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語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

二年級語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語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二年級語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範文(通用6篇)

二年級語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1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學為題材的兒童詩歌,告訴我們要是在大自然的曠野中迷了路該怎麼辦?為我們介紹了四種天然的“指南針”:

(1)我國地處北半球,正午時太陽所在的方向就是南方,於是太陽成了我們的指南針。

(2)晚上,北極星可以為我們指示北方。

(3)陰雨天,大樹的枝葉稀稠可以幫我們辨別方向,樹葉茂密的一面是南方,樹葉稀少的一邊就是北方。

(4)冬天裏,溝渠裏的積雪的多少,也能幫我們辨別南北的方向。豐富的知識,秀麗的小詩,一定會把我們和學生帶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之後,我利用課件直觀的向學生展示了太陽光的照射和溝渠裏的積雪,由於被溝渠的壁擋住了,所以陽光先照到溝渠中北面的積雪,所以北面的積雪先化,南面的積雪反而化得慢。看了直觀的畫面,學生就一下子理解了。為了讓學生靈活運用,我又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簡單地畫出高山和太陽,請同學觀察,高山上的積雪和陽光照射與溝渠裏的不同之處,然後説説:高山上的積雪化得快的是哪一方?這時的學生已能清楚地辨別了。

從學生的辯論中,我發現了學生都有自己的思想,而且也能完整地表達,我們應該給他們創設這樣的機會,從中學生展示了自我,老師也會得到意外的收穫。

二年級語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2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小學語文新課標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文章。教學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後,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反思,我才徹底認識到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才是真正的主體,那麼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關鍵就看教師如何去把握課堂了。可以這麼説,孩子們能和老師共同把握課堂的方向,這堂課才是孩子們真喜歡的課!

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學過程中,我請同學説説在冬天溝渠裏的積雪是如何為人們指明方向的?這時一位同學站起來説:“在冬天溝渠裏的積雪,融化比較慢的是北面,融化比較快的是南面。”而另一位同學卻説:“融化比較快的是北面,融化比較慢的是南面!”

當時我心想:課本上不是已經描寫得很清楚了嗎?怎麼會不明白呢?”然後我就説:“冬天的太陽在偏南邊,你看,”為了阻止他繼續説下去,我在黑板上簡單的畫了一個溝渠的示意圖。

示意圖一畫出來,我立刻發現從南邊射過來的太陽照到的是溝渠的北邊,因為它面朝南!這時候我連忙説:“看,孫毅説得很對,真是溝渠裏的積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的慢的是南方!因為南邊射過來的太陽照到的溝渠的北邊,所以是哪邊的雪先化呢?”這時候我班學生一下都看懂了,齊聲説:“北邊!”

然後我突然想起了山上的雪,説:“如果這不是一個溝渠,而是一座山呢?”並在黑板上畫了一座山,這時立刻就有學生説:“山上的雪化得快的是南面,化的慢的是北面!”“對!”這時我及時地給予了肯定,心裏也挺高興,終於把這個問題弄明白了,同時我也為自己在寫教學設計時的不仔細感到很自責。這節課正是由於學生的提示,我才沒有出現知識性的錯誤。

二年級語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3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充滿科學性與知識性、秀麗有趣的小詩,如何讓孩子覺得大自然是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課文很有趣。如何讓孩子對大自然充滿嚮往與探索的興趣,這是我備課時一直考慮的問題。

1、通過齊讀、個人讀、小組接龍讀、師生合作讀多種方式的讀,以讀代講,使學生自然而然感受詩歌的韻律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避免了單純的'講解,避免把美麗的詩歌講成了科普文章。

2、本課重難點的處理,充分讀的基礎上,利用信息技術資源,例如圖片理解四種天然指南針如何指點方向,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3、安排説話和寫話。即落實了新課標的要求,又拓展了學生思維,培養了學生語文素養。

同時,我也發現這節課存在的一些問題像學生參與度不高,拓展環節時間安排緊張,感覺有點倉促等。

就本節課存在的問題以及平時發現的問題,自我認為以後在以下方面多努力:

1、多鼓勵學生,調動學生積極性。

2、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培養學生讀書習慣,有利於課堂上交流展示。

3、課堂是老師的基本陣地,以後力求每節課都按照公開課去準備,去上課,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把每節課都上成精品課,提高自己教學水平。

