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計劃 >

實用的教學計劃範文合集8篇

實用的教學計劃範文合集8篇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又將在努力中收穫成長,這也意味着,又要準備開始寫教學計劃了。以期更好地開展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計劃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實用的教學計劃範文合集8篇

教學計劃 篇1

第一課 認識學生,準備工具,注意事項

教學目標:通過和學生的交流認識學生,讓學生清楚地知道開設此社團的意義,重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動腦能力和相互協作的團隊意識,並且通過學習,掌握如何製作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動物、事物。而且此社團還能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加融洽,學生在學會製作後也能在家中和父母一起完成作品,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教學內容:1、點名認識學生,然後再通過學生的自我介紹,讓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彼此相互認識,溝通起來更為方便。

2、準備工具,學生需每人一整套橡皮泥,包括各種顏色的橡皮泥,塑料小刀,各樣式的模板一些。

3、注意事項,在製作過程中不能將橡皮泥放入口中,使用小刀時要注意安全,不能對着其他同學的眼睛,在完成作品後要洗手。橡皮泥的保存,用完後密封在原來的袋子中,不能暴露在空氣中以免乾硬,不能繼續使用。

4、橡皮泥製作的主要步驟:

(1)分析動物的長相和身體結構

(2)找合適的色彩的橡皮泥,組合出大致的身體結構,比如頭、頸、軀幹、四肢、尾巴

(3)再一步步細化各個部位的細節,比如頭上的耳朵、眼睛、鼻子;軀幹的長短和曲線;四肢的關節和動態等等

(4)確認各部位粘合牢固,擺好動態,做兩個小眼睛粘上去

(5)可以拍一個橡皮泥餅(可做成草地、石頭等形態豐富效果,更加逼真)做底盤,把做好的小動物放上去,這樣就不容易倒,還更加美觀

教學反思:無

第二課 如何製作小老虎

教學目標:偉大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手是意識的偉大培養者,是智慧的創造者。”捏橡皮泥可以鍛鍊小朋友的動手能力,使小手更加靈活,觸覺也會更加敏感。在創造的過程中也可使思維更加開闊。認識橡皮泥,它有很強的可塑性和還原性,所以它很方便我們的製作。

教學內容:1、介紹橡皮泥製作有哪些作用?

(1)橡皮泥玩具對於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是非常有幫助的,這對於孩子的創造力培養是有 裨益的。

(2)橡皮泥玩具的塑造性比較強,而且它又能夠還原,所提這對於孩子來説,是一款可以變造出不同玩法的經典玩具。

(3)橡皮泥玩具可以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讓寶寶在發揮想象力的前提下,運用手部的技能,將橡皮泥塑造成不同的樣式和形狀。

(4皮泥還有益智的作用,它對於孩子想象能力的發散是非常有好處的。

(5經常給孩子玩橡皮泥,還可以通過孩子的作品來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這對於父母與子女間的情感交流是非常有幫助的

橡皮泥的保存方法:橡皮泥長時間裸露在空氣裏,就會變硬,這樣的橡皮泥很難提起寶貝玩的興趣。所以,爸媽還是讓寶貝把玩過的橡皮泥“請”進密閉的容器內吧。還可以將冰箱的冷藏室作為橡皮泥休息的地方,因為冷藏室的温度和濕度適宜,橡波泥待在那裏不會變幹變硬。

2、今天我們來學習製作小老虎

具體步驟:(根據PPT播放教學)

(1)用粉色的橡皮泥捏一個圓形的腦袋

(2)捏兩個白色的小球粘在腦袋上,並壓扁,以此作為老虎的眼睛

(3)再捏兩個黑色的小球(要比白色的小)作為眼珠,並壓扁

(4)再做兩個小的白色的球黏在黑色眼珠上,顯得更深動,同樣壓扁

(5)現在做老虎的鼻子,用粉色的橡皮泥捏一個圓錐,切去後面大的部分,留下尖的部分,粘在眼睛的中間靠下面的位置

(6)捏三個白色的圓球,並壓扁,當作老虎的嘴巴

(7)現在做老虎的花紋,首先做老虎頭上的“王”字,拿出黑色的橡皮泥,搓出四根長條,在圓形的腦袋上拼出一個“王”字。

(8)做腦袋上的花紋,做七根黑色的細長條,模仿老師把它粘在腦袋後,再做耳朵,白色的橡皮泥搓出兩個小球並壓扁,粘在腦袋上。

(9)以上老虎的頭就做完了。現在我們做身體。同樣用粉色的橡皮泥做出一個圓形,再用白色的搓一個白色的小球(要比身體小),然後壓扁,粘在身體前,當做是老虎的肚皮。

(10)接下來做四肢,用粉色的橡皮泥搓四根圓柱,分別作為前肢和後肢

3、比賽評比:學生將做好的作品展示在講台上,先由老師評選出十個優秀作品,然後再由同學們評選出這十個中的一、二、三等獎,全班表揚,並將作品拍照作為展覽,以資鼓勵。

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有部分學生觀察能力不強,不能準確的描述老虎身上的某些特點,也就不能準確完成任務,而且部分學生動手能力顯然要比其他學生差,這些學生是我們日後教學中要更加關注的。

第三課 用橡皮泥製作熱帶魚

教學目標:通過用橡皮泥製作小動物,提高學生保護動物的意識,愛護小動物。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增強注意力。

教學內容:

