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科學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教學反思

《科學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教學反思

《科學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教學反思1

今天進行了《科學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教學。我想放手讓學生做這個實驗。可有不少學生做完以後還是糊里糊塗的。

事後我在想這一問題:讓學生來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是很有難度的。

難度一:

學生可能還不太明白什麼叫“平衡”。我在猜想人類認識槓桿的過程可能也不一上來就想研究“槓桿是如何平衡的”,而是在生活中使用了槓桿,發出了他的有些規律,才會進一步研究什麼情況下槓桿會“靜止不動”(這也是一種槓桿平衡),到後來才會想到“什麼情況下槓桿會在水平位置平衡”,再進一步研究“槓桿勻速轉動”的條件,等把這些問題都有一個思考之後,人類才會來總結槓桿的平衡條件。這一定是一個長期而且很費精力的事情,要不怎麼只有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才能總結出來呢!

難度二:

感覺出力臂。這不是一個一般人能想象得出的“構建出的科學概念”。也只有數學兼物理學家才能構建出原本無形的東西來。當然這一發現也許很多偶然(剛好處於平衡位置時),但能提出力臂的概念絕對是個創舉。於99.9%學生來説,只需正確接受就夠了,讓他自己來研究只能是想當然的讓學生去做。

難度三:

學生是否有猜想。也就是説學生是否能“形成”一個他有道理的猜想意見,然後再按猜想設計方案進行研究。

難度四:

實驗設計方案能否完備。就算有一個猜想,學生能用控制變量法來設計實驗方案嗎?依據設計的方案得出的結論是唯一的嗎?也就是説邏輯嚴密嗎?

學生照葫蘆畫瓢也不完整。因為為了避免實驗的偶然性,必須得做二次以上實驗,但學生絕大多數只做了一次。這不能怪學生,應該説也不能怪我這個老師,因為上面已經講了實驗探究的難度,學生要真想做得好,只有把實驗報告上的實驗步驟記下來才行,他們自行設

計實驗方案的能力幾乎沒有。如果只是為了考試,如果在事先我們知道這些是要考的,我肯定有辦法讓學生嚴格按標準來做。

從教材來看,讓學生有探究意識就已經很夠了,至於探究方法,只能介紹一些,讓學生自己感悟吧!

所以我想説: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探究意識,教一些探究方法是可允許的要求,要想真有什麼探究教學,在很多章節上都只能是做個樣子(當然這個樣子也是必要的)。也就是説:傳授這種教學方法,在很多時候是巨大價值的。

《科學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教學反思2

本節課的設計主要是圍繞着科學探究進行的。由於日常生活中的槓桿現象學生都非常熟悉,因此,我在本節課教學中並沒有花大量時間進行詳細分析槓桿的基本概念,尤其是對力臂的畫法並未加強訓練,而是將重點放在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得出槓桿的平衡條件上。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我始終是把學生放在一個學習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只是引領着學生進行研究的一個主導地位。

現在的教學,不能像傳授知識一樣直接“教”給學生,而是要更多的創設機會,通過參與活動,讓學生親身體會到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從提出疑問到自主討論再到作出猜想然後實驗驗證以至最後的得出結論。並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不再拘泥於某個特定的結論,要給學生充分的空間來發揮自己的才能。我在教學中充當的是組織者、共同討論者的角色,在實驗中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地位,發揮了學生積極主動性,有效地利用了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實驗得到了較為滿意的結果與正確的結論。不過在對平衡架進行研究的時候,還可以大膽的突破教材原有的框框。讓他們嘗試在多個(兩個以上)的掛鈎上掛鈎碼,能否使槓桿平衡,結果又會如何?滿足什麼關係?另外,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由於受時間限制,實驗探究2,沒辦法讓每一組都能進行探究,需在下一課時,讓學生繼續探究。在對槓桿的力臂理解和作圖上花的時間較少,還得以加強練習的方式來鞏固和理解。

總之,本節課我是充分運用生活中的事例創設問題情境,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新課程的理念,使物理貼近學生生活。同時又通過列舉利用槓桿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實例,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物理,使課堂與社會融為一體,充分體現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現再則就是通過學生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的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創新意識,體現了注重科學探究的課程理念。

《科學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教學反思3

這是第一課時,在設計上以探究實驗為基礎,通過實驗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提倡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努力構建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課程文化,讓研究性學習走進物理課堂,走進物理教學。教學過程中體現了小組互助合作,並在物理教學中體現物理的藝術性、語言的`激勵性。坊子區教研室王局長對本節課評價中提到備課、講課、學生互動常態高效、老師學生主動思考,教師環衞思想為了學生去指導,教師把學生思維過程中遇到的障礙當作自己解決問題的重點。在學生的活動方面小組的活動不夠大膽,學生的心聲未能充分、大膽、積極的表達出來。對槓桿的平衡條件的結論未能充分的落實。通過全區物理教師同仁們幫助和指點我對本節課中存在的問題逐一思考並進行縝密的思考特提出以下改進建議:

1、關注與高中課堂知識的連貫如力臂的概念理解,支點的理解與高中的軸聯繫。

2、在對槓桿的概念進行總結使用“模型法概念”時,多給學生準備點可以動手操作的器械工具,如鐵絲、釘子板、剪紙、細線等可以用槓桿器具操作時用到的一些材料。

3、在強化力臂的畫法時結合中考,讓學生對照實物進行練習。

4、槓桿的平衡條件探究實驗過程中要充分引導學生討論,引導學生充分對結論的分析進行討論,對於結論中出現的問題如力與力臂相加的情況可以讓學生去分析它的巧合性不要教師代辦。(如果學生沒有得到這樣的數據教師可以舉例動力等於阻力時的特殊情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q8pv4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