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通用6篇)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通用6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通用6篇)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1

《因數和倍數》是一節數學概念課,通過這個乘法算式直接給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這部分內容學生初次接觸,對於學生來説是比較難掌握的內容。

數學課程標準“以人為本”的理念決定着數學教學目標的指向:適應並促進學生的發展。根據本節課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採用了角色轉換、數形結合、合作學習等發展性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我注重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理念,努力為學生的探究發現提供足夠的空間。在課堂中,我主要圍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教學:

(1)捕捉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繫,幫助學生理解因數倍數相互依存的關係。

因數和倍數是揭示兩個整數之間的一種相互依存關係,在課前談話中我利用一個腦筋急轉彎,滲透相互依存的關係。通過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遷移到數學中的數和數之間的關係,這樣設計自然又貼切,既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了對數學的興趣,又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理解了因數倍數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在教學中,也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學生對因數和倍數相互依存的關係理解的比較深刻。

(2)角色轉換,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和數之間的聯繫。

因數和倍數這節課研究的是數和數之間的關係,知識內容比較抽象。因而,我採用了“擬人化”的教學手段,每人一張數字卡片,學生和老師都變成了數學王國裏的一名成員。當學生想回答問題時都會高高地舉起自己的號碼,整節課學生都沉浸在自己的角色體驗中,學生都把自己當成了一個數。通過對自己一個數的認識,舉一反三,從而理解了數與數之間的因數和倍數關係,既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十分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3)數形結合,讓學生帶着已有知識走進數學課堂。

“數形結合”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對教師來説則是一種教學策略,是一種發展性課堂教學手段;對學生來説又是一種學習方法。如果長期滲透,運用恰當,則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意識和思想,長期穩固地作用於學生的數學學習生涯中。開課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空間想象。

(4)重組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多種形式探究找因數倍數的方法。

教材上,探究因數這部分的例題比較少,只有一個:找18的因數。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進行了重組教材,先讓學生根據乘法算式“一對對”地找出15的因數,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探究18的因數。通過“質疑”:有什麼辦法能保證既找全又不遺漏呢?讓學生思考並發現:按照一定的順序一對對的找因數,能既找全又不遺漏。進而又藉助體態語言——打手勢,讓學生説出20和24的因數,達到了鞏固練習的目的。這樣設計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符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而在探究倍數時,我則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找一個數倍數的方法,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這樣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5)趣味活動,擴大學生思維的空間,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

只有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知識內在的智取因素,數學學習的無窮魅力才能深深地打動學生。這節課的練習設計緊緊把握概念的內涵與外延,設計有效練習,拓展知識空間。譬如:讓學生用所學知識介紹自己,通過數字卡片找自己的因數和倍數朋友等等。學生拿着自己的數字卡片上台找自己的朋友,讓台下學生判斷自己的學號是不是這個數的因數或倍數,如果台下學生的學號是這個數的因數或倍數就站到前面。由於答案不唯一,學生思考問題的空間很大,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又使學生享受到了數學思維的快樂。但由於我缺乏時間觀念,這部分時間太倉促,沒有展開練習,學生沒有盡興,也沒有達到充分地練習效果。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2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定的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課堂中,我首先讓學生理解分類標準,明確因數和倍數的含義。在例1教學中,首先根據不同的除法算式讓學生進行分類,同時思考其標準依據是什麼。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學生得出:第一種是分為兩類:一類是商是整數,另一類是商是小數;第二種是分為三類:一類商是整數,一類是小數,另一類是循環小數。究竟怎樣分類讓學生在爭論與交流中達成一致答案分為兩類。然後根據第一類情況得出倍數和因數的含義,特別強調的是對於因數和倍數的含義要符合兩個條件:一是必須在整數除法中,二是必須商是整數而沒有餘數。具備了這兩個條件才能説被除數是除數的倍數,除數是被除數的.因數。

其次,釐清概念倍數和幾倍,注重強調倍數和因數的相互依存性。在教學中可以直接告訴學生因數和倍數都不能單獨存在,不能説2是因數,12是倍數,而必須説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對於倍數與幾倍的區別:倍數必須是在整數除法中進行研究,而幾倍既可以在整數範圍內,也可以在小數範圍內進行研究,它的研究範圍較之倍數範圍大一些。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練習設計容量少了一些,導致課堂有剩餘時間。