二年級語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4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學為題材的兒童詩歌,向孩子介紹了在自然中很多細微的、能幫助人們識別方向的自然現象,這首詩歌很能引起孩子們對大自然的興趣,並使他們懂得大自然中的很多現象,只有細心的孩子才能觀察到。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如下幾點:

1、注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的訓練。

由字、詞、句到段都培養了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如:在進行“慌”和“盞”等字的教學中我採用比較形近字的方法進行學習,強化記憶生字。教學中我採用“先扶後放”的教法,重點指導學習第二小節,然後讓學生合作學習三至五小節並完成讀書報告,最後在理解詞語“嚮導”和句子“忠實的嚮導”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能運用課件簡化並突破了課文的重、難點。

使學生直觀形象地認識了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針“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對理解了課文內容有很大的幫助。

3、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文方式。

有:指名讀、自由讀、與小夥伴合作讀、齊讀、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讀、小組合作讀,激發了學生讀文的興趣,使學生在多種形式、多次讀文的過程中輕鬆地理解了課文的內容。

4、藉助一首小詩對課文內容進行擴展,使學生了解到大自然中更多的指南針。

不足之處:

1、小組合作學習還沒有真正做到有序有效。

2、對於學生的鼓勵性語言還不夠,沒有能夠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參與的學生還不夠廣泛。

3、在對第5小節“溝渠裏的積雪哪邊化的快哪邊化得慢,化得快的那邊是南面還是北面,為什麼?”這個問題的處理上雖然有利用課件直觀演示,但是仍然有部分學生還是沒有弄明白。如果能再加上一點圖畫演示,區分溝渠是“凹陷”的,而小山和房子都是“凸起”的,接受太陽光的面不一樣,教師再相機用語言來進一步説明,我想這個難點能更加清楚明白的迎刃而解。

二年級語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5

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教學過程中,我請同學説説在冬天溝渠裏的積雪是如何為人們指明方向的?

這時一位同學站起來説:“在冬天溝渠裏的積雪,融化比較慢的是北面,融化比較快的是南面。”大部分學生表示贊同,而另一部分孩子似乎有不同的意見,但也説不出我們來。一同學説:“融化比較快的是北面,融化比較慢的是南面!”他的話立即引起了同學們的議論,教室裏頓時熱鬧起來,但是沒有誰能説服對方。當時我想課本上已經寫了,怎麼會這樣呢?我説:“冬天的太陽在偏南邊,大家看。”為了讓他們明白,我在黑板上簡單的畫了一個溝渠的示意圖。示意圖一畫出來,立刻同學發現了問題所在。

他説:“從南邊射過來的太陽照到的是溝渠的北邊,因為它面朝南!”這時候我連忙説:“看,説得很對,溝渠裏的積雪,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的慢的是南方!因為南邊射過來的太陽照到的溝渠的北邊,所以是哪邊的雪先化呢?”這時候我班學生一下子恍然大悟,異口同聲地説:“北邊!”然後我突然想起了山上的雪,説:“如果這不是一個溝渠,而是一座山呢?”並在黑板上畫了一座山,這時學生立刻回答説:“山上的雪化得快的是南面,化的慢的是北面!”“對!”這時我及時地給予了肯定,心裏也挺高興,終於把這個問題弄明白了。

課前對這個問題想的太簡單,以為孩子們能理解,結果呢,卻不是這樣。以後對學生活動的預設要更多些更全面些,孩子們能和老師共同把握課堂,這才是學生真正喜歡的課!

二年級語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學反思6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這是一首簡明通俗,同時包含豐富的自然知識的兒童詩歌,向孩子們介紹了大自然中很多細微的、能幫助人們識別方向的自然現象。詩歌易讀易懂,節奏感強,適合朗讀,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激發對大自然的探索慾望。

現在的孩子閲讀量普遍較大,課文中的內容學生可能已經在課外閲讀中接觸過。所以,教學時要用他們對知識的探索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讓他們在疑惑中閲讀課文、尋找答案,在閲讀中瞭解自然現象,在尋找中感受自然科學帶來的樂趣。

本課採用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點撥為主的教法,藉助多媒體手段,多方位、多視角地讓學生去認知、去朗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和知識點,積累語言,拓寬視野。教學本課,要讓孩子們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體會大自然的奧祕與情趣,學會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發現科學知識。

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大家的收穫可真不小。其實,在大自然中處處充滿了神奇與奧祕。我們一定要細細觀察,多多思考,還要通過看書、上網等多種方法蒐集各種資料,這樣我們才能在科學的世界裏遨遊、飛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yz8k7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