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計劃 >

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模板彙編9篇

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模板彙編9篇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一起對今後的學習做個計劃吧。我們該怎麼擬定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模板彙編9篇

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1

一、 學生分析:

三年級作為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學生具有強烈好奇心,求知慾,模仿能力較強,這對學生剛開始學習英語較為有利。

二、 教材分析:

教材共有11個模塊。每個模塊分兩個unit,一般情況下,unit1呈現本模塊所要學習的語言內容,unit2提供若任務性練習。教材設計了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語,包括以下主要內容:問候並回應;詢問姓名、年齡、位置、物品名稱,並給予回答;數字1談論人、物品、地點;表達自己的喜好等。課文中所有內容都是依據語用、語境、和語義相結合的原則而呈現的。

三、 教學目標:

1、 鼓勵孩子大膽張口説英語。

2、 接受西方文化的薰陶。

3、 提高口語交際能力,能進行簡單的英語交際。

4、 情境會話。

5、 培養簡單的表演能力。

6、 培養對英語的強烈愛好和興趣。

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提高口語交際能力,能進行簡單的英語交際。

難點;情境會話。

五、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真實任務運用等。

六、 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及相應措施:

1、 通過説、唱、表演等,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2、 創設情境,加強學生的會話運用能力。

3、 對話交談,鍛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4、 情境學習,讓學生感受東西方文化差異。

5、 激發學生主動學習。

七、 課時安排:

1、 每週兩課時。

2、 每個模塊安排3課時。

八、 教學進度:

周 章節 課題 課時 第一週 Module1 Greetings 2 第二週 Module1、2 GreetingsIntroductions 2 第四周 Module2 Introductions 2 第五週 Module3 Classroom 2 第六週 Module3、4 Classroom

Colours

2 第七週 Module4 Colours 2 第八週 Module5 Numbers1-12 2 第九周 Module5、6 Numbers1-12School 2 第十週 Module6 School 2 第十一週 Module7 Birthday 2 第十二週 Module7、8 Birthday

Friends

2 第十三週 Module8 Friends 2 第十四周 Module9 Family 2 第十五週 Module9、10 FamilyBody 2 第十六週 Module10 Body 2 第十七週 ReviewModule ? 2 第十八週 ReviewModule ? 2 第十九周 ReviewModule ? 2

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2

一、教學現狀分析

英語是中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而中小學階段的教育屬基礎教育。基礎教育階段是人的終身教育和終身發展最重要的階段。小學英語教學應努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語言基礎,從而使學生獲得必須的英語語言能力和文化素質。以前學生未開設外語課,對外語充滿了好奇與興趣,對此教師要謹慎對待,並注意培養其興趣,不要挫傷其積極性。小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需要注意照顧大多數學生。

二、教材分析

一冊教材共同分為11個模塊,內含一個期末分析模塊。每個模塊分兩個單元。一般,第一單元呈現要學習的語言內容,第二提供任務型練習,包括一首歌謠和小詩。歌謠和小詩的學習目的有三,一是培養學生的語感和節奏感,二是提高學生髮音準確性,三是通過這些英語國家兒童所熟知的歌謠介紹一定的西方文化。不常用單詞不要求掌握。希望學生結合語用和語詞的基本語義,逐步獲得最基本的運用英語的能力。課文呈現了一些新的語法內容,但不要求講解,更不要求學生掌握,只是要求初步運用這些語句。

三、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本冊教材使學生:

1.逐漸形成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在真實環境中使用英語進行活動的積極性。

2.能運用英語在日常生活和課堂情景中與老師和同學進行初步交際,如問候他人,家庭和朋友的簡單消息。

3.能參加運用英語組織和開展的日常課堂教學和生活遊戲,及其它課內外活動。

4.能聽懂簡單的指令並作出適當的反應,能讀懂簡單的配圖小故事,進行口頭描述,唱一些英語歌曲,背一些小詩和歌謠。

5.養成良好的學習英語的基本方法;形成英語學習的自覺性,和通過英語學習,獲得更多知識的求知慾。

6.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掌握基本的英語交際禮貌策略,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7.樂於瞭解英語國家兒童的興趣愛好,以及外國人的一般風俗習慣。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