2.對因數和倍數的含義還應該進行歸納總結上升到用字母來表示。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3

《因數和倍數》是一節數學概念課,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數和倍數的概念時與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本節課又是這一單元的的教學重點。為讓學生很好的感受因數與倍數的意義,能夠熟練的找出一個數的因數與倍數,靈活地處理了教材,分為兩課時進行。第一課時只讓學生認識了因數和倍數的意義及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效果不錯。

一、設計情境,引起思考。

改變教材的情境圖,用學生有興趣的情意引入課題:有12個小方塊,要求擺成一個長方體,你想怎麼擺。引起學生思考,學生想到有3種擺法,每種擺法怎麼列式求出一共有多少方塊?由於方法的多樣性,為不同思維的展現提供了空間。從而理解決因數與倍數的意義。

二、引導學生探求找因數的方法,使探索有方向。

如何找一個數的因數是這節課的重點,首先放手讓學生找出24的因數,由於個人經驗和思維的差異,出現了不同的方法與答案,在探索這些方法和答案的過程中,學生明白瞭如何求出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從而掌握了知識點。

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靈活的應用教材,使之服務於教學,讓教學有效的進行,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4

一、教材與知識點的對比與區別。

1、對比新版教材知識設置與傳統教材的區別。

有關數論的這部分知識是傳統教學內容,但教材在傳承以往優秀做法的同時也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動。無論是從宏觀方面——內容的劃分,還是從微觀方面——具體內容的設計上都獨具匠心。“因數與倍數”的認識與原教材有以下兩方面的區別:

(1)新課標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從除法算式的觀察中引入本單元的學習,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過乘法算式來導入新知。

(2)“約數”一詞被“因數”所取代。

這樣的變化原因何在?教師必須要認真研讀教材,深入瞭解編者意圖,才能夠正確、靈活駕馭教材。因此,我通過學習教參瞭解到以下信息:

學生的原有知識基礎是在已經能夠區分整除與餘數除法,對整除的含義有比較清楚的認識,不出現整除的定義並不會對學生理解其他概念產生任何影響。因此,本教材中刪去了“整除”的數學化定義。

2、相似概念的對比。

(1)彼“因數”非此“因數”。

在同一個乘法算式中,兩者都是指乘號兩邊的整數,但前者是相對於“積”而言的,與“乘數”同義,可以是小數。而後者是相對於“倍數”而言的,與以前所説的“約數”同義,説“X是X的因數”時,兩者都只能是整數。

(2)“倍數”與“倍”的區別。

“倍”的概念比“倍數”要廣。我們可以説“1.5是0.3的5倍”,但不能説”1.5是0.3的倍數”。我們在求一個數的倍數時,運用的方法與“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是相同的,只是這裏的“幾倍”都是指整數倍。

二、教法的運用實踐

1、“因數與倍數”概念的數的應用範圍的規定直接運用講述法。對與本知識點的概念是人為規定的一個範圍,因此,對於學生和第一接觸的印象是沒有什麼可以探究和探索的要求,而且給學生一個直觀的感受。“因數與倍數”的運用範圍就是在非0自然數的範疇之內,與小數無關,與分數無關,與負數無關(雖沒學,但有小部分學生了解)。同時強調——非0——因為0乘任何數得0,0除以任何數得0。研究它的因數與倍數是沒有意義。我得到的經驗就是對於數學當中規定性的概念用直接講述法,讓學生清晰明確。因此,用直接導入法,先複習自然數的概念,再寫出乘法算式3*4=12,説明在這個算式中,3和4是12的因數,12是3和4的倍數。

2、在進行延續性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探究怎麼樣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在板書要講究一個格式與對稱性,這樣在對學生髮現倍數與因數個數的有限與無限的對比,再就是發現一個數的因數的最小因數是1,最大因數是它本身。一個數的倍數的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而沒有最大的倍數。這些都是上課時應該要注意的細節,這對於學生良好的學習慣的培養也是很重要的。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5

因數與倍數屬於數論中的知識,是比較抽象的,學生學習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本節課是在充分藉助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切入課題。學生在此之前已經認識了乘法各部分名稱,對“倍”葉有了初步的認識,從而本課由此入手,讓學生由熟悉的知識經驗開始,結合問題引發學生提升思考並發現新的知識結構,體會到此“因數”非彼“因數”,感覺到“倍”與“倍數”的不同。

