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有關《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反思

有關《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反思

《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教學我主要採用了分組實驗進行探究,由學生自主實驗總結規律,將枯燥的物理理論寓於實驗中,很自然巧妙的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也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課後根據學生的上課反應及作業情況,我覺得這節課的教學還存在以下問題:

1、時間沒有能夠很好的把握,理想上準備嘗試一節課把所有知識點都講完的思路沒有能夠實現,但是在前面已經説了,教學的真正目的是讓學生探索規律,獲得研究、思維的方法,然後通過方法的獲得以及運用方法探索、創造的過程,雖然讓學生去探索會花費更多的時間,但是絕對是值得的。

2、在讓學生得出數據之後,進行歸納的時候,很多學生都將物距與像距進行比較,雖然也對,但與教師的預設有偏差,所以老師應該給出一個歸納的方向,比如有意識的讓學生將物距和像距與焦距進行對比,這樣學生給出的結論就會比較整齊一些。

3、有一些學生對實驗探究的興趣不濃,動手能力不強,實驗得出數據的速度太慢,所以我們以後還要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加強動手能力,致力於學生整體水平的提高。

《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反思 篇2

今天聽了林老師的《凸透鏡成像規律》一節,林老師本節課按照:知識梳理——導入新課——介紹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探究——獲得實驗結論——原理應用——課堂檢測的環節進行教學,環環相扣,課堂節奏緊湊有序,能隨時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點。

本節《凸透鏡成像規律》的課件的應用,大大降低了教學難度,很好的幫助學生達成了學習目標。

建議:本節始終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教師引導得出結論。將知識過於碎片化,建議可以將成像規律設計製作一個微視頻,並設計相應的電子導學單,將問題作相對集中的處理,讓學生可以通過系統的觀看視頻,進行全面的綜合的思考,提高學生全面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可以將20分鐘左右的授課時間壓縮到10分鐘以內,提高課堂的容量和學生的思維深度及高度。

關於圍繞教學目標合理確定合作學習任務方面:可能是由於學生剛進行物理學習,某些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仍需教師在教學中加以引導和養成。圍繞目標儘量將教學活動進行整合,小組合作次數不要過多,提高合作質量。

《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反思 篇3

本節課的關鍵是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得出,探究實驗僅僅是學生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的手段。由於物體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像的性質與物距有關,而物距又與透鏡的焦距、二倍焦距有關,凸透鏡的焦點、焦距比較抽象,所以在引入課前,設計了讓每組同學粗略測出凸透鏡的焦距,使學生認識到焦距的存在,為以後由記錄的數據總結出規律做好準備。

課堂引入時,回顧凸透鏡是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上的重要部件,它們的工作就是靠凸透鏡能使物體成像的。教師並用凸透鏡演示成像,讓學生觀察現象,然後教師問:“你們看到了什麼?知道為什麼嗎?由此你想知道什麼問題呢?”通過這種情境設計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增強學好本節課的信心。這一節課學生有學習興趣,積極性高。但是由於這是學生的第一次自己主動探究實驗,學生還缺乏一定的實驗技能,在探究過程中離不開老師的及時指導,學生實驗時,老師要加強巡視和指導。個別小組只是好奇地觀察成像情況,忽視了物距和像距的測量,使實驗流於形式,得不到自主實驗的結論。實驗在教師的引導、點撥下進行的比較順利,由於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較慢,後面顯得時間有點緊,沒有得到很好的訓練。

課後,我得到以下體會:

1、本節課是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完成的,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提高了動手能力,也增強了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生普遍反映如果只背那些死的規律,一點興趣都沒有。現在學生們通過不同的方法記住了成像的規律。

2、由於部隊學生對前面所學的基礎知識沒有學習好,實驗時手慌腳亂,導致課堂氣氛有點亂,所以還有一部分學生沒能得到很好的效果。以後應在探究前講清探究的步驟和探究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3、學生有強烈的實驗需求,以前有許多實驗我以為很簡單,往往就用演示實驗一帶而過,通過這節課我深深的感受到實驗對學生是多麼有趣多麼重要,以後要儘可能讓學生多動手。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通過不斷地反思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增強學生思維能力和想象力的培養。