2.在課堂上儘量的使用英語,適當使用漢語。

3.合理確定教學要求。不要求學生自由地説出課文所有內容,甚至不要求能自由地朗讀課文。

4.糾正控制性錯誤,不糾正非控制性錯誤。

5.多表揚多鼓勵。

6.利用點讀機、多媒體教學課件、掛圖等。

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3

一、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儘量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各種科學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逐步學會綜合思考問題、以探究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方法,為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三年級上冊的教學重點是:有系統地開展觀察活動,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本冊內容由“植物”、“動物”、“我們周圍的材料”和“水和空氣”四個單元組成。將帶領三年級剛開始科學學習的同學們,展開四段不同但有聯繫的科學習旅程。

在“植物” 單元中,學生們將對生活在周圍的不同植物進行觀察比較,通過比較陸生植物(大樹、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魚藻、水葫蘆)的不同特徵,通過觀察植物的生長和變化,對植物的共同特徵形成初步認識。

在“動物”單元中,學生們將通過飼養和觀察蝸牛、蚯蚓、螞蟻和金魚,認識它們的生存需要,對動物的共同特徵形成初步認識,並在“植物”單元的基礎上共同形成“生物”的概念。

如果説“植物”和“動物”展開的是一段生命世界的學習旅程,那麼“我們周圍的材料”將讓學生經歷物質世界的探究之旅。學生們將比較木頭、金屬、塑料、紙、磚瓦、陶器、瓷器等常見材料在硬度、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異同,認識到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特性決定了它們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氣”單元,是一段充滿挑戰的旅程。學生們要想辦法來解決、用證據來證明在探究水和空氣過程中產生的許多問題,最終,學生們將在事實的基礎上,認識到水和空氣在重量、體積、形狀、佔據空間、流動等方面的許多特性,並且對固體、液體、氣體、物質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三、教學進度

周次 教學內容

1 科學課始業教學 我們看到了什麼

2 校園的樹木 大樹和小草

3 水生植物 植物的葉

4 植物發生了什麼變化 植物有哪些相同特點

5 尋訪小動物

6 蝸牛

7 蚯蚓 螞蟻

8 金魚 動物有哪些相同特點

周次 教學內容

9 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 那些材料硬

10 比較韌性 它們吸水嗎

11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磚瓦和陶器、瓷器

12 給身邊的材料分類

13 水

14 水和食用油的比較

15 誰流得更快一些 比較水的多少

16 我們周圍的空氣 空氣佔據空間嗎

17 空氣有重量嗎

18 學期複習

19 學期複習

20 學期複習

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4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本期任教三年級,三年級是科學教學的起始年級,所以學生充滿了探究科學知識的濃厚興趣,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

二、《新課程標準》對本冊的要求:

通過對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步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像、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發展。

三、教材教學內容分析

《科學》三年級上冊由《植物》、《動物》、《我們周圍的材料》、《水和空氣》四個單元組成。本冊共有28個典型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開始,激發了孩子們的課程興趣。

1、植物:通過對樹的觀察,初步掌握觀察的方法,認識到樹與樹葉的特點。

活動安排:看樹,我的大樹,做樹皮拓片,大樹觀察記錄,收集落葉,葉的觀察(顏色、形狀、大小,完整的葉,不同的葉片),描述一片葉的特點,拓印樹葉。

本章是科學活動的開始,應注意讓學生認識到觀察活動是科學重要的方法,初步掌握一些觀察技巧,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科學的興趣。並指導學生寫最簡單的觀察記錄。在情感上應讓學生在瞭解自己環境的'基礎上,熱愛自己的環境。

2、動物:通過對動物的觀察,初步瞭解動物的一些特徵,以及不同動物的異同點。仍然重點是對觀察能力的培養。

活動安排:尋訪小動物(做好調查記錄),蝸牛的觀察(身體、殼、吃食物、運動、爬行的痕跡、蝸牛賽跑),蚯蚓的觀察(觀察方法記錄、反應等),螞蟻的觀察(觀察方法設計、身體),金魚觀察(方法、對象、記錄)。動物的共同特點(總結歸納)。

