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高考古代詩歌鑑賞教案

高考古代詩歌鑑賞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考古代詩歌鑑賞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高考古代詩歌鑑賞教案

高考古代詩歌鑑賞教案 篇1

一、教學目的

明確古代詩歌鑑賞的考試內容:

1、鑑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詩歌的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掌握基本的鑑賞方法

二、教學方法:

分層探究法

三、教學程序:

導——練——矯——結

教程:

第一教時

導語:高考詩歌鑑賞一般考查對關鍵詞語意義的理解、思想內容的把握和語言技巧的賞析,近幾年的高考古詩鑑賞題考查的主要內容是“詩眼”的理解、形象的賞析、意境的領悟和藝術手法的評價,其複習方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方法提示一:抓詩眼——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説法。所謂“詩眼”是全詩意境展開的總綱,是情感的脈絡。因此,抓住詩眼,就能扣住主旨答題,把握了詩歌的靈魂。

典題練習:閲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一)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詩歌一、三句寫景,你認為哪兩個字用得最好?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解析及答案:“冷”和 “涼”用得最好。運用通感的修辭手法寫景,很好地襯托了一個失意宮女的孤獨生活和淒涼心情。

(二)雪晴晚望 賈島

倚仗望晴雪,溪雲幾萬重。樵人歸白屋,寒日下危峯。

野火燒岡草,斷煙生石松。卻回山寺路,聞打暮天鍾。

“聞打暮天鍾”是不是全詩的詩眼?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解析及答案:是全詩的詩眼。因為,這句用在篇末起着點活全詩的作用。前七句都是寫靜景,是望景。“聞打暮天鍾”寫一聲清脆的鐘聲,由視覺轉到聽覺。這鐘聲不僅驚醒了默默賞景的詩人,而且鐘鳴谷應,使前六句所有景色都隨之飛動起來。整個詩境形成了有聲有色、生動活潑的局面。在這充滿山野情趣的詩境中,似乎隱隱吐露出詩人“歸卧故山”的思想。

方法提示二:析形象——詩歌中的形象往往指詩中的景物和人物,反映出詩歌的感情基調和作品風格,寄寓着詩人對社會人生的思考和認識,融入歷史文化內涵形成具有象徵意義的意象,或者情景交融拓展為具有深刻內涵的意境。閲讀答題時要特別注意分析詩人描繪的生活圖景,領悟藴含在其中的情趣和理趣。

典題練習:閲讀下面幾首詩歌,然後按要求答題。

(一)山亭夏日 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1)詩人用近乎繪畫的手法,抓住了幾個典型的畫面,這些畫面的特點是 。

解析:綠樹陰濃、樓台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構成了一幅色彩鮮麗、情調清和的圖畫。

答案:色彩鮮麗、情調清和。

(2)通過這幅圖畫,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請你用簡潔的文字表述出來。

解析:夏日午時,烈日當空,樹陰匝地;池水清澈見底,映在塘中的亭台樓閣由於微風的拂動也隨之晃動,讓人感覺到整個水面猶如一掛水晶做成的簾子;忽然飄來一陣花香,香氣沁人心脾,使人精神為之一爽;至於晴空驕陽下,綠樹濃陰間那悠長的蟬聲,只有留待大家去玩味了。透過這幅清幽美麗的圖畫,我們彷彿看到那個充滿情趣的山亭和那位悠閒自在的詩人。

答案:這是一幅描寫夏日風光的圖畫,通過這幅圖畫讓我們體會到詩人熱愛山林的情趣,以及對閒適自在生活的追求。

(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注:①二十三年:指劉禹錫於永貞元年被貶出京,到寶曆二年回京這段時間。

(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是全詩的情感主旨所在,詩句的含義是什麼?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案:沉舟側畔,有千帆竟發;病樹前頭,正萬木逢春。表達了詩人一種樂觀、豁達的精神。

(2)第三聯是廣為傳誦的名句,但已賦予新的哲理,你認為今天它主要的含義是什麼?

