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七年級思品教學反思

七年級思品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思品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七年級思品教學反思

七年級思品教學反思1

一學期來,本人熱愛黨的教育事業,有無私奉獻的精神。服從學校安排,擔任七年級一班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學工作。思想上積極要求進步,自覺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工作勤勤肯肯,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進行。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育教學工作做如下的反思:

一、結合教材,提高學生品德修養。

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二、深入鑽研教材,認真備課,精心選擇教法。

課前準備:備好課。

①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②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為教好每一節課,我在課堂教學方法的使用上下大功夫和力度,儘量讓每一節課都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在教學方法的採用上,不千篇一律,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課堂導入時我採用了多種形式。

三、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上好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課堂教學中本人儘量講解做到清晰化、條理化;課堂語言力求準確化、情感化和生動化;教學思路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多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些,學生活動儘量多些;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努力實現思想品德課的趣味化。思想品德課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繫緊密,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與實際緊密聯繫,切實解決學生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學生在日常行為、思想素質等方面有了較大改變。

四、加強課後輔導,提高教學質量。

初中的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慣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或幫助整理衣服。從讚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

思想品德知識的掌握重在運用,因此,我多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經常佈置一些實踐作業,讓學生多觀察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用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問題,思考問題,從而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走進21世紀,社會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高,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奉獻自己的力量。

七年級思品教學反思2

時間荏苒,一轉眼我在教育第一線已有8個年頭,今年為學校的要求我被調到七年級任思品課,在多年的思品的教學生涯,我有很多的問題、困惑,也有很多的收穫,現在我把一年的工作反思如下:

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依據教材文本,精心設計問題,創設情境,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主動提問,逐一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和疑難,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依據文本設計問題深刻把握教材,問題的提出、分析、解決,是教與學的全過程。我們必須要:密切聯繫實際,認真分析解決。教師必須聯繫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學會提問、學會分析、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注意從小處着手,從大處着眼,把學生學習、生活的“小環境”與社會的“大環境”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客觀看待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分析原因,探求解決途徑和辦法,擁有正確的情感態度、人生觀、價值觀。理解掌握,及時複習訓練。

二、教師必須將課本讀薄,宏觀深刻把握文本,還要把課本放入教學的“大環境”——時代背景和“小環境”——教學背景中,把課本讀厚,賦予文本以豐富的內涵,讓學生充分理解、掌握,獲取知識和技能。課堂上,教師必須做到:

第一、深入淺出,引經據典,問題互動,讓學生充分理解文本;

第二、不失時機,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生活實踐,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內化教學內容,深刻領會文本,讀懂文本;

第三、及時提供時間、空間,趁熱打鐵,讓學生儘快記憶、背誦,將文本納入心中;第四、展示一定數量、質量上乘的練習題,與新課標接軌,與中、高考銜接,限定時間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三、課堂教學中注意的幾個問題,教師千差萬別,學生千差萬別。我們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教學要因教師的個性、能力而異,不能搞“一刀切”,千課一律;

第二、教學要因學生的整體素質而異,不同程度的學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能使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又能層次不一的學生不同程度上得到發展;

第三、教學要因教學的環境而異。不同地方的教學環境都不一樣,我們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努力提高教學成績,實現好的教學效果。

初中思想政治課程改革開始實行,作為衝在改革浪潮尖端的一線教師該具備什麼素質呢?該作好哪些準備?將何去何從呢?為了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我們得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在總結中不停反思,在反思過程中應用於實踐檢驗,從而看清前進的方向。

七年級思品教學反思3

七年級思想品德教材主要是對學生進行良好心理品質、健康人格和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這種新生教育不是單純地解決適應和不適應的問題,而是為了使初中生的學習更加主動,生活更加活潑、健康。

因此新教材改變了過去傳統的大面積文字材料以及形式單一的缺陷,融科學性與通俗性、知識性與教育性為一體,更為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更為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如何讓學生將所學內容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道德情感,提高心理素質,以便將來更好地走進社會,達到教學的目標,是我一直思索和探索的問題。