1、練習。用橡皮泥製作正方形,球形,餅狀,五角星,“心”型等簡單的形狀,練習鞏固加強學生的記憶。在開始學習上,老師要手把手的教,耐心細心。

2、製作過程:(1)觀察圖片。需要什麼顏色,需要做哪些形狀的橡皮泥。

(2)開始製作,先做魚的身體,用紅色的橡皮泥搓一個圓球,然後把一頭搓細,這樣一來,大的部分是頭部,細的部分是魚的尾部。再把頭部橫着切開,當作魚的嘴巴。

(3)做兩個魚眼睛,用白色的橡皮泥搓成圓球,壓扁粘在魚的頭部,再做眼珠子。

(4)做魚身上的花紋,先做兩根白色的長條,再做兩根紅色的長條,分別粘在魚身體的兩側,注意要對稱粘。

(5)做魚的尾巴,用藍色的捏出一個三角形,粘在魚的尾部

(6)最後做魚的兩片魚鰭,用白色的橡皮泥做兩個圓球,並且壓扁,用小刀在上面劃出魚鰭的紋路,粘在與身體兩側的下方。熱帶魚製作完成。

3、比賽評比:學生將做好的作品展示在講台上,先由老師評選出十個優秀作品,然後再由同學們評選出這十個中的一、二、三等獎,全班表揚,並將作品拍照作為展覽,以資鼓勵。

教學反思:本次教學內容要比上次簡單,也發現學生更容易操作,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儘量避免難度太大的製作,以簡單的動植物或者是事物為基礎。在製作過程中也發現個別學生能力強,根據圖紙上的畫,能提前老師的講解,自己完成,對於這樣的學生,我們要重點培養,可以給他另外一些實物,去模仿完成。

第四課 如何製作小汽車

教學目標:通過製作橡皮泥汽車,培養學生觀察身邊事物的能力,並根據汽車的結構,能自己發現用哪些形狀粘貼完成,顏色上可以與現實中不同,這也反映學生的心理,和各種各樣的想法。

教學內容:

1、練習。用橡皮泥製作正方形,球形,餅狀,五角星,“心”型等簡單的形狀,練習鞏固加強學生的記憶。在開始學習上,老師要手把手的教,耐心細心。

2、製作步驟:

(1)觀察圖片上是如何製作的,提高學生的模仿能力。首先製作汽車的底部,

用紅色的橡皮泥做成一個長方形。

(2)再做一個小一點的長方形,而且要突出前和後,,最好在小長方形一端做出梯形,作為前方。

(3)做三個白色的圓球,捏成三個長柱形,分別粘在汽車的兩側和前方

(4)最後做汽車的輪胎,用黑色的橡皮泥做四個圓柱,粘在汽車的底部,然後做四個小點的白色的圓球,粘在四個輪胎上,當作是軸承。最後完成作品。

3、比賽評比:學生將做好的作品展示在講台上,先由老師評選出十個優秀作品,然後再由同學們評選出這十個中的一、二、三等獎,全班表揚,並將作品拍照作為展覽,以資鼓勵。

教學反思: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我們只是一味的在模仿,應該給學生獨立的創造空間,讓學生髮揮豐富的想象力,這是我們在今後教學應該注意的。不過在剛剛開始的學習過程中,模仿也是非常重要的,等學生完全掌握如何去製作一個工藝品時,我們可以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想象製作。(完成實際課堂後繼續補充)

第五課 如何製作小點心

教學目標:通過完成橡皮泥的製作,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和崇真善美的理念,讓學生學會怎樣學習。

教學內容:1、製作步驟:(1)觀察圖片上是如何製作的,提高學生的模仿能力。

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是認識世界、改變世界的科學,是產生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的科學。物理課程是中學階段的必修課程,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

中學物理教學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在新的物理課程理念中倡導“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密切聯繫生產生活實踐,注重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處理好傳統知識與現代知識、知識體系與學生身心發展、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各種聯繫。在教學中關注每個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與人格養成,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與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聯繫的教學,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在課改新理念和《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以學生髮展為本,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質量,規範教學過程。在教育科研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在幫助學生髮展各方面素質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二、學情分析

對於八年級學生來説,物理是一門全新的課程。絕大多數學生有着很強的求知慾,對自然界的各種現象有着濃厚的興趣,懂得觀察生活,能夠積極思考。但他們的認識還比較膚淺,看不到事物本質,找不到內在規律。學習上沒有恰當的方法,學習起來比較費力。少數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多數學生學習熱情較高,但對問題的分析能力、計算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存在嚴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的知識拓展和知識的綜合能力等方面不夠好。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上冊,共6章,依次介紹了走進實驗室、運動與能量、聲、在光的世界裏、物態變化、質量與密度。每個章節又可分為:觀察、實驗探究、動手做、活動、討論交流、我的設計、家庭實驗室、走向社會、物理在線幾個大板塊。這樣編排有利於教育教學的開展,有利於學生的認識。在內容選配上,教材注重從物理知識內部發掘思想教育潛能,積極推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學習方法上,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實踐,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教科書採用了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以學習發展水平為線索,兼顧到物理知識結構的體系。這樣編排既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

第一章從物理學科的學習方法開始,告訴學生怎樣學習物理,進而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實驗器材,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第二章着重於機械運動的描述與探究方面的知識與技能;第三章通過學生的觀察、實驗和分析,強調知識與生活的聯繫;第四章涉及內容較多,要求學生通過實驗認真觀察和思考,總結規律;第五章重點探究物體的三態變化,要密切結合生活實踐開展小實驗,幫助學生理解相關概念;第六章內容較抽象,要通過學生的活動讓他們真切感受到物質的質量和密度。

教學重點:機械運動的描述,光的直線傳播、反射、折射規律的探究和理解以及透鏡成像規律的探究,質量與密度概念的理解與應用。

教學難點:運動的描述,反射、折射及透鏡成像,質量與密度。

四、教學總目標與要求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識聲、光等自然界常見的現象,瞭解這些知識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2)初步瞭解物理學及其相關技術中產生的一些歷史背景,能意識到科學發展歷程的艱辛與曲折,知道物理學不僅包括物理知識,而且還包括科學的研究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3)具有初步的實驗操作技能,會使用簡單的實驗儀器和測量工具,能測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4)會記錄實驗數據,知道簡單的數據處理方法,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會用科學術語,簡單圖表等描述實驗結果。

