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建橋樑》優秀教案

《建橋樑》優秀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建橋樑》優秀教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建橋樑》優秀教案

《建橋樑》優秀教案1

教學目標:

1、能自定標準將橋樑分類。

2、知道拱橋、斜拉橋比平板橋的承受力大。

3、能開展研究不同橋面承受力大小差異的實驗。

4、能用西瓜皮建成“瓜皮橋”。

教學重點:

研究三座橋的承受力大小差異。

教學準備:課件、瓜皮、紫沙泥、硬紙片、木筷、橡皮泥、紙巾、木塊、膠帶、粗繩、膠水、小車、砝碼。

教學過程:

一、認識橋的特點,給橋分類

1、請學生説説都知道哪些橋樑。

2、觀看多媒體呈現的各種橋樑圖片。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並按自定的標準分類。

4、小結

橋分為1。樑橋(平板橋)2。拱橋3。吊橋(斜拉橋)

二、實驗探究三種橋樑的承重能力比較:

(1)導入

老師指着分好的三座橋問:同學們,你能不能猜一猜看,哪一種橋最堅固?

讓學生自由猜測

師:同學們猜的各不相同,要想知道你猜的對不對就需要做實驗來驗證一下,想不想?激發學生的實驗探究興趣和慾望。

師:我為你們準備了實驗材料,下面我們分小組實驗。

(2)注意事項師:在做實驗前老師要説幾點注意事項。1、做實驗要有一個實驗記錄(師展示記錄表),組長負責填寫。2、實驗要在這張實驗紙上做。(師展示實驗紙)3、小組彙報實驗結果時,一人彙報其餘三人演示。

(3)實驗師指導小組實驗。

(4)彙報演示

(5)小結

橋樑的承重力跟橋樑的形狀有關。拱橋最結實,最適合將整個橋面上的重量分散開來。斜拉橋比平板橋牢固,平板橋最不牢固,因為它的橋面沒有支撐結構。

三、搭建“瓜皮橋”

(1)師:你能用提供的瓜皮和橋墩搭建一座“瓜皮橋”嗎?我們來比一比看那一小組搭建的橋最堅固?

師:老師給每一小組提供了五小塊切好的西瓜皮、兩塊紫沙泥的橋墩、四小片紙巾。

圖片出示這些實驗材料和搭成的“瓜皮橋”。

(2)注意事項

把兩塊西瓜皮拼在一起的時候,要在它們之間放一片紙巾,這樣西

瓜皮之間就不滑。

(3)搭建師巡視。

有的小組很快搭起“瓜皮橋”,個別小組沒搭成功。

(4)彙報

師:剛才有的小組搭建成功了,有的沒有。不過沒關係,下面請搭建成功的説經驗、不成功的説失敗的原因。

生:我們小組搭建成功了,我們先把五塊瓜皮依次排好放在桌上,然後就是注意兩塊瓜皮之間一定要放一張紙巾,這樣就不滑了。

生:我們小組沒有搭建成功,我們沒有配合好。

師:剛才有的小組搭建成功了,有的小組忙活了半天卻沒有搭成。不過沒關係,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建橋工人建一座橋樑是不是很辛苦?

生(齊):是。

四、佈置作業

今天我們同學不僅認識了橋樑,還親手搭建了橋,課後我們同學可以分小組出一份關於橋樑知識的手抄報,選出優秀的作品,張貼到班級文化長廊內。

《建橋樑》優秀教案2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會自己設計建造幾種橋樑,並能發現不同形狀橋樑的承重力不同。

學會在研究過程中收集數據進行分析,能清楚地表達研究的過程和結論。

能夠利用課內所學知識重新審視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獲得全新認識。

知識與技能:

知道橋樑的作用和結構。

知道橋樑的承重力和橋面的形狀等因素有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經歷建橋樑的過程,體驗建橋樑的艱辛和快樂,意識到科學研究要認真仔細、一絲不苟。

意識到科學技術在橋樑建設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橋樑圖片課件。

2、每組準備,二年級試驗盒(橋墩)、鉛筆(吊橋的支架)4根、A4紙三張、線繩、一角硬幣30枚、一次性塑料杯底一個、記錄單等。

學生準備

課前收集有關橋樑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產生問題

1、同學們,你們都見過什麼橋?

2、大家説了這麼多種橋,説明你們平時都很留心觀察生活。

3、誰願意把你們收集到的橋樑資料向大家彙報一下。(根據學生的彙報及時播放橋樑圖片的課件)

4、現在請大家把書翻到22頁,看圖,這幾種橋都有什麼共同的結構?有幾部分構成?(板書:橋樑結構:橋面橋墩)

5、大家仔細觀察這幾種橋的橋面,這些橋面有什麼不同?

6、點撥:橋面表面是平的,叫做平板橋;表面是彎曲的叫做拱形橋;表面有繩索牽拉的叫做斜拉橋。(板:平板橋拱形橋斜拉橋)

7、預測:這三種形狀的橋面承受力相同嗎?那種橋的承受力大一些?為什麼這樣想呢?

