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課件 >

愛蓮説優質課課件

愛蓮説優質課課件

愛蓮説優質課課件篇一

愛蓮説優質課課件

【課前寄語】

同學們大都喜歡花草,你最喜歡哪一種花草?請説出理由。

歷代文人墨客讚頌蓮花的詩句很多。如宋代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寫盡了西湖六月蓮花盛開之態,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而宋代周敦頤更是對蓮花情有獨鍾。他在南康做郡守時曾劈蓮池。每當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風吹過,朵朵鮮花頷首,田田荷葉輕搖,陣陣清香撲面。作者觸景生情,愛蓮之潔白,感宦海之混沌,寫下千古名篇《愛蓮説》。今天,我們來學習這篇。

【學習目標】

1.誦讀課文,能借助註釋、工具書疏通文意,掌握相關文言實詞的含義。

2.理清思路,學習託物言志和對比、襯托的寫法。

3.理解作者蓮花般的品質,引導學生樹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教法指導:

1.自主學習 讓學生圍繞“自學互研”中的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

(1)學生帶着導學目標,認真閲讀課文及相關參考資料,捕捉課文中的關鍵段落、句子、詞語,儘量獨立完成步驟二中的思考題,準備展示交流。

(2)記錄疑難問題,將自主學習沒有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用於合作探究時解決。

2.合作學習

(1)每個小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驟二中的答案,同小組內其他成員在小組長的統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驟三中的思考題。

(2)同桌之間互相討論,有分歧不能達成一致的,小組討論;小組內不能達成一致的,組長記錄下來,以備全班討論時交流。

(3)全班討論時,教師不能一下子給出答案,在學生思維的火花充分碰撞後,再點撥引導,達到啟發思維的目的。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同學們,蓮花又稱荷花、芙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讚美過它,並把它當作高潔脱俗品格的象徵,藉以表達自己的志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愛蓮説》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世不衰的贊蓮佳作。這裏的蓮以高尚純潔的形象出現,表現出它特有的廉潔、清正,不與邪惡同流合污的品質。

自學互研 生成新知

步驟一 知識梳理 夯實基礎

1.作者與作品

周敦頤,宋代道州(現在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後居廬山蓮花峯前,峯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世稱“濂溪先生”,諡號元公(諡號,死後皇帝所給的稱號)。中國的思想史,如果從上游往下説,漢代以“經學”著稱,魏晉是“玄學”,隋唐是“佛學”,宋代以後是“宋明理學”,而“宋明理學”的開山鼻祖就是周敦頤。他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著有《周元公集》《太極圖説》《通書》。《愛蓮説》是一篇經典的、不朽的文學作品。

2.寫作背景

《愛蓮説》是周敦頤於1068年在南康做郡守時寫的,周敦頤為人清廉正直,襟懷寬廣,淡泊名利,平生酷愛蓮花。他在府治東側開闢四十餘丈寬的蓮池,全部種植荷花。所以每當茶餘飯後,他或獨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於池畔賞花品茗,並寫下了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愛蓮説》,為人所傳誦。

3.題目解説

《愛蓮説》就是説説喜愛蓮花的道理。《愛蓮説》“愛”表現了作者的感情,“蓮”是這篇寫作的`主體,“説”是古代一種議論文體。通常借某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抒發作者的感想,可以記敍事物(描寫事物),可以説明事物,也可以議論(可以抒情)、與現代雜文頗為相似。它往往借描繪事、物以抒情言志(託物言志)。

4.字詞積累

蕃(fān) 淤泥(ū ní) 濯清漣(zhuó qīnɡ lián)

妖(ā) 蔓(àn) 枝(zhī) 益(ì)

亭亭淨植(tínɡ tínɡ ìnɡ zhí) 褻玩焉(xiè 5

愛蓮説優質課課件篇二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理解蕃、鮮等詞語的意思,理解疏通文章的文義。

3、 從文中體會品味出作者託蓮寄寓的深刻含義。理解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4、 瞭解文中運用襯托手法的作用和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重點:

1、 積累詞義,理解疏通文義。

2、 體會品味託蓮寄寓的深刻含義。理解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品味託蓮寄寓的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

引導 、點撥加練習鞏固

教學用具:

課件、錄音機、本文的朗讀磁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幻燈片出示蓮花圖,師配合圖片解説,引導學生由圖畫説出與圖相似的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我國宋代的哲學家周敦頤對蓮也可謂是情有獨鍾,今天我就來學習他寫的著名文章《愛蓮説》。

二、欣賞朗讀。

激發朗讀慾望,過度下一環節:同學們想不想也讀的抑揚頓挫,聲情並茂,讓別人用欣賞的眼光看着你?文中這幾個字詞的讀音,看你能否讀準確。

三、預習檢測。練習朗讀。

1、注意讀準下列加點詞的讀音。

可愛者甚蕃 不蔓不枝 濯清漣而不妖

褻玩 淤泥 隱逸 陶後鮮有聞

( 指名稍差的同學讀,訂正讀音。)

2 、提出朗讀要求,練習朗讀課文。

朗讀要求:把字音讀正確的基礎上做到聲音響亮,口齒清楚,感情充沛,語速適中,停頓得當.