2、過程和方法

(1)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簡單描述所觀察的物理現象的主要特徵,有初步的觀察能力。

(2)能在觀察物理現象或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發現問題。

(3)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學習擬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4)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初步認識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學習信息處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處理能力。

(5)學習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嘗試應用書籍的科學規律去解釋某些具體問題,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6)能書面或口頭表達自己的觀點,初步具有評估和聽取反饋意見的意識,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保持對自然的好奇,初步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對大自然有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

(2)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能體驗戰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的喜悦。養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不迷信權威,具有判斷大眾傳媒是否符合科學規律的初步意識。

(4)有將自己的見解與他人交流的願望,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敢於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也勇於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

(5)有將科學服務於人類的意識,有理想,有報負,熱愛祖國,有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二)教學要求

1、進一步瞭解當前教育改革和課程改革的方向及趨勢,學習新的物理教育觀念。圍繞新的物理課程標準,開展教學研究活動,特別是在科學探究教學上要積極實踐,積累經驗。

2、進一步加強實驗教學。多做演示實驗或隨堂實驗,落實學生實驗,認真思考和操作;並適當增加探索性和設計性實驗;鼓勵學生在課外做一些觀察和小實驗;加強實驗意識和操作訓練。

3、突出應用物理知識的教學,樹立知識與應用並重的觀念。“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4、積極探索開展物理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實踐環節。儘可能地擴大物理教學空間,擴大學生知識面,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發揮他們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物理實踐活動要以問題為中心,初步訓練一些科學工作方法,如社會調查、參觀訪問、資料查詢、科技製作、科學實驗等。

5、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培養學生的優良學風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認識社會生活的能力。教學中堅持理論聯繫實際,要做到聯繫社會生活實際,學生生活實際和學生的思想認識實際以及學生認知發展水平的實際,注意適應新情況,增強時代感,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和現實性,體現學科教學的鮮明特點;注意緊跟時代步伐,把握時代脈博,努力運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注意創設新情景,提出新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學習。

6、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認識和分析社會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通過教學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前提下,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獲得充分地發展,並運用已經發展起來的能力和情感去積極主動地探求未知,獲取新知,使知識、能力和情感相輔相成、協調發展。

7、繼續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效益,堅持啟發式教學,開展開放式教學的研究與試驗,注意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與學習方法,研究與運用新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手段,學習和借鑑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經驗,不斷改進和創新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獨到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點,努力提高教學效益。

五、教學進度

周次

進度

備註

六、評價工作安排

1、課前鼓勵學生做好預習,課堂中培養和檢查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和難點,同時檢查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2、針對實驗課堂根據課堂紀律、積極參與度、動手能力、作業完成情況、實驗完成情況等方面進行組內量化打分。

3、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提出他們心目中的問題,教師做好解答和評價工作,爭取使每位學生都有所得。

七、教研專題及教研措施

1、在新課程的指導下,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與人格的養成,加強與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相聯繫的教學,將學習內容與學習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聯繫貫穿於整個教學之中。

2、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處於積極狀態,經過認真的觀察、實踐、思考,才能體會物理現象中藴含的規律,產生探究物理世界的興趣,理解所學的物理知識,獲得相應的能力。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願望,鼓勵他們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指導他們學會適宜的學習方法,為學生終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要注意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徵,瞭解他們的知識、能力基礎,從實際出發進行教育,並且根據他們的反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安排。對學習困難的學生,要針對他們的具體情況予以耐心幫助,鼓勵多做物理實驗和參加物理實踐活動,使他們基本達到教學要求。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可採取探究性學習等多種方式,培養他們的創造和探索能力。

八、教研課安排

每週四進行教研活動,同時發揮備課組的作用,在教研活動中進行備課、評課。對於不懂的問題及時與組內人員討論研究。

九、個人業務學習安排

1、認真學習《教師法》、《義務教育法》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使自己對各項法律有更高的認識,做到依法治教。

2、本學期,根據學校的要求,精讀《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秦皇島市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規範“十要二十不準”》,以求強化自身修養,進一步樹立自己樂於奉獻、育人為本的價值觀和職業觀,和關愛學生、嚴謹治學、勇於創新的優良教風。

3、配合學校工作,積極參加學校校本培訓,提高個人素質,做好學習筆記。

4、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學習,不斷學習先進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教學計劃 篇3

查找蒐集動、植物準備過冬的資料。

<學生活動>:積極完成課外練習。

<設計意圖>:旨在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設計課外練習,既使學生的讀、説等能力得到鍛鍊和提高,又使學生會蒐集和處理信息。

第二課時(主講)

教學要點:美讀感悟秋之色,探究體會秋之味,拓展延伸秋之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趣開課

1、(師):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輕輕地打開了秋天的大門。

那麼,秋天的雨為我們帶來了什麼,你知道嗎?

(生):思考後答:五彩繽紛的顏色、又香又甜的氣味、金色的小喇叭

2、(師):其實,秋天的雨滴還是一首十分奇妙的樂曲,你們想聽嗎?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仔細地聽,你好象看到了什麼?

(播放課件:由雨滴合成的一段優美的樂曲)

(生):聽後答:看到了雨點由小變大,又變小;

看到下雨的情景,看到青蛙在雨中高興地叫着……)

3、(師):青蛙這麼喜歡雨水,這麼高興,那你的心情怎樣?

(生):很高興、快樂、興奮……

4、(師):是的,秋天的雨,送給小朋友的就是一首歡樂的歌。今天這節課就讓黃老師和你們一起走進秋天,感受秋雨帶來的歡樂,好嗎?

