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高三詩歌鑑賞教學反思

高三詩歌鑑賞教學反思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詩歌吧,詩歌能使人們自然而然地受到語言的觸動。那麼什麼樣的詩歌才是好的詩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三詩歌鑑賞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三詩歌鑑賞教學反思

高三詩歌鑑賞教學反思1

如今,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教師以應試為目的的教學活動已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進,朝着素質教育方向努力,畢竟,接受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樹立符合社會及個人要求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對高中詩歌鑑賞教學內容,《新課程標準》指出:教讀古典詩詞,應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一、高中詩歌鑑賞教學存在的問題

1、以高考為教學目的,妨礙學生鑑賞能力的培養

過去以高考考高分為教學目的,使學生的鑑賞能力在目的就錯誤的基礎上失去了增強的動力。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將教師和教材的既定信息直接教授給學生,完全不顧學生主觀學習能力的培養。另處,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多是以教師為主體,從而使學生處於一個知識被動灌輸的地位,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完全得不到開發和培養。例如,在高中詩歌鑑賞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將各種詩歌表現手法及鑑賞手法進行羅列,然後給學生進行一定量的示範,之後便是用了再用的題海戰術。特別是到了高三,為了應付高考,各類捲紙,各類題目如潮水般向學生湧來,讓學生不堪重負。

2、教學過程乏味,缺乏靈動

在高中詩歌鑑賞教學過程中,教師大都以“一解題、二釋詞、三解構、四總結”這樣一種模式來組織整個教學活動,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機械乏味。要知道,很多詩歌中都藴含着詩人強烈的思想情感,如果只是採用這樣一種呆板的教學方式來解析,那麼學生最多隻能感受到教師所表達出來的教學情感,對於詩所傳達的思想,便難以得到深刻的體會,而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也就無從談起。

3、教學形式單一,創新能力缺乏培養基礎

在高中詩歌鑑賞教學中,教師單靠一張嘴和一支粉筆,採用理論分析和進行板書來達到教學活動的開展。而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表達的內容極其有限,而且還無法激起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激情。所以,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僅侷限了教師的教學內容,還禁錮了學生的思維,使得如今社會所欠缺的創新能力無法在學習中得到有效的培養,是需要得到內容上和形式上的豐富的。

二、有效的詩歌鑑賞教學方法探析

1、改變教學思想,明確教學目的

想要有效提高高中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那麼教師教學活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什麼樣的活動,都在目的的指導下,擁有不同的實現方式。所以,以應付考試為詩歌鑑賞教學的目標,只會讓學生成為被動接收知識和做題的機器。如今,新課程改革讓教學目標得以明確,為的是提高學生自身的詩歌鑑賞能力和審美情趣。而教師便在素質教育的指導下,改變了教學心態,為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而努力。

2、改進教學過程,生動教學環境

改進教學過程,為的是使整個課堂教學能有個井然有序而又不失熱情的環境,從而為學生營造一個極易學習和願意學習的氛圍。而改變教學過程,可以以教師自己對詩歌內容的把握為基礎,將詩歌講解用各種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例如,教師在講授杜甫的《登高》時,便可以以濃郁的思想情感作為基調,利用帶感情的朗讀進行情感渲染,從而讓整個教學活動都在詩人的`思想情感下進行,讓學生能在深刻體會的基礎上,把握住整首詩所要表達出的各種內容。這是種極易學習的氛圍,可以讓學生不用刻意學習便能體會詩歌情感,從而加強對詩歌表達方式的探究和學習。另外,教師還可以能過多媒體教學方式,將形象的動畫與詩歌聯繫起來,再加之與詩的內容極其貼近的音樂,那麼學生的對整首詩的鑑賞能力在這些工具的輔助下,便能得到了相應地提升。