教學是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進行的。好的教學內容賦予好的教學模式,對於完成授課內容,達到教學目的可以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現代教育提倡“寓教於樂”,讓學生快快樂樂地學,讓學生在“玩”中不知不覺學到知識,能力得到鍛鍊,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一)注重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這門功課感興趣,他自然就會去學,去研究。對於學生興趣的培養絕對是不容忽視的。那麼,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第一,把握好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於初二的學生,仍保持着小學生的那份活潑、積極、主動的情緒,上課時很容易調動他們參與的熱情;他們有個性,也想張揚自己的個性,他們對於身邊的人或事似懂非懂,因此,他們對新知識有着強烈的慾望;最為重要的是他們開始步入青春期,隨着“成人”意識的增加,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第二,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上要多下功夫:

(1)注意啟發性設問。

一個較好的啟發性問題,應該具備下列的條件:問題本身是學生未知的新問題,且能體現教學的重點內容;與學生的認識能力、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水平相適應,不過難也不過易,是他們跳一跳後方能摘到的“桃子”;問題的表述清楚明確,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問題的設計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結合自身實際和教材本身,學生很感興趣,想想也都能答,也願意答,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能得以充分調動。

(2)開展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

1、上好“聊天課”。初一學生剛由小學升入中學,自我剋制能力差,自我表現欲強,並且現在學校都採取多媒體教學,學生的思想很活躍,在課堂上愛發表自己的看法,説點題外話,老師如果一味禁止,可能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堵不如疏”。為此,我就擠時間讓學生盡情地聊個夠。首先,利用課餘時間徵集大家感興趣的話題,針對具體問題再談談自己的看法。課堂上充滿了掌聲、笑聲,直到下課同學們仍意猶未盡,很多同學告訴我,這樣的.課應多上幾次。

2、上好“小品課”。小品是中國人最喜歡的一種喜聞樂見的文娛形式,在初一思想政治課中偶爾上上小品課,能讓同學們在開懷大笑之後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從而指導他們應怎樣正確面對來自心理品格、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問題。

3、上好“辯論課”。初一的學生雖然年齡小,知識還不夠豐富,但他們已具備了辨別是非的能力,有時他們的知識、能力超乎教師的意外。為了上好辯論課,課前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搞過幾場辯論課,同學們不僅掌握知識,拓寬了知識面,還增長了見識,鍛鍊了能力。

4、上好“討論課”。問題通過爭辯,就會更加明晰。讓學生前後四人組成一個小組,就某一觀點,某一現象,發表見解,做出評判,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有“靜聽”的記憶變為熱烈的“辯論”。有時,以當堂課內容為中心,讓學生説課本,説自己,説生活,説電視節目,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參與意識和“主角”意識。

5、指點學生自己上課。課堂教學如果只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始終處於被動地位,那麼學生的素質得不到提高,所以對於一些適宜學生理解的教材,讓學生自己去琢磨,去探索原因,再上講台當小教師把它講出來,講前,從選題到組織材料,到講法,精心指點,講後認真評價,拾遺補缺,概括總結,這樣的教與學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情緒高漲,既能使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知識,又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同時,使學生分享到自己驗證成功的快樂,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第三,注意理論聯繫實際。我每天注意看新聞和報紙,只要是能為教學所用的我都會進行收集。然後,在教學中適當加以應用。

(二)營造與培養學生自主創造精神相一致的課堂教學氛圍。

我國自古以來就講究“師道尊嚴”、“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説一不二,學生對老師唯言是從,不敢越雷池半步。這種教學制度嚴重製約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新意識的發展,因此思想品德教學就要民主化。在教學中,我沒有將學生視為容納知識的器皿,而是從人格平等的基本觀念出發,允許堂上有不同的聲音出現。如何營造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的民主氣氛呢?我認為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1、創設平等的民主氛圍,將師生活動建立在友好、親切、和諧的氛圍之中。學生可以向我大膽地提出不同的觀點及疑惑,我對於他們這些有新意的想法也不一定要説服,這樣學生就會敢於提出疑問,自信心也會增強許多,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會相應地提高。

2、學會聆聽,倡導平等參與課課堂教學的雙邊活動。課堂上的講授過程由明到隱,特別是在感受新知識後的問題探究階段,更應該讓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地主動學習,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地體現出來。

總之,我認為思想品德教師要樹立“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教育理念,課堂上要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加深彼此之間的感情,走進了學生的心靈深處,更好的瞭解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注時代的意識,才能使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qw83m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