3 、指名朗讀,其他同學注意聽讀,哪裏讀得好,哪裏讀得有待改進,讀的是否正確,停頓是否合適。讀完後請同學點評發表自己的看法。

4 、齊讀課文。

四、理解疏通文義。

1 、老師指導疏通文義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疏通文章的文義。自學中遇到不會的,問老師,問旁邊的同學,再不能解決的留到課堂上,師生共同解決。

? 自學指導:結合課下註解,用譯講的方法自學,疏通文義。譯講:①讀出句子.②講重點詞義 . ③翻譯句子.(需要加、 改、調、省。)(具體講解一下)

3 、學生自學,老師巡迴指導,幫助解疑答難。

4 、質疑,師生共同解疑。強調文章中的疑難點。

疑點:予:我。 中通外直:莖中空通外面直。鮮:少。

強調難點:(1)、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者也

是判斷句式 可以譯為 是 (2)、菊之愛 按語法順序應該是愛菊,之,在這裏是賓語前提的標誌。

5、通過練習,檢測鞏固對文義的理解。

讀出句子,解釋加點的詞語,翻譯句子。

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

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3.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4.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6、通讀全文,讀懂文義,加深對文義的理解。

五、理解課文內容,提煉文章主旨。

1、 文中寫作者喜愛蓮花,他喜愛蓮花的什麼特點?(用書中語句回答)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作者把蓮花比作 君子 ,君子就是指品德修養高的人

在這裏作者所寫的蓮花,僅僅是寫蓮,表達對蓮的喜愛嗎?

作者寫蓮花,是君子的寫照,更是作者心志和人格的寫照。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段話有什麼寓意?

解決這個難點,先讓學生了解一些關於周敦頤的有關資料。老師讀下面的資料。

周敦頤的資料:周敦頤,道州人,字茂叔,宋代哲學家。曾歷任地方官吏。他為官清正廉潔。在南安軍司理參軍期間,有一個囚犯不該死罪,而另一官員王逵卻想治他的死罪。王逵是一酷吏,眾人都不敢與他爭辯,獨周敦頤與他極力爭辯。王逵不聽,於是便罷官而去,説 :如此做官殺人以媚人,吾不為也。王逵方醒悟,囚犯才得以洗清罪名。為官期間深受地方百姓的擁戴。黃庭堅稱其: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他在多年的宦官生涯中,洗染成風

的惡勢力中,極力保持那一份人格的高尚和清高,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他喜愛蓮花,曾帶領他的部下在所住府院東側挖池種蓮,名曰愛蓮池。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批霞含露,亭亭玉立。每當微風吹過,田田荷葉輕搖,朵朵鮮花頷首,陣陣馨香撲面,他憑欄放目,觸景生情,愛蓮花之潔白,感宦海之混沌。寫下了著名的《愛蓮説》。

? 晚年他在廬山蓮花峯下建濂溪書堂講學,世稱濂溪先生。

然後讓學生四人一小組展開討論,組長組織好每人都發言,談自己的理解,小組代表總結小組見解,代表發言。

小結:作者在蓮的形象中寄寓着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令人敬重的操守和君子的堅貞氣節。

小結:作者借蓮的形象來言君子之志,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感情,這種寫作手法叫 託物言志。

六、瞭解文中運用襯托手法的作用。

1、作者寫他喜愛蓮,文中還寫到了 菊花 和 牡丹 ,把菊比作 隱逸者 ,把牡丹比作 富貴者 ,其用意就是為了襯托蓮的 高潔 。(出示練習題,老師提示讓學生説,老師相機板書內容)

2、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看法?

七、總結全文。

作者借讚美蓮的優美形象和高貴品質,表達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品格,抒發了對追慕富貴的惡濁世風的鄙棄之情。

八、背誦全文。

九、課堂練習。

1、課後練習二。指名翻譯3個句子。

? 之的用法:①助詞,的。②代詞,他,他的(她、它),他們,他們的 ③動詞,去,到.④主謂之間,無實在意義。

⑤用在句末,有協調音節的作用 ⑥賓語前提的標誌。

學生根據句子和之的用法從中選擇。

2 、默寫填空.(指分別指四名同學到黑板上來寫,其他的同學在練習本上寫。師巡迴瞭解情況。最後訂正。)

(1).予獨愛蓮之 , ,中通外直, ,亭亭淨植, .

(2).人們常用《愛蓮説》中的語句, 比喻人們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

(3)公園花展,觀賞牡丹花的人總比觀賞其他花的人多,用周敦頤《愛蓮説》中的話來説,就是:

(4)你知道古詩詞中寫蓮花的詩句有:

教學後記:

本節課由於精心設計了,課堂上對學生的回答老師給予中肯的評價和鼓勵,感覺學生很重視老師對自己的評價。從而也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師生之間交流的和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kejian/zknkx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