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計劃 >

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模板9篇

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模板9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前方等待着我們的是新的機遇和挑戰,現在就讓我們制定一份計劃,好好地規劃一下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計劃很難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模板9篇

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1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一年級學生共53人,孩子剛走進校門,對周圍環境充滿了好奇心,有較強烈的求知慾,由於年齡和心理認知的原因,在小學一年級展開英語教學,對於僅有六歲多的小孩子在學習母語的同時學習第二語言是有一定的難度的。但是小孩善於模仿、對新鮮事物感興趣,且樂於參加活動,這也是他們學習英語的有利條件。學生上課時的控制能力差和思想注意力不易集中,且大部分學生剛接觸英語,對英語學習沒有基礎,所以教學難度較大。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自主能動性、積極性,併發揮團隊協作精神,營造互幫互助,共同學習英語的語境。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此套教材NewPrimaryEnglishforchina,全書共分4個單元共24課。本冊書考慮到學生剛剛開始學習英語,特設計了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句,主要有以下內容:用英語和老師、同學、家長打招呼、問好、説再見等;運用簡單句型在熟悉的場合介紹同學或老師,並能做出得體的呼應;聽、説、認讀關於小動物、文具、玩具和身體部位的單詞,能在真實的語境中運用等。教學大綱對學生提出了以下目標要求:

1、能聽懂、會説20組會話,並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2、能聽、説、認讀44個單詞,並能簡單地運用。

3、能聽、做13個遊戲。

4、能聽、做、表演7個TPR活動。

5、能學會6個小製作。

6、能唱10首歌曲

7、能聽、説、唱6首歌謠。

8、能完成22個評價活動。

9、能聽懂4個幽默小故事。

10、能瞭解2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二)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44個單詞的聽説及認讀。

難點:聽懂、會説20組會話,並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三、教學改革設想: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幫助孩子更輕鬆的學習英語,應該讓課堂充滿活力,使學生在輕鬆愉悦的環境下學習、掌握一門語言。下面從三方面談一下教學設想:

(一)直觀教學,直接感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的需要為學生準備各種各樣的單詞圖卡、詞卡,人物頭飾等,在教學生認讀單詞之前,首先讓學生看圖片,引導他們觀察,接着要求學生認真聆聽老師的讀音,進而讓他們模仿發音,再呈現單詞並配合相應的動作,反覆示範和練習。這樣一來,不僅不需要花時間去解釋含義,而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直接感知,在圖文並茂的情景中學習,既加深認識又能激發其學習興趣,為以後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運用媒體,激發情趣:電教媒體的示範比教師的口頭示範更具生動、形象、規範的特點。合理充分利用色彩鮮豔、形象生動活潑的實物、掛圖、投影機、錄音或錄像以至電腦輔助教學等視聽手段進行直觀教學,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活課堂,具有很顯著的教學效果。

(三)注重評價,促學生髮展:

1、培養學生初步的評價意識:積極進行師生、生生或同伴之間的相互評價或自我評價,不採用記分制,而是用 Goodjob!Prettygood!Tryharder!等語言,儘量採用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從簡單到稍難的句型過度,避免使用打擊性的語言,幫助學生增強成就感和自信心。2、指導學生和小夥伴一起合作完成學習任務:通過合作保證每個學生參與學習的機會,同學間互幫互助,最後給予團隊以整體的評價,採用或豎大拇哥,或獎勵stickers等形式,使學生共同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為將來參加社會實踐打下基礎。

四、教學措施

1、讓學生了解現代語言的重要性,明確學習適應時代的需要。在引入課中教師要儘量生動豐富地講一些有趣味性的故事來説明英語的重要性。

2、給予學生明確的期望值,激勵學生不斷進取。學習是件愉快的事,也是件需要不斷付出勞動的工程。要相信學生,肯定他們是一定能不斷成功的。

3、要儘可能多地創造充足的語言"習得"機會,給孩子們創設"習得"的英語學習環境,儘可能多地"習得"英語。

4、激發學生對學科的興趣,注重學科本身,從學得後產生的成功體驗來不斷滋長興趣,挖掘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5、最大地發掘學生的潛能,對每一單元的內容力爭人人過關,同時適當地補些課外內容,強化口語,創設更好的語言環境。