答案:説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新陳代謝是不可逆轉的規律。

方法提示三:賞技巧——在詩歌鑑賞中,表達技巧主要指抒情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方法、風格流派、意境創造等。抒情方式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常見的表現手法為:烘托、用典、虛實相生、動靜結合、點面結合。修辭方式為:比喻、擬人、誇張、對比、襯托(包括正襯和反襯)等。風格流派有清新飄逸、沉鬱頓挫、平和沖淡、委婉含蓄、清新質樸、簡潔明快、豪放、婉約等。瞭解了這些,有助於我們準確的理解詩人的思想情感和創作意圖,體會詩人的感情、氣質、藝術素養以及獨特的格調、氣派和趣味。

典題練習:閲讀下面幾首詩歌,然後按要求答題。

(一)更漏子 温庭筠

玉爐香,紅燭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是什麼意思?在抒情上有什麼特點?

解析:秋夜三更冷雨,點點滴在梧桐樹上,這離情又有誰可以理解呢?這句詞點示了全詞的內涵。該句用人之所聞,描寫景物,融情於景,情景交融。那一直滴到天明,沒有休止的綿綿秋雨,正如主人公的離情連綿不斷。

答案:秋夜三更冷雨,點點滴在梧桐樹上,這離情又有誰可以理解呢?該句用人之所聞,描寫景物,融情於景,情景交融。那一直滴到天明,沒有休止的綿綿秋雨,正如主人公的離情連綿不斷。

(二)鷓鴣 鄭谷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裏啼。

遊子乍聞徵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應湘江閣,苦竹叢深日向西。

注:①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東南。②黃陵廟,在湘陰縣北洞庭湖畔。傳説帝舜南巡,死於蒼梧。二妃從徵,溺於湘江,後人遂立祠於水側,是為黃陵廟。這一帶,歷史上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遷客流人到此最易觸發羈旅愁懷。

因此詩,詩人被冠以“鄭鷓鴣”的稱號。簡要分析詩人寫鷓鴣有什麼高妙之處。

解析及答案:全詩緊扣鷓鴣來寫,不但寫出了鷓鴣的形狀、習性,而且將鷓鴣的叫聲與帝舜二妃及屈原的悲愁故事相結合、與遊子佳人的傷感情事相結合,放到一個荒江野廟、雨昏花落的`環境中來描寫,自然形成了一種悽迷悠遠的意境,渲染出一種令人魂銷腸斷的氛圍。在這裏,人之哀情和鳥之哀啼,虛實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為補充,相得益彰。這樣就深刻地傳達了鷓鴣這一形象在中國古典文化中的獨特的悲劇意藴,感人至深。

(三)菊 鄭谷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露濕秋香港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有人評這首詩寫菊是“不着一字,盡得風流”,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請簡要説明。

答案:這是一首詠菊詩。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未離開菊花,開篇寫菊花的貌不驚人(“比蓬蒿”、“近鬢毛”),寫到人們愛菊,進而寫菊花的高尚品質,點出詠菊的主旨。

(四)碧瓦 范成大

碧瓦樓前繡幕遮,赤欄橋外綠溪斜。無風楊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滿地花。

【注】范成大,南宋著名詩人,曾作為南宋使者被派往金國。在金主面前“詞氣慷慨”,“全節而歸”,為朝野稱道。

簡答: 這是一首純粹的寫景詩嗎?為什麼以“碧瓦”為題?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

解析及答案:這是一首寫景小詩,但又不全是。詩以《碧瓦》為題而不是以《暮春即景》為題,暗示由碧瓦想到雕樑畫棟的豪宅。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在繡幕遮擋的碧瓦樓前,偏安江南的王侯顯貴們醉生夢死,耽於享樂。末句“無風楊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滿地花”,人無計留春住,南宋王朝衰敗的局面又是可以挽回的嗎?詩人以景寫情,含而不露,構思精巧。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比較鑑賞題的解答

