度數

2、要求學生拿出紅領巾圖片,量出三個角的度數並作好記錄。

3、量一量

4、出示兩種角,先讓學生自己觀察,然後在小組裏討論交流,説一説它們哪個大?很多同學採用平移的方法得出兩個角一樣大。

通過活動,學生髮現: 角的大小跟邊的長短無關

角的大小跟兩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四、質疑反饋,全課總結

1。看書質疑: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2。全課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設計意圖】本節課通過充足的時間、空間以及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自己活動、體驗、總結、提煉,在經歷探究過程中,學生的知識得以掌握,能力得以提高,情感得以薰陶,思想得以昇華,從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進而構建屬於每個學生自己的數學。

五、板書設計

角的度量

量角器

中心 重合 頂點

方法:0刻度 對齊 一邊

度數 讀 另一邊

《角的度量》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設計3

設計理念:

數學教學活動是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的。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總結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37—38頁。

教學目標:

1、認識量角器的計量單位,瞭解量角器的構造特點,掌握正確的量角方法,正確地讀寫角的度數。

2、經歷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過程,感受量角的意義。

3、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領,知道量角器的構造原理及特點

學情與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測量教學中難度較大的一個知識點。教材把這部分安排在學生初步認識了角,明確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礎上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對角的度量的知識生活中接觸很少,顯得比較抽象。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依然以形象具體思維為主,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較弱,有待進一步培養。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兩張練習紙,量角工具(單個小角和半圓工具及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引發度量的需求

1。教師出示活動角,引導學生演示將角變大、變小。

師:你們還記得這位老朋友嗎?

生:活動角。

師:誰能將這個角變大或變小。(生按老師的要求變大或變小。)

師:看來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兩邊叉開的程度越大角就越大,兩邊叉開的程度越小角就越小。

2。教師在黑板上畫兩個角,要求學生通過觀察判斷它們的大小。

師:仔細觀察黑板上的兩個角。哪個角大?

生:∠1大。

師:眼力不錯,老師不光想知道哪個角大,還想知道具體大出的部分。有辦法解決嗎?

生:用活動角量一量。

3、用活動角量角。

師:那就用你的活動角比一比。(學生各自操作)誰到黑板上來比一比。

師:注意觀察,他是怎麼比的。用活動角比較這兩個角的大小時要注意什麼?(突出頂點重合、邊重合)

生:活動角的頂點要和量的角的頂點對齊,一條邊要和量的角的一邊重合,然後固定好,照這樣再量另一個角,就能看出∠1比∠2大出的部分。

生:比的時候要注意頂點對齊,一邊重合。

[設計意圖:本環節激活了舊知——複習角的大小的含義,喚醒學生對角的大小的度量的高度關注,為用單位角量角的大小做好鋪墊;複習用活動角比較角的大小以及比較角的大小時注意“點對點,邊對邊",這實際上是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的雛形,因此需要重點關注。]

二、初探角的度量方法,瞭解量角工具產生的歷程。

1、用同樣大的小角(10°角)來比較兩個角的大小,激發學生度量角的需求。

(1)用同樣大小的小角度量兩個角的大小

師:老師還想知道∠1比∠2大了多少個這樣的小角,你能利用這些同樣大小的小角,度量出∠1出比∠2大了幾個這樣的小角嗎?(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操作)。

(2)小組合作,度量兩角的大小。(教師深入小組指導,一個小組上黑板上操作。)

(3)交流反饋:度量的方法。

師: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好嗎。那個角大,大了幾個這樣的小角?

生:∠1比∠2大了一個這樣的小角。

師:你們是怎樣度量的?

生:所有小角的頂點都要和被量的角的頂點重合,擺放第一個小角時,一條邊要與被量的角的一邊重合。挨着往上擺。

小結:度量的時候將每個小角的頂點和要量的角的頂點對齊,擺的第一個小角的一邊要和要量的角的一邊重合,挨個往上擺,這樣就能量出要量的角里含有幾個這樣的小角。

(4)感受用小角度量∠1與∠2大小的優點。

師:用同樣大小的小角度量這兩個角的優點是什麼?

