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計劃 >

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教學計劃五篇

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教學計劃五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計劃吧。想學習擬定計劃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教學計劃五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教學計劃五篇

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教學計劃五篇1

一:學生情況分析:

我校六年級共1個班級,他們經過三年的科學學習,已經具備了初步的科學知識和操作技能,具備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維方式也初步的由具體轉變為抽象。因此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擴大學生知識範圍,進一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學習科學的興趣,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聯繫他們的實際生活,用所學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最終達到將科學知識創造性應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

重點強化了認識事物內部的變化特徵和變化的相互聯繫,既有對事物外部表象的觀察,又從微觀世界認識事物的內部結構和變化的規律性分析,突出了認識事物的結構和功能,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探究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訓練。增強學生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勇氣,有助於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識目標

1。瞭解細菌的主要特點和對人類正反兩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屬於植物也不屬於動物的一類生物中的一類。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質;知道物質的變化有兩大類,一類僅僅是形態變化,另一類會產生新的物質;瞭解物質的變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3。觀察生活中運動靜止相對性的事例,能用簡單的圖表或圖形表示距離和實踐的關係,直到物體運動需要的位置、方向和快慢等

(三)能力培養

1。培養學生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表達、評議和討論。

2。培養學生能對自己的探究活動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計劃。

3引導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並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換意見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研究的形式編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質的變化》、《物體的運動》、《太陽、地球和月亮》、《生物與環境》、《研究與實踐》六個單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以生物體的外部表象及內部結構、物體與物體的運動等為主要內容展開科學探究活動,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促使學生在“事物宏觀的外部表象與微觀的內部特徵”之間建立聯繫,進行以“邏輯推理”為主的思維技能訓練。

助學生不斷豐富的間接“生活經驗”,切入到科學探究活動之中。《微小的生物》單元引導學生從耳熟能詳的病毒、細菌和真菌開始,認識一些微生物,從微觀處揭示生命世界的奧祕,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將饅頭髮黴、食品變質等自然現象與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動結合起來,理解自然事物的變化是相互聯繫的。《物質的變化》單元在學生了解常見物體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對物質的多樣變化進行觀察、實驗,用辨證和聯繫的觀點看待物質的變化。《物體的運動》物質的運動,通過對運動與靜止現象的觀察、探究、蒐集整理信息等活動,理解靜止與運動相對性的道理,《太陽、地球和月亮》認識白天黑夜產生的原因,四級的更替日食和月食的產生讓你產生對宇宙的好奇心,產生探究問題的意識,《生物與環境》環境可以改變生物,生物與環境密不可分,從而保護環境。培養學生觀察與測量、採集與分析數據的能力。嘗試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與技能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本冊教科書的編排從探究對象上看,重點強化了認識事物內部的變化特徵和變化的相互聯繫,既有對事物外部表象的觀察,又從微觀世界認識事物的內部結構和變化的規律性分析,突出了認識事物的結構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認識事物的相互聯繫,如病毒與生命健康、物質的運動等。探究水平較前幾冊教科書有明顯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實施力度,加大學生生活經驗的整理與提升,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間接生活經驗的回顧與運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邏輯推理為主的思維技能訓練,設計了大量的強化學生邏輯推理的探究項目,如根據發黴饅頭的外部表象,推測產生變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徵與內部變化之間建立聯繫。

難點: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學會用聯繫的觀點和思維方式認識問題。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五、基本教學措施:

本冊教材在縱觀全冊教材,教師應更加放開手腳,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有較強求知慾望的話題作為課的主體,通過活動使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從而加深對科學、對科學探究、對科學學習的理解。解釋與模型是六年級集中訓練的過程與方法,要結合具體學習內容,在探究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解釋與模型的訓練。

或在教學中採用先進的電教手段來輔助教學。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知識,上網查與資料,蒐集圖片、報刊等。

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教材特點,讓學生查一查、畫一畫、讀一讀、説一説、想一想、做一做,多種感官並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