本章應在第一章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觀察的方法。特別是讓學生學會找到不同的觀察點,嘗試從已知的問題找到未知的問題進行觀察,比如對蝸牛殼的觀察就是這方面的內容。通過繼續指導學生寫觀察記錄,鍛鍊其交流能力。在情感上應讓學生在觀察的同時,不要破壞動物們的正常生活,使其懂得尊重生命,尊重環境。

3、我們周圍的材料:觀察的材料,初步瞭解材料的不同性質。

活動安排: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觀察記錄周圍常見的材料),研究常見材料的特徵(哪種材料硬、比較韌性、它們吸水嗎、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運用研究所知材料的特徵(磚瓦和陶器、器瓷、給材料分類)。

本章對周圍的材料的觀察,是一個從整體到局部的過程,應讓學生了解到這樣一個過程是科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知道材料的特徵。進一步指導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

4、水和空氣:通過對水和空氣的觀察,初步認識水和空氣的特徵。

活動安排:水(我所知道的水、水在哪個袋中),水和食用油(水和食用油的比較),誰流得更快一些(流動比賽),比較水的多少(比較水誰多誰少、比較水多多少、認識量筒),我們周圍的空氣(我們知道的空氣、空氣存在嗎、比較空氣和水),空氣佔據空間嗎(空氣佔據空間吧、空氣佔據空間的變化),空氣有重量嗎(空氣有重量嗎)

本章應讓學生了解到比較這一個在科學中常用的方法,有一定的測量常識。情感上可以適當教育學生一些水環境和空氣環境知識,培養學生節約用水的習慣。

四、教學經驗、方法

1、應用新課程理念,用好《大綱》、《教材》、《教師用書》三本書;

2、記錄試教過程——教育敍事研究;

3、敞開教室的門——共同研究;

4、用探究的方法學習科學。

5、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6、注意蒐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7、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8、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着廣泛而又密切聯繫的特點。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而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象、着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級的6、7和8班。在開始的兩個多星期,我不僅僅在課堂教學中注意觀察學生各方面的表現,還經常利用課前和課餘觀察學生的學習態度。經過兩週的瞭解,我發現大部分學生的思維非常敏鋭,發言和回答都非常積極。但是,也因為現在的科學學習與以往的常識學習有許多本質的區別,特別是注重學生的探究活動的培養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樣引導學生開展有序地探究活動是本學期的訓練重點。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的課外知識儲備非常豐富,知道許多相關的科學知識。但總的來説,學生以前的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開展的次數比較少,怎樣進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問題。而且,科學小組的合作學習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學習也有許多區別,課堂中小組合作中學生還是很混亂,也有少數學生沒有參與,所以怎樣引導全員參與與分工,也是課堂教學中必須強調的。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全冊教材包括了“植物”、“動物”、“我們自己”、“水”、“我們周圍的材料”和“食物”6個單元,由40多個典型活動組成。作為起始冊,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2、各單元內容和課時情況:

第一單元“植物”共6課時,具體包括:我看到了什麼(1課時),我的大樹(1課時),各種各樣的葉(2課時),一片完整的葉(2課時)。

第二單元“動物”共6課時,具體包括:尋訪小動物(1課時),蝸牛(2課時),蝸牛和蝗蟲(1課時),螞蟻(1課時),我的觀察研究(1課時)。

第三單元“我們自己”共6課時,具體包括:觀察我們的身體(1課時),我們在生長(1課時),猜猜我是誰(1課時),我的手(1課時),奇妙的指紋(1課時),運用感官(1課時)。