6、注重學生在開始階段對基本發音、朗讀等習慣的培養,不求速度,但求精準。

7、幫助學困生樹立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不讓一個人掉隊。

8、不斷總結自己在教學方面的得失,經常反思、及時調整教學方式方法,提高教學的能力。

五、教學進度

周次 教學內容 課時數

單元 章(篇目)節

一至二 Unit 1 Hello 4

三至四 Unit 2 Good morning 4

五至六 Unit 3 This is my mum 4

七至八 Unit 4 My bag 4

九至十 Unit 5 Fruit 4

十一至十二 Unit6 On a farm 4

十三至十四 Unit7 Follow me 4

十五至十六 Unit8 What can you do? 4

十七至十八 Unit9 Happy New Year! 4

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隨着全球經濟、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的一體化,社會要求人才年輕、有知識、有技能和專業。尤其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英語越來越受歡迎

在現代更重要

社會.因此,我們的英語教學必須響應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政策,與時俱進,樹立創新、以人為本、終身學習的理念,注重提高教育教學效率,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結合小學英語教學的特點,主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英語語言能力和英語語感能力,逐步建立英語語言思維能力,從而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英語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原則

先聽,聽幫説,聽説一體化,聽説讀寫跟上,廢除“聾啞英語”。教師充分參與課堂,建立新型師生關係,營造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讓每一節高質量的英語課集知識、技能、興趣、音樂、情感、享受於一體,讓學生在愉快的身心狀態中掌握知識,在遊戲中體驗,在體驗中享受成功,在成功中激發潛能。

三,學生的基本情況

共有一年級學生

人是全年級最多的中學生。學生控制能力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生剛接觸學習英語,沒有學習英語的基礎,教學難度很大。少數學生在學前班學了一點,但大部分學生從未接觸過英語。因此,在未來的教學中,我們應該面向所有的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創造一個互相幫助、共同學習英語的環境。

四.教材分析

這套教材新架

英語,本書分為13個模塊。每個模塊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個單元介紹本模塊要學習的語言內容,第二個和第三個單元提供幾個基於任務的練習,包括歌謠和詩歌。

通過歌謠和詩歌的學習,一是培養學生的語感和節奏感;二是提高發音的準確性;第三,通過講英語的孩子熟悉的歌曲,介紹一些西方文化。這些詞有些不常用,也不要求學生在民謠之外使用。

考慮到學生剛開始學英語,本書專門設計了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的詞彙和表達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問候和迴應;詢問姓名、年齡、地點、文章等。並給出答案;數字1-12;談論人、物體、地方、動物;表達自己的喜好等。文章的所有內容都是按照語用、語境和語義相結合的原則呈現的。因此,學生應積極參與教師的特殊語用和語境,掌握句子和單詞的基本語義,逐步獲得最基本的英語使用能力。

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3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學生剛入學,雖然有一定的音樂表現力,但歌唱技能、表演能力和讀譜知識和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還是空白,本學期學生開始正式系統化的學習音樂,應注意引導學生正確對待,使學生愛學、願學。

學生的整體情況預計不均衡,情況參差不齊。所以,對不同學生應用不同教法,要培養學生專長,即“普遍培養,重點發展”。使學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學生年齡小,生性活潑,我會在這一點下功夫。重點發展舞蹈、律動的學習。增強學生身體的協調能力,讓學生可以漸漸增強身體的協調性、節奏感。

因此本學期將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訓練和加強學生的音樂常規訓練。

二、教材分析

本課本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課本共包括“有趣的聲音世界”、“我愛家鄉,我愛祖國”、“各族小朋友在一起”、“音樂中的動物”、“動畫城”、“迎新春”六個單元,包含的內容有歌曲、讀譜知識、綜合訓練、欣賞等,各部分內容之間有一定的聯繫,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來設計教學的順序和內容的組合。

在低年級的音樂教學中,學生第一次正式的接觸音樂的學習。所以,在本學期在教學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的實施:愉悦性:在教學過程中,不論是歌曲的學唱、樂理知識的學習,都要使學生學的快樂。使他們能興致勃勃,主動積極地投入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以及創造音樂的活動中去。