(多媒體設計意圖):王崧舟曾説過:“語文教育是感性的教育。它是一種形象化的教育,要求我們還語文以畫面,還語文以旋律,還語文以意象。”在這一環節,播放由秋雨聲音配成的樂曲的播放,旨在為學生創設有音有像的情境,使學生融情於境之中,更快、更好、更深地置身於學習氛圍之中。

二、美讀品味,感悟秋色

1、(師):其實,秋天的雨滴最喜歡小朋友了!它給你們送來了好多五彩繽紛的顏色,想看看嗎?

(播放課件:《秋日的私語》鋼琴曲徐徐響起,畫面上出現了黃色的銀杏樹、火紅的楓樹、金色的田野、橙紅的果樹、五彩的菊花……教師配樂朗讀第二段文字)

2、(師):同學們,觀賞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麼感受和發現嗎?

(生):積極回答:秋天很美,有很多顏色……

3、(師):你們説得都很好,我們的課文裏寫得更好。想讀嗎?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你可以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句話,讀得美美的。

(生):自由誦讀第二段文字。

(師):指名讀最喜歡的一句話。

一定要達到正確、流利,感情可以不強求。

(生):評價同學朗讀結果。

4、(師):同學們讀得都很正確、流利,不過老師覺得還不夠美。老師想出個主意:銀杏、楓葉、田野、果樹、菊花變得這麼美,都是秋天的雨帶來的,那我們就來玩個遊戲,讓我們都變成神奇的小雨點,好嗎?那你給了他們什麼顏色,讓他們變得怎樣地美,用小雨點的角色説一説,行嗎?你只選擇一句,可以盡情地想象一下,美美地説一説。

(生):在書上圈點批劃,思考後,與學習夥伴互相交流。

5、(師):哪個小雨點想先試一試?

(教師可適當引導,積極評價,只要學生能變話為畫即可。)

(“銀杏樹”一句,可以引導:扇的聲音是什麼樣的?

“楓樹”一句,可以引導:楓葉在空中飄,像在幹什麼?

“田野”一句,可以引導:為什麼像海洋?

“果樹”一句,可以引導:它們怎麼在爭?説什麼?

“菊花”一句,可以引導:還有什麼顏色?點頭是在幹什麼?)

(生):個性表達,自主評價。

6、(師):誰還願意再美美地讀一讀?

(指名分讀銀杏、楓樹、田野、果樹、菊花的句子,第一句齊讀)

(生):有感情的朗讀這一段。

7、(師):這回可讀得夠美了!那,神奇的小雨點們,除了書上寫的,你們還想把什麼顏色送給誰,讓它也變得美美的?

(生):拿出帶來的實物,練習説話。

8、(師):秋天的顏色這麼多,這麼美,你能用一個詞概括嗎?

(生):五彩繽紛、五光十色、五顏六色……

(教學設計意圖):這一段文字特別地優美生動,在教學時,採用不同形式,由初讀到美讀,由個別讀到齊讀,旨在“朗讀方式的轉化多樣中,在朗讀形式的自主選擇中,在朗讀評價的鼓勵點撥中,達到情在讀中感,理在讀中悟,法在讀中明,使學生在感受語文材料,感悟語文底藴的過程中,受到心靈的感動,人格的感化。”

另外,引導學生多角度的品味,領悟與想象相結合,朗讀與表達相結合,旨在尊重和深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既展示學生思維的過程,又使“情感變為催化劑,推動着認知的過程,撥動着學生想象的翅膀,進而轉化為追求真、善、美的動力。”還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會運用知識,積累語言,因為“兒童是最富有夢想的季節,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詩人。”

(多媒體設計意圖):運用多媒體制作的多幅精美的秋色實景畫面,在《秋色的私語》舒緩的樂曲聲中徐徐展現在孩子們的眼前,使他們在音、形、像的感官刺激下,激起了探究的慾望和表達的需求,為課文重難點的突破做好了鋪墊。

三、合作探究,拓展積累

1、師:剛才,我們一起看到了大地媽媽穿上了新衣服變得非常美麗,她可高興了!你們高興嗎?黃老師心裏也美滋滋的。那你們還想不想用鼻子去聞一聞,用耳朵去聽一聽,秋天的雨還帶來了哪些快樂?

請同學們從三、四兩段中選擇最喜歡的一段文字,按學習目標,和你的學習夥伴一起學一學吧!

(出示課件:

自學提示:從三四兩段中選擇你最喜歡的一段話,多讀幾遍。

一邊讀一變想:你讀懂了什麼?把你讀懂的內容説給你的學習夥伴聽一聽。

再有感情的讀一讀這段話。)

(討論重點:學習第三段,思考:秋天的雨裏藏着什麼氣味?你的腳還常被什麼氣味勾住?

學習第四段,思考:金色小喇叭告訴我們了什麼?動、植物在怎樣過冬?)

(生):與學習夥伴自主合作,圈點批劃,咬文嚼字,探究學習,並交流學習結果。

2、(師):誰願意説一説?

(生):可以按自己學的內容回報,不必非按順序

(師):指導學生,學習“秋之味”,由文本入手,先説文中寫的香味,再讀,最後拓展説。

學習“秋之聲”,由文本入手,先説小喇叭帶來的信息,再聽小喇叭聲音,再説動、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最後拓展。)

<教學設計意圖>:這兩段的文字淺顯易懂,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旨在為學生提供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的平台,使學生在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自主地選擇學習方式、自主地選擇學習夥伴的過程中與文本展開自由地對話,使學生學會學習。另外,“香味”及“準備”的拓展,旨在合理,適時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使學生初步學會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使語文課堂變得更加地酣暢、鮮活。

(多媒體設計意圖):自學提示在課件中展示,旨在使學生更清楚地明確學習的目標;小喇叭的設計與播放,旨在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感受學習的愉悦。

四、個性體驗,昇華情感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了秋天,我們看到了秋天的景色,聞到了秋天的香味,聽到了秋天的聲音,那你們的心情怎樣呢?為什麼?

(播放音樂《秋日的私語》。)

(生):很高興,因為秋天很美,因為我能吃到很多水果……

2、(師):你們説得真好!那就讓我們充滿讚美和歡樂,齊讀全文的最後一句話吧!