方法提示:如果題材相同或藝術技巧相同,那麼關鍵在於找出思想情感不同的地方,或找出藝術風格不同的地方,反之即使思想情感相異或風格也迥異,則可找出藝術技巧相同的地方。總之,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是基本方法。

典題練習

(一)比較鑑賞下面的唐詩和元曲,然後回答後面的問題。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注】①遼西:即遼河以西,今遼寧省西部。

〖中思·喜春來春思 胡祗適

殘花醖釀蜂兒蜜,細雨調和燕子泥。綠窗春睡覺來遲,誰喚起,窗外曉鶯啼。

(1)比較《春怨》中“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和《春思》中“誰喚起,窗外曉鶯啼”兩句寫黃鶯的目的和抒發的情感有什麼不同?

答案:《春思》一句寫黃鶯是為了展現黃鶯歡唱中的美好春景,表現了一種閒適、喜悦的心情。(從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角度答亦可)

《春怨》一句寫黃鶯是為了表現少婦不願意讓黃鶯來驚擾她的美夢,抒發了她對徵戌親人的思念之情。(從“怨恨戰爭”方面答也可)

(2)《春怨》和《秋思》在語言上的共同特點是什麼?

答案:活潑生動,口語化。(意思相同即可)

(二)閲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題紅葉 唐·韓氏

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行 宮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話玄宗。

(1)韓氏詩運用了 手法寫宮女心事,顯得 與韓愈詩中“還有小園桃李在,留花不發待郎歸”的寫法相近;元稹詩則採用了 手法寫宮女命運,和陸游詩中“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的寫法相似。

(2)兩詩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不是完全相同呢?請簡要説明。

答案(1):託物言情(寄情於物) 委婉、含蓄 樂景寫哀(反襯)

答案(2):不完全相同。兩首詩都表現了宮女寂寞、哀怨的感情。韓詩表現了宮女對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衝破樊籠的願望,而元詩流露出無可奈何、懷舊度日以了殘生的情緒。

(三)閲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山中 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山中留客 張旭

山光物態弄春暉,莫道輕陰便擬歸。縱使晴明無雨色,入雲深處亦沾衣。

王詩中的“濕衣”和張詩中的“沾衣”含義相同嗎?請作簡要説明。

答案:王詩中的“濕衣”是幻覺、錯覺,濕人衣的是山中的翠色,作者抒發了那濃翠的山色給人帶來的浸染、滋潤、細雨濕衣似的涼意美感。張詩的“沾衣”卻為實寫,是説大山雲深之處,即使天晴無雨,也會因為濕氣沉沉而打濕遊者的衣服,它展示了雲深霧鎖的深山另一種美的境界。

(四)閲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農家望晴 壅裕之

嘗聞秦地西風雨,為問西風早晚回?白髮老農如鶴立,麥場高處望雲開。

【注】①早晚回:何時回。

江上漁者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1)這兩首詩的共同主題是什麼?(答案不超過20個字)

答案:表現百姓生活的痛苦,表達詩人深切的同情。

(2)範詩多處運用對比取得強烈的藝術效果,請作具體説明。

答案:“江上”和 “舟中”兩種環境,“往來”和“出沒”兩種動態,吃魚人和捕魚人兩種生活的強烈對比,“一葉舟”和“風波里”的巨大反差,飽含了詩人對漁民的關切和同情之心。

(五)閲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陸①蟬聲唱,南冠②客思深。那堪玄鬢③影,來對白頭吟④。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蟬 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⑤梗猶泛⑥,故園蕪已平。煩君再相警,我亦舉家清。