六、各單元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微小的生物3周

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3周

第三單元:物體的運動3周

第四單元:太陽、地球和月亮3周

第五單元:生物與環境3周

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教學計劃五篇2

一、學情分析

通過過去的科學學習,原班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訓練學生推理判斷的邏輯思維能力為重點,編排了“生物與環境”、“營養與健康”、“地表變化的奧祕”、“能量”、“月球”5個主題單元和1個綜合單元,一共有22課、61個活動。每個單元的主要內容是:

1、生物與環境:此單元包括“一棵頑強的小樹”、“從‘南橘北枳’説起”、“走進池塘”、“假如大樹都倒下”4課書,主要引領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生物的生存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主要的學習方法是實驗、觀察、調查、閲讀科技史等。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7~8課時。

2、營養與健康:此單元包括“食物中的營養”、“消化與吸收”、“飲食與健康”3課書,圍繞人的生存逐層遞進地展開研究,主要的學習方法是問題驅動、實驗、調查、測量等。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6~7課時。

3、地表變化的奧祕:此單元包括“地表在變化”、“地震”、“火山”、“巖石也變化”、“走近礦產”以及“人類對地表變化的影響”6課書,重點介紹了引起地表變化的各種內、外力因素,同時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結合教材提供的事實或數據進行判斷和推理。如:推測喜馬拉雅山曾經發生的變化,推想噴發過後的火山山體外形,推測煤的形成等。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8~9課時。

4、能量:此單元按照“總—分—總”的結構編排了“能量家族”、“熱能變、變、變”、“電錶轉呀轉”、“太陽能的利用”、“打開能源寶庫”5課書,通過觀察、實驗、閲讀科技史、調查、製作、設計等方法,指導學生認識能量的各種不同表現形式和能量的相互轉化。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7~8課時。

5、月球:此單元包括“探索月球的祕密”和“月有陰晴圓缺”2課書,旨在通過觀察、猜想、閲讀科技史、模擬實驗等活動,引領學生探究月球的奧祕,瞭解關於月球的更多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推理判斷的邏輯思維能力。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2~3課時。

6、我們怎樣做判斷:此單元是先通過案例及本學期回憶整理的方式幫助學生總結出進行推理判斷的方法,然後引領學生將總結的方法理論進行又一次的運用。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2課時。

三、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根據已有知識和經驗,能運用歸納、演繹等方法進行推理和判斷,能將推理判斷的思維過程轉化成語言並能有條理地敍述。能夠及時修訂、完善自己的假設和計劃,比較熟練地掌握對比實驗的設計方法並能用於實踐,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模擬實驗、設計並製作簡單的科學模型和科技作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於創新,樂於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科學知識:

1、知道環境對生物生長、生活習性等多方面有影響;懂得食物鏈的含義;能認識到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賴於環境,又影響環境,影響其他生物的生存。

2、瞭解人類需要哪些營養及其來源,懂得營養全面合理的重要性;瞭解人體的消化過程,養成良好的飲食衞生習慣;瞭解影響健康的各種因素。

3、知道任何物體工作時都需要能量,電、光、熱、聲、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認識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

4、瞭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斷變化的;瞭解火山噴發現象;瞭解地震的現象;知道主要的能源礦產、金屬礦產及其提煉物的名稱;認識各種自然力量對地表改變的作用;瞭解人類活動對地表改變的影響。

5、知道月球是地球的衞星,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運動模式;從各種媒體上了解更多的有關月球的知識。

四、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通過課堂和實驗活動,對學生滲透環保教育。

五、教學難點:

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六、主要教學方法與措施:

1、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5、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6、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7、組織、引導學生參加科技小製作活動。

七、教學安排(每週2課時)