(播放音樂《秋日的私語》。)

(生):感情齊讀。

3、(師):你們的歡樂都是秋天的雨帶來的,那你們想對秋天的雨,對秋天説些什麼?

(播放音樂《秋日的私語》。)

(生):謝謝你,秋天的雨。我喜歡你,秋天……

4、(師):你還想做些什麼,來感受秋天帶來的歡樂?

(生):我想畫一畫、抄一抄、讀一讀、遊一遊……

5、(師):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兩篇描寫秋天的文章吧。

(播放課件:情景配音散文詩《秋天的雨》和散文《秋天的景色》)

<教學設計意圖>:“個性對話”這一環節的設置,旨在最大潛能地激發學生情感的生成與昇華,使其噴薄而出,與文本產生共鳴,感受“語文的美感與理性的統一”。另外,“遷移練習”的設置,旨在由學生自主地選擇,旨在既使學生“由興趣而發,由喜好而定”,又拓寬了語文學習的途徑,拓展了語文學習的時空,拓新了語文實踐的機會,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更快更好的提高。第三,兩篇美文的欣賞,旨在增強學生的課外閲讀量,,提高學生閲讀的興趣,增強學生閲讀的能力,使學生積極投身到語言文字的積累運用中,真正領悟到語文的“語”。

(多媒體設計意圖):散文詩《秋天的雨》和散文《秋天景色》兩篇美文,都配有精美的動畫,優美的音樂,準確的文字,純正的朗讀,旨在使學生更進一步的領略秋天的迷人的風采,並在愉悦、感動的情懷中願意讀書,熱愛讀書,享受讀書的樂趣.

(教學反思)

《秋天的雨》一課的教學,我從以下幾點進行反思:

1、 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實現了閲讀目的

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學生有着獨特的個人愛好、閲讀經驗,那麼閲讀目的實現也可以放手讓學生自由地選擇喜愛的內容進行讀賞解悟,例如“美讀感悟秋之色,探究體會秋之味,拓展延伸秋之聲”這一重難點突破的環節,指導學生自主選擇喜愛的內容,以小組為單位,自由組合,合作探究。交流時,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好的詞句、段落慢慢品味,正所謂“以學定教”,一方面開闊了視野,發展了能力,另一方面鍛鍊了語文表達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同時還培養了勤學好問,團結合作的良好學習品質,真正達到了閲讀的目的。

2、自主選擇學習夥伴,創設了良好的氛圍

隨着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活動化教學的日益開展,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實踐的時間大大增加。傳統教學中,學習小組往往固定不變,合作伙伴常常一年不換,而在新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應當為學生創設自主開放學習與發展的環境,充分尊重學生尋求夥伴上的自主選擇的權力,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加積極深入地投入到語文活動中去,學習收效也會更大都可以讓學生選擇好的夥伴,正所謂“志同道合”。在本課研讀探究的實踐過程中,老師就深入到學生之中,成為了他們的學習夥伴,對學生涉及不到,體會不深,甚至理解錯誤的地方給予糾正、補充。學習氛圍十分寬鬆和愉快。

3、自主選擇理解的角度,生成了個性的體驗

語文自主學習的核心價值在於“生成”。即學生在“真學”的過程中,根據自身的經驗產生對文本,對事物的獨特體驗,感受和理解,有一些新的發現,新的思考,生成一些有價值的問題,並能主動交流,通過思維碰撞再生成、拓展課程資源,把學習引向深入,逐漸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在對秋天的感知、認識,與秋天的對話、拓展中,學生們人人蔘與,充分發表了自己的見解與體驗,。教師從旁積極鼓勵,適當點撥,把教與學的過程落到實處,把學生個性的培養擺在突出的位置。

4、自主選擇課外的作業,發展了學生的潛能

在自主學習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需要保持興趣和意志努力,渴望得於他人的關愛和激勵,從中汲取前進的力量和成功的信心,由於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方式、興趣愛好各有差異,因此,在“生成性練習”這一鞏固舊知,發展能力的重要環節上,教師同樣可允許學生在作業的數量、深度、形式上作出選擇,以獲取最大的成功,享受學習的快樂。如本課“拓展深華”這一環節,學生們或想畫,或想摘,或想讀,或想寫,或想找。。。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自由選擇完成。這樣的課外作業,既內容豐富,又形式多樣,且格調新穎,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一定會輕鬆愉快,興趣盎然,學生的個性及潛能也一定會在這種自主選擇、自主完成的體驗中得到最快、最好的提高。

5、自主選擇評價的形式,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在新理念指引下的課堂教學中的評價,已由傳統教學的單純的評學生、評結果、評智力的模式轉變成了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學生自評的多元板塊,內容也涉及方法、結果、過程等各個方面,既可以做到傳授知識(雙基)與培養能力並重;又體

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還教給學生思想方法,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在本課教學過程中,評價的語言、形式等等都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

6、靈活運用電教手段,優化了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教學文本,根據學生情況,精心設計了CAI課件,將新的課程理念融入其中,並巧妙運用於教與學的實踐活動中,無論是“秋雨的聲樂”,還是“秋景的美圖”。無論是“文本的點擊”,還是“學習的提示”,無論是“語言的實踐”,還是“閲讀的拓展”,都充分發揮了現代信息技術的潛能,優化了教學過程,改進了學習方式,為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和交流合作提供一個良好的條件通過對問題的解決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學會自主、創造性地學習。