藝術性:我們在教學中要通過藝術形象來喚起學生對美的共鳴與追求,從而進行審美教育和品德教育。

本學期在上課同時我要注意加強鞏固音高概念、鞏固學生對音的高低、強弱、長短的感覺。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累積樂理知識。教材中的律動和舞蹈較多,應注意引導學生自編動作、節奏甚至歌詞,發展學生身體的協調能力和自編能力。為今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三、教學內容

(一)、發聲訓練部分

培養練聲的興趣;歌唱姿勢要正確;發聲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輕聲歌唱;按教師的手勢,整齊地歌唱;用正確的口形,唱好U、O韻母。

(二)、視唱、知識、練耳部分

1、讀譜知識:知道音有高低;知道音有長短;知道音有強弱。

2、視唱部分:能用聽唱法模唱歌曲(包括除大小七度、增四度、減五度外的自然音程和dada、dadadada、dadadada、da(a)、dadada、dadadada、da(aa)、da空da等節奏。)

3、練耳部分:聽辯音的高低(比較不同樂器、人聲及同一樂器的不同音區音的高低;比較同一音組內構成大、小三度、純四、純五度旋律音程的兩個音的高低。聽辯音的長短,比較各種時值音的長短。聽辯並説明音的強弱差別。

(三)、欣賞部分

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和良好的欣賞習慣。在欣賞中感受音樂的優美、悦耳,產生愉快的感覺。逐步體會旋律、節奏、速度、力度、音區、音色等表現手段在音樂中的作用。能辨別音樂作品中輕快、熱烈、活潑、優美、雄壯、莊嚴、詼諧等情緒。能感受進行曲、舞曲、搖籃曲等常見體裁的特徵。四、教學目標

一、通過歌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演唱技能,提高唱遊、律動的表演水平。

二、通過欣賞中外優秀的民間樂曲,使學生接受音樂的薰陶,培養及發展學生對音樂的.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音樂感受力、和理解音樂的能力,並增強愛國主義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三、通過綜合訓練達到多種技能訓練或知識引用的要求。

四、通過學習歌曲,培養學生熟練、規範並有感情的朗讀歌詞的能力。

五、在歌曲的表演和故事表達方面,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並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並注意在課堂上採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5、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6、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教師從中總結經驗。

、教學進度表

本學期共20周

第一週:歌曲《大雨和小雨》

第二週:活動《聽聽我創造的聲音》第三週:歌曲《大鼓和小鼓》

第四周: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第五週:歌曲《我愛家鄉,我愛祖國》第六週: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第七週: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第八週: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第九周:欣賞《吹蘆笙》

第十週:集體舞《快樂小舞曲》第十一週:歌曲《小鴨子》第十二週:歌曲《兩隻小象》第十三週:欣賞《獅子、大象》第十四周:欣賞《小機靈之歌》第十五週:歌曲《新年好》第十六週:歌曲《過新年》第十七週:歌曲《找春天》第十八週:歌表演《柳樹姑娘》第十九周:總複習第二十週:期末測試

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4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整體看學生還是很活潑。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本課程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其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其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彈性地嚴展,其評價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

本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地只講教科書,兒童更多的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構建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三、教學目的及要求:

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構成以及家庭成員間的關係。

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感謝。

3、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冬天的美。

4、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

5、初步瞭解一些健康常識,學會自我保健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

6、通過觀察感受寒冷的冬天,體會他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的利與弊。

7、學文明理,培養學生正確做人的意識及能力。

8、培養學生關心、愛護同學的品質,形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四、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電教手段,以直觀的形象激發學生情感。