周次 教 學 內 容

1 《一棵“頑強”的小樹》

2 《從“南橘北枳”説起》、《走進池塘》

3 《假如大樹都倒下》

4 《食物中的營養》

5 《消化與吸收》

6 《飲食與健康》、《探索月球的祕密》

7 《月有陰晴圓缺》、《地表在變化》

8 《地震》、《火山》

9 《巖石也變化》、《走進礦產》,

1 0 《人類對地表變化的影響》

1 1 《能量家族》

1 2 《熱能變、變、變》

1 3 《電錶轉呀轉》、《太陽能的利用》

1 4 《打開能源寶庫》

1 5 《我們怎樣做判斷》,《科學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1 6 複習

1 7 複習

1 8 複習,期末考試

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教學計劃五篇3

一、教學目標:

1.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2、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3.學習使用酒精燈加熱水,以及做彈力、摩擦力、熱傳導、熱對流、根吸水、莖運輸水分等實驗,鞏固對比實驗方法,學習設計説明根有吸水作用的實驗、雨的模擬實驗。

4.學習運用分析綜合的方法認識熱的三中傳遞方式。

5.動手能力:學習製作太陽能熱水器等。

在德育方面,主要向學生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教育:

1、通過講述火箭的發明及我國現代火箭的發展,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通過指導學生認識熱的三種形態及應用,向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喜歡科學,愛動腦、愛動手,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實驗感興趣,經過一年的科學學習,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是他們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強,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有五個單元,我們的食物、水、植物、空氣、熱,覆蓋了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和地球與宇宙科學三大領域,調整後的新教材,內容體系更加科學、合理。一般每個教學內容為一個課時。根據教學建議,對典型的過程和方法展開充分的探究,不以1課時為限制。應該加強單元后的總結性教學,幫助學生梳理概念、澄清觀點。本冊教材將繼續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從知識內容分為五部分

1、我們吃什麼:從學生對食物的已有認識經驗入手,帶領學生遵循“整體感知---個體研究——綜合整理”的認知程序,認識食物的營養成分以及飲食與人的健康。(包括1、2、3、課)

2、水裏有什麼:

“溶解”單元是從觀察溶解現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這個概念可以看作是前概念水平,並沒有涉及分子的運動與分佈等問題。“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問題實際上已經向着溶解度這一概念發展了,但是在這裏主要還是想滲透溶解是物質的基本屬性。物質溶解的多與少和很多因素有關,如壓力、攪拌、温度等,溶解與析出往往是可逆的。在“溶解的快與慢”問題中,温度對溶解的影響是最重要的。而方糖的溶解從本質上與攪拌加快溶解是一致的,只不過它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説明增加物質與水的接觸面(所謂咬碎)可以加快溶解。包括4、5、6、7課)

3、植物身體:從學生對植物的已有認識經驗入手,帶領學生遵循“整體感知---個體研究——綜合整理”的認知程序,認識植物的器官及作用,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包括8、9、10、11、12課)

4、空氣和水:指導學生認識熱空氣上升以及氣體的熱脹冷縮現象。(包括13、14、15、16、17課)

5、熱傳遞:指導學生認識熱傳遞的三種方式及應用。(包括18、19、20、21、22課)

6、探究與實踐: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初步培養學生認真細緻地觀察和積極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

四、本冊教材教學的重點、難點:

重點是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難點是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實驗安排

食物營養成分的檢驗。

2.溶解。

3.加快溶解的方法。

4.除去水裏的雜質。

5.根的吸水實驗。

6.分離葉綠素。

7.莖疏導水分。

8.熱氣球上升的祕密。

9.氣球的反衝實驗。

10.瓶吞雞蛋。

11.水流有力量。

12.熱傳導。

13.木屑在熱運動水中的。

14.探究不同物品是否會生熱。

15.不同物體的吸熱本領。

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教學計劃五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橋樑有多種不同結構,有的橋樑把多種結構合為一體。橋的形狀和結構與它的功能是相適應的。

過程與方法:提高觀察、比較、描述和評價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科學技術對社會進步的作用。感受和欣賞橋樑的形狀結構之美。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吸管或竹片、粗線。為全班準備:木板或瓦楞紙板、繩子。

教師自己準備:各種橋樑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國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説過:“橋樑是一種自古有之,最普遍而又最特殊的建築物。”

二、美麗的彩虹橋-拱橋

出示圖片,觀察比較這些拱橋,它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各有什麼優點?