【作者簡介】

黃薇,本科學歷,小學高級教師。多次被評為區級優秀教師、骨幹教師。20xx年,被評為湖北省優秀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積極進行課改,參加湖北省基礎教育研究課題《引導主動學習》的研究工作,成為本校組織的課題小組骨幹,在結題時被評為湖北省級研究先進個人,撰寫的多篇論文、案例在省、市及國家獲獎並發表。20xx年,在教育部十五規化課題“學會學習”第三次學術研討會上執教課例《秋天的雨》,榮獲“創新求實優質課”二等獎。依此案例撰寫的電教設計《秋天的雨》獲湖北省五優大賽電教設計一等獎,並在市組織的五優電教培訓班上作“電教設計的撰寫”主講教師。20xx年,被評為湖北省優秀教師。20xx年,被評為區級十佳教師,市級模範教師。

教學計劃 篇4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學生經過兩年的音樂學習和實踐,已經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樂基礎知識,例如:他們已經認識了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學習了很多內容健康、優美、動聽的兒童歌曲,感受了音樂的美,具備了一定的編創能力。本學期中,還要進一步系統的學習,來獲得更多的音樂知識,加深對音樂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力求將“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努力發揮音樂教育在提高人的整體素質正所特有的審美功能,做到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有機地滲透到音樂藝術的審美與情感體驗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提高學生的餓審美能力。

音樂是沒有標準答案的藝術。它“非語義性、多解性和不確定性”的美學特徵給人留出的想象、思考、體驗、判斷的空間非常寬闊,因此利用音樂課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教材從教育理念上,強調了“以學生髮展為本”,音樂教育面對全體學生,也應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

三、目的任務:

1、在音樂教學中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2、在唱、動、認、聽的學習過程中,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合作與共處,創新精神的培養。

四、教學目的要求:

1、會用優美、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老師的目光》、〈〈秋天來到了〉〉。

2、初步瞭解少數民族歌(樂)曲的特點,能通過欣賞,編故事,編舞蹈,發展想象力。唱準音高及音的長短。

3、通過演唱體現好夥伴之間的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學畫圖形譜,會編新歌詞。

4、瞭解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音調,激發對祖國民族音樂的熱愛。

5、愛祖國、愛人民、愛長輩,從演唱作品中體現。瞭解女聲、童聲的演唱形式。學習休止符,會做音樂情境表演。

6、感受並體驗不同歌(樂)曲的不同表現風格,嘗試自己製作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7、初步學習二聲部合唱。

五、課時劃分

1-3周第一單元森林之歌

4-6周第二單元黃葛樹下

7-9周第三單元乘着歌聲的翅膀

10-12周第四單元豐收樂

13-16周 第五單元啊 老師

17-19周第六週大海的歌

20-22周複習

教學計劃 篇5

一、 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教學,結合我校“學導並舉,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加強集體備課,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教學任務

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

三、學生情況分析

初一學生剛升入初中,雖然小學學過《社會》,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識,但大多數學生空間概念缺乏,不善於綜合分析問題,抽象思維能力差,缺乏科學的探究精神,一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學習積級性高,學習地理的興趣濃厚,求知慾強,但一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學習積級性不高,厭學情緒較重。

四、教學措施

1、教學中充分發揮雙主體的作用,採用各種形式,給學生一個學習探究、合作的空間,培學習地理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加強“雙基”的基礎上,注重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與培養。

2、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提高讀圖能力,並且要大力開發課程資源,豐富的地理知識,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有用的地理。

3、教學中做到精講,重知識體系、結構、聯繫和思維方法及解題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帶水,要講究教學技巧和藝術,提高課時效益。訓練題要做到精選、精練,做到講練結合,提高複習效率。

4、重點熱點抓輻射

重點據生活實際中的具體問題,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學以致用、活學活用,切忌將教材內容重複複習一遍,應在所例舉的重點熱點專題複習中,運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學習方法,相互研討、歸納,讓學生從教材內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維深度的問題,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5、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搞好集體備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講究練習的實效性。

6、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7、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8、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組,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台階。

9、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0、每次考試後,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五、課時安排:課時安排共22課時。

教學計劃 篇6

一、班級分析。

這個學期我擔任四年級3個班的音樂課。大部分學生對音樂課比較感興趣,上課也較認真,從整體水平來看,四年級3個班音樂程度都差不多,相比起來1班的紀律較難抓,所以上課起來較累,這學期我將對1班的紀律制定些措施,這樣有待他們更好的學習。

在學歌中,女生的對音樂中的音準與節奏及動作的模仿能力普遍比男生要好;欣賞中,學生們根據音樂展開想象的能力還不夠好;但是欣賞簡短的歌曲時他們還是饒有興趣的,大多數能正確地説出歌曲的速度、力度與情緒。

二、教材分析。

本冊音樂教材的內容強調了音樂與人、音樂與社會、音樂與民族、音樂與大自然的聯繫,把音樂置身於大文化背景之中,以文化主題組織教材。

共有八課,分別是《手挽手》、《跳起來》、《家鄉美》、《水上的歌》、《童年的回憶》、《風景如畫》、《校園裏》、《理想》。其中歌曲有《拍手拍手》、《陽光牽着我的手》、《我和提琴》、《跳吧,跳吧》、《楊柳青》、《大雁湖》、《小螺號》、《讓我們蕩起雙槳》、《白樺林好地方》、《紅蜻蜓》、《小溪流水響丁冬》、《茨黎花》、《校園多美好》、《冬夜靜悄悄》、《種太陽》、《小紙船的夢》讓學生接觸並瞭解中國的幾首優秀的兒童節歌曲和外國出色的歌曲,並配以羣體的音樂活動,如齊唱、合唱等。

它有助與學生養成共同參與的羣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欣賞有《祝你快樂》、《馬刀舞》、《新疆舞曲》、《小步舞曲》、《故鄉是北京》、《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山》、《東方明珠》、《劃龍船》、《水上音樂》、《船歌》、《彼得和狼》、《森林的歌聲》、《蔭中鳥》、《運動員進行曲》、《打字機》、《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年輕的朋友來相會》。以審美為核心,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樂必要的審美能力。另外本教材的編創與活動中,編有大量的實踐要求,讓學生在編創與活動中去體驗音樂的美感,提高他們的音樂感受、表現、創造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一) 感受與鑑賞。

