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三年級上冊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範文(精選9篇)

三年級上冊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範文(精選9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上冊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範文(精選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三年級上冊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範文(精選9篇)

三年級上冊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

1.讓學生在生活原型中作數學——經歷數學

我大膽突破現行教材的束縛,經過對生活的深入觀察,幫助學生尋找富有生成性開放性的數學學習素材來建構分數1/2的概念。為此,課前我請每一位學生都走進大自然採集各種不同的樹葉,通過學生把各自帶來的所有的樹葉分成兩份根據學生的交流,自然概括出兩種不同的分發:平均分和不平均分,以強化學生對平均分的深刻理解,為學習分數打下伏筆。

然後我讓學生繼續探索把1片樹葉平均分成兩份,怎樣分?每份是多少?學生通過對樹葉自然對稱的觀察,成功的把一片樹葉沿中間葉脈平均分成2分。通過學生動手做,水到渠成地讓學生經歷了分數1/2的形成過程。這樣學生在成功玉溪月中積累了分數的豐富表象,有效地消除了學生對分數概念的抽象感和陌生感,是學生深深的感受到數學原來就是這樣豐富多彩的存在於生活中,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讓學生在開放學習中做數學——創造數學

這一教學片段是對分數認識的鞏固、深化和拓展。在涉及此項練習時,我徹底摒棄了傳統教學反覆機械的訓練方法,取而代之以富有開放性、趣味性、挑戰性的遊戲活動,讓學生在動態化的活動中創造數學。

情境開放,萌發創新意識。我以一大一小兩個正方形為道具,以學生喜聞樂見的魔術形式,創設了一個民主、開放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無拘無束、心情愉悦、精神振奮的狀態下,打開思維的閘門,萌發創造力。

形式開放,激活創新意識。我努力開放教學形式,凸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圍繞“利用準備的正方形你可以找到那些新的分數朋友?”這個問題情境,學生可以用嘗試猜測、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途徑解決問題;可以用猜想、直覺、頓悟等方法另闢蹊徑,讓每一個學生在數學的大舞台上展示激情、智慧和個性,這樣學生的創造火花就會不斷閃現。

三年級上冊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2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整數到分數的過渡對於學生來説是認識上的飛躍,熊老師首先借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引出分數知識,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體會到分數來源於生活。學生自始至終置身於教師為其創設的發現和討論之中,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參與探討、質疑、創造等教學活動,讓學生思考、交流、傾聽、爭論和發現中學習數學知識,培養和激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創新、善於表達的能力,整堂課以分數的意義為主線展開教學,並逐步完成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化,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1、找準教學切入點,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感悟。

分數起源於分,是人們在處理“分物品”的長期經驗中形成的。教師充分注意到了這一點,創設了一個十分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分蘋果,從分蘋果的過程中讓學生從兩個方面進行體驗和感悟:一方面,在情境中產生“平均分”的需要,強調“平均分”乃分數的本質特徵。其二,體驗在分物品的過程中由於總量的變化引起了每人得到的個數由整數兩個到一個再到不能用整數表示的過程,自然引出分數。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為的灌輸,學生們因為自身的需要而產生了積極探究的情感。

2、讓學生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在“做數學”中感悟數學。

本課教師比較好地詮釋了《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的“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一全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主動建構提供了豐富素材。教師將對“”理解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安排兩個層次的操作活動讓學生來感悟“”的具體含義:

第一層次,同樣一張長方形紙,學生折法不同,所呈現出的這張紙的“”形狀也不同,通過這種方式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但是在求異的同時也不忘讓學生適時地感悟、儘管折法不同,但折出的部分都是同一張的一半,因此都可以用“”表示,既所謂的“求同”。

第二層次,每個同學拿出的紙片形狀大小都不同,儘管學生折出的也都是這張紙的“”但由於操作的直觀性,學生不難理解對不同的單位1,其“”不相等。學生不是簡單地接受指令,為了操作而操作,而是通過這兩個不同層面的操作環節,讓學生在操作中有所感悟和體驗,進行數學地思考。