8、今天,我們就來仿照這三種形狀橋面來建橋樑,研究這三種橋的特點及承受力有什麼不同。(板書:3、建橋樑)

二、引領探究,解決問題

1、老師跟大家準備了相同的材料,看看都有什麼?

2、用兩個實驗盒做什麼?(橋墩),用A4紙做什麼?

3、用這些材料如何來建平板橋和拱形橋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演示兩種橋的建法。

4、思考:要比較這三種形狀的橋面誰承受力大?建橋樑時要注意什麼?讓什麼條件相同?什麼條件不同?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相同:橋面寬度、厚度A4紙對摺、橋墩距離15釐米。不同:形狀分別搭建平板橋、拱形橋、斜拉橋)

5、怎麼比較哪種橋承受力大?(往橋面上放重物)

6、怎麼放?(放的重物相同,放的位置相同,放的方法相同。)

7、如果放4枚硬幣橋踏了,説明它能承受幾枚硬幣的重量?(3枚)

8、現在老師演示斜拉橋的建法,請仔細觀察。

9、現在請同學們依次建三種橋,分別測它們的承受力,注意合作,把你們的實驗結果記錄在記錄單上。

10、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11、彙報:彙報你們的數據,由此得出什麼結論?

12、教師小結: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不能破壞橋樑進行試驗,只要橋面稍有變形,就説明到了它承受力的極限。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發現:橋面形狀不同,承受力也不同。那麼相同形狀的橋面承受力大小又會受哪些因素影響呢?

三、拓展與應用

1、以平板橋為例,研究它的承受力大小受什麼因素影響?(橋面厚度、寬度、材料、橋墩距離……)。請同學們選擇橋面厚度和橋墩距離這兩個條件,設計實驗研究橋樑承受力大小受什麼因素影響。

2、學生設計實驗並操作實驗彙報結果。

3、教師總結:看來影響橋樑結構結實程度的因素還真不少,課後請大家用這種方法繼續研究橋樑承受力與與身因素有關。

板書設計:

建橋樑

橋樑結構:橋面橋墩

形狀:平板橋

拱形橋形狀不同,承受力不同。

斜拉橋

《建橋樑》優秀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收集調查各種有關橋的資料,瞭解橋的歷史、種類、功能、造型、結構等多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參與橋的.文化的傳承

(2)通過觀察、回憶橋的特徵,收集各種廢舊的材料,利用剪、折、挖、捆、搭建等多種方法,運用對稱、節奏等組合原理創作一座造型美觀獨特、功能強而適用的橋。

(3)瞭解常見的橋的特點,知道不同的橋在工農業和人們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拱形橋承受力最大,是最結實的一種橋。

2、情感目標:

欣賞講述收集來的橋的資料與圖片,並能對自己對他人設計的橋進行合理性的評述,並且課後寫出自己的感受。

3、能力目標:

(1)通過欣賞中外名橋,體會橋的造型美,並感受人類創造的偉大;通過課前的調查,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以及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2)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資源

教師準備:各種類型的橋樑圖片課件、拱形瓜皮、鈎碼。

學生準備:方便筷子、膠帶、厚書、蒐集有關橋樑的圖片和資料。

教學過程

1、導入

我國橋樑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我們的祖先為了戰勝大自然設置的交通障礙,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艱苦的勞動,在江河上架設了無數座千姿百態的橋,給人們的出行、交通帶來了便利。你看,我國人民在橋樑建築方面的貢獻多大啊!(課件出示我國古代橋樑的圖片)

2、橋樑分類

(1)課件介紹趙州橋、錢塘江大橋、金門橋、立交橋、鐵索橋、木橋等國內外著名大橋。

(2)讓學生説出把橋進行分類,可以有哪些標準。(按材料分、按用途分、按形狀分)

(3)你能説出橋不同的類型和不同的作

3、比較它們的堅固程度。

(1)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建橋?需要哪些材料?注意些什麼?怎樣比較三座橋的堅固程度?

(2)課件出示實驗要求

(3)學生製作。

(4)學生展示橋樑並測試承重。

(5)組織學生研討:為什麼三座橋的承受力不同?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前兩課所學的知識解答。

(6)學生彙報,課件出示實驗結論

4、總結

(1)教師出示瓜皮拱,向學生介紹下節課任務。

(2)你認識哪幾座具有代表性的橋樑,記下它們的名字,瞭解這些橋樑的類型、建造歷史、所在位置和橋樑特徵。

板書:

樑橋

建橋樑:拱橋

吊橋

反思:

本節課自我感覺不太成功,缺點很多。第一、緊張。本來在橋樑類型介紹後應該是橋樑的分類,結果這個環節被忘掉。第二、課件出示的不夠及時,橋樑分類的總結課件和後來的橋樑實驗結論的課件出示的都不及時。第三、實驗指導不夠到位。在這之前,用一節課來指導學生先做橋樑了,但是真的聽課時,效果沒有預期的好。總之,還是自己準備不充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pkp82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