1、音樂表現要素。

(1)對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能隨着熟悉的歌曲或樂曲哼唱,或在體態上作出反應。

(2)能聽辨不同的女聲和男聲。知道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並能聽辨不同類型其音色。

(3)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 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

(4)能夠感知音樂主題、樂句和段落的變化,並能夠運用體態或線條、色彩作出相應的反應。

2、音樂情緒與情感。

(1)聽辨不同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作簡單描述。

(2)能夠體驗並簡述音樂情緒的變化。

3、音樂體裁與形式。

(1)聆聽少年兒童歌曲、頌歌、抒情歌曲、敍事歌曲、藝術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種體裁和類別的歌曲,能夠隨着歌曲輕聲哼唱或默唱。

(2)聆聽不同體裁和類別的器樂曲,能夠通過律動或打擊樂對所聽音樂作出反應。

(3)能夠區別齊唱和合唱、齊奏和合奏。

(4)能夠初步分辨小型的音樂體裁與形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説出曲名,每學年2——4首。

4、音樂風格與流派。

(1)聆聽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區和民族的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和戲曲、曲藝音樂等,瞭解其不同的風格。

(2)聆聽世界各國民族民間音樂,感受一些國家和民族音樂的不同風格。

(二)表現。

1、演唱。

(1)樂於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並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

(3)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4)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評價。

(5)每學年能夠被唱歌曲4——6首。

2、演奏。

(1)樂於參與各種演奏活動。

(2)學習課堂樂器的演奏方法,參與歌曲、樂曲的表現。

(3)能夠選擇適當的演奏方法表現樂曲的情緒,並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奏進行簡單評論。

(4)每學年能夠演奏樂曲2——3首。

3、綜合性藝術表演。

(1)能夠主動地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並從中享有樂趣。

(2)在有情節的音樂表演活動中擔當一個角色。

(3)能夠對自己、他人的表演進行簡單的評論。

4、識讀樂譜。

(1)用已經學會的歌曲學唱樂譜。

(2)結合所學歌曲認識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記號。

(3)能夠識讀簡單樂譜。

(三)創造。

1、探索音響與音樂。

(1)能夠自制簡易樂器。

(2)能夠運用人聲、樂器聲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現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2、即興創造。

(1)能夠即興創編同歌曲情緒一致的律動`或舞蹈,並參與表演。

(2)能夠以各種音源及不同的音樂表現形式,即興創編音樂故事、音樂遊戲並參與表演。

3、創作實踐。

(1)能夠創作2——4小節的節奏短奏。

(2)能夠創作2——4小節的旋律。

(四) 音樂與相關文化。

1、音樂與社會生活。

(1)關注日常生活中的音樂。

(2)喜歡從廣播、電視、磁帶、等傳媒體中收集音樂材料,並經常聆聽。主動參加社區或鄉村的音樂活動,並能與他人進行音樂交流。

(3)樂於聽音樂會或觀看當地民俗活動中的音樂表演。

2、音樂與姊妹藝術。

(1)接觸與瞭解戲劇、舞蹈等表演形式,認識音樂在其中的作用。

(2)能夠用色彩或線條表現音樂的相同與不同。

3、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

(1)能夠選用合適的背景音樂,為兒歌、童話故事或詩朗誦配樂。

(2)知道一些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和國家的代表性兒童歌曲。

四、教學措施:

1、從行為習慣養成開始,養成他們良好的常規與音樂素養,如:通過聽音樂進教室,培養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與課堂組織紀律。

2、在唱歌時,鞏固呼吸不出聲、不聳肩,逐步做到音色統一,獲得自然而優美、明亮而圓潤的童聲。注意吸氣的方法,口形要正確,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輕聲發音,能按老師的手勢,整齊的歌唱。

3、在教學中,通過各種樂器讓學生了解音的高低、長短、強弱;還要讓學生認識小節、小節線、終止線和換氣記號。

4、在欣賞歌曲的同時要注重培養孩子的音樂感受能力。

5、多給學生一些視聽結合的機會,都給學生提問思考的時間,讓學。

五、教學進度。

第1周:2.22——2.28

1、正式上課,1課時。

2、開學教育,2課時。

第2周:3.1——3.7

1、學唱《拍手拍手》,1課時。

2、欣賞《祝你快樂》,1課時。

第3周:3.8——3.14

學唱《陽光牽着我的手》,1課時。

第4周:3.15——3.21

1、學唱《我和提琴》,1課時。

2、欣賞《馬刀舞》、《新疆舞曲》,1課時。

第5周:3.22——3.28

1、學唱《跳吧,跳吧》,1課時。

2、欣賞《小步舞曲》,1課時。

第6周:3.29——4.4

1、學唱《楊柳青》,1課時。

2、欣賞《故鄉是北京》、《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1課時。

第7周:4.5——4.11

1、學唱《大雁湖》,1課時。

2、4.3——4.5清明節放假。

3、欣賞《東方明珠》,1課時。

第8周:4.12——4.18

1、學唱《小螺號》,1課時。

2、欣賞《劃龍船》、《水上音樂》,1課時。

第9周:4.19——4.25

1、學唱《讓我們蕩起雙槳》,1課時。

2、欣賞《陽光牽着我的手》,1課時。

第10周:4.26——5.2

1、學唱《白樺林好地方》,1課時。

2、期中教學質量檢測。

第11周:5.3—5.9

1、學唱《紅蜻蜓》,1課時。

2、5.1——5.3放假。

3、欣賞《彼得與狼》,1課時。

第12周:5.10——5.16

1、學唱《小溪流水響叮咚》,1課時。

2、欣賞《森林的歌聲》,1課時。

13周:5.17——5.23

1、學唱《茨棃花》,1課時。

2、欣賞《蔭中鳥》,1課時。

第14周:5.24——5.30

1、學唱《校園多美好》,1課時。

2、欣賞《運動員進行曲》1課時。

第15周:5.31——6.6

1、學唱《冬夜靜悄悄》,1課時。

2、學唱《種太陽》,1課時。

第16周:6.7——6.13

1、學唱《小紙船的夢》,1課時。

2、總複習,1課時。

第17周:6.14——6.20

考試。

6.14——6.16端午節放假。

第18周:6.21——6.27

期末教學質量檢測。

第19周:6.28——7.4

學期總結,7月4日暑假開始。

教學計劃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並會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區域以及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平面區域;