3、加強教學互動,培養創新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教是為學服務的,以往的教學模式很顯然犯了本末倒置的錯誤。如今,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加強教學活動中的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熱情的提高,誘發創新思維,培養創新精神。一首詩歌,給不懂得欣賞的人看就是那麼幾個字,而懂的人不僅能從詩的字裏行間看出作者寫這首詩時所處社會背景,還能體會出詩人創作時的思想情感。而每一個人對同一首詩的理解和感受是不一樣的,俗話説“有一百個觀眾,就人一百個哈姆雷特”,説的也就是這個道理。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與學生的互動,運用各種方法,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與思想交流,從而促進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並從中得出自己的看法,使創新能力得到培養。

三、總結

詩歌篇幅較短,有時候就是在短短的十幾個字中藴含着豐富的情感和哲學思想。傳統的詩歌鑑賞教學多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説教式教學,完全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感受和知識接受能力,只為教出考高分的學生而努力。這完全背離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我們要加強素質教育思想的普及,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活動與社會相聯結,為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而努力。

高三詩歌鑑賞教學反思2

高考,詩歌鑑賞題十一分,對於福建學生而言,這是一座大山,一座有點難以逾越的大山,為什麼這麼説?因為學生對中國古典詩歌不知怎麼搞的就是那麼害怕,就是那麼無語。每次考試得分率很低,不少人連詩歌的基本內容都無法讀懂,只是瞎蒙亂寫而已。

於是我不能不想想:我們的學生從幼兒園就開始背唐詩宋詞,小學也要求背七十多首,初中又背了五六十首,到了高中至少也背四五十首,一共加起來我們的學生至少背了兩百多首詩歌。按道理能夠背兩百多首詩歌的學生文學素養應該不太差,而實際上這些背了那麼多的學生為什麼對高考的十一分的古典詩歌鑑賞題居然束手無策?這是我們這些當老師的不能不反思。

是不是我們這些學生從小背誦詩歌的時候根本就是無心?還是這些學生的語文老師沒有教會學生如何鑑賞詩歌?還是我們這些古典詩歌對這些學生沒有一定印象力?

這些問題作為語文老師可能我們並沒有仔細思考過,頂多是每次在教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時候,我們才會想起如何教學生如何鑑賞詩歌,如何理解詩歌,當時我們上課的時候講解詩歌並不是按照高考詩歌考題的模式來講,我們只是從純粹的欣賞的角度來講,學生聽講的時候也只是以一種並非認真的態度來聽,除非這首詩歌是他喜歡的,除非他的確是對詩歌有興趣,不少學生在上詩歌的時候都是一種渾渾噩噩的狀態,甚至有些麻木的狀態。

現在進入複習的狀態,有必要對以前學過的詩歌進行一個小結,既要讓學生多背一些過去學過的詩歌,也要讓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慢慢地理解與感悟詩歌的特點,特別是應該適當地給予學生詩歌誦讀與理解的方法與策略的指導。這個工作要做深入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這些學生的詩歌基礎並不是很紮實,以前所學過的那些詩歌對於他們而言彷彿是遙遠的記憶,彷彿是隔世的電影。

而要讓學生由以前那種相對麻木相對混沌的狀態轉入相對積極相對明確的狀態並非易事,因為大部分學生對這些古典詩歌並沒有辦法產生濃厚的興趣,並沒有辦法在朗讀背誦這些詩歌的過程中獲得美妙的體驗和成就感。而這是需要我們這些語文老師尋找到一個切入點,一個能夠讓學生經過語文老師指點之後能夠慢慢進入詩歌鑑賞門口的點。這很重要。學生一旦能夠從這個點開始理解了如何讀詩,如何賞詩,如何品詩,這些工作是可以慢慢地一個個開展。當然真正要達到如此境地卻非易事,至少是需要經過一個相對漫長的時間,至少得讓學生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有一點點的收穫,有一些進步,至少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會像以前那樣對詩歌無動於衷,對詩歌麻木不仁。

我相信,只要我們當語文老師的能夠很好地理解詩歌的特點並且能夠以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講述,讓自己的學生能夠接受與理解,學生是可以一點點進步與提升的。雖然詩歌鑑賞很難,雖然學生的基礎不好,但我們一定要努力去教,去幫助每個學生,儘可能使他們有所進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yyvgq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