第四單元“水”共4課時,具體包括:一杯水的觀察(1課時),水是什麼形狀(1課時),各種各樣的液體(1課時),比較水的多少(1課時)。

第五單元“紙”共4課時,具體包括:紙的觀察(1課時),我來造一張紙(1課時),不同用途的紙(1課時),作一輛紙車(1課時)。

第六單元“米飯和澱粉”共4課時,具體包括:稻穀的觀察( 1課時),大米的觀察 (1課時),米飯的觀察(1課時),澱粉的蹤跡(1課時)。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非法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6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期三年級共有四個班,本人任教有一個班。由於每個年級的學生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特點,同時為了和其他三個同時執教的老師保持在學生習慣要求和教學內容措施上的一致步調,所以對於三、四班的同學在學習的要求的要相對的針對不同班級間的差異有所區別。這是三年級的同學第一次接觸的到科學這門全新的學科,樹立良好正確的觀念來看待這門學科,並學會初步的研究,探索科學世界知識技能的方法,能夠與別人合作,自己動腦筋來思考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這些都是本學期的重點。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特點:

(一)、以活動為基本結構和呈現方式;

(二)、重視構建良好的活動結構;

(三)、貼近兒童生活,適應學習主體的發展需求。

教材教學內容分析

《科學》三年級上冊由《植物》、《動物》、《我們自己》、《水》、《紙》和《米飯和澱粉》六個單元組成。

本冊共有40個典型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開始,激發了孩子們的課程興趣。在課程教學中應注意到為什麼要安排這些活動?該活動在科學研究中有什麼作用?

1、植物:通過對樹的觀察,初步掌握觀察的方法,認識到樹與樹葉的特點。

活動安排:看樹,我的大樹,做樹皮拓片,大樹觀察記錄,收集落葉,葉的觀察(顏色、形狀、大小,完整的葉,不同的葉片),描述一片葉的特點,拓印樹葉。

本章是科學活動的開始,應注意讓學生認識到觀察活動是科學重要的方法,初步掌握一些觀察技巧,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科學的興趣。並指導學生寫最簡單的觀察記錄。在情感上應讓學生在瞭解自己環境的基礎上,熱愛自己的環境。

2、動物:通過對動物的觀察,初步瞭解動物的一些特徵,以及不同動物的異同點。仍然重點是對觀察能力的培養。

活動安排:尋訪小動物(做好調查記錄),蝸牛的觀察(身體、殼、吃食物、運動、爬行的痕跡、蝸牛賽跑),蝸牛和蝗蟲的比較(大小等方面),螞蟻的觀察(觀察方法設計、身體),觀察研究(方法、對象、記錄)。

本章應在第一章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觀察的方法。特別是讓學生學會找到不同的觀察點,嘗試從已知的問題找到未知的問題進行觀察,比如對蝸牛殼的觀察就是這方面的內容。通過繼續指導學生寫觀察記錄,鍛鍊其交流能力。在情感上應讓學生在觀察的同時,不要破壞動物們的正常生活,使其懂得尊重生命,尊重環境。

3、我們自己:觀察自身,初步瞭解身體特徵,手以及各種感官。

活動安排:觀察我們的身體(外形、裏面、觀察記錄),生長過程(生長過程中的變化),人的特徵(我的特徵的記錄),手的觀察(外形,感覺、指紋,成果記錄),感官的觀察(眼睛,耳朵,鼻子,舌頭),延伸人的感官的儀器。

本章對人體的觀察,是一個從整體到局部的過程,應讓學生了解到這樣一個過程是科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知道個體間的異同。進一步指導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

4、水:通過對水的觀察,初步認識液體的特徵。

活動安排:用感官觀察杯中水,用比較的方法觀察水(聲音、感覺、形狀、其它特性),水平面,比較不同的液體(沙與水,油與水),常見液體,比較水的多少(測量)。

本章應讓學生了解到比較這一個在科學中常用的方法,有一定的測量常識。情感上可以適當教育學生一些水環境知識,培養學生節約用水的習慣。

5、紙:通過對紙的觀察,瞭解紙的特點、作用、製作過程。

活動安排:觀察白紙,造紙,觀察不同用途的紙,做一輛紙車。

通過造紙,做紙車,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就是實驗的能力。

6、米飯和澱粉:通過對米飯和澱粉的觀察,初步瞭解澱粉的特點用途。

活動安排:稻穀的觀察,大米的觀察,米飯的觀察,澱粉的觀察,觀察澱粉的蹤跡。

本章進一步結合實際。同時讓學生了解事物的變化過程和聯繫(稻穀——大米——米飯——澱粉)。在情感上讓學生了解到糧食的來之不易,培養他們愛惜糧食的習慣。

三、學生情況分析

1、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2、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學業務研修活動