2、按照激情---明理---導行---反饋的思路教學。

3、適當補充教材,豐富教學內容,強化觀點形成。

4、採取跟蹤調查,聯繫家長等措施,促進學生良好意識、習慣的形成。

五、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我是小學生啦

1 我上學了 第一週

2 認識新朋友 第二週

3 走,看校園去 第三週

4 參加升旗儀式 第四周

第二單元學校的一天

5 早早起,上學去 第六週

6 課堂上 第七週

7 課間十分鐘 第八週

8 放學啦 第九周

第三單元我愛我家

9 説説我的家 第十週

10 愛心伴我長大 第十一週

11 把我的愛傳給大家 第十二週

第四單元銀色的冬天

12 北風吹,冬天到 第十三週

13 冰雪世界樂趣多 第十五週

14 慶元旦,迎春節 第十六週

整理與考查(機動)第十七十八週

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5

特色項目:經典誦讀

主講教師:於斌靜沈美娟李雪君鄭露

教學材料:材料一:《三字經》

教材二:浙江文藝出版社《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0首》。

教材三:長春出版社親近母語兒童閲讀教育研究中心編寫的《日有所誦》一年級讀本上卷。

課程類型:學科拓展類

授課時間:一學期早自習經典誦讀20分鐘;語文課前3分鐘

授課對象:一年級學生

具體內容:

一、課程目標:

①培養小學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②營造濃厚的閲讀氛圍,提升學生語文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

③培養小學生讀書興趣,增加歷史、地理、天文、數學、常識、文學、藝術等各方面的素養。

④通過天天頌讀活動,培養學生持之以恆、百折不撓的意志和毅力。

二、課程內容:

新課標優秀古詩文推薦:

一年級上:《江南》、《敕勒歌》、《風》、《詠柳》、《涼州詞》、《登鸛雀樓》、《涼州詞》、《出塞》

一年級下:《芙蓉樓送辛漸》、《鹿柴》、《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古朗月行》、《望廬山瀑布》、《贈汪倫》、《日有所誦》

上卷推薦:

第一單元:《蜻蜓》《小溪給咱洗腳》

第二單元:《鬆塔》《蟬》

第三單元:《問答歌》

第四單元:《野牽牛》《相思》

第五單元:《半半歌》》《秋浦歌》

第六單元:《小花鼓》

第七單元:《鸚鵡》

第八單元:《虎大王》《杏花》

下卷:

第一單元:《浪娃娃》《海浪》

第二單元:《九九歌》《西瓜娃娃》

第三單元:《拜新月》

第四單元:《春天》《太陽公公》

第五單元:《蝴蝶飛》《獨望》

第六單元:《小螳螂》《星星和露珠》

第七單元:《蠶寶寶》

第八單元:《圓圓圈圈》《魔術》

三、課程實施建議:

(1)利用晨讀、語文課開始或結束前、自習課等零星時間,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充分、高效利用時間誦讀經典。

(2)開展各種生動活潑的遊戲活動,如誦讀接龍、誦讀傳花、誦讀表演等,讓學生在動一動、演一演、玩一玩中快樂誦讀。(3)舉行各種誦讀競賽活動。

(4)每個學生擁有一張“親近經典”成績記載卡,記載學生誦讀的進度、比賽的成績等。

(5)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開展“經典誦讀親子一刻鐘”活動,將經典誦讀向家庭延伸,鞏固誦讀效果。

(6)營造環境,持之以恆。老師和家長們關鍵“要持之以恆,要有信心”。最好創造一個人人都在誦讀的環境,讓孩子浸潤其中,自然會樂意親近經典。

組織形式:班級授課

場地:教室或多功能閲覽室

設備:多媒體等音像設備

班級規模:40左右

授課方法:

1、讓孩子靜心讀

2、讓孩子堅持讀

3、讓孩子快樂讀

4、讓孩子成功讀

四、評價:

1、評價的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們一年級將“誦讀千古文章,傳承文化經典”的讀書教育活動作為經典誦讀的中心,開展關於“三字經”的誦讀活動,希望通過這項讀書活動的開展,提升學生的文化禮儀素養,讓我們一年級的孩子努力做到懂事一點、孝順一點、禮貌一點、文明一點,力爭讓他們走在同齡孩子的前列!