金無足赤,沒有完美的課堂教學,拖堂五分多鐘就是最大的敗筆。就教學而言,在這節課中,老師過細、過多、過白的提問,使學生彙報呈一條直線出現,除了應付老師的提問,沒有任何思維的空間,低估了學生的潛能,教學形式單一化與內容的豐富多采形成鮮明對比。如教學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分之四。且層次性也不夠,還有拓展的空間,教師僅滿足於引導出這幾個分數,老師就嘎然停止。如果老師再問:“請同學們觀察這幾個分數,你有什麼想説的,有什麼發現。”有一定思維能力的同學一定能發現可以看成是,是整張紙,就是單位1,為以後的教學做鋪墊。再如:在分蛋糕這個環節中,沒有適時引導學生説一説其他方面的收穫,更多的只關注了知識與技能。已經到下課時間,老師為了節省時間,只是講解完用幾分之幾表示蛋糕後就草草了事。其實,在分完蛋糕時可以提問:“如果是你把自己的蛋糕分了給別人,你失去了什麼,獲得了什麼”。引導學生從中體驗到與人交往中,應學會如何待人,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把簡單的知識傳授上升到人文的關懷。

三年級上冊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3

1、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最近發展區”,在大背景下認識分數。

分數對於學生來説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樑,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麼分的,從而引入一的新的數1/2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

分數的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説,理解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摺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教具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出示幾個相同圓形的幾分之一,並用分數表示出來,在比較分數大小時,我用分月餅的過程讓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得份數越多每一分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比較這一知識。

3、重視概念的運用,發揮概念的作用。

理解概念的目的在於運用,正確、靈活地運用概念,就是要求學生能夠正確、靈活地運用概念組成判斷,進行推理、計算、作圖等,能運用概念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初步認識分數後,我要求學生照樣子説幾個分數,並完成一些有關的練習,其目的就在於要求學生能夠正確、靈活地運用概念。

三年級上冊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4

一、對教材的認識和學生的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初次學習會感到困難。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教材一方面注意通過直觀的出現大量學生熟悉的各種實物和圖形;另一方面增加學生的實際操作,使學生在積累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逐漸形成分數的正確表象,着重使學生理解一些簡單分數的具體含義,給學生建立起分數的初步概念,為以後學習分數和小數等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本節課的重點是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寫幾分之一,教學難點是初步理解分數幾分之一的意義,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學習分數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有了用整數表示物體個數多少的經驗基礎;理解了平均分的含義,具有了平均分的操作能力。在實際生活中,有的學生也許聽過幾分之一,但他們不理解分數的含義。因此,教學中我注意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讓學生在豐富的操作活動中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

二、教學體會

由於分數是學生開始認識的一種新數,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從學生的自身特點出發,創設和學生生活聯繫緊密的情境,多聯繫實際,多舉實例,同時注意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加強感性認識,為以後學生在分數的認識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打好基礎。

1、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我首先通過藉助學生喜歡的喜洋洋與懶洋洋分蛋糕的情境引入教學,讓學生髮現要比較公平的分物體必須要“平均分”,當出現把1塊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時,學生髮現用自然數解決不了,從而引出學習分數的必要性。這樣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中,同時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讓學生自主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

新課標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因此我在引導學生認識了1/2之後,就讓學生動手摺1/2,接着在學習1/4的時候,直接讓學生動手自己探究1/4,再認識幾分之一時,我相信學生的能力,直接讓他們自己去想分數,説分數,説意義。課後檢測也表明這樣的教學組織有利於學生自主性、創造性的發揮。

3、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時間和空間,充分體現“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為主的數學學習方式。

(1)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圓、長方形、正方形。利用學具的直觀性特點,組織學生折一折、塗一塗,在直觀操作中體會幾分之一的意義。