生:能知道∠1比∠2大了1個小角。

小結:用同樣大小的小角度量這兩個角不僅可以量出兩個角的大小,而且還可以知道∠1比∠2大了幾個這樣的小角,解決的數學問題更加多了。

師:如果用這樣的方法去度量一個更大的角,你有什麼感覺?

生:太麻煩了。

師:你能想個辦法改進一下,量的時候擺一次就能量出一個較大的角里含有幾個這樣的小角嗎?

生:把這些小角用膠帶紙粘起來。

師:這個辦法可以嗎?是個會創造的孩子。

2、把單位小角拼成半圓,構造最簡單的量角工具。

師:按照你們的`創意,我們就把這10個同樣大小的小角粘在一起就會形成這樣的量角工具。(課件演示粘成的半圓量角工具)

師:這樣的量角工具,這些小角的頂點到哪裏去了?

生:到了半圓的中間。

師:數一數,半圓中一共有多少個這樣的小角?

生:10個。

[設計意圖:量角器的本質是單位角的集合,讓學生悟出用小角測量的可行性與操作要點,為學生理解量角的原理打下堅實的基礎。比較用小角量角的優點與不足巧妙設疑,引導學生思考,改進工具。根據學生“把小角拼起來”的創意,及時演示拼成的半圓工具,其實這就是一個簡易的量角器。凸顯了量角器的本質——單位角的集合。學生經歷了這一過程,量角的方法就不再教條了。量角就成了“用單位小角測量角的大小”,學生的思考就有了源頭,學習就成了有意義的學習,而不是簡單機械的記憶和重複。這種簡易量角器的形成是學生探索量角工具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步驟,以後只需要把這種工具加以改良優化就變成了量角器。]

3、用半圓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的方法。

師:會用它來量角嗎?那我們就用它量幾個角好嗎?(課件出示:(1)量∠1(40度)、∠2(120度)的角),

生:∠1裏有(4 )個小角,∠2裏有( 12)個小角。

師:説一説是怎麼量的。

生:半圓工具中間的點要和度量的角的頂點對齊,半圓的直邊要和角的一邊重合,然後數度量的角里面有幾個這樣的小角。

師:所有小角的頂點集中到中間的一點,找準它是量角的關鍵。我們再來量一下這個角吧。

(課件出示:量∠3(22度)的角)

生:∠3裏有兩個小角多一點,

師:生活中經常需要知道多出來的角究竟有多少個同樣大小的小小角,看來我們創造的工具還需要改進,你有辦法改進嗎?

生:把每個小角再平均分成幾個更小的角。

[設計意圖:學生用“簡易量角器”測量了三個角的大小。“簡易量角器”與“成品量角器”相比具有線條稀便於數、無刻度只能數、無缺省可以數的三個特點,正因為有此三個特點,所以用“簡易量角器"學習量角就有了非常大的優勢,一是方法容易學會,二是能夠突出“量角器"和“量角方法”的本質,三是有效地化解了難點。同時生成問題,產生進一步探究的需求。]

三、進一步經歷量角器產生的過程,瞭解量角器的構成,初步掌握量角方法

1、改進量角工具

(1)細分半圓工具。

師:為了更加精確地量出角的大小,我們把每個小角再平均分成10個更小的角。。(課件演示平均分的過程)這樣,就把這個半圓工具平均分成了多少個相等的小小角

生:180個。

(2)認識1度的角

師:每個這樣的小小角的大小就是量角的基本單位“度”。(課件演示1度角的大小,幫助學生建立1度角的空間觀念)。讀作:1度

(3)認識幾度的角。(

師:觀察這個量角工具(課件出示10度、45度、120度的角),誰能找準這些角分別是多少度,並能説出具體的方法?