在探索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時,為了讓學生更加形象地體會出“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去找”才不會遺漏和重複,本課製作了動態的數軸圖,通過演示18的因數有1、18(閃動),2、9(閃動),3、6(閃動)學生直觀地看到了“順序”,並且在觀察中看到區間不斷的縮小,到3至6時觀察區間,真正體會到了“找前了”這一學生難以真正理解的地方。

本課中還要注意到的就是學生在彙報找到了哪些數的因數時,教師根據學生彙報所選擇板書的數字要有多樣性,如選擇板書的數要有奇數、偶數、質數、合數等,雖然此時學生還不知道這些數的概念,但這時給學生一個全面的正面印象,有的數因數個數多,有的少,不是一個數越大因數的個數越多……為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6

一、數形結合減緩難度

《因數和倍數》這一內容,學生初次接觸。在導入中我創設有效的數學學習情境,數形結合,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把12個小正方形擺成不同的長方形,並用不同的乘法算式來表示自己腦中所想,藉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意義。由於方法的多樣性,為不同思維的展現提供了空間,激活學生的形象思維,而透過數學潛在的“形”與“數”的關係,為下面研究“因數與倍數”概念,由形象思維轉入抽象思維打下了良好基礎,有效地實現了原有知識與新學知識之間的鏈接。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直觀感知,讓學生自主體驗數與形的結合,進而形成因數與倍數的意義。使學生初步建立了“因數與倍數”的概念。這樣,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引出了新知識,減緩難度,效果較好。

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放手讓每個同學找出36的所有因數,學生圍繞教師提出的“怎樣才能找全36的所有因數呢?”這個問題,去尋找36的所有因數。由於個人經驗和思維的差異性,出現了不同的答案,但這些不同的答案卻成為探索新知的資源,在比較不同的答案中歸納出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思考方法。既留足了自主探究的空間,又在方法上有所引導,避免了學生的盲目猜測。通過展示、比較不同的答案,發現了按順序一對一對找的好方法,突出了有序思考的重要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通過觀察12,36,30,18的因數和2,4,5,7的倍數,讓學生自己説一説發現了什麼?由於提供了豐富的觀察對象,保證了觀察的目的性。誘發學生探索與學習的慾望,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許多的不同中通過合作交流找到相同。

三、在遊戲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在最後的環節中我設計了“找朋友”的遊戲,層次是先找因數朋友,再找倍數朋友,最後為兩個數找到共同的朋友。這樣由淺入深的設計符合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心理,同時也讓學生在遊戲中再次體驗因數與倍數的特點,如找完因數朋友時我以你是我的最大的因數朋友點出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找倍數朋友時起來的學生非常多,讓學生再次體驗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找共同的朋友則是一個思維的昇華過程,能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思維,在求知慾的支配下去進行有效地思考。這一環節使課堂氣氛更加熱烈,也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這堂課我還存在許多不足,我的教學理念很清楚,課堂上學生是主體教師只是合作者。但在教學過程中許多地方還是不由自主的説得過多,給學生的自主探索空間太少。如在教學找36的因數這一環節時,由於擔心孩子們是第一次接觸因數,對於因數的概念不夠了解,而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所以引導的過多講解的過細,因此給他們自主探究的空間太小了,沒能很好的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雖然是新理念但卻沿用了舊模式,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不斷改進自己的教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

這堂課我的個人語言過於隨意,數學是嚴謹的,隨意性的語言會對學生的學習理解造成一定的影響。由於長期的教學習慣和自身的性格特點造成了我的語言在某些時候不夠嚴謹。這一點我心裏非常清楚,在日常的教學中也在不斷地改正,但這節課有的地方還是沒有注意到。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積極向其他老師學習,多走進優秀教師的課堂,多學多問。把握好各種學習機會,通過各種渠道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多反思認真分析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通過不斷地反思提高自己業務水平。

感謝各位老師給我這麼一個寶貴的學習機會,並在這個過程中給予我的指導和幫助。今後,我一定以這一節課為契機,不斷完善教學,總結經驗教訓,在各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爭取在今後的工作中做的更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qv3w4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