(2)瞭解線性規化的意義以及線性約束條件、線性目標函數、線性規化問題、可行解、可行域以及最優解等基本概念;

(3)瞭解線性規化問題的圖解法,並能應用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培養學生觀察、聯想以及作圖的能力,滲透集合、化歸、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提高學生“建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結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愛好和“用數學”的意識,激勵學生勇於創新。

教學建議

一、知識結構

教科書首先通過一個具體問題,介紹了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區域。再通過一個具體實例,介紹了線性規化問題及有關的幾個基本概念及一種基本解法—圖解法,並利用幾道例題説明線性規化在實際中的應用。

二、重點、難點分析

本小節的重點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平面的區域。

對學生來説,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平面的區域是一個比較生疏、抽象的概念,按高二學生現有的知識和認知水平難以透徹理解,因此學習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平面的區域分為兩個大的層次:

(1)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區域。首先通過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繫,自然地給出概念。明確二元一次不等式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表示直線某一側所有點組成的平面區域不包含邊界直線(畫成虛線)。其次再擴大到所表示的平面區域是包含邊界直線且要把邊界直線畫成實線。

(2)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平面區域。在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區域含義的基礎上,畫不等式組所表示的平面區域,找出各個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區域的公共部分。這是學生對代數問題等價轉化為幾何問題以及數學建模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

難點是把實際問題轉化為線性規劃問題,並給出解答。

對許多學生來説,從抽象到的化歸併不比從具體到抽象碰到的問題少,學生解數學應用題的最常見困難是不會將實際問題提煉成數學問題,即不會建模。所以把實際問題轉化為線性規劃問題作為本節的難點,並緊緊圍繞如何引導學生根據實際問題中的已知條件,找出約束條件和目標函數,然後利用圖解法求出最優解作為突破這個難點的關鍵。

對學生而言解決應用問題的障礙主要有三類:①不能正確理解題意,弄清各元素之間的關係;②不能分清問題的主次關係,因而抓不住問題的本質,無法建立數學模型;③孤立地考慮單個的問題情景,不能多方聯想,形成正遷移。針對這些障礙以及題目本身文字過長等因素,將本課設計為計算機輔助教學,從而將實際問題鮮活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以利於理解;分析完題後,能夠抓住問題的本質特徵,從而將實際問題抽象概括為線性規劃問題。另外,利用計算機可以較快地幫助學生把握尋找整點最優解的方法。

三、教法建議

(1)對學生來説,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平面的區域是一個比較生疏的概念,不象二元一次方程表示直線那樣已早有所知,為使學生對這一概念的引進不感到忽然,應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繫,以便自然地給出概念

(2)建議將本節新課講授分為五步(思考、嘗試、猜想、證實、歸納)來進行,目的是為了分散難點,層層遞進,突出重點,只要學生對舊知識把握較好,完全有可能由學生主動去探求新知,得出結論。

(3)要舉幾個典型例題,非凡是似是而非的例子,對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的平面區域的含義是十分必要的。

(4)建議通過本節教學着重培養學生把握“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儘管側重於用“數”研究“形”,但同時也用“形”去研究“數”,這對培養學生觀察、聯想、猜測、歸納等數學能力是大有益處的。

(5)對作業、思考題、研究性題的建議:①作業主要練習學生規範的解題步驟和作圖能力;②思考題主要供學有餘力的學生課後完成;③研究性題綜合性較大,主要用於拓寬學生的思維。

(6)若實際問題要求的最優解是整數解,而我們利用圖解法得到的解為非整數解(近似解),應作適當的調整,其方法應以與線性目標函數的直線的距離為依據,在直線的四周尋求與此直線距離最近的整點,不要在用圖解法所得到的近似解四周尋找。

假如可行域中的整點數目很少,採用逐個試驗法也可。

(7)在線性規劃的實際問題中,主要把握兩種類型:一是給定一定數量的人力、物力資源,問怎樣運用這些資源能使完成的任務量最大,收到的效益最大;二是給定一項任務問怎樣統籌安排,能使完成的這項任務耗費的人力、物力資源最小。

教學計劃 篇8

一、總體目標:

我中隊共有學生56人,其中女生31人,男生25人。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進行常規訓練,讓他們講文明,懂禮貌,學會寬容,學會與他人合作,營造良好的班內氛圍,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儘快的適應學校環境,投入到學習當中,成為一名優秀的、合格的小學生。

二、工作重點及要求:

1、抓好學生的常規教育

利用晨會及班隊會的時間學習《小學生一日常規》,《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並在日常行為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什麼行為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2、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

學生安全是班級工作順利開展的必要條件,時刻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不知不覺讓學生的安全意識也逐漸加強起來,我要留心觀察孩子們的動態活動和學校內的活動環境,即時發現安全隱患,制止安全事故的發生。

3、培養班級小幹部,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

班幹部是班級管理的小助手,着重培養2個幫助管理班級的小幹部(即班長和副班長)另外再培養3個小組長,讓他們協助老師做好班級的各項工作。

4、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通過多種途徑,採取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教育。利用我過的一些傳統節日多學生進行宣傳活動,使他們能做到尊敬長輩,孝敬長輩,在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做個乖孩子。

標籤: 範文 教學計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jihua/7e2nv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