生:10度、45度、120度。先10度10度地數,再1度1度地數。

2、認識內、外刻度線

(1)出示22度的角。

師:量一量這個角是多少度,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22度,量好後先10度10度地數,再1度1度地數,這個角里有2個10度和2個1度的角,就是22度。

(2)出示130度的角。

師:這個角又是多少度?你會測量嗎?

生:130度。

師:你是怎樣知道的?

生:測量好後,10度10度地數出來的。

師:每測量一次角,我們就從始邊起10度10度地,1度1度地數一遍,你有什麼感受。

生:有點麻煩。

師:能不能改進一下,讓我們一看終邊就能很快知道測量的角是多少度。

生:從始邊起10、20、30。標上數,這樣就能很快看出是幾度。

師:這個辦法好(課件出示內圈刻度線),我們再量一個角體驗一下(練習紙上量∠5)

(3)出示反方向50度的角。

師:這個角又是多少度,量一量。

生:50度,130度。

師:究竟是多少度,我們一起來解決一下,這個角的開口方向在那邊,從哪兒數起,這個角應該是多少度?

生:50度。

師:看來,量角工具上標一圈數,我們測量開口方向不同的角時很容易混淆。這個缺陷能不能改進改進。

生:從這邊起再標一圈數。

師:那我們就來實踐實踐(課件出示外圈刻度線)量∠6體驗體驗,好不好使。

3、認識量角器。

(1)課件上認識量角器

師:通過努力我們創造出來的量角工具叫量角器,我們一起來認識認識。(結合課件邊演示邊介紹)量角器的各部分可都是有名稱的。內圈的數叫做內圈刻度;外圈的數叫外圈刻度;這些長長短短的小線是刻度線,它們聚在的這一點叫中心點;0所對的刻度線叫做0度刻度線。

(2)認識手中的量角器。

師: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認一認。

(3)認識量角器教具。

師:誰來把這個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稱介紹給大家。

[設計意圖:用真實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感悟出必須加兩圈刻度,體會兩圈刻度線設計的科學性,至此一個完整的量角器已經形成。引導學生完整認識量角器,為使用量角器準確量角奠定了基礎。]

四、用量角器量角,掌握量角的方法要領

1、讀角的度數專項練習(130°和45°)。

(1)重點練習讀角的度數時讀內圈刻度還是外圈刻度。

(2)體會在量角過程中應該怎樣正確擺放量角器。

2、學生嘗試量角,師生共同總結量角的方法和步驟。

(1)學生獨立量角。

(2)小組交流量角的方法。

(3)全班交流,總結量角的方法和步驟。師完成板書(點重合、邊重合、讀刻度)

[設計意圖:由於學生經歷了量角器形成的探究過程,把握了量角器是由180個1度的單位小角的集合的本質特徵。從開始探究到創造出量角器,學生經歷了多次量角,學生獨立量角已水到渠成,將量角和總結量角的方法放給學生完成,有利於培養學生總結數學活動經驗的意識和能力。]

3、學生獨立量角(

(1)量兩條邊較短的(85°)角。

師:量這個角,有的學生又遇到了問題,誰能幫幫他?

生:先延長兩條邊後,再量。因為角的大小不會改變。

(2)出現誤差後的應對策略:

師:同樣大小的角,怎麼會量出84°、85°、86°三個不同的結果呢。想一想,問題出在哪裏?

生:出現了“誤差)”。

師:看來儘管我們會量角了,但在量的過程中還會有小小的誤差。但有些時候必須把誤差降到最低最低,我們來看畫面。(課件演示“神七”發射成功的情境畫面和文字材料(配音讀)“角度在火箭在發射上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不能有一點點誤差。”)

師:看到這裏,你受到哪些啟示?

生:量角的時候,要認真,儘量減少“誤差"。

[設計意圖:學生測量時產生”誤差“是很正常的,教師要正確的面對學生的誤差。藉助神舟七號發射成功的圖片及文字表述,讓學生體會到盡力降低誤差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和一絲不苟的精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sheji/24nkz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