(2)促使探究活動的開展和深化。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觀察、思考、歸納,經歷探索新知的過程,體會探索成功的喜悦,並在教師的恰當引導下把探索過程引向深入。

三、不足分析

1、在把握教材方面,通過教學感覺自己還是把握的不太準確,雖然也是讓學生通過圖形演示反覆的理解和説分數的含義,但是在語言引導中沒有抓住關鍵字去引導學生去理解,而且教學語言也不夠精練,總之學生對重點內容還是理解的不是很透徹。

2、在學具準備方面,我預設的不夠充分,比如在學生折了二分之一後,動手塗出其中的二分之一,由於圓形紙片太大,學生年齡偏小,塗的時候很浪費時間,大部分學生都沒有塗完,這樣給學生對二分之一的認識造成視覺上的錯誤。如果設計成直接讓學生將分數寫在二分之一的地方或者四分之一的地方,效果會好一些,因為不僅節省了時間,還讓學生練習了書寫分數。

3、在教學設計上的欠缺,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只是認真翻閲了課本和教參,都是先認識二分之一,後認識四分之一,接着知識遷移到再認識幾分之一,因此在設計中我也是按照這樣的過程去設計的,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就感覺知識脱節,教學不連貫。因此在設計教學時,應該多分析教材,創造性的設計知識連貫、完整、全面的教學過程。

4、教學評價及教學語言方面,通過教學,我感覺這方面是我目前最欠缺的方面之一,數學學科邏輯性比較強,因此要求教師語言也一定要嚴謹,但是整節課下來,回顧自己在教學中所説的每一句話,真的感覺有用的很少,反而沒用的居多。首先教學語言方面,平時教學中可能自己對自己要求不夠嚴格,總認為把握住教學重難點,讓學生學懂,至於教學時如何表述無關重要,但是實際教學並非如此,自己的口誤會給學生產生知識上的誤解。在教學評價方面,由於自己教學經驗不足,而且還習慣於一二年級的那種評價方式,現在面對三年級的學生,如何評價感到有點束手無策,但是又認為課堂中沒有激勵性的評價學生沒有學習興趣,總之本節課回顧自己的評價語言,感覺除了“坐好”,“你真聰明”,“比比誰坐的最好”這些,就沒有其他的了,但是這些評價語言,仔細分析,不但沒什麼效果,反而覺得使用太頻繁,給人很煩的感覺。

5、板書設計,反思本節課的板書,太過單調,重點內容沒有突出,分數的名稱以及圖片沒有出現在板書上。

6、教學機智,課堂生成資源需要教師機智的去處理,因而教學機智對於教師也很重要,本節課有很多我沒有預設到的,最主要的就是學生的互動,設計教學時我認為我設計了學生最喜歡的喜洋洋與懶洋洋的情境,同時又設計了一些動手的環節,學生學習熱情應該不錯,但實際教學中並非如此,學生回答問題不積極,回答時聲音也不洪亮,因此,我很着急,不斷的讓學生“聲音洪亮的再來一遍”,或者課堂中稍微停頓讓學生“坐好,仔細聽”,這樣不僅延誤了教學時間,而且學生的學習情趣也沒有真正調動起來,可見面對課堂生成的各種現象,教師應急中生智合理的去處理,這樣教學才能夠順利進行。

7、鞏固練習,本節課的練習是在匆忙中草草進行的,由於前面的教學佔用了很多時間,練習只是我引導學生説了説,也沒有達到練習的效果,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合理把握教學時間,給練習留有練的時間,使練習真正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

8、全課總結,由於時間的緣故,總結知識也是草草了事,沒有讓學生多説一説,多回顧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四、努力方向

1、繼續深入研究教材,學習課標,熟話説“學無止盡”,確實如此,一天不學習就感覺自己落後於別人,因此我繼續堅持每天備課時認真的研究教材與教參,以及深入瞭解學生,結合多方面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必須做到每節課都能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合理的分配教學時間,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