《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反思 篇4

作為一節公開課,準備之初仔細研究了新版八年級課本的內容和大綱要求,在實際上課過程中稍作調整。最終確立了這節課的目標,學生應掌握的重點內容:凸透鏡成像特點與物距、焦距的關係。我認為真正示範性的公開課應該是一堂常態課,所以撇開了許多花哨的東西,從學生最熟悉的生活實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性質提出課題;通過設計實驗,科學探究培養學生科學素養;通過聯繫社會生活,拓展昇華,來提升學生能力。想讓學生通過科學探究,找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怎麼解決既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又保證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領會知識?這就需要我們老師進行精心的設計與組織。

1、儘可能地做好鋪墊:

如複習引入實像、虛像、焦距,目的是便於引導學生在後面歸納成像特點和數據分析和中能將物距與這兩個特殊點位置的比較考慮進去。運用了燈泡、凸透鏡和白板模擬照相機和投影儀作為觀察像的重要器材,也是為了便於引導學生在後面實驗中如何將像成在光具座的光屏上。我想應該讓學生首先體會凸透鏡成像的性質,也就是在不同條件下成像的特點,這樣才能最快最準確的將課題引出。

2、合理設計實驗,培養興趣、分解教學難點:

(1)第一組實驗:用學生用放大鏡看書,老師模擬照相機照像、投影儀成像。提出問題:凸透鏡成不同的像與什麼因素有關。在學生順利猜想後,再用凸透鏡觀察遠處的物體,初步驗證學生猜想的正確性。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2)第二組實驗:探究成像規律,沒有讓學生設計方案,也沒有讓學生按照u>2f、f<u<2f、u<f的順序進行實驗,而是將實驗分割成若干個任務,先讓學生由遠到近獲得蠟燭成清晰的像的物距和像距。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在有限的時間裏每組同學完成的.實驗數據越多越好,在展示後發現分析困難,順理成章的介紹數軸。而學生親自上黑板用紅黃磁蠟燭分別在數軸上將放大和縮小的像以標記的形式呈現出來,將數據形象化處理,降低了學生分析實驗數據的難度,縮短了學生實驗時間。從而使學生後續的討論、分析數據時間得到了保證。

(3)第三組實驗:根據數軸上的紅色和黃色蠟燭,讓學生猜測放大像和縮小像的分界點在哪裏?當學生猜出來u=2f時後,再換不同的焦距的透鏡再次實驗驗證猜想。從而順利的猜出u=2f的時候成等大的像並及時用實驗驗證。

(4)第四組實驗:總結完成實像的三條定律後,對於部分學生在第一組實驗中出現的疑問:如果蠟燭靠的很近找不到像。進行解疑。通過觀察虛像的動畫降低學生實驗的難度,讓學生較快的找到虛像,並得出其特點。這樣一倍焦距分虛實就能得出。從而將凸透鏡成像規律完整的歸納出來。最後有時間預留了物距等於一倍焦距的實驗,放開讓學生自主探究,為下節課用作圖的方法研究凸透鏡做好充分的感性認識。

3、總結內容時再次迴歸生活:

將凸透鏡的應用:放大鏡、照相機以及投影儀的特點讓學生歸納得出,從物理又走向社會生活。只有將所學的知識加以運用,才能使其變成自己的東西,所以最後還要讓學生以社會生活中的問題為載體,施展自己的才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為人類服務的意識。也為下節課做好充分的準備。

當然好的設計必須要老師能夠根據課堂中出現的實際情況進行臨場應變,做出調整,特別是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思維的火花閃現特別頻繁,老師還要把握評價和表揚的度。比如發現小於焦距不成像的時候,學生是經過探究後獲得的成功,他們在探究中得到的知識,知識點也掌握牢靠了,這樣以後在運用到這方面的知識點時,自然也輕車熟路了。所以學生們實驗的過程不僅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應該達到一種認知的狀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xe7q8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