①西陸:指秋天。

②南冠:代指囚人,這裏是詩人自指。

③玄鬢:古代婦女髮式“蟬鬢”,又黑又光潤,縹緲如蟬,故稱。玄,黑色。這裏代指蟬。

④白頭吟:樂府曲名。鮑照等曾以此曲作詩,自傷清直卻遭誣謗。

⑤薄宦:官職卑微。

⑥梗猶泛:《戰國策·齊策》載土偶與桃梗對話,土偶曰:“子東國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為人。降雨下,淄火至,流子而去,則子漂漂者將何如耳?”此處喻指四處漂泊。

(1)兩首詩中蟬的形象與詩人各自的身世有哪些相似之處?兩首詩的尾聯分別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駱詩借秋蟬因露重風高而難飛難鳴,喻指自己忠直高潔而橫遭誣陷,身陷囹圄。李詩以蟬的高棲難飽,悲鳴欲絕而無人同情,自喻高潔和因高潔而清貧的困境,暗示環境的冷酷無情。(解答時注意“在獄”“白頭吟”“薄宦”等詞語的含義和提示作用。)

駱詩尾聯寫自己高潔而不能取信於人,抒發了強烈的悲憤和不平。李詩尾聯以蟬自勵,表明要堅持高潔的操守。

(2)兩首詩運用了哪些相同的藝術技巧?

答案:以蟬起興,以蟬自喻,直抒胸臆。

高考古代詩歌鑑賞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針對高考,通過對具體詩歌的鑑賞,總結鑑賞古代詩歌的方法和規律

教學方法

藉助多媒體講練結合

重點

理清鑑賞古代詩歌的思路

難點

在主觀題的回答中語言如何簡練準確

課時安排:

1課時

一、導入:

我國古代詩歌燦若繁星,詩人輩出,它以其凝練的語言、含蓄而豐富的內藴將我們帶入了一個崇高的藝術殿堂,給我們帶來了美的享受。如我們課本上所學過的古代詩詞就有《詩經》(《靜女》、《無衣》、《氓》)、《楚辭》、(《離騷》)、樂府詩(《孔雀東南飛》)、五言詩(《白馬篇》、《歸園田居》),尤其是我國古代詩歌發展的黃金時期的標誌——唐詩宋詞元曲更令我們目不暇接。如何才能領悟到它們的美呢?這需要掌握一些鑑賞方法。

二、考綱分析:

文學鑑賞評價:

1、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2、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內容:形象——思想——觀點

形式:語言——表達技巧

考試形式:主觀題

三、鑑賞方法:

1、透過字面把握形象

因為古代詩歌貴在含蓄,所以要準確把握詩歌的形象只有透過文字的表象,進入作品的情境中,這就必須理解詞義、弄清典故、瞭解背景、具備常識。

如:2002年高考題: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此詩中理解的關鍵在“折柳”上。“折柳”包含了一定的文化常識,即在古詩詞中有些意象是為詩人們所青睞的,它們往往有較為固定的內涵,如“柳”即“留”的諧音,因而“折柳”有惜別懷遠之意。其它這類意象還有“歲寒三友”(梅、蘭、竹、菊)、菊花等等都各有含義。所以要準確把握詩歌的形象,還需具備一定的文化常識。

“形象”就是文學作品中展示出來的生活圖畫,一般可分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人物形象:詩中的詩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詩人自己。

景物形象:詩中的景物形象是景中情。抒情詩往往是藉助客觀物象(山川草木等)表象出來的主觀的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2、通過聯想分析思想

詩歌要“言志”,這需藉助一定的景或物,而景或物的組合又會產生優美而豐富的意境,給人帶來美妙的想象。所以要分析作品內容、評價作者的思想,需通過聯想來實現。

如: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元曲以凝練的語言將秋天傍晚幾個特有的景物巧妙地組合起來,讓人想到:在這惹人愁緒的時節,面對令人傷懷的景緻,只有淒涼的西風與羸弱的老馬與這個遊子相伴,悲涼之情油然而生!全曲寥寥數筆,藉助聯想和想象,境界全出。

思想內容:情感類別(哀怨、歡快、離愁別恨……)