2、加強教學語言的錘鍊,適時合理的使用教學評價語言,通過教學我深刻的認識到自己在這方面的不足,因而,我決定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摸索學習,嚴格要求自己,爭取做到課課理用精煉的語言讓學生學會應學的.知識,並且巧妙的利用評價,使學生學的輕鬆,學的愉快。

3、精心設計教學,教學設計關係到整節課教學的成敗,所以,我在設計教學時一定要做到考慮全面,結合學生年齡特點,結合學生認知能力等等,設計重點突出,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合理的教學過程。

4、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教學時間如若安排不合理,就完不成教學任務,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嚴格、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教授每一部分知識的時間,比如嚴格控制導入利用多長時間,授新、操作、練習又分別用多長時間等等。

5、學會教學中急中生智,合理處理教學生成資源,教學機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練就的,這需要日積月累,需要不斷的總結研究,不斷的學習參考,雖然這方面能力的練就需要大量時間,大量精力,但我會盡自己所能不斷努力。

五、教後感想

這次講課比賽雖然已經結束,但是在我心中還是留下深深的遺憾,雖然之前我也是盡力準備,但實際教學中還是有太多的不如意。不過通過這些不如意,我深刻的明白了自己還有哪方面的缺陷,自己教學中還存在着什麼問題,在以後的教學和工作中,我會帶着這些問題繼續完善自己的教學,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斷努力。

三年級上冊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5

“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是小學階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課,他為我們以後學習的小數認識、性質及分數的意義等內容教學奠定基礎。下面我想就這節課當時設計時的一些想法以及教學後的反饋情況,談談自己的體會與思考。以供大家交流,希望在交流中使自己得到提高。

一、找準學生的真實起點,有效組織教學。

在教材的編排中,是第一次編排有關分數的內容,第一次正規的學習分數,但在現實的生活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感知過分數。在這節課的導入部分,我並沒有過多的去創設所謂的生活情景,而是直接開門見山,從一句:“你們聽説過分數嗎?”導入課文,從學生的回答中,我們可以大概瞭解學生對分數的認知的情況,從而掌握學生的學習起點,讓學生直接進入新知識的學習,更有效地組織學生去探究新知。

二、面向全體,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説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課堂上,教師講得再好,教學環節設計的再恰當,如果沒有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那也只是一廂情願,沒有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實現“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我在學生認識了1/2時,先讓學生折一折,讓學生全體參與體會,分數是在平均分的基礎上形成的。然後再認識幾分之幾時,讓學生選擇例舉的分數用圖形折出來或者自己把一個圖形折一折創造出一個分數,並互相説説創造出來的分數表示什麼意思。這些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通過折一折,塗一塗,寫一寫、説一説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個個動手操作,積極動腦探索,從而初步理解分數所表示的意義。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被調動起來了,隱性的心理參與和情感投入也加大了。當然在學生全體參與的同時,我們忽視老師的引導者的身份,在學生反饋的情況和動態生成中我們老師要根據課堂的教學內容予以適當的調整。

三、設計層次性的練習,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

在練習設計時,先利用看到法國國旗你想到了那些分數,拓展學生的想象能力,通過判斷能否直接用分數表示,進一步鞏固分數產生的基礎是必須平均分。利用色塊圖,培養學生的轉化思想、利用驗證1/8,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在猜想以後要驗證,並讓學生明白,雖然只分成了兩份,但平均分後照樣可以用分數表示,進一步完善分數的意義,體現極限思想。

我想通過一系列的練習的設計和安排,既可以鞏固所學的新知,又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發展。

四、注重完善知識本身的完整性和科學性

在教學1/2時,從三個問題入手:

(1)塗色部分能用什麼分數表示?

(2)所有空白部分能用什麼分數表示?