2、評價內容

(1)學生誦讀經典的興趣保持度。

(2)學生誦讀經典的量化積累及熟練程度。

8首古詩必背。可申報狀元。每遞減2首,降一個等級。分別是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

3、評價的多維形式

組織形式:(1)自評(2)同學評(3)校評(4)家長評

測試形式:(1)聽力對測(2)背誦測試(3)朗讀測試

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6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剛入學,課堂常規較差。學生年紀小,對音樂有着濃厚的興趣和積極性,樂於參加音樂課堂活動,樂於在活動和課堂上表現自己。但是部分學生比較羞澀,不敢上台展現自己,對自己缺乏信心。學生沒有進行過系統的音樂學習,學前段主要以律動為主,因而進入小學系統學習後,學生沒有正確的演唱習慣和技能。學生記憶力強,對歌曲、舞蹈、表演等藝術形式有着強烈的喜愛,聽唱了很多課外歌曲,但以流行歌曲居多,且有着唱音不準,節奏不穩定,不符合學生心理年齡等諸多問題。總的來説,一年級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是他

一年級音樂教學計劃上冊

們進行音樂學習的動力和出發點,課堂常規和音樂課的相關知識技能需要從零開始。

二、教材分析:

教材理念及特點:

1、強調學生的學,以學生為本。

2、認識到要從持續發展、終身教育的視覺去考慮問題,不僅是以學生為本,還要強調其個性發展。

3、本冊教材強調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文化為基點,加強實踐與創作,加強綜合與滲透,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貫穿於始終。

三、教學目標:

本年齡段的學生以培養興趣為主,注重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和體驗,強調參與性、積極性和成就性。通過課堂進行的各種音樂活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喜愛,加深學生對音樂的認識;學會聆聽欣賞音樂,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通過平時的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我表現意識,激發學生的自我表現慾望,在學生的心裏種下“我最棒!我能行!”

一年級音樂教學計劃上冊

的自我肯定感,增強學生自信心,鍛鍊學生在舞台上的表現力;通過一系列的小組活動,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意識,使學生學會正確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的方法;在活動中,改變學生過於主觀的評價方式,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和表揚他人;在保證質量完成教材的教學內容的同時,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學生在音樂中的感知和體驗,關注學生創造性思維和表演能力等各方面的發展

四、教學重難點:

1、瞭解音樂這種獨特的表現形式。

2、學會聆聽、感知、體驗、理解音樂作品,並嘗試進行簡單的創造。

3、培養學生的自我表現慾望和能力。

4、培養學生大膽表演、自我肯定、欣賞他人、樂於參加活動等學習過程性行為。

5、掌握正確的歌曲演唱方式

6、能在歌唱表演中,溶入、表現自己的感情。

一年級音樂教學計劃上冊

7、養成良好的音樂課堂常規。

8、學會小組間的分工、合作、交流、探究,增進學生的友誼。

五、教學進度表

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7

小學一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一.學生情況分析;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二、教材分析;《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1.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2.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

1. 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2. 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為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為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 以活動型教學為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為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為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為設計的主要依據。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為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4. 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

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為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為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三、教學總要求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四、各單元要求

第一單元:上學真快樂

1、 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小學生了,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

2、 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讓學生學會利用學校中的設施解決自己的問題。

3、 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第二單元:祖國的生日

1.認識我國的國旗、國徽,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自豪。

2.知道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感受人們迎接國慶的喜悦心情。

3.用實際行動迎國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祖國媽媽生日的祝賀。 第三單元:美麗的秋天

1. 引導學生在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找到秋天,感受大自然的美,體驗大自然的奇妙,培養孩子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2.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感受、發現和表達秋天的美好。

3. 體驗、感受秋天的美好,在與秋天一起玩的過程中盡情享受秋天、找到快樂。

第四單元:我愛我的家

1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要學會自理,還應該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學生認識到在學校在家一個樣,誠實、有禮貌,能為家庭帶來歡樂。

2. 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養成堅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的行為習慣。通過

學習做不會做的事情,培養學生做事用心、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的品質。

3. 讓學生體會到父母長輩對自己的關愛,體會家庭生活的幸福;能用自己的方式孝親敬長,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愛、自己的心意,從而學會感謝他人、關愛他人。

第五單元:冬爺爺來了

1、體驗冬季生活的快樂,增強體質,鍛鍊意志。

2、主動觀察、發現冬季的特徵,養成探究的習慣,獲得有關知識。

3、意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主動參與新年的集體活動。

4、瞭解冬季保健的知識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

五、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六、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週 瞭解我們的學校