每週四下午按時參加區科學教研活動

科學組每週五下

午進行教學研究,集體備課

五、教學進度、課時內容安排

一、活動安排:看樹,我的大樹,做樹皮拓片,大樹觀察記錄,收集落葉,葉的觀察(顏色、形狀、大小,完整的葉,不同的葉片),描述一片葉的特點,拓印樹葉。

二、尋訪小動物(做好調查記錄),蝸牛的觀察(身體、殼、吃食物、運動、爬行的痕跡、蝸牛賽跑),蝸牛和蝗蟲的比較(大小等方面),螞蟻的觀察(觀察方法設計、身體),觀察研究(方法、對象、記錄)

三、觀察我們的身體(外形、裏面、觀察記錄),生長過程(生長過程中的變化),人的特徵(我的特徵的記錄),手的觀察(外形,感覺、指紋,成果記錄),感官的觀察(眼睛,耳朵,鼻子,舌頭),延伸人的感官的儀器

四、用感官觀察杯中水,用比較的方法觀察水(聲音、感覺、形狀、其它特性),水平面,比較不同的液體(沙與水,油與水),常見液體,比較水的多少(測量)。

五、觀察白紙,造紙,觀察不同用途的紙,做一輛紙車。通過造紙,做紙車,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就是實驗的能力

六、稻穀的觀,大米的觀察,米飯的觀察,澱粉的觀察,觀察澱粉的蹤跡。

六、能力、習慣培養

通過對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步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像、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發展。

七、教學措施

1、應用新課程理念,用好《大綱》、《教材》、《教師用書》三本書;

2、記錄試教過程——教育敍事研究;

3、敞開教室的門——共同研究;

4、用探究的方法學習科學。

5、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6、注意蒐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7、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8、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着廣泛而又密切聯繫的特點。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而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八、潛能生分析

學生接觸新的老師容易被以前的表現束縛自己,對自己沒有信心,從而自暴自棄。不爭取在課堂上有好的表現

輔導措施:

積極鼓勵這些孩子,讓他們知道在任何時候糾正自己的偏差行為都是不晚的,老師對於每一個同學的進步表現都是同樣高興的。不要以為老師會時時刻刻將自己的過錯記在腦海裏。

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7

學情分析:

學生接觸英語是第一個學期,大部分學生對英語有比較濃厚的學習興趣,但也有少數學生由於遇到困難,學習習慣也不太好,有待於端正學習態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面向全體學生,始終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

教材分析:

三年級教材的特點:內容比較多,情景性強,語言知識點多,但是,它們都是在學生原有知識上的擴展。所經我們在教學時要注意聯繫學生已有的知識,由舊知識切入新知識的學習,由舊引新,温故而知新,這樣才有利於學生的理解、記憶。知識結構:

本冊《英語》第一單元至第十二單元為教學單元。每單元包括六部分:Let’s listen and say;Let’s learn,Let’s act,Let’s read,Let’s listen,read and write;Let’s have fun。A部分為全單元基本句型、單詞等語言材料及其功能的集中展示;B部分為A部分的拓展,或對A部分進一步鞏固;C部分為語言操練,為學生靈活地運用本單元基本句型提供情景;D部分為趣味閲讀,進一步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故事中熟悉語言材料,強化語言綜合運用技能,並培養初步的閲讀能力;E部分為語音歸類,培養學生的語感及自學能力;F部分為各種趣味活動,創設輕鬆學習和運用語言的環境,讓學生在活動中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習興趣。第十三、十四單元為閲讀補充單元,供學生自學。另外兩個評價單元,供學生自我檢測以及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作評價和總結用。 知識內在聯繫: 本期教學目標:

1、能聽、説、讀、寫英語字母N-Z,並能按字母順序背誦、默寫二十六個字母.