情感載體(楊柳、菊花、圓月、落葉)

內容主旨:涉及的文化常識、歷史典故、神話傳説等

某一詩句的大意或內涵

詩人的思想傾向、政治主張、志向追求

時代背景、社會現實

3、品味語言鑑賞技巧

從高考的角度看,所選的古代詩歌均是篇幅較小的,所以把握詩歌的藝術和表現技法,需建立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上。

關鍵詞句的理解:詩眼是詩歌中最能開拓意旨和表現力最強的關鍵詞句。

考題有兩種形式:給出意境,讓考生判斷錘鍊選擇詞句

分析詩眼,展示意境,讓考生感受情趣,領悟旨意

修辭手法的判斷:一般看來,集中考查比喻、比擬、誇張、借代、對偶、排比、設問、反問等。

考查形式:修辭的藝術效果

容易混淆的修辭手法

如:華子崗

裴迪

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唏。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這首詩以詩人的所見所聞所感寫華子崗的景物,請從詩後兩句的兩個動詞“侵”、“拂”入手,分析這兩個詞在表達上的作用,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侵”字寫夕陽餘輝逐漸消退的過程,寫出了詩人在夕陽落下一步步下山的生動情景。“拂”字運用擬人手法,增強了動感,也使人想見山色青翠可愛,柔和多姿。這兩個動詞寫雲光山翠對詩人的眷戀不捨之情,正折射出詩人對華子崗的喜愛與留戀。

4、書面表達掌握術語

抒情手段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間接抒情

表現手法賦、比、興(創作方法)

記敍、描寫、抒情、議論(表達方式)

點面結合、想象聯想、象徵寄託

典故典故的來源極其含義

用典的作用:懷古傷今、詠史言志

風格浪漫主義/現實主義

豪放/婉約

纏綿宛轉/清新優美/慷慨悲涼/沉鬱激憤

意境詩人的“情”與“理”

事物的“形”與“神”

如: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這首詩寫詩人春遊西澗賞景和晚雨野渡所見,詩中有無寄託,寄託何意,歷有爭論。有人認為它通篇比興,有所寄託;有人認為此詩只是寫西澗景色,毫無寄託。你的看法是什麼?請簡要説出理由。

這首詩借景寫意,有所寄託。前兩句寫詩人獨愛幽草,與以鳴聲誘人的黃鸝作比,喻仕途世態,寓意明顯。第三四句寫水急舟橫的悠閒景象,藴涵了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憂傷情懷。

四、練習:

1、閲讀下面兩首“詠秋”詩,比較、分析後,填寫後面的表格。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行秋

徐璣

戛戛秋蟬響似箏,聽蟬閒停柳邊行。小溪清水平如鏡,一葉飛出細浪生。

意境格調修辭方法藝術手法

劉詩昂揚對比虛實結合

徐詩閒適比喻以動襯靜

2、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後面的問題。

塞上聽吹笛

高適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這首詩描寫的邊塞景象是怎樣的?對後兩句詩,有人這樣評説:“同用落梅,太白‘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是直説硬説,此二句卻是巧説婉説。”請具體解説高適這二句詩怎樣巧妙委婉。

大地回春,雪淨風清,笛聲悠揚,一片明朗開闊的景象。詩人用“借問“引起人們遐想,又把《梅花落》的笛曲幻化成梅花隨微風散落,灑遍關山的具體形象,委婉巧妙地表現了守邊戰士戍邊懷鄉之情。

五、總結:

自去年以來,詩歌鑑賞題由客觀選擇題變為主觀表述題,雖然加大了答題的難度,但從某種意義上看,只要掌握了鑑賞詩歌的基本方法,這種方式就可以更好地發揮我們的水平。

六、近五年高考所選古代詩歌

年份詩歌

1998《題李凝幽居》賈島

1999《漫成一首》杜甫

2000《約客》趙師秀

2001《賦得暮雨送李胄》韋應物

2002《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0kgev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