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釐米和米教學反思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釐米和米教學反思

《認識釐米和米》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長度單位,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1釐米和1米的空間表象,讓學生在頭腦中能夠明確1釐米和1米的長度。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們都會給學生建立1釐米和1米的空間表象,而很少有教師注重培養學生建立10釐米的空間表象,如果教師能夠在10釐米的表象上下夠功夫,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認識釐米和米教學反思

一、用好10釐米,為米做鋪墊

二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到長度單位,並且只認識了釐米,由於在釐米的教學中,教師們都很注意對1釐米表象的建立,所以學生對1釐米的理解和掌握比較到位。認識了釐米,緊接着就認識米,眾所周知,1米等於100釐米,而100釐米相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説,還是比較抽象的,教師若把1米等於100釐米的知識直接灌輸,不利於學生真正的理解他們之間的關係,如果教師能夠讓學生對10釐米的長度有個明確的表象,學生在頭腦中有個10釐米的大概長度的認識後,教師引導學生用10個10釐米長的紙條在黑板上貼成一個長紙條,學生有了10個10是100的認識,他們能夠認識到這個長紙條是100釐米,這是教師再揭示100釐米的長度又有個新的名稱,叫做1米,學生就能夠清晰的認識到100釐米構成了1米,1米就等於100釐米。這樣一來,學生既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米,有掌握了米和釐米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學生們獲取了米這個單位的形成過程。

二、用好10釐米,滲透1分米

教學中,讓學生通過看10釐米的長度、閉上眼想10釐米的長度、用手比10釐米的.長度等一系列的活動後,教師注重了10釐米表象的建立,學生已經在頭腦中有了10釐米的大概長度,也明白了10釐米的含義,即10個1釐米,這些活動都為了三年級時學習1分米做好了滲透,只不過此時沒有揭示1分米的概念罷了,其實1分米的表象、釐米和分米的關係,學生都已經理解了。雖然分米的認識不是二年級的教學內容,但是作為教師,就應該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掌握數學知識系統性,訓練學生的思維,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服務,而不是鐵路警察,各管一段。

三、用好10釐米,估測有標尺

學生既然認識了釐米和米,就要對生活中的一些長度進行估測,雖然在估測的過程中,允許學生有誤差,一般來説,教師也會給一個估測的取值範圍,但是,我覺得學生在自己的認知基礎上,應該儘量的準確一些。學生在二年級階段,只認識了兩個長度單位----釐米和米,由於這兩個長度單位的長度相差比較大,一般的學生在估單位時不會出錯,而面對生活中的一些物體的長度時,尤其是幾釐米和十幾釐米的物體,這時要估測它們的長度,學生們的誤差就比較大,因為學生只有1釐米的表象,如果教師注重了10釐米表象的建立,學生就可以把10釐米長度當個標尺,首先去判斷所給物體是比10釐米長,還是比10釐米短,判斷出大概的範圍後,再進行估測,這樣一來,估測的準確性就會大大的提高。

由此可見,在教學釐米和米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加強對1釐米和1米表象的建立,還要注重對10釐米長度的表象建立,這正是巧用10釐米,一舉而三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qd9vn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