2、根據實物、圖片説出所學單詞要求讀音正確。

3、能比較熟練地運用所學的日常交際用語。

4、能在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5、能演唱已學過的英語歌曲,誦讀已學過的歌謠。

教學措施:

1、 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2、 以課標理念指導教學,突出英語學科的人文性、工具性特點。

3、 力求質量為先,面向全體學生,以訓練促思維,促英語水平的提高,充分保證學生的自主、自學時間。

4、強化口語、聽力訓練,盡心輔導。

5、形成性評價列入學業學習評價,按照20% 的學習行為和口語學習評價,80%的雙基評價。以促進學生的學習為主要目的。

6、單元卷練習:任務,可以提前完成,或者同伴合作。目的在於考核語言的掌握和興趣的維持,不給學生太大的壓力。

7、期末評價原則是:重興趣,重雙基,促能力。 學生輔導:

利用早自習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培優補差工作,紮實抓好英語知識的學習。

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8

一、學生知識能力習慣態度分析

學生剛接觸到英語,大部分學生對英語有比較濃厚的學習興趣,但也有少數學生由於遇到困難,學習習慣也不太端正,有待於端正學習態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使之有所進步。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面向全體學生,始終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

二、教學目的任務

1、能聽、説、讀、寫英語字母Aa——Zz,並能按字母順序背誦、默寫二十六個字母。

2、根據實物、圖片説出所學單詞要求讀音正確。

3、能比較熟練地運用所學的日常交際用語。

4、能在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5、能演唱已學過的英語歌曲,誦讀已學過的歌謠。

三、教材重點難點教材重點:

1、能聽、説、讀、寫英語字母Aa——Zz。

2、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做到書寫規範、整潔。

3、能比較熟練地運用所學的日常交際用語。

教材難點:能比較熟練地運用所學的日常交際用語。

四、主要措施

1、考慮到小學生好動愛玩的特點,以活動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用,從而保證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性發展。

2、通過聽、説、讀、寫、唱、遊、演、畫、做等形式,進行大量的語言操練和練習。

3、將直觀教具和電教手段,多媒體課件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

4、設計全面、高效的課外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整潔、規範、正確地書寫。

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9

一、情況分析

大象版《科學》三年級上冊教材由三種類型的八個單元組成。重點培養學生“模型與解釋”的能力,把這一能力作為本冊教材要培養的一級目標,同時兼顧對學生進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力求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全面、綜合的提升。

二、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矗

三、教學目標

1、從兒童的視野選擇教學內容,發生在兒童身邊的、喜聞樂見的、適合他們探究的事物獲現象作為學習內容,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發揮他們的主動性,便於他們從原有意識和經驗出發,仔細觀察,發現問題,展開研究。

2、注重對能力和方法的指導,強調掌握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學會並提高科學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共8個單元。其中第一單元十萬個為什麼共四課含1、探索自然2我發現的環境問題3、問題銀行4、發現問題寶藏;第二單元五官兄弟共2課含1、遊樂場2、瓜果交易會;第三單元秋天,一幅美麗的圖畫共2課含1、尋找秋天2、果實累累的季節;第四單元有趣的動物共3課含1.尋訪螞蟻2.動物怎樣過冬3.上夜班的動物;第五單元 蚯蚓小導遊共四課含1、探訪蚯蚓的家2.蚯蚓的房前屋後 3、蚯蚓的鄰居4、落葉到哪裏去了;第六單元飄呀飄,飄下來共2課含1.自轉旋翼2.降落傘;第七單元科學改變我們的生活共3課含1.科學,生活的朋友2、科學改變我們的生活3、美好的展望;第八單元一次穿越時空的科學問旅行共3課含第八單元一次穿越時空的科學問題旅行2、我們身邊的小科學家3、我也能當科學家

五、教材的重點、難點

在觀察和實驗中除了讓學生經歷一系列有序的步驟和科學方法,還需要讓學生對收集到的事實和數據進行加工、整理和分析,並進行充分的討論,再得出結論。

六、具體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jihua/e9lp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