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簡單的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

《簡單的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簡單的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簡單的軸對稱圖形》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重點是使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徵,難點是掌握判別軸對稱圖形的方法。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特徵,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事物有很多,也為學生奠定了感性基礎。

這是一堂集欣賞美與動手操作為一體的綜合實踐課,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因此,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數學問題生活化,注重培養學生觀察、交流、操作、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充分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建構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學生主題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徵,以學生的自主活動和合作活動為主。

縱觀這節課的教學過程,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師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而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並調動了每一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地參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努力地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生始終保持着高昂的學習情緒,切身經歷了“做數學”的全過程,感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品嚐了成功的喜悦。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追求美、崇尚美是人之天性。整堂課以欣賞美為線索展開教學,本課就創設了這樣一個情景動畫:“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雙久徘徊”,在優美的小提琴協奏曲的渲染中,兩隻小企鵝到北京旅遊,介紹沿途參觀的很多著名景物(這些景物都是對稱的),帶領學生一起暢遊了一番,學生在愉悦的氣氛中開始觀察優美的畫面,彷彿身臨其境,領略了對稱物體之美,從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初步感知對稱的事物。這種贏造寬鬆愉悦、開放式的環境,學生紛紛自覺投入到學習活動中,觀察這些實物的特點——它們的兩邊都是一模一樣的,從而引入對稱,逐步將實物抽象成平面圖形,通過操作實踐發現其共同特徵,導入教學新授,達到串連教材的效果,讓學生在這種欣賞美的`教學情景中快樂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聯想、想象能力,引導學生感受美、鑑賞美、領悟美,達到情境(景)交融的教學效果。

二、實踐操作、激活思維

本課為了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軸對稱圖形的這一特徵,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畫一畫,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在新授教學時並沒有採用傳統的灌輸手段,而是把學生看作是課堂的主角,讓學生通過觀察平面圖形的特徵,大膽地加以猜測,説出這些圖形都是對稱的,並通過小組動手操作來驗證它們為什麼是對稱的,採用對摺的方法來折一折,讓每位學生都參與活動,從只重視知識的教學轉變為注重學生活動的課堂生活,給學生多一點思維的空間和活動的餘地;在對摺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的特點,通過操作發現圖形的兩邊是完全相同的,這時教師就引入“完全重合”,讓學生反覆地操作體會,再配合課件的動畫演示,初步感知什麼是“完全重合”;最後教師在學生動手操作、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礎上配合課件動態出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讓學生了解這些圖形的基本特徵,形成感性的認識。

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始終以學生動手操作實踐為主導,在鞏固練習中也安排了一些學生操作的活動,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體會“完全重合”和“不完全重合”的區別,為辨別是否軸對稱圖形奠定了基礎。在最後的製作軸對稱圖形時完全放手讓學生去操作,活動的設計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在活動中體驗,使學習知識和提高能力同時得到發展。

三、小組合作、發揮特效

每個學生在活動中的經驗與收穫不盡相同,為了使學生個體的、羣體的活動促進學生的整體的發展,教學中常發揮合作交流的功能,採用集體討論和交流的形式,將個人的經驗或成果展示出來,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眾多有差異的學生的不足。在本課中,有很多活動都是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由於低年級學生作圖能力不強,對於正確美觀地製作出一個軸對稱圖形還有一定的難度,但由於學生學習發展的進程不同,針對一部分學生已會製作的實際情況,我組織學生展開分小組合作討論活動:怎樣剪一個軸對稱圖形,然後評一評小組成員中製作的軸對稱圖形,在動手操作時也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裏交流。在引出軸對稱圖形時,也是通過小組合作,在操作、交流中感知,這樣儘可能地將每個人的收穫變成學生集體的共同精神財富。

四、課外延伸、豐富情感

本堂課的結尾讓學生欣賞古今中外著名的對稱建築,配上古典的輕音樂,拉近了生活與數學的距離。古建築又是一種藝術,滲透在數學學科中,既是學習數學的好材料,又是滲透民族文化的好題材,選擇切合教學符合兒童學習規律的素材,需要一些有民族特色的題材,如本課例中的背景音樂、古建築、中國剪紙等就是在這方面作出的有益嘗試和探索。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導入雖很貼近學生生活,體現欣賞美,也很自然,但總覺有些平淡。在判斷學過的幾何平面圖形是否軸對稱圖形,這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在彙報時處理得過急沒有注意到個別差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wodlk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