(3)觀察這些圖形的塗色部分,都由1/2表示,他們所表示的面積都一樣大嗎?通過這些問題為我們今後學習分率和找對應的量打下伏筆。從而不斷地完善數學知識本身的完整性和科學性,我想課堂是精緻的,它的精緻來源於數學本身,也來源於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學習。

三年級上冊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6

我的一節數學課《分數的初步認識》,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去説、去做,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學生的思維與創造能力。

講課中,我讓學生用自己準備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對摺,再用陰影畫出一部分,説出這是幾分之幾,又讓他們貼在黑板上。孩子們折呀、畫呀,説出了許多。貼的時候個子小,夠不着,我把孩子一個個抱起來讓他們貼。每發現有孩子説出一個新分數,我都要誇獎一番:“你真聰明。”“你真了不起!”雖是一聲很平常的讚語,但卻極大地激勵了孩子的自信心。

講分數各部分名稱時,我不是膚淺、生硬地去講分數線、分子、分母。而是生動地打比方:我們開頭把一個大圓月餅從中間切開,平均分成兩份,這一刀啊就代表平均分,用一橫表示,咱把它叫分數線。平均分成兩份的“2”寫在下面叫“分母”。這一半月餅是兩份中的一份,就寫在上面。

它和下面的分母關係密切,該起個什麼名呢?學生天真地説:“叫分兒。”“叫分女。”我微笑着告訴孩子:“你們想象得很好,等你們長大了也許會創造出新的數學公式,命名為‘分兒’‘分女’,咱們今天先叫它分子,同意嗎?”我感到:這不是無足輕重的兒戲之舉,它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點燃的是智慧與創造的點點火花。

下課鈴聲響了。孩子們纏着我再講一會兒,不願讓老師下課。在依依不捨地停止了授課後,孩子們一個個爭着告訴我:“老師,你的教材好。”“老師,我愛您!”這充滿稚氣又帶着真摯情感的童言,打動了我的心。樸素的感情是最美的,它是孩子對老師的最高獎賞。我激動地説:“孩子們,我也愛你們。”我相信,這羣孩子會把我永遠銘記在心,終生難忘。

什麼是師生平等、民主討論,什麼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學習興趣最佳方式,從這節課裏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真誠地愛學生,尊重學生,一切為了孩子獲取知識,設法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和興趣。愛心是敬業的根本,博學是付出的源泉。把講台讓給學生,把學習、思維的更大空間留給學生,這樣,也就把成功,把美好未來交給了學生。

三年級上冊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7

一、在情境中感悟知識。

從整數到分數,是學生認知上的衝突,為了給學生構建思維平台,教師從課一開始,就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一個分漂亮紅頭繩的情境,使分數在平均分的前提下自然地產生。再如,學生認識了幾分之一後,教師充分利用教材主題圖遊樂園中的信息資源,培養學生看圖、析圖、解圖的能力,進一步感悟、探索幾分之一的分數知識。還創設了猴哥哥和豬媽媽分月餅的故事情境,不但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比較分數的大小。

二、藉助生活平台,引導自主探究。

分數對於學生來説是陌生的,但分物品、找物體或圖形的一半卻是學生經常玩的。因此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平分樹葉、尋找衣服的一半,尋找圖形或物體的一半等等真實的情境中,通過折一折、塗一塗、説一説、找一找等實踐活動親身體驗、感受分數知識產生、形成的過程,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慾望。同時教師通過示範説、同桌説、小組説、判斷説、辯論説等多種形式為學生提供相互交流、反思和修正自己觀點的平台,併為自己的思維策略進行辯解的機會,為更進一步學習分數的意義奠定基礎。

三、動手操作,體驗建構。

學生初次認識分數,是感到比較抽象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藉助實物作為學生的思維枴杖幫助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藉助實物或圖形,讓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體驗概念的形成過程,主動建構分數知識;課後讓學生把自己新認識的分數朋友或者折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分數介紹給自己的同學、親戚朋友和父母這一實踐活動中,使每個人都有交流和表達的機會和慾望,進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年級上冊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8