第三週 我們小學生要這樣做

第四周 遵守交通規則,安安全全上學去

第五週 祖國真美麗,建設成就大

第六週 國慶節放假

第七週 歡度國慶

第八週 我愛秋天

第九周 和秋天一起玩

第十週 中秋節

第十一週 期中考試

第十二週 我的家

第十三週 我是家裏的小主人 第十四周 好玩的冬天 第十五週 奇妙的冬天 第十六週 新年到了 第十七週 過新年

第十八週 送給新年的禮物

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8

學段教學目標

一階段:小學1-2年級

通過教師指導,兒童進行活動,而不是非常單純地只講教科書,兒童更多的是通過實踐參與活動,課程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用三條軸線和四個方面組成課程基本框架,三條軸線是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四個方面健康安全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逐步培養他們遵守規則的意識,為使他們將來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本冊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瞭解自己的成長過程,感受自己成長的變化。對比幼兒園與學校生活的不同,引導學生適應學校生活。

2、認識同學和老師,願意與他們交往。瞭解學校概況,知道自己的興趣、特長、生長的基本情況,手的作用及保健。關注天氣變化對生活的影響,學會使用簡單的測量工具。

3、尊敬國旗,學會唱國歌。有計劃有目標地安排自己的學校生活。知道規則在學校生活中的作用並自覺遵守。熱愛集體,樂於與他人合作,生活中有自己的創意。

4、形成初步的時間概念;按時上學,不遲到;放學後,不在路上逗留,按時回家;上學和放學途中注意安全;學習自己照顧自己。

5、瞭解元旦和春節的來歷及相關的民俗文化,認識十二生肖,學會區別公曆和農曆。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策劃、創意的能力和交往、合作的意識。能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充分體驗集體生活的快樂。能夠嘗試一物多用,學會正確使用剪刀等工具。積極參與新年聯歡活動,並體驗節日的快樂。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健康、安全地生活——瞭解並運用簡單的健康、安全的生活常識,能辯別好的和不好的生活習慣,並開始在生活中有意識地要求自己;

2、愉快、積極地生活——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自主策劃、自主活動的樂趣,為自己的成長和進步感到自豪,對一年級的學習和生活充滿信心和嚮往之情。

3、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愛護周圍的自然環境,節約資源;關愛他人,瞭解常見的職業,並對為自己生活服務的人充滿感激之情,瞭解作為一年級小學生的責任,並樂於去承擔。

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小學科學課程是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我校一年級現有一個教學班,共有學生25人,由於剛入學,對《科學》這門課程充滿着好奇。因此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逐步大學生知識範圍,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學習科學的興趣,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聯繫他們的實際生活,用所學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最終達到將科學知識創造性應用到生活中去。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研究的形式編排了《我們一起學科學》、《我們怎麼知道》、《玩中學》、《水》、《工具是個好幫手》五個單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以大自然的特殊現象為主要內容展開科學探究活動,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促使學生在“事物宏觀的外部表象與微觀的內部特徵”之間建立聯繫,進行以“邏輯推理”為主的思維技能訓練。

教材以培養學生觀察與測量、採集與分析的能力。嘗試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與技能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四、教學目標

1、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探究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訓練。增強學生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勇氣,有助於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去。 2、培養學生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表達、評議和討論。 3、培養學生能對自己的探究活動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計劃。

4、引導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並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換意見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本冊教科書的編排從探究對象上看,重點強化了認識事物外部的變化,強化對事物外部表象的觀察,通過學生的看、聽、摸、聞、嘗等方式讓學生感知自然;結合學生實際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體驗科學世界帶來的奇妙,培養學生的探知能力。初步瞭解水的特性,感知水的性質。

難點: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學會用聯繫的觀點和思維方式認識問題。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六、教學措施

本冊教材為學生初學教材,教師應在培養學生認知方面上形成好的教學思路,積極引導學生對科學產生興趣。結合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特點,多采用遊戲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在參與中感受《科學》學習的樂趣,通過活動使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從而加深對科學、對科學探究、對科學學習的理解。 在教學中可以採用先進的電教手段來輔助教學。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知識,上網查與資料,蒐集圖片、報刊等。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教材特點,讓學生查一查、畫一畫、讀一讀、説一説、想一想、做一做,多種感官並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jihua/8kpw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