實驗:用木棍做一個拱,然後兩個做對比,看是那一個面的受力更大。

1、(橋面在拱下方的拱橋,橋面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產生的向外的推力。橋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緊,還增加了橋面的抗彎曲能力。)

三、拉索橋

1、觀察拉索橋,它們的受力部分主要是哪些?

2、以實際例子説明。觀察這些橋的結構是怎樣的。拉索橋究竟有什麼優點?

3、實驗:模擬做一個拉索橋。在實難中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問題,當演示完成後回答。

(1)兩人同時用力拉繩把“橋”吊起來。我們朝什麼方向用力?

(2)把繩子拉平直些,再拉平直些,感覺用力有什麼變化?

四、結合我們的生活自己來製作橋

利用課餘時間進行,讓學生分組完成也要以獨立完成,再上交作品,由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評定其水平。讓學生説出自己設計和製作橋的想法和原理是什麼?

自己設計的橋有什麼特點,請做得好的學生演示講解,從而進一步體會本單元的知識。

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教學計劃五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使用工具能夠觀察到許多用肉眼觀察不到的細節

過程與方法:使用放大鏡觀察身體結構的細部和活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認識到使用工具觀察擴大了人們的視野,可以觀察到更細小的物體

2、發展使用放大鏡觀察昆蟲的興趣。

【教學重點】

能通過放大鏡觀察到更多關於昆蟲的細節

【教學難點】

用圖或文字記錄放大鏡下的昆蟲肢體及生活習性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昆蟲或昆蟲器官標本、放大鏡

教師演示器材:有關昆蟲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的多媒體課件或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一、奇特的身體構造

1、科學家故事導入:

師:在地球上有一個龐大的昆蟲家族,它們種類數量繁多,每一種都有着特殊的身體構造與特有的生活習性,由於它們個頭太小,常常被我們忽略。但有一些執着的研究者,他們常與這些小傢伙為伍並以觀察它們的生活為樂。比如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他用整整一生的時間在田野裏對昆蟲進行觀察,發現了許多昆蟲的趣事,寫出了著名的《昆蟲記》。現代的研究者運用更為先進的攝影設備對昆蟲世界進行拍攝,讓我們來看看攝像機鏡頭下的奇妙的昆蟲世界吧!(師播放有關昆蟲形態構造和生活習性的多媒體課件。)

2、用肉眼觀察昆蟲肢體

1)師:昆蟲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們能發現些什麼?把你們的發現用圖或文字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2)分組觀察:提供給學生各種昆蟲的標本或昆蟲肢體的標本。

3、用放大鏡觀察昆蟲肢體

1)師:這些傢伙比較小,讓我們用上放大鏡,看看會有什麼新的發現,同樣把你的發現用圖或文字記錄在科學記錄本上。

2)交流觀察發現:學生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觀察記錄,交流自己組的觀察發現。通過觀察發現,輔之以學生的相關課外知識,豐富學生對昆蟲世界的瞭解,激發學生研究昆蟲世界的興趣。教師事先也可以準備一些關於昆蟲資料,在學生交流時用以補充。

二、昆蟲的生活習性

1、閲讀第6頁觀察實例:蚜蟲和它的天敵——草蛉

2、課外觀察實踐:選擇一種昆蟲作為你們的觀察對象,看看它們是如何吃食、活動、築巢……把你們的發現記錄下來。可供觀察的昆蟲(供參考):蒼蠅、蚊子、蝴蝶、螞蟻、蟑螂、蚱蜢、蚜蟲、瓢蟲、蜜蜂……

板書設計:

放大鏡下的昆蟲世界

奇特的身體構造:複眼——由小眼組成

觸角——形狀結構各異

足——密佈細毛,有鈎爪

實踐活動:藉助放大鏡觀察昆蟲的生活

教學後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jihua/ozlg0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