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關於秋天教學反思

關於秋天教學反思

《秋天》是一首詩歌,描寫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讚美之情。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秋天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秋天教學反思

秋天教學反思1

《秋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歲時所作。這首詩寫得很美好很純淨,像世外桃源;詩不長,僅三節。雖很精粹,卻容量大,畫面感很強。以“秋天”為“經線”,以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緻為“緯線”,為我們編織了三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詩語言流暢、優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鑑於此,我便把有感情的朗讀詩歌,及體會詩歌優美意境,品味文中優美詞句作為本文的教學重點,設計教學時數為一課時。在這堂課上,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高,學習投入,討論認真,探究深入,整個課堂氛圍活躍並且自主,在討論的過程中還出現了幾次小高潮。我認為這堂課的“亮點”有以下幾處:

1、注意導語的連接作用,直擊教學重點:

我用一個小練習入課:請同學們為一句不完整的詩歌補充詞語。“自在飛花輕似 ,無邊絲雨細如 。”目的是通過推敲比較,讓學生領略品味詩歌語言之趣、之美。

這個小練習引起了學生們濃厚的興趣,大家細細揣度,都大膽説出自己的妙想。這樣,導語在課堂上就成為了一座橋樑,把我將針對這首教學的重點“細品語言”和學生的實際感受連接起來。對於學生而言,目標明確,而且過渡自然。

2、由表及裏,推敲語言:

詩的語言精煉、濃縮、字少意多,有極強的表現力。我們引導學生讀詩,通過對詩的用詞的研究、鑑賞,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領略詩歌的價值,還可以為學生寫文章時在遣詞造句方面提供經驗。好的詩常在煉意、煉字、雕詞琢句上獨見功夫,往往是窺一斑而見全豹。因一字而盡傳精神。所以我在“一斑”上精當講解;在“一字”上進行“點撥”啟發學生認真地思考和體味。

我再次把一節不完整的詩歌展示給學生,這是《秋天》一詩的第一節,其中每一句話均被我抽掉了一個關鍵性的詞語。把“動過手術”的單薄的詩歌和原詩相對比,把缺失的詞語反覆體會,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學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品析詩歌語言對於入景、入情地感知詩歌非常重要。

3、學以至用,及時鞏固:

如果説第一節詩歌是老師帶領學生一起來品讀詩歌的話,那麼後面的環節則基本上都是由學生自主來完成。教師在第一節的教學活動中,已經引導學生逐漸明確了品讀語言的一些方法,那麼剩下的兩節詩歌則可以交給學生運用這些方法來自主體味了。通過小組討論探究,全班交流的方式,學生們獨立地完成了對下兩節詩歌的品讀,老師在一旁起到的只是友情援助,適時點撥的作用。

品味推敲詩歌的語言不但可以用於詩歌的'賞析上,也可以運用於詩歌的寫作當中。因此在“讀詩”、“品詩”的環節之後,我又設置了一個“寫詩”的環節。我第三次給學生展示了又一首不完整的詩歌。請大家在結合上下文營造的意境和自己的想象,細細推敲之後,把詩句填寫完整。學生們通仔細斟酌,反覆修改,最後完成的作品頗有讓人眼前一亮之處。

我認為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他們學以至用,是使理論運用於實踐,讓學生通過實際操練來熟練方法;也是一種很好的反饋形式,老師可以馬上從學生的練習中瞭解他們方法掌握的程度,及時予以調整和幫助。

品詩的方法諸多,但我認為一課一得,在一堂課上能夠引導學生明確一種品詩寫詩的方法,也是可以給他們帶來一些切實可行的幫助的。而且詩歌強調主觀感受,品味語言的作用不是單一的,它也可以幫助讀詩人逐漸養成體驗美、發現美的習慣。詩歌教學,要特別重視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詩歌內涵的與眾不同的獨特體驗,也許創造性的火花就此而迸發。所以我認為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的個性皆能得到張揚。

陶行知説:“一篇課文只是一個例子。”所以,我希望當學生學習了《秋天》這個“點”之後,應該能掌握一種賞析詩歌的方法,能主動地去閲讀並能較深刻地理解現代詩歌。一節課的結束並不等於一個“。”,而應該是更多的“?”和“……”,它可以把我和我的學生們引向更廣袤的語文天地!

秋天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從《北大荒的秋天》入手,喚起學生對秋天的認識,然後説説自己眼中的秋天,孩子們對田野裏的莊稼還是挺熟悉的,棉花、芝麻等農產品的描述十分形象,有的孩子還模仿了課文的語句來介紹,如“棉花嚷着冷了,要穿白襖。”挺讓人驚喜的。

學習課文時,有一個地方我們都產生了疑惑,詩中説“玉米舉着紅纓樂了,忘掉一個夏天的煩惱。”學生都説我們這邊的玉米成熟時,玉米鬚子都發黃髮黑了。課前也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課堂上就這麼解釋了一下:玉米的成熟時間是不一樣的,晚熟的玉米,到現在這個季節還沒有成熟,玉米鬚子就是紅色的。也不知道這麼解釋是否合理。課文中最難理解的是第六小節:秋風如同柔韌的梳子, 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條; 秋光如同發亮的汗珠, 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閃耀。對詩句的弦外之音學生都理解不了,這麼點撥了一下:發亮的汗珠是從哪兒來的?學生就明白了,從這小節裏感受到了農民的辛勞和作者對農民的讚美之情。

課後練習要求用自己的文字改編這首詩歌,課堂上沒有時間做,就作為家作完成。結果發現很多孩子寫出來的文字十分優美,可是根本不是對詩歌的改編,而是自己創作了一篇文章《走進秋天》。個別學生改編了小詩,但是文字不夠靈動。我想,如果課堂教師講授的時間縮短一些,然後老師可以對一節小詩進行示範改編,我相信,很多孩子就能迅速領悟改編小詩的訣竅了。

秋天教學反思3

這首詩的作者以敏鋭的眼光和獨特的視角捕捉到秋天那令人心醉的動人景象,描摹出秋野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意境。通篇詩歌採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描寫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語言優美生動,易於朗讀和背誦。在作者的筆下蘋果姐姐會因為天氣涼了,嚷着要披紅襖;葡萄妹妹要披紫袍……這首詩富有童真童趣,貼近學生情感,學生學起來自然興趣盎然,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出於對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的考慮,教學開始,我讓學生聽教師範讀詩文,並看所展示的秋天景象圖片,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很好地進入到詩歌的意境中來。

在教學時,我將詩歌展開成一幅幅畫面,把圖文對照起來,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並抓住抒情這條線,引導學生朗讀、想象,去感知語言之美。這樣,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當然詩歌重在朗讀,在朗讀中體會意境,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穿插朗讀指導,讓學生充分理解並領會詩歌的內涵,由整體到部分,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每一個環節之中,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自評、互評,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標籤: 秋天 教學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qxr43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