10月26號我執教了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分數的初步認識”第一課時“認識幾分之一”;“分數的初步認識”是小學階段一堂必不可少的概念課,他為我們以後學習小數的認識、性質及分數的意義等內容教學奠定基礎。基於對教材的理解,由於分數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若只根據字面的意思根本不能很好地掌握,因而這堂課我以正方形,長方形,圓,三角形紙片為道具,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動手操作中去發現數學知識。在教學設計中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從生活情境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我們知道數可以分成整數和分數。整數,孩子們一直都在接觸,所以都很熟悉。於是就從中秋分月餅導入,從4個平均分成兩份,到2個平均分成兩份,再到把1個平均分成兩份,結果是半個。討論半個該怎麼表示,引起孩子知識結構的衝擊;讓學生體會到分數來源於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況下才產生分數。從學生回答的半個月餅引入分數,認識和理解的含義。

(二)通過動手操作,折一折,塗一塗,深層理解

理解分數的含義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通過同桌和小組間的討論和動手創造一個,讓學生充分理解的含義。

(三)運用知識遷移,探索幾分之一

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動手與操作,創造一個幾分之一;並交流討論分數的意義。

(四)練習與鞏固

雖然這堂課完成了預設目標和知識點,教學過程較理想;但是也存在不足之處,下面就反思一下我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

1、我在執教過程中可能過分看重時間的分配,學生雖然對只是的理解都沒問題,但是在對分數的含義表達上卻不盡人意。在理解的含義時時間太過着急,只是通過個別同學的回答,就把描述含義的語句出示板書了。導致學生在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時,語言表達非常不理想。

2、在學生動手操作中,疏忽了學生塗色的規範性,在展示作品時侷限性較大,應該正確和錯誤對比進行;不同折法對比進行。

3、學生由於對分數的含義表達不到位,在練習中又缺少對含義的解説,導致最後一個練習,學生存在較大困難。

不過這堂課給了我很多寶貴的經驗,各位老師也給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在此表示感謝。

三年級上冊數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9

“數學教學,在於學生對於新知識的初步感知,在於老師潛移默化的引導,使新知識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潤物無聲的滲入腦際。”

一、巧妙利用學習切入點,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感悟數學

本節課是孩子們第一次認識分數,這是關鍵,這個時候要牢牢抓住舊知識與新知識的切入點,認識分數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我套用了書本的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讓學生帶着好奇心,自然的切入了這節課的主題——分數。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學生感受一下分的概念,然後具體到某一食品:回答把4個蘋果和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人分到多少?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兩份後,每一份的個數可以用整數表示。把1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學生就回答每個小朋友分得一半。於是我就抓住機會由此引入新課,引出。

二、加強實踐操作,促進學生主動構建數學知識

1、深層理解二分之一

理解1/2的含義是基礎也是難點,這環節充分讓學生折、塗、討論,突現分數的平均分的本質。

2、運用知識遷移,探索其它幾分之一

在認識1/2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主去創造、探索其它幾分之一。首先讓學生選擇圖形,折、畫、塗幾分之一,再交流、討論表示的含義。

3、觀察比較分析,體會比較幾分之一大小

在課堂有效的時間內,充分利用學習材料,進行學習。開始教師直觀運用已有的和圖片進行比較,再小組合作在同組內比較原來已創造的幾分之一的大小。再運用學生折出的進行直觀展示,讓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歸納。

三、聯繫生活,拓展運用

聯繫生活,在生活圖片中運用分數,再利用其它變式圖形拓寬學生思維。

四、不足之處

雖然將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動手、小組合作調動起來了,但是孩子們的在操作的時候進度不同,影響了時間,有些孩子不能一起完成,造成雖然讓他收掉但還有部分學生牽掛未折完的現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pwdll0.html
專題